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ce Syntax与Arc GIS集成技术下的商业体内行人轨迹预测 被引量:6
1
作者 邓孟仁 郭昊栩 周伟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9-145,152,共8页
为有效地开展空间使用价值预测及人流预测,研究了建筑空间组织对人流分布的影响.以商业建筑为研究类型,选择两个典型样本,综合Space Syntax与Arc GIS集成技术对集销中心交通空间进行量化分析.该技术在建立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反馈机制方面... 为有效地开展空间使用价值预测及人流预测,研究了建筑空间组织对人流分布的影响.以商业建筑为研究类型,选择两个典型样本,综合Space Syntax与Arc GIS集成技术对集销中心交通空间进行量化分析.该技术在建立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反馈机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研究数据表明:对于业种组合稳定的集销中心,可综合主入口位置、垂直交通布局与空间整合度等因素实现建筑内有效的人流分布预测;合理的垂直交通与业种分层组合有利于提高各层人流的可达性;集销中心内部空间均具有较强的对称性,其组构关系越简明、形态越统一,越利于实现人流均衡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销中心 空间句法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组织 人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Spacesyntax)分析的城市内部中心性研究——以苏州为例 被引量:31
2
作者 朱东风 《现代城市研究》 2006年第12期60-67,共8页
回顾了传统城市中心性定量研究技术存在的不足,认为现代空间句法技术应用于城市中心性研究能够兼容空间的主客体性,减少分析要素的冗余,提高分析精度。在论证了技术原理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对苏州市拓扑空间进行了中心性分析。分析结论... 回顾了传统城市中心性定量研究技术存在的不足,认为现代空间句法技术应用于城市中心性研究能够兼容空间的主客体性,减少分析要素的冗余,提高分析精度。在论证了技术原理现实可行性的基础上,对苏州市拓扑空间进行了中心性分析。分析结论表明,空间句法集成核轴线与城市中心功能吸引子分布高度协同,并体现出系列互动变化特征。结合当前两者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城市中心体系发展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一是结合集成核结构演变规律,建立多中心结构体系;二是构建科学的交通体系,注重集成核街道的功能设计;三是引导增长中心功能发展,加强新城区集成核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 空间句法 集成核 协同发展 增长 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空间句法研究热点 与趋势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灿 区智 《绿色科技》 2024年第5期33-44,共12页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分析和解释城市与建筑空间布局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动态的影响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已经引起了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基于中文核心(CNKI)和英文核心(WoS)数据库,覆盖了2003-2023年的相关核心文献。运用CiteSp...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分析和解释城市与建筑空间布局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动态的影响的理论和方法工具,已经引起了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基于中文核心(CNKI)和英文核心(WoS)数据库,覆盖了2003-2023年的相关核心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了关键词分析和知识图谱的绘制。结果表明:①空间句法作为研究领域在国际和国内层面均获得了持续增长的关注;②中英文数据库在空间句法研究上表现出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独特的发展路径和研究重点;③国内外在空间句法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双方提供了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的机会。未来研究方向包括:①继续深化中英文数据库的比较研究;②加强国际与国内的研究合作,共享数据和成果,同时尊重各自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空间句法研究的深入扩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关键词分析 可视化分析 知识图谱 持续增长 社会动态 发展路径 核心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型景区游憩景点老年游客可达性评价研究——以中山陵景区为例
4
作者 孙新旺 刘灿灿 +1 位作者 程南洋 申世广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城市型景区是老年人易到达的场所,适老化改造是其服务提升的重要内容。基于老年游客行为特征,考虑主客观影响因素,构建了由路网物理可达性与感知可达性2个维度相结合的景区游憩景点老年游客可达性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句... 城市型景区是老年人易到达的场所,适老化改造是其服务提升的重要内容。基于老年游客行为特征,考虑主客观影响因素,构建了由路网物理可达性与感知可达性2个维度相结合的景区游憩景点老年游客可达性综合评价模型,运用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句法分析评价中山陵景区核心片区12处游憩景点老年游客的可达性现状。结果显示:主观感知在景区景点综合评价中对可达性的影响有较大的占比权重;路网物理可达性较好的景点占比60%,感知可达性较好的景点占比40%,有5个景点的可达性各项指标均较好;超半数的景点存在“有路”但“感知弱”的问题,说明路网条件虽好,但软环境存在不足。从道路人行系统完善、标识和指示系统的适老化提升,以及科学设置休憩设施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老年游客景点可达性 城市型景区 感知可达性 空间句法 网络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结构对犯罪模式的影响:以JB市YC区盗窃犯罪为例
5
作者 顾乘瑞 林艳 +1 位作者 丁正焱 赵星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980-8992,共13页
城市道路承载了人们的日常活动,也对犯罪人的行为具有塑造作用。当前大部分研究仅将道路作为建成环境的部分简单分析其与犯罪分布的关系,鲜有研究细致探究道路不同结构属性对犯罪的影响,为深入挖掘这一影响机制,为一线警务部门优化警务... 城市道路承载了人们的日常活动,也对犯罪人的行为具有塑造作用。当前大部分研究仅将道路作为建成环境的部分简单分析其与犯罪分布的关系,鲜有研究细致探究道路不同结构属性对犯罪的影响,为深入挖掘这一影响机制,为一线警务部门优化警务资源配置提供指导依据,以JB市YC区为例,首先识别盗窃犯罪的空间分布热点及犯罪热点路段;其次将道路结构分为几何结构和拓扑结构两部分,构建空间句法道路线段模型,研究了道路几何结构及不同交通模式下道路拓扑结构;最后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道路结构特征对于盗窃犯罪的影响。研究发现:道路的长度、角曲率、路网支路密度对盗窃犯罪具有正向影响,越长越曲折的路段和支路密度更高的区域发生盗窃犯罪的可能性更高;道路拓扑结构中的接近度和穿行度在不同的交通方式下对盗窃犯罪呈现不同显著影响;步行交通模式道路接近度、穿行度对盗窃犯罪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作用;自行车交通模式下,道路接近度、穿行度对盗窃犯罪具有正向作用;电动车和机动车交通模式下,道路的接近度对盗窃犯罪均有正向影响,电动车交通模式下,穿行度对盗窃犯罪有负向影响。该研究丰富了犯罪地理学领域对盗窃犯罪的研究成果,为一线警务机关理解犯罪影响机制、优化警务资源分布、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盗窃犯罪 空间句法 安全 道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黄河沿岸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句法解析
6
作者 高晨舸 汪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4,共9页
【目的】地处黄土高原黄河流域的传统村落承载着延续千年的黄河文化,映射着人地关系演变与地域文化特征,是历史文脉与遗产价值传承的重要媒介,深化对其空间结构特征的认知,是推进乡村聚落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基础。【方法】以晋西沿黄... 【目的】地处黄土高原黄河流域的传统村落承载着延续千年的黄河文化,映射着人地关系演变与地域文化特征,是历史文脉与遗产价值传承的重要媒介,深化对其空间结构特征的认知,是推进乡村聚落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基础。【方法】以晋西沿黄地区33个传统村落为样本,基于空间句法构建空间轴线模型,使用角度线段分析方法建构十字星型模型,运用K-Prototype混合聚类分析方法,对样本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属性进行归类。【结果】建构出33个传统村落的空间轴线模型,定量测度样本村落全局-局部空间的协同度、可理解度、可达度,识别空间结构的差异化特征;对比分析样本村落的前景-背景网络的可达度与结构化程度,解析村落空间建构与适应情况;将样本村落空间结构归纳为局部建构型、交通融合型、向心协同型3类。【结论】揭示了传统村落全局-局部、前景-背景空间结构特征与行为活动的内在关联,为乡村聚落遗产保护与传承实践提供优化依据,且为传统村落分类施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空间结构 地方性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恢复性环境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
7
作者 李有芳 王曼 +2 位作者 彭逸飞 高源 韩博旭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7,共10页
大学校园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聚焦大学校园外部空间,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系统分析了校园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增强校园恢复性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大学生的... 大学校园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聚焦大学校园外部空间,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系统分析了校园空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增强校园恢复性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选取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三所高校作为研究案例,采用问卷调查与空间句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所高校的外部空间进行了TOPSIS综合评价,揭示了恢复性评价较低空间的共性问题。并且从校园恢复性空间的五项特征以及主观感知与客观组构两个维度出发,提出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恢复性提升策略,最后以南开大学敬业广场为例,进一步展示了恢复性改造设计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外部空间 恢复性环境评价 空间句法 空间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句法视角下的照料中心内外空间融合设计研究
8
作者 贵体进 王正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3,共9页
研究旨在探索空间句法理论在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简称“照料中心”)的室内外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视域整合度、控制度及聚合系数量化计算,结合相关性分析、分类统计分析及叠加分... 研究旨在探索空间句法理论在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简称“照料中心”)的室内外环境空间一体化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视域整合度、控制度及聚合系数量化计算,结合相关性分析、分类统计分析及叠加分析等展开实证研究,以揭示功能公共性与空间句法指标的适配规律。发现功能的公共性与空间句法三个参数特征分别呈现出一般、较低、低的适应与融合关系,进而提出公共性梯度重构、适老化行为空间响应等优化策略,并通过空间句法模拟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问题诊断-策略生成-方案验证”的空间句法技术路径,可系统支撑跨尺度的内外空间融合设计,为适老化空间协同设计提供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日间照料中心 室内外一体化 分析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社区中跨代共生空间形态设计策略研究——基于中国和意大利的实例分析
9
作者 张冬卿 陈易 Setola Nicoletta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0,共8页
为了缓解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孤独感问题,打造更具包容性、支持性和适应性的环境,“跨代共生”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通过文献综述、实例调研和半结构式访谈确立跨代共生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句法作为基本理论框架... 为了缓解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孤独感问题,打造更具包容性、支持性和适应性的环境,“跨代共生”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通过文献综述、实例调研和半结构式访谈确立跨代共生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句法作为基本理论框架对中国和意大利的24个跨代共生空间实例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利于促进交往的空间形态,总结出居住社区中跨代共生空间形态的设计策略,同时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跨代共生空间形态的差异,为积极老龄化和健康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社区 跨代共生 空间形态 适老化设计 空间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公园空间公平性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
10
作者 张林林 王玉华 +2 位作者 雍亚利 李鉴明 徐岩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656-4666,共11页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大城市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张,以城市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但公园绿地资源与人口匹配协同性较差、配置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等空间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以深圳市龙岗区2...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致使大城市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张,以城市公园为代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但公园绿地资源与人口匹配协同性较差、配置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等空间不公平问题日益突出。以深圳市龙岗区27个城市公园为例,利用空间句法(sDNA)与Moran′s I分析从接近度、穿行度和空间集聚差异三个方面对龙岗区城市公园空间公平性特征进行精准测度,提升城市公园空间公平性优化的空间效率。结果表明:龙岗区城市公园与人口分布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城市公园与城市居民需求匹配性差;龙岗区接近度呈现“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态势,区域发展不协调;龙岗区城市公园本底的路网结构整体的穿行度较差,中部区域明显高于周围其他区域;城市公园空间集聚差异表现出全局和局部接近度空间集聚显著、中心区域优势明显、穿行度空间集聚态势不清晰的特点。未来龙岗区城市公园发展中应优化本底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丰富不同等级路网间的连接方式,提升公园质量等方式改善其空间公平性水平,提高城市公园空间服务效率、协调性与人口分布的匹配程度,为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和龙岗区公园体系规划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公平 城市公园 空间句法 深圳龙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下换乘空间方案研究——以深圳西丽枢纽为例
11
作者 曹志鹏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1-159,共9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大型城市中日益密集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高速铁路路网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与重叠,为了促进城市区域合作及区域发展,必须结合城市规划和布局,建设国铁、城际、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型综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大型城市中日益密集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高速铁路路网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与重叠,为了促进城市区域合作及区域发展,必须结合城市规划和布局,建设国铁、城际、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不断出现。如何在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中对其地下换乘空间进行优化设计,达到其经济性与功能性的统一,既能满足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中多种类多层次的客流便捷换乘需求,又能满足大型综合枢纽工程投资经济合理,是本次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利用空间句法对深圳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地下换乘空间方案进行逻辑分析,以空间句法的凸状空间法为分析基础,把地下换乘空间的集成度、深度值、可理解度作为量化研究指标,对深圳西丽枢纽地下换乘空间方案进行分析,并对两种比选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对西丽枢纽地下换乘空间的整体便捷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设计优化方向,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下换乘空间的设计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交通枢纽 地下换乘空间 空间句法 凸状空间法 可理解度 整体便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黄龙洞假山空间研究
12
作者 韩淑芬 李胜 《园林》 2025年第6期74-80,共7页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运用Depthmap软件计算黄龙洞假山可视层和可行层的连接值、深度值、整合值,探究其空间逻辑。通过对其拓扑空间进行划分,构建相应的空间结构模型,对路径空间的曲折变化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感官体验和实际游览感受,深入理...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运用Depthmap软件计算黄龙洞假山可视层和可行层的连接值、深度值、整合值,探究其空间逻辑。通过对其拓扑空间进行划分,构建相应的空间结构模型,对路径空间的曲折变化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感官体验和实际游览感受,深入理解黄龙洞假山的空间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黄龙洞假山顺应山势堆叠,融合人工和自然景观,巧妙地整体布局,营造出渐入山林的空间体验。空间开合对比明显,开阔与封闭的区域相互交替,大小空间有机结合,实现“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丰富空间景观层次,使空间感受更加立体。此外,复杂曲折的游览路径是构成黄龙洞空间趣味的关键因素,结合竖向高差变化,形成多维度的观景视角。为杭州传统园林假山遗存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现代园林假山空间营造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特征分析 空间句法 黄龙洞假山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拓扑形态与宜骑行性——天津多年跨度截面流量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盛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1,共6页
城市街道形态对促进非机动车使用有重要作用。现有文献多在宏观尺度分析密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或在微观尺度聚焦个体骑行行为,缺乏中观尺度对空间结构自身作用的深入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天津13个案例街区、401个街道断面以及2014年... 城市街道形态对促进非机动车使用有重要作用。现有文献多在宏观尺度分析密度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或在微观尺度聚焦个体骑行行为,缺乏中观尺度对空间结构自身作用的深入实证研究。本研究基于天津13个案例街区、401个街道断面以及2014年和2018年的实测交通截面流量对比,在街区和街道两个尺度分析非机动车道路使用情况受街道形态、轨道交通、城市密度、道路设计四大类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四年非机动车占比明显增加,但其增量主要替代了步行而非机动车。在街区尺度,对非机动车出行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商业密度,街道拓扑形态与建筑面积次之。在街道尺度,街道拓扑形态是影响非机动车流量分布的主导因素,建筑密度为辅助因素。本研究提出“小街区、顺路网”的街道拓扑形态更适宜支持骑行,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 街道拓扑形态 空间句法 出行方式选择 截面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矿井应急疏散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李雯静 陈曼丽 +2 位作者 姚囝 尹东 任大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0-208,共9页
地下矿井作业危险,空间拓扑结构复杂,因而矿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合理的应急疏散路线规划以及疏散指示布置,能够有效提高井下人员的逃生效率,降低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结合某地下矿井实例,基于空间句法和GIS网络分析搭建地下矿井巷道网... 地下矿井作业危险,空间拓扑结构复杂,因而矿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合理的应急疏散路线规划以及疏散指示布置,能够有效提高井下人员的逃生效率,降低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结合某地下矿井实例,基于空间句法和GIS网络分析搭建地下矿井巷道网络模型,从逃生人员的空间认知角度出发,利用标准化角度选择度值选取巷道网络模型中的前景网络和背景网络作为主要避险通道,为应急疏散指示标志布置提供参考;考虑巷道宽度、巷道类型、巷道坡度等巷道基础属性信息,并结合空间句法指标——标准化角度整合度,构建巷道网络应急脆弱模型,顾及巷道空间单元的稳定性,规划井下人员的最优认知路径,进而实现了多目标的地下矿井紧急疏散路线规划。该研究不仅能够为地下矿井的巷道布局设计提供建议,还可为地下矿井的应急疏散路线规划辅助决策、应急预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空间认知 应急脆弱性 当量长度 巷道网络模型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家族型聚落社会空间关联性研究——以东莞塘尾村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浩楠 李敏稚 +1 位作者 魏成 盛强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8,共11页
以广东省东莞市传统家族型聚落塘尾村为例,引入空间句法并以户为空间基本单元,定量描述空间的集聚效应、观察空间单元的结构性特征。弥补既有研究对空间的单元、界域、中心界定较模糊等问题。从社会网络和空间结构关联视角,探讨地域文... 以广东省东莞市传统家族型聚落塘尾村为例,引入空间句法并以户为空间基本单元,定量描述空间的集聚效应、观察空间单元的结构性特征。弥补既有研究对空间的单元、界域、中心界定较模糊等问题。从社会网络和空间结构关联视角,探讨地域文化和宗族架构与空间的关联,族群内权力等级差异、职能调整和角色转变等对社会空间的影响以及外部社会事件和人物个性对空间的作用等。结合相关性分析,总结和推演以塘尾村为例的东莞地区传统家族型聚落社会空间转换模式及其影响机理,为更好地延续和振兴地方传统聚落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社会空间 社会网络 空间句法 空间结构 关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与机器学习的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指征分析框架建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星汉 于瀚婷 +1 位作者 熊若璟 叶宇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1,共9页
【目的】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一直以来难以被量化测度,空间句法的兴起使得相关研究向定量化发展,但既有研究与经典理论的融合度仍显不够,且空间特征分析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有必要提出一套系统的空间指征分析框架,以支持对古典园林空间的量... 【目的】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一直以来难以被量化测度,空间句法的兴起使得相关研究向定量化发展,但既有研究与经典理论的融合度仍显不够,且空间特征分析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有必要提出一套系统的空间指征分析框架,以支持对古典园林空间的量化测度。【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研究的经典理论进行归纳,使用DepthmapX对园林空间的可视层、可行层模型的各项视域分析指标进行计算,通过叠加分析对空间指征进行测度,借助DBSCAN算法实现对各空间指征聚类特征的识别。以留园、拙政园为例进行分析,并开展感知试验以验证其科学性。【结果】提出了兼顾人本感知和可测度的5项空间指征:渗透性、曲折度、可视性、可达性和差异度。空间指征的分析框架得到了案例研究与感知试验的支持。【结论】搭建了一套可操作、易推广的能够系统地提取、刻画并解释古典园林空间特色的指征分析框架,实现了量化分析工具和经典理论的深度融合,探索了中国古典园林空间量化研究的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 量化研究 空间指征 空间句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凸空间分析法的浙南丽水明清时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沈海泳 林璐瑶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09,共7页
浙江民居年代久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地域文化。选取浙南丽水地区的缙云县河阳村循规映月、莲都区西溪村山川环拱、松阳县石仓村乐善堂三处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句法理论的凸空间分析法以及基于Depthamp软件的整合度、选择... 浙江民居年代久远,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地域文化。选取浙南丽水地区的缙云县河阳村循规映月、莲都区西溪村山川环拱、松阳县石仓村乐善堂三处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句法理论的凸空间分析法以及基于Depthamp软件的整合度、选择度、连接值与总深度值四个指标,定量分析丽水民居空间形态的成因。通过拓扑模型分析可知堂屋在浙南民居空间布局中处于核心位置,其空间形态深受儒家礼制文化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弄和檐廊在浙南民居中作为主要的交通流线起到了空间关系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明清建筑 古代民居 室内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时空可达的高校新校区步行路网优化——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士祥 李乐梅 +2 位作者 杨琪瑶 朱伯平 卢载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 可达性是高校校园步行出行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新校区既有步行路网存在局部空间可达水平偏低、近距离绕行等问题.本研究以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为例,采用空间句法理论下的线段模型和ArcGIS最优路径分析模型,量化其步行时空可达水平;结合步行空间实际使用水平,提出校园步行路网的改善方案并评估方案的步行可达性.研究发现:(1)分级的步行路网可提升全局和局部空间可达性,精细的道路设施设计可确保实际使用的可达性;(2)有序的游憩步道可增强空间感知的可达性;(3)以吸引点为导向的步行捷径可改善时间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校区 步行路网 时空可达性 空间句法 线段模型 ArcGIS最优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空间特征思考下的工业遗产差异化更新——以广州市两处食品加工类工业遗产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凌 郑俊禧 叶昌东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随着城市更新逐步进入高质量有机发展阶段,工业遗产如何通过差异化的更新手段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引入空间句法的理论技术,结合POI数据、建筑功能及空间布局的分析等,从城市、片区、遗产本身的尺度对两处改造... 随着城市更新逐步进入高质量有机发展阶段,工业遗产如何通过差异化的更新手段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引入空间句法的理论技术,结合POI数据、建筑功能及空间布局的分析等,从城市、片区、遗产本身的尺度对两处改造背景相似的工业遗产更新项目的空间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总结该类工业遗产差异化更新的一般路径。研究发现,遵循空间发展规律、制定适应空间特征更新策略的珠江琶醍,其遗产更新成效显著。因此,建议在进行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之前,应从多尺度探析所处区域的空间特征,研判区域可达性、区位价值等影响因素,宏观上确认园区发展方向,中观上判断准入业态类型及配置,微观上提升功能与空间的适应性,提高工业遗产更新的效率以及实施结果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创意产业园 差异化更新 多尺度 空间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灵山湾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空间结构演化及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维维 王圆圆 +2 位作者 周恒 马晓龙 王甫园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7-1596,共10页
以青岛灵山湾为例,结合空间句法和GIS工具,从空间拓扑维度剖析Eco-UTC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灵山湾Eco-UTC空间结构呈现由内陆局限发育向海滨有序延伸的演化特征,经历了“指状生长、轴向扩张、集中整合”的演变过程,从旅游人地关... 以青岛灵山湾为例,结合空间句法和GIS工具,从空间拓扑维度剖析Eco-UTC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灵山湾Eco-UTC空间结构呈现由内陆局限发育向海滨有序延伸的演化特征,经历了“指状生长、轴向扩张、集中整合”的演变过程,从旅游人地关系视角看,该规律形成源于资源、行政、经济和市场等因素的合力驱动,本质上则是作为地理要素的城市空间在转型发展导向下,通过资源、经济、市场和行政等媒介要素,对作为人类经济活动表征体的Eco-UTC定向作用,以及Eco-UTC通过空间重构对外部环境变化积极适应的结果。精准引导各影响要素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则是推进Eco-UTC空间集约增长和城市休闲活力倍增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 空间句法 结构演化 灵山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