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南水北调供水的济南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海波 董增川 +1 位作者 李胜 袁洪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4,58,共5页
分析济南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预测了中长期需水态势,构建了考虑南水北调供水情况下的济南市水资源供需分析数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对偶理论,将模型最小化问题转化为其对偶函数最大化问题,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将复杂问题分解成... 分析济南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预测了中长期需水态势,构建了考虑南水北调供水情况下的济南市水资源供需分析数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对偶理论,将模型最小化问题转化为其对偶函数最大化问题,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将复杂问题分解成为若干个比原问题简单的、规模小的子问题,通过协调各级间关系寻求达到整个大系统的最优化,求得模型的最优解。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供需分析 南水北调工程 大系统分解协调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适宜性的济南市山地丘陵区荒地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筱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4-267,共4页
荒地资源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其开发应以土地适宜性为依据,在生态安全目标的约束前提下,保证生态免受破坏。以济南市山地丘陵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估算宜耕荒地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受生态条件和土地限... 荒地资源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其开发应以土地适宜性为依据,在生态安全目标的约束前提下,保证生态免受破坏。以济南市山地丘陵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估算宜耕荒地的开发潜力。结果表明:受生态条件和土地限制性因素的制约,研究区荒地资源质量较差,其中最适宜开发为耕地的荒地仅占3.33%,中等适宜开发为耕地的荒地占19.38%,勉强适宜开发为耕地的荒地占24.66%,不适宜开发的荒地面积最大,占52.63%。研究结果可为济南市山地丘陵区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地资源 开发潜力 生态适宜性评价 山地丘陵区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燕翅山铁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庆兵 杨全城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第9期74-77,共4页
济南燕翅山铁矿已闭坑多年,遗留大量的采空区潜在地面塌陷、山体崩塌及裂缝隐患,对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该文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并根据研究区实际,提出了主要地质灾害治理方法和措施建议。
关键词 铁矿采空区 稳定性评价 燕翅山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亚运 赵清 +1 位作者 黄巧华 郑国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9-153,160,共6页
在DEM基础上,基于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ETM+/OLI卫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率及转移方式与高程、坡度和坡向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以绿地为主体的土地利... 在DEM基础上,基于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ETM+/OLI卫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率及转移方式与高程、坡度和坡向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以绿地为主体的土地利用结构虽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内部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大面积土地利用类型曾发生过转化。(2)基于研究区尺度和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主导自然因素,但地形因子高度、坡度和坡向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作用是不同的。(3)高度和坡度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影响较为一致,即随高度和坡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特点有相似的规律性。比较坡度和高度的作用方式发现,坡度是更直接和更明显的影响因素。(4)在高度有限的山地丘陵区,不同坡向与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间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坡度和高度相比,坡向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结构 地形因子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