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回流比和SRT对A/O-MBR脱氮除磷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德美 王晓昌 +1 位作者 唐嘉陵 夏四清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58,共4页
通过改变回流比和污泥龄(SRT)考察其对A/O-M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不同回流比对氨氮的去除率都在96%以上。提高回流比,使得反硝化过程不能完全进行,从而导致出水NO3--N升高,脱氮效率降低。而SRT对NH4+-N、NO3... 通过改变回流比和污泥龄(SRT)考察其对A/O-MBR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不同回流比对氨氮的去除率都在96%以上。提高回流比,使得反硝化过程不能完全进行,从而导致出水NO3--N升高,脱氮效率降低。而SRT对NH4+-N、NO3--N和TN没有明显影响。此外,在SRT=30 d,回流比较低时(回流比为2),厌氧释磷作用较为明显,而提高回流比(回流比为3),反硝化聚磷过程得到强化,反应器均能达到较高的除磷效果(95%以上)。而当污泥中TP含量达到饱和时,增加SRT至60 d,并不能有效改善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MBR 回流比 污泥龄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对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水质的影响及其控制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邹联沛 王国平 +1 位作者 董煜 徐高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3,共4页
膜生物反应器中M LV SS为4000~5000m g/L时,CO D的去除率可达98%左右,但随SRT的继续延长,污泥浓度的增加,使得内源呼吸加剧和大量微生物死亡,导致上清液CO D上升,SM Pnd含量增加,出水CO D存在波动性,但CO D的去除率仍在94%左右。高污... 膜生物反应器中M LV SS为4000~5000m g/L时,CO D的去除率可达98%左右,但随SRT的继续延长,污泥浓度的增加,使得内源呼吸加剧和大量微生物死亡,导致上清液CO D上升,SM Pnd含量增加,出水CO D存在波动性,但CO D的去除率仍在94%左右。高污泥浓度下的M BR反应器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后,由于粉末活性炭对SM Pnd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反应器对CO D的去除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srt 控制途径 出水水质 粉末活性炭 污泥浓度 MLVSS COD 去除率 生物死亡 内源呼吸 吸附作用 上清液 波动性 M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胁迫下SRT对MBR中污泥性质及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肖小兰 陈康 +2 位作者 王新华 李秀芬 钱捷婕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17,共6页
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为依托,在钙离子投加量为200mg/L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污泥龄(10d、20d和30d)对污泥性质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延长,TMP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膜污染得到了有效缓解,其中SRT为... 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为依托,在钙离子投加量为200mg/L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污泥龄(10d、20d和30d)对污泥性质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延长,TMP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膜污染得到了有效缓解,其中SRT为30d时,膜污染最轻.当SRT从10d延长到30d时,SMP的含量明显降低,与膜污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较长的SRT下钙离子更易于累积,钙离子的累积造成了MLVSS/MLSS值的降低,同时也强化了生物絮凝作用,促进了较大絮体的形成.累积的钙离子主要附着于BEPS中,且通过吸附SMP中带负电荷官能团的多糖,导致了较长SRT下SMP含量的降低和BEPS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龄 钙离子 膜污染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T对A^2/O-MBBR工艺中聚磷菌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小梅 张月 +2 位作者 潘丹华 王羽华 李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6-261,共6页
采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A^2/O-MBBR)联合工艺,在不同污泥龄(SRT)(20 d、15 d、10 d、6 d、3 d)的条件下,考察A^2/O系统各区聚磷菌生化代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A^2/O-MBBR联合工艺采用双泥系统,分相培养了硝化菌和聚磷菌,该系统的微环... 采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A^2/O-MBBR)联合工艺,在不同污泥龄(SRT)(20 d、15 d、10 d、6 d、3 d)的条件下,考察A^2/O系统各区聚磷菌生化代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A^2/O-MBBR联合工艺采用双泥系统,分相培养了硝化菌和聚磷菌,该系统的微环境有利于自养型硝化菌的生长和积累,硝化反应已不是A^2/O-MBBR联合工艺运行的限制因素,SRT缩短对系统中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可溶性正磷酸盐(SOP)去除率随SRT缩短而逐步上升,SRT为3 d时去除率最大为94%。聚-β-羟基丁酸(PHB)是聚磷菌(PAOs)去除污染物所需碳源和能量的中转站,在胞内聚合物与能量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SRT下胞内聚合物的代谢含量与释磷、吸磷含量有密切关系,代谢量越多,释磷、吸磷量越多。SRT为6 d时,厌氧段聚磷菌具有最佳的释磷性能,形成了具有显著释磷作用的菌种。缺氧区胞内聚合物代谢规律与好氧区相似,对于反硝化聚磷菌来说,在SRT为10 d时对PHB的利用率最高,代谢活性最好;而对于传统聚磷菌来说,在SRT为6 d时其代谢性能最佳,且聚磷菌占全菌比例最大。短泥龄条件有利于提高胞内聚合物的单位污泥质量分数、驯化出积累PHB质量分数较高的微生物种群,其中SRT为6 d时各胞内聚合物含量最高,A^2/O-MBBR联合工艺的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A^2/O-MBBR 污泥龄 聚磷菌 胞内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片反硝化生物反应器对农业面源污水氮去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庞家平 李恒鹏 +1 位作者 李俊 臧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63-1472,共10页
木片反硝化生物反应器使用木片、玉米芯等作为固体碳源,利用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将溶解的NO_(3)^(-)-N转化为氮气,是一种广泛应用的NO_(3)^(-)-N削减方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木片反硝化生物反应器的类型、氮去除机制和去除效果,探... 木片反硝化生物反应器使用木片、玉米芯等作为固体碳源,利用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将溶解的NO_(3)^(-)-N转化为氮气,是一种广泛应用的NO_(3)^(-)-N削减方法。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木片反硝化生物反应器的类型、氮去除机制和去除效果,探讨了碳源、水力停留时间、温度、溶解氧等因素对氮去除效果的影响,总结了木片反硝化生物反应器的温室气体排放、硫酸盐还原和甲基汞产生等次生环境效应,最后展望了木片反硝化生物反应器的改进和扩展应用的前景。该文可为木片反硝化生物反应器净化高氮污水的应用和性能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片反硝化生物反应器 面源污染 氮去除 固体碳源 水力停留时间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及其与秸秆共基质的厌氧消化特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紫琪 周海东 +1 位作者 张喆 王莹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为分析秸秆对污泥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在中温〔(35±1)℃〕条件下,研究了活性污泥单基质及其与秸秆共基质在SRT(固体停留时间)分别为10和15 d,以及C/N(质量比)分别为5.5∶1、10.0∶1的情况下,厌氧消化产沼气量及其组分、ρ(NH_4^+-N... 为分析秸秆对污泥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在中温〔(35±1)℃〕条件下,研究了活性污泥单基质及其与秸秆共基质在SRT(固体停留时间)分别为10和15 d,以及C/N(质量比)分别为5.5∶1、10.0∶1的情况下,厌氧消化产沼气量及其组分、ρ(NH_4^+-N)、ρ(TP)、ρ(CODCr)及ρ(VFA)〔以ρ(乙酸)计,其中VFA为挥发性短链脂肪酸〕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厌氧消化在SRT为10、15 d时,累积沼气产量为5 818.0、9 026.0 m L,比活性污泥单基质的沼气产量(4 930.0、7 760.0 m L)分别提高了15.3%、14.0%;共基质所产沼气中φ(CH4)最高为69.3%,比活性污泥单基质高出15.4%.此外,在SRT为10和15 d时,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厌氧消化CODCr去除率分别为25.0%和28.0%,优于单基质的10.2%和13.1%;共基质平均ρ(NH_4^+-N)分别为278.5和254.9 mg/L,单基质平均ρ(NH_4^+-N)分别为215.6和213.5 mg/L;活性污泥-秸秆共基质平均ρ(TP)分别为168.6和175.9 mg/L,高于活性污泥单基质的129.2和152.2 mg/L.共基质有利于厌氧消化液中有机物的提高,从而增加ρ(VFA)、提高甲烷产量.研究显示,共基质可优化厌氧消化底物的C/N,促进厌氧消化反应,提高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秸秆 共消化 固体停留时间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龄对A/A工艺反硝化除磷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微 王宇佳 +1 位作者 祝雷 席秋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59,共5页
利用厌氧/缺氧SBR驯化成功的反硝化聚磷污泥进行试验,研究了泥龄对反硝化除磷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SRT污泥性质的变化,分析产生不同除磷效果的原因,探讨SRT与污泥浓度、除磷机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的反硝化除磷系... 利用厌氧/缺氧SBR驯化成功的反硝化聚磷污泥进行试验,研究了泥龄对反硝化除磷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SRT污泥性质的变化,分析产生不同除磷效果的原因,探讨SRT与污泥浓度、除磷机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稳定运行的反硝化除磷系统在不排泥情况下,最多可连续运行3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除磷 污泥停留时间 聚-β-羟基链烷酯酸 聚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泥龄下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朱哲 李涛 +1 位作者 王东升 姚重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5,共6页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对不同泥龄下污泥絮体的化学性状(胞外聚合物成分及含量)、物理性状(表面电荷)、形态性状(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泥龄对胞外聚合物总量及各组分含量的影响规律并不明显;多糖/蛋白质愈大,污泥...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对不同泥龄下污泥絮体的化学性状(胞外聚合物成分及含量)、物理性状(表面电荷)、形态性状(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泥龄对胞外聚合物总量及各组分含量的影响规律并不明显;多糖/蛋白质愈大,污泥絮体表面电负性愈强;污泥絮体的平均粒径随泥龄的延长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粒度分布愈来愈均匀;不同泥龄下,污泥絮体形态结构亦不相同,泥龄短时,絮体表面粗糙,结构开放疏松;泥龄长时,絮体表面平滑,结构紧凑;随着泥龄的增大,絮体分形维数逐渐增加.由于不同泥龄下所表现出的污泥絮体性状的差异,直接影响了污泥的絮凝和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体 胞外聚合物 泥龄 分形维数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龄对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曹占平 张宏伟 张景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研究了污泥龄对胞外聚合物(EPS)总量、紧密粘附胞外聚合物(TB)和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B)含量及其中蛋白质与多糖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泥龄的延长,混合液EPS总量增加,TB和LB中蛋白质与多糖比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细菌表面电荷分... 研究了污泥龄对胞外聚合物(EPS)总量、紧密粘附胞外聚合物(TB)和松散附着胞外聚合物(LB)含量及其中蛋白质与多糖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污泥龄的延长,混合液EPS总量增加,TB和LB中蛋白质与多糖比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改变了细菌表面电荷分布,增大了细菌表面亲水基和疏水基的比例,使细菌的存在状态由不稳定型(R型)向稳定型(S型)转变,降低了混合液Zeta电位,SVI值增大.采用SPSS软件对膜污染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Zeta电位、上清液悬浮固体浓度、相对疏水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0.853、0.832.综合考虑膜污染阻力和污泥特性,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龄应控制在优势菌最小世代时间的120倍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龄 膜污染因子 胞外聚合物 污泥特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龄对A^2/O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反硝化除磷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吕绛 周少奇 王伟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7,51,共4页
按照20%的投配比向好氧池中投加悬浮式填料,将传统A2/O工艺转变为A2/O复合式生物膜工艺。以实际市政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如何强化反硝化除磷效果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污泥龄从而适当的增加装置中污泥浓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缺氧区反... 按照20%的投配比向好氧池中投加悬浮式填料,将传统A2/O工艺转变为A2/O复合式生物膜工艺。以实际市政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如何强化反硝化除磷效果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污泥龄从而适当的增加装置中污泥浓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缺氧区反硝化除磷的效果,当SRT=8d时,装置总体的处理效果最好。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3%,75.5%,100%,91.4%。当SRT=10 d时反硝化除磷的现象最为明显,约占总磷去除量的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复合式生物膜工艺 反硝化除磷 悬浮式填料 污泥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沟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控制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戴兴春 谢冰 +2 位作者 黄民生 张玉梅 田泽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7,共4页
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现象是众多泥法污水厂常见的运行难题。通过对唐山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中膨胀污泥和泡沫中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类鉴定;然后进行小试研究,探索投加次氯酸钠和缩短污泥龄方法控制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技术办法;最后将... 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现象是众多泥法污水厂常见的运行难题。通过对唐山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中膨胀污泥和泡沫中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类鉴定;然后进行小试研究,探索投加次氯酸钠和缩短污泥龄方法控制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技术办法;最后将试验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结果表明,投加10mgCl/gMLSS的NaClO和缩短污泥龄到8d均能有效地解决由微丝菌过度增殖造成的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膨胀 生物泡沫 微丝菌 NACLO 泥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停留时间对猪粪厌氧发酵残留物中磺胺类抗生素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许彩云 靳红梅 +3 位作者 杜静 常志州 黄红英 周立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87-2194,共8页
针对厌氧消化中磺胺类抗生素(SAs)残留及在沼渣、沼液中分配特征不清等问题,以猪粪为发酵原料,采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在中温(37±1℃)条件下进行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和磺... 针对厌氧消化中磺胺类抗生素(SAs)残留及在沼渣、沼液中分配特征不清等问题,以猪粪为发酵原料,采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在中温(37±1℃)条件下进行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和磺胺氯哒嗪(SCP)的去除及其在固/液相中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对3种SAs的去除率表现为SM>SD>SCP。水力停留时间(HRT)=20 d时,猪粪中3种SAs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HRT=15 d时,三者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特别是SCP去除率降为72.8%左右。厌氧发酵后残留的抗生素主要分布在猪粪沼渣中,其中SCP在沼渣中占有绝对优势。同时,HRT=15 d的处理中,SM和SCP的固/液分配比率明显高于HRT=20 d的处理。厌氧消化过程中不同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过程和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延长反应体系中抗生素与厌氧微生物作用的反应时间,对中温厌氧消化过程中SAs的去除有积极的作用。为降低其环境危害,猪粪沼渣在还田利用前应进一步消减其中残留的S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 水力停留时间 沼液 沼渣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除养殖水体悬浮颗粒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设计及性能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成林 杨菁 +5 位作者 张宇雷 吴凡 徐皓 陈石 倪琦 刘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3-60,共8页
为了高效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研发了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并对其水力特性及相关结构参数进行试验研究。该文以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为试验指标,设计了5~40 min的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及斜管填... 为了高效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研发了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并对其水力特性及相关结构参数进行试验研究。该文以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为试验指标,设计了5~40 min的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及斜管填料规格参数的双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随着HRT增加,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的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呈显著上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但以HRT为20 min时沉淀装置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优,最高平均去除率可达(58.57%±10.12%),其中粒径小于20μm的微颗粒去除率为19.5%,粒径大于60μm的微颗粒去除率高达90.3%;较小的斜管直径可显著提高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的固体悬浮颗粒物去除率,而斜管高度对去除率无显著影响。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用于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沉淀 污染 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 固体悬浮颗粒物 循环水养殖 水力停留时间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与秸秆共基质中温两相厌氧消化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海东 刘积成 +1 位作者 王莹莹 应桢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4-912,共9页
以污泥和秸秆为共基质,以沼气产量、ρ(VFA)(VFA为挥发性脂肪酸)和CODCr去除率等为指标,探究污泥与秸秆配比(以CODCr计,质量比分别为1∶0、1∶1、2∶1、3∶1)对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以及最佳配比时SRT(污泥停留时间)对... 以污泥和秸秆为共基质,以沼气产量、ρ(VFA)(VFA为挥发性脂肪酸)和CODCr去除率等为指标,探究污泥与秸秆配比(以CODCr计,质量比分别为1∶0、1∶1、2∶1、3∶1)对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以及最佳配比时SRT(污泥停留时间)对产甲烷相厌氧消化稳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污泥试验组相比,添加秸秆试验组的厌氧消化效能均较好;污泥与秸秆的最佳配比为2∶1,该稳定状态下产酸相CODCr的去除率最高,为17. 5%,ρ(VFA)为752 mg/L;产甲烷相CODCr的去除率为33. 5%,ρ(VFA)为250 mg/L,产气量为47. 7 m L/d,总体运行效能较高.在最佳污泥与秸秆配比(2∶1)并设定产甲烷相反应器的SRT为20 d时,稳定状态下产甲烷相各组分的变化情况:CODCr去除率为41. 20%,ρ(VFA)为238 mg/L,产气量为51. 3 m L/d,沼气产率为8. 4 m L/(d·g).研究显示,当控制污泥与秸秆配比为2∶1、SRT为20 d时,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厌氧消化 挥发性脂肪酸(VFA) 污泥停留时间(srt) 沼气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爱萍 李开明 +1 位作者 陈中颖 谢丹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8期5-8,共4页
膜生物反应器是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但其高气水比运行条件产生的动力消耗与国外膜组件昂贵的价格成为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本研究采用分体曝气形式,选择国产高抗污性能PVDF中空纤维膜,设计了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是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但其高气水比运行条件产生的动力消耗与国外膜组件昂贵的价格成为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本研究采用分体曝气形式,选择国产高抗污性能PVDF中空纤维膜,设计了间歇式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了污泥浓度、曝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去除污染物效果的影响。在低气水比条件下,MBR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表明,出水COD<50mg/L,BOD<10mg/L,NH3—N<20mg/L,浊度<3NTU,悬浮固体浓度为零,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浓度 气水比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BDPs固相反硝化的脱氮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6
作者 吉芳英 张千 +3 位作者 徐璇 陈晴空 关伟 周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0-1086,共7页
利用批量和连续流填充床试验对比了2种BDPs(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PCL(聚ε-己内酯)的反硝化效果.批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脱氮稳定阶段,B1(PCL)和B2(PBS)对TN的平均去除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为97.4%、67.0%和7.5、1.8... 利用批量和连续流填充床试验对比了2种BDPs(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PCL(聚ε-己内酯)的反硝化效果.批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脱氮稳定阶段,B1(PCL)和B2(PBS)对TN的平均去除率和反硝化速率分别为97.4%、67.0%和7.5、1.8 mg(L·h),B2均明显优于B1.连续流试验中,在进水ρ(NO3--N)为16.8~18.8 mgL、HRT(水力停留时间)为4.0 h的条件下,L1(PCL填充床)的反硝化速率大于L2(PBS填充床).但是随着HRT的减小,L1呈现出比L2更快的反硝化速率.L2和L1分别在HRT为2.0和1.5 h时获得最大反硝化速率,分别为7.7和9.3 mg(L·h).ESE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物膜剥离后,PCL和PBS颗粒表面均出现大量的坑洞,并且PCL颗粒表面坑洞的密集程度远大于PB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结果表明,L2和L1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主要为类色氨酸这类简单的蛋白质和SMP(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并且L1水中SMP的荧光峰强度明显高于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 聚己内酯(PCL) 固相反硝化(SPD) 水力停留时间(H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处理厂改良氧化沟工艺除磷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姜亚敏 邢磊 +2 位作者 朱喜礼 黄克毅 买文宁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56,共4页
分析了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总磷难以达标(1mg/L)的主要原因。ESS偏高、泥龄长、进入厌氧池的混合液硝态氮含量过高是影响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乐改进措施。
关键词 除磷 改良氧化沟 ESS srt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A型分解炉系统冷模试验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嵇鹰 徐德龙 李兆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4期470-473,478,共5页
利用NS-A型分解炉十分之一的冷态模型测试了炉、窑两路气的管道阻力特性,分解炉内的流场及物料停留时间.测试说明:1要注意调节炉、窑两路气的管道阻力,以满足需要的流量分配;2分解炉内气体流动几乎是平推流,返混小,固气停留时间比较小,... 利用NS-A型分解炉十分之一的冷态模型测试了炉、窑两路气的管道阻力特性,分解炉内的流场及物料停留时间.测试说明:1要注意调节炉、窑两路气的管道阻力,以满足需要的流量分配;2分解炉内气体流动几乎是平推流,返混小,固气停留时间比较小,要使燃料充分燃烧,必须考虑足够大的炉容;3由于炉内物料有分层现象,减小了分解炉的有效容积,因此设计分解炉要尽量避免该种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炉 流场 测试 固气停留时间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绍峰 崔崇威 刘玉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398,共5页
通过控制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溶解氧(DO)浓度、碳氮比(C/N)、污泥浓度(MLSS)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摸索了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工艺条件,同时对好氧反应器中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化学需氧量(COD)在250 mg/... 通过控制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溶解氧(DO)浓度、碳氮比(C/N)、污泥浓度(MLSS)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摸索了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工艺条件,同时对好氧反应器中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化学需氧量(COD)在250 mg/L左右,C/N为10~30∶1,MLSS为5 g/L,HRT为5.0 h,DO为0.6~0.8 mg/L时,总氮去除率达86.0%,取得了良好的总氮去除效果,表明由于好氧反应器中缺氧区的存在,控制好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体系中氨氮、硝态氮浓度的变化与总氮去除的关系说明短程反硝化现象的存在,而且在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反硝化 膜生物反应器 溶解氧 水力停留时间 碳氮比 污泥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最佳工况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拥政 管向伟 +1 位作者 章北平 刘礼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7-89,共3页
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兼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COD去除率与HRT、MLSS、进水有机物浓度和混合液水温的关系。在试验中最佳的水平搭配为MLSS=5500mg/L,进水有机物浓度=180mg/L,HRT=8h和混合液水温=20℃,与回归分析所得出MLSS=5881mg/L,... 在常温条件下进行兼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COD去除率与HRT、MLSS、进水有机物浓度和混合液水温的关系。在试验中最佳的水平搭配为MLSS=5500mg/L,进水有机物浓度=180mg/L,HRT=8h和混合液水温=20℃,与回归分析所得出MLSS=5881mg/L,进水有机物浓度=192.7mg/L,HRT=8.9063h和混合液水温=21.3790℃的最佳工艺条件相吻合。最后通过等高线分析得出常温下生活污水兼性生化的适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兼性生化 MLSS HRT 混合液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