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根部新害虫凯纹透翅蛾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1
作者 苏佳 包芳 +6 位作者 王桂萍 宋忠兴 刘海港 唐志书 刘莎 谭瑶 于毅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7-113,共7页
为了明确凯纹透翅蛾幼虫在甘草根部的为害及其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技术,为科学开展该害虫的虫口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试验采用6种聚集度指数(C、Ca、I、m*、m*/m、k)、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研究了甘草根部凯纹透翅... 为了明确凯纹透翅蛾幼虫在甘草根部的为害及其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技术,为科学开展该害虫的虫口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试验采用6种聚集度指数(C、Ca、I、m*、m*/m、k)、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研究了甘草根部凯纹透翅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应用Iwao理论抽样和序贯抽样技术,计算了Blackith聚集平均值λ,分析了凯纹透翅蛾幼虫种群聚集的原因,建立甘草根部凯纹透翅蛾幼虫田间调查的理论取样数量和序贯抽样模型。结果表明,凯纹透翅蛾幼虫对不同年生甘草的危害率为4.83%~43.00%,平均虫口密度为0.02~1.75头/株。凯纹透翅蛾幼虫在甘草田间的空间分布模式总体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受种群密度的影响较大,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其聚集的程度也逐渐增强,聚集原因是由环境条件和其固有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进一步分析提出了不同种群密度下凯纹透翅蛾幼虫的理论抽样模型和基于防治指标的序贯抽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凯纹透翅蛾 幼虫 Iwao回归分析法 Taylor幂法则 空间分布型 抽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谈多多 李卫忠 +1 位作者 王庆 王广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20,共8页
【目的】研究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及其胸径、树高分布特点,探究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为相关林区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2013-08,在陕西延安黄龙山林区选取典型的松栎混交林建立100 m×100 m的... 【目的】研究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及其胸径、树高分布特点,探究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为相关林区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2013-08,在陕西延安黄龙山林区选取典型的松栎混交林建立100 m×100 m的标准地,调查标准地内树木的坐标、树高、胸径等因子,划分径级和树高级,计算重要值;应用L(r)函数分析该林分主要树种在不同尺度下的分布格局,应用L12(r)函数分析不同树种在空间上的关联性;最后利用方差比率法计算总体联结系数,以此分析标准地内主要树种的总体关联性。【结果】标准地内胸径大于1 cm的树种有21种,物种丰富,树木密度较大;重要值位于前4位的油松、辽东栎、白桦和茶条槭为主要树种;林分胸径分布为倒“J”形曲线,树高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曲线;油松、辽东栎和白桦在0~50 m尺度上呈集群分布,茶条槭在31~50 m尺度上有随机分布的趋势;油松与辽东栎、油松与白桦、辽东栎与白桦在0~50 m研究尺度上为不显著的正相关,茶条槭与其他主要树种在大部分研究尺度上呈现出不显著的负相关;研究区内主要树种的总体联结系数为1.01,表明该林区树种总体上表现为弱的正相关。【结论】在保持林分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在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内可采取一些抚育措施,使森林更好地发挥其生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山 松栎混交林 空间分布格局 点格局分析 种间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克苏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监测及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振民 刘新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89-1499,共11页
阿克苏河流域作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研究其生态安全格局对优化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研究区本底特征,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对阿克... 阿克苏河流域作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研究其生态安全格局对优化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研究区本底特征,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对阿克苏河流域1980—2018年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变进行评估监测,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1)阿克苏河流域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明显,以中等承载为主,生态承载优势区呈现由中东部向西部转移趋势。(2)阿克苏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呈增长趋势。近40 a阿克苏河流域整体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强承载区面积不断增加,弱承载区面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表明流域环境有所改善。(3)生态源地占整体面积较少,分布较为集中。根据生态承载力评估结果,提取生态源地23465.21 k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35.61%。生态源地集中分布于流域中部地区,北部高山地区与西南部盆地、沙漠地区分布较少。(4)利用MCR模型及遥感影像,将阿克苏河流域划分为16个生态安全格局分区,提取生态廊道67条,识别生态节点71处,并结合生态承载力评估结果,对流域生态空间结构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时空演变 生态安全格局 优化 阿克苏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的新特征--基于2000-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余运江 任会明 高向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9,共15页
中国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研究在时间尺度上大多集中在2010年以前,而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在2010年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和特点。利用“五普”、“六普”和最新“七普”数据,对中国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新特征、扩张收缩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 中国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研究在时间尺度上大多集中在2010年以前,而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在2010年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和特点。利用“五普”、“六普”和最新“七普”数据,对中国城市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新特征、扩张收缩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城市人口总量在空间上呈现“东南沿海集中连片、中西部省会独峰结构”的特征,城市人口集聚重心偏向于东南部,但呈现由东南向西南演化的趋势;扩张城市空间格局由东部四大城市群演化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多点共振,收缩城市空间格局由中西部地区零星分布演化为西北和东北部地区连片分布;城市人口集聚模式呈现东南地区扩张城市高高集聚,东北地区收缩城市低低集聚的态势。据此提出政策启示,针对城市人口规模和分布的差异性,要有重点地对收缩城市进行政策倾斜和支持,针对城市人口分布的特点和收缩扩张态势进行分类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空间格局 演化特征 人口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韩锡君 温汉华 彭彬霞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71-75,共5页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广东省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浙江润楠群落以樟科、山矾科及茜草科等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类群为优势,浙江润楠是群落的优势种群;(2)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广东省东莞市银瓶山森林公园浙江润楠群落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浙江润楠群落以樟科、山矾科及茜草科等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类群为优势,浙江润楠是群落的优势种群;(2)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亦较丰富。从群落物种多样性上来分析,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灌木层的最大,乔木层和草本层相当;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则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种群中浙江润楠幼苗个体较少,中龄级立木较多,幼龄期个体呈聚集分布,成年期立木趋于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润楠 群落 物种多样性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东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测算与空间格局变动--以成渝地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辉 延军平 宋永永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3,共8页
基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指数,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测度成渝地区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水平并探索其空间格局变动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成渝地区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分别为全... 基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指数,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误差模型,测度成渝地区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水平并探索其空间格局变动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成渝地区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4倍、2.14倍,整体处于较大压力状态,并呈上升趋势,县域人口年龄结构升级态势明显,区域内部由隆升结构向隆升—塌缩并存转变。2)成渝地区县域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呈“一带两圈”分布格局,成都、重庆都市圈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较小,中间地带压力较大,并呈连片分布、逐渐扩散态势。3)县域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具有较强空间集聚性,形成“3+2”压力集聚区,渝东北、川东北、川南地区为三大压力高值集聚区,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圈为压力低值集聚区;压力增长呈“西快东慢、北快南慢”格局,成—德—绵经济带的边缘县域压力增长较快。4)决定县域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集聚格局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服务化、老龄化,工业化、服务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程度,净迁入率对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集聚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经济压力 未富先老 空间格局 成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