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户感知生态系统服务与生计韧性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湖北大别山区为例
1
作者 汪樱 唐兰云 +2 位作者 郑亮 杨斌 王卫雯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6-1380,共15页
为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韧性之间的复杂关联机制,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在湖北大别山区采集522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户感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计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特征... 为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韧性之间的复杂关联机制,本研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在湖北大别山区采集522份微观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户感知生态系统服务和生计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特征,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及其空间异质性规律。结果表明:农户感知生态系统服务指数位于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值区间的样本占比分别为13.79%、22.80%、27.59%、25.29%、10.54%,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供给服务得分最高,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相对较低。农户生计韧性指数分布于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值区间的农户占比分别为9.01%、20.50%、29.69%、27.20%、13.60%,其中社会安全网仍是发展短板,乡村治理仍需强化。农户感知生态系统服务与生计韧性的耦合协调度主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健康状况、参加培训人数、社会网络规模、社会互动、社会网络质量、资源分配公平程度、到县城时间、道路整洁度、建筑格局、绿化程度和转移性补贴是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应加强乡村社会安全网和乡村治理,提升绿色生态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并从多维度增强二者的协调发展水平,以实现区域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生态系统服务 生计韧性 耦合协调度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大别山区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优质籼稻品种筛选研究
2
作者 范飞军 朱大伟 +4 位作者 邓霞君 蔡宾琪 尚子帅 赵小霞 刘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02-807,共6页
为了进一步保障浙西南山区水稻高产与优质协同生产,通过引进种植9个近年新审定的水稻品种,以本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籼稻中浙优8号为对照,系统分析这10个籼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温光特性。结果表明,10个籼稻品种在浙西南山区均... 为了进一步保障浙西南山区水稻高产与优质协同生产,通过引进种植9个近年新审定的水稻品种,以本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籼稻中浙优8号为对照,系统分析这10个籼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温光特性。结果表明,10个籼稻品种在浙西南山区均能安全成熟,但产量和品质有差异。以667 m^(2)产量450 kg为标准,品质以NY/T 593—2021中籼稻蒸煮食用品质一级为标准,筛选出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水稻品种,分别是中浙优8号、华浙优210和中浙优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西南山区 籼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北山区边(滑)坡综合分类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任伟中 范建海 +2 位作者 孔令伟 张世飚 徐建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35-2740,共6页
鄂西北山区是国内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而且目前在鄂西北山区的交通、水电、能源、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很大,由此造成及将来可能诱发大量的工程开挖型和水库蓄水型滑坡。因此,尽快建立该地区边(滑)坡的综合分类体系是进一步研究... 鄂西北山区是国内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而且目前在鄂西北山区的交通、水电、能源、资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很大,由此造成及将来可能诱发大量的工程开挖型和水库蓄水型滑坡。因此,尽快建立该地区边(滑)坡的综合分类体系是进一步研究该地区边(滑)坡的发育规律、破坏模式、成灾机制、时空预测及相应防治对策等的基础性工作,为今后深入研究该地区边(滑)坡问题提供基础性成果资料。文中讨论了建立该地区边(滑)坡综合分类体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了构建该地区边(滑)坡综合分类体系的3个最主要的特征;提出了该地区边(滑)坡多层次综合分类体系框图;对该地区边(滑)坡主要典型类别划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初步划分出19类典型边坡。并列举了几个典型类别边(滑)坡的工程实例,初步分析了其变形破坏模式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分析计算方法和处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滑)坡 鄂西北山区 综合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山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海华 唐春梓 +2 位作者 廖朝林 林先明 由金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80-3083,共4页
报道了鄂西南山区3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介绍了其保护级别、分布、生境、药用部位、药用价值及资源状况,并结合鄂西南山区珍稀药用植物的现状,对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珍稀濒危 药用植物 鄂西南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丘陵山区沟谷泥石流降雨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晓娟 李铁 +1 位作者 余勇利 廖克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3,共4页
浙西南丘陵山区沟谷泥石流均为暴雨型泥石流,降水是诱发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暴雨与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关系分析,认为泥石流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当日降雨量直接激发泥石流,另一种是泥石流发生在有一定前期降雨的积累,并利用... 浙西南丘陵山区沟谷泥石流均为暴雨型泥石流,降水是诱发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暴雨与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关系分析,认为泥石流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当日降雨量直接激发泥石流,另一种是泥石流发生在有一定前期降雨的积累,并利用雨量站观测资料对这两种类型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谷泥石流 降雨特征 前期有效降雨量 浙西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武陵山区地理标志产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对策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志国 熊晚珍 +2 位作者 王树婷 黄莉敏 钟学斌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简要介绍了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今后的发展对策,并建议:申报"芭蕉侗族恩施玉露茶叶文化系统"的全球重要农业... 简要介绍了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今后的发展对策,并建议:申报"芭蕉侗族恩施玉露茶叶文化系统"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完善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实施传统特产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的多重保护;领街申报绿茶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传统特产的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与繁荣传统特产相关的文化产业;加强药材传统炮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武陵山民族地区 传统特产 地理标志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耕地土壤研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宁 王明辉 +5 位作者 吴鹏 肖齐圣 赵俊立 陶江 徐华涛 范周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4期51-54,75,共5页
为了解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耕地土壤情况,对湖北省大别山区7个主要花生种植县市、不同耕作模式和土壤类型的88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耕地总体呈弱酸性,土壤pH平均值为6.12,属于轻度... 为了解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耕地土壤情况,对湖北省大别山区7个主要花生种植县市、不同耕作模式和土壤类型的88个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耕地总体呈弱酸性,土壤pH平均值为6.12,属于轻度变异;土壤全碳含量偏低,土壤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整体较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整体偏低;不同种植模式下花生耕地土壤pH均呈弱酸性,轮作种植的花生耕地土壤养分要好于连作冬闲田,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湖北省大别山区花生耕地土壤的粒径组成上基本表现为粗粉粒>沙粒>黏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耕地 土壤养分 大别山区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百合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3340-3341,共2页
分析了浙西南山区百合的生态适应性,介绍了浙西南山区百合的促成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浙南山区具有百合生长的生态优势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 浙西南山区 百合 生态适应 高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廷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249-18251,18257,共4页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 为了研究西南岩溶石山地区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贵州省为例,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07年生态足迹相关数据,分析了贵州自然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1978~2007年贵州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年总生态足迹总体呈递增趋势;贵州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用地、耕地和草地类足迹;万元GDP足迹一直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但差距逐渐缩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采用先进技术、控制环境污染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利用 西南岩溶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导向下的浙西南山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以文成县绿水尖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赞 张建国 石晗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194-200,共7页
为探讨在区域需求导向下浙西南山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的策略与应用,通过对浙西南山区发展需求实际的分析,明确浙西南山区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区域就业结构、提供就近就业机... 为探讨在区域需求导向下浙西南山区休闲农业园区规划的策略与应用,通过对浙西南山区发展需求实际的分析,明确浙西南山区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区域就业结构、提供就近就业机会、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的需求;结合休闲农业园区自身产业优势,在理论层面指出满足西南山区发展需求的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策略;以文成县绿水尖休闲农业园区规划为实证案例,探讨在需求导向下相关策略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分析 休闲农业 规划设计 浙西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特征及乡村振兴响应策略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田 廖和平 +3 位作者 孙平军 师满江 李涛 刘愿理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5-150,共6页
利用2019年在贵州省关岭县调查的1518份样本数据,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以男性、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不同民族转移数量差异不明显;劳动力主要转移到省外,占比70.69%;月... 利用2019年在贵州省关岭县调查的1518份样本数据,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以男性、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不同民族转移数量差异不明显;劳动力主要转移到省外,占比70.69%;月收入水平集中在2001~3000元和3001~5000元范围内;以转入制造业、建筑业和居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占80.57%;转移时间5年以上的数量最多,约1/3的劳动力转移时间在两年以下;转移途径主要是自己寻找和亲朋介绍。②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资源等因素对劳动力转移产生重要影响,劳动力老龄化、乡土情结等成为阻碍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基于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从空间、经济、社会3个方面制定乡村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 劳动力转移 贫困家庭 西南山区 乡村振兴 贵州关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演变下西南喀斯特地区产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以贵州省为例
12
作者 杨廷锋 吴显春 尚海龙 《宁夏农林科技》 2023年第2期64-68,共5页
运用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演变下产业生态效率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贵州省产业结构由“一二三”阶段演变到“二一三”“二三一”阶段以及“三二一”阶段,产业生态效率的增长率分别为8.2%、8.1%、14.1%... 运用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分析贵州省产业结构演变下产业生态效率时空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贵州省产业结构由“一二三”阶段演变到“二一三”“二三一”阶段以及“三二一”阶段,产业生态效率的增长率分别为8.2%、8.1%、14.1%,整体平均增长率为10.1%,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一产业的生态效率平均增长率为9.4%,第二产业的生态效率平均增长率为8.2%,第三产业生态效率平均增长率为10.6%。在1986—2019年间,贵州省各市(州)产业生态效率不断增加,产业生态效率与产业生态效率增长率存在一定差距,总体差距呈现减少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新时期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效率 生态足迹模型方法 产业结构演变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贫困山区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耦合关系——以贵州省望谟县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田 廖和平 +3 位作者 孙平军 师满江 刘愿理 青丽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5-150,共6页
以2020年脱贫摘帽的贵州省望谟县161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运用耦合协调评判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振兴潜力水平整体偏低,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地域... 以2020年脱贫摘帽的贵州省望谟县161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运用耦合协调评判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振兴潜力水平整体偏低,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受县城经济辐射越强、环境资源及交通区位条件越好的村庄,乡村振兴潜力越高;(2)劳动力资源水平因自然禀赋较差以及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就业而相对较低,表现出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特点;(3)县域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以中度耦合为主,呈现基本协调的态势,耦合协调度较高的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产业经济发展较好及区位交通较便捷的地区;(4)县域乡村振兴与劳动力资源耦合协调关系包括劳动力资源滞后型、乡村振兴滞后型和同步型,其中以同步型为主,该类型将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难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潜力 劳动力资源 耦合协调 空间格局 西南山区 望谟县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恩施州武陵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概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春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2-23,27,共3页
恩施州州内河流众多,州内8县市除巴东县外,其他县城区和绝大部份乡集镇均沿河而建,依河而兴,而州首府和各县市城市防洪标准均达不到5 a一遇。按照国家相继开展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2011~2013年和2013~2015年两轮规划编制工作要求,... 恩施州州内河流众多,州内8县市除巴东县外,其他县城区和绝大部份乡集镇均沿河而建,依河而兴,而州首府和各县市城市防洪标准均达不到5 a一遇。按照国家相继开展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2011~2013年和2013~2015年两轮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恩施州编制了《恩施州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1年,州人民政府与各县市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十二五"期间,全州要完成38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任务,县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分管副县(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中小河流治理领导小组,并指定了相应的项目法人。截至2012年7月,共完成新建堤防、护岸56.52 km、河道疏浚36.9 km、防汛道路31.07 km,共完成土方119万m3、石方23.51万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项目 中小河流治理 武陵山区 恩施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山区留守子女学业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15
作者 李蔚蔚 陈雪芬 陈兵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5期1-3,共3页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备受关注。调查发现,浙西南山区留守子女学习缺"导"、心理缺"疏"、生活缺"助"、亲情缺"慰"、安全缺"护",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父母的观念、学校和社会努力的缺位以及隔... 农村留守子女教育备受关注。调查发现,浙西南山区留守子女学习缺"导"、心理缺"疏"、生活缺"助"、亲情缺"慰"、安全缺"护",其影响因素主要是父母的观念、学校和社会努力的缺位以及隔代抚养方式等。笔者提出了相关对策:即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农村留守子女家庭的监护意识和教育责任;建立农村社区的留守子女教育和监护体系;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责任,政府应有更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子女 学业教育现状 对策 浙西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南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向东 陈良昌 《湖南林业科技》 2008年第5期19-22,共4页
对湘西南山区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山区温、湿度和降雨量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都有影响,但不是单因子发生主要作用;在山区南坡山脊、林缘、8~15年树龄的松树中马尾松毛虫分布较多;海拔500m以下、东坡和干燥... 对湘西南山区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山区温、湿度和降雨量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都有影响,但不是单因子发生主要作用;在山区南坡山脊、林缘、8~15年树龄的松树中马尾松毛虫分布较多;海拔500m以下、东坡和干燥林地中的松林,马尾松毛虫为害严重,纯林和混交林为害同等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南 山区 马尾松毛虫 环境因子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南山地龙底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与单(寡)种属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安忠 陆奇勇 +1 位作者 陆奇峰 陆明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3期256-260,共5页
为探讨湘西南山地植物区系特征,分析了龙底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单(寡)种属的组成与特性,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88科859属2 174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15属21种;植物区系中有单(寡)种属183属,归属于83科,含209种,占区系... 为探讨湘西南山地植物区系特征,分析了龙底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单(寡)种属的组成与特性,结果表明: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88科859属2 174种,其中裸子植物8科15属21种;植物区系中有单(寡)种属183属,归属于83科,含209种,占区系中总属数的21.30%。单(寡)种属能表征该区植物区系的古老残遗性、特有性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组成特点,能表现出植物的演化阶段与过程;单(寡)种属同植物区系中所有属的生长型组成比例与生活型谱间存在差异,但也具有一些相同的组成变化规律;植物区系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而单(寡)种属以温带成分为主。单(寡)种属以中国特有属、东亚特有属和热带亚洲特有属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单(寡)种属 特性 湘西南山地 龙底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西南山区成熟林流转价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姜霞 李兰英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50-56,共7页
立木流转价格是衡量林业市场发展和林业经营者流转收益的关键性变量,相关研究能够为深化林业改革和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浙江省遂昌县、松阳县和龙泉市3个重点林区县(市)为样本县,基于典型抽样方法抽取2014—2017年1614宗成熟... 立木流转价格是衡量林业市场发展和林业经营者流转收益的关键性变量,相关研究能够为深化林业改革和政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浙江省遂昌县、松阳县和龙泉市3个重点林区县(市)为样本县,基于典型抽样方法抽取2014—2017年1614宗成熟林流转有效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成熟林单位面积流转价格和单位面积蓄积量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成熟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流转价格约为加权木材价格的57.13%,说明当地市场发育良好;木材价格和单位面积蓄积量是影响成熟林流转价格的关键因素,对流转价格有显著正向影响(P<0.01);郁闭度过高将导致流转价格下降;高蓄积量的流转样本流转价格高;就近发展木材加工业有利于提高流转价格。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发展建议:大力促进木材市场发育,加强森林抚育扶持和增强林农组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林 流转价格 浙江西南山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