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虾夷扇贝自交家系的双列杂交配合力分析 |
赵亮
高杉
蒋经伟
周遵春
|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白桦5×5完全双列杂交种苗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
李开隆
姜静
姜莹
夏德安
杨传平
刘桂丰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5
|
|
3
|
普通油茶杂交子代幼林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 |
林萍
王开良
姚小华
滕建华
曹永庆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4
|
陆地棉配合力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
杨代刚
马雄风
周晓箭
张先亮
白凤虎
王海风
孟清芹
裴小雨
喻树迅
|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2
|
|
5
|
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 |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赵凌
张巧凤
许凌
王才林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0
|
|
6
|
11份超甜玉米自交系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
齐建双
卢彩霞
岳润清
燕树锋
韩小花
铁双贵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7
|
杂交稻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性 |
倪先林
张涛
蒋开锋
杨莉
杨乾华
曹应江
文春阳
郑家奎
|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5
|
|
8
|
玉米自交系产量配合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
李小琴
刘纪麟
熊秀珠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32
|
|
9
|
油茶5×5全双列杂交子代幼林生长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林萍
姚小华
滕建华
王开良
任华东
叶峰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0
|
|
10
|
杂交稻新组合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利用评价 |
王丽
赵德明
林纲
江青山
杨从金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1
|
滇型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分析 |
李贵勇
袁平荣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2
|
12个外来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
王建军
雍洪军
张晓聪
李明顺
张德贵
白丽
高志强
张世煌
李新海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5
|
|
13
|
杜仲杂交子代苗期表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
魏永成
李周岐
李煜
常立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6
|
|
14
|
1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研究及综合评价 |
汪燕芬
张培高
焦兰
田俊明
徐春霞
龙明丽
付思明
陈洪梅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5
|
九孔鲍双列杂交家系子代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
胡志国
刘建勇
包秀凤
蒋湘
|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16
|
两系超级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分析 |
陈小龙
邓启云
吴丹
刘英
吴俊
庄文
李诚
李莺歌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17
|
源于陕A群、陕B群玉米自交系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配合力分析 |
王博新
王亚辉
陈朋飞
刘徐冬雨
冯志前
郝引川
张仁和
张兴华
薛吉全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8
|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选择潜势及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
铁双贵
卢彩霞
丁勇
郑用链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
19
|
试用特殊配合力进行玉米种质分类 |
王永普
王懿波
王振华
张新
郭金生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20
|
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
毛友纯
徐庆国
胡志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