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虾夷扇贝自交家系的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
1
作者 赵亮 高杉 +1 位作者 蒋经伟 周遵春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9,共9页
为评估“先纯后杂”种质改良技术在虾夷扇贝中的应用效果,利用3个自交F_(1)家系(21#、12#、16#)的子代,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构建包含亲本正反交的9种组合,统计幼虫期和成体期的成活率性状并开展配合力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自幼虫期... 为评估“先纯后杂”种质改良技术在虾夷扇贝中的应用效果,利用3个自交F_(1)家系(21#、12#、16#)的子代,采用3×3完全双列杂交构建包含亲本正反交的9种组合,统计幼虫期和成体期的成活率性状并开展配合力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自幼虫期3日龄起,各阶段存活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3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相同,在27、140、200、440日龄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140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效应值为-6.88~8.25;在幼虫期,不同交配组合中62.96%的特殊配合力与其反交组合是相反的方向,16#×12#展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最高值达18.33;在成体期特殊配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不同,从幼虫到成体的转换期(27~140日龄)多数组合出现了效应值下降趋势。21#×12#、16#×12#组合在存活率上的杂种优势展现了合理运用“先纯后杂”的育种策略的有效性;同时21#×21#、12#×12#、16#×16#组合在存活率上的优势显示了虾夷扇贝具有较强的遗传负荷清除效率。试验结果可为虾夷扇贝遗传改良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双列杂交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自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5×5完全双列杂交种苗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李开隆 姜静 +3 位作者 姜莹 夏德安 杨传平 刘桂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87,共6页
通过对白桦杂交子代种苗性状的分析,估算白桦亲本的遗传参数,为白桦第二代强化种子园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2003年在白桦强化种子园中以小北湖(BH)3个优树、帽儿山(M)2个优树作为杂交亲本,按5×5完全双列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杂交,测... 通过对白桦杂交子代种苗性状的分析,估算白桦亲本的遗传参数,为白桦第二代强化种子园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2003年在白桦强化种子园中以小北湖(BH)3个优树、帽儿山(M)2个优树作为杂交亲本,按5×5完全双列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杂交,测定白桦25个杂交组合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及其苗高、地径等.结果表明,25个杂交组合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及其苗高、地径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千粒重、发芽率和发芽势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反交效应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苗高的一般配合力差异显著,而地径的一般配合力差异不显著,苗高和地径的特殊配合力及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根据杂交子代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从25个杂交组合中初选M4×M1、BH3×BH2、M4×BH3、BH2×BH1、BH2×M1组合为优良组合,M4和BH3为优良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完全双列杂交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油茶杂交子代幼林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林萍 王开良 +2 位作者 姚小华 滕建华 曹永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38,共8页
为了建立油茶杂交育种最佳亲本选配模式,提高育种效率,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亲本在杂交子代单株产果量、果实大小、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7个经济性状的一般配... 为了建立油茶杂交育种最佳亲本选配模式,提高育种效率,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亲本在杂交子代单株产果量、果实大小、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7个经济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除了鲜果干籽率外,其余16个经济性状在6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亲本在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亲本间特殊配合力在单株产果量、单果质量、种仁含油率、油酸含量等重要育种形状上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除了含油率外,其余主要经济性状的亲本GCA方差都显著大于亲本在SCA方差,均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在10.10%~46.80%间,狭义遗传力在0%~41.30%之间,受到较强的环境效应影响。综合分析主要育种性状的亲本GCA、SCA效应,确定优良亲本为53号和81号,优良组合为53×81和178×81,其杂交子代单株产果量分别比平均产果量高78%和35%,单果质量比平均值分别高14%和11%,风干籽出仁率比总平均值分别高8%和5%,种仁含油率提高了5%和9%。参试亲本间遗传距离在0.254 5~1.791 8间,只与油脂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在0.1水平上具有相关性,与其他经济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油茶杂交育种中,除了油酸含量外,针对幼林大部分经济性状,未评估过GCA的亲本材料,先评估其GCA比评估亲本间的SCA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半双列杂交设计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代刚 马雄风 +6 位作者 周晓箭 张先亮 白凤虎 王海风 孟清芹 裴小雨 喻树迅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1-198,共8页
采用10个陆地棉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置了45个组合,计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杂种优势,并结合SSR标记研究了陆地棉亲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配合力分析发现,10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 采用10个陆地棉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置了45个组合,计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杂种优势,并结合SSR标记研究了陆地棉亲本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关系。配合力分析发现,10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分析亲本配合力、杂种优势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发现,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一般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株高、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遗传距离相关均不显著。单株铃数、铃重、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均为正向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育种实践中这些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性状可能具有较高的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 被引量:30
5
作者 赵庆勇 朱镇 +4 位作者 张亚东 赵凌 张巧凤 许凌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4,共8页
以12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3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除单株穗数的特殊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外,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以12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3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除单株穗数的特殊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外,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测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主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作用较突出。穗长、穗颈长、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受不育系的影响较大,其余性状均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不育系以六盐A、丹阳941A、98G26A、99-9A、香粳8016A和95122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C418、J16、晚161和C76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雄性小育系 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份超甜玉米自交系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齐建双 卢彩霞 +3 位作者 岳润清 燕树锋 韩小花 铁双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38,共4页
以8个分属于Reid、Lancaster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母本,3个唐四平头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方法,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4个杂交组合,对超甜玉米鲜食种皮厚度、鲜食甜度、煮食种皮厚度、煮食甜度及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 以8个分属于Reid、Lancaster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母本,3个唐四平头类群超甜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方法,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4个杂交组合,对超甜玉米鲜食种皮厚度、鲜食甜度、煮食种皮厚度、煮食甜度及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H6048对子代籽粒5个性状均表现为正遗传效应,12H6004对子代籽粒5个性状均表现为负遗传效应;12HZ46-48鲜食与煮食甜度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12H351的5个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最低;每种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的组合均是由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或中的自交系组配,至少也要有一个亲本是高或中等水平的一般配合力组配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品质性状 产量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性 被引量:25
7
作者 倪先林 张涛 +5 位作者 蒋开锋 杨莉 杨乾华 曹应江 文春阳 郑家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49-854,共6页
杂交水稻育种的实质是配合力育种,筛选高特殊配合力的杂交水稻组合才能选育出在生产上有实用价值的强优势组合。文章利用SSR标记检测了9个三系杂交稻亲本(5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结合20个杂交稻组合(5×4 NCII)的产... 杂交水稻育种的实质是配合力育种,筛选高特殊配合力的杂交水稻组合才能选育出在生产上有实用价值的强优势组合。文章利用SSR标记检测了9个三系杂交稻亲本(5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结合20个杂交稻组合(5×4 NCII)的产量表现,分析了杂交水稻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效应与产量杂种优势、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特殊配合力效应与对照优势(相关系数r1=0.5609)、平均优势(相关系数r2=0.541)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亲本遗传距离之间相关不显著,相关系数(r=0.2143)较小。说明本研究所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能充分反映杂种优势,选用的杂交亲本能组配出强优势组合;而杂交亲本遗传距离的大小并不能反映特殊配合力效应,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特殊配合力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小琴 刘纪麟 熊秀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5-209,共5页
用8个配合力不同的玉米测验种测定了6个待测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亲本自交系的GCA与SCA都对杂交种的产量有着重要作用,且二者的作用是平行的,不能相互代替。为此,提出了综合评价玉米自交系GCA与SCA的指标“gi'+... 用8个配合力不同的玉米测验种测定了6个待测系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亲本自交系的GCA与SCA都对杂交种的产量有着重要作用,且二者的作用是平行的,不能相互代替。为此,提出了综合评价玉米自交系GCA与SCA的指标“gi'+Ssi'”,称之为“总配合力效应”,并验证了这一指标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5×5全双列杂交子代幼林生长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萍 姚小华 +3 位作者 滕建华 王开良 任华东 叶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32,共7页
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油茶5×5全双列交配杂交组合(无自交)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2年生苗造林当年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20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 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油茶5×5全双列交配杂交组合(无自交)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2年生苗造林当年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20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40×95和10×40两个组合在树高、地径和冠幅性状上均表现最优;树高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反交效应差异极显著,地径的一般配合力和反交效应也差异极显著,特殊配合力无显著差异;长林40号树高、地径和冠幅3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最高,在0.05水平上显著高于其余亲本,这与该良种长势旺的特性一致;长林53号作为亲本,在树高、地径和冠幅上的一般配合力均最低,这与53号无性系良种长势偏弱、树冠矮小的特点一致;3个性状的加性方差分别是非加性方差的1.25倍、19.5倍和1.60倍,均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在14.91%~20.62%之间,狭义遗传力在9.55%~14.14%之间,受到较强的环境效应影响;综合分析GCA、SCA及反交效应,确定5个最佳组合,其杂交子代树高和冠幅分别实现5.76%~45.62%和7.68%~127.10%的遗传增益。可见,油茶杂交育种中,针对树高、地径和冠幅等生长性状,未评估过GCA的亲本材料,先评估其GCA比评估亲本间的SCA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完全双列杂交Ⅲ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反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利用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丽 赵德明 +2 位作者 林纲 江青山 杨从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2,219,共6页
利用引进的5个不育系(全丰A、谷丰A、天丰A、广抗13A、蓉18A和Ⅱ-32A)和自育的6个恢复系(YR1577、YR2292、YR3003、YR4245和YR7633)进行不完全双列(NCII模式)杂交,配置的30个杂交组合。对F1代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长、... 利用引进的5个不育系(全丰A、谷丰A、天丰A、广抗13A、蓉18A和Ⅱ-32A)和自育的6个恢复系(YR1577、YR2292、YR3003、YR4245和YR7633)进行不完全双列(NCII模式)杂交,配置的30个杂交组合。对F1代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和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高于一般配合力,说明大多数农艺性状受非加性效应影响大;亲本方面,穗长、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质量的性状表明恢复系对后代的影响大于不育系。综合考虑配合力和遗传力效应,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以Ⅱ-32A/YR2292和广抗13A/YR7633优势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优势 不育系 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贵勇 袁平荣 +5 位作者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1-757,共7页
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 用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着粒密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穗长、株高、播抽历期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着粒密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株高、播抽历期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要选育高产量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比较重要。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不育系 恢复系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外来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建军 雍洪军 +6 位作者 张晓聪 李明顺 张德贵 白丽 高志强 张世煌 李新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70-2177,共8页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和美国玉米带种质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拓展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中综5号、中综6号和中综7号综合种为测验种,与12个外来群体配制36个组合。以郑单958为对照,2009—201...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和美国玉米带种质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拓展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中综5号、中综6号和中综7号综合种为测验种,与12个外来群体配制36个组合。以郑单958为对照,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顺义、山东济南和河南新乡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测定。利用Miranda Filho-Geraldi模型,评价外来群体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Pob43、La Posta、Pob21、Pob32、Pob49、Pob501等群体的产量及相关性状GCA表现优良。群体Pob49、Pob501与我国PA种质,Pob32、BS29与我国PB种质,Pob43、La Posta与我国D群四平头种质的遗传关系较近。因此,在改良外来群体适应性的基础上,可以我国A、B和D类群种质为核心,将群体Pob21、Pob49、Pob501与A群种质,Pob32与B群种质,Pob43、La Posta与D群的四平头种质构建复合种质并进行改良,逐步拓宽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中亲杂种优势 品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魏永成 李周岐 +1 位作者 李煜 常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7-143,共7页
【目的】研究2年生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以揭示杜仲重要性状的遗传参数。【方法】以10个杜仲优良品种(或无性系)为亲本,按照析因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根据2年生杜仲杂种苗的苗期表型性状测定结果,估算苗高、地径、叶面... 【目的】研究2年生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变异情况,以揭示杜仲重要性状的遗传参数。【方法】以10个杜仲优良品种(或无性系)为亲本,按照析因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根据2年生杜仲杂种苗的苗期表型性状测定结果,估算苗高、地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脉数目和叶柄长度的遗传参数。【结果】杜仲杂交子代苗高、地径、叶面积、叶长等性状在各家系间和家系内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及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母本"小叶"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相对较大;不同家系各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显著,21号家系("华仲2号×秦仲1号")苗高和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1号家系("小叶×秦仲1号")叶面积和叶长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都较高,均在50%以上。【结论】杜仲杂交子代的苗期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以进行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初步选择,1号、2号、9号、21号和25号家系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相对较高,可用于进一步杂交选育杜仲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研究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燕芬 张培高 +5 位作者 焦兰 田俊明 徐春霞 龙明丽 付思明 陈洪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0-486,共7页
本研究选取7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改良后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组配,共配制66个杂交组合。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不同性状进行配合力和对照优势等分析。结果表... 本研究选取7个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改良后的温带玉米自交系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进行完全双列杂交组配,共配制66个杂交组合。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对供试自交系不同性状进行配合力和对照优势等分析。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82、YML5986和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CML166、YML46单株产量配合力高、综合性状优良,用它们作亲本较易组配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育种潜力较大;杂交组合YML5986×YML46、YML1216×YML46、YML1071×CML486、YML1071×YML5986、YML582×YML46,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苗头组合进一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对照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孔鲍双列杂交家系子代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胡志国 刘建勇 +1 位作者 包秀凤 蒋湘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解决中国南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种质资源近交衰退的难题,笔者以汕尾养殖群体(BD)与深圳野生群体(YS)的九孔鲍作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建立了4个交配组合,在120日龄、150日龄、210日龄和270日龄时分别对这些... 为解决中国南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种质资源近交衰退的难题,笔者以汕尾养殖群体(BD)与深圳野生群体(YS)的九孔鲍作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建立了4个交配组合,在120日龄、150日龄、210日龄和270日龄时分别对这些交配组合的生长性状(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和配合力估算。结果显示,杂交子代壳长、壳宽和体质量性状的中亲优势与超亲优势范围分别为5.3~17.0、6.3~15.3、7.8~9.0和-1.0~11.2、-1.2~6.6和-10.9~4.1,反交组相对正交组有较高的中亲优势;BD群体各阶段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为负值,范围分别为-0.19^-0.09,-0.11^-0.07和-0.40^-0.24,YS群体各生长阶段生长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值,范围分别为0.09~0.19,0.07~0.11和0.24~0.40。YS群体与BD群体各生长阶段生长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01~0.14、0~0.07和0.02~0.07。BD群体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母本效应效应值均小于YS群体,表明增加野生群体在交配亲本中的数量可有效提高九孔鲍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中亲优势 超亲优势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超级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小龙 邓启云 +5 位作者 吴丹 刘英 吴俊 庄文 李诚 李莺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1-337,共7页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Y58S、培矮64S等4个不育系,与远恢2号、9311等8个恢复系材料配制32个组合,考查F1株高、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亲本一般配合力、组合特殊配合力和F1群体主要农艺性...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超级杂交稻骨干亲本Y58S、培矮64S等4个不育系,与远恢2号、9311等8个恢复系材料配制32个组合,考查F1株高、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亲本一般配合力、组合特殊配合力和F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力。结果表明:①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空秕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外,其他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贡献率,说明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对杂种产量潜力的贡献更重要。②杂种F1株高、秆长、穗长、空秕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受不育系影响较大,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受恢复系影响较大,表明超级杂交稻产量的提高,关键在于亲本的改良,不育系应强调大"库"优势、提高库/源比,恢复系更应重视增"源"扩"库"。③不育系Y58S、广占63S和恢复系远恢2号、R0293一般配合力高,是选育超高产杂交水稻组合的优良亲本,杂交组合广占63S/远恢2号、广占63S/明恢63、Y58S/9311、P88S/R0293、培矮64S/Q460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具有培育成强优势组合的潜力。④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大小依次为穗长、千粒重、穗实粒数、株高、秆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空秕粒数、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穗长、千粒重、穗实粒数、株高为高遗传力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不育系 恢复系 产量性状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陕A群、陕B群玉米自交系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博新 王亚辉 +6 位作者 陈朋飞 刘徐冬雨 冯志前 郝引川 张仁和 张兴华 薛吉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8-1336,共9页
采用NC-II遗传设计,以郑58、昌7-2为测验种,与17份高密度条件下筛选的玉米自交系组配成34份杂交组合,2014—2015年分别于陕西杨凌、长武、榆林进行3种密度(45 000、67 500和90 000株hm–2)配合力分析试验。采用PROC VARCOMP分析不同密... 采用NC-II遗传设计,以郑58、昌7-2为测验种,与17份高密度条件下筛选的玉米自交系组配成34份杂交组合,2014—2015年分别于陕西杨凌、长武、榆林进行3种密度(45 000、67 500和90 000株hm–2)配合力分析试验。采用PROC VARCOMP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耐密性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采用频率直方分布图研究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耐密性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GCA)平均数的变化规律,利用AMMI评价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组合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产量、倒伏率、茎秆强度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控制,空秆率主要受非加性遗传效应控制。加性遗传效应对产量及耐密性相关性状的贡献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玉米自交系产量、空秆率、倒伏率、茎秆强度的一般配合力频率均属于正态分布,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GCA的平均值提高了0.28,空秆率GCA平均值降低了0.21,倒伏率GCA平均值降低了0.03,茎秆强度GCA平均值增加了0.02。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玉米自交系产量GCA密切相关(r=0.877**,r=0.811**,r=0.67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稳定的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组合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因此,强化逆境选择压力,实施高密度选择策略,是增强玉米自交系耐密性和抗倒性,提升一般配合力,实现产量增益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AMM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选择潜势及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铁双贵 卢彩霞 +1 位作者 丁勇 郑用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 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 ,与 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 ,其次为WBM ,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 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 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 ,与 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 ,其次为WBM ,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 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HZ85×WBM ,其均值为 10 8 75g。通过对优良杂优模式内的变异参数估计 ,在群体内有丰富的变异个体 ,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势。组合内个体产量分布以及出现的频率对选系和轮回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人工合成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分属于不同的杂种优势类群 ,具有多元种质的特性。作为选系和轮回选择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相关性状 玉米 人工合成群体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杂种优势模式 选择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用特殊配合力进行玉米种质分类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永普 王懿波 +2 位作者 王振华 张新 郭金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 18个高配玉米自交系 ,按Griffing方法Ⅳ组配 153个杂交组合进行 1年多点试验 ,对子粒产量进行一般配合力 (GCA)和特殊配合力 (SCA)分析 ,直接以特殊配合力作为配合距离 ,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其结果将 18个自交系分为 10类 :... 采用 18个高配玉米自交系 ,按Griffing方法Ⅳ组配 153个杂交组合进行 1年多点试验 ,对子粒产量进行一般配合力 (GCA)和特殊配合力 (SCA)分析 ,直接以特殊配合力作为配合距离 ,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其结果将 18个自交系分为 10类 :Ⅰ (Lancaster类 ) :Mo17、齐 30 2 ;Ⅱ (唐四平头类 ) :黄早 4、京 7黄、掖 515;Ⅲ (改良Reid类 ) :掖 8112、郑 32、铁 792 2 ;沈 50 0 3、掖 4 78;Ⅳ(旅大红骨类 ) :丹 340、E2 8;Ⅴ :综 31;Ⅵ :自 330 ;Ⅶ :掖 10 7;Ⅷ :获白 ;Ⅸ :掖 52 10 6 ;Ⅹ :矮金 52 5。并介绍了Griffing方法Ⅳ模型Ⅰ配合力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聚类分析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毛友纯 徐庆国 胡志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选育高产、优质且熟期适宜的杂交早稻组合,采用6个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和10个父本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60个杂交早稻组合.分析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早稻亲本及其所配组合12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株高、... 为选育高产、优质且熟期适宜的杂交早稻组合,采用6个三系杂交稻不育系和10个父本品种,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了60个杂交早稻组合.分析了在相同栽培环境条件下三系杂交早稻亲本及其所配组合12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最高苗数、成穗率、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等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2)亲本一般配合力与表型值关系不密切,且与所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无明显的对应关系,但与所配组合的竞争优势显著正相关.3)在组合选配时,要选择配合力好,且农艺性状优良或较多性状互补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农艺性状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