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勤县外来植物多样性调查
1
作者 杨建美 张春花 徐锦凤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2期41-44,共4页
为探明甘肃民勤县外来植物分布现状,采用线路调查、样方调查等方法对其种类组成、科属组成、来源地分布、引入目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外来植物183种,隶属于48科134属,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菊科是外来植物的优势科,有25... 为探明甘肃民勤县外来植物分布现状,采用线路调查、样方调查等方法对其种类组成、科属组成、来源地分布、引入目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外来植物183种,隶属于48科134属,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菊科是外来植物的优势科,有25种,占总种数的13.66%,芸薹属、杨属是外来植物的优势属,二者均有6种,占总种数的3.28%;来自亚洲的外来植物种类较多,有86种,占外来植物总数的46.99%;作为食用、观赏、绿化植物引入的植物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31.15%、23.50%、16.39%。外来植物的引入丰富了研究区的物种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种类组成 优势科属 入侵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九寨沟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其管控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琴 刘玉平 +3 位作者 毛颖娟 黄文军 孟德昌 潘红丽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41-149,共9页
为全面掌握四川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于2023年4—9月,采用样线法对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空间分布特征、危害现状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九寨沟县有外来入侵植物37种,隶属14科26属,均为草本植物,种类最多的为菊科(As... 为全面掌握四川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于2023年4—9月,采用样线法对九寨沟县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空间分布特征、危害现状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九寨沟县有外来入侵植物37种,隶属14科26属,均为草本植物,种类最多的为菊科(Asteraceae),多达8属14种。外来入侵植物科、属分布类型均具有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混杂现象;②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洲,以人为传播为主,人为无意传播和有意传播占比分别为56.76%和37.83%,繁殖方式以有性繁殖为主,其中9种植物也可无性繁殖;③物种危害入侵性较高:1级恶性入侵种9种、2级严重入侵种11种、3级局部入侵种3种、一般和有待观察种14种;④不同保护地植物入侵现状不同:大熊猫国家公园(九寨沟片区)、九寨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受人为干扰较大,入侵植物最多,均有14种,而人为干扰较小的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入侵植物仅3种。为保护本区生物多样性,建议通过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确定本区亟待管控的恶性入侵植物和重点防控区域,并及时开展物种防控和加强实地监测,同时做好宣传教育。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策略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区系成分 物种特性 管控策略 九寨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无棣维管植物多样性格局与优先保护对策
3
作者 于楚 于胜祥 +1 位作者 冯朝阳 李卓卿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200,共9页
为了解山东无棣县维管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本研究对该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显示:(1)无棣县共有维管植物72科235属346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被子植物68科227属334种。植物多样性较高,但草本植物占比较... 为了解山东无棣县维管植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本研究对该地区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显示:(1)无棣县共有维管植物72科235属346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3科7属11种,被子植物68科227属334种。植物多样性较高,但草本植物占比较高,木本植物相对较少,群落组成较简单。(2)空间分布上,物种丰富度自北向南明显增加,热点分布相对集中,但各热点之间较为孤立。(3)植物区系成分中外来植物占比较高,且外来入侵植物较多。总体而言,无棣县的维管植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外来入侵植物问题突出。建议加强本土植物资源的引种培育和利用,提升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管控能力,增强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植物 外来入侵 分布格局 区系组成 多样性保护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分析
4
作者 田茂兴 汤黎 玉香章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09,共8页
为探明当前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最新分布情况,于2023年对纳板河保护区采用7条样线和173个样方的方法对其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从外来物种的生长型、原产地、入侵等级、入侵途径、重要值和危害系数... 为探明当前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最新分布情况,于2023年对纳板河保护区采用7条样线和173个样方的方法对其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从外来物种的生长型、原产地、入侵等级、入侵途径、重要值和危害系数等几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外来入侵植物24科50属63种,其中Ⅱ级和Ⅴ级入侵植物最多,有46种来自美洲,尤其是以热带中南美洲地区的入侵植物最多,生长型以草本植物为主。紫茎泽兰、三叶鬼针草、小蓬草、藿香蓟和棕叶狗尾草是入侵频率最高的5种植物。在此基础上,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因素对入侵物种分布的影响,提出应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宣传教育、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来防控外来入侵植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植物 分布 种类组成 入侵途径 危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湖滨带入侵植物物种组成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瑞东 吴富勤 +3 位作者 李坤冀 金彦杉 刘程霞 申仕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61,共11页
湖滨带植物多样性是湖滨带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关键,入侵植物的出现破坏湖滨带生态平衡,对湖滨带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为揭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湖滨带入侵植物组成与分布特征,基于文献报道及野外踏查,整理得到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湖滨带外来入... 湖滨带植物多样性是湖滨带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关键,入侵植物的出现破坏湖滨带生态平衡,对湖滨带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为揭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湖滨带入侵植物组成与分布特征,基于文献报道及野外踏查,整理得到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湖滨带外来入侵植物名录,并对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分布特征、区系类型、繁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湖滨带有外来入侵植物64种,隶属于23科52属。从种类组成上看,外来入侵植物多为菊科(Asteraceae)和苋科(Amaranthaceae);从分布特征上看,滇池湖滨带入侵植物分布最多,泸沽湖湖滨带入侵植物分布最少;从原产地上看,超过50%的入侵植物来自美洲;从生活型上看,外来入侵植物几乎均为草本植物,且以一年生草本植物居多;从物种分布上看,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土荆芥Dysphania ambrosioides、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分布最广;从区系类型上看,九大高原湖泊湖滨带外来入侵植物科和属的区系类型均具有明显的广布与泛热带分布特征;从繁殖特征上看,外来入侵植物花期集中于7-10月,果实类型多为被毛瘦果。研究表明,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湖滨带入侵植物较为多样,与同区域数据比对后发现九大高原湖泊湖滨带入侵植物种数有所增加。不同湖滨带入侵植物种数的差异可能与海拔、温度和周边人口数量有关,较高的海拔,较低的年均温以及较少的周边人口数量都有利于减少湖滨带入侵植物种数。研究结果将为高原湖泊湖滨带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和防控部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湖滨带 入侵植物 物种组成 分布特征 生态安全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马先蒿入侵对巴音布鲁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丽菊 杨磊 +2 位作者 李文超 张玲卫 李文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入侵性物种常通过竞争排斥群落中其他物种,改变入侵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快速蔓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是典型的入侵性植物。本研究以入侵性植物甘肃... 入侵性物种常通过竞争排斥群落中其他物种,改变入侵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快速蔓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是典型的入侵性植物。本研究以入侵性植物甘肃马先蒿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4个入侵程度(未入侵、低度入侵、中度入侵、高度入侵)的甘肃马先蒿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分析不同入侵程度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1)甘肃马先蒿3种入侵群落中均记录了30种维管植物,未入侵群落共记录27种维管植物,3种入侵群落与未入侵群落相比均多3种植物,但多的3种植物在入侵群落中并不相同。2)甘肃马先蒿入侵降低了群落中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拉普兰棘豆(Oxytropis lapponica)、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洽草(Koeleria litvinowii)、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的重要值;禾本科的密度在群落中的比例随入侵程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豆科与禾本科密度和盖度在中度和高度入侵群落中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3)随入侵程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本研究可为巴音布鲁克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性植物 入侵程度 物种多样性 物种组成 重要值 优势种 高寒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植物物种的解析与思考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飞飞 郝强 +1 位作者 崔夏 马金双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4,共9页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简称《重点名录2023》)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名录对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梳理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修订背景及概况,比较了《重点名录2023》和其他名录中外来入侵植...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简称《重点名录2023》)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名录对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梳理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修订背景及概况,比较了《重点名录2023》和其他名录中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的差异,并分析了《重点名录2023》中33种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性和扩散程度。《重点名录2023》与4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和《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中的植物物种重合度较高。33种外来入侵植物对我国生态、农业、林业、人畜健康均有严重危害,且扩散范围广,但仍有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详述了《重点名录2023》在分类争议和前期评估上存在的问题和缺口,并对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名录的动态调整和分类管理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分类学研究 影响评估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农田入侵植物种类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庞博 洪大伟 扎西 《西藏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65-69,共5页
经过深入野外考察、研究和文献搜集,对西藏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分布范围、起源地、生态习性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野外考察和标本收集,收集到西藏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8科66属77种,均属被子植物。从入侵植物的分类上看... 经过深入野外考察、研究和文献搜集,对西藏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分布范围、起源地、生态习性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野外考察和标本收集,收集到西藏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8科66属77种,均属被子植物。从入侵植物的分类上看,大部分是世界性广泛分布的入侵植物,如草木犀、一年蓬、秋英等物种,但同时一些恶性的入侵植物,如野燕麦、曼陀罗、印加孔雀草等已在西藏扩散蔓延,有的已经在西藏局部地区成为了优势种群。调研结果表明,外来入侵植物能够长时间在西藏存在,而且正在扩散蔓延。该研究为相关部门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种类组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下游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阿拉姆 李森 +1 位作者 李照青 土艳丽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4期31-42,共12页
为揭示拉萨河下游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特征,并为保护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和防治外来入侵植物。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标本数据分析,在拉萨河下游流域共发现59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于18科48属,其中菊科(21种)、豆科(8种)和禾本... 为揭示拉萨河下游流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及分布特征,并为保护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和防治外来入侵植物。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标本数据分析,在拉萨河下游流域共发现59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于18科48属,其中菊科(21种)、豆科(8种)和禾本科(6种)为优势科;苋属(Amaranthus L.)、飞蓬属(Erigeron L.)和苦苣菜属(Sonchus L.)为优势属。植物区系分析显示,外来入侵植物中世界广布的科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在属上则以温带分布类型为主,北温带分布类型最为丰富。危害等级从1级至5级分别有7种、15种、3种、24种和10种,其中出现频度最高的种类依次为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 Cav.)、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欧洲千里光(Senecio vulgaris L.)。外来入侵植物引入途径主要为无意引入,主要来源于美洲。分段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数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河下游 外来入侵植物 物种组成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澳洲坚果园地杂草区系特征分析
10
作者 汪珍川 卢硕闻 +4 位作者 黄日铭 韦萍萍 周春衡 黄锡云 谭秋锦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3,共8页
研究果园杂草区系特征可为果园林业环境管理、生态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样方法实地调查及信息检索,对广西全区澳洲坚果园地杂草的组成、地理成分及侵袭性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广西澳洲坚果园地杂草共有77种,隶属33科70个属... 研究果园杂草区系特征可为果园林业环境管理、生态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通过样方法实地调查及信息检索,对广西全区澳洲坚果园地杂草的组成、地理成分及侵袭性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广西澳洲坚果园地杂草共有77种,隶属33科70个属,其中外来入侵杂草30种13科28个属,主要为菊科和禾本科。杂草科,属地理类型和特征差异显著,科水平上以热带性质为主,地理成分相对简单;属的类型丰富且属级分化程度极高、地理成分复杂。根据不同区域出现的频次,广西澳洲坚果园地杂草分布15个常见属,外来入侵杂草占比较大,入侵程度较深,入侵性严重。在30种外来入侵杂草中,有16种危害程度尚未确定,需开展更深入、全面的果园杂草研究,以更好地管理杂草,减轻其对果园林业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杂草物种 外来入侵 澳洲坚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江浦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初步调查与分析
11
作者 杜新平 张博 +5 位作者 朱平 武恩在 赵倩倩 解洪杰 单宏业 张智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1期82-84,共3页
[目的]全面摸清淮安市清江浦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原产地、发生频次和危害等级划分,保护好清江浦区生态系统,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和保护当地生物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清江浦区农业区域分布,设计6条踏查路线60个踏... [目的]全面摸清淮安市清江浦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原产地、发生频次和危害等级划分,保护好清江浦区生态系统,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和保护当地生物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清江浦区农业区域分布,设计6条踏查路线60个踏查点,分春秋两季进行实地踏查并做好记录,完成清江浦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等级、生境、发生面积等普查。对于危害严重的物种开展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记录。[结果]淮安市清江浦区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74种,隶属19科51属,其中菊科(13属17种)、苋科(3属7种)、豆科(7属11种)和禾本科(5属6种)为优势科,占物种总数的55.41%;种类最多的属为大戟属(5种)和苋属(5种);38种入侵植物原产地为美洲,占发现物种总数的51.35%。前9位发生频次均超过了80%,在清江浦区属于优势种。1级恶性入侵种11种,占发现入侵物种数的14.86%;2级严重入侵种8种,占10.81%。[结论]8种恶性入侵植物属于重点管理目录,个别物种已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浦区 外来入侵植物 农业生产 物种组成 重点监测目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中心城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特征及风险评估
12
作者 陈霜 万涛 +2 位作者 田中 邹世慧 郭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S1期136-142,共7页
对重庆中心城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特征及入侵风险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中心城区外来入侵植物计33科60属84种,其中观赏植物21科30属39种。在生活型方面,以一、二年生草本占比最高,计42.86%。在种类来源方面,以原产于美洲的种类... 对重庆中心城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特征及入侵风险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重庆中心城区外来入侵植物计33科60属84种,其中观赏植物21科30属39种。在生活型方面,以一、二年生草本占比最高,计42.86%。在种类来源方面,以原产于美洲的种类占比最高,计77.38%。在区系成分方面,属的分布类型以热带分布为主,占比53.66%。在危害等级方面,高风险外来入侵植物计8科16属18种、中风险种类计23科35属47种、低风险种类计14科18属19种。在作观赏植物栽培的入侵种方面,扩张势明显或已逸生的种类,计18种,需注意控制其栽植范围和应用量;尚处于栽培状态的种类,计17种,需注意观察其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外来入侵植物 种类特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外来入侵植物及防除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田朝阳 李景照 +2 位作者 徐景文 郑晓军 朱长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报道了河南外来入侵植物 13科 2 6属 30种 ,分别介绍了其中分布广、危害大的 18种植物的识别特征、繁殖方式、生境、河南分布现状、危害、控制及防除方法。
关键词 外来入侵种 植物 种类 分布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朱长山 田朝阳 +4 位作者 吕书凡 张云霞 徐霞 和月霞 史素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7,共5页
讨论并界定了外来种和外来入侵种的概念;报道河南外来入侵植物计53种,其中铺地藜(Chenopodium pumilioR.B r.)为中国新记录归化种;分析了河南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构成、来源地、适应性及传播途径;对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植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外来种 外来入侵种 植物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润志 张大勇 +3 位作者 叶万辉 桑卫国 薛大勇 李尉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9,共5页
目前国际上对外来生物入侵种的研究主要在个体水平上研究外来种对新环境的进化与适应,本地种对生物入侵后发生的进化调整;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外来种的定居、潜伏、竞争和暴发;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生境的可入侵性和外来种对生态系统结... 目前国际上对外来生物入侵种的研究主要在个体水平上研究外来种对新环境的进化与适应,本地种对生物入侵后发生的进化调整;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外来种的定居、潜伏、竞争和暴发;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生境的可入侵性和外来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风险分析标准化与定量化、检疫鉴定快速化、除害技术安全化、信息管理全球化是全世界对外来物种入侵管理与科研的焦点问题。本文依据外来物种入侵的形成和扩散暴发过程,提出了超前预防和综合管理等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检疫学 生物入侵 外来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诸岛的植物和植被现状 被引量:42
16
作者 任海 简曙光 +3 位作者 张倩媚 王发国 沈彤 王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39-1648,共10页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它们均属热带海洋珊瑚岛,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南海诸岛有40多个岛礁有陆生植物405种,其中野生植物260多种,栽培植物100余种。常见乔木有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抗风桐(Ceodes ...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它们均属热带海洋珊瑚岛,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南海诸岛有40多个岛礁有陆生植物405种,其中野生植物260多种,栽培植物100余种。常见乔木有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抗风桐(Ceodes grandis)、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橙花破布木(Cordia subcordata)、莲叶桐(Hernandia nymphaeifolia)、海柠檬(Ochrosia oppositifolia)等;灌木主要有草海桐(Scaevola taccada)、银毛树(Tournefortia argentea)、海巴戟(Morinda citrifolia)、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海人树(Suriana maritima)等;草藤本植物主要有厚藤(Ipomoea pes-caprae)、海刀豆(Canavalia rosea)、滨豇豆(Vigna marina)、海滨大戟(Euphorbia atoto)、孪花蟛蜞菊(Wollastonia biflora)、蒭雷草(Thuarea involuta)、细穗草(Lepturus repens)、盐地鼠尾粟(Sporobolus virginicus)和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等。这些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方面形成了耐盐、耐高温、耐旱、喜钙、阳生、海漂、动物传播等方面的植物功能性状以适应生境。南海诸岛的植被有珊瑚岛热带常绿乔木群落、珊瑚岛热带常绿灌木群落、珊瑚岛热带草本群落、湖沼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5大类21种。影响南海诸岛植被演替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质地和水分状况,属于外因演替。南海诸岛的土壤主要有分布于岛中的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林下的石灰质腐殖土以及分布在岛外围沿岸海滨的冲积珊瑚沙。南海诸岛面积小,植被形成极不容易,对各岛的天然植被要进行保护,对填海造陆区域的绿化可参考这些天然植被生态系统进行土壤改良、种类筛选和种类搭配,对野生植物资源可以合理利用,要注意外来种入侵防控、恶性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未来要加强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科研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植物 植物功能性状 热带珊瑚岛 外来种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植物区系新资料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惠茹 汪远 +3 位作者 闫小玲 王樟华 严靖 马金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报道了上海新记录植物8种2变种,隶属9科10属,其中外来植物新记录5种2变种: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Makino)Makino、三裂叶绿豆Vi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大花酢浆草Oxalis bowiei Aiton ex G.Don... 报道了上海新记录植物8种2变种,隶属9科10属,其中外来植物新记录5种2变种:蓝花子Raphanus 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Makino)Makino、三裂叶绿豆Vi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大花酢浆草Oxalis bowiei Aiton ex G.Don、小马泡Cucumis bisexualis A.M.Lu&G.C.Wang、细果草龙Ludwigia leptocarpa(Nutt.)H.Hara、美丽月见草Oenothera speciosa Nutt.和疏花黑麦草Lolium remotum Schrank,其中三裂叶绿豆V/gna radiata var.sublobata(Roxb.)Verdc是中国大陆外来植物新记录;原生植物新记录3种: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Thunb.)Miers、北水苦荬Veronica anagallis-aquatica L.和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入侵植物 原生植物 新记录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成因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彩云 柳晓燕 +3 位作者 李飞飞 朱金方 郭朝丹 李俊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32-2541,共10页
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也面临外来物种入侵等诸多压力。基于72个已调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数据,重点分析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四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已有分布的35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也面临外来物种入侵等诸多压力。基于72个已调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数据,重点分析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四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已有分布的35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7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记录有(7.78±0.47)种外来入侵植物,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表明98.69%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外来植物入侵风险。低纬度地区(8.07±0.73)和中纬度地区(9.64±0.5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数量显著高于高纬度地区(4.53±0.88),且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差异不显著。温度和降雨量是影响外来入侵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分布的关键因素,且影响不同生活型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不同:温度对一年生草本、藤本和灌木的分布解释量极为显著,保护区建立时间、温度、降雨量和海拔共同影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与监测还存在很大的空白,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并提升外来入侵植物的监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外来入侵植物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的外来植物 被引量:12
19
作者 严岳鸿 何祖霞 +2 位作者 龚琴 陈红锋 邢福武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0-575,554,共7页
该文分析了127种广州外来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型、原产地、现状、生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具有较强繁殖能力的草本、灌木和藤本植物以及一些世界广布或热带性科属的植物和原产美洲、非洲的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受人为干扰较强... 该文分析了127种广州外来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型、原产地、现状、生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具有较强繁殖能力的草本、灌木和藤本植物以及一些世界广布或热带性科属的植物和原产美洲、非洲的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入侵能力;受人为干扰较强的路边、荒地、池塘、果园、菜园和人工林容易为外来植物入侵,而人为干扰较少的自然生境则不易为外来植物入侵。此外,文章对物种的入侵性和生境的入侵性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物种的入侵性总是与被入侵的生境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广州 外来植物 生物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植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8
20
作者 冯建孟 董晓东 徐成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57,共8页
探索外来入侵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物种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格局与本土植物... 探索外来入侵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与本土物种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研究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探讨了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格局与本土植物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呈单调递减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密度呈单调递减趋势.中国东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但在西北地区相对贫乏.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可能由东南向西北扩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因素均显著影响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差异,但起主导作用的为年均温、单位面积降水变幅和年降水量.外来入侵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与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到相似环境因子的相似影响有关.在大尺度下,本土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可能更易受到外来植物的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本土植物 物种多样性 大尺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