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龚存忠 王贵龙 +2 位作者 国阳 徐科繁 张广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4-288,298,共6页
为研究支承结构的刚度特性及其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刚度支承结构试验台。针对某船用汽轮给水机组转子,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其模化转子模型,依次开展了模化转子临界转速及模态振型仿真、支承刚度敏感性仿真、不... 为研究支承结构的刚度特性及其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可控刚度支承结构试验台。针对某船用汽轮给水机组转子,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其模化转子模型,依次开展了模化转子临界转速及模态振型仿真、支承刚度敏感性仿真、不平衡响应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可控刚度支承结构有效调节了转子临界转速,减少了转子振动峰值;通过调整鼠笼和金属橡胶环的刚度范围,实现了对转子不平衡响应的显著减振效果,减振效果达到39.22%。该研究为舰船动力装置转子系统的减振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刚度支承结构 模化转子 刚度调节 临界转速 不平衡响应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的连续重整反应过程自优化控制结构设计
2
作者 周轶磊 李智 彭鑫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99-4511,共13页
首先,提出了一种全局自优化控制(gSOC)问题的代理模型构建策略。该策略针对gSOC问题的特殊性,融合了划分空间设计和子模型混合自适应采样方法,提升了构建效率。在此基础上,对gSOC算法流程进行了优化,加速了最优组合矩阵的求解,扩展了算... 首先,提出了一种全局自优化控制(gSOC)问题的代理模型构建策略。该策略针对gSOC问题的特殊性,融合了划分空间设计和子模型混合自适应采样方法,提升了构建效率。在此基础上,对gSOC算法流程进行了优化,加速了最优组合矩阵的求解,扩展了算法对复杂和大规模过程的适用性。其次,改进后的算法应用于连续重整(CCR)反应过程的控制结构设计。通过结合改进的gSOC算法与模拟和启发式集成框架,系统地分析和设计了CCR反应过程的自优化控制结构,缓解了进料性质、循环氢流量及反应器入口温度的参数不确定性扰动与故障带来的芳烃损失。最后,动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SOC结构表现出显著的实时优化性能。该研究为工业CCR装置的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过程控制 自优化控制 控制结构 连续重整 代理模型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角尺度、混交度和胸径优势度的杉木混交林空间结构优化
3
作者 陈超 赵吟吟 +5 位作者 俞家聪 李雪建 方庆 张晔华 宋美萱 杜华强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7,共10页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不仅能够提高森林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发挥森林的功能效益。以浙江省建德市梅城林场的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乘除法对角尺度(W)、胸径优势度(U)和混交度(M)进行多目标规划,构建起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型;使用模拟退火...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不仅能够提高森林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发挥森林的功能效益。以浙江省建德市梅城林场的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乘除法对角尺度(W)、胸径优势度(U)和混交度(M)进行多目标规划,构建起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模型;使用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求解,获得最优采伐方案;对比分析模拟择伐前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及其二元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模拟择伐,林分角尺度提高了2.34%,胸径优势度下降了0.82%,树种混交度提高了11.36%,目标函数值增大了12.42%,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经过择伐,林分空间结构二元分布特征更加趋向于合理。由此可见,基于角尺度、混角度和胸径优势度所构建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体系能够有效改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为制定后续森林经营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 择伐 优化模型 模拟退火算法 二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筹理论的指挥权限动态调整方法
4
作者 洪锐 张佳 +1 位作者 辛斌 晋泽轩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0-175,182,共7页
随着军事变革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战场环境变化复杂激烈,作战面临动态威胁,需要灵活和适应性强的指挥控制结构。针对指挥权限动态调整问题,利用运筹理论中的图论方法对决策节点和平台节点间的指挥权限进行描述,建立决策节点损毁情... 随着军事变革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战场环境变化复杂激烈,作战面临动态威胁,需要灵活和适应性强的指挥控制结构。针对指挥权限动态调整问题,利用运筹理论中的图论方法对决策节点和平台节点间的指挥权限进行描述,建立决策节点损毁情况下的指挥权限动态调整模型,基于规划论,设计了一种多阶段优化方法修复指挥控制结构并及时调整指挥权限。在3种不同规模场景下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在求解指挥权限动态调整问题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挥权限调整 指挥控制组织结构 运筹理论 多阶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侧资源参与断面潮流实时控制的优化方法
5
作者 黄格超 叶希 +4 位作者 朱童 李海波 高剑 王湘 王彦沣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7,共12页
为了更有效地对电网断面潮流进行实时控制,本文研究了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资源的断面潮流实时优化控制方法。首先研究了电网关键断面的识别方法,通过电网拓扑结构分析及潮流转移比参数对关键断面进行识别;其次,以可中断负荷和电动汽车两... 为了更有效地对电网断面潮流进行实时控制,本文研究了一种考虑需求侧响应资源的断面潮流实时优化控制方法。首先研究了电网关键断面的识别方法,通过电网拓扑结构分析及潮流转移比参数对关键断面进行识别;其次,以可中断负荷和电动汽车两类需求侧资源为例,分析评估了两者参与断面潮流实时控制的调节能力;接着,建立了一套断面潮流实时控制优化模型,考虑需求侧资源,提出兼顾精度和速度的两步求解方法;最后,基于IEEE 118节点模型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表明,在断面潮流实时控制中引入需求侧响应资源,调节成本低于单独通过电源控制断面潮流,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过需求侧资源负荷增减来控制电网潮流,电源机组出力变化较小,从而使机组可以运行于经济最优区间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潮流 实时控制 断面识别 需求侧资源 可调节能力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PSO算法的水下航行器艉部结构模态测点优化布置
6
作者 史乃轩 杨雨浓 +2 位作者 秦云龙 余新森 张冠军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169,共10页
[目的]针对水下航行器艉部结构振型复杂、模态测试测点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二进制离散粒子群混合算法(GA-BPSO)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方法]首先,建立典型艉部结构有限元模型并提取结构参数,构建三维消冗指标和模态置信准则... [目的]针对水下航行器艉部结构振型复杂、模态测试测点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二进制离散粒子群混合算法(GA-BPSO)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方法]首先,建立典型艉部结构有限元模型并提取结构参数,构建三维消冗指标和模态置信准则的组合目标函数;然后,基于GA-BPSO算法对艉部结构进行模态测点优化布置;最后,为验证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开展艉部结构测点均匀布置和优化布置的模态对比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测点数量由均匀布置方案的840个减少至200个,优化布置方案模态置信矩阵最大非对角元素降低至0.0333,频率误差控制在1%以内,且振型吻合度较高。[结论]所提方法有效兼顾了模态振型的线性独立性和可视化效果,可用于水下艉部结构模态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艉部结构 测点优化布置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三维消冗模型 声学噪声测量 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番茄田桃蚜种群空间结构及其抽样技术研究
7
作者 李平 景亮亮 唐宗云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447-451,共5页
探明河西地区寒旱农业番茄田桃蚜的种群发生分布特征及其测报抽样技术,为当地桃蚜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采取田间随机调查、空间分布型指数法测定和线性回归检验的方法,研究了甘肃武威凉州区番茄田间桃蚜种群空间结构特征及... 探明河西地区寒旱农业番茄田桃蚜的种群发生分布特征及其测报抽样技术,为当地桃蚜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采取田间随机调查、空间分布型指数法测定和线性回归检验的方法,研究了甘肃武威凉州区番茄田间桃蚜种群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凉州区寒旱农业番茄桃蚜种群发生及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呈聚集分布型。根据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虫口密度(m)之间Iwao回归关系式M^(*)=1.8369 m-1.1692,得出番茄桃蚜若虫及成虫的理论抽样模型N=1.96^(2)/D^(2)(-0.1692/m+0.8369)和序贯抽样技术模式T_((1,2))=5n±8.7808√n,根据模型在估计防治指标下可得出最适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番茄 桃蚜 空间结构 最适抽样数 理论抽样模型 序贯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何景师 徐兰 +1 位作者 叶善椿 戴航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5,共12页
从招生规模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采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省份2014—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通过Moran’s I检验高等职业教... 从招生规模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采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各省份2014—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数,通过Moran’s I检验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对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维度的空间作用机制、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在空间分布上都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高等职业教育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对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在东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直接效应,西部地区呈现显著负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高等职业教育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在西部地区还具有显著正向间接效应。建议从宏观层面构建层次分明、有序衔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从中观层面加强职业教育区域协同发展,从微观层面落实产教融汇、丰富专业群建设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驱桁架结构伸展臂的主动振动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蔡志勤 曹彬彬 彭海军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伸展臂由于受到空间温度变化和卫星机动动作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振动。在阻尼较低的空间环境中,这种振动衰减较慢,影响伸展臂的正常工作。因此,合适的振动控制方法对于伸展臂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拉绳作为作动器的空间桁架... 伸展臂由于受到空间温度变化和卫星机动动作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振动。在阻尼较低的空间环境中,这种振动衰减较慢,影响伸展臂的正常工作。因此,合适的振动控制方法对于伸展臂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拉绳作为作动器的空间桁架结构伸展臂,研究其作动绳上铰链串联顺序的优化和模型预测控制律的设计,这两部分内容均考虑了作动绳的单边约束和饱和约束。首先,通过ANSYS软件获取结构的模态信息;然后结合系统可控性原理和遗传算法计算出作动绳上铰链串联最优顺序;最后,在数值仿真中,通过设计的控制率对一个由四个单元组成的桁架结构伸展臂的振动控制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作动绳串联铰链的方式能够有效抑制伸展臂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桁架结构伸展臂 绳驱 模型预测控制 振动控制 作动器位置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霾治理、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劳动生产率
10
作者 邓慧慧 支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以及户籍制度的稳步放开,人口在城市之间的流动正取代城乡流动成为人口迁移的主流,而环境在人口的跨城迁移决策中扮演着益发重要的角色。理解环境治理、人口流动和更深远的经济影响之间的正反馈机制,对于坚定...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以及户籍制度的稳步放开,人口在城市之间的流动正取代城乡流动成为人口迁移的主流,而环境在人口的跨城迁移决策中扮演着益发重要的角色。理解环境治理、人口流动和更深远的经济影响之间的正反馈机制,对于坚定环境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信心,激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构建包含劳动力迁移的量化空间模型(QSM)对2008—2020年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结构估计,并结合285个地市的现实数据基于校准后的量化模型对雾霾治理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研究发现:①雾霾治理能够同时改善城市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福利,且户籍改革的政策叠加效应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正向效果,在劳动力充分流动情形下,雾霾治理将推动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7.75%。②雾霾治理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存在多重异质性,超大特大城市、雾霾污染严重的城市治理雾霾带来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更大。③结合“双碳”目标下的一系列行动展开反事实模拟发现,政府强制性环保目标在督促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劳动生产率,且“双碳”目标下区域协同治理比重点地区“加码”政策更为有效。因此未来需要重点关注户籍制度改革与环境治理的共同发力协同推进,进一步“松绑”人口流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有效释放劳动力跨区流动的结构红利;树立共同治理目标落实多元协同治霾,依托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激活劳动力和各类生产要素潜能,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治理 劳动生产率 量化空间模型 结构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塔筒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晨 张保成 +1 位作者 张开升 王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2-660,共9页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高效利用风资源、减少用钢成本,开展漂浮式风电机组塔筒的结构优化设计。以船载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引入漂浮式基础的动态响应,作为影响塔筒弯曲变形的重要约束条件。在保证风电机组稳定功率输出的前提下,以... 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海上环境,高效利用风资源、减少用钢成本,开展漂浮式风电机组塔筒的结构优化设计。以船载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引入漂浮式基础的动态响应,作为影响塔筒弯曲变形的重要约束条件。在保证风电机组稳定功率输出的前提下,以质量最轻为优化目标,以塔筒构造要求和规范为基本约束条件,建立漂浮式基础风电机组塔筒的数值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完成了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在保证风电机组稳定性和正常功率输出要求下,塔筒的质量降低了35%,刚度提高了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结构优化 质量控制 数值模型 风电机组塔筒 漂浮式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阻尼指标的空间杆系结构作动器位置优化
12
作者 万华平 马强 +3 位作者 薛宇 胡鹏华 葛荟斌 罗尧治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针对空间杆系结构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本文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LQR),建立了空间杆系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系统,提出了目标控制模态的模态阻尼最大化的作动器位置优化准则.采用四角锥网架结构和Levy型索穹顶结构来验证本文方法... 针对空间杆系结构作动器的位置优化问题,本文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LQR),建立了空间杆系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系统,提出了目标控制模态的模态阻尼最大化的作动器位置优化准则.采用四角锥网架结构和Levy型索穹顶结构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并在控制效果和控制能量输入两方面与常用的模态控制力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作动器数量的增加,本文方法的控制效果和控制能量输入比模态控制力方法提升更快;在作动器数量相同或控制能量输入相同时,本文方法对外界激励的控制效果优于模态控制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杆系结构 模态阻尼 主动振动控制 作动器位置优化 序列前向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 被引量:77
13
作者 杨立 郝晋珉 +2 位作者 王绍磊 洪舒蔓 周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08-315,共8页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该文在对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测算了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 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前提和基础工作。该文在对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测算了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从发展基础、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农村居民点潜能的测算指标,利用量化后的指标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根据修正后的潜能模型,计算出各农村居民点的潜能值。在得到引力值和潜能值的基础上,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划分为就地城镇化型、重点发展型、限制扩建型和迁移合并型4种类型。研究结果符合实际,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优化 农村地区 重力模型 潜能模型 农村居民点用地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19
14
作者 汤孟平 唐守正 +1 位作者 雷相东 李希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31,共7页
提出了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的建模方法 ,突破以功能优化为目标的或称功能优化模型的建模思想局限性 ,并建立了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集成现代森林经理学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技术 ,并成功地与检查法相结合。模型属非... 提出了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的建模方法 ,突破以功能优化为目标的或称功能优化模型的建模思想局限性 ,并建立了林分择伐空间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集成现代森林经理学理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技术 ,并成功地与检查法相结合。模型属非线性多目标整数规划 ,目标函数是基于混交、竞争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空间结构 ,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MonteCarlo法是模型求解的可行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的一个固定样地为例 ,用本模型进行择伐规划 ,得到具有空间位置信息的最优采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择伐 空间结构 优化模型 非线性多目标整数规划 MONTE Carlo法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控模型 被引量:19
15
作者 汤孟平 徐文兵 +4 位作者 陈永刚 娄明华 仇建习 庞春梅 赵明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少受干扰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建立毛竹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控模型。模型目标是空间结构,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模型属非线性整数规划,采用MonteCarlo法求解。模型求解得到最优采... 以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少受干扰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建立毛竹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控模型。模型目标是空间结构,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模型属非线性整数规划,采用MonteCarlo法求解。模型求解得到最优采伐方案,此方案对毛竹林空间结构进行优化调控,使林分空间结构目标函数值比伐前提高32.6500%,最大限度地改善林分空间结构,又不破坏非空间结构,可作为制定采伐计划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择伐 空间结构优化调控模型 MONTE Carlo法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索力张拉过程的最优控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杜蓬娟 张哲 +1 位作者 刘春城 石磊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6-329,共4页
以影响结构为基础,通过拉索张拉过程的结构分析,建立了张拉过程的最优控制数学模型,并采用综合参数法进行求解。该方法不但适合斜拉桥索力张拉过程,而且能够应用于悬索桥、拱桥的施工控制中,对同类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斜拉桥 最优控制 影响矩阵 索力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规划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郝吉明 吴烨 +2 位作者 傅立新 何东全 贺克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U01期195-203,共9页
建立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体系的目标在于揭示城市机动车排放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污染物的分布规律 ,并根据城市大气容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进行排放控制目标的选择和方案优化。该文吸收发达国家原有控制规划体系的主体思想 ,并对其进行... 建立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体系的目标在于揭示城市机动车排放特征以及由此形成的污染物的分布规律 ,并根据城市大气容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进行排放控制目标的选择和方案优化。该文吸收发达国家原有控制规划体系的主体思想 ,并对其进行了改造 ,使得新的规划控制体系能够更适合我国城市的特点。该体系结构的核心内容主要由机动车排放因子的确定、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规律的确定、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模拟和分析、机动车排放优化模型的建立和综合控制实施影响评估四部分组成。通过建构上述四个核心模块的规划内容和方法 ,新的控制规划体系可以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 控制规划 排放因子 时空分布 扩散模式 排放优化模型 污染控制规划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 被引量:38
18
作者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98,共6页
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从合理化、高级化两个方面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分别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 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从合理化、高级化两个方面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分别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均对碳减排起到积极影响;碳排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减排活动中,应加强省域间合作,持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重点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碳排放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域1∶25万分幅建造构造图空间数据库 被引量:20
19
作者 左群超 叶天竺 +2 位作者 冯艳芳 葛佐 王英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26,130-163,共27页
依托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2006—2013年),通过全面收集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含1999—2005年获取的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质研究成果、科研专著、重要文献等资料,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 依托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2006—2013年),通过全面收集1∶5万、1∶20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含1999—2005年获取的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地质研究成果、科研专著、重要文献等资料,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推断成果,在编制建立1∶25万分幅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实际材料图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应用建造构造分析法及编图技术,采用数据模型、质量控制模型、GIS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按1∶25万标准分幅编图、建库、汇总、集成,建立了中国陆域1∶25万分幅建造构造图空间数据库,包含图幅数729幅及其相应编图说明书和图件元数据等内容,空间范围基本覆盖中国陆域。明显优于以系或组级地层单位为表示单元的传统地质图数据库:主图图面要素是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进一步细化、分解为不同的岩石建造,按产状表达建造花纹,客观表达岩石建造和地质构造实体形迹,系统反映地质作用及其演化特征,读图直观且便于应用。可为1∶50万尺度及以小大地构造图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为1∶25万尺度及以小区域矿产预测直接提取矿产预测要素,为1∶25万尺度及以小成矿规律研究提供地质构造专题底图资料;在地质找矿、地质灾害防治、水工环地质调查、地热资源勘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且长久可重复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建造 地质构造 建造构造图 空间数据库 数据模型 质量控制模型 GI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马尾松林分多功能经营空间结构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黎芳 潘萍 +3 位作者 臧颢 欧阳勋志 宁金魁 郭丽玲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1-147,共7页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对象,通过对30个标准地的调查与样品测试,分析大小比数(U)、混交度(M)、角尺度(W)、开敞度(K)、空间密度(D)等空间结构指数及林分各功能大小;从林分尺度上利用多目标规划技术,分别建立以不同功能为主导的经营空间...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对象,通过对30个标准地的调查与样品测试,分析大小比数(U)、混交度(M)、角尺度(W)、开敞度(K)、空间密度(D)等空间结构指数及林分各功能大小;从林分尺度上利用多目标规划技术,分别建立以不同功能为主导的经营空间结构模型,采用顺序线性规划法求解理想空间结构的模式和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以固碳、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木材生产4个单项功能为主导及以生态功能为主导、整体功能最优的6种多功能经营模式的理想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分别为0.78、0.78、0.90、0.68、0.97、0.93,其空间结构模式f(U,M,W,K,D)的理想值分别为{0.50,0.45,0.61,0.22,0.36}、{0.54,0.66,0.51,0.18,0.61}、{0.44,0.53,0.54,0.29,0.46}、{0.54,0.52,0.53,0.17,0.65}、{0.44,0.66,0.48,0.29,0.51}、{0.52,0.66,0.61,0.23,0.29};在拟合林分功能与空间结构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多目标规划技术是构建林分尺度上多功能经营空间结构模式的有效方法,不同功能为主导的理想空间结构模式可为其经营目标空间结构调整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飞播造林 林分 空间结构 功能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