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铸造性十字板式节点拓扑优化设计研究
1
作者 余永强 韩文哲 王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8,共9页
目的采用传统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对十字板式节点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后,所得优化结果几何构型复杂,铸造困难。方法考虑铸造约束的结构拓扑优化,在密度法框架下,本文以结构柔顺度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同时考虑材料体积和铸造约束条件的结构拓扑... 目的采用传统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对十字板式节点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后,所得优化结果几何构型复杂,铸造困难。方法考虑铸造约束的结构拓扑优化,在密度法框架下,本文以结构柔顺度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同时考虑材料体积和铸造约束条件的结构拓扑优化模型;利用密度过滤和阈值投影相结合的优化技术减少优化设计中的中间密度单元;采用P-norm函数解决铸造约束函数面临的可微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基于典型2D和3D十字板式节点的可铸造性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采用集成铸造约束条件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可有效解决传统十字板式节点拓扑优化设计面临的铸造困难问题;不同脱模方向和材料体积均会导致不同的节点设计,合理的脱模方向和充足的材料有利于获取高性能节点设计;过滤半径和网格密度主要影响节点的优化设计质量,过滤半径越小,节点设计越精细,网格密度越细密,节点设计越光滑。结论本文优化设计构型创新,满足可铸造性要求,可为可铸造性铸钢节点优化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十字板式节点 可铸造性 铸钢节点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共轴驱动永磁球型关节设计及扰动抑制
2
作者 张永顺 刘志军 +1 位作者 刘振虎 王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针对当前永磁球型关节普遍存在电磁驱动结构复杂,耦合磁场建模困难,磁矩奇异性,抵抗外界扰动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据永磁体转子轴线始终趋于磁场旋转轴线的旋转定轴效应,研制了一种以内置全悬浮永磁体转子的万向随动机构为主体的永磁柔性... 针对当前永磁球型关节普遍存在电磁驱动结构复杂,耦合磁场建模困难,磁矩奇异性,抵抗外界扰动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据永磁体转子轴线始终趋于磁场旋转轴线的旋转定轴效应,研制了一种以内置全悬浮永磁体转子的万向随动机构为主体的永磁柔性直驱球型关节。球型关节的定子由两组鞍形线圈和一组亥姆线圈三轴正交嵌套而成。为解决磁矩控制变量冗余问题,采用磁场旋转轴线侧摆、俯仰角为独立控制变量的三相电流公式叠加空间万向旋转磁场,实现磁场内同步旋转永磁体转子侧摆、俯仰磁矩解耦和在空间万向磁场旋转轴线导引下的永磁球型关节侧摆、俯仰两自由度运动。进而,用Lyapunov函数证明系统稳定性,采用基于模糊算法优化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方法抑制抖振和降低输出端轨迹误差。模拟结果验证了模糊优化滑模控制器的有效性。相比未模糊优化滑模控制方法,存在外界扰动时,优化模糊控制器通过切换增益进行自适应调整,能有效抑制系统控制输入产生的抖振,并提高轨迹跟踪速度,降低跟踪误差。仿真和试验表明,球型关节电磁结构简单,磁场解析建模便利,电流输入变量与磁矩输出变量一一对应,抗干扰能力和抖振抑制效果良好,实现了球型关节期望轨迹的快速跟踪,动态跟踪性能良好,改善了复杂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柔性球型关节 旋转共轴效应 空间万向旋转磁场 滑模控制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3
作者 陈修龙 张昊 樊慧凯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0-498,共9页
为了掌握球面副磨损间隙对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考虑多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以3SPS-S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球面副间隙处的磨损模型,通过计算磨损... 为了掌握球面副磨损间隙对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考虑多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响应特性的分析方法。以3SPS-S空间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建立球面副间隙处的磨损模型,通过计算磨损深度,并对磨损表面进行重构,得到磨损后的球头与球窝,建立考虑球面副磨损间隙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模型,求解得到数值结果,对比分析磨损前/后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变化,并分析初始间隙值、有/无负载对磨损后机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磨损后的非规则间隙对并联机构动态特性带来不利的影响,且增大间隙值和引入负载降低了并联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并联机构 动力学响应 球面副 磨损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洞试验大跨柔性光伏阵列上下表面脉动风压联合概率分布模型
4
作者 张春伟 柯世堂 +3 位作者 余玮 王立山 任贺贺 何正东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1-709,共9页
以国电投江苏盐城柔性光伏示范基地五排三跨光伏阵列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展上下表面同步刚体测压风洞试验,分析脉动风压三维空间相关性,并基于Copula理论建立光伏阵列上下表面脉动风压边缘分布模型和联合概率分布模型。研究表明:在0°... 以国电投江苏盐城柔性光伏示范基地五排三跨光伏阵列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展上下表面同步刚体测压风洞试验,分析脉动风压三维空间相关性,并基于Copula理论建立光伏阵列上下表面脉动风压边缘分布模型和联合概率分布模型。研究表明:在0°和180°最不利风向角下,光伏阵列整体脉动风压最大值均出现在#3排迎风前缘,光伏组件上、下缘整体脉动风压分别由上、下表面脉动风压起控制作用;以核密度函数作为边缘分布模型,Frank Copula和Gumbel Copula函数分别是构建光伏阵列上/下缘“整体-上/下表面”脉动风压联合概率分布模型的最优函数;提出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光伏阵列脉动风压二元分布特性,可实现基于光伏组件单一表面脉动风压有效预测整体脉动风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风洞 风压 空间相关性 联合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F-YOLO:空频域融合的低照度目标检测网络
5
作者 李扬 陈伟 +3 位作者 朱万山 李现国 侯景忠 刘明亮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6,264,共11页
针对传统目标检测网络在低照度环境中的漏检及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FFNet与YOLOv11的低照度目标检测网络SFF-YOLO。首先,提出一种空频域融合的图像增强网络SFFNet,将低照度图像与照度引导图合并后输入编码模块提取特征。然后... 针对传统目标检测网络在低照度环境中的漏检及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FFNet与YOLOv11的低照度目标检测网络SFF-YOLO。首先,提出一种空频域融合的图像增强网络SFFNet,将低照度图像与照度引导图合并后输入编码模块提取特征。然后,设计了双域融合网络DDFNet,通过空间域处理模块SPB提升图像亮度,并采用频域处理模块FPB修复局部细节,将融合后的空间-频域特征与最小通道约束图拼接后输入解码模块实现图像去噪。最后,设计了联合损失函数,对SFF-YOLO进行端到端联合训练,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目标检测性能。使用LOL-v2和ExDark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SFFNet在LOL-v2-Real和LOL-v2-Synthetic数据集上的PSNR分别为23.11和25.08,SSIM分别为0.851和0.936,相较于对比网络,展现出更出色的增强效果。SFF-YOLO在ExDark数据集上的检测精度达到80.4%,较YOLOv11提升了3.1%,检测速度为91.82帧/秒,实现了高精度的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图像 目标检测 YOLOv11 空频域融合 联合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防联控政策对“2+26”城市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6
作者 常天阳 冯琳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2-1731,共10页
大气环境效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平衡程度,评估联防联控政策对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下一阶段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9年“2+26”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大气环境效... 大气环境效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平衡程度,评估联防联控政策对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下一阶段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9年“2+26”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大气环境效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检验联防联控对整体和不同效率组城市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大气环境效率年均值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0.717升至2019年的0.810,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ML指数年均提升12.70%,技术进步是大气环境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②除个别年份外,大气环境效率、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工具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西南部。③直接效应上,命令控制型工具、环保支出产生正向影响,经济激励型工具、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上,高、中效率组的命令控制型工具、经济激励型工具、交通压力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效率组的命令控制型工具、交通压力产生负向溢出效应,经济激励型工具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研究显示,联防联控政策的影响通过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工具实现,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需要结合城市特征赋予有区别的合作任务,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防联控政策 大气环境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SDM) “2+26”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边约束的多传感器自动标定算法研究
7
作者 王世刚 饶淼淼 +1 位作者 邓珍妮 孔令峰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51,共6页
准确便携的激光雷达(LiDAR)与相机联合标定方案对于智能车辆至关重要。针对自动驾驶系统中的联合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空间靶标边缘和角点特征双边约束的非重复式扫描LiDAR与相机自动化联合标定方法,简称为AC-Box。该方法打破现... 准确便携的激光雷达(LiDAR)与相机联合标定方案对于智能车辆至关重要。针对自动驾驶系统中的联合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空间靶标边缘和角点特征双边约束的非重复式扫描LiDAR与相机自动化联合标定方法,简称为AC-Box。该方法打破现有人工标定思维,通过结合PointNet++和Canny等算法,进行目标特征提取和数据空间转换,并建立起各自的损失函数模型,再进行跨模态匹配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优化,实现了非重复式扫描LiDAR点云与图像信息的自动精确对齐。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复杂场景下(如反光物存在时),该方法在具有较高的标定精度的同时,还展现了较强的鲁棒性,能为自动驾驶系统中的不同类型传感器融合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重复式扫描 联合标定 边缘线 角点 三维空间靶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时空图卷积模型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算法
8
作者 姬晓飞 张薇 冯雅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316-3324,共9页
针对双人交互行为识别网络中存在忽略人体间的非自然连接关系和交互关系等突出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时空图卷积模型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算法。首先通过边卷积操作汇聚节点的边特征,以捕获人体的非自然连接关系;其次利用改进的关系网络,构建... 针对双人交互行为识别网络中存在忽略人体间的非自然连接关系和交互关系等突出问题,提出一种改进时空图卷积模型的双人交互行为识别算法。首先通过边卷积操作汇聚节点的边特征,以捕获人体的非自然连接关系;其次利用改进的关系网络,构建了双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图;然后将边卷积操作分支及交互关系图嵌入时空图卷积网络块,分别构建为边-图卷积块和交互关系块;最后将两者高效融合,提出一个能同时捕捉非自然连接关系和交互关系的改进时空图卷积算法,从而实现双人交互行为识别。为验证网络的有效性,在国际公开大型标准数据集NTU RGB+D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识别准确率达97.77%,相比于基线时空图卷积模型提升了4.28个百分点,提高了双人交互行为特征的表现力,取得了比现有先进网络模型更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人交互行为识别 关节点数据 边卷积 关系网络 时空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抬梁式空间木结构古建筑有限元建模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士东 王志涛 +1 位作者 郭小东 马东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1-761,共11页
基于空间抬梁式木结构古建筑拟静力试验结果,以榫卯缝隙、摩擦系数及屋顶存在与否为变量,构建六组有限元数值模型,探讨这些变量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特性;结构滞回曲线为... 基于空间抬梁式木结构古建筑拟静力试验结果,以榫卯缝隙、摩擦系数及屋顶存在与否为变量,构建六组有限元数值模型,探讨这些变量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准确模拟结构在加载过程中的变形特性;结构滞回曲线为反“S”形,具有明显的“捏缩效应”,与木结构的实际耗能特征相符;在受力性能方面,燕尾榫节点之间的缝隙会降低结构的承载力;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提出的两种屋顶简化方法使结构的承载力分别增加20%和60%.通过对比明确了抬梁式空间木结构数值模拟中影响其精度的关键因素,为后续木结构数值模型的建立与修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榫卯节点 屋顶 数值模拟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图像去噪的稀疏空谱Transformer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智翔 孙玉宝 +1 位作者 白志远 栾鸿康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8,共9页
现阶段Transformer模型的应用提升了高光谱图像去噪的性能,但原始Transformer模型对图像空间-光谱耦合关联性的利用仍存在不足;对空间特征的处理存在过于平滑,容易丢失小尺度结构的现象;同时在光谱维度上也过于关注全部通道特征,缺乏对... 现阶段Transformer模型的应用提升了高光谱图像去噪的性能,但原始Transformer模型对图像空间-光谱耦合关联性的利用仍存在不足;对空间特征的处理存在过于平滑,容易丢失小尺度结构的现象;同时在光谱维度上也过于关注全部通道特征,缺乏对不同光谱波段间差异性的利用;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稀疏空谱Transformer模型,提升了对空谱耦合关联性的利用。在空间维度,引入局部增强模块增强空间特征细节,应对过平滑问题;同时在光谱维度上提出了Top-k稀疏自注意力机制,自适应选择前K个最相关的光谱通道特征进行特征交互,从而能够有效捕获空谱特征。最终通过稀疏空谱Transformer的层级残差连接实现高光谱图像的去噪。在ICVL数据集上分别对高斯噪声和复杂噪声进行去噪处理,峰值信噪比分别达到40.56 dB和40.19 dB,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稀疏空谱Transformer模型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去噪 空间-光谱联合特征 稀疏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YOL框架下的自监督高光谱图像分类
11
作者 韩希珍 蒋振刚 +3 位作者 刘媛媛 赵建 孙强 刘建卓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4-259,共16页
高光谱图像可以获取波段连续的图谱合一的立体数据,其具有丰富的图谱信息,能区分不同物质的类别,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遥感勘测领域。但在实际中高光谱图像的标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可用的标注样本数量较少,难以通过训练来获... 高光谱图像可以获取波段连续的图谱合一的立体数据,其具有丰富的图谱信息,能区分不同物质的类别,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遥感勘测领域。但在实际中高光谱图像的标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可用的标注样本数量较少,难以通过训练来获得准确的分类结果,所以针对于只有少量标记样本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是一个挑战。近年来,自监督学习(Self-supervised Learning,SSL)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减少高光谱图像分类对昂贵的数据标注的依赖。SSL方法通过学习在同一图像的不同视图之间产生的潜在特征,在自然图像分类中取得了较高的分类精度。为了探索SSL方法在高光谱图像分类中的潜力,一种Bootstrap Your Own Latent(BYOL)框架下的自监督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BSSL)被提出。该方法通过引用自监督的图像特征学习框架BYOL,可以不需要负样本对,利用空间光谱相似的同类样本对进行网络训练及参数微调,提取到更具判别性特征。具体来说,该方法主要包括四个部分:BYOL的预训练、超像素聚类、基于“相似对”的BYOL的再训练和最终分类。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在三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并与五种先进的无监督、自监督分类方法SuperPCA、S3PCA、ContrastNet、SSCL和N2SSL进行对比,在Indian Pines和Salinas数据集上,BSSL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OA)、平均分类精度(AA)、Kappa系数、召回率(recall)和f1分数(f1-score)都取得了更优值。其中在Indian Pines数据集上,OA分别比SuperPCA,S3PCA,ContrastNet,SSCL和N2SSL提高了1.32%,1.05%,5.68%,3.12%和1.27%。而在University of Pavia数据集上,BSSL方法表现没有那么出色,但在综合分类性能上也表现最优。这表明BSSL方法更适用于地物区域面积较大且分布较集中的场景,因为这对于超像素聚类来说更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自监督分类 BYOL 超像素聚类 空-谱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特征提取残差网络的高光谱图像分类
12
作者 赵雪松 付民 刘雪峰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0-129,共10页
深度学习由于其模块化设计和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已成为高光谱图像分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地提取更深层次的特征以及同时提高分析空间和光谱联合特征的能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深度特征提取的... 深度学习由于其模块化设计和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已成为高光谱图像分类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如何有效地提取更深层次的特征以及同时提高分析空间和光谱联合特征的能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深度特征提取的残差网络,该网络由两个关键部分组成:多级传递融合残差网络和空间-光谱多分辨率融合注意力残差网络。多级传递融合残差网络可以有效促进特征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更深层次的特征。接着利用空间-光谱多分辨率融合注意力残差网络可以确保从高光谱数据中全面提取空间-光谱联合特征和多分辨率特征。为了验证其有效性,本文在Indian Pines,Pavia University和Salinas Valley三个高光谱数据集上对所提出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8.10%,99.81%和99.94%。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该网络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和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分类 残差网络 空间-光谱联合特征 多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机载组网雷达协同目标检测算法
13
作者 李洁玉 丛潇雨 +1 位作者 郭山红 盛卫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7,共8页
多机协同的机载雷达组网联合目标探测可有效提高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对隐身弱目标的探测能力。文中针对机载雷达组网探测时空间配准误差大、协同探测难以实现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空间配准的协同目标检测算法,通过雷达间少量距离-... 多机协同的机载雷达组网联合目标探测可有效提高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对隐身弱目标的探测能力。文中针对机载雷达组网探测时空间配准误差大、协同探测难以实现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空间配准的协同目标检测算法,通过雷达间少量距离-多普勒域数据及低检测门限下目标轨迹域数据的交互,采用极大似然估计广义似然比检测器对目标进行联合恒虚警检测(CFAR),并通过轨迹域空间配准与CFAR的迭代计算,实现配准精度和目标联合检测性能的双提升。数值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四部雷达组网工作时,在相参积累后信噪比9 dB、虚警概率10-4的典型场景下,经过迭代处理,空间配准精度可达到一个距离-多普勒分辨单元;对目标的检测概率由单部雷达的28.5%提高到四部雷达协同下的8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组网雷达 空间配准 信号融合 联合恒虚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间歇采样转发信号对机载干涉仪参数测量影响分析
14
作者 王英甫 殷加鹏 +2 位作者 卢中昊 庞晨 胡卫东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7-1048,共12页
针对反机载干涉仪侦察场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间歇采样转发技术生成分布式信号对干涉仪参数测量施加干扰的方法。辐射源与转发干扰机分布部署构成干扰系统,转发干扰机对辐射源脉冲信号进行间歇采样并向干涉仪转发,转发信号与辐射源信号... 针对反机载干涉仪侦察场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间歇采样转发技术生成分布式信号对干涉仪参数测量施加干扰的方法。辐射源与转发干扰机分布部署构成干扰系统,转发干扰机对辐射源脉冲信号进行间歇采样并向干涉仪转发,转发信号与辐射源信号准同步到达干涉仪,实现对干涉仪空域参数和时域参数的同时干扰。对于机载干涉仪运动过程中与干扰系统发生的位置关系变化,给出信号准同步约束并构建分布式信号叠加模型。然后针对干涉仪体制对脉冲空域和时域参数的测量机理,分析分布式信号实施干扰的原理,并分析信号参数对干扰效果的影响,进而提出分布式信号设计原则。仿真实验和暗室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分布式波形可有效扰乱干涉仪对信号到达方位角、脉宽和脉冲重复周期等空时域参数的正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 准同步信号 机载干涉仪 分布式信号 空域-时域联合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关节组织的敞开式质谱成像分析方法研究
15
作者 朱时雨 李婷 +2 位作者 臧清策 张瑞萍 再帕尔·阿不力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7,I0001,共10页
哺乳动物骨关节代谢异常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研发适用于骨关节组织中代谢物可视化分析的质谱成像方法,对于深入理解生理病理条件下骨关节组织不同微区的代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 哺乳动物骨关节代谢异常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研发适用于骨关节组织中代谢物可视化分析的质谱成像方法,对于深入理解生理病理条件下骨关节组织不同微区的代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空气动力辅助解吸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成像(airflow-assisted 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AFADESI-MSI)技术,以代谢物的检出数量、响应强度和成像效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对骨关节组织样品切片制备方法、切片厚度和喷雾溶剂系统进行优化,建立了大鼠骨关节组织的敞开式质谱成像分析方法。考察相邻的6张大鼠膝关节组织切片,代表性代谢物响应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进一步采用该方法对大鼠膝关节组织进行空间分辨代谢组学分析,发现骨质中磷酸戊糖途径、乙醛酸和二羧酸酯代谢、TCA循环等代谢通路更为显著;骨髓中抗坏血酸代谢与嘌呤代谢通路更为显著;软骨中精氨酸、脯氨酸代谢以及赖氨酸降解等氨基酸代谢通路更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大鼠膝关节组织不同微区具有明显的代谢异质性。本文建立的AFADESI-MSI方法适用于大鼠骨关节组织分析,为骨关节组织的代谢研究提供了可视化分析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组织 质谱成像(MSI) 空间分辨代谢组学 代谢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导航终端的阵列稀疏抗干扰算法
16
作者 常嵩雨 贾学东 陈国军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共6页
针对导航终端抗干扰常用的技术手段中空时联合处理在工程应用中存在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相关系数的空时阵列稀疏算法:利用天线子集与空间相关系数结合来最大化信号和干扰的空间分离;并通过泰勒逼近得到最优天线子集。仿... 针对导航终端抗干扰常用的技术手段中空时联合处理在工程应用中存在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相关系数的空时阵列稀疏算法:利用天线子集与空间相关系数结合来最大化信号和干扰的空间分离;并通过泰勒逼近得到最优天线子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得到的稀疏阵列性能近似于满阵列,其计算量为满阵列的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空时联合处理 抑制干扰 空间相关系数 阵列天线 阵列稀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干旱指数的伊犁河流域干旱多变量概率特征研究
17
作者 李子龙 穆振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9-261,共13页
基于D-Vine-Copula函数,联合降水和VIC模型模拟的蒸散发、径流和土壤水等要素,构建了一种能表征气象-水文-农业干旱特征的新型综合干旱指数SWCI,以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干旱多属性概率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干旱区划及旱灾风... 基于D-Vine-Copula函数,联合降水和VIC模型模拟的蒸散发、径流和土壤水等要素,构建了一种能表征气象-水文-农业干旱特征的新型综合干旱指数SWCI,以伊犁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干旱多属性概率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干旱区划及旱灾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构建的SWCI指数能很好地捕捉到不同类型干旱特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1960—2010年,伊犁河谷东部共经历了43次干旱事件,干旱发生频率较高但程度较轻;河谷西部和南部山区分别发生干旱事件38、39次,干旱频率较河谷东部低但旱情偏重;(3)各区域多维干旱联合概率与干旱历时、烈度、峰值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干旱历时、烈度和峰值越大,综合干旱发生的概率越小;(4)从二元条件概率可知,干旱历时(干旱烈度)的条件概率随干旱烈度(干旱历时)的增加而增大,但当干旱烈度(干旱历时)为某一固定值时,随着干旱历时(干旱烈度)逐渐增加,干旱烈度(干旱历时)的条件概率逐渐减小。(5)研究区的干旱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河谷西部和南部山区,其他区域为低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旱指数 D-Vine-Copula函数 联合概率 空间分布 伊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时空运动信息交互建模的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衡 杨鸿宇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8,共10页
三维人体姿态估计在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Transformer已被引入三维人体姿态估计领域,用于捕捉人体关节点的时空运动信息。然而,现有研究通常只关注于人体关节点群的整体运动,或只对单独的人体关节点运动进行建... 三维人体姿态估计在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Transformer已被引入三维人体姿态估计领域,用于捕捉人体关节点的时空运动信息。然而,现有研究通常只关注于人体关节点群的整体运动,或只对单独的人体关节点运动进行建模,均没有深入地探讨每个关节点的独特运动模式及不同关节点运动间的相互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旨在细致地学习每帧中的二维人体关节点的空间信息,并对每个关节点的特定运动模式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设计一个基于Transformer编码器的运动信息交互模块,精确地捕捉不同关节点之间的动态运动关系。相较于已有直接对人体关节点的整体运动进行学习的模型,此方法能够使得预测精度提高约3%。与注重单节点运动的最先进MixSTE模型相比,该模型在捕捉关节点的时空特征方面更为高效,推理速度实现了20%以上提升,使其更适合于实时推理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人体姿态估计 Transformer编码器 关节点间运动 时空信息关联 实时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眼联合模型的单光镜片设计及制造
19
作者 许崇祥 张中祥 +2 位作者 燕卫江 苏宇锋 贾志刚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3,共7页
针对现有单光镜片存在人眼实际感受屈光力不恒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镜眼联合模型的单光镜片设计方法。将人眼视角变化与对应的镜片使用区域相匹配,以角膜表面人眼实际感受到的屈光度保持恒定为基准,对镜片表面的屈光度进行重新计算,... 针对现有单光镜片存在人眼实际感受屈光力不恒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镜眼联合模型的单光镜片设计方法。将人眼视角变化与对应的镜片使用区域相匹配,以角膜表面人眼实际感受到的屈光度保持恒定为基准,对镜片表面的屈光度进行重新计算,最终获得镜片表面的屈光度分布及相应的面形数据。基于所提设计方法,以角膜表面实际感受到的屈光度-6.00 D为例,生成面形数据进行镜片加工,并对加工后的镜片面形及屈光度进行了测量和评价。测试结果表明:加工镜片的中心屈光度为-6.30 D,且呈中心向边缘渐变趋势,屈光度最大误差小于±0.23 D,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片设计 镜眼联合模型 镜片加工 人眼视角 空间坐标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时频分析:以单孔中电荷穿透深度和电流空间分布为例
20
作者 王南 黄秋安 +2 位作者 李伟恒 白玉轩 张久俊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共22页
近年来,联合时频分析再次成为研究热点。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高和寿命长,但为了优化平衡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需考虑两个关键因素:(1)多孔基质的比表面积;(2)孔内空间电解质可抵达性。本文采用联合时频分析方法,研究孔内电荷穿透深度及电... 近年来,联合时频分析再次成为研究热点。超级电容器功率密度高和寿命长,但为了优化平衡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需考虑两个关键因素:(1)多孔基质的比表面积;(2)孔内空间电解质可抵达性。本文采用联合时频分析方法,研究孔内电荷穿透深度及电流空间分布。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i)在复正弦电流激励下,推导单孔的时域响应和频域响应解析解,由此定义了描述电荷扩散行为的时频特征。(ii)采用联合时频方法,分析了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对孔内电荷穿透率的影响,揭示了孔内电荷有限扩散和无限扩散之间的演变规律。(iii)基于穿透率临界值,定义了孔内部参数的临界值,由此判断孔内电荷半无限扩散和有限扩散。本文提出联合时频分析方法,实现了多孔电极中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的信息融合,联合时频分析最终殊途同归,并提高诊断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时频分析 单孔 电荷穿透深度 电流空间分布 半无限扩散 有限长度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