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师范大学内麻雀(Passer montanus)冬季活动区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潘超 郑光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7-540,共4页
对麻雀 (Passermontanus)进行无线电追踪 ,确证了冬季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麻雀的活动范围相对固定 ,面积约为 76 0 0m2 (90 %调和平均转换法计算 ) .麻雀是集群性鸟类 ,取食地点相对固定 ,作为环境监测的指示物种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关键词 麻雀 北京师范大学校园 无线电追踪 活动区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温州欧亚树麻雀消化道形态的年变化及季节性适应
2
作者 王菁 徐馨怡 +3 位作者 金鸿 吕康佳 西热措姆 柳劲松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303,共10页
2015年1—12月在浙江省温州市每月捕获10~12只野生欧亚树麻雀Passer montanus,通过测量其肌胃、小肠、直肠和总消化道的长度和重量,使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方法(体重为协变量)计算其年变化。结果显示,欧亚树麻雀总消化道长度保持相对稳定(... 2015年1—12月在浙江省温州市每月捕获10~12只野生欧亚树麻雀Passer montanus,通过测量其肌胃、小肠、直肠和总消化道的长度和重量,使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方法(体重为协变量)计算其年变化。结果显示,欧亚树麻雀总消化道长度保持相对稳定(P=0.874),而湿重(P<0.001)和干重(P<0.001)年变化明显,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肌胃、小肠和直肠的质量(湿重:P<0.001,干重:P<0.001)均为夏季最轻,冬季最重。面对食物资源和环境温度的季节波动,欧亚树麻雀的消化道形态发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可塑性调整,这可能是对不同季节能量需求波动的重要适应。当能量需求增加(如低温和繁殖)时,欧亚树麻雀的消化道形态及容量会进行调节,以提高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效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在以年为周期的时间范围内小型鸟类消化道的形态适应特征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树麻雀 消化道 年变化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北部农区麻雀的繁殖生态 被引量:7
3
作者 于学伟 胡德夫 +3 位作者 于小杰 陈合志 张浩林 苏万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4-56,60,共4页
2006年4—8月对华北平原北部河北廊坊农区麻雀(Passer montan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观察到麻雀的巢主要建于农户的房舍,少量建于电表箱中的空隙和电线杆洞中。巢由主体巢和进入主巢的通道构成。亲鸟饲喂雏鸟次数从雏鸟孵出后第5... 2006年4—8月对华北平原北部河北廊坊农区麻雀(Passer montan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观察到麻雀的巢主要建于农户的房舍,少量建于电表箱中的空隙和电线杆洞中。巢由主体巢和进入主巢的通道构成。亲鸟饲喂雏鸟次数从雏鸟孵出后第5日开始迅速增加,喂食高峰出现在第7—9日,此后逐渐下降。繁殖期麻雀具求偶炫耀、补巢、警戒、食物处理和对幼鸟的指导等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 繁殖生态 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城市园林麻雀惊飞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叶淑英 王振龙 路纪琪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城市鸟类对人为干扰的适应性,在郑州市选取不同城市化程度的郑东新区游园和人民公园两个代表样地,以麻雀(Passer montanus)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操纵实验法,于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以实验者的着装颜色、干扰方向、是否持物和移动速... 为了解城市鸟类对人为干扰的适应性,在郑州市选取不同城市化程度的郑东新区游园和人民公园两个代表样地,以麻雀(Passer montanus)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操纵实验法,于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以实验者的着装颜色、干扰方向、是否持物和移动速度为参数,模拟4种不同的人类干扰方式,研究其对麻雀惊飞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个因素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季节均对麻雀惊飞距离具有显著的影响,麻雀对高度城市化环境中的人类干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城市鸟类 麻雀 惊飞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麻雀羽再生的能量预算和水代谢散热调节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志宏 吴庆明 +1 位作者 杨渺 邹红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17-2628,共12页
为探讨[树]麻雀的羽再生能力、能量预算对策和有效的散热调节方式,对3组(对照CF、去飞羽FF和去尾羽组TF)[树]麻雀(Passer montanus)进行4周驯养(Acclimation)。结果发现:[树]麻雀具有较强的羽再生能力和飞羽参与个体保温。羽再生[树]麻... 为探讨[树]麻雀的羽再生能力、能量预算对策和有效的散热调节方式,对3组(对照CF、去飞羽FF和去尾羽组TF)[树]麻雀(Passer montanus)进行4周驯养(Acclimation)。结果发现:[树]麻雀具有较强的羽再生能力和飞羽参与个体保温。羽再生[树]麻雀能量收支水平降低极显著(P﹤0.001),FF组和TF组比CF组减少依次为:摄入能19.77%和7.17%、消化能18.79%和6.47%、同化能18.73%和6.46%、粪能28.66%和13.35%、水代谢散热热能26.95%和7.43%、排泄次数33.71%和14.40%,增加依次为:消化率1.23%和0.78%、同化率1.35%和0.84%。个体能值水平,体重CF、TF和FF组(P﹤0.05)依次降低,体温组间变化不显著(P﹥0.05)。体内能量储备,血糖、肌糖原、体脂和水分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糖原含量、体脂重组间差异显著(P﹤0.05)。器官水平包括心脏、肾脏、腺胃、小肠、盲肠和总消化道长度及质量出现积极的响应。日代谢水量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1)。组间日排泄次数最少平均为56.11次和最多可达96.34次/只。结果表明:羽再生[树]麻雀分别选择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能量收支水平,提高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动用体内能量储备来获取摄入能量不足部分,降低器官总能耗的能量预算对策和不同的新羽(再生羽枚数:飞羽部分和尾羽全部)再生的能量投资对策。泄殖腔排出(粪尿混合物)水是鸟类特有的、迅速的和有效的散热调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麻雀 羽再生 能量预算 水代谢 散热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质量差异对树麻雀能量预算和消化道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志宏 邵淑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937-3946,共10页
为阐明树麻雀对不同食物的能量预算对策,对3组树麻雀(Passer montanus)进行了2周的食物质量差异性驯化。结果表明,分别饲喂黄粉虫、谷子和草籽种子的3组树麻雀的摄入能和消化能依次递减,组间差异均为极显著(P<0.001)。与谷子组比较,... 为阐明树麻雀对不同食物的能量预算对策,对3组树麻雀(Passer montanus)进行了2周的食物质量差异性驯化。结果表明,分别饲喂黄粉虫、谷子和草籽种子的3组树麻雀的摄入能和消化能依次递减,组间差异均为极显著(P<0.001)。与谷子组比较,高能食物(黄粉虫)组摄入能和消化能增加极显著(P<0.001),增加分别为52.77%和52.71%。消化率增加不显著(P>0.05),体内能量储备增加;与谷子组比较,低能食物(草籽种子)组摄入能、消化能和消化率降低极显著(P<0.001),摄入能和消化能降低,分别为17.54%和25.67%,体内能量储备消耗极显著(P<0.001)。3组树麻雀的个体能值水平,包括体重、体温、体脂含量和水分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的组间差异(P<0.05)。器官水平出现相应的变化,小肠和总消化道长度以及肝脏重量出现极显著的表型可塑性响应。因此,低生存压力条件下,树麻雀对不同食物采用了不同的能量预算策略。进食高能食物时,增加摄入能、提高消化率来获能,收入大于支出部分的能量转化为体内的能量储备;进食低能食物时,保持或适当降低原有的摄能水平和降低体温的节能预算,收入小于支出的部分能量则通过分解体内的能量储备物获能。体内能量储备增减的预算、能量摄入和能量转化器官的能力与自身能耗之间的预算,以及摄食低能食物时的节能预算均是树麻雀能量预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树麻雀对不同含能食物采用不同的能量预算策略,器官水平的表型可塑性响应是个体能值出现显著变化的基础,也是个体能量预算策略成功的关键,对不同食物采用不同的能量预算策略是树麻雀重要的生存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麻雀 食物 摄入能 消化能 消化道形态特征 能量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三种鸟的繁殖特征与蛋壳微量元素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卓 高玮 +2 位作者 王颖 詹德江 陈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86-1989,共4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方法,对栗斑腹鹀、大山雀、[树] 麻雀蛋壳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与繁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五种微量元素的仪器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证实五种元素之间无干扰。加标回收率实验表明Mn, Mg, Cu, Fe和Zn五种元素...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方法,对栗斑腹鹀、大山雀、[树] 麻雀蛋壳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与繁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对五种微量元素的仪器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证实五种元素之间无干扰。加标回收率实验表明Mn, Mg, Cu, Fe和Zn五种元素回收率均在95%~104%之间,表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微量元素测定表明栗斑腹鹀蛋壳Zn和Mn元素的含量均大于大山雀和[树] 麻雀,但Cu,Fe和Mg含量均小于大山雀和[树] 麻雀。栗斑腹鹀的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成活率最低,[树] 麻雀的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成活率最高,大山雀居中。方差分析表明,栗斑腹鹀、大山雀和[树] 麻雀的五种微量元素含量、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成活率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三种鸟繁殖成功率和繁殖成活率与Zn和Mn含量之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栗斑腹鹀、大山雀、[树] 麻雀繁殖特性受到蛋壳微量元素Zn和Mn的影响。栗斑腹鹀蛋壳Mg,Cu和Fe含量低,影响其幼鸟在蛋壳内的生长发育,导致极低的繁殖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斑腹鹀 大山雀 [树]麻雀 繁殖 原子吸收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区麻雀夜宿规律初步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恩平 陈爽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4期352-354,共3页
2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 ,对成都市区内一观察点麻雀的夜宿规律进行了观察。发现麻雀夜宿归巢时间、高峰时间、结束时间和清晨飞离时间有较强的规律 。
关键词 观察 清晨 归巢 市区 生物节律 成都市 麻雀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雀冬季傍晚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郝亚南 易国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77-2180,共4页
2010年1月22日至2月5日,利用直接观察法对冬季麻雀在傍晚的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麻雀在傍晚归巢前一段时间会停止觅食而集群鸣叫,这种行为受光照强度和麻雀自身生物钟的调节,麻雀在特定的光照强度和时间内开始傍晚集群,集... 2010年1月22日至2月5日,利用直接观察法对冬季麻雀在傍晚的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麻雀在傍晚归巢前一段时间会停止觅食而集群鸣叫,这种行为受光照强度和麻雀自身生物钟的调节,麻雀在特定的光照强度和时间内开始傍晚集群,集群持续时间相对稳定,但人类活动会打乱这种规律,使麻雀停止觅食的时间延迟,集群持续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 集群 光照度 人类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麻雀代谢率和器官重量在温度驯化中表型的可塑性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志宏 邵淑丽 柳劲松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82-385,共4页
为探讨温度对树麻雀基础代谢和代谢器官的表型可塑性变化,以人工气候箱驯养4周的光周期为12L∶12D、温度为5℃(实验组)和25℃(对照组)的两组成年树麻雀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重、基础代谢率(BMR)、体脂和水分含量以及各器官、组织的湿重... 为探讨温度对树麻雀基础代谢和代谢器官的表型可塑性变化,以人工气候箱驯养4周的光周期为12L∶12D、温度为5℃(实验组)和25℃(对照组)的两组成年树麻雀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体重、基础代谢率(BMR)、体脂和水分含量以及各器官、组织的湿重和干重。结果实验组麻雀的BMR显著升高,体脂含量和水分含量以及体重均没有显著变化;肝脏重量和肾脏湿重显著增加,干重增加不显著;总消化管干重、小肠干重、直肠湿重和干重显著降低(P<0.01),胃湿重增加显著(P<0.05)。由此提示:环境温度改变引起麻雀各器官结构和功能能力相应的可塑性的调整变化,器官能耗总量的增加很可能是引起BMR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麻雀器官能耗与功能能力、摄食量与消化率乃至个体适合度价与环境因素进行能量预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 基础代谢率(BMR) 器官重量 温度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速和持续时间对树麻雀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志宏 吴庆明 +1 位作者 董海燕 邹红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028-6034,共7页
风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因子之一,会对动物的行为以及能量收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探讨不同风速和持续时间对树麻雀能量收支的影响,以3种风速(0.2—0.4、1.2—1.4、3.2—3.6 m/s)和3种持续时间(1、2、4 h)的9组树麻雀进行为期1周的不... 风是自然环境中常见的因子之一,会对动物的行为以及能量收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探讨不同风速和持续时间对树麻雀能量收支的影响,以3种风速(0.2—0.4、1.2—1.4、3.2—3.6 m/s)和3种持续时间(1、2、4 h)的9组树麻雀进行为期1周的不同风环境驯化,测定其体重、体温和摄食量、摄水量、排泄粪量、排泄次数、摄入能、排泄粪能、排出水热能散失、消化能、同化能并计算消化率和同化率。去除初体重影响和双因素分析的结果发现,摄水量(排出水量)和排出水热能散失随着风速增大而显著减少(P﹤0.001);持续时间与树麻雀的摄入能、粪能和散热调节的次数显著相关(P﹤0.01),其能量收支最高和散热调节次数最多为2 h,最低(少)为4 h;双因素交互作用对树麻雀能量收支的影响不显著。3级风速(4 m/s)和持续时间4 h以内的风环境不会对树麻雀的能量收支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收支 树麻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麻雀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产热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铭 殷亚杰 +5 位作者 聂春雨 曲丽娜 张国发 梁彦涛 赵晓菊 柳劲松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0-534,共5页
对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和11~12月自然环境条件下,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的树麻雀Passer montanus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代谢产热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树麻雀血清T3浓度在季节性驯化中具显著性的... 对1~2月、3~4月、5~6月、7~8月、9~10月和11~12月自然环境条件下,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的树麻雀Passer montanus血清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代谢产热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树麻雀血清T3浓度在季节性驯化中具显著性的变化,于温度较高的夏季最低,于温度较低的冬春季较高。与之相伴随,树麻雀的单位体重和整体代谢率于3~4月、5~6月和7~8月较低,于1~2月和11~12月最高,表明甲状腺激素可能参与了树麻雀的产热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麻雀 甲状腺激素 产热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组分差异对树麻雀能量代谢及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兴军 田金波 +6 位作者 王有祥 王卿惠 薛明强 邵淑丽 王维禹 张伟伟 李旭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7-354,共8页
为探寻食物组分差异对小型鸟类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的影响,了解小型鸟类如何通过自我调节以应对不良环境条件变化的生存策略。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小米Setaria italica),稗草籽组(饲喂稗草Echinochloa ... 为探寻食物组分差异对小型鸟类生理生化指标和消化道的影响,了解小型鸟类如何通过自我调节以应对不良环境条件变化的生存策略。将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小米Setaria italica),稗草籽组(饲喂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籽),黄粉虫组(饲喂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8只·组-1,进行驯化,4周后通过烘干恒质量法、索氏抽提法、硫酸-蒽酮法、石蜡切片法等方法,测定其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体质量、器官鲜质量和干质量、体脂质量分数、糖原质量分数和消化道长度,消化道绒毛高度、宽度、黏膜层厚度及肠壁截面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饲喂4周后,3组树麻雀基础代谢率与第1周相比分别增加0.14,0.35和0.11 m L·g-1·h-1,稗草籽组与对照组和黄粉虫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黄粉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黄粉虫组大肠、小肠、十二指肠、直肠、肌胃的鲜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对照组(P<0.01),黄粉虫组十二指肠、肌胃的干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大肠、直肠的干质量极显著高于稗草籽组和黄粉虫组(P<0.01);稗草籽组和黄粉虫组的消化能、消化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3组树麻雀大肠、小肠、十二指肠长度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稗草籽组、黄粉虫组大肠绒毛高度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对照组、稗草籽组的小肠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黏膜层厚度与黄粉虫组间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表明食物组分差异是影响树麻雀能量代谢和消化道形态改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树麻雀 食物组分差异 基础代谢率 石蜡切片 消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西地区[树]麻雀组织中铅、镉、铬的残留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宫茜茜 金志民 邹红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98,共4页
测定了黑龙江省滴道矿区、鸡西市区和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对照区)3个区域内,[树]麻雀(Passermontanus)4种组织中镉(Cd)、铅(Pb)和铬(Cr)的残留量。3种元素在3个区域内的分布规律大多表现为矿区>市区>保护区,而且大多存在显著的区域... 测定了黑龙江省滴道矿区、鸡西市区和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对照区)3个区域内,[树]麻雀(Passermontanus)4种组织中镉(Cd)、铅(Pb)和铬(Cr)的残留量。3种元素在3个区域内的分布规律大多表现为矿区>市区>保护区,而且大多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但心脏内的Cd和Cr除外。成鸟的残留量大多高于幼鸟,羽毛中的Cd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4种组织中,肝脏和初级飞羽中残留量最高,胸肌中的残留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麻雀 矿区 鸡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处理后麻雀脑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和盐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索丽娟 罗磊 +1 位作者 高学斌 赵洪峰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9-413,共5页
目的检测在Cd^(2+)处理后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在麻雀Passer montanus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6只麻雀随机分成2组,每组3只。处理组饮水中添加500μg·L^(-1)Cd^(2+),对照组不添加。用Clustal W2将麻雀的GR和M... 目的检测在Cd^(2+)处理后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在麻雀Passer montanus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6只麻雀随机分成2组,每组3只。处理组饮水中添加500μg·L^(-1)Cd^(2+),对照组不添加。用Clustal W2将麻雀的GR和MR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分析。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基础水平下麻雀各组织中GR和MR基因的表达水平。Cd^(2+)处理后,测定GR和MR基因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麻雀与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和原鸡Gallus gallus的GR和MR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大于90%;GR和MR基因在麻雀肝脏、肠、心脏、眼球、脑、肺、肌肉、肾脏和性腺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Cd^(2+)处理后,处理组脑组织中GR和MR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R和MR在麻雀各组织中广泛表达;推测GR和MR基因在Cd^(2+)的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同时该研究为野外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受体 盐皮质激素受体 麻雀 基因表达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雀的消化道在繁殖期间的形态变化及适应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柳劲松 王俊森 +2 位作者 杨秀芝 包军 张虹 《野生动物》 1995年第5期39-43,共5页
麻雀的消化道在繁殖期总重量、鲜重及干重均高于繁殖前期,分别增加了61.21%、39.42%和32.12%。其中小肠的长度、重量、鲜重及干重也明显增加了4.92%、132.95%、173.74%和128.33%,而胃内... 麻雀的消化道在繁殖期总重量、鲜重及干重均高于繁殖前期,分别增加了61.21%、39.42%和32.12%。其中小肠的长度、重量、鲜重及干重也明显增加了4.92%、132.95%、173.74%和128.33%,而胃内含物重量的增加更为显著。表明了鸟类在繁殖期间通过改变消化道的形态以增加对能量的需求,是鸟类保证繁殖成功的生存对策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 繁殖前期 繁殖期 消化道 形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雀身体大小的性二态和基于身体量度的性别判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红全 柏军鹏 范俊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1-269,共9页
身体大小的性二态是鸟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性二态的研究是理解性选择的关键,也能为性二态鸟类的野外快速性别判定提供依据。麻雀Passer montanu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性单态鸟类,野外很难通过外在特征识别性别,有关麻雀性二态和性别判定的... 身体大小的性二态是鸟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性二态的研究是理解性选择的关键,也能为性二态鸟类的野外快速性别判定提供依据。麻雀Passer montanu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性单态鸟类,野外很难通过外在特征识别性别,有关麻雀性二态和性别判定的研究很少。2017—2018年每年的1—3月,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校园内用雾网捕捉到67只麻雀成鸟,并测量了这些麻雀的10个身体量度。通过观察生殖腺鉴定了性别,确定为31只雄鸟和36只雌鸟。结果发现,总体上麻雀身体量度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MANOVA:Pillai's Trace=0.492,F_(10,56)=5.426,P<0.001),雄鸟的全长、尾长、翅长、跗跖长和中趾长显著大于雌鸟(t-test:P<0.05)。利用这5个身体量度变量构建判别方程来判定麻雀性别,发现:在所有的单变量判别方程中,翅长构建的判别方程具有最高的性别判定准确率,达77.6%;由5个身体量度变量构建的典型判别方程,性别判定准确率为82.1%;而由全长和翅长构建的逐步判别方程,性别判定准确率为79.1%。麻雀存在身体大小的性二态,而这使得野外通过测量身体量度构建判别方程能较容易、准确地判定麻雀的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 性单态鸟类 身体大小的性二态 性别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环境对雌雄树麻雀体重和基础代谢率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杨志宏 邵淑丽 柳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0029-1003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雌雄树麻雀体重和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深入了解小型鸟类应对环境的生存和繁殖对策以及繁殖期繁殖预算对生存预算的影响。[方法]首先对捕获的成年树麻雀随机分为4组,即低温组5℃(12L∶12D);高温组25℃(12L...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雌雄树麻雀体重和基础代谢率的变化,深入了解小型鸟类应对环境的生存和繁殖对策以及繁殖期繁殖预算对生存预算的影响。[方法]首先对捕获的成年树麻雀随机分为4组,即低温组5℃(12L∶12D);高温组25℃(12L∶12D);长光组25℃(16L∶8D);短光组25℃(8L∶16D),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驯化饲养28 d;然后测定其体重和基础代谢率,同时通过生理解剖确定雌雄,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重差异情况,除短光组雌雄麻雀间极显著(P<0.01)外,其他组别均差异不显著。基础代谢率情况,高温组雌雄麻雀间差异显著,低温组则不显著;高温组和低温组雌麻雀间差异极显著,而雄麻雀间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短光组雌雄麻雀基础代谢率均比长光组有所增加,但雌麻雀不显著,而雄麻雀增加显著(P<0.05)。[结论]不同生境条件下,雌雄麻雀通过改变体重和基础代谢率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麻雀 体重 基础代谢率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雀繁殖参数和孵卵节律初步研究
19
作者 原宝东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0-413,共4页
2012年3~5月,在广西金钟山对麻雀(Passer montanus)的孵卵节律进行初步研究。野外共测量了44巢麻雀的繁殖参数,结果表明:窝卵数为2~4枚,卵总数为146枚,平均窝卵数(3.29±0.61)枚,卵重为(1.82±0.12)g,卵长径为(18.46±0.55)... 2012年3~5月,在广西金钟山对麻雀(Passer montanus)的孵卵节律进行初步研究。野外共测量了44巢麻雀的繁殖参数,结果表明:窝卵数为2~4枚,卵总数为146枚,平均窝卵数(3.29±0.61)枚,卵重为(1.82±0.12)g,卵长径为(18.46±0.55)mm,卵短径为(12.05±0.45)mm,孵化率为39.4%,繁殖成功率为21.2%。麻雀交配期有争夺交配权的现象,雌雄共同筑巢、孵卵和育雏,孵卵期平均日出巢数7.8次,孵卵期日活动时间占2.1%,一天中各时间段出巢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人为干扰因素是影响麻雀日活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 金钟山 孵卵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噪声与人为干扰对麻雀惊飞距离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汝南 赵树兰 多立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6,80,共6页
为了研究机场内特殊噪音环境(平均噪音值大于80 d B)与人为干扰对鸟类行为的影响,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内选取2个代表性样点:距离跑道最近且飞机起降时噪声分贝最高的样点1;距离跑道最远且有人类居住的样点2.以机场内鸟撞风险高危鸟类麻... 为了研究机场内特殊噪音环境(平均噪音值大于80 d B)与人为干扰对鸟类行为的影响,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内选取2个代表性样点:距离跑道最近且飞机起降时噪声分贝最高的样点1;距离跑道最远且有人类居住的样点2.以机场内鸟撞风险高危鸟类麻雀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间采用激光测距望远镜观测其惊飞行为,将有无飞机起降、实验者着装颜色、移动速率作为主要干扰因子,分析不同干扰下麻雀的惊飞距离(FID).结果表明:在噪音分贝最大的样点1中,麻雀全年的FID均高于同时期有人类居住的样点2中的数值;同一样点中,秋冬季的FID均高于春夏季的数值,但季节对于不同干扰方式下麻雀FID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3个因子中,有无飞机起降对于麻雀的FID影响最显著,是影响麻雀耐受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实验者的移动速率;实验者的着装颜色对麻雀FID的影响最小.总的来看,麻雀在离跑道较近处有较大的FID,在远离飞机起降、有人类居住的样点中有较小的FID,即麻雀对飞机起降噪音敏感,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雀 惊飞距离 人为干扰 噪声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