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ce in microvascular structure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ulmonary nodul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T enhancement
1
作者 刘士远 杨春山 +7 位作者 李慎江 顾倩 肖湘生 冯云 李成洲 李惠民 李玉莉 刘会敏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6年第4期243-248,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nhancement basis and the mechanisms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microvascular structure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Methods: Dynam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nhancement basis and the mechanisms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in microvascular structure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Methods: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was performed on 53 patients with SPNs (diameter〈3 cm, 38 peripheral lung cancers, 5 hamartomas, 10 inflammatory lesions) using a Siemens Plus S or a Marconi MX8000 multi slices spiral CT scanner. The time-attenuation curves were interpreted. The 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 and the continuity of the microvessels' basemental membrane in the dissected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ABC (avldin-biotin complex)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The CT enhancement values of lung cancer (49.05± 16.08 HU) and inflammatory lesions (49.59±21.30 HU)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amartoma (8.98±4.56 HU) t=7.48, P〈0.051 t=8.35, P〈0.05). But the enhancement of lung cancer was similar to that of inflammatory lesions (t=0.76, P±0. 05). The time attenuation curve of inflammatory lesions tended to increase faster and reached a higher peak compared to the lung cancer, and both of them maintained a high plateau after crossing. The hamartoma showed a slight increase in the time-attenuation curve and demonstrated a lowplateau curve. The MVD of SPN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T enhancement (r=0. 8051). The microvascular count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48.45±10. 09) and inflammatory lesions (49. 60±19. 94)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amartoma (8.70±7. 30) (t=11. 64, P〈0.001, t=6. 09, P〈0. 001 ),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lung cancer and inflammatory lesions (t= -0.26, P=0.799).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continuity of basement membrane between nodules with anen haneement less than 30 HU and those with an enhancement higher than 30HU (X^2=3. 13, P〉0.05 ). Conclusion: The microvascular counts mainly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value of SPNs. The basement membrane is not related to nodule enhancement, but it might influence the pattern of the time-attenuation cu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BENIGN MALIGNANT computed tomography enhancement mierovessel density capillary basement membra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灌注成像的影像组学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2
作者 陶兴 杨文魁 +1 位作者 赵春梅 张瑞博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成像影像组学对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接受CT检查的2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后病理及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 目的探讨基于CT灌注成像影像组学对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接受CT检查的2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后病理及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100例)和良性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CT灌注成像定性征象,评估CT灌注成像影像组学在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价值。结果CT灌注成像影像组学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率为87.50%,敏感度为85.00%,特异度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85.71%。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组灌注值(AV)、灌注时间(AT)、血流量(BF)、血容量(BV)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组(P<0.05);两组达峰时间(TTP)、峰值灌注值(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ROC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AV、AT、BV、BF)的AUC值>0.70。结论基于CT灌注成像影像组学对鉴别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CT灌注成像 影像组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联合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检测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付玉娟 尚毓 +1 位作者 吴岳 宋银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24-2028,共5页
目的 探究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THRIL(lncRNA THRIL),微小RNA-98-5p(miR-98-5p)检测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5... 目的 探究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THRIL(lncRNA THRIL),微小RNA-98-5p(miR-98-5p)检测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5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SPN患者分为良性组(75例)和恶性组(40例),比较两组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lncRNA THRIL与miR-98-5p的相关性。一致性Kappa检验比较PET/CT、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单独及联合诊断SPN恶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T/CT检查联合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水平对恶性SPN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血清lncRNA THRIL水平比良性组高,miR-98-5p水平比良性组低(P<0.05)。Pearson分析显示,lncRNA THRIL与miR-98-5p表达呈负相关(r=-0.491,P<0.05),且lncRNA THRIL与miR-98-5p有靶向结合位点。PET/CT、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联合共诊断出38例恶性SPN患者,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29(P<0.05),联合诊断恶性SPN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最高,分别为90.67%、95.00%、84.44%、97.14%、92.17%。PET/CT、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联合诊断恶性SP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95%CI:0.874~0.968),均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2.235、2.478、2.444,P<0.05)。结论 PET/CT联合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检测可提高对恶性SPN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性,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长链非编码RNA THRIL 微小RNA-98-5p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介入18F-FDG PET/CT多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4
作者 贾志斌 高中山 +6 位作者 曾祥高 吴竟雄 李扬彬 苏晓燕 魏帮建 黄威 陈昌伟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61-865,共5页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PIO)介入后,18F-FDG PET/CT多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东莞东华医院核医学科2020年10月~2023年1月共86例SPN患者,对其行18F-FDG PET/CT多时相(1 h、2 h、4 h)显像,PIO介入后显像的42例为...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PIO)介入后,18F-FDG PET/CT多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东莞东华医院核医学科2020年10月~2023年1月共86例SPN患者,对其行18F-FDG PET/CT多时相(1 h、2 h、4 h)显像,PIO介入后显像的42例为实验组(PIO组),常规显像的44例为对照组(非PIO组),分别测量各结节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1)、SUV_(max2)、SUV_(max4)),计算2 h、4 h延迟显像滞留指数(RI2、RI4),结合病理及随访,分析实验组是否提高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ROC曲线分析数据。结果各组SUV_(max2)、SUV_(max4)分别与SUV_(max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O组内恶性SPN的SUV_(max1)、SUV_(max2)、SUV_(max4)、RI4均高于良性S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2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非PIO组内恶性与良性SPN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性病变的RI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余各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良性病变以上各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RI>10%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PIO组诊断SPN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非PIO组,4 h各指标均高于2 h。ROC曲线显示,PIO组RI4诊断恶性S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32,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SPN经PIO作用后,4 h 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可一定程度提高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孤立性肺结节 多时相 氟代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支气管腺瘤的CT影像学特征
5
作者 朱冠嘉 孙士超 +3 位作者 杜贾军 李宁 林晓燕 马国元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特征,提高对BA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3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A病灶的类型、大小、部位、CT征象及随访变化。结果62...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腺瘤(BA)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特征,提高对BA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3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BA病灶的类型、大小、部位、CT征象及随访变化。结果62例患者中,经病理确诊、有清晰CT图像的BA病灶63个,病灶长径3.0~37.0 mm,中位数9.0(6.0,13.5)mm。BA病灶外周分布61个,中心分布2个;43个病灶(68.3%)位于肺下叶;依据CT表现分类:实性型12例,磨玻璃型21例,空泡/囊腔型23例,炎症型7例;23例病灶伴发空泡/囊腔征,13例病灶伴发血管征。30例患者术前行CT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95.0(61.5,492.0)d,其中23例病灶无明显变化;5例病灶增长,平均速度为2.5 mm/年;2例病灶中新发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结论BA的CT表现为位于肺外周带的实性型结节、磨玻璃型结节、空泡/囊腔型结节及炎症型结节。病灶内最常见空泡/囊腔征和血管征。在随访中BA病灶稳定,少数可见增长或出现新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细支气管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两种胸腔镜术前定位方法的对比分析
6
作者 柴杰 鲁东 +5 位作者 吕维富 魏宁 储森林 徐蓓蓓 汪丽君 余华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与医用胶结合亚甲蓝(MGMB)定位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定位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定位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92例SPN患者,分为微弹簧圈组129例,MGMB组163例,比...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与医用胶结合亚甲蓝(MGMB)定位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定位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定位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92例SPN患者,分为微弹簧圈组129例,MGMB组163例,比较两种定位技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以及潜在临床价值。结果 所有患者均于VATS术前36 h内完成定位,相比于微弹簧圈组,MGMB组的定位时间更短(7.42±2.58 vs 14.80±3.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时间更短(5.67±2.16 vs 10.26±3.6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前定位成功率分别为96.9%(125/129)和100%(163/163)。定位过程中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定位时间是总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119,95%可信区间,1.002~1.249,P=0.045)。结论 两种技术都可以在VATS之前安全有效地定位SPN,但MGMB组的定位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实用性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定位 电视胸腔镜手术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余银保 常金明 +1 位作者 郭爽 丁航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孤立性的肺结节者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治疗的7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胸腔镜解剖... 目的:探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孤立性的肺结节者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治疗的78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围术期指标方面,研究组术后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相关的指标方面,研究组术后FVC、FEV1、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孤立性肺结节的疗效方面较好,不仅能够让病人的康复速度一定程度上加快,同时能够改善其肺相关的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孤立性肺结节 肺功能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钱倩 宋勇 +4 位作者 魏淑珍 王谦 展平 陈锦飞 于力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胸部CT扫描中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s)良恶性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收集并筛选出与CT扫描SPNs有关的文献,采用Metadisc、SPSS13及Stata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绘制出...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胸部CT扫描中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s)良恶性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收集并筛选出与CT扫描SPNs有关的文献,采用Metadisc、SPSS13及Stata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其95%可信区间,绘制出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CT扫描对SPNs的诊断价值。结果按照制定标准共筛选出文献29篇,总体敏感度0.89(95%CI0.87~0.91),总体特异度0.69(95%CI0.66~0.72)。以动态增强扫描后SPNs净增CT值≥15Hu诊断为恶性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为0.95(95%CI0.92~0.97),0.60(95%CI0.54~0.66);SPNs净增CT值≥20 Hu诊断为恶性的汇总灵敏度、特异度及95%可信区间为0.92(95%CI0.89~0.94),0.70(95%CI0.65~0.74)。结论胸部CT扫描对良恶性SPNs诊断价值较高,以15 Hu和20 Hu分别作为诊断阈值时,两者诊断价值无明显差异(P=0.5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9
作者 李相生 肖湘生 +4 位作者 张挽时 徐家兴 李惠民 刘士远 李成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曲线在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研究 116例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4cm) ,其中肺癌 88例 ,结核球 10例 ,炎性结节 15例 ,良性肿瘤 3例。在注入造影剂 1 5ml/kg前后 ,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 ,测量增强前后各次扫描时病灶的CT值 ,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结果 :三者动态增强曲线的峰值中每两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肺癌的增强峰值高于结核球而低于炎性结节。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多呈慢升慢降型 ,抛物线状 ;炎性结节多呈快升慢降或快升快降型 ;结核球多呈一低平曲线。炎性结节达峰值的时间较肺癌快。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动态增强曲线峰值、达峰值的时间、曲线形态不同于结核球、炎性结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炎性 周围型肺癌 结节 结核球 病灶 诊断价值 曲线 峰值 动态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治疗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54例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德松 刘彦国 +4 位作者 姜冠潮 赵辉 李运 隋锡朝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研究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胸腔镜手术对该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8月,胸腔镜手术治疗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54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症状、肺内外病灶的诊断间隔时... 目的研究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胸腔镜手术对该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8月,胸腔镜手术治疗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54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症状、肺内外病灶的诊断间隔时间、肺内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等因素,探讨该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价值。结果全组手术过程顺利,肺叶及肺段切除18例,楔形切除36例。中转开胸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手术确诊率100%,其中转移瘤、原发肺癌、良性病变分别为36例(66.7%)、11例(20.4%)、7例(13.0%)。原发肺癌Ⅰ期63.6%(7/11),Ⅱ期18.2%(2/11),Ⅲ期18.2%(2/11)。肺内结节为原发肺癌者肺外肿瘤与肺内病灶确诊间隔时间中位数为84个月(13~276个月),转移瘤为18.5月(0.8~2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8,P=0.001)。转移瘤者胸部CT出现毛刺者27.8%(10/36),分叶者38.9%(14/36),胸膜牵拉者11.1%(4/36)。原发肺癌呈现界限清楚者18.2%(2/11)。既往有结直肠癌或骨软组织肿瘤史者,肺内新发结节为转移瘤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肿瘤史组[90.9%(30/33)vs.28.6%(6/21),χ2=22.442,P=0.000]。肺内结节为原发肺癌的比例较大者分别为头颈部肿瘤史(3/4)、肾癌(2/4)和乳腺癌史(2/4)。结论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接近30%易被影像学检查误诊,且有1/3为原发肺癌或良性病变。胸腔镜手术是此类患者较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恶性肿瘤史 鉴别诊断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许志扬 许建新 +2 位作者 关军 林建生 李志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孤立性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4月,对21例单发肺部小结节病灶经术前定位后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结节直径7~21(10.3±8.0)mm,距离脏层胸膜深度5~23(10.2±4.3...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孤立性肺小结节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4月,对21例单发肺部小结节病灶经术前定位后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结节直径7~21(10.3±8.0)mm,距离脏层胸膜深度5~23(10.2±4.3)mm。术前1日在CT引导下行"拖尾法"微弹簧圈术前定位,胸腔镜下行病灶楔形切除术,送冰冻病理,如为恶性继续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21例肺小结节均成功经皮肺穿刺置入微弹簧圈。定位并发症为无症状气胸3例,均无需处理。胸腔镜术中发现微弹簧圈脱位3例,定位成功率85.7%(18/21)。21例均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病理确诊原位癌5例,腺癌1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例,炎症2例,炎性假瘤1例,肺内转移瘤1例。结论 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用于肺内小结节术前定位是一种简单、直观、有效、精确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微弹簧圈定位 胸腔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LT和^18F-FDG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谭业颖 田嘉禾 +5 位作者 赵周社 陈萍 杨小丰 于丽娟 马黎明 冯慧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比较18F-FLT、18F-FDG PET显像诊断SPN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误诊原因。材料和方法:55例胸部SPNs患者行18F-FLT、18F-FDG PET显像,以术后病理或随访一年为最后诊断标准,证实肺癌16例、肺结核16例、肺炎13例、良性增生10例。根据... 目的:比较18F-FLT、18F-FDG PET显像诊断SPN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误诊原因。材料和方法:55例胸部SPNs患者行18F-FLT、18F-FDG PET显像,以术后病理或随访一年为最后诊断标准,证实肺癌16例、肺结核16例、肺炎13例、良性增生10例。根据对照最后诊断,选择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8F-FDG显像:16例肿瘤患者中假阴性2例。16例结核患者中,9例假阳性(SUVmax>2.56)。13例炎性患者中,大部分轻度摄取18F-FDG,2例假阳性SUVmax>10。10例良性结节不同程度摄取18F-FDG。18F-FLT显像:16例肿瘤患者中,5例假阴性。16例结核患者中,3例假阳性(SUVmax>2.0)。13例炎症,2例假阳性。10例良性结节3例假阳性。结论:18F-FDG和18F-FLT均非肿瘤特异性示踪剂,假阴性见于低活动度或小病灶;而假阳性原因为炎症活动期和肉芽肿形成期。18F-FLT的特异度高于18F-F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IJT ^18F-FDG 孤立性肺结节(sp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内孤立小结节 被引量:15
13
作者 党国际 张廷 +5 位作者 夏国强 常瑞萍 李晖 徐爱民 余卫民 张付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 :评价高分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内孤立小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直径小于 3cm的肺内孤立小结节患者 40例 ,其中周围性肺癌 2 9例 ,转移瘤 1例 ,肺炎性肿块 5例 ,结核瘤 2例 ,肺错构瘤、肺囊肿及肺血管瘤各 1例。40例患者先行常... 目的 :评价高分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内孤立小结节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直径小于 3cm的肺内孤立小结节患者 40例 ,其中周围性肺癌 2 9例 ,转移瘤 1例 ,肺炎性肿块 5例 ,结核瘤 2例 ,肺错构瘤、肺囊肿及肺血管瘤各 1例。40例患者先行常规CT扫描 ,发现病变后局部行高分辨螺旋CT扫描 ,仍不能定性诊断时行高分辨螺旋CT增强扫描。 40例病例均行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 :高分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正确率为 81% ,肺内恶性结节大多均匀增强且增强CT值大于 2 0Hu ,平均增强CT值为 3 6Hu。良性结节多周边增强且增强CT值小于 10Hu。结论 :高分辨螺旋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肺内孤立性小结节定性诊断 ,同时强调必须结合病变的基本形态特征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内孤立小结节 CT扫描 肺炎性肿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厘米肺结节的外科诊疗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苏雷 支修益 +4 位作者 张毅 许庆生 胡牧 钱坤 李元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亚厘米(<10 mm)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62例亚厘米SPN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多次胸部CT扫描随访,随访观察时间3~72个月(平均6.8... 目的探讨亚厘米(<10 mm)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治疗62例亚厘米SPN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均行多次胸部CT扫描随访,随访观察时间3~72个月(平均6.8月)。术前胸部CT肺窗测定病变大小,直径≤5 mm 28例,6~9 mm 34例。实性结节17例,半实性结节36例,纯磨玻璃样病变9例。其中56例行术前病变定位。术式包括胸腔镜单纯病变切除或剔除术2例,肺楔形切除术47例,肺段切除术8例,肺叶切除术5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结节54例(87.1%),包括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和原发恶性肿瘤共49例,转移瘤5例;良性结节8例(12.9%)。结论亚厘米SPN影像学静态特征相对缺乏,需要通过其实质变化及动态观察确定诊疗策略。影像学定位技术有助于胸腔镜术中准确定位,肺叶和亚肺叶切除对亚厘米SPN的诊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厘米肺结节 胸腔镜手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支气管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夏春华 高斌 +1 位作者 胡永胜 徐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支气管征的表现形式,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与其支气管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直径≤3cm的SPN患者(其中恶性结节32例,良性结节22例)行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的支气管征的表现形式,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与其支气管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直径≤3cm的SPN患者(其中恶性结节32例,良性结节22例)行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所有患者平扫的原始数据以2.5mm进行标准算法薄层重建,将数据传入GE-AW4.0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以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显示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将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对照。结果:①全肺层厚为10mm螺旋扫描,并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全肺扫描行层厚为2.5mm的标准算法薄层重建,结合各种工作站后处理方法,能极好的显示SPN与相关支气管的关系及形态特征;②54例SPN中与支气管有关系的43例(79.6%),其中恶性结节29例(90.6%),良性结节14例(63.6%)。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SPN-支气管关系分为5型:Ⅰ型支气管于SPN边缘被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内并变尖、变细或锥状中断;Ⅲ支气管穿过SPN,其管腔通畅;Ⅳ型支气管沿SP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支气管壁增厚、牵拉;Ⅴ型,支气管沿SPN边缘走行而不中断,支气管壁无改变;④SPN与支气管关系大部分表现为单型,亦可表现为多型共存。恶性结节中均以Ⅰ型、Ⅱ型和Ⅲ型最常见,良性结节以Ⅰ型和Ⅲ型最常见。Ⅱ型主要见于恶性结节,不见于良性结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型表现在良性结节中明显高于恶性结节,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及薄层扫描合并薄层重建能清楚显示SPN与支气管关系及类型,两者关系对SP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支气管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Hook-wire定位在孤立性肺结节胸腔镜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陆晨 邱国琴 +2 位作者 沈健 郑屹峰 张建斌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研究CT引导Hook-wire定位穿刺在孤立性肺结节胸腔镜手术前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6年5月间采用胸腔镜手术切除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65例,所有患者胸腔镜术前行CT引导Hook-wire定位穿刺,总结其护... 目的研究CT引导Hook-wire定位穿刺在孤立性肺结节胸腔镜手术前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6年5月间采用胸腔镜手术切除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65例,所有患者胸腔镜术前行CT引导Hook-wire定位穿刺,总结其护理要点。结果所有病例均穿刺定位成功,术后并发无症状性气胸9例,少量出血6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症状缓解;穿刺术后定位针脱落2例,胸外科手术医师根据定位钩丝局部穿刺血肿找到并有效切除病灶。结论孤立性肺结节胸腔镜术前行CT引导Hook-wire定位穿刺简单、安全、有效,穿刺前完善的准备,穿刺中的密切观察及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穿刺 胸腔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梁正 刘丹丹 +5 位作者 闫天生 沈祯云 王京弟 王可毅 宋金涛 王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4年5月~2009年11月,经胸片、胸部CT发现的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3cm)115例,术前均无明确病理诊断,经胸腔镜手术局部切除,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和病人...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4年5月~2009年11月,经胸片、胸部CT发现的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3cm)115例,术前均无明确病理诊断,经胸腔镜手术局部切除,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和病人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原发性肺癌行全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40例;行肺楔形切除75例,其中良性肿瘤59例、转移癌11例、不适合肺叶切除的原发性肺癌5例。结果所有病人均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100%。术中、术后并发症10例(8.7%,10/115):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脉分支出血1例,转小切口开胸止血;胸引管拔除超过1周3例,呼吸功能不全3例,肺不张、胸腔积液、切口感染各1例,经对症治疗治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59例随访2~176个月,平均44.5月,无复发。原发性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18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1个月,1例24个月复发仍存活,其余无复发。结论胸腔镜手术在明确孤立性肺结节病理诊断方面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得到治愈,原发肺癌可以得到明确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微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孤立性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治疗孤立性肺结节120例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苏雷 支修益 +3 位作者 张毅 许庆生 钱坤 李元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966-968,973,共4页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120例SPN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胸部CT扫描,肺周围结节82例,近肺门结节38例.术式包括单纯病变切除或剔除术22...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120例SPN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胸部CT扫描,肺周围结节82例,近肺门结节38例.术式包括单纯病变切除或剔除术22例,肺楔形切除术57例,肺段切除术9例,肺叶切除术32例.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结节78例(65.0%),包括肺原发恶性肿瘤51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39例(病理分期ⅠA期T1N0M0 19例,ⅡA期T1N1M09例,ⅢA期T1N2M0 11例);转移瘤27例.良性结节42例(35.0%).CT诊断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71.8% (56/78),特异性为33.3% (14/42);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分别为93.4%(57/61)和76.0%(19/25);经皮肺穿刺活检分别为92.8%(64/69)和100%(13/13).结论 SPN的影像学静态特征在临床医生的分析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有危险因素、直径> 10 mm的SPN,应积极采取对应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胸腔镜外科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肺孤立性结节和肿块的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坚 张蓝石 +2 位作者 杭建明 赵夕武 杨剑影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8-701,共4页
目的评价电视透视引导下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诊断肺孤立性结节和肿块(SP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66例肺部孤立性病灶患者应用纤支镜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刷检(BB)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的结果,分析影响诊断阳性率的相... 目的评价电视透视引导下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诊断肺孤立性结节和肿块(SP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66例肺部孤立性病灶患者应用纤支镜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刷检(BB)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查的结果,分析影响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有118例患者获诊断结果,诊断率71.1%,其中恶性病变诊断率74.8%(104/139),良性病变诊断率51.9%(14/27)。病灶大小和病灶部位与诊断阳性率相关。直径>2cm病灶诊断率明显高于直径≤2cm的病灶,位于近肺门区和中间区的病灶诊断率明显高于肺外周区病灶。TBLB、BB和BAL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结论电视透视引导下纤支镜检查是诊断SPN/M的有效方法,特别对位于近肺门区和中间区的直径>2cm病灶有较高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肺活检 肺孤立性结节 肿块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偶发性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晓飞 苏家贵 +3 位作者 周晓红 张婷 王志忠 何宝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偶发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6年7月间的CT扫描偶然发现的106例SPN病例,汇总其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在106例患者中,71例确诊为肺癌,3... 目的探讨偶发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6年7月间的CT扫描偶然发现的106例SPN病例,汇总其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在106例患者中,71例确诊为肺癌,35例为良性病变,男44例,女62例,平均年龄(57.5±17.1)岁,结节最大标准化摄取值(3.62±3.50)(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6%、62.9%、82.1%,肺癌结节中,年龄≥55岁较年龄<55岁的明显多,SPN是否具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SUVmax值良恶性数据无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对偶发性SPN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效能,并能够初步评估肺腺癌的分化程度,可为无法通过穿刺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无创性的诊断手段,同时PET/CT能够修正SPN的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