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ulfur addition/solids content ratio on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mine tailings by bioleaching 被引量:4
1
作者 贺仲兵 廖婷 +3 位作者 刘云国 肖玉 李婷婷 王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540-3545,共6页
The effect of sulfur addition/solids content(SA/SC)ratio on heavy metals(e.g.copper,zinc and lead)obtained from mine tailings by indigenous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was studied,and the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forms o... The effect of sulfur addition/solids content(SA/SC)ratio on heavy metals(e.g.copper,zinc and lead)obtained from mine tailings by indigenous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was studied,and the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forms of heavy metals after bioleaching were explo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bilization of metals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A/SC ratio,and SA/SC ratio of 2.50 is found to be the best for bacterial activity and metal solubilization among six SA/SC ratios tested(such as 1.00,1.33,1.50,1.67,2.00 and 2.50)under the chosen experimental conditions.The pH decreases fast and the maximum solubilizations of copper and zinc are respectively 81.76% and 84.35% while that of lead only reaches 40.36%.After bioleaching,the chemical forms of heavy metals have changed.The metals remained in mine tailings are mainly found in residual fractions,which is harmless to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EACHING mine tailings sulfur addition solid content heavy met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良1号猕猴桃贮藏过程中糖酸含量估测模型的构建
2
作者 刘丽 杨天意 +4 位作者 董聪颖 石彩云 司鹏 魏志峰 高登涛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6,共11页
【目的】针对传统化学方法测定猕猴桃品质存在工序复杂、费时费力、需破坏性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高效无损检测方法。【方法】以110个米良1号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deliciosa‘Miliang-1’)样本为研究对象,利... 【目的】针对传统化学方法测定猕猴桃品质存在工序复杂、费时费力、需破坏性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的高效无损检测方法。【方法】以110个米良1号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deliciosa‘Miliang-1’)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仪采集不同贮藏时间果实的高光谱反射光谱。利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 sampling,SPXY)将猕猴桃样本按照8∶3的数量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统一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对比分析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1st-D)、二阶导数(2nd-D)、平滑算法(SG)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随机蛙跳(random frog,RF)对猕猴桃高光谱特征波长进行筛选,结合支持向量回归(SV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算法,组合构建猕猴桃品质的回归预测模型。【结果】在组合模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最优模型为1st-D+GA-BP,R^(2)为0.903,RMSE为1.731;可滴定酸含量的最优模型为1st-D+GA-BP,R^(2)为0.857,RMSE为0.225。【结论】应用高光谱技术对米良1号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进行无损检测具有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不同品种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的无损检测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高光谱 硬度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滴定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量低黏度聚酰胺酸树脂及其薄膜性能研究
3
作者 青双桂 姬亚宁 +4 位作者 唐小青 唐盛东 王汝柯 刘姣 潘钦鹏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5,共7页
在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PMDA-ODA)分子结构中引入柔性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或扭曲非共面结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并采用封端剂进行封端,制备了一系列固含量≥30%、黏度约为4000 mPa... 在均苯四甲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醚(PMDA-ODA)分子结构中引入柔性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或扭曲非共面结构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并采用封端剂进行封端,制备了一系列固含量≥30%、黏度约为4000 mPa·s的高固含量低黏度树脂及其聚酰亚胺薄膜。采用拉伸试验机、击穿强度测试仪、热机械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百格测试仪对薄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半刚性结构PMDA-ODA树脂的固含量提高至30%、黏度降低至约4000 mPa·s时,因分子量过低无法成膜,而引入柔性单体,提高聚合物柔韧性,再采用降冰片烯二酸酐(NA)进行封端,使短链段分子通过交联成高聚物后,可以制备出机电性能良好的PI薄膜。继续增大树脂固含量、提高柔性单体比例,薄膜的机电性能和耐热性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在铜片上的附着力下降。其中固含量为30%、黏度约为4000 mPa·s、ODPA摩尔分数为30%、采用NA封端的PI薄膜,其机电性能、耐热性和附着力均较佳,可作为浸渍漆用于基材表面的绝缘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量 低黏度 聚酰胺酸树脂 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研发便携式贝贝南瓜品质无损检测仪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加龙 马坤 +3 位作者 高鹏 朱金芳 张平 黄凡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4-262,共9页
为实现贝贝南瓜内在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搭建以微型光谱仪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采集不同发育期和贮藏期贝贝南瓜的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 为实现贝贝南瓜内在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搭建以微型光谱仪为核心部件的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装置,使用该装置采集不同发育期和贮藏期贝贝南瓜的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SG)、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及以上方法组合的方式进行光谱预处理,筛选最佳的光谱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波长,分别建立贝贝南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和硬度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然后筛选出最优的SSC和硬度预测模型并导入装置,用于贝贝南瓜SSC和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结果显示,贝贝南瓜SSC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MSC,最优预测模型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p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0.895 5、0.874 4°Brix、2.809 7;贝贝南瓜硬度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MSC,最优预测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其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p2、预测均方根误差和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0.910 7、3.029 4 kg/cm2、3.214 4。以上结果表明,该检测装置能够较好地预测贝贝南瓜的SSC和硬度,可用于贝贝南瓜SSC和硬度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贝南瓜 可见-近红外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硬度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玉米蛋白粉和赖氨酸渣混合物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及营养价值评定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梓涵 张永根 孙丽华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5,共9页
研究旨在挖掘湿玉米蛋白粉与赖氨酸渣作为饲料蛋白资源的潜力,为新型蛋白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利用酶菌协同固态发酵对湿玉米蛋白粉和赖氨酸渣混合物(wet corn gluten meal-lysine residue mixture,WLM)进行发酵,选取复合乳酸菌和酸性... 研究旨在挖掘湿玉米蛋白粉与赖氨酸渣作为饲料蛋白资源的潜力,为新型蛋白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利用酶菌协同固态发酵对湿玉米蛋白粉和赖氨酸渣混合物(wet corn gluten meal-lysine residue mixture,WLM)进行发酵,选取复合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作为菌接种剂和酶添加剂,以发酵产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作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并研究发酵对WLM营养价值的影响。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重要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中心试验点,通过响应面法研究各因素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最后运用Design-Export 10.0.4软件进行WLM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①显著影响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因子分别为菌接种量(P<0.01)、酶添加量(P<0.05)和麦麸添加量(P<0.05),其中菌接种量与酶添加量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②WLM最优发酵条件为含水量35%,菌接种量8×10^(7) CFU/g,酶添加量0.4%,麦麸添加量60%,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96 h,此时可溶性蛋白占总蛋白的含量预测值为532.54 mg/g;③发酵极显著降低了WLM中中性洗涤纤维、淀粉、醇溶蛋白的含量及pH(P<0.01),但极显著提高了非蛋白氮与可溶性蛋白含量(P<0.01)。综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固态发酵条件后,WLM的营养品质提高,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提高,具有开发蛋白质资源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玉米蛋白粉 赖氨酸渣 固态发酵 可溶性蛋白含量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固含体系涡轮组合桨强化含钒冶炼渣固液悬浮的研究
6
作者 黄江 张一敏 +1 位作者 郑秋实 薛楠楠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29,共10页
湿法浸出过程中,含钒冶炼渣与浸出介质形成高固含、高密度特性的黏性浆体,颗粒团聚和固相沉积等问题对搅拌反应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RF)和欧拉双流体模型,进行了固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湿法浸出过程中,含钒冶炼渣与浸出介质形成高固含、高密度特性的黏性浆体,颗粒团聚和固相沉积等问题对搅拌反应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采用多重参考系法(MRF)和欧拉双流体模型,进行了固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选择了两种涡轮桨型:开启式弯叶涡轮桨(CBT)与圆弧叶圆盘涡轮桨(CD-6),并构建了四种组合方案,研究了各方案在固含率为40%条件下的流场分布与混合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涡轮组合桨,在反应器内形成了轴向-径向复合流场,使得各方案的轴向平均固相均匀度为0.02,确保了固体颗粒的均匀分散;其中方案Ⅲ(上CBT-下CD-6)主要形成以轴向流为主导的流型。其局部剪切速率、湍流动能分布情况及颗粒悬浮性能优于其他方案;液相速度峰值达2 m/s,低速区占比最小;底部颗粒平均运动速度提升至0.5 m/s,悬浮高度可达0.52 m,颗粒团聚体积比方案Ⅳ减少了约81.25%。在高固含体系下,方案Ⅲ的桨叶组合可使悬浮性能得到显著改善的同时,有效抑制颗粒团聚并减少固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固含体系 含钒冶炼渣 颗粒沉积 固液悬浮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的立体光刻增材制造工艺与电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朱凯峰 贺俊超 +3 位作者 龚小龙 刘凯 孙华君 史玉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9-689,706,共12页
压电陶瓷是电子元器件中的重要材料,其个性化和复杂化制造对提高压电功能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陶瓷的高脆性和高硬度,传统成形工艺在制备复杂结构时面临较大挑战。增材制造基于逐层叠加原理,理论上可制备任意复杂结构,为... 压电陶瓷是电子元器件中的重要材料,其个性化和复杂化制造对提高压电功能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陶瓷的高脆性和高硬度,传统成形工艺在制备复杂结构时面临较大挑战。增材制造基于逐层叠加原理,理论上可制备任意复杂结构,为压电陶瓷复杂构件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案。本文采用立体光刻(SLA)增材制造工艺,成功制备了锆钛酸铅(PZT)复杂结构压电陶瓷骨架,研究了浆料固含量对PZT陶瓷浆料流变性能,PZT陶瓷烧结体微观形貌、相对密度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固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晶粒在高温下的生长以及坯体的致密化,但同时增加了浆料的表观黏度,降低了浆料的固化性能,不利于复杂结构PZT的制备。本研究制备了相对密度为98.26%、压电系数d_(33)为341 pC/N的PZT基陶瓷烧结体,为增材制造高性能压电陶瓷及其复合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锆钛酸铅 增材制造 立体光刻 固含量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聚合物固体废弃物与甘蔗废渣协同脱碱赤泥合成有机土壤的研究
8
作者 廖序 王涛 +2 位作者 蒋传福 贺艳 崔学民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00-2911,共12页
针对赤泥大规模堆存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赤泥土壤化是实现赤泥规模化消纳,降低环境危害的可行方法。本研究通过使用稀硫酸对赤泥进行脱碱处理,然后掺入不同比例的地质聚合物固体废弃物和甘蔗废渣,分析混合后基质的物理性质和... 针对赤泥大规模堆存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赤泥土壤化是实现赤泥规模化消纳,降低环境危害的可行方法。本研究通过使用稀硫酸对赤泥进行脱碱处理,然后掺入不同比例的地质聚合物固体废弃物和甘蔗废渣,分析混合后基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探究地质聚合物固体废弃物协同甘蔗废渣对赤泥成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洗后赤泥的pH值从11.30降至7.11,Na元素含量从10.711%降低至0.750%,脱碱率高达93%;掺入30%(质量分数)地质聚合物固体废弃物后,赤泥的pH值从7.12增加至8.21,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从43.43%和3.31%提高至61.35%和13.40%,均达到《绿色种植土壤》(CT/J 340—2016)的要求。进一步掺入40%(质量分数)的甘蔗废渣后,人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6.7 g/kg大幅增至28.5 g/kg,非毛管孔隙度进一步提升至20.39%,有效水含量从6.88%增加至16.16%,大团聚体比例升高,黑麦草生长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地质聚合物固体废弃物 甘蔗废渣 孔隙度 有效水容量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油类火锅底料食品的流变特性研究
9
作者 刘思敏 刘嘉婷 +2 位作者 叶坤裕 宋海燕 陈一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92,共6页
目的油类火锅底料用量逐渐增大,而油料具有温敏性和触变性,其黏度和流动性受到温度和剪切的双重影响,在灌装输送中易产生不均匀现象,进而限制其高速输送,明确物料流变特性对于高速输送灌装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纯牛油和香料粉末复配作... 目的油类火锅底料用量逐渐增大,而油料具有温敏性和触变性,其黏度和流动性受到温度和剪切的双重影响,在灌装输送中易产生不均匀现象,进而限制其高速输送,明确物料流变特性对于高速输送灌装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纯牛油和香料粉末复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旋转流变仪系统研究物料的固含量、剪切及温度等因素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油料中固含量显著影响初始黏度和小剪切速率下的黏度突降温度,在1 s^(-1)剪切速率下,50%固含量物料的黏度突降温度较纯牛油降低5℃左右;所有物料均满足假塑性流体特征,幂律模型和Carreau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其流变行为;混合物料在非高温(≤75℃)下的n均<0,固含量及温度对物料的平衡黏度、临界剪切应力、屈服应力和触变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关键流变特性指标的确定将有助于选择输送条件和参数,优化输送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行为 混合物料 固含量 流动模型 平衡状态 触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含量对铝基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
10
作者 陈文聪 邓皓源 +4 位作者 石情文 张子怡 孙一 罗国强 沈强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9-600,共12页
为研究聚偏二氟乙烯(PVDF)含量对铝基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包覆量为2%~14%的Al@PVDF复合粉体。结合热重-差热分析、定容燃烧及同步点火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复合铝粉的热反应性和相应固体推进剂的能量及... 为研究聚偏二氟乙烯(PVDF)含量对铝基固体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包覆量为2%~14%的Al@PVDF复合粉体。结合热重-差热分析、定容燃烧及同步点火等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复合铝粉的热反应性和相应固体推进剂的能量及燃烧性能。结果表明,PVDF包覆结构能显著提高铝粉的热反应性,PVDF包覆量为6%时,铝粉的热增重和放热焓达最大值78.96%和16.14 k J·g^(-1)。随PVDF含量的增加,固体推进剂的释能量呈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包覆量为10%时,固体推进剂最大放热量为6026 J·g^(-1)、增压值为4.45 MPa;铝氧反应的点火延迟由53 ms降低至12 ms;燃速压力指数由0.43降至0.36再降至0.26的三阶段演变。冷凝燃烧产物(CCPs)阐明了PVDF含量对燃烧性能的阶段性作用机制:低包覆量(2%~4%)时,热解产物抑制铝熔融团聚;中包覆量(6%~8%)时,能加速颗粒破碎点火,还会诱发二次团聚;高包覆量(10%~14%)时,过量热解产物会促进团聚体在气相区的二次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固体推进剂 铝粉 PVDF含量 包覆 燃烧性能 团聚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关键基因挖掘与分析
11
作者 刘文静 宋晓飞 +3 位作者 范丽金 李晓丽 闫立英 谢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4-1831,共8页
黄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衡量其营养品质与风味特征的关键指标。为解析该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选用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交系21A140和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交系17s-132构建的F_(2)分离群体,采用BSA-Seq技术对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 黄瓜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衡量其营养品质与风味特征的关键指标。为解析该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选用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交系21A140和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交系17s-132构建的F_(2)分离群体,采用BSA-Seq技术对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QTL定位。结果显示,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符合2对等加性-主基因遗传模型;QTL定位分析显示,在1号和6号染色体上鉴定出9个显著关联区域,获得109个候选基因,基因注释筛选出8个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候选基因;q RT-PCR分析显示,大多数候选基因在21A140和17s-132的果实中显著差异表达,其中CsaV3_1G027950(位于1号染色体)、CsaV3_6G004010和CsaV3_6G012740(位于6号染色体)涉及蔗糖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转录调节等生物学过程,推测为调控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为黄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调控基因的克隆和分子标记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BSA-Seq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TM-TE模型的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光谱估测
12
作者 刘傲然 孟惜 +3 位作者 刘智国 宋宇斐 赵雪曼 智丹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6-2334,共9页
冬枣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香甜的口感和优良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消费者对水果品质要求的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作为衡量水果成熟度和口感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水果品质评估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实现冬枣SSC的高效、无损... 冬枣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香甜的口感和优良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消费者对水果品质要求的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作为衡量水果成熟度和口感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水果品质评估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实现冬枣SSC的高效、无损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提出一种融合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与Transformer编码器的LSTM-TE模型,旨在实现冬枣SSC的快速无损预测。采集900个冬枣样本的高光谱数据并测定其SSC值,结合多种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多元散射校正(MSC)、矢量归一化(VN)、Savitzky-Golay(SG)滤波、一阶导数(D1)和二阶导数(D2)等]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PLSR、SVR、VGG16、ResNet18、LSTM五种模型系统比较了10种预处理组合的效果,确定最优预处理方案为MSC-SG-D1。在该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PLSR、SVR、VGG16、ResNet18、LSTM和LSTM-TE的多模型对比体系,并对其在测试集上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LSTM-TE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决定系数为0.9598,均方根误差为1.2690,较传统机器学习模型PLSR(R_(p)^(2)=0.8173)提升17.4%,较单一LSTM模型(R_(p)^(2)=0.8652)提升10.9%。该模型通过LSTM的时序特征捕捉能力与Transformer编码器的全局依赖建模优势,有效挖掘了高光谱数据中的非线性特征关系。本研究为冬枣品质的在线检测与分级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对高光谱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 高光谱 深度学习 LSTM-T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合成及应用
13
作者 孙晓辉 赵众从 +4 位作者 胡名家 徐德培 陈秋宇 侯艳鑫 肖银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7-933,940,共8页
为提升压裂效率并降低成本,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山梨醇酐单油酸酯(Span80)、油酸酰胺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SYTY)... 为提升压裂效率并降低成本,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共聚单体,山梨醇酐单油酸酯(Span80)、油酸酰胺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超高固含一体化压裂液稠化剂(SYTY),确定了最优聚合条件,SYTY特性黏数和固含量达到989 mL/g和47.4%。结构表征显示,单体均参与了聚合。室内试验发现0.05%~0.3%浓度SYTY溶液溶解率>90%,黏度可调范围4.87~42.58 mPa·s;0.3%SYTY溶液经120℃/170 s^(-1)剪切2 h后黏度保持44.58 mPa·s;0.1%SYTY含砂溶液动态下可实现砂粒无沉降堆积,0.3%SYTY含砂溶液静态沉降速率仅0.013 cm/min;破胶性能优异,破胶液黏度3.243 mPa·s、表面张力26.94 mN/m、残渣含量53.45 mg/L,优于行业标准。现场应用证实SYTY用量较常规体系减少30%情况下,无需添加其他助剂,可以实现低浓度减阻(>70%)和携砂的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固含 一体化 反相乳液聚合 稠化剂 携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近红外光谱和模型更新的苹果品质无损检测
14
作者 吴琪 陈孝敬 +3 位作者 石文 谢忠好 苏来金 黄光造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4-1160,共7页
品种的差异会影响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近红外光谱(NIRS)特征,进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以一个品种苹果建立的SSC光谱校正模型难以较好地预测其他品种的苹果。该研究使用阿克苏红富士苹果(批次1)开发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校正模... 品种的差异会影响苹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和近红外光谱(NIRS)特征,进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以一个品种苹果建立的SSC光谱校正模型难以较好地预测其他品种的苹果。该研究使用阿克苏红富士苹果(批次1)开发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校正模型,利用模型更新方法对青岛绯红苹果(批次2)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以一阶导数(1D)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相结合开发的PLSR校正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批次1的SSC,预测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728和0.3838°Brix,但批次1的PLSR模型难以预测批次2的SSC。因此使用校准更新、斜率/偏差校正(SBC)、动态正交投影(DOP)3种方法更新模型,同时研究不同更新样本数对更新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方法更新后模型预测结果的RMSEP均明显下降。其中,SBC方法取得最好的结果,使用20个新样本进行更新后,模型对批次2样本测试集预测的RMSEP从1.0756°Brix下降至0.2334°Brix。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更新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模型在预测不同品种苹果时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升模型稳健性,为实际应用中SSC检测模型的更新维护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近红外光谱 PLSR模型 模型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I型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聚合物多元醇
15
作者 刘禄麒 王新灵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7-244,共8页
以聚醚多元醇和3-异丙基-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大分子分散稳定剂,并通过分散聚合的方法将其与苯乙烯(ST)、丙烯腈(AN)共聚,最终制得一种高固含量、低黏度的聚合物多元醇(POP)。通过旋转式黏度计、扫描电镜等研究了... 以聚醚多元醇和3-异丙基-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大分子分散稳定剂,并通过分散聚合的方法将其与苯乙烯(ST)、丙烯腈(AN)共聚,最终制得一种高固含量、低黏度的聚合物多元醇(POP)。通过旋转式黏度计、扫描电镜等研究了该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封端比例(异氰酸酯基团与羟基的物质的量之比,n(—NCO)∶n(—OH))、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质量分数及作为溶剂的聚醚的分子量对聚合物多元醇黏度和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封端比例为0.8∶6~1∶6、质量分数为4%时,采用较低分子量的聚醚作为溶剂,可制得高固含量(大于40%)、低黏度(小于4500 mPa·s)的聚合物多元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分散稳定剂 聚合物多元醇 分散聚合 低黏度 高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图谱融合的蓝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
16
作者 孙枭雄 刘大洋 朱良宽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3-613,共11页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是衡量水果内部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图谱融合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预测蓝莓的SSC。采用3种典型的波长降维算法,包括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monte carlo uninformative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是衡量水果内部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图谱融合的无损检测方法,用于预测蓝莓的SSC。采用3种典型的波长降维算法,包括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monte carlo 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MC-UVE)、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用于筛选有效波长。此外,提出一种结合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s,LBP)和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图像特征的策略。基于光谱特征、图像特征和融合特征,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进行SSC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CARS算法提取的光谱特征融合LBP+GLCM算法提取的图像特征建立的BPNN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精度。该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261,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3641。该研究表明高光谱图谱融合技术在无损预测蓝莓SSC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无损检测 信息融合 特征提取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沃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光谱检测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17
作者 李炜琪 王一帆 +1 位作者 俞越 刘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2-500,共9页
针对沃柑品质快速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图像数据的沃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检测方法,并分析随贮藏时间变化的SSC伪彩色分布图。分别获取307个整果样本和227个半果样本以及它们的SSC数据。比较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 针对沃柑品质快速检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图像数据的沃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检测方法,并分析随贮藏时间变化的SSC伪彩色分布图。分别获取307个整果样本和227个半果样本以及它们的SSC数据。比较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Savitzky-Golay(SG)滤波、归一化(NM)、一阶导数(FD)、标准化(SD)和小波变换(WT)对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检测性能的影响以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比较PLSR、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SVR)、人工神经网络(ANN)、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模型对独立验证集的检测能力以确定最佳模型建立方法,并利用遗传算法(GA)筛选特征波长以优化模型。结果表明:采用FD预处理结合LASSO回归算法所建模型对整果SSC检测效果最优,验证集决定系数(R_(p)^(2))和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257和0.9765;SD预处理结合RF模型对半果SSC检测效果最好,其R_(p)^(2)和RMSEP分别为0.8963和1.0630;GA能够滤除53.85%和50.58%的整果和半果波长变量数,基于选择变量的整果和半果最优建模算法分别为SVR和RF,其模型R_(p)^(2)、RMSEP分别为0.9189、1.0173和0.8953、1.0843。研究结果为沃柑SSC高通量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高光谱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无损检测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X-ray CT的苹果水心病无损检测方法
18
作者 于心圆 王振杰 +6 位作者 尤思聪 屠康 兰维杰 彭菁 朱丽霞 陈涛 潘磊庆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目的/意义]苹果“冰糖心”又称水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果实病害,严重的水心病果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发生霉变,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为实现不同等级水心病苹果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旨在构建有效的分级与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 Content,... [目的/意义]苹果“冰糖心”又称水心病,是一种常见的果实病害,严重的水心病果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发生霉变,造成食品安全隐患。为实现不同等级水心病苹果快速无损检测,本研究旨在构建有效的分级与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30个富士苹果,其中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水心苹果数量分别为113、61、47和9个,分别采集了400~1000 nm范围的反射光谱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ray CT)数据,并测定了SSC含量。[结果和讨论]SSC随水心程度加剧呈上升趋势,重度水心苹果呈现更高的光谱反射率,X-ray CT扫描成像观察到水心区域的组织体积平均密度高于健康组织,基于三维重建算法实现不同等级水心苹果内部水心组织可视化分布。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构建的不同水心程度苹果果实分级模型建模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98.7%和95.9%;构建不同水心程度苹果果实SSC回归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Calibration,R_(C)^(2))为0.96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s Error of Calibration,RMSEC)为0.264,测试集决定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Prediction,R_(P)^(2))为0.879,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s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为0.435。[结论]该研究构建的不同水心程度苹果果实分级模型能够实现苹果不同等级水心病的预测,构建的不同水心程度苹果果实SSC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苹果果实的SSC,为苹果水心病无损检测和品质评估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心病 高光谱成像技术 X-ray CT成像技术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GAN数据增强的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光谱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至境 刘富强 +1 位作者 李志刚 陈慧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1,共8页
针对樱桃番茄在实际检测中样品数不足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一种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AN)模型以同时扩充光谱数据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标签数据,并建立... 针对樱桃番茄在实际检测中样品数不足的特点,本研究提出一种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AN)模型以同时扩充光谱数据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标签数据,并建立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回归(one dimensional-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regression,1D-CNNR)模型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为了比较,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将原始80个样品数据集、1000个样品的DCGAN扩充数据集和1080个样品的合并数据集,分别结合1D-CNNR、SVR及PLSR进行建模与预测。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泛化能力,一批新的总数为40个样品的樱桃番茄数据作为上述3个模型的新测试集。结果显示,使用合并数据集划分所得校正集进行1D-CNNR建模后,模型为最优的SSC回归检测模型。此时1D-CNNR面向合并样品测试集的预测准确率最高,预测相关系数r_(p)=0.9807,均方根误差RMSE_(p)=0.1929;与SVR与PLSR对比,1D-CNNR面向新的40个样品数据集的预测准确率也最高,其r_(p)=0.9638,RMSE_(p)=0.2245。本研究可为有效准确检测樱桃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沃柑果酱工艺优化
20
作者 王若彤 秦小勤 +1 位作者 何小宇 夏宁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3期49-52,57,共5页
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广西武鸣沃柑,延长企业产业链,增加副产物附加值,以果汁工厂压榨后的果泥和果皮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果皮粉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和白砂糖添加量对果酱品质的影响,结合果酱理化性质和感官评分对... 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广西武鸣沃柑,延长企业产业链,增加副产物附加值,以果汁工厂压榨后的果泥和果皮作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果皮粉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和白砂糖添加量对果酱品质的影响,结合果酱理化性质和感官评分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果皮粉添加量2.2%,白砂糖添加量45.8%,柠檬酸添加量0.3%。采用此工艺制作的沃柑果酱具有典型果酱风味,酸甜适宜,保留沃柑原有香气,口感细腻,涂抹顺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果酱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