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热成像与激光三维表型耦合法的菜苔水分胁迫研究
1
作者 杨铮 王沛芳 +1 位作者 饶磊 赵少欣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0,共6页
作物的三维形态和生理指标可以反映自身生理干旱特征。为探究受水分胁迫作物的植株形态变化、叶面温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红外热成像与激光三维表型耦合法,开展水分胁迫条件下菜苔形态、叶气温差和垂向温度偏离指数研究。结果表明... 作物的三维形态和生理指标可以反映自身生理干旱特征。为探究受水分胁迫作物的植株形态变化、叶面温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红外热成像与激光三维表型耦合法,开展水分胁迫条件下菜苔形态、叶气温差和垂向温度偏离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平均高度与叶气温差均呈现先快后慢的降低趋势;基于红外温度与三维点云的融合数据集,提出垂向温度偏离指数,该指数在水分胁迫中呈现先缓慢后大幅度升高的变化趋势,与植株含水率具有较好的吻合度,大于1.5时菜苔已产生不可恢复的生理损伤,实现对作物水分胁迫状态的快速评估与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红外热成像 激光三维表型 数据融合 空间分布特征 垂向温度偏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地面沉降因素的沿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珠海市案例研究
2
作者 袁少雄 宫清华 +4 位作者 叶玉瑶 王钧 郝银磊 张雅泽 刘博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3-690,共18页
快速城市化与地质灾害频发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挑战。传统生态安全格局(ESP)构建方法较少考虑地面沉降等垂直地质因素,这可能导致沿海城市生态功能区划不合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文章以珠海市为例,探索了地面沉降因素对生态安全... 快速城市化与地质灾害频发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挑战。传统生态安全格局(ESP)构建方法较少考虑地面沉降等垂直地质因素,这可能导致沿海城市生态功能区划不合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文章以珠海市为例,探索了地面沉降因素对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影响机制。采用多层感知器(MLP)深度学习模型进行ESP预测,结合加权平均、非线性融合、信息熵和主成分分析等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进行格局分类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MLP模型的平均预测准确率达84.5%。空间分析揭示了地面沉降对ESP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中等历史沉降区(8~41 mm/a)表现出最显著影响。源地区和建设区域分别有7.14%和9.84%的区域表现为轻微沉降(2~8 mm/a),应作为重点监测与管理区域。不同融合方法在识别特定功能区域方面表现各异: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了27.1%和19.8%的方差)和信息熵方法在识别建设区和廊道区方面表现优异,而非线性融合在源地区识别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整合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和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文章为沿海城市ESP优化提供了方法学参考,辅助识别了以沿海湿地和河口系统为核心的珠海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在地面沉降约束下协调生态保护、灾害防治与城市发展是可行的。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高分辨率时空数据的应用、算法优化,以及研究成果向城市规划和生态管理政策的高效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深度学习 地面沉降 多源数据融合 空间异质性 珠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源异构空间规划数据的融合方法
3
作者 潘俊钳 阮浩德 +1 位作者 徐可 李楚淮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国土空间规划是引导国家空间发展的科学指南,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在设计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多源异构数据处理后投入使用。本文针对不同来源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在格式、坐标参考、属性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的问... 国土空间规划是引导国家空间发展的科学指南,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在设计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多源异构数据处理后投入使用。本文针对不同来源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在格式、坐标参考、属性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的问题,基于大数据、GIS、人工智能等技术及多种自研算法,提出了一种多源异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的融合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地名地址匹配挂接和批处理4个步骤,将使用的技术和方法集成到“一键化”工具中,实现对多源异构空间规划数据的批量融合操作。本文设计的多源异构空间规划数据的融合方法能够对不同数据来源、不同存储格式、不同时空、不同尺度和不同坐标系下的数据实现无损的数据共享和批量化、自动化的处理,进而提高对国土空间规划数据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多源数据融合 地址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十字”标志物的红外图像与三维点云融合方法
4
作者 郑叶龙 李长勇 +3 位作者 夏宁宁 李玲一 张国民 赵美蓉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0-1099,共10页
红外热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建立含有空间和温度信息的三维温度场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将该技术扩展到更多应用领域.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异源空间数据融合方法,融合红外图像和三维点云,得到三维温度场模型.针对红外相机与... 红外热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建立含有空间和温度信息的三维温度场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将该技术扩展到更多应用领域.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异源空间数据融合方法,融合红外图像和三维点云,得到三维温度场模型.针对红外相机与可见光相机成像原理存在差异,难以通过常用标定板进行内参标定的问题,基于红外相机成像特性设计并制作镂空圆孔标定板用于内参标定,所得内参平均重投影误差为0.03像素.针对红外相机与结构光相机的成像原理不同,现有标志物制作复杂、外参精度低的问题,基于不同材料的辐射度差异,设计制作“十字”标志物并将其用于联合标定.为解决同名特征点难以识别的问题,针对红外图像和三维点云分别设计了同名特征点提取方法,配合“十字”标志物进行同名特征点提取.红外图像和三维点云特征点提取方法的检测重复率分别为75%和92%,与传统方法相比两者的检测重复率均有所提升.利用该方法建立纸杯、工件和人脸的三维温度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镂空圆孔标定板能实现红外相机的内参标定,对“十字”标志物采用同名特征点提取方法能完成红外相机与结构光相机的联合标定.最终所得三维温度场模型的平均重投影误差为1.70像素,与现有方法相比模型精度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三维点云 标志物 同名特征点 系统标定 异源空间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特征规则库的多源POI融合方法
5
作者 王庆社 杨川石 郭思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8-163,共6页
多源POI融合是指将不同来源的POI数据集成为一个统一、准确且全面的数据库。POI数据作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的重要数据资源之一,如何有效融合其他多种POI数据源,使天地图POI数据现势性、准确性及丰富性不断提高,是天地图... 多源POI融合是指将不同来源的POI数据集成为一个统一、准确且全面的数据库。POI数据作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的重要数据资源之一,如何有效融合其他多种POI数据源,使天地图POI数据现势性、准确性及丰富性不断提高,是天地图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有关POI数据融合方法的研究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POI文本类属性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如何有效判断POI的属性相似度仍面临挑战。针对天地图POI数据快速更新的迫切需要,以及当前多源POI数据融合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复合特征规则库的多源POI融合方法,为天地图的数据更新与母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空间数据融合 复合特征规则库 天地图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小目标的多空间层次安全帽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嘉信 胡杨 +1 位作者 黄协舟 李洪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0-237,共8页
由于目标视频中存在目标小、距离远等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对小目标的捕捉难度较大,提出一种面向小目标的多空间层次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该算法将在Yolov5s的网络模型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改进。设计一种多空间注意力模块,从不同角度考虑空... 由于目标视频中存在目标小、距离远等影响检测效果的因素,对小目标的捕捉难度较大,提出一种面向小目标的多空间层次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该算法将在Yolov5s的网络模型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改进。设计一种多空间注意力模块,从不同角度考虑空间特征的效果并加以融合,加强显著性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融合多空间尺度的特征,同时结合特征提取过程中的多种特征,适应对不同空间层次目标的捕捉,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利用数据增强提高数据集的泛用性,使训练目标适应更多样的情景;优化损失函数,增强回归能力,提高训练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1.5%,明显地减少了漏检情况。除此之外,将其部署到实际施工现场,展现了出对小目标优越的检测性能,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帽检测 Yolov5s 多空间注意力模块 数据增强 多空间尺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阵列时空关联特征融合的不平衡局部放电类型识别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红霞 王波 +3 位作者 张嘉鑫 尚宇炜 周莉梅 刘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3-1922,共10页
麦克风阵列能非接触且灵活地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象进行检测,但现有方法对麦克风阵列的数据特点考虑不足,对局放类型识别的研究不足。针对麦克风阵列数据的关联性特征和不平衡分布特点,首先对麦克风阵列数据的时间关联性和空间关联性... 麦克风阵列能非接触且灵活地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象进行检测,但现有方法对麦克风阵列的数据特点考虑不足,对局放类型识别的研究不足。针对麦克风阵列数据的关联性特征和不平衡分布特点,首先对麦克风阵列数据的时间关联性和空间关联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以1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压缩-激活关联性挖掘方法为基础,提出基于时空关联特征融合的声阵列数据局部放电类型识别模型。最后,针对麦克风阵列数据类别间分布不平衡问题,使用损失函数调整法和数据分布调整法进行应对。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不考虑关联性的方法,该文所提方法的精确率、召回率提升均大于12%;相对不考虑样本不均衡性方法,该文所用方法在精确率和召回率均提高大于60%,验证了基于声阵列数据的局放类型识别中考虑数据关联性和不平衡性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阵列 局部放电 时空关联性 特征融合 不平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绿洲灌区土壤水分反演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华伟 朱晓春 +5 位作者 张旭东 隋喆 周黎勇 吴迪 王叶 白亮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6,共8页
土壤水分是联系农业、生态和水文领域的重要环境变量,而卫星遥感是监测地表土壤水分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不足和光学遥感受云雨天气影响的问题,基于Landsat 8和MODIS光学影像、SMAP微波以及CLDAS再分析等多源数据,联... 土壤水分是联系农业、生态和水文领域的重要环境变量,而卫星遥感是监测地表土壤水分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微波遥感空间分辨率不足和光学遥感受云雨天气影响的问题,基于Landsat 8和MODIS光学影像、SMAP微波以及CLDAS再分析等多源数据,联合增强型自适应时空融合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对土壤水分进行定量反演,获得了绿洲灌区高时空分辨率田块尺度(30 m)土壤水分。结果表明:通过ESTARFM时空融合算法可有效获得日尺度30 m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融合后的NDVI与原始NDVI空间纹理特征一致,两者的相关系数(R)在0.85以上,均方根误差为0.05~0.08,融合效果较好。基于地表温度、NDVI、增强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再分析土壤水分产品多特征参数组合下的随机森林模型反演效果最优,获得的高时空分辨率田块尺度土壤水分能够反映其时空变化,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达到0.82和0.037 cm^(3)/cm^(3)。该方法可为灌区灌溉面积识别、旱情监测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遥感反演 时空融合算法 随机森林 数据同化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基地阵元级数据融合的声源定位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秀坤 王集 于歌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7-2013,共7页
针对双基地声呐系统中,利用几何关系构建定位方程求解定位方式在多目标时存在定位模糊的现象,本文利用阵元级数据融合提出了一种目标定位算法。利用双基地系统中目标时延和方位的耦合关系,将接收数据近似地表示成广义方位估计的模型,实... 针对双基地声呐系统中,利用几何关系构建定位方程求解定位方式在多目标时存在定位模糊的现象,本文利用阵元级数据融合提出了一种目标定位算法。利用双基地系统中目标时延和方位的耦合关系,将接收数据近似地表示成广义方位估计的模型,实现对时延和方位的同时补偿,将定位问题转换为空间谱估计问题。通过添加虚拟源的方式改进了经典的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算法权值的计算方法,得到了旁瓣更低的增强型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算法,使得该算法在多目标情况下也不存在定位模糊现象,从而可以省去后续的数据关联等步骤。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方位估计的双基地定位算法,本文利用双基地阵元级数据融合提出的算法在单目标和双目标情况下获得了更高的定位精度,在一定信噪比条件下定位误差较经典方法低5 dB。数值仿真和分析展示了本文所提方法在双基地声呐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基地声呐 声源定位算法 空间谱估计 数据融合 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算法 定位方程 旁瓣抑制 自适应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空间数据的复杂场景真三维模型构建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保兴 王兵 +2 位作者 张航钒 马登月 刘喜珠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7,共5页
城市三维模型已经在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快速、精确地构建三维城市模型,满足城市精细规划和管理的需求,本文围绕快速、合理、准确地构建真三维模型这一主线,以城市地形和地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由地形到地物、... 城市三维模型已经在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快速、精确地构建三维城市模型,满足城市精细规划和管理的需求,本文围绕快速、合理、准确地构建真三维模型这一主线,以城市地形和地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由地形到地物、由概略到精细的城市三维模型快速构建方案,实现了城市基础地形、建筑物和其他三维场景的快速建模,并基于Skyline平台对提出的建模思路进行了具体的实现,形成了完整的操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空间数据 数据转换 融合建模 点云数据 倾斜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点云数据的空间一致融合法在钢桁梁虚拟拼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栋 贾铢丰 +1 位作者 高祺 苏立超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3-983,共11页
目的提出一种利用轮廓信息对应关系计算空间变换的多尺度点云数据融合方法,准确获得兼顾大型钢桁梁主体以及局部螺栓孔的杆件点云信息,从而用于钢桁梁的虚拟拼装。方法首先,结合立式三维激光扫描和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两种方式,分别获取... 目的提出一种利用轮廓信息对应关系计算空间变换的多尺度点云数据融合方法,准确获得兼顾大型钢桁梁主体以及局部螺栓孔的杆件点云信息,从而用于钢桁梁的虚拟拼装。方法首先,结合立式三维激光扫描和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两种方式,分别获取表征大尺寸构件整体信息和螺栓孔群局部信息的点云数据;然后,基于点云数据分别提取融合部位的轮廓信息,并使用轮廓信息对应关系计算空间变换矩阵;最后,利用空间变换矩阵进行点云融合。结果通过主轴方向偏差和最近距离约束对融合后的模型进行融合效果评定,验证了融合方法的准确性;其中,主轴角度偏差量为0.0000384°、扭转角度偏差量为0.01175°、豪斯多夫距离为0.311 mm,满足工程要求。结论所提方法能够针对性的对具有一定规则性的杆件进行局部特征提取,简化了空间变换所需要的信息,为钢桁梁虚拟拼装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钢桁梁杆件 点云 空间变换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土体空间参数不确定性缩减
12
作者 贾唯龙 常鹏飞 +5 位作者 李亚军 钱铖 郭祺 李瑞杰 傅中志 张彬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1,共9页
土体参数存在空间变异性,导致结构响应具有不确定性。忽视这种不确定性或采用偏差参数可能导致工程安全问题,甚至引发工程灾害。现场测量数据可用于改进对基坑开挖等岩土工程中结构响应的估计,通过SPT等直接测量方法得到的勘察数据与土... 土体参数存在空间变异性,导致结构响应具有不确定性。忽视这种不确定性或采用偏差参数可能导致工程安全问题,甚至引发工程灾害。现场测量数据可用于改进对基坑开挖等岩土工程中结构响应的估计,通过SPT等直接测量方法得到的勘察数据与土体刚度参数直接相关,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基于Kriging法约束随机场的条件模拟可用于改进对参数空间分布的估计。此外,当监测数据与位移等土体结构性能或响应相关时,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器(EnKF)反分析也可降低土体参数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的形式将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土体开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土体参数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结构响应中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变异性 多源数据融合 反演分析 集合卡尔曼滤波器(EnKF) Kriging法 不确定性缩减 随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可见光通信信号调制格式识别的改进YOLOv5s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业恒 吴彰 +3 位作者 赵永胜 严志远 毛瑞霞 朱宏娜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针对可见光通信信号在传输中易受信道环境和背景噪声干扰等因素影响调制格式识别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可见光通信信号调制格式识别的改进YOLOv5s(You Only Look Once)算法。首先,通过YOLOv5s算法网络输入端引入Mixup数据增强方式,将... 针对可见光通信信号在传输中易受信道环境和背景噪声干扰等因素影响调制格式识别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可见光通信信号调制格式识别的改进YOLOv5s(You Only Look Once)算法。首先,通过YOLOv5s算法网络输入端引入Mixup数据增强方式,将其与原网络中的Mosaic数据增强方式相结合,提升网络的鲁棒性,并增强算法在不同调制格式信号间的泛化能力;其次,将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引入到Neck网络中,充分提取不同层次的特征,提高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合信噪比条件下,所提改进算法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了0.903,比原始YOLOv5s算法提升了0.7%,且在信噪比为20 dB时mAP高达0.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调制格式识别 YOLOv5s Mixup数据增强 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理论和条件协同模拟的海上风电场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加宝 张泽超 +5 位作者 张璐璐 曹子君 王宇 张一凡 张德 陈杨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4-1654,共11页
海上风电场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表征对海上风电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多源土体参数融合可降低表征结果的不确定性。然而,现有方法无法利用非同位多源土体参数数据,且不考虑统计不确定性对空间变异性表征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 海上风电场土体参数的空间变异性表征对海上风电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多源土体参数融合可降低表征结果的不确定性。然而,现有方法无法利用非同位多源土体参数数据,且不考虑统计不确定性对空间变异性表征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条件协同模拟方法,该方法根据非同位多源土体参数数据,利用贝叶斯理论估计交叉变异函数,再利用条件协同模拟方法生成大量土体参数空间分布的模拟样本,表征参数空间变异性,表征过程中合理地考虑模型参数的统计不确定性。以某海上风电场为工程背景,利用提出的方法融合无侧限抗压强度(qu)和标准贯入试验(SPT)击数N值,表征qu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根据有限非同位的qu和N值数据,表征qu的空间变异性,合理地反映了有限数据条件下统计不确定性的影响。此外,利用强信息先验分布或者融合标准贯入数据,可以降低变异函数模型参数统计不确定性和条件协同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空间变异性 条件协同模拟 贝叶斯理论 多源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和2020年中国广西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融合数据集
15
作者 郝璇 贾国强 +1 位作者 邱玉宝 马姜明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66-79,共14页
本研究选取全球/中国广泛应用的6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数据产品,包括欧空局全球土地覆盖产品(ESAGC)、ESRI全球10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ESRI-LULC)、清华大学高分辨率全球土地覆盖产品(FROM-GLC)、武汉大学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 本研究选取全球/中国广泛应用的6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数据产品,包括欧空局全球土地覆盖产品(ESAGC)、ESRI全球10米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ESRI-LULC)、清华大学高分辨率全球土地覆盖产品(FROM-GLC)、武汉大学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全球30米高分辨率系统土地覆盖产品(GLC_FCS30)以及Globe Land30(GLC30),通过对多个数据产品进行重分类,提出基于一致性评估的多源数据产品融合方法,合成新的广西区域2020年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产品,与地方统计年鉴数据相关系数大于0.94。研究进一步选用有长时间序列的三套数据(CLCD、GLC_FCS30和GLC30)融合形成广西2000、2010及2020年共三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融合数据产品。本研究可以为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产品的融合应用提供方法基础,融合数据可以更好的支持广西区域的环境保护、农业生产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空间一致性评估 数据产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拜城盆地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仔明 岳春芳 +1 位作者 刘坤 刘湘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26,共9页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考指标,针对拜城盆地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不明这一问题,利用STARFM时空数据融合模型,估算拜城盆地30 m空间分辨率的植被NPP,同时使用Sen斜率估...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参考指标,针对拜城盆地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不明这一问题,利用STARFM时空数据融合模型,估算拜城盆地30 m空间分辨率的植被NPP,同时使用Sen斜率估计及M-K检验,分析植被NPP的时空变化趋势特征,并通过偏相关系数法量化气候要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时间上,研究区2000-2020年植被NPP均值为152.1 g/(m^(2)·a),总体呈不显著下降趋势;空间上,植被NPP值表现为南北高,中部河谷区域低,其中69.03%的区域呈不显著变化,11.44%呈显著增加趋势,19.53%呈显著减小趋势;研究区植被NPP变化与降雨总量、太阳辐射总量呈正相关,与平均气温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中,太阳辐射是影响植被NPP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CASA模型对于模拟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拜城盆地NPP的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并为估算与定期监测中小尺度区域的NPP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CASA模型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数据融合模型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特征融合ViT的枸杞虫害细粒度分类方法
17
作者 孙露露 刘建平 +2 位作者 周国民 王健 刘立波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4年第4期522-531,共10页
针对枸杞种植中面临的虫害细粒度分类难题,提出了一种农业虫害细粒度分类模型——基于空间特征融合的数据增强视觉Transformer(ESF-ViT)。首先,该模型利用自注意力机制裁剪出前景目标的图片以增强图像输入,补充更多细节表示;其次,结合... 针对枸杞种植中面临的虫害细粒度分类难题,提出了一种农业虫害细粒度分类模型——基于空间特征融合的数据增强视觉Transformer(ESF-ViT)。首先,该模型利用自注意力机制裁剪出前景目标的图片以增强图像输入,补充更多细节表示;其次,结合自注意力机制与图卷积网络提取害虫区域的空间信息,学习害虫的空间姿态特征。为了验证本文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在CUB-200-2011、IP102以及宁夏枸杞虫害数据集WPIT9K上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相比基础ViT模型分别提升了1.83%、2.09%和2.01%,并且超越了现有最新的虫害分类模型。所提模型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虫害识别领域中的细粒度虫害图像分类问题,为虫害的高效监测预警提供视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视觉Transformer 细粒度图像分类 空间特征融合 数据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空间叠合技术的成矿信息探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边宇 郭雅 +2 位作者 鞠星 贾伟洁 杨永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7-254,共8页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其开采和利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源遥感空间叠合技术在成矿信息探测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多源遥感数据,如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及合成孔径雷达...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其开采和利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源遥感空间叠合技术在成矿信息探测研究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多源遥感数据,如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及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因各自独特的光谱、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特性,提供了地表和地下不同方面的信息。通过空间叠合技术将来自不同遥感平台的数据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空间参考框架中对成矿环境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可以充分发挥遥感数据的优势,获得更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帮助确定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实现资源的高效开采和利用,减少无效的勘探和开采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本文重点介绍了多源遥感数据在成矿信息探测中的数据优势和应用方向,结合空间叠合技术的使用,探讨了多源遥感空间叠合技术在成矿探测中的优势、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推动了该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的应用。不仅在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效率和精度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更为后续广域大尺度的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 空间叠合 成矿信息探测 数据融合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社交网络中用户地理位置预测综述
19
作者 刘乐源 代雨柔 +1 位作者 曹亚男 周帆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412,共28页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如Twitter、新浪微博等)获取信息、评论和交流.虽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设备能够精确获取位置信息,但是大量用户出于隐私和安全的考虑不会直接共享自己的位置信息.因此,...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如Twitter、新浪微博等)获取信息、评论和交流.虽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设备能够精确获取位置信息,但是大量用户出于隐私和安全的考虑不会直接共享自己的位置信息.因此,如何获取在线用户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以及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并且成为众多下游应用的基础,例如基于位置的定向广告投放、事件/地点的推荐、自然灾害或疾病预警和网络犯罪的追踪等.详细总结了预测社交网络用户地理位置的方法、数据、评价体系和基础算法.首先,归纳了不同的定位任务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其次,针对不同的任务梳理所用的数据类型和数据融合方式,并且,详尽分析了已有的信息抽取和特征选择方式及其优缺点;再次,对现有定位模型和算法进行分类,从地名词典、传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3个方面对用户定位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最后,总结了社交网络用户地理位置预测的难点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所需要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地理位置预测 数据分析与融合 信息抽取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件融合与空间注意力和时间记忆力的视频去雨网络
20
作者 孙上荃 任文琦 操晓春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0-2234,共15页
近年来数码视频拍摄设备不断升级,其感光元件宽容度、快门速率的提升虽然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可拍摄景物的多样性,雨痕这类由于雨滴高速穿过景深范围的退化元素也更容易被记录到,作为前景的稠密雨痕阻挡了背景景物的有效信息,从而影响图像... 近年来数码视频拍摄设备不断升级,其感光元件宽容度、快门速率的提升虽然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可拍摄景物的多样性,雨痕这类由于雨滴高速穿过景深范围的退化元素也更容易被记录到,作为前景的稠密雨痕阻挡了背景景物的有效信息,从而影响图像的有效采集.由此视频图像去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的视频去雨方法集中在利用常规图像自身的信息,但是由于常规相机的感光元件物理极限、快门机制约束等原因,许多光学信息在采集时丢失,影响后续的视频去雨效果.由此,利用事件数据与常规视频信息的互补性,借助事件信息的高动态范围、时间分辨率高等优势,提出基于事件数据融合与空间注意力和时间记忆力的视频去雨网络,利用三维对齐将稀疏事件流转化为与图像大小匹配的表达形式,叠加输入至集合了空间注意力机制的事件-图像融合处理模块,有效提取图像的空间信息,并在连续帧处理时使用跨帧记忆力模块将先前帧特征利用,最后经过三维卷积与两个损失函数的约束.在开源视频去雨数据集上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达到了实时视频处理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去雨 事件数据 多模态融合 空间注意力 时间记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