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脉动空间自相关方法反演浅层S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庆华 鲁来玉 +3 位作者 何正勤 胡刚 王凯明 龚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5,157,共10页
在近地表地球物理领域,基于地脉动(或称背景噪声)提取的面波频散曲线反演地下S波速度结构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工程勘察方法.本文基于地脉动的空间自相关方法对一个微型台阵观测的背景噪声记录进行处理,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取频散曲线的... 在近地表地球物理领域,基于地脉动(或称背景噪声)提取的面波频散曲线反演地下S波速度结构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工程勘察方法.本文基于地脉动的空间自相关方法对一个微型台阵观测的背景噪声记录进行处理,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取频散曲线的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6.7—23Hz频段的可靠频散曲线;通过对该观测频散曲线与预测模型的频散曲线进行拟合,反演得到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速度结构与钻孔直接测试的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脉动 空间自相关(spac)方法 频散曲线 面波反演 S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观测台阵定位方式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廖成旺 邓涛 +3 位作者 丁炜 王浩 谭耀银 陈卫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4,共4页
空间自相关法是微动勘探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它要求微动台阵为规则的圆形台阵,因此要在观测前进行定位。扩充的空间自相关法可以处理非规则的台阵情形,使观测后定位成为可能。通过仿真计算对规则圆形台阵和非规则台阵两种情形下的相速... 空间自相关法是微动勘探的主要分析方法之一,它要求微动台阵为规则的圆形台阵,因此要在观测前进行定位。扩充的空间自相关法可以处理非规则的台阵情形,使观测后定位成为可能。通过仿真计算对规则圆形台阵和非规则台阵两种情形下的相速度推求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规则圆形台阵时结果与理论值符合得很好,而非规则台阵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为获得更好的观测效果,有必要保证规则的圆形台阵,应该采用观测前进行精确定位的定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勘探 台阵 定位方式 空间自相关法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动中的面波信息探测地壳浅部的速度结构 被引量:120
3
作者 何正勤 丁志峰 +1 位作者 贾辉 叶太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2-498,共7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地脉动中的面波信息探测地壳浅部横波速度结构的观测方法、仪器设备、野外数据采集和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测定相速度及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并给出了在两个场地的探测实例.通过与钻探结果对比表明,由该方法推测的地壳浅部1... 本文介绍了利用地脉动中的面波信息探测地壳浅部横波速度结构的观测方法、仪器设备、野外数据采集和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测定相速度及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并给出了在两个场地的探测实例.通过与钻探结果对比表明,由该方法推测的地壳浅部1—2km深度范围的浅层横波速度结构,对于确定物性差异大的地层界面是有效和可靠的.由于该方法使用的是地脉动噪声中的面波信息,不需要专门的震源,因此具有经济快捷、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将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台阵探测技术 空间自相关 面波频散 S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空间分层抽样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人均农业总产值抽样调查为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连健 李小娟 +1 位作者 宫辉力 孙永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3,38,共5页
利用GIS技术,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将传统的抽样思路与空间信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空间的"动态抽样框"编制技术,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一套基于GIS的空间抽样流程。以北京市农村区域为例进行全市人均... 利用GIS技术,采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将传统的抽样思路与空间信息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空间的"动态抽样框"编制技术,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形成一套基于GIS的空间抽样流程。以北京市农村区域为例进行全市人均农业总产值的抽样调查,通过对人均农业总产值因子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到空间聚类结果;经过总体样本量的估算和空间动态抽样框的生成,进行空间分层和样本分配,并最终在每个分层中实施抽样。其结果为:动态生成"高-高集聚"、"低-低集聚"、"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和"分布不明显"5个抽样框,并最终通过空间分层抽样流程得到北京市人均农业总产值的抽样调查结果为3.580万元,抽样误差的允许范围为±0.3861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层抽样技术 动态抽样框 空间自相关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台阵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叶太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介绍了利用微动台阵技术探测地壳浅层横波速度结构的仪器设备、观测系统、野外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给出了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测定相速度和浅层速度结构反演的实例。由于该方法不需要专门的震源 ,对于探测从地表到 3km深度范围的地层结构... 介绍了利用微动台阵技术探测地壳浅层横波速度结构的仪器设备、观测系统、野外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 ,给出了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测定相速度和浅层速度结构反演的实例。由于该方法不需要专门的震源 ,对于探测从地表到 3km深度范围的地层结构具有经济、快捷、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 ,因此将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台阵探测 空间自相关 浅层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林地面积抽样方法比较——以龙泉市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华一枝 龚鑫烨 +2 位作者 黄星旻 温小荣 林国忠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4,128,共5页
以浙江省龙泉市林地面积为例,确定0.5km×0.5km,1km×1km,1.5km×1.5km,2km×2km等4种抽样框大小,在可靠性95%和抽样精度85%的水平上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结果表明:1km×1km抽样框的总体变... 以浙江省龙泉市林地面积为例,确定0.5km×0.5km,1km×1km,1.5km×1.5km,2km×2km等4种抽样框大小,在可靠性95%和抽样精度85%的水平上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结果表明:1km×1km抽样框的总体变异性指数最小,抽样所需样本数量最少;以1km×1km抽样框进行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空间分层抽样的抽样精度最高。最终确定1km×1km的空间分层抽样为最优方案,这是一种抽样成本低、抽样精度高、相对误差小的抽样方法,可为县级森林资源调查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面积 抽样调查技术 空间抽样 空间自相关性 龙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自相关性在森林碳储量年度监测抽样中的运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恒 孙昌平 +1 位作者 陆驰 孔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目的】通过优化抽样设计和估计方法,从而减少调查样本是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先验信息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是提高森林碳储量年度监测抽样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第六次... 【目的】通过优化抽样设计和估计方法,从而减少调查样本是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运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先验信息进行空间分层抽样是提高森林碳储量年度监测抽样效率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四川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第六次至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4个年度固定样地调查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基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抽样框架,分别采用系统抽样、随机抽样和群团抽样3种方法组织1/5调查样本,进行抽样效率分析;在森林碳储量空间分析和1/5样本组织分析的成果上,进行空间分层抽样,采用不等概率抽样估计总体特征值。【结果】森林碳储量分布随距离的变化始终表现为极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值集聚、低值集聚、相异集聚和随机分布森林碳储量变异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61、0.81、1.62和1.01。在95%可靠性下,1/5样本采用随机、系统和群团抽样森林碳储量估计精度的均值为94.56%,低于连续清查抽样估计精度。系统、随机、群团抽样森林碳储量估计值与清查值间的相关性系数R均值分别为0.97、0.99和0.96,相对差异RD%均值分别为-0.21、-0.01和-0.02。空间分层抽样森林碳储量估计精度的均值为93.41%,相关性系数R均值为0.98,相对差异RD%均值为0.23,空间分层抽样比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系统抽样调查样本数量减少了95.46%,极大减少了样地调查工作量,样地抽取主要集中在人为干扰较大,即变异系数较大的区域。【结论】聚类分布模式能有效降低各分层内的方差,可作为空间分层抽样的先验信息。1/5样本组织抽样方案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群团抽样,空间分层抽样更符合年度调查工作实际,也能更好地满足快速出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样技术 年度监测 森林资源 连续清查 空间自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J法微动探测的表层结构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容容 杨振涛 +3 位作者 任承豪 周鑫 王轶 陈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89-800,共12页
三维地震勘探常常处于城镇、道路等无法实施微测井等静校正方法的区域,近期人们尝试利用微动调查替代现有的静校正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今微动调查在石油勘探的应用中主要通过提取面波频散曲线反演地层速度结构。该方法在石油勘探领... 三维地震勘探常常处于城镇、道路等无法实施微测井等静校正方法的区域,近期人们尝试利用微动调查替代现有的静校正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今微动调查在石油勘探的应用中主要通过提取面波频散曲线反演地层速度结构。该方法在石油勘探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核心技术的频散成像方法种类繁多,其中2019年提出的频率—贝塞尔变换法(Frequency‑Bessel,F‑J)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相比空间自相关方法(SPAC),F‑J方法在利用背景噪声高阶模式面波成像上具有巨大优势。为了更好地研究F‑J方法的适用性,首先利用合成数据分析了不同观测系统和采集参数对F‑J成像的影响;然后利用四川某地实际噪声数据分析了不同观测系统、采集时间对F‑J频散成像的影响。实际应用中采用分段择优叠加得到的频散谱,可有效提高频散谱成像质量,为准确提取频散曲线提供了数据基础。进一步对比测井数据,发现利用基阶、高阶模式频散曲线进行多模式联合反演可精确地反演地层结构,使经济、高效地获得表层结构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 瑞雷波 高阶面波 基阶面波 频率—贝塞尔变换(F‑J) 空间自相关(sp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短周期密集地震台阵观测的空间自相关法及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潘啟安 沈旭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6-257,共12页
基于空间自相关法从粤港澳大湾区短周期密集台阵的21个观测点记录的微动信号中提取了瑞雷波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广州市番禺区内布设的台阵下方1 km深度范围内的浅层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台阵下方0.25 km深度以内的速度明显偏低,介于... 基于空间自相关法从粤港澳大湾区短周期密集台阵的21个观测点记录的微动信号中提取了瑞雷波频散曲线,并反演得到了广州市番禺区内布设的台阵下方1 km深度范围内的浅层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台阵下方0.25 km深度以内的速度明显偏低,介于1.17 km/s到1.59 km/s之间;0.25—1 km深度之间的速度平稳增加至2.88 km/s,表明通过空间自相关法可以有效地获取观测台阵下方稳定可靠的浅层速度结构。因此短周期密集台阵技术与空间自相关法结合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群地区进行地下浅层的精细结构探测的一种有效、经济、环保的手段,将在未来城市地区的浅层结构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周期密集台阵 空间自相关(spac)法 频散曲线 S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