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演进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关付新 刘明珠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4,161,共7页
从粮食、谷物和口粮3个层次研究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2000-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粮食、谷物、口粮面板数据,应用生产集中度、重心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中国粮食生... 从粮食、谷物和口粮3个层次研究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现实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2000-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粮食、谷物、口粮面板数据,应用生产集中度、重心统计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分析中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时空格局演进的因素。结果表明:(1)粮食、谷物集中度由南高北低变为北高南低,口粮生产在中部地区和南方集聚,东北地区口粮生产集中度持续提高;(2)粮食、谷物、口粮生产重心均向东北方向移动,相对方位是粮食靠西,谷物向东北,口粮偏南;(3)粮食、谷物、口粮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4)粮食、谷物、口粮生产的时空格局受到受灾面积、人均GDP、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出按照区域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提升农业科技防灾减灾能力,实行区域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并制定更精准的粮食、谷物和口粮补贴政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空格局 重心转移 空间自相关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集聚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权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236,共5页
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既关系着畜牧养殖业长远发展,也是影响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的关键。为探析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集聚演变及影响因素,文章采用重心模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2000—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畜牧业绿... 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既关系着畜牧养殖业长远发展,也是影响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的关键。为探析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集聚演变及影响因素,文章采用重心模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2000—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展开测算及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空间聚集现象,莫兰指数整体呈“先降再升再降再升”的态势。生产重心演变轨迹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重心呈“先东北后西北、西南”的演变态势。机制检验表明,环境规制水平、畜牧业产业集聚、绿色信贷、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是促进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我国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先降再升再降再升”空间演变与“先东北后西北、西南”的区位重心演变趋势,且主要受到环境规制水平、畜牧业产业集聚、绿色信贷、城镇化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重心演变轨迹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效应
3
作者 陈小龙 狄乾斌 梁晨露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3-1406,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培育并引导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将新质生产力纳入共同富裕的分析框架中,在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上,利用2010—2022年...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培育并引导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文将新质生产力纳入共同富裕的分析框架中,在系统阐述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上,利用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新质生产力呈现一种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型”非线性趋势。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影响的长期效应显著超越短期效应,对周边地区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型”特征。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在东、中、西3大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新质生产力通过激发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多重渠道,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其中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4
作者 葛诗晴 孔令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207-211,245,共6页
运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2011—2020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情况,同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绿色金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运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2011—2020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情况,同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绿色金融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绿色金融对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显著为正。同时财政支农力度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对外开放水平与受灾程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为了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应该加快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严格监管资金流向;拓宽绿色金融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介入;以市场化方式长远擘画绿色金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超效率SBM-GML指数 空间杜宾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青 赵胤宏 金刚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1,共9页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探究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熵权法分别建立新质生产力和制造...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探究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熵权法分别建立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对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新质生产力水平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不同省(区、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人口老龄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的负面影响较小,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市场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减排影响的区域差异和收敛性——来自地级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7
6
作者 田虹 秦喜亮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运用我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横向来看,不同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 运用我国29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和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存在空间关联效应。横向来看,不同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东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效应更强,中西部、京津冀等地区相对较弱。纵向来看,2015年以来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差异持续收敛,根源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未来持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碳减排 区域收敛性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贺小荣 任迪川 徐海超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科学洞悉区域旅游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对提升区域旅游经济韧性和实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构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机理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案例地,采用区位熵和熵值法得到长江经... 科学洞悉区域旅游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对提升区域旅游经济韧性和实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构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韧性的机理框架,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案例地,采用区位熵和熵值法得到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度和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借助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出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但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大于中西部,而中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增长率大于东部。(2)长江经济带省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整体上升,受旅游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影响,呈现出西部高于中部,高于东部的格局。(3)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韧性产生明显的正向空间效应,即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不仅可以提升本省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并且可以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来提升省周边区域的旅游经济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 旅游经济韧性 长江经济带 面板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双核结构对城市群科技创新的影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戴宏伟 赵云晗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4,共13页
城市群的核心优势及功能之一是科技创新,而区域双核结构对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区域双核结构理论,分别测算了我国19个城市群的中心性和门户性指标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长三角、京津冀等8个城市群为双核结构,哈长、中原等1... 城市群的核心优势及功能之一是科技创新,而区域双核结构对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区域双核结构理论,分别测算了我国19个城市群的中心性和门户性指标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长三角、京津冀等8个城市群为双核结构,哈长、中原等11个城市群为单核结构。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区域双核结构显著促进了城市群科技创新水平,并且对南方地区、西部地区以及单一省份组成的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城市群应注重发挥核心城市对周边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促进协调发展;具备双核结构特征的城市群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数量及空间分布优势,带动城市群发展及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双核结构 城市群 科技创新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绿色信贷政策效应研究
9
作者 柴建 李娜 +2 位作者 寇红红 万欣 刘洪涛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144,共7页
绿色信贷作为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引导绿色投资流向,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方面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在工业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探究了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 绿色信贷作为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引导绿色投资流向,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方面作用不容忽视。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在工业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探究了绿色信贷对工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发现:绿色信贷不仅能促进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时,绿色信贷产生的作用效果存在边际递增的的双重门槛特征;以绿色信贷为门槛时,绿色信贷存在最优的作用区间。本文研究为更好的发挥绿色信贷对工业发展模式转变的支撑作用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工业绿色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双向FDI协调发展助推区域绿色转型的实证研究: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乾 程洪乾 +2 位作者 邵砾群 陈海滨 刘新仪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基于2004—2021年省级数据,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衡量区域绿色低碳转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双向FDI协调发展与GTFP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双向FDI协调发展既能提升本地GTFP,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2)本地效应与空间溢... 基于2004—2021年省级数据,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衡量区域绿色低碳转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双向FDI协调发展与GTFP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双向FDI协调发展既能提升本地GTFP,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2)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在沿海和南方地区更明显;(3)技术创新是重要影响机制,模仿创新在短期内发挥积极作用,自主创新才是提升GTFP的“长久之计”;(4)高质量的政府治理正向调节双向FDI协调发展对GTFP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既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绿色经济效应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借力高质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助推区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FDI协调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的节能减排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空间关联网络溢出模式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梦雯 刘传明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本文将数字经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三者置于统一框架,构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呈现倒“N”型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 本文将数字经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三者置于统一框架,构建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均呈现倒“N”型特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实现“节能”与“减排”双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重维度的检验发现,数字产业化通过数字产业在地区间的布局和对要素吸引力改变产业集聚程度影响碳排放强度;产业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嵌入各个行业,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能源强度影响碳排放强度。本文为数字经济政策制定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节能减排 产业集聚 倒“N”型曲线 空间关联网络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市场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云鹏 胡晴晴 +1 位作者 吉小东 宋金波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9,共12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商品和要素的流通,是影响区域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莫兰指数测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市场化的空间相关性,进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分析,在区分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商品和要素的流通,是影响区域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莫兰指数测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市场化的空间相关性,进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空间效应分析,在区分地区与交通基础设施类别的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并采用变换权重矩阵的方式对所得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市场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显著存在,但呈现逐年减弱的趋势;分时期来看空间估计结果,2010—2015年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市场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显著,但在2016—2019年期间,空间溢出效应并未发挥作用;当区分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公路、铁路、内河航道等不同类别的交通基础设施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并不一致。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探索我国区域市场化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方向提供了经验判断,对各区域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策略并高效推进市场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区域市场化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空间关联与绿色生产效率--基于非期望投入要素的非径向松弛SBM与空间杜宾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科 李常洪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是实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在构建改进后的“非径向松弛SBM”的基础上,运用2010—2020年的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了空间关联在产业集聚对绿色生产效率影... 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是实践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在构建改进后的“非径向松弛SBM”的基础上,运用2010—2020年的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讨了空间关联在产业集聚对绿色生产效率影响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分别对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倒U型”与“U型”影响;空间关联增强了产业集聚对绿色生产效率的边际效应;产业集聚与空间关联分别对绿色生产效率具有负向与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空间关联对于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空间区位、教育水平、环境规制以及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异质性。因此,应该引导当地企业基于产业链分工形成高质量的空间集聚;以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升级带动自身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进不同类型城市绿色生产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空间关联 绿色生产效率 SBM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要素配置对绿色创新链升级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晓辉 任群罗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20,共10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Tobit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配置对绿色创新链升级及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创新链升级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学习效应”在邻近地区传导,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创新链...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Tobit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配置对绿色创新链升级及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绿色创新链升级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学习效应”在邻近地区传导,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创新链升级,创新要素配置正向影响绿色创新链升级及溢出效应;(2)创新要素配置对绿色创新链升级及溢出效应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创新要素配置对绿色创新链升级具有正向直接影响效应及溢出效应,在中部和东北地区创新要素配置对绿色创新链升级的直接影响效应为正,对溢出效应的影响为负;(3)市场化程度对创新要素配置影响绿色创新链升级发挥调节作用,即市场化程度越高,创新要素配置对绿色创新链升级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据此,提出推动创新要素高效合理配置、构建区域绿色创新协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环境支撑作用等建议,以助推各区域绿色创新链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配置 绿色创新链升级 市场化程度 Tobit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如何影响我国区域性金融风险——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欧阳资生 熊家毅 马文博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5,共12页
数字金融的发展为我国传统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金融的跨区特性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隐患。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9年省级经验数据,构建区域金融风险综合指数,研究数字金融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内金融风险同时受... 数字金融的发展为我国传统金融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金融的跨区特性加大了区域金融风险隐患。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9年省级经验数据,构建区域金融风险综合指数,研究数字金融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内金融风险同时受到本区域内和相邻区域数字金融发展的双重影响;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内金融风险存在激化作用,对区域外金融风险存在跨区域抑制作用;在上述两方面共同作用下,数字金融发展最终抑制了区域金融风险。同时,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地方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解区域金融风险,通过加剧地区金融竞争激化区域金融风险。最后,东部地区数字金融发展对其区域金融风险的抑制作用较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可为相关部门制定金融稳定政策,继续推动数字化发展战略,实现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区域金融风险 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空间效应——基于新疆83个县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龙顺发 曹开军 商宁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7-1395,共9页
旅游业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推动力。以新疆83个县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检验与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新疆旅游发展影响乡村发展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2006—2020年,新疆旅游发展与乡村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且后者... 旅游业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推动力。以新疆83个县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检验与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新疆旅游发展影响乡村发展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2006—2020年,新疆旅游发展与乡村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且后者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强。两者之间的空间关联性也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②新疆旅游业发展整体上可以同时助推“本地”及“邻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社会经济支撑的提升,进而促进乡村发展水平的提升,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③新疆旅游发展影响乡村发展的空间效应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时间上,以2011年为分界点,该空间效应表现出“负→正”的转变过程;空间上,该空间效应表现出“由北到南递减”的特征。从分解路径来看,该空间效应也表现出突出的区域异质性。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进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与新疆乡村多元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旅游兴疆 乡村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时空异质性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奶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效应研究
17
作者 潘雨桐 李翠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66,74,共10页
文章从产业效益、主体收益、生产效率、质量安全、生态环境5个维度构建奶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2014~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技术赋能奶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上海... 文章从产业效益、主体收益、生产效率、质量安全、生态环境5个维度构建奶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2014~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技术赋能奶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上海、湖北和海南奶业发展水平较高,天津、河北、内蒙古、江苏、安徽、贵州等地奶业发展迅速,广东、西藏、福建等地区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数字技术能够显著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信息化和互联化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9793和8.6379;数字技术能够显著促进奶业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能培育、生产效率提高、生态环境及社会福利改善;数字技术对奶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即数字技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随着奶业高质量发展等级的提高呈现先降后增;数字技术赋能奶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为15.31%、21.86%及37.17%。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数字技术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奶业 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研究——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子荣 代军勋 +1 位作者 葛伟 陶铸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0,124,共8页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生成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后发优势"的减弱,中国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本研究从增速、结构和动力三个维度出发,发现中国经济虽然已进入新常态,但经济特征仍不稳定,且各经济区域表现出明显的...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生成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后发优势"的减弱,中国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本研究从增速、结构和动力三个维度出发,发现中国经济虽然已进入新常态,但经济特征仍不稳定,且各经济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为厘清新常态下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275个市级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2012~2013年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进行实证模拟,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财政支出仍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和劳动力则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这意味着,中国在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旧有的经济增长动力,才能保证新旧动力的正常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城镇化视角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空间杜宾面板模型 被引量:62
19
作者 王锋 秦豫徽 +1 位作者 刘娟 吴从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1-161,共11页
城镇化与碳排放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特征,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求实现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协调统一,还要求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因此,从不同维度城镇化视角探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 城镇化与碳排放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特征,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求实现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协调统一,还要求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因此,从不同维度城镇化视角探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对比其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根据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的碳排放量,运用熵权法对表征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整组变量压缩,然后运用ESDA方法分析了省域间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基于STIRPAT模型分别构建了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三个维度下的碳排放影响因子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省份的碳排放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经济因素助长了这种空间相关性。在各城镇化维度下,人口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碳强度对本省份及相邻省份的碳排放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人口规模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正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在经济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各省份间的碳排放具有"逐顶竞争"的特征。不同城镇化维度下,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从直接效应来看,经济城镇化维度下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最大,土地城镇化维度下的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小;从反馈效应来看,在人口城镇化维度下省份间碳排放的"逐顶竞争"特征最为明显;从间接效应来看,经济城镇化维度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相邻省份的碳排放量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碳排放 空间杜宾面板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COVID-19疫情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基于314个城市329天面板数据 被引量:12
20
作者 巫细波 张小英 +1 位作者 葛志专 赖长强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基于2020年1月24日至12月18日我国314个城市的COVID-19现存确诊数、累计确诊数等统计数据,采用地理数据探索、新兴时空热点分析、空间马尔科夫链、动态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COVID-19疫情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COVID... 基于2020年1月24日至12月18日我国314个城市的COVID-19现存确诊数、累计确诊数等统计数据,采用地理数据探索、新兴时空热点分析、空间马尔科夫链、动态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COVID-19疫情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COVID-19疫情大致划分为大规模快速爆发期、全国严格防控期、全国抑制期、局部复发期、常态化防疫期5个阶段,绝大部分城市的疫情变化特征与全国总体情况类似;新兴时空热点方法识别出4种类型共124个疫情冷热点,其中增强热点24个、振荡热点27个、持续冷点16个、渐少的冷点57个;疫情热点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特别是湖北周边区域,疫情冷点主要分布于西南、西北及东北地区;各城市现存确诊人数的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类型维持现状的概率大于0.893,向下转移的平均概率明显高于向上转移的概率,在不同空间滞后类型的影响下各类型转移概率发生明显变化;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314个城市现存确诊数具有显著的时空自相关性且不同阶段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时空演变 新兴时空热点分析 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