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 of solid concentration using Terahertz technique
1
作者 Liu Yi'an Huang Zhiyao Ji Haifeng Wang Baoliang Li Haiqing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51-1955,共5页
Terahertz(THz) technique is a new measurement technique that has emerged in recent years.For the measurement of solid concentration,a radiation attenuation method and a phase delay method were developed,which are base... Terahertz(THz) technique is a new measurement technique that has emerged in recent years.For the measurement of solid concentration,a radiation attenuation method and a phase delay method were developed,which are based on the Beer-Lambert law.Experimental work was carried out on a 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system(THz-TDS).Results obtained verify that the terahertz technique may provide a possible new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solid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and the two proposed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effective.Experiment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phase delay method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radiation attenuation method and the size of the particles affects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both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方法 固体 太拉赫技术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tive X Automation的Solid Edge二次开发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健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82-84,共3页
介绍了采用ActiveXAutomation技术,利用VB对SolidEdge进行二次开发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如何引用应用程序对象、文档操作、生成二维轮廓、进行特征造型等给出了实现技术和关键步骤,最后说明了SolidEdge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法.
关键词 ACTIVEX AUTOMATION solid Edge 二次开发 VB CAD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Li+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LiMn2O4 by CITT
3
作者 TANG Xin-cun HUANG Bai-yun HE Yue-h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1-4,共4页
The capacity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 (CITT)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atio of potentio-charge capacity to galvano-charge capacity (RPG) method, to continuously determine the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 ... The capacity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 (CITT)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ratio of potentio-charge capacity to galvano-charge capacity (RPG) method, to continuously determine the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D) of the intercalary species within insertion-host materials with a small voltage region. The linear equations of D vs the value of ratio of the potentio-charge capacity to the galvano-charge capacity (q) were given. By the CITT technique,the Li+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within LiMn2 O4 at different voltag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D varied from 3. 447× 10-9 to 7.60× 10-11 cm2/s in the voltage range of charge from 3.3 to 4.3 V as a function of voltage with "W"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acity TITRATION technique Li+ solid DIFFUSION COEFFICIENT LIMN2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d Edge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兰翼 于修刚 +3 位作者 马天行 程娟 韩金 张琦峰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3年第7期73-76,共4页
介绍了采用ActiveX Automation技术,使用VB对Solid Edge进行二次开发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如何引用应用程序对象、文档操作、生成二维轮廓、进行特征造型等给出了实现技术和关键步骤,最后说明了Solid Edge应用程序的运行方法。
关键词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solid Edge VB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u additions on interdiffusion behavior in the Al-Zn solid solution
5
作者 任玉平 郝士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After diffusion couples were annealed at 260-360 ℃,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Zn element were measured by EPMA. It has been first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Matano method that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 After diffusion couples were annealed at 260-360 ℃,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s of Zn element were measured by EPMA. It has been first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Matano method that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A1-Zn fee solid solution containing high Zn contents is remarkably decreased due to the small addition of Cu. Also, the inter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A1-Zn fee solid solution clear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Zn concentration. The interdiffusion activity energy remarkab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Zn conte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rdiffusion activity energy markedly increases due to the small addition of Cu in the A1 Zn fcc solid solution containing high Zn co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A1-Zn固溶体 扩散行为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外样品的核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姚永刚 王唯 +6 位作者 赵梁 许小雨 肖才锦 李玉庆 李天富 郭冰 陈东风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6-1516,共11页
地外样品是目前能获取到的来自其他天体的最直接地质证据。研究地外样品的目的在于揭示太阳系及其所含天体的宏观与微观演化过程,并为行星与星际环境和星际移民与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提供新的见解。地外样品成分的原位或地面实验室精细分... 地外样品是目前能获取到的来自其他天体的最直接地质证据。研究地外样品的目的在于揭示太阳系及其所含天体的宏观与微观演化过程,并为行星与星际环境和星际移民与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提供新的见解。地外样品成分的原位或地面实验室精细分析研究对于人类认识天体演化以及我国后续月球探测与资源就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地外样品的特殊和珍贵,通常优先选用非破坏分析方法对其开展研究。而核分析技术是在实验核物理和核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是利用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效应、核谱学和核效应等基本原理和实验的方法,比如中子活化分析、离子束分析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利用其非破坏性、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和多元素同时分析等优点,非常适合开展地外珍贵样品的分析研究。未来十年是我国深空探测的关键时期,其主要目标是加深对宇宙的认知、拓展人类的活动空间、探寻地外生命信息,并进一步揭示宇宙奥秘与生命起源、了解保护地球以及激发科学探索精神。核分析技术作为对样品无损分析的科学手段,其生命力在于与物理、化学、材料、医学、地质、环境等学科领域的高度融合。随着我国深空探测的发展需求,核分析技术将会在我国月球、小行星、火星等深空探测以及采集的珍贵样品分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分析技术 深空探测 加速器质谱 穆斯堡尔谱 固体核径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质子导体陶瓷燃料电池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庄子辰 黄祖志 +3 位作者 张晓玉 刘魁 陈婷 王绍荣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34,共16页
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T-SOFC)是一种全固态、绿色高效、可直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具有启停速度快、密封容易、热循环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工作面积大等优点,因而被认为是未来... 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Tubular Solid Oxide Fuel Cell,T-SOFC)是一种全固态、绿色高效、可直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具有启停速度快、密封容易、热循环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工作面积大等优点,因而被认为是未来最接近于实用化的一种SOFC构型。相较于氧离子传导型SOFC,质子导体陶瓷燃料电池(Protonic Ceramic Fuel Cell,PCFC)由于质子本身半径较小,迁移所需活化能低,在中低温下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而管式结构能改善PCFC强度较低的缺陷,更具实际应用前景。通过对管式PCFC的工作原理、关键材料、制备工艺等方面进行梳理,详细总结了注浆成型、挤出成型、提拉浸渍、相转化、流延成型、等静压成型等工艺制备管式PCFC的进展和面临的难点,最后,对管式PCFC未来的发展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质子导体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Ti_(3)V_(2)Nb基轻质高熵合金涂层耐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月明 肖华强 +1 位作者 林波 莫太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899,共9页
为了制备具有合适微观结构和优异性能的轻质高熵合金(LHEA),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基体上制备了不同Al、Ni物质的量比的Ti_(3)V_(2)NbAl_(x)Ni_(y)LHEA,对其微观结构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添加微量MoB陶瓷颗粒对其组织性能... 为了制备具有合适微观结构和优异性能的轻质高熵合金(LHEA),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基体上制备了不同Al、Ni物质的量比的Ti_(3)V_(2)NbAl_(x)Ni_(y)LHEA,对其微观结构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添加微量MoB陶瓷颗粒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_(3)V_(2)NbAl_(0.5)Ni_(0.5)、Ti_(3)V_(2)NbAl_(0.5)、Ti_(3)V_(2)NbNi_(0.5)涂层的物相由单一体心立方晶体(BCC)组成,而Ti_(3)V_(2)NbAl_(0.5)Ni_(0.5)/MoB涂层则形成了第2相A15相;相对基体的硬度,4种涂层的硬度均有提升;4种涂层的磨损形式主要为黏着磨损,磨痕内分布有黏着层与少量氧化层,此外也在磨痕内观察到轻微的磨粒磨损产生的犁沟特征,相对于基体的磨损率均有较大降低,其中Ti_(3)V_(2)NbAl_(0.5)Ni_(0.5)/MoB涂层的磨损率降低了51.1%。所制备的LHEA耐磨性好,可作为航空航天、国防设备制造等领域中TC4零件的保护性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轻质高熵合金 激光熔覆 固溶强化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荚兰香草醛的理化分析和药物动力学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梦蝶 吴亚楠 +1 位作者 郭明 程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6-1607,共12页
香荚兰的药用价值备受关注。本文分析香荚兰不同部位VOCs的共有主成分,以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a)及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α-La)为模板蛋白质,建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 香荚兰的药用价值备受关注。本文分析香荚兰不同部位VOCs的共有主成分,以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a)及α-乳清蛋白(α-lactalbumin,α-La)为模板蛋白质,建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多光谱技术-物理建模-药代动力学”(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egraphy-mass spectrometry-multisp-ectral technique-physical modeling-pharmacokinetics,S-M-P-P)链式方法,解析香荚兰共有主成分的输运机制及药效机理。结果表明,香荚兰不同部位共有主VOCs为香草醛(vanillin,Van),其通过静态猝灭作用减弱了HSA/β-La/α-La的内源性荧光,并与HSA形成氢键和范德华力,与β-La/α-La则通过疏水作用力形成非共价复合物。两者间相互作用促进了Van在体内向肠道和肝组织的转运,并被CYP1A2和CYP2C9酶代谢,从而发挥其药理效果。该研究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香荚兰VOCs的输运机制及药理效果,为理解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的药用潜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 多光谱技术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香草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相变材料的封装制备及在建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成鑫磊 穆锐 +3 位作者 孙涛 刘元雪 胡志德 蒋昊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3,共15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建筑能耗已逐渐成为绿色建造节能的突出性问题。相变储能技术是指通过相变材料的储热特性来储存或释放热量的热储能方式,最终实现调控温度的目标。近年来,相变材料凭借其...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建筑能耗已逐渐成为绿色建造节能的突出性问题。相变储能技术是指通过相变材料的储热特性来储存或释放热量的热储能方式,最终实现调控温度的目标。近年来,相变材料凭借其储热密度高、等温相变等特性,常以潜热形式放出或吸收热量,从而在建筑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相变储能技术在建筑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相变材料的制备、复合、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构件结合使用,为建筑领域的保温储能材料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鉴于此,本文从建筑领域中常见的相变材料出发,以固液相变材料为例,对相变材料的传热理论、封装方法、传热储能、工程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综述,提出了相变材料未来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面临的风险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相变材料 传热机理 封装 保温隔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一航 吴佳宜 +1 位作者 王岁楼 王海翔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8期41-44,共4页
采用微乳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固体脂质总量、2种固体脂质基质的质量比、乳化剂质量、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以姜黄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研究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优配方。结... 采用微乳法制备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固体脂质总量、2种固体脂质基质的质量比、乳化剂质量、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以姜黄素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研究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优化配方为固体脂质总量30 mg,乳化剂的质量200 mg,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3%,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为89.86%,载药量为2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响应面法 包封率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结构完整性评估技术发展及启示
12
作者 周仕明 梅园 +1 位作者 李道奎 申志彬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4-619,共16页
药柱结构完整性评估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和使用维护至关重要。文章第一部分以二十年为一个阶段,回顾了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药柱结构完整性评技术的发展历史。每个阶段按发展重点,从黏弹性理论分析、强度失效、试验测试方... 药柱结构完整性评估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和使用维护至关重要。文章第一部分以二十年为一个阶段,回顾了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初药柱结构完整性评技术的发展历史。每个阶段按发展重点,从黏弹性理论分析、强度失效、试验测试方法、药柱状态监测及老化性能研究等角度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技术演变过程和相互关系。第二部分,分析了美国药柱结构完整性评估技术发展历程对固体推进剂性能试验技术、固体推进剂数值方法、失效评估及寿命预估四个关键问题研究带来的启示,讨论了固体推进剂及粘接界面性能表征方法、多尺度本构与仿真技术、高精度失效评估与寿命预测、药柱结构验证性试验技术以及跨学科方法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药柱结构 粘接界面 试验技术 数值方法 失效准则 贮存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加工工艺下花椒主要苦味物质的鉴定
13
作者 王宇倩 李亭 +3 位作者 郭嘉怡 王佳 薛明君 邹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00-309,共10页
花椒作为重要的香辛料,其苦味成分的存在对食品的整体风味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深入探究花椒苦味成分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苦味强度为指标,利用感官评价对花椒在水煮和油炸时的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进一步地,通过有机溶剂... 花椒作为重要的香辛料,其苦味成分的存在对食品的整体风味具有显著影响。为了深入探究花椒苦味成分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苦味强度为指标,利用感官评价对花椒在水煮和油炸时的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进一步地,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从花椒水和花椒油中分离并富集了苦味馏分。随后,利用滋味稀释分析评估了这些苦味馏分对食品感官特性的贡献。此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花椒水和花椒油中的苦味成分进行了成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煮过程中,花椒用量的增加和水煮时间的延长会增强苦味,而花椒的苦味在油炸过程中会随着温度升高、时间延长和用量增加而增强。推荐花椒水和花椒油的食用、加工条件如下:花椒水推荐在100℃下煮制5 min,花椒用量控制在2 g以下,以减少苦味。而花椒油建议在105~120℃的油炸温度下炸制10~30 min,花椒用量可适量添加,以保持较低苦味。花椒水中主要的苦味物质可能是槲皮素-3-鼠李糖龙胆二糖苷、槲皮素-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槐糖和荷叶碱,而花椒油中主要的苦味物质是羟基-α-山椒素和羟基-β-山椒素。本研究为花椒的加工利用、品质调控以及除苦抑苦等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热加工工艺 溶剂萃取 固相萃取 苦味 滋味稀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固体推进剂燃速模型化快速预估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培培 杨英 +1 位作者 魏智勇 郭琪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0-434,共5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固体推进剂燃速快速预估模型,通过波谱范围筛选和光谱预处理对模型进行优化,并采用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对该模型进行评价,验证模型的精密度及准确度。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固体推进剂...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固体推进剂燃速快速预估模型,通过波谱范围筛选和光谱预处理对模型进行优化,并采用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对该模型进行评价,验证模型的精密度及准确度。结果表明,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固体推进剂燃速快速预估模型测试时间约为2 min,燃速偏差范围为-0.122~0.067 mm/s,精密度测试相对标准偏差≤0.4%,准确度测试偏差-0.029~0.057 mm/s。该方法能够在药浆混合阶段快速预测固体推进剂的燃速,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和稳定可靠的燃速测定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药浆 近红外光谱技术 燃速模型 燃速快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高温热化学转化的基础研究
15
作者 邹旭 付亮亮 +5 位作者 胡枋伶 宋佳 高佳辉 张庆瑾 许光文 白丁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56-3775,共20页
随着工业的持续发展,煤、油页岩、菱镁矿、铁矿等矿物资源的用量不断增加,产生大量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低效的固废处置方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基于常见典型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化学组成,结合热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一种工业固... 随着工业的持续发展,煤、油页岩、菱镁矿、铁矿等矿物资源的用量不断增加,产生大量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低效的固废处置方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基于常见典型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化学组成,结合热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高温热化学转化方法,直接将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材料。该高温热化学转化方法通过热力学分析确定理想的目标产物及反应温度,利用热质传递效率高和易于放大的流化床,使单一或多种固体废弃物混合物中的各化学成分间发生固-固高温热化学反应,制成所需的复相材料使用或经进一步加工制得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通过对菱镁矿浮选尾矿、硼泥、油页岩渣、铁尾矿、铝灰、煤矸石等多种固体废弃物实验,获得了相应的复相粉体材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通过选择性混合多种固体废弃物,改变反应物组成,可以调控目标产物及其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高温流态化热化学反应技术,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可成功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研究成果对实现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又一途径,也为相关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具体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工业固体废弃物 高温热化学 流态化 颗粒技术 复相粉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的标准发动机动态燃速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飞 高永刚 +1 位作者 张荣 闫磊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以标准发动机的动态燃速测试技术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测厚原理获取固定声速点火条件下的发动机动态燃速、压强数据;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的动态燃烧信号辨识方法,获取发动机点火过程中推进剂退移厚度与时间变化数据;通过试验的方法建... 以标准发动机的动态燃速测试技术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测厚原理获取固定声速点火条件下的发动机动态燃速、压强数据;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的动态燃烧信号辨识方法,获取发动机点火过程中推进剂退移厚度与时间变化数据;通过试验的方法建立常温状态不同压强下的声速校准模型,结合测试过程压强数据计算得到发动机点火过程中超声的实时声速,代入前期在固定声速条件下获取的推进剂退移厚度与时间数据中,通过求导获取点火过程中发动机的实时燃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超声的动态燃速测试方法能够实现整机的动态燃速测试,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精度,其中基于超声的动态燃速测试燃烧时间与传统压强-时间曲线计算得到的燃烧时间误差为0.235%。此外,对比发动机点火后压强-时间与动态燃速-时间曲线发现,发动机建压完成后的动态燃速与压强曲线变化趋势呈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测试技术 动态燃速 标准发动机 声速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掩模辅助激光切割PDMS的工艺实验研究
17
作者 齐立涛 刘津先 +1 位作者 马丽丽 李存涛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697,共7页
为了提高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切割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加工质量,提出了一种掩模辅助激光切割PDMS的方法。采用聚酰亚胺薄膜作为掩模材料,进行了无掩模及不同厚度掩模下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切割PDMS实验,分析了PDMS材料表面微裂纹的形成机理... 为了提高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切割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加工质量,提出了一种掩模辅助激光切割PDMS的方法。采用聚酰亚胺薄膜作为掩模材料,进行了无掩模及不同厚度掩模下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切割PDMS实验,分析了PDMS材料表面微裂纹的形成机理,获得了激光主要工艺参数对微槽的槽深、槽宽及加工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掩模条件下激光切割PDMS的表面加工质量较好,无微裂纹产生且玻璃态转化较少;槽深和槽宽均随激光脉冲能量、扫描速率的增加而增大;掩模厚度为15μm和50μm、扫描速率为40μm/s和50μm/s、脉冲能量高于0.40 mJ时,微槽表面热影响区较小。本研究为提高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切割PDMS的加工质量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紫外纳秒固体激光加工 聚二甲基硅氧烷 工艺实验 聚酰亚胺掩模 加工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涂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许志刚 胡玉玲 +1 位作者 罗学军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6,共7页
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型涂层材料和制备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该文介绍了各种新型固相微萃取介质的发展,并综述了各种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制备、溶胶-凝胶技术、化... 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型涂层材料和制备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该文介绍了各种新型固相微萃取介质的发展,并综述了各种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制备、溶胶-凝胶技术、化学键合与聚合、分子印迹技术、树脂固载技术、电化学沉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涂层 溶胶-凝胶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材料中13种增塑剂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30
19
作者 马康 汤福寿 +1 位作者 何雅娟 刘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建立了索氏提取、固相萃取净化浓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13种增塑剂的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淋洗剂、洗脱剂和洗脱剂体积等参数。样品经正己烷索氏提取后,用硅胶小柱净化浓缩。以正己烷一甲苯为淋洗剂,2mL乙酸乙... 建立了索氏提取、固相萃取净化浓缩、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13种增塑剂的方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淋洗剂、洗脱剂和洗脱剂体积等参数。样品经正己烷索氏提取后,用硅胶小柱净化浓缩。以正己烷一甲苯为淋洗剂,2mL乙酸乙酯为洗脱剂。过滤后的洗脱液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结果显示,13种增塑剂在0.1~100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为0.005~0.030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0%-116%,相对标准偏差为2.2%-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增塑剂 索氏提取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文超 王永花 +1 位作者 孙成 杨绍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63-1671,共9页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部分.目前商品化的涂层缺乏选择性,易受基质干扰,不适合复杂环境基质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强大分子识别功能的材料,具有高效的选...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部分.目前商品化的涂层缺乏选择性,易受基质干扰,不适合复杂环境基质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强大分子识别功能的材料,具有高效的选择特异性,将其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可提高其选择性,扩大其应用范围,是目前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装置形式以及方法研究等,最后展望了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分子印迹技术 涂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