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lithium acrylate-arcylonitrile)/LiClO_4-LiNO_3-LiBr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被引量:4
1
作者 潘春跃 袁云兰 +2 位作者 陈振华 徐先华 张坚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a new type of LiClO4-LiNO3-LiBr eutectic salt with optimum mole ratio of n(LiClO4)∶n(LiNO3)∶n(LiBr)=1.6∶3.8∶1.0 was prepared. The poly(lithium acrylate-acrylonitrile)/LiClO4-...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a new type of LiClO4-LiNO3-LiBr eutectic salt with optimum mole ratio of n(LiClO4)∶n(LiNO3)∶n(LiBr)=1.6∶3.8∶1.0 was prepared. The poly(lithium acrylate-acrylonitrile)/LiClO4-LiNO3-LiBr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were prepared with poly(lithium acrylate-acrylonitrile) and (LiClO4-LiNO3-LiBr) eutectic salts. The effect of LiClO4-LiNO3-LiBr eutectic salts content on the conductivity of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was studied by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method, and the structures of eutectic salts and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om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 of LiClO4-LiNO3-LiBr eutectic salts reaches (3.11×10-4 S·cm-1.) The poly(lithium acrylate-acrylonitrile)/LiClO4-LiNO3-LiBr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possess the highest room temperature conductivity at 70% LiClO4-LiNO3-LiBr eutectic salts content, and exhibit lower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75 ℃ compared with that of poly(lithium acrylate-acrylonitrile) of 105 ℃. A complex may be formed in the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s from the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y(lithium acrylate-acrylonitrile) can suppres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eutectic salts in thi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CONDUCTIVITY eutectic salt LiClO_4 LiNO_3 LIBR arcylonitri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Polymer-in-Salt”电解质制作固体电池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地顺 张星辰 +4 位作者 李英 孙凤霞 陈焕章 熊炜 刘会茹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19-22,共4页
以 NH2 CONH2 -Li Cl O4和 NH2 CONH2 -NH4SCN为主体的“Polym er-in-Salt”作电解质 ,Zn作负极 ,Mn O2 ,Pb O2 和 PAn作正极制成多种二次电池 。
关键词 锂电池 固体电池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二次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己内酯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毅 王骞 +1 位作者 赖文勇 王师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2,共6页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储能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而备受关注,而其中的关键功能组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要求具有高室温离子电导率和高力学强度,是近年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索新时代下... 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储能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而备受关注,而其中的关键功能组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要求具有高室温离子电导率和高力学强度,是近年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索新时代下高分子教学实验的更多可能性,通过经典的阴离子开环聚合获得超支化聚醚“核”为原料,采用配位开环聚合的合成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超支化聚合物。由于聚合物臂刚、柔性的可调控性,制备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和成膜性均可调控,为高性能超支化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提供了通用的制备策略。涉及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分子量的精确调控,相关电化学测试,实验条件较为温和和简便,有望推动固态电解质的发展,同时能够为高分子相关专业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功能高分子材料提供重要的实践基础,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阴离子聚合 开环聚合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基吡啶在PbO_2-SPE组合电极上的电氧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玉敏 张恒彬 +2 位作者 徐玉玲 曹学静 林海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58-1860,共3页
采用热压法制备PbO2-SPE组合电极,通过循环伏安和稳态极化曲线测量研究了该电极对3-甲基吡啶电氧化反应的活性.考察了阳极液中有、无液相支持电解质和不同阴极液情况下,电流密度与过电位和过电位与槽压的关系.初步研究了利用PbO2-SPE组... 采用热压法制备PbO2-SPE组合电极,通过循环伏安和稳态极化曲线测量研究了该电极对3-甲基吡啶电氧化反应的活性.考察了阳极液中有、无液相支持电解质和不同阴极液情况下,电流密度与过电位和过电位与槽压的关系.初步研究了利用PbO2-SPE组合电极在无液相支持电解质的溶液中进行3-甲基吡啶电氧化制取烟酸的可行性,给出了特定条件下的选择性和电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2-spe组合电极 3-甲基吡啶 电氧化 固体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鸭表皮组织中脱氢枞酸残留的SPE-HPLC检测方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苏珍 耿志明 +5 位作者 王道营 诸永志 刘芳 张牧焓 卞欢 徐为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1-104,共4页
建立经松香脱毛处理的肉鸭表皮组织中残留脱氢枞酸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肉鸭表皮组织中的脱氢枞酸用乙腈提取,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0.003 mol/L磷酸溶液-甲醇(13:87,v/v)为流动相,采用反相C18(250 mm×4.6 mm,5 ... 建立经松香脱毛处理的肉鸭表皮组织中残留脱氢枞酸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肉鸭表皮组织中的脱氢枞酸用乙腈提取,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0.003 mol/L磷酸溶液-甲醇(13:87,v/v)为流动相,采用反相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12 n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脱氢枞酸线性范围为0.1~10 mg/L,检测限为0.10 μg/g,定量限为0.33 μg/g。在低中高3个添加量范围内回收率为80.8%~91.8%。实际样品分析显示,肉鸭表皮中脱氢枞酸含量最高达10.06 μg/g。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可用于肉鸭表皮组织中脱氢枞酸残留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 松香 脱氢枞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固体电解质氚水浓集装置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温雪莲 杨海兰 +1 位作者 吴斌 杨怀元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简述了SPE固体聚合膜氚水自动电解浓集装置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在研制该装置中所进行的实验与工作进展。用SPE氚水电解浓集装置处理IAEA第6次低水平氚国际比对样品(TRIC2000),取得了满意的测量结果。
关键词 固体聚合膜电解质 spe 氚水自动电解浓集装置 阳离子交换树脂膜 辐射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新戊醛在PbO_2-SPE组合电极上的电氧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建国 曹学静 +2 位作者 张恒彬 李斐 徐玉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采用热压-电镀法制得PbO2-固体高聚物电解质(SPE)组合电极.通过伏安曲线和槽压与过电位曲线的测量,研究羟基新戊醛在该组合电极上电氧化行为.通过PbO2-SPE组合电极在阳极液中有、无液相支持电解质及不同阴极液情况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和线... 采用热压-电镀法制得PbO2-固体高聚物电解质(SPE)组合电极.通过伏安曲线和槽压与过电位曲线的测量,研究羟基新戊醛在该组合电极上电氧化行为.通过PbO2-SPE组合电极在阳极液中有、无液相支持电解质及不同阴极液情况下的循环伏安曲线和线性伏安曲线比较,证明该组合电极对羟基新戊醛氧化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2-spe组合电极 固体高聚物电解质 羟基新戊醛 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吡啶在PbO_2-SPE组合电极上的电氧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斐 曹学静 +2 位作者 张恒彬 张玉敏 李克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分别采用热压法和热压-电镀法制备PbO2-SPE组合电极,通过循环伏安和稳态极化曲线测量,研究了这两种电极对2-甲基吡啶电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同时考察了工作电极电解液中有、无液相支持电解质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及不同对电极电解液情... 分别采用热压法和热压-电镀法制备PbO2-SPE组合电极,通过循环伏安和稳态极化曲线测量,研究了这两种电极对2-甲基吡啶电氧化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同时考察了工作电极电解液中有、无液相支持电解质电位与电流密度的关系及不同对电极电解液情况下,电流密度与过电位和过电位与槽压的关系.通过一般PbO2电极与热压-电镀法PbO2-SPE组合电极在电流密度与过电位和电流密度与槽压变化的比较,发现热压-电镀法制备的PbO2-SPE组合电极在相同过电位下具有更高的电流密度,在相同电流密度下具有较低的槽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高聚物电解质 PbO2-spe组合电极 2-甲基吡啶 电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水电解池氧电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任丽彬 徐志彬 +3 位作者 李勇辉 易炜 张军 刘兴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6-328,共3页
氧电极是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池(WE)的控制电极,其中扩散层、催化剂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电解池性能的高低。采用热分解、酸浸蚀、电沉积方法,对钛氧电极扩散层基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探讨了氧电极催化剂对WE极化性能的影响;同时考... 氧电极是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池(WE)的控制电极,其中扩散层、催化剂的性能将直接影响电解池性能的高低。采用热分解、酸浸蚀、电沉积方法,对钛氧电极扩散层基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探讨了氧电极催化剂对WE极化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温度、氧电极扩散层对WE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沉积法处理钛氧电极扩散层可以使电阻降低,并且在大气中搁置电阻也不会增加;IrO2-RuO2氧电极复合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随着电解温度升高,电解电压下降;以电沉积法处理的钛网为氧电极扩散层时,WE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在常压、70℃条件下,电解电压为1.65V时,电流密度大于1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水电解 氧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的PA6基永久抗静电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崇岭 陈根根 +1 位作者 游革新 关丽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22,共5页
以己内酰胺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熔融缩聚制备得到聚醚酰胺(PA6–PEG)共聚物,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将其与硬脂酸锂(C18H35Li O2)进行复合加工得到基于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PA6基永久抗静电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复... 以己内酰胺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熔融缩聚制备得到聚醚酰胺(PA6–PEG)共聚物,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将其与硬脂酸锂(C18H35Li O2)进行复合加工得到基于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PA6基永久抗静电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18H35Li O2中Li+主要和共聚物PEG软段醚键上的氧原子发生络合反应,C18H35Li O2的加入有效降低了PA6–PEG共聚物的表面电阻率,当其质量分数为7%时,复合材料表面电阻率下降到约1×109Ω;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起始分解温度在380℃以上,其随C18H35Li 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与PA6–PEG共聚物相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但C18H35Li O2质量分数在5%以内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抗静电 聚醚酰胺 C18H35L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PE|Li体系阻抗谱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俊涛 梁美霞 +2 位作者 李洪武 吴绍娇 张翠芬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0-421,共2页
为了深入研究对称锂金属电极聚合物电池的界面特性,以PEO为基质,并复配少量纳米无机填料及低分子乙氧化物,制备了固态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组装成对称锂金属电极模拟电池,利用交流阻抗法进行测试,并设计出等效电路对测试数据进行拟合... 为了深入研究对称锂金属电极聚合物电池的界面特性,以PEO为基质,并复配少量纳米无机填料及低分子乙氧化物,制备了固态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组装成对称锂金属电极模拟电池,利用交流阻抗法进行测试,并设计出等效电路对测试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数学推导确定了各元件在复数平面图上的对应位置。该等效电路对PEO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体系具有非常好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高分子电解质(spe) 聚氧化乙烯(PEO) 交流阻抗 对称锂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分解法制备SPE电解池一体化氧阳极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钜明 刘高阳 +1 位作者 许军元 王新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氯铱酸为前驱体,钛网为支撑体,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一体化IrO2/Ti氧阳极,热压法制备膜电极组件(MEA)。用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极化曲线及单体电解池测试,研究煅烧温度对氧阳极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在300℃、350℃及400℃煅烧制备的氧... 以氯铱酸为前驱体,钛网为支撑体,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一体化IrO2/Ti氧阳极,热压法制备膜电极组件(MEA)。用SEM、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极化曲线及单体电解池测试,研究煅烧温度对氧阳极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在300℃、350℃及4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表面以裂缝为主,且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裂纹的宽度减小,孔隙率增加;在450℃、5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表面裂纹基本消失,同时生成致密的催化剂簇。400℃煅烧制备的氧阳极的析氧催化活性最好,在50℃、500 mA/cm2时,单体电解池可稳定运行20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水电解 一体化氧阳极 煅烧 热分解 氧化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标兵 顾利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5-49,共5页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由于具有质轻、易成膜等特点,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综述了各类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有关实验性研究工作.
关键词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碳酸酯基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
14
作者 陈泽华 杜丽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1-455,共5页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子结构设计可实现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更好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原位紫外光聚合,制备具有电解质/电极一体式结构的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改性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氟化碳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QSE),室温离子电导率为1.2... 聚合物电解质的分子结构设计可实现更高的离子电导率和更好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原位紫外光聚合,制备具有电解质/电极一体式结构的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改性碳酸乙烯亚乙酯(VEC)的氟化碳酸酯基准固态电解质(QSE),室温离子电导率为1.24 mS/cm,具有2.0~4.5 V的电化学窗口,与锂负极的兼容性良好。在2.5~4.0 V对Li|LiFePO_(4)电池进行测试:室温下,0.5 C最大放比容量为166.0 mAh/g,第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3%;60℃下,1.0 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8 mAh/g,第1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池 电解质 酯基电解质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原位紫外光聚合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801/聚合物整体柱的制备及对异牡荆素的固相萃取
15
作者 柳苹 刘海燕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异牡荆素是一种天然的碳苷黄酮类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但是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是开发的难点和关键.因此,制备了MOF材料MOF-801,利用MOF材料上带有的—COOH基团,对其进行衍生化反应,使其表面带有C=C终端,然后与共聚... 异牡荆素是一种天然的碳苷黄酮类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但是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是开发的难点和关键.因此,制备了MOF材料MOF-801,利用MOF材料上带有的—COOH基团,对其进行衍生化反应,使其表面带有C=C终端,然后与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致孔剂(正己醇)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混合均匀后制备MOF-801/聚合物整体柱.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显示,MOF-801和MOF-801/聚合物整体柱均已成功合成.将MOF-801/聚合物整体柱用作固相萃取(SPE)吸附剂,通过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联用对中药中的抗癌活性成分异牡荆素进行在线富集纯化.结果显示,所制备的聚合物整体柱对异牡荆素具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并能去除中药中的部分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整体柱 固相萃取(spe) 异牡荆素 MOF-8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在高容量高安全性锂基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家琪 王智勇 +2 位作者 黎艳艳 余明明 王辉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31,共11页
锂基电池(lithium-based batteries,LBBs)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是当前和未来储能技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锂硫电池(lithium sulfur batteries,LSBs)因其高能量密度(2600 Wh·kg^(-1)),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 锂基电池(lithium-based batteries,LBBs)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领域,是当前和未来储能技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锂硫电池(lithium sulfur batteries,LSBs)因其高能量密度(2600 Wh·kg^(-1)),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选择。聚合物材料因其独特的长链结构和高黏附力,在LSBs黏结剂的应用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优势。本文综述了聚合物材料在提高锂基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重点讨论了聚合物材料在LBBs隔膜修饰材料、固态电解质、黏结剂及阻燃剂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聚合物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及固态电解质对枝晶生长的抑制能力及机理,指出了聚合物的阻燃性能及其作为固态电解质的作用机理。最后,基于聚合物优异的可塑性和化学可控性,对其通过分子设计实现高离子电导率与界面稳定性实现其在LBBs储能方面的潜力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基电池 聚合物材料 锂硫电池 固态电解质 电池黏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水电解池与H_2/O_2型PEM燃料电池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卫国强 张忠兵 +2 位作者 丁光月 卫慧凯 王宇新 《绿色科技》 2013年第4期310-312,共3页
对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池与H2/O2型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进行了比较,在指出二者相同之处的同时,主要阐述了它们在电化学反应、材料选用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质子交换膜 水电解池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水电解池膜水传递研究
18
作者 孙树成 邵志刚 俞红梅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2-473,535,共3页
建立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池电迁移和反扩散水传递的关联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了沿水流方向的膜两侧水含量及净水传递系数α分布;得到了沿水流方向的膜水含量分布函数,探索了水量不足时的水传递机理。对SPE水电解池的阻抗... 建立了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水电解池电迁移和反扩散水传递的关联模型;利用Matlab软件,求解了沿水流方向的膜两侧水含量及净水传递系数α分布;得到了沿水流方向的膜水含量分布函数,探索了水量不足时的水传递机理。对SPE水电解池的阻抗分布模型进行验证,证明了模型的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水电解池 膜水传递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有机聚硫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19
作者 袁媛 蔡志鹏 +2 位作者 宋柯蒙 李宁 曾芳磊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5-932,共8页
以有机硫化物硫辛酸(α-ALA)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单体为原料,在高温(无需引发剂)条件下通过逆硫化反应制备了化学稳定的三维交联聚合物P(A_(x)-P_(y)),并与聚氧化乙烯(PEO)共混得到固态电解质膜P(A_(x)-P_(y))-PEO。P(A_(x)-P_(... 以有机硫化物硫辛酸(α-ALA)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单体为原料,在高温(无需引发剂)条件下通过逆硫化反应制备了化学稳定的三维交联聚合物P(A_(x)-P_(y)),并与聚氧化乙烯(PEO)共混得到固态电解质膜P(A_(x)-P_(y))-PEO。P(A_(x)-P_(y))-PEO能辅助构建使电池稳定循环的SEI层。P(A_(3)-P_(3))-PEO电解质的电化学窗口可达4.5 V,60℃时其电导率能够达到1.85×10^(-3)S/cm。当电流密度为0.1 mA/cm^(2)时,Li|P(A_(3)-P_(3))-PEO|Li电池能够稳定循环1600 h以上,Li|P(A_(3)-P_(3))-PEO|SPAN电池具有719 mAh/g的放电比容量,库仑效率高达99%。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具有改善离子传输和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电解质 有机硫化物 交联聚合物 聚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锂硫电池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
20
作者 阮明皓 李龙飞 +3 位作者 徐建平 金哲宇 方如意 夏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共6页
全固态锂硫电池利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液态电解液,有望从根源解决液态锂硫电池穿梭效应,同时,可以改善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实现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全固态锂硫电池,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然而,将传统液态电解液... 全固态锂硫电池利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液态电解液,有望从根源解决液态锂硫电池穿梭效应,同时,可以改善锂硫电池循环稳定性、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实现高比能、高安全、低成本全固态锂硫电池,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然而,将传统液态电解液的固态化,带来了电解质/电极界面物理接触不佳、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差、固态电解质电导率低等系列关键科学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重点围绕近5年内聚合物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硫电池中的最新研究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讨论了固态电解质电导率、电解质/电极界面稳定性等问题对全固态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其改性策略,并对全固态锂硫电池的设计进行展望,为高比能、高安全锂硫电池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硫电池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高比能 高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