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空间集聚、流向特征及演变态势研究——以新疆为例
1
作者 敬莉 杨艳凤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0,共8页
人口空间转移驱动着人才竞争,其集聚与迁徙模式映射出地区经济规模与辐射力。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及高德迁徙大数据,结合偏移—份额法与网络空间分析,探讨了新疆人口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22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 人口空间转移驱动着人才竞争,其集聚与迁徙模式映射出地区经济规模与辐射力。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及高德迁徙大数据,结合偏移—份额法与网络空间分析,探讨了新疆人口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22年,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全国,人口跨省流动较少,更倾向在疆内流动。(2)地州市之间人口偏移增长呈现以乌鲁木齐为核心与邻近地州流动并存的格局,地州市内部差异小,处于疏密不均态势;县域人口偏移增长则呈现分散与均衡并存的格局,逐步转向集聚。(3)2018—2022年,全疆以乌鲁木齐为核心形成活跃都市圈,疆内人口双向流动增强,北疆尤为显著;疆外人口主要流向西北五省及京冀蒙等地,甘肃与内蒙古为重要的双向往来地。尽管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多元,但地域凝固性与时间黏性制约了新疆的产业发展理念和技术引进广度。为此,需强化人口流动政策引导,深化区域合作,为新疆产业升级注入人才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集聚 人口流动 大数据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城市苫盖绿网监测工作体系构建与应用
2
作者 孙扬 高大伟 +1 位作者 姜浩野 杜万光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89,共8页
【目的】北京市政府于2021年率先开展“揭网见绿”专项工作,而关于苫盖绿网(简称苫盖)监测工作如何开展,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研究,亟须建立一套全面的苫盖绿网监测工作体系。【方法】以北京市“揭网见绿”专项工作为例,采用遥感影像与深度... 【目的】北京市政府于2021年率先开展“揭网见绿”专项工作,而关于苫盖绿网(简称苫盖)监测工作如何开展,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研究,亟须建立一套全面的苫盖绿网监测工作体系。【方法】以北京市“揭网见绿”专项工作为例,采用遥感影像与深度学习等技术方法,利用U-Net模型训练苫盖样本,再通过人机交互模式进行苫盖绿网和管理地块的摸排与监测。【结果】建立了“建—施—核—监”苫盖绿网监测工作体系,完成了全市2020—2024年共8期的苫盖监测,初步建立了类型丰富的苫盖样本库。【结论】该工作体系在超大城市的揭网见绿工作中能够切实开展,苫盖样本库的建立为苫盖自动提取提供更丰富的数据基础,为今后此类工作的推进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揭网见绿 空间大数据分析 深度学习 U-Net模型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维空间聚类下多信道光纤网络大数据异常检测
3
作者 李晟 李嘉泽楷 任昊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4,共6页
光纤网络的数据质量会影响用户通信质量,当其中包含异常数据时,将会使得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大幅下降。为此,提出高维空间聚类下多信道光纤网络大数据异常检测算法。根据历史数据特征密度指标,获得异常数据特征;利用高维高斯混合聚类算... 光纤网络的数据质量会影响用户通信质量,当其中包含异常数据时,将会使得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大幅下降。为此,提出高维空间聚类下多信道光纤网络大数据异常检测算法。根据历史数据特征密度指标,获得异常数据特征;利用高维高斯混合聚类算法将数据特征从低维空间映射到高维空间中,为了降低计算难度,利用核映射将高维内积计算转换为低维数据核计算;最后利用HGMM算法得到不同时刻下的检测时间序列,融合后输出最终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取得高达98%的反馈率,且检测到的异常数据类型与实际结果完全一致,可保证光纤网络免受异常数据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空间聚类 大数据异常检测 聚类权值 协方差矩阵 条件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空间布局结构及优化
4
作者 张何欣 王松妍 《绿色科技》 2025年第9期153-159,共7页
探讨大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空间布局结构的差异性及其成因,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结合大连市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多指标分析模型,运用AHP-TOPSIS法综合评价大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 探讨大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空间布局结构的差异性及其成因,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结合大连市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多指标分析模型,运用AHP-TOPSIS法综合评价大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空间布局结构,利用变异系数分析各指标对空间布局结构差异性的影响力,在GIS平台实现模型并进行空间分析。大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空间布局呈现“核心引领、梯度扩散”的总体格局,核心城区建设水平较高但内部存在断层,城市功能拓展区以中低等级为主,远郊县市青年发展要素极度匮乏;住房市场、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是导致空间布局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大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需以住房、交通、公共服务为核心抓手,通过精准调控区域差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对青年群体的综合吸引力与空间均衡性;不同区域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差异化优化策略,核心城区提质增效、功能拓展区强化配套、远郊县市精准突破,以实现全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大数据 青年发展型城市 AHP-TOPSIS法 变异系数 空间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stage approach for dynamic traffic temporal-spatial model
5
作者 陆化普 孙智源 屈闻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728-2734,共7页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traffic flow and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its multiple applications, a dynamic traffic temporal-spatial model(DTTS) is establish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tempor...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traffic flow and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its multiple applications, a dynamic traffic temporal-spatial model(DTTS) is establish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temporal correlation,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historical correlation, a basic DTTS model is built. And a three-stage approach is put forward for the simpl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he basic DTTS model. Through critical sections pre-selection and critical time pre-selection, the first stage reduces the variable number of the basic DTTS model. In the second stage, variable coefficient calibration is implemented based on basic model simplification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Aimed at dynamic noise estim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ise are summarized and an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is presented in the third stage. A case study based on a real-world road network in Beijing, China, is carried out to test the efficiency and applicability of proposed DTTS model and the three-stage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traffic flow temporal-spatial model big-data driv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东大数据测度的中国城市群社会联系: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
6
作者 李莹 黄新飞 李腾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5-104,142,共21页
优先推进中国重大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任务。提高中国城市群之间的社会联系有助于降低交易和沟通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使用广东省某大型电信运营商的电话大数据构建了188个区(县)之间的社会联系指... 优先推进中国重大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任务。提高中国城市群之间的社会联系有助于降低交易和沟通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使用广东省某大型电信运营商的电话大数据构建了188个区(县)之间的社会联系指标,基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城市群社会联系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统计结果显示:城市群呈现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大部分区(县)与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社会联系程度较高;广东省空间社会网络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凝聚子群;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的社会联系不断增强。实证结果表明:地理距离是影响城市群社会联系的重要因素,距离越远的地区之间社会联系越少,相同城市和相邻地区之间的社会联系越强;通行时间和公共交通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加强地区之间的社会联系,但是无法消除地理距离的影响;经济差异、文化差异和受教育程度差异等是影响地区之间社会联系的重要因素。拓展分析发现,社会联系越强的地区之间人口流动越频繁,技术扩散水平越高。文章基于大数据为加快中国城市群统一市场建设提供了现实证据,有助于加深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联系 城市群 电话大数据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城一体化视角下高铁新城演变效应实证研究——以杭州东站城东新城为例
7
作者 曾忠忠 贺怡 张波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87,共7页
以高铁站点为核心,综合发展居住、商业、办公等功能的高铁新城建设模式逐渐被规划开发者所接受。高铁新城的发展是否达到规划预期,高铁站对城市的影响强度是研究的目标。文章以杭州东站所在的城东新城为对象,通过多年卫星地图、空间句... 以高铁站点为核心,综合发展居住、商业、办公等功能的高铁新城建设模式逐渐被规划开发者所接受。高铁新城的发展是否达到规划预期,高铁站对城市的影响强度是研究的目标。文章以杭州东站所在的城东新城为对象,通过多年卫星地图、空间句法和大数据3种方法,揭示了城东新城12年的发展与站城融合发展预期目标的协同情况。从道路网络构成、房地产开发、商业建设情况、乘客微观感知4个考察维度建立高铁新城演变效应研究体系,证实了该体系对研究站与城关系的科学性和理论性。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多种数据采集方法,从城市设计和微观感知角度获得高铁站点对城市的具体发展效应,对我国高铁新城的城市规划评估体系和开发模式提供实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新城 空间演变 实证研究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对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商玉萍 庄德林 +1 位作者 孟美侠 赵鑫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830,共12页
城市道路的发展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2001—2019年LandScan高分辨率全球人口分布数据构建了多组多中心空间结构指标,并利用历史交通路线、规划路线等工具变量,系统识别了高速公路对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多中心... 城市道路的发展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2001—2019年LandScan高分辨率全球人口分布数据构建了多组多中心空间结构指标,并利用历史交通路线、规划路线等工具变量,系统识别了高速公路对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多中心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发展趋势,射线状或外围过境的高速公路能够提升外围地区的区位优势,通过集聚土地、开发区、企业和人口要素的途径来加速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这一结论在更换变量、限制样本、消除内生性、非线性回归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始终成立。此外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速公路对大城市和东部、南方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塑造作用更大;特别地,地方政府财政能力本身越强,越有利于城市塑造出多中心空间结构,但也会弱化高速公路对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塑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城市空间结构 多中心空间结构 要素流动 空间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源识别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潘浩之 施睿 +1 位作者 蔡子攀 黄贤金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5,共8页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基于多源空间大数据“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源。通过自上而下地从宏观层面分析统计数据,将碳排放总量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进而自下而上地从居民建筑、产业活动和交通等...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基于多源空间大数据“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源。通过自上而下地从宏观层面分析统计数据,将碳排放总量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进而自下而上地从居民建筑、产业活动和交通等排放活动出发,计算出具体地块的碳排放。研究旨在为南京的生态空间、紧凑用地、绿色行为、结构优化、产业新城等方面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支持,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空间大数据 国土空间规划 碳达峰、碳中和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大数据的补充耕地合规性自动判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一珂 姚敏 +2 位作者 周俊杰 孟凡荣 于海跃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7,共9页
为提升补充耕地项目监管效率和准确率,保证补充耕地数量准确、地类符合、区位合理,开展基于空间大数据的补充耕地合规性自动判别技术研究。本研究基于大数据框架、并行计算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了补充耕地合规性自动判别规则和指... 为提升补充耕地项目监管效率和准确率,保证补充耕地数量准确、地类符合、区位合理,开展基于空间大数据的补充耕地合规性自动判别技术研究。本研究基于大数据框架、并行计算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设计了补充耕地合规性自动判别规则和指标体系,研制了补充耕地合规性内业自动判别的技术流程、算法和软件,开展了日常和专项补充耕地监管和核查,作为全国补充耕地项目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经实际运行验证,项目平均分析时长2~4min,平均每月阻止5700余个问题项目入库。该研究能够为补充耕地项目立项、实施、验收提供合规性判别技术手段,提升补充耕地项目立项的合理性,提升补充耕地信息核实、监管、监督的技术水平,对确保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具有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充耕地 监管 空间大数据 自动判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地理信息支持下建成环境与移动型体力活动相关性荟萃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邓楷 刘烨 周佩玲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0,共9页
【目的】掌握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特征的关联对主动干预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方法】为系统地验证建成环境的移动型体力活动使用效能,根据自发地理信息、体力活动、环境特征等关键词从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选出31篇描述统计汇报... 【目的】掌握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特征的关联对主动干预公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方法】为系统地验证建成环境的移动型体力活动使用效能,根据自发地理信息、体力活动、环境特征等关键词从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选出31篇描述统计汇报完整的学术论文,对文章信息、样本基本信息、研究分析方法、因变量和自变量信息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论文结果进行量化荟萃分析。【结果】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及主观感知环境均与移动型体力活动存在一致的显著相关关系,关联程度因体力活动类型而异。自然环境中,归一化植被指数、绿化空间密度等自上而下的绿化水平与各类体力活动的正相关性最强;建成环境中,道路密度也与移动型体力活动存在一致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便利设施的供给、人行道宽度仅对步行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除骑行活动外,居住用地密度与步行、跑步及一般体力活动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大批量、多尺度、高精度的体力活动自发地理信息有助于研究者客观掌握城市街区体力活动的分布,比较不同建成环境在多种时空尺度下的体力活动访问模式及使用效能,进而构建街区环境特征与体力活动适宜性的关联性模型;基于荟萃分析的发现为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优化和新建体力活动干预设施提供了使用效能预测的经验模型,有助于更科学合理地建设促进健康行为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空间规划 大数据 自发地理信息 荟萃分析 弹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大数据的苏州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研究
12
作者 徐澜涛 陈学刚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213-218,共6页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研究对象,在苏州市旅游资源POI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对自然资源景系(气候生物景类、水文景观景类)、文化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的数据进行空... 以江苏省苏州市为研究对象,在苏州市旅游资源POI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对自然资源景系(气候生物景类、水文景观景类)、文化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的数据进行空间特征的探索。结果表明,苏州市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结构,以姑苏区与苏州工业园区为强度中心向四周递减,周边市区的旅游资源较分散;气候生物景类、水文景观景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4类旅游资源以多核心分布为主,只有历史遗产景类旅游资源是单核心分布,其主要位于姑苏区与苏州工业园区之间;整体上苏州市各类旅游资源的空间相关性较强,从自然资源景系到文化资源景系的顺序来看,4类旅游资源恰好是西南到东北的走向,这与苏州市自西向东缓缓倾斜的地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 大数据 旅游资源 空间分异 江苏省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集聚赋能数字新质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梁文明 李娜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3,共11页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渗透于社会生产全过程,促使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力中诸多要素发生变革,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此,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的数据,测算数字新质生产力指标,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渗透于社会生产全过程,促使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力中诸多要素发生变革,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此,基于2011-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的数据,测算数字新质生产力指标,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数据要素集聚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集聚显著地促进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经过安慰剂检验、PSM-DID、内生性处理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集聚通过驱动人力资本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增强数字基础设施服务效能,赋能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数据要素集聚对数字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该效应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建议持续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因地制宜进行定位和布局;同时,应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数据安全防护、创建区域技术创新联盟平台,以充分释放数字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集聚 数字新质生产力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空间溢出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数据挖掘的长江经济带户外体育旅游流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年乐 周道平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随着旅游数字化变革和在线旅游网站的日益普及,基于Python技术挖掘的网络游记为户外体育旅游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源和开辟新的研究方法,对于进一步理解户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长江经... 随着旅游数字化变革和在线旅游网站的日益普及,基于Python技术挖掘的网络游记为户外体育旅游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源和开辟新的研究方法,对于进一步理解户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户外体育旅游流时空特征。研究认为:1)时间上,户外体育旅游流年内变化呈“山岭”型峰林结构分布和“三峰四谷”的峰林结构变化规律;户外体育旅游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呈现出不稳定的发展态势;户外体育旅游流在清明小长假、“五一”假期、“十一”假期客流量大,形成3个明显波峰;户外体育旅游流从周五开始拉升,周六达到峰值,客流量周内幅度变化呈现淡季-旺季客流量>旺季-淡季客流量>淡季客流量>旺季客流量>整体客流量的变化特征。2)空间上,户外体育旅游流客源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的长三角城市群,呈明显集聚态势;户外体育旅游流目的地主要分布在户外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户外体育旅游流的辐射中心为客流流动量大、流动频次高的成都市和上海市等城市节点,具体表现出地理邻近效应显著、经济发达城市与户外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之间流动频繁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体育旅游流 网络游记 旅游大数据 长江经济带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区 被引量:88
15
作者 丁亮 钮心毅 宋小冬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0-106,共7页
用手机数据识别了用户的日间驻留地、夜间驻留地,从中提取出日间在上海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夜间在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分别计算出其通勤范围。根据其夜间驻留地、日间驻留地的分布密度识别出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圈,并将其转换为以街道行政边... 用手机数据识别了用户的日间驻留地、夜间驻留地,从中提取出日间在上海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夜间在中心城内驻留用户,分别计算出其通勤范围。根据其夜间驻留地、日间驻留地的分布密度识别出上海中心城的通勤圈,并将其转换为以街道行政边界为空间单元的中心城通勤区。在中心城及通勤区内,超过97%的居民实现了职住平衡。研究表明上海市域空间结构在"中心城"和"郊区"之间还存在一个"中心城通勤区"层次。中心城通勤区以内、以外区域存在较显著差异。中心城通勤区的识别结果可加深对上海市域空间结构的认识,为在市域范围内分层次、分区域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数据 通勤区 城市空间结构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区域评估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孔令彦 关丽 +1 位作者 丁燕杰 陈思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105,共6页
针对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为了客观、定量评估城市现状,找到"城市病"根源,本文面向城市区域评估,利用空间大数据全面、客观、准确的特点,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从人口、... 针对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为了客观、定量评估城市现状,找到"城市病"根源,本文面向城市区域评估,利用空间大数据全面、客观、准确的特点,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评估,从人口、资源、环境、住房、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经济发展及城市安全等多方面为治理"城市病"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从城市区域评估的内涵入手,设计了城市区域评估的总体流程,建立了全面的评估体系,并对实现城市区域评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通过城市区域评估的方式,对城市现状客观扫描,将使"城市病"的病重程度得到客观度量,是根治"城市病"的首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病 城市评估 城市现状评估 空间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大数据的省域休闲农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26
17
作者 叶晗 吴博文 +3 位作者 许红卫 干牧野 张晶 王珂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64-1274,共11页
目前,国内外关于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大多基于传统调查数据开展。随着网络电子地图的发展,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数据和通行时间数据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新的大数据来源,但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省域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研究的实例较少... 目前,国内外关于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大多基于传统调查数据开展。随着网络电子地图的发展,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数据和通行时间数据为此类研究提供了新的大数据来源,但运用这些数据进行省域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研究的实例较少。为此,以高德地图POI数据和百度地图驾车通行时间数据为基础,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工具,研究了浙江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休闲农业在浙江省省域尺度上呈多核集聚分布,形成了杭州-湖州核心密集区和安吉县核心密集区,以及其他都市依托型密集区和景区依托型密集区。休闲度假类、田园农业体验类、农家乐类、回归自然类休闲农业项目呈现连片集聚,民俗风情类、村落乡镇类休闲农业项目分布较为均匀,科教旅游类休闲农业项目数量较少。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消费能力、农业发展水平是影响休闲农业密集分布的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休闲农业分布的都市依托性和景区依托性明显:田园农业体验类等依赖地理区位和地形特征的类型连片集聚,而民俗风情类等与地理区位和地形特征联系较弱的类型则分布较为均匀。整体上,资源禀赋丰富、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水平高、居民消费能力较高、客源市场较大、交通较为便捷的区域,休闲农业发展环境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休闲农业 空间分布 地理大数据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填图数据集成服务技术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丰丹 李超岭 +2 位作者 吴亮 李健强 吕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00-1308,共9页
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形成了大量地质填图图幅数据,这些数据空间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特征并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供高效的数据服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填图、数据集成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通过对数字填图数据特... 应用数字填图技术形成了大量地质填图图幅数据,这些数据空间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特征并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提供高效的数据服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填图、数据集成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通过对数字填图数据特征的分析,在研究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大数据处理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相结合的有序化组织管理、发布与服务方法,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填图 大数据 空间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 Reduce框架下空间大数据的关联规则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明智 李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40-845,共6页
空间数据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多维性、大数据量、空间关系复杂等特点,如何在空间大数据里面寻找模式、规律和特征知识,用于战场态势感知和战场空间管理,这需要利用和开发一些非传统的数据筛选工具进行分析、挖掘。针对现有Apriori算法... 空间数据具有空间性、时间性、多维性、大数据量、空间关系复杂等特点,如何在空间大数据里面寻找模式、规律和特征知识,用于战场态势感知和战场空间管理,这需要利用和开发一些非传统的数据筛选工具进行分析、挖掘。针对现有Apriori算法扫描数据库过于频繁的问题,结合Map Reduce的工作原理,对Apriori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基于Map Reduce的空间大数据快速分析思路和技术框架,初步搭建了验证原型,对关键技术进行实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路线和框架,可以提升海量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 大数据 关联规则 分析方法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治网格”的空间大数据快速分析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文珏 安琼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17-2320,F0003,共5页
为解决复杂空间数据快速处理分析的空间大数据开发利用难点问题,提出基于"分治网格"的空间大数据快速分析思路和技术框架。初步实现原型系统,基于原型系统,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叠加分析为实例,对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实例验... 为解决复杂空间数据快速处理分析的空间大数据开发利用难点问题,提出基于"分治网格"的空间大数据快速分析思路和技术框架。初步实现原型系统,基于原型系统,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叠加分析为实例,对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路线和框架,可以提升海量空间数据的处理分析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 大数据 快速分析 集群化 分治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