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6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rum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alteration information and interference factors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自安 彭省临 +3 位作者 朱谷昌 石菲菲 邹林 张远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647-652,共6页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spatial geometr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tral data and distribution of background, interference and alteration information in characteris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the spatial geometr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tral data and distribution of background, interference and alteration information in characteristic space were research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scatter diagram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per-space of remote sensing multi-data aggregation belongs to low-dimensional geometric structure, i.e. hyperplane form, and anomalous point groups including alteration information usually dissociate out of hyperplane. Scatter diagram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band are mainly presented as two distribution forms of single-ellipse and dual-ellipse.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 of three objects of background, disturbance and alteration information in remote sensing images provide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thought and guidance for accurately detecting and extracting remote sensing alteration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data alteration information BACKGROUND interference factor spectrum spatial structure scatter diag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measure for evaluating spatially related properties of traffic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海舰 董宏辉 +2 位作者 贾利民 仁墨羽 秦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511-2519,共9页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s of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raff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s,a new measure will be quite necessary to evaluate spatially related properties of traffic information credibility.The ...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s of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raff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s,a new measure will be quite necessary to evaluate spatially related properties of traffic information credibility.The heterogeneit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from sensor networks is analyzed and a new measure,information credibility function(ICF),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is heterogeneity.Three possible functional forms of sensor ICF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are presented.Then,two feasible operations of spatial superposition of sensor ICFs are discussed.Finally,a numerical example is introduced to show the calibration method of sensor ICF and obtain the spatially related properties of expressway in Beij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nsor ICF of expressway in Beijing possesses a negative exponent property.The traffic information is more abundant at or near the locations of sensor,while with the distance away from the sensor increasing,the traffic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will be declined by an exponential trend.The new measure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optimal locations of traffic sensor networks and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ffic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function traffic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spatially related properties sensor net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ight parameter calculation method of multi-projectiles us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constraint 被引量:1
3
作者 Han-shan Li Xiao-qian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63-75,共13页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multiple projectiles that are fired using multi-barrel weapons in highfrequency continuous firing modes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weapons.The characteristic... The dynamic parameters of multiple projectiles that are fired using multi-barrel weapons in highfrequency continuous firing modes ar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weapon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projectiles are high randomness and large numbers launch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making it very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real dispersion parameters of the projectiles due to the occlusion or coincidence of multiple projectiles.Using six intersecting-screen testing system,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n association recognition and matching algorithm of multiple projectiles using a temporal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constraint mechanism.We extract the output signal from each detection screen and then use the wavelet transform to process the output signal.We present a method to identify and extract the time values on which the projectiles pass through the detection screens 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modulus maximum theory.We then use the correlation of the output signals of three parallel detection screens to establis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cognition constraint function for the multiple projectiles.Based on the premise of linear projectile motion,we establish a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straint matching model using the projectile’s position coordinates in each detection screen and the projectile’s time constraints within the multiple intersecting-screen geometry.We then determine the time values of the multiple projectiles in each detection screen using an iterative search cycle registration,and finally obtain the flight parameters for the multiple projectiles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y.The proposed method and algorithm were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and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uncertainty in projectiles flight parameter under different multiple projectile firing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 detection screen array Multi-projectile Recognition and matching Temporal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constraint Wavelet transf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INITION AND CONTENTS OF SPATIAL ANALYSIS
4
作者 Xiang Nanping Han Xianjue(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Civi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7年第1期28-31,共4页
Because of the contents of spatial analysis were a wide range and are very complicated, there hasn’t been any unified theory system about it. In this paper, authors studied thedefinition and contents of spatial analy... Because of the contents of spatial analysis were a wide range and are very complicated, there hasn’t been any unified theory system about it. In this paper, authors studied thedefinition and contents of spatial analysis. From the view point of the simulation of the geographical space, the authors defines spatial analysis as a system that describes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and spatial action of the objects in the geographical space. Furthermore, the contentsof spatial analysis to spatial query, spatial interaction analysis and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were ext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patial ANALYsis spatial QUERY RELATIV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ll feature data model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gration
5
作者 邓吉秋 鲍光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5期584-589,共6页
In allusion to the difficulty of integrating data with different models in integrating spatial inform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ster structure, vector structure and mixed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a hierarchical v... In allusion to the difficulty of integrating data with different models in integrating spatial inform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ster structure, vector structure and mixed model were analyzed, and a hierarchical vector-raster integrative full feature model was put forward by integrating the advantage of vector and raster model and using the object-oriented method. The data structures of the four basic features, i.e. point, line, surface and solid, were described. An application was analyzed and describ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l were described. In this model, all objects in the real world are divided into and described as features with hierarchy, and all the data are organized in vector. This model can describe data based on feature, field, network and other models, and avoid the disadvantage of inability to integrate data based on different models and perform spatial analysis on them in spat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 feature model spat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data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发展权三十年研究进展及演进特征——基于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
6
作者 段德罡 曾洪煜 王瑾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土地发展权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理论工具,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围绕土地发展权的空间治理研究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土地发展权与空间政策... 土地发展权是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理论工具,贯穿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围绕土地发展权的空间治理研究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土地发展权与空间政策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明晰其研究演进特征,通过信息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1994—2023年间土地发展权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土地发展权研究在不同空间政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趋势。结合可视化图谱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方法,概述了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的三个主要阶段:以土地为中心的城镇化阶段;“多规合一”的空间用途管制阶段;以及强调生态治理,土地发展权逐步向中央政府收束的阶段。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的演进特征,并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土地发展权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信息可视化 空间用途管制 演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特征强化与感知的视觉目标跟踪方法
7
作者 郭虎升 刘正琪 +1 位作者 刘艳杰 王文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0,共11页
多数基于Transformer的目标跟踪模型提取的目标局部空间特征信息有限且时间特征利用不足,显著影响了目标跟踪模型在处理目标遮挡、形变或尺度变化等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为此,提出一种时空特征强化与感知的视觉目标跟踪方法(visual object... 多数基于Transformer的目标跟踪模型提取的目标局部空间特征信息有限且时间特征利用不足,显著影响了目标跟踪模型在处理目标遮挡、形变或尺度变化等复杂场景下的性能。为此,提出一种时空特征强化与感知的视觉目标跟踪方法(visual object tracking method with spatial-temporal feature enhancement and perception,STFEP)。一方面,该方法使用Transformer进行搜索区域与时间上下文特征的提取与融合,以得到全局特征信息,通过设计的局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目标的局部特征信息,并与目标的全局特征信息相关联,进一步强化目标的特征表示。另一方面,提出了时空特征感知机制,对不同时刻的特征信息进行可靠性和必要性分析,构建动态模板以感知更丰富的时空信息,使模型适应目标及场景的复杂变化。在TrackingNet、GOT-10k、LaSOT、UAV123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所提方法能够准确鲁棒的对目标进行跟踪,并在GOT-10k数据集上取得了最优的结果,AO、SR 0.5以及SR 0.75分别达到了73.7%、83.8%、7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目标跟踪 时空特征强化 全局-局部信息关联 时空特征感知 动态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信息增强的室内多任务RGB-D场景理解
8
作者 孙国栋 熊晨韵 +1 位作者 刘俊杰 张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09-2217,共9页
移动机器人在探索三维空间时需要获取大量场景信息,这些信息包含语义、实例对象、位置关系等多个方面。理解场景信息的准确性和计算复杂性是移动端关注的2个焦点。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室内场景理解的空间信息增强的多任务学习方法... 移动机器人在探索三维空间时需要获取大量场景信息,这些信息包含语义、实例对象、位置关系等多个方面。理解场景信息的准确性和计算复杂性是移动端关注的2个焦点。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室内场景理解的空间信息增强的多任务学习方法。该方法由包含通道-空间注意力融合模块的编码器及多任务头的解码器组成,可同时实现语义分割、全景分割(实例分割)和方向估计多个任务。其中,通道-空间注意力融合模块旨在增强RGB和深度各自的模态特征,由简单卷积构成的空间注意力机制可降低收敛速度,与通道注意力机制信息融合后,进一步强化全局信息的位置特征。语义分支的上下文模块位于解码器后,为像素级语义信息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减小模型大小。同时,设计了一种基于硬参数共享且能均衡训练任务的损失函数,探讨合适的轻量级骨干网络和任务数量对提升场景理解算法性能的影响。在新增标签注释的室内数据集NYUv2和SUN RGB-D上,评估了多任务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综合性全景分割精度分别提高了2.93%和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解 多任务学习 RGB-D 空间信息 室内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序列图时空增强与地理关系的兴趣点推荐
9
作者 刘超 朱军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5-761,共7页
针对现有兴趣点(points-of-interest,POI)推荐存在的地理特征挖掘不充分与未将顺序信息纳入空间偏好的问题,提出基于序列图时空增强与地理关系(spatial-temporal enhancement of sequence graph and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s,STESGGR... 针对现有兴趣点(points-of-interest,POI)推荐存在的地理特征挖掘不充分与未将顺序信息纳入空间偏好的问题,提出基于序列图时空增强与地理关系(spatial-temporal enhancement of sequence graph and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s,STESGGR)的POI推荐模型。首先,利用POI位置信息构建地理图,采用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与注意力机制获取用户访问POI的地理特征。其次,利用用户签到信息提取时空特征构建时空信息增强的序列图,采用门图神经网络(gated graph neural network,GGNN)与注意力机制获取用户访问POI的时空偏好。然后,引入共同性学习优化框架学习顺序信息与地理特征之间的互补信息,进一步挖掘地理特征。最后,融合两个特征信息并通过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进行POI推荐。在五个真实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STESGGR模型在AUC和Logloss指标上分别提升1.2%~2.7%和3.2%~12.4%。实验证明STESGGR在基于位置的POI推荐下有较好的表现,充分挖掘了顺序与地理特征,提升了推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推荐 时空信息 地理信息 顺序信息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信息自注意力的综采工作面目标行为识别
10
作者 杨艺 杨艳磊 +1 位作者 王田 王科平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5-1442,共18页
综采工作面关键设备和人员的行为识别是开采环境信息智能感知的基础和核心。然而,综采工作面光照条件普遍较差,煤尘和水雾等干扰容易引起视频画面模糊,导致识别目标行为的关键特征难以提取,使得设备和人员的行为识别准确度无法达到实际... 综采工作面关键设备和人员的行为识别是开采环境信息智能感知的基础和核心。然而,综采工作面光照条件普遍较差,煤尘和水雾等干扰容易引起视频画面模糊,导致识别目标行为的关键特征难以提取,使得设备和人员的行为识别准确度无法达到实际工程应用的标准。为此,基于ResT网络架构,建立一种包含空间、时间、通道的多重信息自注意力模型和特征融合机制,扩展了模型特征提取的信息源,将其从单纯的空间信息扩展到空间、时间和通道的多重信息,提升了模型对目标行为的表征能力。其中,空间信息是对目标行为在空间上的深度解析,展现了目标的纹理、位置和形状等一系列深层特征;时间信息是从连续的视频帧中提取目标行为的时序特征,反映了行为发生的顺序以及演变关系;通道信息则是对空间和时间层面上的扩展与深入,从多角度挖掘空间和时间信息,并将原始数据表征在特征通道上,提供了目标行为的全局特征。算法的有效性在综采工作面行为识别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真实综采工作面环境下,行为识别的准确度可达到96.90%。相较于Swin-Transformer、Timesformer等主流的行为识别算法,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1.06%和10.62%。算法经过ONNX模型转换和TensorRT加速后,在GPU上实现了推理,具备工程应用价值。据此,研发了综采工作面行为识别系统,并将算法模型以插件的形式嵌入到行为识别系统的Pipeline中,实现在DeepStream框架下对综采工作面关键设备和人员行为的实时推理和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 行为识别 空间−时间−通道信息 网络模型 工程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视角下审计学科的空间信息价值创造研究
11
作者 吴凯 周文 陈永泰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立足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从时间序列、空间区域、网络关联视角,系统探究空间信息技术对审计学科理论体系的重构机理。传统审计学科体系以财务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复杂环境和多元需求。为此,构建了融合时空网分析维... 立足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从时间序列、空间区域、网络关联视角,系统探究空间信息技术对审计学科理论体系的重构机理。传统审计学科体系以财务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复杂环境和多元需求。为此,构建了融合时空网分析维度的审计学科价值创造框架,包括空间信息获取、多源数据融合、空间分析建模、价值发现与创造四个关键环节,并强调了审计在保证、洞察和决策三个层面的价值创造。通过多案例分析,展示了该框架能够有效扩展审计学科研究边界,提升学科的系统性和创新性。研究表明,将空间信息纳入审计学科研究范畴,能够显著增强该学科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上述研究,在理论上拓展审计学科的研究边界,深化对审计学科本质的认识,为学科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在实践上为审计机构在数字时代转型升级提供方向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学科 空间信息 审计价值 数字化转型 学科融合 3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和邻域级信息相结合的加强型PFCM含噪图像分割算法
12
作者 王小鹏 王海洲 陈浩然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4-1595,共12页
针对可能性模糊C均值聚类(Possibilistic Fuzzy C-Means,PFCM)算法存在重合聚类,未考虑图像空间信息,对噪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区域和邻域级信息相结合的加强型可能性模糊C均值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函数结构抑制重合聚类,该方... 针对可能性模糊C均值聚类(Possibilistic Fuzzy C-Means,PFCM)算法存在重合聚类,未考虑图像空间信息,对噪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区域和邻域级信息相结合的加强型可能性模糊C均值算法.首先,设计了一种新的函数结构抑制重合聚类,该方法通过引入非线性衰减特性,更有效地调节不同隶属度点对不同簇的贡献,降低了簇之间的重合度;其次,通过局部方差约束,将图像区域级信息和其邻域级信息结合,充分利用图像的空间信息,提高对噪声的鲁棒性;最后,将核度量应用于聚类不相似度量,根据图像自有信息自适应地确定核函数带宽参数,进一步提高算法的灵活性.含噪合成图像、脑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图像和含噪彩色图像分割实验表明,本文算法在分割结果视觉效果和性能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他几种比较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聚类算法 重合聚类 空间信息 核度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信息编码的地震数据分布式存储
13
作者 彭成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5-62,共8页
针对现有地震数据存取效率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地质信息编码的分布式存储方法,进行空间信息网格划分,将全球范围划分为多级网格,对于要进行分布式存储的数据,根据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生成相应的地质信息编码。将需要进行分布式存储... 针对现有地震数据存取效率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地质信息编码的分布式存储方法,进行空间信息网格划分,将全球范围划分为多级网格,对于要进行分布式存储的数据,根据其所在的地理位置,生成相应的地质信息编码。将需要进行分布式存储的数据根据其生成的地质信息编码,分布式存储到多个机器中。通过分布式服务器中所存储的空间信息网格定位到具体的分布式数据,实现数据获取。实现地质信息编码与地质数据的结合,对于相近区域的地质数据存放于相同机器中,更好地利用地质数据的地理信息同时更好地管理地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地震数据 网格划分 空间定位 地质信息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扁平化还是中心化
14
作者 毛丰付 高雨晨 侯玉巧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8,共14页
基于2003—2021年中国高精度夜间灯光和动态人口栅格数据,通过识别城市真实市域范围、测算区域城市的规模空间分布,探究了数字经济驱动下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演变的趋势和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驱动了城市规模空间分布... 基于2003—2021年中国高精度夜间灯光和动态人口栅格数据,通过识别城市真实市域范围、测算区域城市的规模空间分布,探究了数字经济驱动下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演变的趋势和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驱动了城市规模空间分布的扁平化。基于成本变化的理论分析表明,低运输成本效应的支撑和低信息成本效应的加速是其中两个重要原因。异质性分析则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越成熟的阶段和数字化响应越高的区域,以及经济发展目标压力相对较小、房价压力相对较大的区域,数字经济的城市规模空间分布扁平化效应越容易显现。而进一步研究发现,与省域扁平化趋势不同,数字化驱动了城市群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中心化发展,但中心化趋势更多出现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初级阶段或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区域。研究为把握数字经济驱动的城市体系结构演变提供了中国经验证据,对于数字时代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具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规模空间分布 扁平化 运输成本 信息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7的高效煤矿烟火检测算法
15
作者 刘春霞 张凯强 +2 位作者 潘理虎 龚大立 谢斌红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32-1840,共9页
为解决煤矿烟火检测中速度缓慢和图像背景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改进的检测算法。通过设计SlimNeck结构重构颈部网络实现模型轻量化;采用WIoUv3减轻低质量训练集的影响;在ELAN结构融入EMA模块,减少信息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引入具备... 为解决煤矿烟火检测中速度缓慢和图像背景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改进的检测算法。通过设计SlimNeck结构重构颈部网络实现模型轻量化;采用WIoUv3减轻低质量训练集的影响;在ELAN结构融入EMA模块,减少信息转换过程中的损失;引入具备多种感知能力的动态检测头提升模型表现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mAP提升了3.2%,同时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分别减少了0.59 MB和2.2 G。检测速度达到了18.1 ms,保证了高精度,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空间语义信息转换 注意力机制 边界框回归函数 动态检测头 煤矿烟火 轻量化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
16
作者 王红 姜沅辰 +1 位作者 梅新 张明达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150-154,共5页
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作为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专业课程之一,重在将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农业实践相结合。为提升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农业空间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以湖北大学研究生课程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案例... 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作为农业信息化方面的专业课程之一,重在将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农业实践相结合。为提升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农业空间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以湖北大学研究生课程农业空间信息可视化表达案例库建设为例,在分析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以荆门市为研究区域,从数据的获取、处理及可视化表达出发,基于“人-地-物”3个维度,设计冬闲田提取、三大粮食作物长势监测等案例。结果表明,该案例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空间信息可视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物 农业 空间信息可视化 案例库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控制的钢桁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计算研究
17
作者 王宁波 范治豪 常柱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756,共9页
为获取大跨钢桁系杆拱桥精准无应力线形和合理成桥系杆力,考虑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特征和成桥状态水平系杆力取值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控制的钢桁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计算方法。以无应力线形经荷载作用变形后的空间位置与设计线形间的... 为获取大跨钢桁系杆拱桥精准无应力线形和合理成桥系杆力,考虑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特征和成桥状态水平系杆力取值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控制的钢桁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计算方法。以无应力线形经荷载作用变形后的空间位置与设计线形间的差值和拱脚位移均逼近0作为迭代计算目标,选定钢桁系杆拱桥设计线形参数为初始无应力状态空间位置信息,考虑实际施工工序存在的结构体系转换特征,计算其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后线形空间位置信息和设计线形间的差值和拱脚位移。将空间位置信息差值反向叠加至无应力线形并根据拱脚位移计算初始系杆索力,从而实现拱肋无应力状态空间位置信息和水平系杆力的同步更新。开展多次迭代计算,直至空间位置信息差值和拱脚水平位移均满足迭代目标。结合某大跨钢桁系杆拱桥设计参数,开展钢桁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计算研究,同步获取拱肋无应力线形节点空间位置和合理成桥系杆力。对比无应力状态计算结果与实际设计采用值,两者上弦杆预拱度幅值分别为6.9 cm和8.2 cm,拱脚水平位移分别为3.1×10^(-5) cm和1.2 cm,比较接近,验证了本文无应力状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基于多目标控制的钢桁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计算方法能获取精准无应力状态信息,可为此类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系杆拱桥 无应力线形 水平系杆力 双目标有限迭代 空间位置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数据库及其在电厂SIS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洪慧 杨卫国 林中达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9-72,共4页
介绍了电厂信息PI(Plant Information)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模块、设计原理及数据流程。指出PI系统可以实现C/S和B/S的结构配置,所使用的智能结构可在多种系统配置下运行。PI系统在电厂监控信息系统SIS(Supervisory Informa... 介绍了电厂信息PI(Plant Information)实时数据库系统的结构特点、功能模块、设计原理及数据流程。指出PI系统可以实现C/S和B/S的结构配置,所使用的智能结构可在多种系统配置下运行。PI系统在电厂监控信息系统SIS(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介绍了PI系统在电厂SIS中的实际应用及产生的效果,为电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生产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 实时数据库系统 B/S C/S 功能模块 PI 系统配置 电厂 监控信息系统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市主要农区土壤Cu含量空间插值方法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召芬 陈柏达 +2 位作者 张守富 马友华 王强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87,共5页
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统计学相结合,以土壤Cu含量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反距离权重(IDW)法、径向基函数(RBF)法、普通克里格(OK)法、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EBK)及带障碍的核插值(KIB)法进行建模,用平均误差(ME)、标准化平均误差(MSE)、均... 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统计学相结合,以土壤Cu含量为研究对象,选取常用的反距离权重(IDW)法、径向基函数(RBF)法、普通克里格(OK)法、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EBK)及带障碍的核插值(KIB)法进行建模,用平均误差(ME)、标准化平均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及同一系数(AC)对各方法的性能进行定量评价,分析5种插值方法对复杂地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方法的预测精度有一定差异,KIB法预测结果的RMSE最小,AC值最高,更适用于复杂地形,能基于研究区实际情况产生详细、合理的预测图,具有较好的精度和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插值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地统计学 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诗涵 孙继光 +2 位作者 常坤 徐英德 汪景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明晰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格局对保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松嫩平原黑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和2015年东北地区耕地力调查与评价数据,运用ArcGIS 10.8和GS+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探讨第二次... 明晰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格局对保障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松嫩平原黑土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和2015年东北地区耕地力调查与评价数据,运用ArcGIS 10.8和GS+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探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以来松嫩平原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年松嫩平原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70 g·kg^(−1),其中Ⅲ级(20~30 g·kg^(−1))水平占比最大;松嫩平原黑土区各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大多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哈尔滨市和大庆市降幅最大;松嫩平原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沼泽土、暗棕壤和白浆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最多,分别下降了12.76、10.58 g·kg^(−1)和6.70 g·kg^(−1)。松嫩平原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最优拟合模型为球形模型,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效积温、海拔、经纬度、年降水量是影响松嫩平原黑土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的主要因素,共同解释松嫩平原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57%变化量。综上,1980s—2015年松嫩平原黑土区耕地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呈现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有机质含量受气候、地形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有效积温对有机质含量变化的贡献率最大(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 有机质 时空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