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ling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a pine bark beetle in Mexican temperate forests using forecast data and spatial analysis tools 被引量:1
1
作者 Antonio Gonzalez-Hernandez Rene Morales-Villafana +2 位作者 Martin Enrique Romero-Sanchez Brenda Islas-Trejo Ramiro Perez-Mirand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649-659,共11页
Accurate and reliable predictions of pest species distributions in forest ecosystems are urgently needed by forest managers to develop management plans and monitor new areas of potential establishment.Presence-only sp... Accurate and reliable predictions of pest species distributions in forest ecosystems are urgently needed by forest managers to develop management plans and monitor new areas of potential establishment.Presence-only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se evaluations.The maximum entropy algorithm(MaxEnt)has gained popularity for modelling species distribution.Here,MaxEnt was used to mode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exican pine bark beetle(Dendroctonus mexicanus)in a daily fashion by using forecast data from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it freely available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data and software and thus provide a pathway to overcome the lack of costly data and technical guidance that are a challenge to implementing nation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Our results showed overall agreement values between 60 and 87%.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used for D.mexicanus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and may aid as a model to monitor similar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analysis Dendroctonus mexicanus GEODATABASES MAXENT Forest model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过渡层多层空间变异性的边坡降雨入渗模型及稳定性分析应用
2
作者 蒋水华 元志镕 +2 位作者 刘贤 黄劲松 周创兵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建立合理的降雨入渗模型是揭示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机制及灾害防控的重要前提。传统的Green-Ampt模型未考虑土壤分层及雨水入渗形成的过渡层分布,导致计算的入渗率存在较大偏差,难以适用于空间变异性边坡。提出土层入渗率的分层求解方法,... 建立合理的降雨入渗模型是揭示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机制及灾害防控的重要前提。传统的Green-Ampt模型未考虑土壤分层及雨水入渗形成的过渡层分布,导致计算的入渗率存在较大偏差,难以适用于空间变异性边坡。提出土层入渗率的分层求解方法,可由不同土层间入渗率大小关系确定过渡层厚度,据此提出考虑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的改进Green-Ampt模型。进而应用改进模型进行降雨入渗下均质和非均质无限长边坡渗流及稳定性分析,并与传统Green-Ampt模型计算结果和Richards方程数值解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Green-Ampt模型,利用改进模型计算的边坡体积含水量分布和稳定性系数与Richards方程数值解更为吻合,可以更好地为非均质边坡降雨入渗分析及降雨型滑坡灾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发现过渡层厚度与土体饱和渗透系数、过渡层顶部入渗率和体积含水量之间存在依赖关系,而与雨水入渗的总深度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分析 空间变异性 降雨入渗 改进Green-Ampt模型 过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GIS技术在避难场所选址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舒 杨振华 +1 位作者 田茗瑜 王琨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在选址领域的优势日益显著,目前已成为该领域研究使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包头市中心城区现有的中小学操场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备选点,应用LA模型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紧急避难场所... 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技术在选址领域的优势日益显著,目前已成为该领域研究使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包头市中心城区现有的中小学操场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备选点,应用LA模型理论,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紧急避难场所配置模型,讨论其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情况,并进行数量优化。最终从102个备选点中确定55个点作为紧急避难场所选址点。本研究可为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紧急避难场所区位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空间分析 公共设施区位配置模型(LA模型) 包头市中心城区 紧急避难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解析与优化策略——以四川省为例
4
作者 于洋 董刘洋 +2 位作者 张家帅 周睿 王辛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2,共7页
厘清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是优化红色旅游线路、用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文章以四川省91个红色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析四川省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旅游流强联系形成了规模较大的3... 厘清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是优化红色旅游线路、用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文章以四川省91个红色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解析四川省红色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旅游流强联系形成了规模较大的3个组团;(2)旅游流网络整体密度较低,所有景区可聚类成8个块,核心—边缘结构明显;(3)四姑娘山等7个景区是网络核心节点,太平古镇等少数景区在网络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最后,研究从网络结构、旅游线路、景区发展3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旅游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识别
5
作者 李元豪 钱昭英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4,67,共11页
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QAP模型探究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均存在于整个空间关联网络中,展... 以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QAP模型探究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的网络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均存在于整个空间关联网络中,展现出稳定且复杂的空间关联关系,但整体的空间关联性较低,省份间数字物流的交流协作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的“马太效应”显现,东部地区省份充分发挥着领头作用和中介作用,中西部地区省份处于关联网络的边缘位置;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形成4大板块,各板块内部“俱乐部”效应明显;地理距离、财政支持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差异矩阵对数字物流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差异矩阵对网络的形成效果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物流 空间关联网络 修正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的沁河流域产水量-碳储量时空演变及关联分析
6
作者 杨智楷 左其亭 +2 位作者 巴音吉 秦西 纪义虎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压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InVEST模型,评估了2000-2020年沁河流域的碳储量及产水量,并使用地理探测器研究其驱动因子及解释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关联性...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压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InVEST模型,评估了2000-2020年沁河流域的碳储量及产水量,并使用地理探测器研究其驱动因子及解释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沁河流域产水量呈现波动增加趋势,由2000年的10.20亿m^(3)上升到2020年的11.67亿m^(3),与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驱动因子为碳储量及潜在蒸散发量;2)碳储量由2000年的16 756.67万t下降到2020年的16 711.05万t,与土壤碳储量变化趋势一致,主要驱动因子为潜在蒸散发量与产水量;3)产水量与碳储量的全局莫兰指数平均值为-0.2,在空间上主要呈现高产水量-低碳储量及低产水量-高碳储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量 碳储量 InVEST模型 地理探测器 空间自相关分析 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城市苫盖绿网监测工作体系构建与应用
7
作者 孙扬 高大伟 +1 位作者 姜浩野 杜万光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目的】北京市政府于2021年率先开展“揭网见绿”专项工作,而关于苫盖绿网(简称苫盖)监测工作如何开展,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研究,亟须建立一套全面的苫盖绿网监测工作体系。【方法】以北京市“揭网见绿”专项工作为例,采用遥感影像与深度... 【目的】北京市政府于2021年率先开展“揭网见绿”专项工作,而关于苫盖绿网(简称苫盖)监测工作如何开展,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研究,亟须建立一套全面的苫盖绿网监测工作体系。【方法】以北京市“揭网见绿”专项工作为例,采用遥感影像与深度学习等技术方法,利用U-Net模型训练苫盖样本,再通过人机交互模式进行苫盖绿网和管理地块的摸排与监测。【结果】建立了“建—施—核—监”苫盖绿网监测工作体系,完成了全市2020—2024年共8期的苫盖监测,初步建立了类型丰富的苫盖样本库。【结论】该工作体系在超大城市的揭网见绿工作中能够切实开展,苫盖样本库的建立为苫盖自动提取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基础,为今后此类工作的推进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揭网见绿 空间大数据分析 深度学习 U-Net模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与MCR模型的洛阳市生态网络构建研究
8
作者 孙杰 杨温鑫 +4 位作者 刘盛源 王燕飞 王江丽 桑鹏辉 王智恒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以洛阳市为例,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构建洛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洛阳市中心城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50.768 hm^(2),通过景观指数分析得到洛阳市主城区内生境斑块的最小... 以洛阳市为例,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构建洛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洛阳市中心城区生态源地总面积为50.768 hm^(2),通过景观指数分析得到洛阳市主城区内生境斑块的最小面积阈值为0.03 km^(2),共识别出重要生态源地10个;根据MCR模型得到的重力模型矩阵,识别出生态廊道共44条,重要廊道13条,一般廊道31条;生态源地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范围内的东部、南部以及边缘地带。综合阻力呈中、西、北部高,东部偏低,交通路网多,生态环境有待加强。对洛阳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后,增加生态源地3个,添加10个绿地斑块作为踏脚石,得到新增潜在生态廊道22条,利用生态网络结构评价体系,计算出α、β、γ指数分别为2.48、5.07、2,均有所提升,优化后的生态网络提升了区域生态斑块间的连通度,增强了洛阳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MSPA MCR 生态廊道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网络特征研究
9
作者 张艳妃 张春勤 +2 位作者 黄毅 林楠 何涛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5年第1期174-188,共15页
【目标】刻画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关联结构特征,对系统推进各地区协同碳减排能力及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重新分配能源消费比例,以提高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的精确度;进一步应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交网络分析... 【目标】刻画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关联结构特征,对系统推进各地区协同碳减排能力及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方法】重新分配能源消费比例,以提高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的精确度;进一步应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交网络分析,以揭示省域间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结构和网络特征。【数据】基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搜集1997年至2022年中国30个省域的能源消费数据,计算得到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结果】(1)样本考察期内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波动增长,空间格局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特征,近些年高碳排放量地区逐渐向东北及中西部地区扩展;(2)样本考察期内我国省域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形成了复杂、多线程的关联关系,但关联网络依旧较为松散;(3)整个网络呈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地理位置优越且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控制着整个关联网络,而部分省域受限于其边缘的地理位置与较不完善的交通网络,在整个空间网络中处于被动位置;(4)四大板块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具有良好的板块连通性,大都存在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应用】有助于各省域明晰自身在空间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其制定区域化针对性的交通运输碳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交通运输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相干函数模型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段宇航 曾庆龙 +2 位作者 魏凯 赵华光 黄春威 《低温建筑技术》 2025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讨论地震动相干函数模型的研究现状,文中将现有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干函数模型进行分类梳理,并基于3次不同的地震记录,对比不同相干函数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的模拟效果,发现不同模型在不同场地条件下描述地震动空间变化特性的效... 为讨论地震动相干函数模型的研究现状,文中将现有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干函数模型进行分类梳理,并基于3次不同的地震记录,对比不同相干函数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的模拟效果,发现不同模型在不同场地条件下描述地震动空间变化特性的效果差异较大,为后续相干函数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结构抗震分析时,选用合适的相干函数模型来描述地震动的空间变化特性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函数模型 地震动空间相关性 结构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声效应的二氧化碳浓度空间分布测量方法研究
11
作者 丁强 徐敏苗 韩炜炜 《电声技术》 2025年第2期187-189,193,共4页
二氧化碳浓度空间分布测量是环境监测与气体扩散研究中的重点,传统测量方法在大范围浓度分布和复杂环境适应性方面仍存在局限。利用电声效应捕捉声速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实现高效、动态的空间分布测量。提出基于电声效应的二氧化碳浓... 二氧化碳浓度空间分布测量是环境监测与气体扩散研究中的重点,传统测量方法在大范围浓度分布和复杂环境适应性方面仍存在局限。利用电声效应捕捉声速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实现高效、动态的空间分布测量。提出基于电声效应的二氧化碳浓度空间分布测量方法,构建包含浓度分布、声波传播修正项与温度梯度影响的理论模型,设计基于网格化传感器布置与实时数据处理的实验框架,设置常规静态环境、动态气流环境及高温高湿环境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测量精度、响应速度、空间覆盖能力及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对比方法,为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声效应 二氧化碳浓度 空间分布模型 数据融合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12
作者 王梦 张新林 《资源与产业》 2025年第2期92-105,共14页
为了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本文首先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Super-EBM模型测度了2010—2021年该地区各城市的生态效率值,并选取2010年、2015年、2021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了长三角... 为了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本文首先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地区41座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Super-EBM模型测度了2010—2021年该地区各城市的生态效率值,并选取2010年、2015年、2021年3个时间节点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其次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了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生态效率的关联强度,不但剖析了该地区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化特征,而且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长三角地区生态效率整体空间与个体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最后本文还利用QAP回归分析研究了会影响长三角地区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各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从生态效率时空演化来看,2010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生态效率值均未达到有效状态,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了由该地区边缘城市向着内部城市递减的分布特征。2015年长三角地区大多数城市的生态效率值虽有小幅度提升但仍未达到有效状态,在空间上则呈现出了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021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的生态效率值得到了普遍提升,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了高生态效率值城市向着上海、南京2座城市集聚的变化态势。2)2010—2021年长三角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强度得到了一定提高,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从整体上呈现出了由非均衡性向着均衡性发展的变化趋势,并形成了以苏南城市为核心的空间关联网络格局。3)2010年、2021年苏南城市的点度中心度值始终较高,而皖北、苏北、浙江西南部城市的点度中心度值始终较低。2010年、2021年苏南与苏中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值相对较高,而皖北、苏北、浙江省东部城市的接近中心度数值始终较低。2010年、2021年苏南与皖南城市的中介中心度值始终较高,而长三角北部城市与南部城市的中介中心度值始终较低。4)地理空间临近、城镇化水平对长三角地区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均发挥出了正向影响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对长三角地区空间关联网络均发挥出了负向影响作用,地方财政支出则对该地区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没有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社会网络分析 引力模型 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思齐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7,共13页
研究目的:探究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为依托铁路交通发展促进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铁路联系强度和土... 研究目的:探究铁路网络联系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为依托铁路交通发展促进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面板模型。研究结果:(1)长三角城市铁路联系强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2)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促进了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与综合铁路联系相比,高铁联系对本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3)铁路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和创新产出的增长,进而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产生影响。高铁联系在促进本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和创新产出增长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4)城市对外铁路联系强度的提高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了邻近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研究结论:应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创新方面的作用,依托铁路网络加强区域内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以推动区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体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网络联系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空间面板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我国物流业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花均南 胡美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0,共9页
深入研究非期望产出的我国物流业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对于推进物流业的低碳转型,促进物流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0年我国内陆30个省份的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物流业效率,借助修正的引... 深入研究非期望产出的我国物流业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对于推进物流业的低碳转型,促进物流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20年我国内陆30个省份的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物流业效率,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物流业效率空间关联效应已经突破了地理邻近范围,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较为稳定但松散。研究期内,空间关联网络中各地区物流产业辐射关联能力及中介作用表现情况不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科技水平差异和政府支持力度差异对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物流业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物流业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岭南园林意境空间可理解度量化分析研究
15
作者 郭昊栩 谢轩 赖文波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当前,建筑创作既要反映新时代气象,又要提现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因而寻找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建筑体系中的立足点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意境”同样存在于岭南传统园林的空间组构中。利用软件Depthmap比对四个岭南广府地区的... 当前,建筑创作既要反映新时代气象,又要提现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因而寻找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建筑体系中的立足点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意境”同样存在于岭南传统园林的空间组构中。利用软件Depthmap比对四个岭南广府地区的传统园林,包括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和佛山梁园等的空间组构的“空间可理解度”值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当空间拓扑步数超过6步后,其空间可理解度值皆低于0.5,此时空间理解的模糊性是产生“意境”的空间组构特点。数据化的结论可为新时代岭南园林的营造提供明确的指引,若其他类型的空间组构具有相同特点时,其中的空间感受将与传统岭南园林相类似。量化性的空间关系分析和空间秩序内在逻辑的推理具有清晰的可见性和操作性,使在当代建构模式下营造传统文化意境的空间行为成为一种可把握的肯定性设计活动,为新时代的建筑空间延续传统岭南园林文化内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园林 空间意境 组构分析 轴线模型 可理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时空不确定性对小流域洪峰模拟的影响评估
16
作者 王雪梅 郭良 翟晓燕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4,共6页
山丘区小流域洪峰模拟结果与降雨时空分布密切相关。以河南省荥阳市王宗店流域“7·20”山洪灾害为例,构建了15种时空分布的10 min尺度降雨情景,综合采用中国山洪水文模型和方差分析理论评估降雨时空情景变化对洪峰模拟的影响。结... 山丘区小流域洪峰模拟结果与降雨时空分布密切相关。以河南省荥阳市王宗店流域“7·20”山洪灾害为例,构建了15种时空分布的10 min尺度降雨情景,综合采用中国山洪水文模型和方差分析理论评估降雨时空情景变化对洪峰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山洪水文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7·20”暴雨洪水过程。不同时间情景下10 min降雨量均匀分布模拟得到的洪峰流量较小、峰现时间较晚;非均匀分布时最大10 min降雨量发生时间越晚,模拟得到的洪峰流量越大、峰现时间越晚。空间情景变化主要影响洪峰流量模拟,采用泰森多边形法模拟得到的洪峰流量最大。时间情景变化是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最主要来源,空间情景变化和时空情景耦合变化仅影响洪峰流量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模拟 降雨时空不确定性 中国山洪水文模型 方差分析 王宗店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和基于高效代理模型的边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邓志平 钟敏 +3 位作者 潘敏 郑克红 牛景太 蒋水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81,共9页
在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情况下评估小失效概率的边坡可靠度,传统可靠度分析方法往往存在耗时冗长或难以求解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逆回归的主动学习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法与子集模拟结合的边坡可靠度分析方法,并探讨了分段逆回... 在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情况下评估小失效概率的边坡可靠度,传统可靠度分析方法往往存在耗时冗长或难以求解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逆回归的主动学习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法与子集模拟结合的边坡可靠度分析方法,并探讨了分段逆回归方法对代理模型响应值的影响。首先,利用Karhunen-Loève展开法离散抗剪强度参数随机场,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得到一定数量的训练样本用于构建初始代理模型。接着,采用主动学习函数选取一定量最优样本点更新代理模型,使用最终的代理模型与子集模拟耦合进行边坡可靠度分析。最后,以两个典型的边坡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考虑参数空间变异性情况下,所提方法可以采用更少的训练样本进行小失效概率边坡可靠度分析,不仅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而且避免出现内存溢出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可靠度分析 空间变异性 代理模型 主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的改进Green-Ampt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水华 刘贤 +1 位作者 黄劲松 周创兵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7-1186,共10页
边坡降雨入渗分析对于降雨型滑坡加固设计、治理和风险防控至关重要。经典的Green-Ampt模型参数虽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计算便捷,但是忽略了入渗区客观存在的过渡层,并且不能有效分析考虑土体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的多层非均质边坡降雨... 边坡降雨入渗分析对于降雨型滑坡加固设计、治理和风险防控至关重要。经典的Green-Ampt模型参数虽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计算便捷,但是忽略了入渗区客观存在的过渡层,并且不能有效分析考虑土体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的多层非均质边坡降雨入渗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层非均质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的改进Green-Ampt模型,考虑了降雨入渗的椭圆形过渡层,推导了不同降雨历时下边坡含水率分布情况。同时,以无限长边坡模型为例,通过4种常见的边坡工况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并进行了降雨入渗条件下非均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设定的4种工况,提出的改进Green-Ampt模型计算的边坡体积含水量分布、安全系数和滑动面深度与Richards方程数值解吻合,而基于修正Green-Ampt模型计算的边坡体积含水量和滑动面分布存在偏差,边坡安全系数偏小。此外,基于提出的改进Green-Ampt模型能够准确识别最危险滑动面位置。研究成果可为多层非均质边坡降雨入渗分析及降雨型滑坡加固设计及风险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边坡 降雨入渗 稳定性分析 改进Green-Ampt模型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变源分布式模型的流域洪水复盘分析方法——以海河流域北三河系“23·7”较大洪水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强 史朝旭 +3 位作者 赵悦 杨邦 张晓祥 刘昌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海河流域北三河系覆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直辖市),其防洪安全事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暴雨频发所带来的洪水防御新挑战,提出了一种时空双维度流域性洪水复盘新思路,以“23·7”北三河系较大洪水为例... 海河流域北三河系覆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直辖市),其防洪安全事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极端暴雨频发所带来的洪水防御新挑战,提出了一种时空双维度流域性洪水复盘新思路,以“23·7”北三河系较大洪水为例,通过构建时空变源分布式水文模型结合暴雨时空统计分析对全河系洪水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的确定性系数均大于0.7,洪峰相对误差均小于5%,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此次洪水的产流机制变化。分析发现,此次洪水过程中北运河流域产流以蓄满产流机制为主,潮白河流域产流则蓄满及混合产流两种机制均有体现,特别是靠近降雨集中区的山区平原过渡地带表现出明显的混合产流机制。建议在未来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体系,重点提升该区域的水雨情监测能力。所提出的时空双维度下的流域性洪水复盘分析方法可为今后其他流域级洪水模拟复盘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复盘 分布式水文模型 暴雨时空统计分析 “23·7”特大洪水 北三河流域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流域水文情势时空差异性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真 姜三元 +1 位作者 张奇 高海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赣江流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区,研究赣江流域的水文情势可以拓展对该区域水文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赣江流域2000~2021年的日降雨量和径流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HYPE水... 赣江流域作为鄱阳湖流域最大的子流域,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水源区,研究赣江流域的水文情势可以拓展对该区域水文演变机制的认识。基于赣江流域2000~2021年的日降雨量和径流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HYPE水文模拟和PEST自动率定技术对参数敏感性指数、径流量及降雨量等指标进行水文过程及其时空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内的水文变量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在年尺度上,径流量和降雨量有一定的波动,总体上呈现小幅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流域内水库运行也可能对水文机制产生一定影响;在月尺度上,径流量和降雨量均在6月达到峰值,1月达到最低值;在空间分布上,年均径流和降雨量在流域东部和北部均较大。②在水文过程模拟中,描述发生大孔隙流和地表径流的土壤水含量阈值的参数mactrsm相对综合敏感性最大。③HYPE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赣江流域及其代表性子流域宜丰河流域的径流动态变化(0.60≤E_(ns)≤0.86),宜丰河小流域出口(宜丰水文站)的流量模拟效果明显低于赣江流域出口(外洲水文站)。在年尺度上,宜丰站子流域的土壤湿度、蒸发量和地表径流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外洲站子流域相较于宜丰站子流域,土壤湿度更高、蒸发量较低、地表径流更大。④根据基流分割,宜丰站子流域和外洲站子流域的径流机制有所不同,表现在宜丰站子流域饱和地下水对总径流的贡献较大,而外洲站子流域地表径流对总径流的贡献较大。流域特征非均质性和水文过程变异是造成模型精度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时空差异 M-K检验 趋势分析 水文模拟 HYPE模型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