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Life and Political Ideals of the Poet Qu Yuan
1
作者 Xiong Maos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307,共5页
Qu Yuan is one of the famous patriotic poe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and as for his poems,they shall not only be interpreted from the literary perspective but also from the political perspective,because it is a tradit... Qu Yuan is one of the famous patriotic poe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and as for his poems,they shall not only be interpreted from the literary perspective but also from the political perspective,because it is a tradition that poets tend to express their am bition through poems. In the poems of Qu Yuan,we can read both the thoughts about the country and about his own life. The ideal personality and the ideal politics are inseparable,the former of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while the later the supreme goal.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deal personality and the ideal politics is the essence of the patriotism of Qu Yuan,which,for the later generations,is still worthem phasizing and resear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 政治 屈原 诗人 生活 中国历史 爱国主义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九歌》的诗体特征与屈原的独特贡献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敏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9,共12页
楚辞《九歌》的产生,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诗体发展的一大飞跃。它以其独特的句式组合与章法结构,形成一种有别于《诗经》四言诗完全不同的诗体,展现了独特的节奏韵律之美。楚辞《九歌》是楚国王室的祭祀乐歌,诗人屈原以其独特的身份参与... 楚辞《九歌》的产生,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诗体发展的一大飞跃。它以其独特的句式组合与章法结构,形成一种有别于《诗经》四言诗完全不同的诗体,展现了独特的节奏韵律之美。楚辞《九歌》是楚国王室的祭祀乐歌,诗人屈原以其独特的身份参与了《九歌》的创作,并以其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将其提升到一个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中国诗歌史上辉煌的艺术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九歌》 诗体特征 屈原 艺术独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戏”的现代转型与审美裂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丰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0,共7页
较之元明清,现代“屈原戏”在抒情主题、审美追求、悲剧结撰三个层面发生裂变:(1)跳出科场、仕途的古典抒情主题,通过植入自我、国族、人民等现代性话语,契合不同时段的政治文化规范,提升屈原抒情的现代品格;(2)摆脱儒家“怨而不怒”的... 较之元明清,现代“屈原戏”在抒情主题、审美追求、悲剧结撰三个层面发生裂变:(1)跳出科场、仕途的古典抒情主题,通过植入自我、国族、人民等现代性话语,契合不同时段的政治文化规范,提升屈原抒情的现代品格;(2)摆脱儒家“怨而不怒”的诗教规范,将屈原的“怨情”导向具有突破性力量的“怒”,激发主体的反抗意志;(3)跳出古典戏曲“大团圆”的结撰传统,叙事终止于屈原投江,那一刻悲剧情感达至饱和,震动不同时代的观者。现代“屈原戏”为知识分子发抒情感以及参与现代中国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量源,但是,对戏剧功能性的强调以及剧中自我/他者二元对立的抒情模式,减弱了其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戏” 审美裂变 怨而怒 悲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湛江水上有枫: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枫意象
4
作者 张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枫意象的文学书写历程漫长而丰富,其各种基本的情感意蕴和表达方式,从战国后期开始逐渐发展,至唐代得到了定型,宋以后又有进一步扩充。枫意象具有强烈的情感寄寓与鲜明的审美特性,其所表达的往往是与还乡母题密切关联的悲感情绪,揭示了... 枫意象的文学书写历程漫长而丰富,其各种基本的情感意蕴和表达方式,从战国后期开始逐渐发展,至唐代得到了定型,宋以后又有进一步扩充。枫意象具有强烈的情感寄寓与鲜明的审美特性,其所表达的往往是与还乡母题密切关联的悲感情绪,揭示了人生永在漂泊与求索的生存本质;枫叶具有霜后转丹的特点,在文学中往往被置于秋季萧索的背景下,或与其他素淡之物并置,呈现出素以为绚的审美特色。枫意象的书写主要采用了感物兴情而非托物寓情的方式,较鲜明地呈现出非道德化、非人格化的特点,体现了天人合一思维中的审美品质;枫意象具有泛化性的指向功能,既包括了各种槭树,也常作为枫香树的简称,还可指代所有秋季红叶树木甚至落叶树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树 红叶 屈原 还乡 贬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瑳的家世、思想与作品
5
作者 赵逵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8,共9页
景瑳,今本《史记》中作“景差”,应据《汉书·艺文志》作“景瑳”。他是屈原之后楚国三位楚辞作家中在思想观念上最接近屈原的一位。景氏为楚平王之后,其先辈多为楚朝中大臣。景翠是楚威王至怀王时人,屈原被从汉北召回,应同垂沙之... 景瑳,今本《史记》中作“景差”,应据《汉书·艺文志》作“景瑳”。他是屈原之后楚国三位楚辞作家中在思想观念上最接近屈原的一位。景氏为楚平王之后,其先辈多为楚朝中大臣。景翠是楚威王至怀王时人,屈原被从汉北召回,应同垂沙之战后景翠接任令尹有关。景瑳具有明显的法治思想,对屈原的悲剧遭遇极为同情。《惜往日》为景瑳的作品,前人或曰屈原之作,或曰贾谊之作,均与作品内容相悖。宋玉的《大言赋》中摘引景瑳之作一段,所表现思想同《惜往日》一致,均可作为了解景瑳创作风格与思想的依据。结合景瑳的思想及其作品,亦可对楚国末期的社会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瑳 景氏家族 景瑳的思想 《惜往日》 悼屈之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序跋的世俗化倾向
6
作者 赵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0,共8页
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领域中个体价值的觉醒,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而始终沿着雅正方向发展的楚辞序跋也卷入了世俗化的潮流中。序跋创作的主体走出了雅文化的圈层,官员成为楚辞序跋世俗化的推动者,... 随着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领域中个体价值的觉醒,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而始终沿着雅正方向发展的楚辞序跋也卷入了世俗化的潮流中。序跋创作的主体走出了雅文化的圈层,官员成为楚辞序跋世俗化的推动者,商人、刻工也开始创作序跋。屈原形象中蕴含的“忠君爱国”的群体观念逐渐淡化,“忧生愤世”的个体意识得以凸显,序跋作者以失意之真性情重塑屈原,褪去他身上神圣的光环。在“好名”之风的影响下,序跋作者通过书籍出版实现了“立言”的理想,有的作者在序跋中夸大家族和自己的成就,更有甚者将他人成果据为己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序跋 屈原 世俗化 忠君爱国 好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及其对楚辞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姚圣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2,共7页
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历来为人所称道。屈原作品在表达对于宗国故土的深挚爱恋之外,还体现出对于华夏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对华夏人文始祖的认同与归属、对华夏文明历史的认可与接受... 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历来为人所称道。屈原作品在表达对于宗国故土的深挚爱恋之外,还体现出对于华夏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对华夏人文始祖的认同与归属、对华夏文明历史的认可与接受、对华夏礼乐文化的借鉴与吸收这三个方面。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使得其创作在思想倾向、价值追求上与中原礼乐文化保持高度一致,其作品也由此而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直接推动了楚辞的创新发展与价值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华夏认同 楚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士”身份与正声“律曲”——元代“以曲取士”争论再认识
8
作者 张婷婷 温家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赋”为重的风气下,遵守格律的文人“曲”被认为是与词一体的“乐府”,以词赋取士,即包括以“律曲”取士。“以曲取士”概念的再界定,或许可以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元曲 词赋 以儒任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晓春 曹顺庆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8-134,1,共7页
早在唐宋时期,楚辞文学便开始在东南亚等国家传播,对朝韩文学和日本文学都有影响。19世纪以来,楚辞文学开始受到英语世界日益广泛的关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意识形态、学术环境及个人的学术背景等是影响楚辞在英语世界传播和接受... 早在唐宋时期,楚辞文学便开始在东南亚等国家传播,对朝韩文学和日本文学都有影响。19世纪以来,楚辞文学开始受到英语世界日益广泛的关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意识形态、学术环境及个人的学术背景等是影响楚辞在英语世界传播和接受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产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屈原 英语世界 海外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辞“羲和”文化再解读 被引量:5
10
作者 汤洪 黄关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屈辞《离骚》与《天问》中多次出现"羲和",但"羲和"到底指什么,历来岐说不断。《山海经》记载为帝俊妻并日母,《尚书》记载为尧臣天文历官。而在屈辞中,日神为东君,羲和显然为日御,这与《淮南子》记载同。另外,尚... 屈辞《离骚》与《天问》中多次出现"羲和",但"羲和"到底指什么,历来岐说不断。《山海经》记载为帝俊妻并日母,《尚书》记载为尧臣天文历官。而在屈辞中,日神为东君,羲和显然为日御,这与《淮南子》记载同。另外,尚有楚辞注家释《离骚》、《天问》"羲和"为太阳或太阳神。通过文献梳理,羲和最初释义当为女性日神,后演变为日神帝俊之妻、后又为日御。此外,羲和与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亦似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辞 羲和 文化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李东垣的养生思想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友章 王京芳 郭亚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95-196,共2页
《脾胃论》是李东垣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该书中,李氏谈到了他的养生观点——"养生当实元气",其独特之处就在于病时养生的服药饮食宜忌和平时养生的省言养气两个方面,该文将着重从这两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 李东垣 病时宜忌 省言养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形象的历史诠释及其演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中华 邹福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1,共7页
两千多年来,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笔下有着不同的屈原形象。两汉人心目中悲剧的屈原,宋代以后逐渐被塑造成为忠君爱国的圣贤,明清之际遗民学者笔下的屈原则是富有民族气节、满怀孤愤的爱国志士。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整合与融汇,... 两千多年来,不同时代、不同学者的笔下有着不同的屈原形象。两汉人心目中悲剧的屈原,宋代以后逐渐被塑造成为忠君爱国的圣贤,明清之际遗民学者笔下的屈原则是富有民族气节、满怀孤愤的爱国志士。20世纪以来,随着中西文化的整合与融汇,传统的屈原形象发生深刻的裂变,屈原被分别描写为一个纵横家、巫官、有洁癖的殉情者、法家诗人,还有人认为屈原是一个"病态狂人"。屈原形象的接受史既反映了接受者的个人心史,也折射出历史群体的政治及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形象 演变 历史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影像与Fragstats软件的区域景观指数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何原荣 周青山 《海洋测绘》 2008年第1期18-21,共4页
景观指数是衡量区域景观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区域生态规划、管理和恢复的重要信息依据。针对传统已有的矢量地图信息源及Excel、SPSS软件在景观指数计算中存在的不足和不便之处,研究了在ENVI 4.2下,基于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的自... 景观指数是衡量区域景观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区域生态规划、管理和恢复的重要信息依据。针对传统已有的矢量地图信息源及Excel、SPSS软件在景观指数计算中存在的不足和不便之处,研究了在ENVI 4.2下,基于高分辨率SPOT-5遥感影像的自动景观分类及Fragstats3.3软件支持下的景观指数自动提取的计算方法,以屈原农场为例进行了实验研究,制作了景观现状图和计算部分景观指数。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景观质量的评价信息获取效率高、时效性强,通过快速分析与评价手段,可以大大地促进区域进行规划、管理和恢复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指数 SPOT-5 FRAGSTATS 决策树分类 屈原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别之痛:《离骚》的意旨与篇题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小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关于《离骚》的命篇之意,自司马迁以来有"离忧"、"遭忧"、"别愁"诸说。这些说法虽各有所据,但整体上未能密合《离骚》文意。从文本分析来看,《离骚》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决计远逝自疏、离别故国之际的心灵... 关于《离骚》的命篇之意,自司马迁以来有"离忧"、"遭忧"、"别愁"诸说。这些说法虽各有所据,但整体上未能密合《离骚》文意。从文本分析来看,《离骚》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决计远逝自疏、离别故国之际的心灵悸痛。从语言性质来说,《离骚》使用的是与中原雅言高度一致的书面楚语。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先秦其他文献的相关训解,可知"离骚"当解为"离别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篇题 意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游》之“韩众”必先于屈原——兼论《远游》的作者问题 被引量:11
15
作者 力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8,共7页
认为《远游》非屈原之作的"最坚"证据之一,即"韩众"为"秦始皇时之方士"。然前贤时彦辨析"韩众"所指时,多未能注意到"三个前提""汉人所说之韩众有二"等关键性因素,得出的... 认为《远游》非屈原之作的"最坚"证据之一,即"韩众"为"秦始皇时之方士"。然前贤时彦辨析"韩众"所指时,多未能注意到"三个前提""汉人所说之韩众有二"等关键性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存在不少漏洞。对影响该问题的诸多因素进行多维度的整体观照,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远游》中的"韩众"断非"秦始皇时之方士",而必为先于屈原的得道者无疑。通过《远游》中的"韩众"这一被学者认为"具有很强实证性的材料",无法动摇王逸提出的《远游》为屈作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游》 屈原 作者问题 韩众 整体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著图训政传统与《天问》题画体论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世磊 廖群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学界对《天问》文体的研究,多从其句式特征入手,称之为"诘问体"、"问句体"或"四言体"。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宗庙壁画与诗文创作关系角度来分析《天问》文体。在传世文献及出土资料中,就有关于西周壁画及其... 学界对《天问》文体的研究,多从其句式特征入手,称之为"诘问体"、"问句体"或"四言体"。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宗庙壁画与诗文创作关系角度来分析《天问》文体。在传世文献及出土资料中,就有关于西周壁画及其功能的记载,其中对春秋时期宗庙壁画的记载更多且更加明确,其目的在于训政。屈原疏放汉北,途经故都先王庙堂,观其训政壁画,感慨往昔先王兴政之用心,痛惜当下楚国之庸政,遂摅胸臆,依图而作《天问》。《天问》首开由画体生发出相关文体之先河,是题画文学的发端,由此角度可认定它为题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天问》 宗庙壁画 训政 题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名、字辨正——与黄毅、张培恒诸君商榷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成爱 曹天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102,共10页
屈原名"平"、字"原",而不是名"原"、字"平"。我们在深入剖析《史记》、《文选》等同一文献内部易被误解的表述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文献的相关记载,从根源上就有关疑难问题进行了梳理,同时还对往... 屈原名"平"、字"原",而不是名"原"、字"平"。我们在深入剖析《史记》、《文选》等同一文献内部易被误解的表述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文献的相关记载,从根源上就有关疑难问题进行了梳理,同时还对往哲时贤提出的疑点逐一予以辨析,试图从源与流两方面全面彻底地解决屈原名、字疑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名字 辨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辞与汉代骚体赋流变 被引量:13
18
作者 易闻晓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79,共11页
汉人辞、赋不分,及王逸《楚辞章句》以书定名、南朝《文心雕龙》《文选》辞、赋二分,不害本来为一。屈原人格精神系于三代理想与楚人气性,屈《骚》等怨怼激发,以抒情为主线,重沓繁复,散语长短参差,广托名物,富于描写,多述楚地、楚物及... 汉人辞、赋不分,及王逸《楚辞章句》以书定名、南朝《文心雕龙》《文选》辞、赋二分,不害本来为一。屈原人格精神系于三代理想与楚人气性,屈《骚》等怨怼激发,以抒情为主线,重沓繁复,散语长短参差,广托名物,富于描写,多述楚地、楚物及远古三代“虚无”之事,迥异《诗》四言重章叠句的咏唱,别立一体,独守乡风,略无祖《诗》之证。汉儒将《诗》《书》等据为经典,从经义立场对屈原及其作品予以扬抑褒贬,固无所契。汉代骚体赋取效屈宋等,所祖不一,衍为弔屈与自悼、《太玄》与《思玄》、自我抒情或代为抒情、述志纪行,以及骚体叙物,或参大赋,大都系于一己进退、宠辱、生死,或“心存魏阙”,以理节情,归于经义,叙事纪行,由虚转实,结构严谨,句式整饬,多以议论抒情,名物、描写为寡,卒至不克铺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骚体赋 屈原 《文心雕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曲家笔下的苏轼形象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义山 田欣欣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52,共6页
在元曲作品中 ,有一部分篇目是以前代文人 (或他们的作品 )为描写和歌咏对象的 ,在这些作品中 ,元曲家有选择地突出了主人公的某些方面。如出现在元曲家笔下的苏轼 ,曲家们便集中突出了他作为沦落文士、疏狂浪子和隐逸高人的形象特征。... 在元曲作品中 ,有一部分篇目是以前代文人 (或他们的作品 )为描写和歌咏对象的 ,在这些作品中 ,元曲家有选择地突出了主人公的某些方面。如出现在元曲家笔下的苏轼 ,曲家们便集中突出了他作为沦落文士、疏狂浪子和隐逸高人的形象特征。在这些被突出的形象特征中 ,实际上蕴涵着元曲家的人格理想并寄寓着他们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悲叹 ,与作为历史人物的苏轼 ,已有了相当的距离。简而言之 ,元曲家笔下的苏轼形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家 苏轼形象 “沦落文士” “疏狂浪子” “隐逸高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楚辞》一书的惟一主题——兼论汉代的楚辞观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楚辞》一书编纂问题扑朔迷离,纷纭复杂,但只要抓住“屈原是《楚辞》一书的惟一主题”这一核心,其他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另《楚辞》的编纂也反映了汉人的楚辞观,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楚辞观,才将楚辞创作引向了衰微之路。
关键词 《楚辞》 屈原 主题 楚辞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