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ionospheric irregularity on SBAS integrity:spatial threat modeling and improve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BAO Junjie LI Rui +1 位作者 LIU Pan HUANG Zhig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5期908-917,共10页
The ionosphere, as the largest and least predictable error source, its behavior cannot be observed at all places simultaneously. The confidence bound, called the grid ionospheric vertical error(GIVE), can only be dete... The ionosphere, as the largest and least predictable error source, its behavior cannot be observed at all places simultaneously. The confidence bound, called the grid ionospheric vertical error(GIVE), can only be determined with the aid of a threat model which is used to restrict the expected ionospheric behavior. However, the spatial threat model at present widespread used, which is based on fit radius and relative centroid metric(RCM), is too conservative or the resulting GIVEs will be too large and will reduce the availability of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BAS). In this paper, layered two-dimensional parameters, the vertical direction double RCM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ionosphere.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threat mode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r ionospheric vertical error(UIVE) average reduction rate reaches 16%. And the 95% protection level of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CONUS) is 28%, even under disturbed days, which reaches about 5% reduction rat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service performance has been improved be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ospheric delay spatial threat model relative centroid metric(RCM) user ionospheric vertical error(U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人口高龄化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张凤 唐业清 +4 位作者 徐洋 郭乘行 邹璐 刘文新 刘世薇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566,共11页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等数据,采用高龄化系数、高龄人口集中度、空间自相关等指标方法,研究中国县域人口高龄化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高龄人口规模和比重都呈上升趋势,高... 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运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等数据,采用高龄化系数、高龄人口集中度、空间自相关等指标方法,研究中国县域人口高龄化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高龄人口规模和比重都呈上升趋势,高龄化速度加快,高龄化趋势日益突出;人口高龄化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差异,城镇高龄化程度高于乡村。②空间上东部沿海地区高龄化水平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人口高龄化空间格局未突破“胡焕庸线”;高龄化在性别上以及民族与非民族地域上表现为较大差异;高龄化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相关性,空间聚集特征日益显著。③近20 a来,中国县域人口高龄化的影响因素从人口和自然因素为主向人口、自然、社会经济多因素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龄化 县域 空间误差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科技人才流动水平的测算及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回归模型
3
作者 刘诗昆 姚奕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基于熵权法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定义并测算了中国2003—2019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并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城市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和局部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的... 基于熵权法对引力模型进行修正,定义并测算了中国2003—2019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并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城市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全局和局部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间的科技人才流动总水平逐步提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虹吸现象愈发明显,表现出两极化趋势;整体上,科技人才流动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为边际效应递减的促进作用;区域视角中,局部效应的空间差异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南强北弱”的分布特征,科技人才流动在中西部部分城市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科技人才流动 引力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BootstrapLM-Error检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任通先 龙志和 陈青青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6,共6页
在误差项不服从经典分布的情形下,面板数据模型常用的空间相关性检验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将FDB方法引入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相关性检验,构建Bootstrap LM检验统计量,并通过Monte Carlo模拟实验,从水平扭曲和功效两个方面研究误差项... 在误差项不服从经典分布的情形下,面板数据模型常用的空间相关性检验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将FDB方法引入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空间相关性检验,构建Bootstrap LM检验统计量,并通过Monte Carlo模拟实验,从水平扭曲和功效两个方面研究误差项存在正态分布、异方差、时间序列相关等情形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Bootstrap LM检验的有效性。Monte Carlo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渐近LM-Error检验在误差项不服从经典正态分布时,存在较大的水平扭曲,FDB LM-Error检验则在基本不损失检验功效的前提下,有效矫正渐近检验的水平扭曲,是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空间相关性LM检验更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BOOTSTRAP方法 LM—error检验 MONTE CARLO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精密立式磨床空间误差建模及溯源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范晋伟 陈凯 +2 位作者 潘日 孙锟 李状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5-913,共9页
数控精密立式磨床在加工时具有变形量少、圆度更好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机床行业中套筒类、盘类、环类、小型工作台等零件的磨削加工领域。与国外相比,国内机床行业在高端磨床领域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加工精度差等问题。以某型号数控精密立... 数控精密立式磨床在加工时具有变形量少、圆度更好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机床行业中套筒类、盘类、环类、小型工作台等零件的磨削加工领域。与国外相比,国内机床行业在高端磨床领域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加工精度差等问题。以某型号数控精密立式磨床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研究各关键部件之间的运动关系,得出相应的几何误差参数,运用多体系统理论建立了部件之间的变换矩阵,进而得到磨床的精密加工约束方程,从而建立磨床的空间几何误差模型。依据该空间误差模型,建立误差灵敏度模型,得到影响加工精度的关键误差项。最后针对关键误差项进行误差修复,完成对数控立式磨床加工精度的优化,可在立式磨床设计阶段提供一定的设计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精密立式磨床 多体系统理论 空间误差 误差建模 误差灵敏度 误差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瑷嫒 殷颂葵 刘琼慧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0-1219,共10页
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因地制宜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借助非期望非径向SE-SBM模型测度201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市域尺度农业生态效率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差异系数、Dagum基尼系数、全局趋势分析、全局莫兰指数... 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因地制宜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借助非期望非径向SE-SBM模型测度201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市域尺度农业生态效率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差异系数、Dagum基尼系数、全局趋势分析、全局莫兰指数和空间误差模型等指标和方法探讨了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中位数在波动中由0.512上升至1.001,年均增长率约为6.93%,且市域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程度呈现出缩小的态势。(2)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出梯次性的圈层空间分布特征,投影趋势线在南北方向呈现出“U型”特征,而东西方向则是在由西向东平滑上升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倒U型”特征。(3)劳均耕地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水平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农业机械密度与化肥使用强度则对该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SE-SBM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中国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旷开金 郑开焰 +4 位作者 洪宇 陈芳 陈博 刘金福 鲍晓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5,共8页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闽江流域面板数据,从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经济效益角度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面板空间误差模型,揭示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0年闽江流域面板数据,从环境影响、资源消耗、经济效益角度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面板空间误差模型,揭示闽江流域生态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生态效率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县(市)占全样本的比重增加,生态效率出现极化现象并形成“低低集聚、高高集聚”空间格局;生态效率空间分布变化显著且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低生态效率区域呈增加趋势,较高生态效率区域呈减少趋势,生态效率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区域生态效率为正向驱动效应,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宏观调控对区域生态效率为负向驱动效应。为此,在新发展格局下要推进闽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协同发展,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提升流域整体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动态演变 超效率SBM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误差因素影响下的空间误差建模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耿瑞汉 陶浩浩 +2 位作者 李同杰 范晋伟 黄成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7,共8页
目前,关于机床空间误差建模的研究较少考虑由于机床自重引起刀尖点处的偏移量,导致空间误差模型的预测精度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几何误差和机床自重引起刀尖点处偏移量的空间误差建模方法。首先,... 目前,关于机床空间误差建模的研究较少考虑由于机床自重引起刀尖点处的偏移量,导致空间误差模型的预测精度与实际结果存在偏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几何误差和机床自重引起刀尖点处偏移量的空间误差建模方法。首先,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和齐次坐标变换原理建立机床空间误差模型,其次利用正交实验法选出25组加工点,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样本点处机床自重引起的刀尖点处偏移量,并通过拟合建立刀尖点偏移量模型,揭示了刀尖点偏移量随加工位置的变化规律,从而建立了一种综合考虑几何误差和机床自重引起刀尖点处偏移量的空间误差模型,最终以“S”形试件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通过对比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发现获得的“S”形试件的轮廓误差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残差值较小且低于测量结果的10%,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的核心思想适用于各类多轴机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轴机床 空间误差模型 机床自重 几何误差 刀尖点处偏移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对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万艳春 陈羿彤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3,共11页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是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数字化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在梳理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测算两业协调发展水平与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探索数字...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是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数字化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在梳理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分别测算两业协调发展水平与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探索数字化发展对两业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两业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且存在空间集聚特征。数字化发展显著促进了两者的融合,且该推动效应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科技创新是重要中介机制,能够加速融合进程,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融合发展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空间误差模型 中介效应 制造业 物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空间自相关误差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调整经验似然推断
10
作者 唐洁 秦永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14,共15页
本文研究含空间自相关误差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调整经验似然推断问题。利用调整经验似然方法,构造出含空间自相关误差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调整经验似然比统计量,证明调整经验似然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为卡方分布,并模拟比较调整经验似然与一... 本文研究含空间自相关误差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调整经验似然推断问题。利用调整经验似然方法,构造出含空间自相关误差的空间自回归模型的调整经验似然比统计量,证明调整经验似然统计量的极限分布为卡方分布,并模拟比较调整经验似然与一般经验似然方法的优劣。模拟结果表明:调整经验似然比一般经验似然置信域的覆盖精度更高,计算速度更快。在样本容量较大时,无论误差项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一般经验似然方法和调整经验似然方法均可;在样本容量较小时,推荐使用调整经验似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误差 空间SARAR模型 调整经验似然 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自动跟踪研究
11
作者 薛永春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21,共4页
针对复杂运行环境扰动导致水下航行器轨迹跟踪结果产生偏差的问题,研究船用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自动跟踪方法。构建船用水下航行器空间运动模型(包含运动学模型与动力学模型),设计船用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自动跟踪控制器,其中主要包含自... 针对复杂运行环境扰动导致水下航行器轨迹跟踪结果产生偏差的问题,研究船用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自动跟踪方法。构建船用水下航行器空间运动模型(包含运动学模型与动力学模型),设计船用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自动跟踪控制器,其中主要包含自适应可变参滑模控制器与扰动观测器两部分,利用扰动观测器在复杂运行环境下未知扰动的准确观测;在扰动观测器的基础上,设计自适应可变参滑模控制器,滑模控制器构建误差滑模面的同时,在当前水下环境未知扰动估计结果的影响下获取预期的虚拟控制,并针对指数项趋近系数造成的周期振动问题,将指数项趋近系数转换为自适应可变参。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船用水下航行器移动轨迹自动跟踪过程中位置与速度的准确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移动轨迹跟踪 空间运动模型 控制器 误差滑模面 自适应可变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空间回归模型在疾病空间数据影响因素筛选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黄秋兰 唐咸艳 +2 位作者 周红霞 李峤 仇小强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空间迟滞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在筛选疾病空间数据影响因素中的价值,为查找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疾病数据的影响因素提供统计参考。方法基于模型是... 目的探讨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空间迟滞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在筛选疾病空间数据影响因素中的价值,为查找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疾病数据的影响因素提供统计参考。方法基于模型是否考虑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两方面,根据模型拟合后的残差是否独立、拉格朗日乘数和稳健拉格朗日乘数是否显著、信息准则量(AIC、SC)大小、R2大小、对数似然值大小等指标来评价模型拟合的效果。结果实例分析显示,普通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的AIC为41.65、R2为0.49,但残差不独立,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迟滞模型的AIC为18.6935、R2为0.64,稳健拉格朗日乘数显著,模型拟合后的残差独立。空间误差模型的AIC为22.0779、R2为0.62,稳健拉格朗日乘数不显著,模型拟合后的残差独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AIC为14.9909、R2为0.62,模型拟合后的残差独立,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具有空间变异性,不同地区的β系数、常数项、R2不同。结论全局空间回归模型和局部空间回归模型考虑了数据的空间自相关性,在探讨具有空间自相关性的疾病空间数据的影响因素时,较经典的普通线性回归模型效果好。而且,局部空间回归模型体现了参数估计值的空间变异性,与全局空间回归模型的平均估计值相比,结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空间变异性 空间迟滞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机理研究——以南京市区为例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江龙 高金龙 +1 位作者 魏也华 刘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6-684,共9页
大都市区建设用地微观空间扩展机理的研究是有效调控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的科学基础。以南京市市区为例,以经济学的收益最大化理论为基础,构建研究建设用地扩展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以1 km×1 km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遥感等数据研究... 大都市区建设用地微观空间扩展机理的研究是有效调控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的科学基础。以南京市市区为例,以经济学的收益最大化理论为基础,构建研究建设用地扩展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以1 km×1 km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遥感等数据研究1995~2001年、2001~2007年建设用地扩展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基期建设用地比重、到CBD、到开发区、到高速公路互通口的可达性、邻域建设用地主导单元的数量等收益要素以及耕地面积比重、水域面积比重、地质灾害区比重、坡度、重要生态功能区比重、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区比重等成本要素是影响建设用地扩展的重要指标。两期比较分析表明,收益要素作用力大于成本要素,其更深层次的作用力则是全球化和市场化。空间政策对于建设用地扩展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大。基于微观空间机理的研究提出了大都市区基本农田布局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扩展 空间误差模型 南京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设用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空间计量研究 被引量:38
14
作者 叶浩 张鹏 濮励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5,共7页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大陆地区的30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的建设用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地区建设用地面积、GDP、总人口和城市化率都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一个区域社会经济...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大陆地区的30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的建设用地面积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地区建设用地面积、GDP、总人口和城市化率都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一个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会驱动自身区域建设用地的扩张,而且会带动邻近区域的建设用地的增长。传统上只从时间维度出发的研究思路,忽视空间维度的相关性和异质性,低估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增长的作用,必须在普通面板线性回归模型中描述的基础上引入空间变量进行修正。计量模型检验表明,城市化水平对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影响不甚显著。说明中国大部分省份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利用效率普遍偏低。因此,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调整与优化已迫在眉睫,从长远看来,提高城市化水平,打破城乡二元化的土地制度,建立统一的土地市场,是缓解土地资源紧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化 空间自相关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间能源强度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孙庆刚 郭菊娥 师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7-143,共7页
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技术对我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省际能源强度具有全域性空间依赖关系,并随距离的扩大而减弱,已呈现西北省份和东南省份两大局域性"空间俱乐部"式收敛分布特征。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 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技术对我国30个省份的截面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省际能源强度具有全域性空间依赖关系,并随距离的扩大而减弱,已呈现西北省份和东南省份两大局域性"空间俱乐部"式收敛分布特征。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RM)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的对比分析发现,能源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空间溢出对能源强度的边际效应超过许多传统影响因素;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和开放度对能源强度变动依然具有较强解释力度,但边际效应有所下降。投资率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稳定且非常显著。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影响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结论,本文认为我国能源强度总目标分省份分解执行时,省份地理区位因素不可忽视。结论同时表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开放程度是未来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驱动力,加快能源价格改革和技术创新速度也将促进能源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能源强度 空间溢出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视角的水资源经济环境效率评价 被引量:23
16
作者 陈磊 吴继贵 王应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68-1574,共7页
基于2008~2012年中国水资源-经济-环境(WEE)系统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WEE系统的整体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情况;构建基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空间权重矩阵,着重分析整体技... 基于2008~2012年中国水资源-经济-环境(WEE)系统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WEE系统的整体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情况;构建基于万有引力定律的空间权重矩阵,着重分析整体技术效率的空间分异规律。探讨3种WEE效率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分别对这些效率间的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提升WEE整体技术效率的瓶颈在于纯技术效率;2区域间的3种WEE效率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误差相关;3技术创新性、外资依存度、产业结构、产权结构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不同的作用形式对WEE整体技术效率产生正向影响;4水资源禀赋和政府重视度对WEE整体技术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环境(WEE) SBM模型 空间相关性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混合建模方法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杨洪涛 刘勇 +1 位作者 费业泰 陈晓怀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61-1866,共6页
为了建立高精度的三坐标测量机相关性动态误差修正模型,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支持向量机研究动态误差混合建模方法,分析了三坐标测量机的动态误差来源及特点,介绍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及算法,编制了相应的混合建... 为了建立高精度的三坐标测量机相关性动态误差修正模型,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支持向量机研究动态误差混合建模方法,分析了三坐标测量机的动态误差来源及特点,介绍了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支持向量机的基本原理及算法,编制了相应的混合建模软件。应用双频激光干涉仪设计了测量机动态误差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应的误差分离实验。应用偏最小二乘法确定测量机动态误差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坐标变量y、z和x是主要影响因素、测量速度v是次要影响因素的结论。结合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应用支持向量机和动态误差实验数据建立了测量机的空间动态误差模型,并进行比对和验证,应用混合建模方法建立的修正模型精度可以达到±0.02μm,高于未利用偏最小二乘法±0.75μm的建模精度,完全可以用于三坐标测量机相关性动态误差的高精度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坐标测量机 动态误差 主要影响因素 空间动态误差模型 偏最小二乘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9
18
作者 李成宇 张士强 +1 位作者 张伟 廖显春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75-1883,共9页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5年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研究,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误差模型对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总体水平较高,但呈现出下降态势;各省... 采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2001~2015年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研究,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误差模型对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中国生态福利绩效总体水平较高,但呈现出下降态势;各省市之间差异性明显,仅有北京、上海等6个省市实现有效,其他省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效率状态;区域之间也存在差异性,总体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②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存在明显的集聚状态。③中国省际生态福利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技术进步、绿化程度、社会性支出、医疗水平、城镇化、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福利绩效 SBM模型 空间自相关 空间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发溢出、区域创新集群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110
19
作者 吴玉鸣 何建坤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66,共8页
利用空间自相关 Moran 指数与集群分析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2000—2002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的创新集群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创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和依赖性,表现为比较... 利用空间自相关 Moran 指数与集群分析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对2000—2002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的创新集群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创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异质性和依赖性,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区域创新集群现象,形成这种创新集群的原因主要归因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贡献,大学的学术研究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知识溢出,同时大学与企业研发的结合也没有对区域创新集群产生明显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AN指数 空间误差模型 空间滞后模型 研发溢出 区域创新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与耕地质量空间关联特征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钱凤魁 逄然然 +2 位作者 于洋 徐欢 韩春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3-124,共12页
探讨耕地景观格局与耕地质量的关联特征对实施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现有研究缺乏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耕地质量的作用机制分析,制约了从耕地景观格局角度提升耕地质量工作的发展。为此,本文以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 探讨耕地景观格局与耕地质量的关联特征对实施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现有研究缺乏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耕地质量的作用机制分析,制约了从耕地景观格局角度提升耕地质量工作的发展。为此,本文以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和西部丘陵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联特征,应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各个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不同地貌区耕地质量的具体作用影响。研究表明:1)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和耕地质量整体呈现中部平原区较优,西部丘陵区和东部山地区较差的综合特征。2)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综合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性,其中东部山地区最为显著,相关系数为0.45;中部平原区居中,相关系数为0.24;西部丘陵区较低,相关系数仅为0.17。3)不同地貌区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耕地质量作用影响机制不同。其中最大斑块指数对不同地貌区耕地质量提升均具有显著影响;而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大小、聚合度指数分别对中部平原区、东部山地区、西部丘陵区耕地质量提升影响较大。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地貌区的耕地景观格局指数与耕地质量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关联性,同时各个耕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不同地貌区耕地质量作用影响不同,为实现耕地景观格局与耕地质量高效协同作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景观 耕地质量 空间自相关 空间误差模型 地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