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4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and information extraction of radar complex jamming based on time-frequency features
1
作者 PENG Ruihui WU Xingrui +3 位作者 WANG Guohong SUN Dianxing YANG Zhong LI Hongw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148-1166,共19页
In modern war,radar countermeasur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and the enemy jamming time and pattern are changing more randomly.It is challenging for the radar to efficiently identify jamming and obtain precise p... In modern war,radar countermeasur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and the enemy jamming time and pattern are changing more randomly.It is challenging for the radar to efficiently identify jamming and obtain precise parameter information,particularly in low signal-to-noise ratio(SNR)situations.In this paper,an approach to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and complex jamming parameter estimate based on joint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features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is challenging issue.Firstly,a joint algorithm based on YOLOv5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is proposed,which is used to achieve the jamming signal class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parameter estimation.Furthermore,an accurate jamming key parameters estimation algorithm is constructed by comprehensively utilizing chi-square statistical test,feature region search,position regression,spectrum interpolation,etc.,which realizes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jamming carrier frequency,relative delay,Doppler frequency shift,and other parameters.Finally,the approach has improved performance for complex jamming recognition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under low SNR,and the recognition rate can reach 98%under−15 dB SNR,according to simulation and real data verifica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jamming recognition time frequency featur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parameter esti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gital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using multi-layer perceptron and time-frequency features
2
作者 Yuan Ye Mei Wen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2期249-254,共6页
Considering that real communication signals corrupted by noise are generally nonstationary, and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signals,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 Considering that real communication signals corrupted by noise are generally nonstationary, and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nonstationary signals,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re introduced for the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signals: The extracted time-frequency features have good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y are insensitive to 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 variation. According to good classification by the correct rate of a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a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classifier with better generalization, as well as, addition of time-frequency features set for classifying six different modulation types has been proposed. Computer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MLP classifier outperforms the decision-theoretic classifier at low SNR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s for real MPSK signals verify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of the MLP classifi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modulation classification time-frequency feature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Multi-layer perceptr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varying spatial orientations on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for FDM process: A case study 被引量:1
3
作者 Sandeep Rathee Manu Srivastava +1 位作者 Sachin Maheshwari Arshad Noor Siddique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92-100,共9页
In this research, effect of varying spatial orientations on the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for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process is studied. 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ylindrical primitive is taken as work piece and m... In this research, effect of varying spatial orientations on the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for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process is studied. Constructive solid geometry cylindrical primitive is taken as work piece and modeling is accomplished for i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is used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s and obtain statistical models for build time requirement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the given primitive in modeller build volume. Contour width, air gap, slice height, raster width, raster angle and angle of orientation are treated as process parameters. Percentage contribution of individual process parameter is found to change for build time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spatial orientations. Also, the average of build time requirement changes with spatial orient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early discuss and describe the observations with an aim to develop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effect of spatial variations on the build time for Fused Deposition Modelling process. This work is an integral part of process layout optimization and these results can effectively aid designers specially while tackling nesting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spatial orientation PROCESS parameter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UILD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ll feature data model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gration
4
作者 邓吉秋 鲍光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5期584-589,共6页
In allusion to the difficulty of integrating data with different models in integrating spatial inform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ster structure, vector structure and mixed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a hierarchical v... In allusion to the difficulty of integrating data with different models in integrating spatial inform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ster structure, vector structure and mixed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a hierarchical vector-raster integrative full feature model was put forward by integrating the advantage of vector and raster model and using the object-oriented method. The data structures of the four basic features, i.e. point, line, surface and solid, were described. An application was analyzed and describ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l were described. In this model, all objects in the real world are divided into and described as features with hierarchy, and all the data are organized in vector. This model can describe data based on feature, field, network and other models, and avoid the disadvantage of inability to integrate data based on different models and perform spatial analysis on them in spat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 feature model spat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data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特征强化与感知的视觉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虎升 刘正琪 +1 位作者 刘艳杰 王文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0,共11页
多数基于Transformer的目标跟踪模型提取的目标局部空间特征信息有限且时间特征利用不足,显著影响了目标跟踪模型在处理目标遮挡、形变或尺度变化等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为此,提出一种时空特征强化与感知的视觉目标跟踪方法(visual object... 多数基于Transformer的目标跟踪模型提取的目标局部空间特征信息有限且时间特征利用不足,显著影响了目标跟踪模型在处理目标遮挡、形变或尺度变化等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为此,提出一种时空特征强化与感知的视觉目标跟踪方法(visual object tracking method with spatial-temporal feature enhancement and perception,STFEP)。一方面,该方法使用Transformer进行搜索区域与时间上下文特征的提取与融合,以得到全局特征信息,通过设计的局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目标的局部特征信息,并与目标的全局特征信息相关联,进一步强化目标的特征表示。另一方面,提出了时空特征感知机制,对不同时刻的特征信息进行可靠性和必要性分析,构建动态模板以感知更丰富的时空信息,使模型适应目标及场景的复杂变化。在TrackingNet、GOT-10k、LaSOT、UAV123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鲁棒的对目标进行跟踪,并在GOT-10k数据集上取得了最优的结果,AO、SR 0.5以及SR 0.75分别达到了73.7%、83.8%、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目标跟踪 时空特征强化 全局-局部信息关联 时空特征感知 动态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通道CNN-BiGRU与时间模式注意力机制的多工序工艺质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阴艳超 洪志敏 +2 位作者 顾文娟 唐军 易斌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05-2919,共15页
针对流程生产由于变量间耦合复杂、时序特征显著而导致工艺质量精准预测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通道CNN-BiGRU与时间模式注意力机制的多工序工艺质量预测方法。首先,搭建由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组成的门控卷... 针对流程生产由于变量间耦合复杂、时序特征显著而导致工艺质量精准预测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通道CNN-BiGRU与时间模式注意力机制的多工序工艺质量预测方法。首先,搭建由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组成的门控卷积网络,用于获取多工序生产过程工艺数据的非线性时间动态相关性,并将反映工艺参数时序变化规律的高维特征向量构成时间序列,分别输入到前向和后向传递的GRU网络,避免在训练工艺数据的长时间序列时的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问题;其次,引入时间模式注意力机制(TPA)为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状态变量自适应分配注意力权重,动态获取不同工艺参数之间的关联耦合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获取最终工艺质量的预测结果;最后,利用某制丝产线五大工序的工艺数据集进行了工艺质量的预测实验。实验表明,相较于TCN-Attention和DA_BiLSTM等模型,CNN-BiGRU-TPA模型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21.36%和26.56%以上,为流程生产多工序质量精准预测提供了实现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制造 时序特征预测 时间模式注意力机制 多工序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齿轮表面形貌分形特征对时变接触刚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石 高增阔 +1 位作者 王明珠 赵成睿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8,77,共11页
基于改进的W-M分形函数,利用齿高和齿宽表征斜齿轮齿面的表面形貌。采用圆锥微凸体并考虑啮合过程中斜齿轮接触曲率半径的时变性建立了斜齿轮时变接触刚度模型,计算发现基于圆锥微凸体模型计算的时变啮合刚度与ISO6336-1—2006标准计算... 基于改进的W-M分形函数,利用齿高和齿宽表征斜齿轮齿面的表面形貌。采用圆锥微凸体并考虑啮合过程中斜齿轮接触曲率半径的时变性建立了斜齿轮时变接触刚度模型,计算发现基于圆锥微凸体模型计算的时变啮合刚度与ISO6336-1—2006标准计算所得结果接近。研究结果表明,斜齿轮的时变接触载荷和时变接触刚度随着分形维数、特征尺度系数、量纲一接触面积、材料塑性指数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啮合 表面形貌 分形特征 圆锥微凸体 时变接触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5s的路面坑槽目标检测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江平 王欣然 吴立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为提高道路安全巡检工作中路面坑槽隐患的检测效率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构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路面坑槽隐患智能检测模型。在原YOLOv5s网络中加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模块,将主干网络替换为FasterNet网络,引入... 为提高道路安全巡检工作中路面坑槽隐患的检测效率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构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路面坑槽隐患智能检测模型。在原YOLOv5s网络中加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模块,将主干网络替换为FasterNet网络,引入轻量通道注意力(ECA)模块;通过消融试验分析改进模块对检测模型性能的影响,验证目标检测效果,并开发交互式可视化检测界面。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精度、召回率和平均检测精度分别提升了4.1%、9.9%和5.6%。较原网络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能够满足路面坑槽自动化检测的应用需求,提高巡检效率,减少因路面坑槽导致的交通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s 路面坑槽 目标检测 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 Faster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定位与特征泛化增强的铁路异物跟踪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永 王镇 周方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8,共10页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异物跟踪检测算法易受复杂环境、目标遮挡等影响,导致出现漏检及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定位与特征泛化增强的铁路异物跟踪检测算法。提出改进多尺度级联GhostNet特征提取网络,提升对红外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 针对现有深度学习异物跟踪检测算法易受复杂环境、目标遮挡等影响,导致出现漏检及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空间定位与特征泛化增强的铁路异物跟踪检测算法。提出改进多尺度级联GhostNet特征提取网络,提升对红外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利用异物空间位置定位与泛化形态信息,设计空间定位与特征泛化增强模块,增强对复杂场景下位置移动与跟踪轨迹变化目标的检测精度;构建金字塔预测网络,得到红外铁路异物的检测锚框、类别及置信度信息;通过改进类别和置信度显示的DeepSORT跟踪算法,结合卡尔曼滤波与匈牙利算法实现红外弱光环境下铁路异物跟踪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铁路异物的跟踪检测精确度达到83.3%,平均检测速度为11.3帧/s;与比较算法相比,所提算法检测精度更高,对红外弱光场景下铁路异物跟踪检测具有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异物检测 红外弱光 空间定位 特征泛化增强 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不均衡小样本的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伟 何文秀 +1 位作者 郭谋发 白浩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5-1144,I0001,共11页
为了应对实际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信号微弱多变、数据稀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测不均衡小样本的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新方法。首先,使用基于压缩-激励网络的多头变分自编码器增殖模型,扩充小样本数据集。其次,将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后,分别提... 为了应对实际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信号微弱多变、数据稀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测不均衡小样本的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新方法。首先,使用基于压缩-激励网络的多头变分自编码器增殖模型,扩充小样本数据集。其次,将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后,分别提取其时、频域特征。鉴于高阻故障特征微弱,增殖模型无法生成全面、有效的故障特征这一事实,进一步提出基于梯度调和机制的类别型特征提升(gradient harmonized mechanism-categorical boosting,GHM-Cat Boost)算法,引入梯度调和机制损失函数,让模型均衡易分样本和难分样本的关注度,从而解决过拟合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增殖模型能够生成兼具仿真数据多样性与实测数据随机性特点的故障样本,提高了数据的可利用性。且所提GHM-Cat Boost模型的故障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7.21%,优于其对比分类器模型。通过测试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高阻接地 故障检测 时频特征提取 变分自编码器 注意力机制 Cat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度慧眼的长沙市主城区夜间经济活动人群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群明 曹灵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了探究城市人群夜间活动集聚规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针对长沙市主城区夜间人群活动情况,利用百度慧眼商业与人口分析系统提取人群定位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夜间经济活动中人群的集聚程度和分布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主城... 为了探究城市人群夜间活动集聚规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针对长沙市主城区夜间人群活动情况,利用百度慧眼商业与人口分析系统提取人群定位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夜间经济活动中人群的集聚程度和分布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主城区夜间人群活动集聚特征,在不同日期具有时段上的相似性。18:00~22:00左右处于持续高热阶段,随后至次日2:00~3:00为人群集聚热度骤降阶段,到次日5:30热度逐渐攀升。空间上整体呈现出“一心T圈多核”的规律,在时间发展上显示“持续聚集—边缘消散—点状消散—部分重聚”的动态规律,人流主要集中在五一商圈、万家丽商圈等城市夜间休闲区和河西大学城等高校以及居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分布 百度慧眼 夜间经济 时空特征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昆仑 韩泽雨 +1 位作者 张瑜 褚鹏飞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文章以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人才地理学角度出发,对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开展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化特征看,2013—2022年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总体上占绝对... 文章以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人才地理学角度出发,对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开展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化特征看,2013—2022年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数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总体上占绝对优势,但呈小幅度下降趋势,西部、东北和中部地区数量波动变化较为明显。2)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大多分布在胡焕庸线的东南侧,且两侧差异明显,但总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扩散的趋势。从空间格局特征看,中国高水平网球运动员空间分布的标准差椭圆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椭圆面积显著增长,空间重心自东北向西南迁移。3)从影响因素看,城镇化率(0.60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0.518)和区域网球场数量(0.493)是主导因子。城镇化率与区域网球场数量(0.793)、人均GDP与区域网球场数量(0.783)、人均GDP与城镇化率(0.758) 3组的交互作用最强,影响程度远超单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 高水平运动员 体育人才 地理空间特征 时间序列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人体姿态估计中的多尺度时空特征融合
13
作者 张宇 刘骊 +2 位作者 付晓东 刘利军 彭玮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8,共14页
针对视频输入的单人三维人体姿态估计中表征不精确、融合不充分、结果不平滑的问题,提出三维人体姿态估计的多尺度时空特征融合方法.首先在空域定义关节点、肢体和上/下身人体标记并通过位置嵌入表示人体的空间多尺度特征;然后结合自注... 针对视频输入的单人三维人体姿态估计中表征不精确、融合不充分、结果不平滑的问题,提出三维人体姿态估计的多尺度时空特征融合方法.首先在空域定义关节点、肢体和上/下身人体标记并通过位置嵌入表示人体的空间多尺度特征;然后结合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层感知机构建空间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融合关节点、肢体和上/下身三个空间多尺度特征,得到初步姿态特征序列;最后建立时序多尺度编码进行时序特征融合获得最终姿态特征序列,并通过时序解码,优化生成细化的三维人体姿态.在Human3.6M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平均每关节位置P-MPJPE和速度误差MPJVE分别为33.6和2.4,较对比方法降低了2.3%和4.0%,能够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三维人体姿态估计精度,生成准确、平滑的三维人体姿态估计结果.此外,在HumanEva-I数据集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也具有一定的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体姿态估计 多尺度特征 自注意力机制 时空特征融合 时序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和增强的蚕茧图像分类模型
14
作者 刘莫尘 侯欣 +6 位作者 韦伟 张鑫山 李法德 宋占华 张桂征 梁光健 闫银发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对原料茧中的上车茧和下茧进行准确分类,实现蚕茧分拣智能化、机械化,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增强的双线性池化分类模型。首先以ResNet41作为特征提取骨干网络构建双线性池化模型,增强网络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得到不同维... 为对原料茧中的上车茧和下茧进行准确分类,实现蚕茧分拣智能化、机械化,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增强的双线性池化分类模型。首先以ResNet41作为特征提取骨干网络构建双线性池化模型,增强网络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得到不同维度语义信息;然后引入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模块,融合蚕茧浅层图像信息和深层语义信息,解决ResNet41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丢失问题;最后采用挤压和激发模块抑制冗余信息,降低分类偏差。改进模型B-Res41-ASE在测试集中的分类准确率和F 1值分别为93.7%和94.9%,对上车茧的分类精确率为97.8%,对黄斑茧、柴印茧、烂茧、瘪茧、薄皮茧等下茧的分类精确率分别为96.4%、93.7%、98.6%、94.5%、93.1%,相比于改进前模型和常用的细粒度分类模型均有明显优势,且B-Res41-ASE对蚕茧的可判别区域的聚焦更精准。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优化方法在分类准确率、鲁棒性等方面优于其他蚕茧分类模型,可为蚕茧智能分拣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茧分类 双线性池化 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约束和成本感知的集合空间关键字查询
15
作者 李松 曹文琪 +2 位作者 郝晓红 张丽平 郝忠孝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819,共12页
集合空间关键字查询在空间数据库、位置服务、智能推荐和群智感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集合空间关键字查询方法没有考虑要求同时带有时空约束和成本感知的问题,不能满足大部分用户在时空约束条件下的查询需求问题,已有研究成果... 集合空间关键字查询在空间数据库、位置服务、智能推荐和群智感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的集合空间关键字查询方法没有考虑要求同时带有时空约束和成本感知的问题,不能满足大部分用户在时空约束条件下的查询需求问题,已有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已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时空约束和成本感知的集合空间关键字查询TDCCA-Co SKQ.为了解决现有索引中无法同时包含关键字信息和时间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TDCIR-Tree索引,该索引融合了倒排文件和时间属性标签文件,可以减小查询计算的开销;为了有效地筛选出符合查询条件的集合,提出了一种TDCCA_PP算法,其中包括第1层剪枝算法、组间有序排列和第2层剪枝算法,可以提高关键字的查询效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TDC成本函数的排序算法,TDC成本函数是由距离成本和时间成本组成的,其中包含代表用户偏好度的自变量系数α和β,可以增加用户的选择自由度,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成本函数无法满足时空约束和成本感知的集合空间关键字查询的问题.理论研究与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率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空间关键字查询 时空约束 成本感知 倒排文件 时间属性标签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空间-光谱特征提取的颜料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
16
作者 汤斌 罗希玲 +6 位作者 王建旭 范文奇 孙玉宇 刘家路 唐欢 赵雅 钟年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64-2372,共9页
颜料不仅赋予文物色彩和美感,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技术信息,因此对颜料的准确分类与识别是古代彩绘作品修复、保护及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检测颜料的种类与化学成分,不仅能帮助确定作品的创作年代、地域特征及工艺风格,还能... 颜料不仅赋予文物色彩和美感,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技术信息,因此对颜料的准确分类与识别是古代彩绘作品修复、保护及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检测颜料的种类与化学成分,不仅能帮助确定作品的创作年代、地域特征及工艺风格,还能为科学修复提供指导依据。然而,传统颜料分析受限于样品尺寸、表面平整度,且部分分析方法需要取样,对文物造成不可逆损伤,这使得古书画颜料的检测面临诸多挑战。高光谱成像技术(HSI)凭借其无损检测、广域扫描及获取完整光谱信息的优势,成为文物颜料分析的重要工具。HSI克服了样品表面不平整、尺寸受限等问题,能够从不同波段获取细致的光谱和空间信息,帮助提取颜料的微观特征。旨在利用HSI技术实现古书画颜料的精准分类与深度特征提取,以应对复杂场景下的颜料检测挑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空间-光谱特征融合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结合不同层次的信息:利用光谱-空间注意力机制捕捉细节特征,并通过视觉转换器(ViT)模型获取图像整体的高层语义信息,从而增强对复杂颜料特征的表示能力和分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模拟画作样品上的分类性能显著优于传统和其他深度学习模型:与支持向量机(SVM)相比,分类精度提升了34.35%;相较于HyBridSN与SSRN模型,精度分别提高了8.93%和5.6%。本方法不仅提升了颜料检测的准确性,还为古书画的科学修复和价值保护提供了无损、可靠的技术支持,并为文物保护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多尺度特征融合 Vision Transformer 光谱-空间注意力 颜料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浮标空间多特征融合的海水溶解氧浓度预测
17
作者 朱奇光 申震 +4 位作者 李享 魏祯 乔文静 张淋淞 陈颖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6,共13页
溶解氧浓度是衡量海水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及时掌握海水水质变化情况,降低海水污染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建立海洋水质参数预测机制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标网络时空信息融合和改进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 溶解氧浓度是衡量海水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及时掌握海水水质变化情况,降低海水污染风险及其带来的损失,建立海洋水质参数预测机制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浮标网络时空信息融合和改进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的海水溶解氧浓度预测模型,旨在整合监测区域内浮标网络的拓扑信息并实现浮标传感器的多特征融合。该模型利用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Mechanism,GAT)挖掘不同近邻点对目标节点的影响,计算邻接节点的权重,从而捕获浮标数据的时空特征;通过双头注意力机制与双时间尺度更新规则(Two Time-Scale Update Rule,TTUR)优化GAN预测网络及网络训练过程,改善生成对抗网络的训练速度平衡问题,提高生成器网络的拟合效果。以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与决定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模型预测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模型,能够有效挖掘多浮标的空间信息,克服了传统方法在海水溶解氧浓度预测中存在的精度低、无法灵活利用历史空间数据、训练稳定性差和速度慢等不足,可为海洋水质监测及预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浓度预测 空间多特征融合 GAT GAN TTU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时空注意力LSTM的台风云图预测研究
18
作者 程勇 钱坤 +5 位作者 王军 渠海峰 李伟 杨玲 韩晓东 刘敏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
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在预测台风时没有考虑其特征内化损失问题,难以全面捕捉台风结构变化。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时空注意力长短期记忆网络(MSTA-LSTM)方法。引入特征增强模块加强台风特征信息,通过跳跃连接缓解编解码过... 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在预测台风时没有考虑其特征内化损失问题,难以全面捕捉台风结构变化。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时空注意力长短期记忆网络(MSTA-LSTM)方法。引入特征增强模块加强台风特征信息,通过跳跃连接缓解编解码过程中的台风细节特征损失,同时在时空长短期记忆网络(ST-LSTM)单元中利用卷积块注意力模块优化信息传递,最后通过反卷积调整不同尺度的解码输出,融合后输出结果。使用“葵花8号”卫星获取的东亚—东南亚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台风云图数据集开展验证和消融实验,该数据集包含16个台风过程的训练集和3个台风过程的测试集。与其他网络相比,MSTA-LSTM网络的均方根误差、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指数指标分别为42.76、16.38和0.4817,有效提高了台风云图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预测 多尺度特征 时空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发动机涡轮泵振动信号的广义循环平稳诊断方法研究
19
作者 陈晖 任鸿飞 孙若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5-1153,共9页
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在强非平稳工况下运行,导致传统振动信号分析方法难以有效提取故障特征。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扩展了循环平稳随机信号模型,构建了广义循环平稳分析理论框架,既保留了循环平稳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优势,又拓展了其在... 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在强非平稳工况下运行,导致传统振动信号分析方法难以有效提取故障特征。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扩展了循环平稳随机信号模型,构建了广义循环平稳分析理论框架,既保留了循环平稳方法在故障诊断中的优势,又拓展了其在非平稳工况下的适用范围。围绕振动信号模型、故障特征提取以及表征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服务于火箭涡轮泵故障诊断的广义循环平稳分析框架。通过火箭涡轮泵超低温轴承运转试验以及离心泵空化故障特征模拟试验,验证所建立的理论体系的优越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旋转机械的振动信号可视为时间翘曲的近似循环平稳过程,并可进一步转化为调制循环信号;在火箭涡轮泵超低温轴承运转试验中,运用所提出的盲自适应循环非平稳信号提取方法获取故障特征信号,在其阶次-频率谱相关图中能够清楚地检测到与保持架相对外圈频率(0.42Hz)和滚动体通过外圈频率(5.08 Hz)对应的谱线;在离心泵空化故障特征模拟试验中,所提出的高精度重排谱相关估计技术加强了谱相关图关于泵叶片通过频率(197Hz)的定位性能,并且随着空化程度的增加,在大量噪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识别故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涡轮泵 循环平稳 时间翘曲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发展权三十年研究进展及演进特征——基于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20
作者 段德罡 曾洪煜 王瑾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土地发展权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理论工具,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围绕土地发展权的空间治理研究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土地发展权与空间政策... 土地发展权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理论工具,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围绕土地发展权的空间治理研究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土地发展权与空间政策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明晰其研究演进特征,通过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1994—2023年间土地发展权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土地发展权研究在不同空间政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趋势。结合可视化图谱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方法,概述了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土地为中心的城镇化阶段;“多规合一”的空间用途管制阶段;以及强调生态治理,土地发展权逐步向中央政府收束的阶段。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的演进特征,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发展权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信息可视化 空间用途管制 演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