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麻籽多肽对高脂饮食喂养大鼠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魏连会 宋淑敏 +4 位作者 董艳 石杰 王娇娇 李宝龙 孙兴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1-167,共7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对火麻籽多肽进行降血脂功能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6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5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饲喂4周建立高血脂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将模...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对火麻籽多肽进行降血脂功能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60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5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饲喂4周建立高血脂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平均分为高脂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10 mg/kg mb)和火麻籽多肽低(200 mg/kg mb)、中(400 mg/kg mb)、高(800 mg/kg mb)剂量组,分别经口灌胃饲喂4周后测定大鼠体质量,脏器指数,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血液流变学变化,肝脏病理切片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火麻籽多肽能够抑制大鼠的体质量增长,降低肝脏指数和血清中TC、TG、LDL-C、AST、ALT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动脉硬化指数,改善大鼠血流变学指标,降低大鼠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改善肝脏脂肪变性情况。结论:火麻籽多肽对高脂饮食喂养大鼠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籽多肽 高脂血症 降血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肽的分离纯化及其辅助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恩岐 巫永华 +2 位作者 张建萍 陈振家 李玉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48-252,共5页
采用DA201-C大孔树脂吸附和乙醇分级洗脱的方式,对黑豆蛋白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体外模拟实验测定分析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的黑豆肽分级组分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选择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最强的黑豆肽组分进行辅助降血... 采用DA201-C大孔树脂吸附和乙醇分级洗脱的方式,对黑豆蛋白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体外模拟实验测定分析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的黑豆肽分级组分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选择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抑制率最强的黑豆肽组分进行辅助降血脂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黑豆肽分级组分的平均疏水性值随着洗脱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递增,其中乙醇体积分数为75%时洗脱得到的组分对胆固醇胶束溶解度的抑制率最高,该组分添加量为5g/L时,其抑制率为62.1%;对小鼠灌胃剂量为1000mg/(kg.d)时,黑豆肽对高血脂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降低极为显著(P<0.01)。提示黑豆肽具有一定的辅助降血脂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肽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胆固醇胶束溶解度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肽体外抗氧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33
3
作者 荣建华 李小定 谢笔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8-120,共3页
研究采用酶解、超滤等方法制备的大豆肽的还原能力抗氧化能力及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大豆肽的抗氧化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大豆肽具有较强的清除·OH的效果,此外,大豆肽无助氧化作用。
关键词 大豆肽 抗氧化 羟基自由基 清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参多糖肽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锐 陈德经 张建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5-201,共7页
为探讨西洋参多糖肽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血脂及抗氧化的作用功效。采用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以不同剂量(100、200、400mg/(kg·d))的西洋参多糖肽对小鼠进行灌胃,观察各试验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浓度、糖耐量的变化、血脂... 为探讨西洋参多糖肽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血脂及抗氧化的作用功效。采用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以不同剂量(100、200、400mg/(kg·d))的西洋参多糖肽对小鼠进行灌胃,观察各试验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浓度、糖耐量的变化、血脂水平以及血清抗氧化能力情况。结果表明,西洋参多糖肽可减缓糖尿病模型小鼠体质量的负增长,中、高剂量组体质量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且与处理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性,高剂量组血糖浓度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抑制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在缓解糖尿病小鼠糖耐量降低方面作用显著,低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高剂量组TC、TG含量极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HDL-C含量极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可见,西洋参多糖肽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脂代谢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多糖肽 糖尿病 降血糖 降血脂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粕功能肽制备及其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金玲 江连洲 许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2-55,共4页
以来源丰富、价廉的高变性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功能性多肽,并对多肽的降血脂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确定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高变性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小鼠高脂模型试验,通过小鼠体质量以及各项血脂指标的变化,... 以来源丰富、价廉的高变性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功能性多肽,并对多肽的降血脂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确定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高变性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小鼠高脂模型试验,通过小鼠体质量以及各项血脂指标的变化,评价酶解大豆多肽的降血脂功能。结果表明:Alcalase碱性蛋白酶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5g/100mL、酶添加量14400U/g、pH9.0、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h,此条件下,豆粕蛋白的水解度为37.5%;酶解大豆多肽对高脂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主要表现为显著降低小鼠的血清TC值及提高小鼠的血清HDL-C值(P<0.05)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变性豆粕 酶解 大豆多肽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皮花青素降血脂及抗氧化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萍 张保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研究了黑豆皮花青素对高血脂大鼠的血脂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豆皮花青素对脾脏指数和肝脏指数的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心脏指数;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 研究了黑豆皮花青素对高血脂大鼠的血脂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豆皮花青素对脾脏指数和肝脏指数的增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提高心脏指数;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 B)水平,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1、AI2和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 AI)含量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说明黑豆皮花青素对大鼠有显著的降低血脂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皮 花青素 降血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多肽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物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洪雷 李春霞 +5 位作者 龚士琛 闫淑琴 李国良 扈光辉 王明泉 苏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1期61-63,共3页
[目的]了解大豆多肽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室内水培和温室盆栽的方法,对不同多肽液浓度浸种处理后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效应进行研究。[结果]低浓度多肽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效应具有促进作用,高浓... [目的]了解大豆多肽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苗期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室内水培和温室盆栽的方法,对不同多肽液浓度浸种处理后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效应进行研究。[结果]低浓度多肽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物效应具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大豆多肽液促进玉米种子萌发的理想浓度为0.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肽 浸种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菜用大豆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降血脂效果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秀凉 倪庆圆 +3 位作者 杨宸 宋永 韩晓云 孙庆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3-230,共8页
本研究以菜用大豆等外品为原料,通过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来提高其总黄酮含量,为提高菜用大豆产品的附加值提供理论支持。实验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对菜用大豆等外品进行发酵,以发酵产品中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纳豆发酵的最优条件,通过D... 本研究以菜用大豆等外品为原料,通过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来提高其总黄酮含量,为提高菜用大豆产品的附加值提供理论支持。实验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对菜用大豆等外品进行发酵,以发酵产品中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纳豆发酵的最优条件,通过D101型大孔树脂对提取的总黄酮进行纯化,采用芦丁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体内实验分为肥胖预防实验和缓解实验:以C57BJ/6L小鼠为模型,预防实验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灌胃总黄酮提取物溶液(50 mg/kg·d);缓解实验是利用高脂饲料建立起肥胖小鼠模型后,灌胃低、中、高剂量的总黄酮提取物溶液(分别为20、50和100 mg/kg·d)。通过小鼠体重、血脂以及促炎因子等指标评价总黄酮溶液的降脂效果。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发酵生产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接菌量为1.15×1011 CFU/100 g菜用大豆,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后熟时间12 h,此时纳豆总黄酮得率为4.30 mg/g菜用大豆;测得该粗提物中黄酮含量为22.1%;预防实验组给予黄酮处理后,小鼠体重和Lee's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缓解实验中高、中、低剂量黄酮提取物处理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分别为313.10±10.12、310.39±31.76和310.1±10.20 nmol/L,与正常对照组(330.80±34.36 nmol/L)无显著差异(P>0.05);黄酮各组灌胃干预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较高脂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菜用大豆提高了其总黄酮含量,该黄酮提取物具有预防和缓解高脂饮食小鼠血脂升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总黄酮 发酵条件优化 降血脂 纳豆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肽对高脂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思锦 宋春丽 +1 位作者 王欣卉 任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7-132,共6页
目的:研究黑豆肽对高脂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的雄性ICR小鼠,适应性饲养7 d后,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连续饲喂模型组小鼠高脂饲料5周,建立高脂性肝损伤模型。第5周后,将造模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研究黑豆肽对高脂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的雄性ICR小鼠,适应性饲养7 d后,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连续饲喂模型组小鼠高脂饲料5周,建立高脂性肝损伤模型。第5周后,将造模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以及黑豆肽高、中、低剂量组(1000、800、400 mg/kg m_(b)),连续灌胃实验组小鼠黑豆肽4周,测定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炎性因子和核转录因子(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水平以及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黑豆肽剂量组小鼠体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cerealthirdtransaminase,AL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黑豆肽剂量组小鼠体内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黑豆肽中、高剂量组的小鼠体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NF-κB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结论:综合各项指标结果,黑豆肽具有显著的体内抗氧化效果,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同时可下调高脂诱导的炎症因子,从而对高脂性肝损伤小鼠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肽 抗氧化 高脂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降血脂功能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肖聪丽 李理 陈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35,共6页
通过Hep G2肝癌细胞构建高胆固醇细胞模型,以大豆蛋白为对照组,分析了大豆多肽的体外降血脂活性,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和纳米技术-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HPLC-MS/MS)技术对大豆多肽进行了初步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大豆多肽对Hep... 通过Hep G2肝癌细胞构建高胆固醇细胞模型,以大豆蛋白为对照组,分析了大豆多肽的体外降血脂活性,并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法和纳米技术-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HPLC-MS/MS)技术对大豆多肽进行了初步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大豆多肽对Hep G2细胞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Hep G2细胞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产生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具有促进作用,且大豆多肽对Hep G2细胞内TG、LDL-C的抑制作用及对HDL-C和SOD活力的促进作用均强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血脂活性。大豆多肽经分离纯化,最终鉴定并筛选出5个多肽,分别编号为LLDTN、FLEHAF、DFGKFF、LVGLKLY和LIDSVLDVVRK,相应的分子质量分别为574.30 Da、762.37 Da、759.36 Da、804.51 Da和1 255.75 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多肽 降血脂 细胞实验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郫县豆瓣后发酵期氨基酸呈味效果评价及其ACE抑制肽动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杰 冉玉琴 +2 位作者 徐炜桢 杨国华 张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14,共7页
为研究郫县豆瓣在后发酵期氨基酸组成及变化规律,在分析氨基酸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ACE抑制肽变化的基础上,对郫县豆瓣进行呈味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郫县豆瓣共有20种氨基酸,随着后发酵时间延长,氨基酸态氮含量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 为研究郫县豆瓣在后发酵期氨基酸组成及变化规律,在分析氨基酸态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ACE抑制肽变化的基础上,对郫县豆瓣进行呈味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郫县豆瓣共有20种氨基酸,随着后发酵时间延长,氨基酸态氮含量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酵各阶段含量较高(≥1.00 mg/g)的4种氨基酸分别为: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和脯氨酸,它们之和占总量的百分比均在45.58%及以上;后发酵9个月的郫县豆瓣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和TAV值与后发酵2年无明显差异。郫县豆瓣ACE抑制肽活性在后发酵2个月时最高(83.90%),随着后发酵时间的继续延长,整体呈降低趋势,其最低值为70.13%,这可能与豆瓣的ACE抑制肽结构及后发酵期中各类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和演替过程相关。本研究可为生产企业科学设定发酵周期,从大健康角度深入挖掘研究郫县豆瓣的生物活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 后发酵 氨基酸 ACE抑制肽 呈味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