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经学训诂模式的汉宋之别
1
作者 白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1,共10页
“疏解语言障碍”(训)和“阐发义理思想”(理)是经学训诂的两大功能要素。以《毛传》为代表的《诗经》汉学将义理阐发融于字词训释之中,属于“训理合一”模式;而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诗经》宋学则多将字词训释中的义理说解功能向... “疏解语言障碍”(训)和“阐发义理思想”(理)是经学训诂的两大功能要素。以《毛传》为代表的《诗经》汉学将义理阐发融于字词训释之中,属于“训理合一”模式;而以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诗经》宋学则多将字词训释中的义理说解功能向外疏解,交由其他模块承担,属于“训理分离”模式。究其内因,文本语境与文化语境的不同突显选择是重要影响因素。清儒沿着具有分析性特征的“训理分离”模式走向更远,为章太炎“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训诂 《诗经》学 汉宋差异 “训理合一” “训理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花鸟画影响下植物纹饰的写生性演变研究
2
作者 黄玉冰 王艺澎 +1 位作者 吕天韵 王嘉慧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9-115,共7页
两宋时期,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科趋于成熟,其建立在自然观察与写实描摹基础上的艺术成就,显著影响了工艺装饰样式中的植物纹饰的演进。本文依托图像学研究方法,以南宋黄昇墓出土织物纹饰为主要分析对象,从题材类型与造型特征两方面入手,探... 两宋时期,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科趋于成熟,其建立在自然观察与写实描摹基础上的艺术成就,显著影响了工艺装饰样式中的植物纹饰的演进。本文依托图像学研究方法,以南宋黄昇墓出土织物纹饰为主要分析对象,从题材类型与造型特征两方面入手,探讨宋代花鸟画中所体现的“写生”传统对同时期植物纹饰的渗透与形塑作用。研究表明,花鸟画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植物装饰的题材范围,强化了纹样主题的自然主义倾向,更将文人审美趣味融入纹饰的样式、构图与意涵之中,折射出宋代特有的“格物”精神与审美文化。本文通过对宋代植物纹饰系统的整理与阐释,本文为传统艺术语汇在现代设计中的转化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历史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花鸟画 植物纹 装饰纹样 写生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动物图案身份考辨 被引量:1
3
作者 梅月姣 吕钊 黄霞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出土于尼雅遗址,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色彩鲜艳,图案丰富,意蕴独特。目前对于此织锦上动物图案身份的研究,众多学者仍结论不一。文章以此织锦中争议较大的动物图案为研究对象,采用...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出土于尼雅遗址,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色彩鲜艳,图案丰富,意蕴独特。目前对于此织锦上动物图案身份的研究,众多学者仍结论不一。文章以此织锦中争议较大的动物图案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重证据法,通过对汉代不同文物上同种类型的动物图案与文献的比较分析,对此织锦上争议较大的动物图案,如鸾鸟、鸵鸟和青龙的身份进行探究,并探讨了动物图案的寓意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织锦 鸾鸟 鸵鸟 青龙 白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国《诗》学传播中心的转移与汉四家《诗》的形成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毓庆 郭万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0,共6页
汉代四家诗在先秦的师承源流 ,除《毛诗》自谓传自子夏 ,并有谱系流传外 ,其余三家 ,史皆无载。三家不言师承 ,并非数典忘祖 ,实由战国《诗》学传播混乱、师承不明所致。研究者多从传播主体入手 ,设定其为封闭型传播渠道 ,希图理清三家... 汉代四家诗在先秦的师承源流 ,除《毛诗》自谓传自子夏 ,并有谱系流传外 ,其余三家 ,史皆无载。三家不言师承 ,并非数典忘祖 ,实由战国《诗》学传播混乱、师承不明所致。研究者多从传播主体入手 ,设定其为封闭型传播渠道 ,希图理清三家在先秦的师承脉络 ,然终劳而少功 ,他们忽略了战国《诗》传播的全开放性与学术中心的地域性转移对《诗》学观念与流派形成的影响。战国学术中心有四次大转移 ,第一个学术中心形成于三晋之魏的西河 ,其学术以古史为根柢 ,以好古为特色。第二个学术中心转移于齐之稷下 ,其学术以杂学著称 ,而又侈谈阴阳五行。第三个学术中心转移于燕国 ,其特色由中和三晋之古学与齐之阴阳学说而成。第四个学术中心转移于楚之兰陵 ,实即鲁之次室 ,由荀子居兰陵而形成。其学杂帝王之术 ,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四次学术中心的大转移 ,也是《诗》学传播中心的四次大转移 ,直接影响了汉代四家《诗》学的形成 ,成为四家《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诗经》 《诗》学传播中心 转移 汉四家《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 被引量:36
5
作者 邓小南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64,共8页
本文希望讨论的问题,是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过程。所谓“语境”问题,是指某一说法得以流行的现实情境,实际上涉及到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涉及到时人的认识心理与解释角度。所谓“胡/汉”语境的“消解”,在历史上体现为一个并非... 本文希望讨论的问题,是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过程。所谓“语境”问题,是指某一说法得以流行的现实情境,实际上涉及到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涉及到时人的认识心理与解释角度。所谓“胡/汉”语境的“消解”,在历史上体现为一个并非与朝代兴亡同步的漫长过程。它一方面是民族冲突与民族融合进程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观念与认识的演变也是促成这种“消解”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宋初 胡汉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诗意”的美学精神追求及其意境表现——以南宋院体花鸟画艺术作品《枇杷山鸟图》图像分析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姚远 金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6,222,共9页
"诗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核心审美价值观,诗意美学指向人的情感与心志,以展现"生命的律动"为主旨。在中国传统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中,南宋院体花鸟画由于受到诗意审美观念的主导,使院体... "诗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核心审美价值观,诗意美学指向人的情感与心志,以展现"生命的律动"为主旨。在中国传统艺术史的发展历程中,南宋院体花鸟画由于受到诗意审美观念的主导,使院体花鸟画在继承北宋精致华贵的基础上,趋于内敛与含蓄。在花鸟形象的刻画、笔墨情趣以及空间的布局上,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婉约清新的诗意追求,呈现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诗意美学精神,在艺术形式与内容之间达成了完美的契合。这些"诗意"的美学精神追求及其意境表达促使南宋院体花鸟画从众多绘画门类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朵争妍斗芳的奇葩,以其特有的美学境界创造了中国花鸟画艺术的高峰,使得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诗意"的审美追求及其意境表现在这一时期有了典型的体现。本文尝试以南宋院体花鸟画艺术作品《枇杷山鸟图》图像为例,从造型、笔墨、布局三个方面分析探究南宋院体花鸟画的艺术风格形态在"诗意"审美观主导下的传承性、突破性及其当代意义,并依此进一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诗意"审美观的构建过程及其意境表现,以更好地指导当代的艺术创作沿着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正确路径从容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艺术审美 诗意 南宋 院体花鸟画 《枇杷山鸟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初汉族男性服饰特征探微 被引量:4
7
作者 束霞平 张蓓蓓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8-64,共7页
通过对晚唐至北宋初品级朝官、在野隐士及平民等汉族男性所着服饰及其特征进行研究,此时男性服饰所呈现出几种不同之"变"的形态在动乱结束后长期并存,并在服饰历史发展中均发挥着不同效应的影响作用,以此力求反映和折射出当... 通过对晚唐至北宋初品级朝官、在野隐士及平民等汉族男性所着服饰及其特征进行研究,此时男性服饰所呈现出几种不同之"变"的形态在动乱结束后长期并存,并在服饰历史发展中均发挥着不同效应的影响作用,以此力求反映和折射出当时不同阶层的审美趋向、精神文化追求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即无论是品级朝官与在野隐士所着渐儒趋雅风格的服饰,还是平民所着便捷实用的服饰,均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当时世人的一种复古心态,反映出北宋初期男性服饰风格发生变革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 汉族 男性 文人服饰 庶民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初汉族妇女服饰特征探微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蓓蓓 束霞平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6-70,共5页
通过对晚唐至北宋初妇女服饰样式、着装方式及装扮习俗的研究,从服饰制度的沿袭、阶层文化基调的变革、款式审美的变迁等方面分析了北宋初汉族妇女服饰特征和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变迁。从衣服样式上看,北宋初的上层女子服装愈加艳丽与奢华... 通过对晚唐至北宋初妇女服饰样式、着装方式及装扮习俗的研究,从服饰制度的沿袭、阶层文化基调的变革、款式审美的变迁等方面分析了北宋初汉族妇女服饰特征和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变迁。从衣服样式上看,北宋初的上层女子服装愈加艳丽与奢华,更大幅度地趋于装饰和宽博,是当时世人复古心态的一种体现,反映了内心对本土文化回归的渴望。从着装方式上看,以内衣外穿为主要特点的新衣式在北宋初得以普及,为后世妇女着装起到了很好的典范和借鉴作用。北宋初"胡风渐退,汉风复兴"的妇女服饰风貌变化是当时社会动荡和民族本位思想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初 汉族 妇女服饰 内衣外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汉、宋、明三代无“和亲”说质疑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兴成 薛平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168,共7页
关于东汉、宋、明三代有无"和亲"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几近一致持否定态度,然而在《后汉书》《宋史》《明史》等文献中却有大量的"和亲"记载。以往学者之所以要否认这几个朝代的"和亲"史实,主要因为这几... 关于东汉、宋、明三代有无"和亲"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界几近一致持否定态度,然而在《后汉书》《宋史》《明史》等文献中却有大量的"和亲"记载。以往学者之所以要否认这几个朝代的"和亲"史实,主要因为这几个朝代的"和亲"不含婚姻内容,不具有政治联姻的性质,与"和亲"即政治联姻这种"和亲"理论不符。其实,"和亲"的内涵比政治联姻广泛得多,"和亲"可以通过政治联姻来实现,但"和亲"并不必然是政治联姻,政治联姻只是实现"和亲"的诸多途径之一。故我们可以说东汉、宋、明三代无政治联姻,却不能说无"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和亲 宋代和亲 明代和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鸟图腾与中医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金萍 何永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4,共2页
汉画像石中有许多鸟形人,反映了早期的鸟图腾。鸟图腾寓含的健康长寿之特殊涵义,反映了其与中医药之间的密切关系;扁鹊名号及“扁鹊针刺图”,乃是鸟图腾与医药关系的一个重要代表。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鸟图腾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宗宋诗派对韩愈及其诗歌的新阐释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易安 程彦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95,共11页
晚清宗宋诗派以苏轼、黄庭坚为发始,将宋诗的体派传统上溯至韩愈,再由韩愈推源至杜甫,从而完成了唐宋一体的诗学思想的构建,打破了明以来诗坛崇尚盛唐的主流局面,重新确立了韩愈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宗宋诗派对韩愈诗歌中... 晚清宗宋诗派以苏轼、黄庭坚为发始,将宋诗的体派传统上溯至韩愈,再由韩愈推源至杜甫,从而完成了唐宋一体的诗学思想的构建,打破了明以来诗坛崇尚盛唐的主流局面,重新确立了韩愈在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同时宗宋诗派对韩愈诗歌中折射出来的儒家正统思想、人格魅力以及诗歌风格进行了新的阐释,赋予了韩愈及其诗歌较为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宗宋诗派对韩愈及其诗歌多层面的阐释,不仅凸显了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使韩愈的儒家生命哲学的价值在晚清内忧外患的特定语境中重新彰显出来,从而也传达了宗宋诗人求变求新的诗学主张以及关怀现实的忧患意识和除弊去疾的革新意识。可以说,宗宋诗人是通过对韩愈诗歌的阐释来张扬自己的诗学观念和政治理念的,而韩愈诗歌则因宗宋诗人的阐扬而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宗宋诗派 韩愈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织锦图案中禽鸟纹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段光利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0-44,50,共6页
汉代的织锦图案题材以云气动物纹样为特色,多为祥瑞图案,其中禽鸟纹是一类,且图案排列方式大多为横列形式,但禽鸟纹的种类和形态尚缺少深入细致的复原研究。文章对汉代织锦图案中各种类型的禽鸟纹在织锦上的表现作了复原,并与汉画像石... 汉代的织锦图案题材以云气动物纹样为特色,多为祥瑞图案,其中禽鸟纹是一类,且图案排列方式大多为横列形式,但禽鸟纹的种类和形态尚缺少深入细致的复原研究。文章对汉代织锦图案中各种类型的禽鸟纹在织锦上的表现作了复原,并与汉画像石上的同类形象进行比较,对其归纳分析后发现其主要包括三足乌、雁纹、凤凰、朱雀纹、鹤纹、孔雀纹、鸿鹄、鸳鸯,以及一些不知其名目的禽鸟纹。这些禽鸟纹的排列形式主要分为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两种,其中以二方连续纹样出现最多。二方连续纹样又可分为单鸟二方连续和对鸟二方连续两种,而四方连续纹样则可分为单鸟四方连续和多鸟四方连续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织锦 图案 禽鸟纹 复原 排列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时期汉赋的经典化过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50,共7页
唐宋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对汉赋的认可与接受,促进了汉赋的经典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传统题材的拓展、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的学习等方面。文学家、评论家在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也是汉赋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唐宋时期理论上出现了一种"... 唐宋文学家在创作实践中对汉赋的认可与接受,促进了汉赋的经典化过程,主要表现在传统题材的拓展、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手法的学习等方面。文学家、评论家在理论上的批评总结,也是汉赋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唐宋时期理论上出现了一种"去经典化"的文学思潮,但主流还是肯定汉赋的功绩,对汉赋的发展、价值、作家作品、创作手法等方面予以评价。这种肯定对于汉赋经典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宋时期对于汉赋的注释、选辑、摘引等,也是经典化的途径之一,为明清时期大规模的汉赋文献整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唐宋文学 文学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诗经》流传问题略论——以阜阳汉简《诗经》为中心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17-120,共4页
通过对阜阳汉简《诗经》的整治及抄写情形的研究,可以推断阜阳汉简《诗经》当为抄写本,其篇次也很可能与今传本有异;结合阜阳汉简《诗经》及其他涉《诗》材料,可以断定汉初有完整的《诗》本存世,其时应当并不存在一种在字形上具有定本... 通过对阜阳汉简《诗经》的整治及抄写情形的研究,可以推断阜阳汉简《诗经》当为抄写本,其篇次也很可能与今传本有异;结合阜阳汉简《诗经》及其他涉《诗》材料,可以断定汉初有完整的《诗》本存世,其时应当并不存在一种在字形上具有定本意义的《诗经》文本;从字形上看,汉代《诗经》流传呈现出一种民间与官方、分化与统一并行的双轨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汉简 《诗经》 两汉 流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史的建构:宋朝士人阶层追寻的精神家园——以相州韩琦家族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游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宋朝在中国古代家族发展史上是承前启后的时代。诸多士大夫不懈努力,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并发展了传统社会的家族理念,形成了有着宋代特色的关于宗族的系统论述,而且,很多士大夫身体力行,逐渐完善了这套宗族理论。相州韩琦家族就有寻找祖... 宋朝在中国古代家族发展史上是承前启后的时代。诸多士大夫不懈努力,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并发展了传统社会的家族理念,形成了有着宋代特色的关于宗族的系统论述,而且,很多士大夫身体力行,逐渐完善了这套宗族理论。相州韩琦家族就有寻找祖先的曲折历程。韩琦本人较为详尽地记述了他找到祖先墓地的种种经历,构建了系统而完整的相州韩氏家族的谱系。毫无疑问,这些弥足珍贵的记录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不仅于韩氏家族本身,对宋代历史的研究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不过,韩琦叙述家族历史的文字颇为模糊,需要认真解读,才可寻绎到历史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人阶层 韩琦家族 家族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人宋神:韩愈在潮州的神话与神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志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了韩愈的神化,唐宋地方祠庙祭祀政策的变化以及韩愈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合力而促成了韩愈这一"唐人宋神"文化奇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史 民间信仰 韩愈 潮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由互市到政府控驭:唐、宋、明时期汉藏茶马贸易的功能变异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前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7-123,共7页
茶马贸易本属汉藏民族间、农区与牧区间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活动,它本应遵循固有的经济规律。其发端的唐朝如此,其发展的宋亦大致如是。但至明朝,统治者希图借经济手段去替代政治、军事所无法完成的统治功能(“以茶驭蕃”),并“联番制虏... 茶马贸易本属汉藏民族间、农区与牧区间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活动,它本应遵循固有的经济规律。其发端的唐朝如此,其发展的宋亦大致如是。但至明朝,统治者希图借经济手段去替代政治、军事所无法完成的统治功能(“以茶驭蕃”),并“联番制虏”,隔绝传统的蒙藏联系,“壮中国之藩篱”。汉藏茶马贸易的原有功能发生变异,纯粹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明 汉藏茶马贸易 自由互市 政府控驭 功能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怀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9,共7页
南朝乐府官署与东晋一脉相承而略有变化 ,这一时期 ,民间清商新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不仅在实际生活及朝廷礼乐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且对文士创作的影响有更加显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基本仿效南朝而略有变化 ,隋代乐府官... 南朝乐府官署与东晋一脉相承而略有变化 ,这一时期 ,民间清商新声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期 ,不仅在实际生活及朝廷礼乐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而且对文士创作的影响有更加显著。北朝乐府官署的设置基本仿效南朝而略有变化 ,隋代乐府官署的设置则与魏和西晋基本一致 ,但自北魏起 ,在这一向回归传统的表面现象下 ,乐府歌诗在音乐上均明显受到胡乐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歌诗 清商乐 胡乐 南北朝 隋代 官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大曲与汉魏大曲、宋大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安潮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8,共10页
大曲这一古代音乐体裁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有同有异的特点,认识到这些异同对深入了解大曲的发展线脉非常必要。文章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对各个时期大曲进行了曲辞、结构、曲名、宫调、伴奏乐器及风格特征等诸要素的比较,认识到汉魏... 大曲这一古代音乐体裁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有同有异的特点,认识到这些异同对深入了解大曲的发展线脉非常必要。文章运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对各个时期大曲进行了曲辞、结构、曲名、宫调、伴奏乐器及风格特征等诸要素的比较,认识到汉魏至宋等不同时期大曲的异同,由此了解大曲这一古代音乐体裁的发展与演变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唐大曲 汉魏大曲 宋大曲 比较 音乐体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愈颠覆“子夏作《序》”与宋代《诗》学格局的确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毓庆 唐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韩愈颠覆"子夏作《序》",挑战汉唐以来《诗序》研究的权威,其目的在于重建儒学,构建新的经典文化承传系统。这一创举不仅是《诗序》研究的大转折,也启发了宋代《诗》学,对于宋代《诗》学"尊序"和"反序"... 韩愈颠覆"子夏作《序》",挑战汉唐以来《诗序》研究的权威,其目的在于重建儒学,构建新的经典文化承传系统。这一创举不仅是《诗序》研究的大转折,也启发了宋代《诗》学,对于宋代《诗》学"尊序"和"反序"两大格局的确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汉、宋诗学过渡不容忽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诗序》 唐宋《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