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strategy of smart manipulation by micr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of the reactionary zones for enhanced extreme thrust control of the next-generation solid propulsion systems
1
作者 Alexander N.Luki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635-642,共8页
The main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get a bette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behavior in the solid propellants reactionary zones.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and nano... The main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get a bette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behavior in the solid propellants reactionary zones.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micro-and nano-scale combustion mechanisms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next-generation technologies for extreme control of the solid propellant thrust. Both experiments and theory confirm that the micro-and nan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excitation in the solid propellants reactionary zones is a rather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accordance with our concept,the micro-and nano-scale structures form both the fractal and self-organized wave patterns in the solid propellants reactionary zones. Control by the shape, the sizes and spacial orientation of the wave patterns allows manipulate by the energy exchange and release in the reactionary zones. A novel strategy for enhanced extreme thrust control in solid propulsion systems are based on manipulation by selforganization of the micro-and nan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and self-organized patterns formation in the reactionary zones with use of the system of acoustic waves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generated by special kind of ring-shaped electric discharges along with resonance laser radiation. Application of special kind of the ring-shaped electric discharges demands the minimum expenses of energy and opens prospects for almost inertia-free control by combustion processes. Nano-sized additives will enhance self-organizing and self-synchronization of the micro-and nan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on the nanometer scale. Suggested novel strategy opens the door for completely new ways for enhanced extreme thrust control of the solid propuls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propulsion systems EXTREME thrust control Reactionary ZONES MICRO-SCALE OSCILLATORY NETWORKS Self-organized wave patterns Energy-releasing are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FC/MGT混合动力系统性能分析及协同控制策略研究
2
作者 霍海波 朱鸿翔 +3 位作者 徐胜 曹正良 许竞翔 李曦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8,共10页
为高效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高温废热和提升系统的热电效率,提出一款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SOFC/MGT)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在传统混合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燃料旁通阀和加热器,以满足SOFC电堆入口... 为高效利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高温废热和提升系统的热电效率,提出一款以甲烷为燃料的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SOFC/MGT)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在传统混合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燃料旁通阀和加热器,以满足SOFC电堆入口温度的需求,并最大化利用其废热。为满足频繁波动的负载功率需求并确保透平具有合适的入口温度,首先基于所建混合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对变工况条件下各组件的温度、输出功率等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混合动力系统的温度、功率协同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当负载功率需求频繁变化时,所设计控制系统的输出功率能实时跟踪外部功率需求变化并将透平入口温度控制到目标值,说明所设计的控制方案是有效的。此外,当负载功率需求变化时,就透平入口温度主动控制对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对透平入口温度进行主动控制有利于系统功率跟踪和安全运行,并有效提高混合系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燃气轮机 混合系统 温度控制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三维实时运动仿真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黄晓辰 张明路 +2 位作者 李满宏 孙凌宇 张小俊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15,共4页
针对机器人三维实时运动仿真常用方法中不能与控制系统开发平台相融合、缺乏算法支持的问题,以用于检测压力容器的检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设计出针对该机器人的三维实时控制系统软件。此软件将控制系统与三维实时仿真平台相融合,不仅能... 针对机器人三维实时运动仿真常用方法中不能与控制系统开发平台相融合、缺乏算法支持的问题,以用于检测压力容器的检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设计出针对该机器人的三维实时控制系统软件。此软件将控制系统与三维实时仿真平台相融合,不仅能够远程对检测机器人生成并下达控制指令,而且利用Visual C#软件对Solid Works软件二次开发后形成的三维实时仿真平台,对机器人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仿真。现场使用结果表明,使用此软件能够安全可靠地对压力容器进行检测,三维实时仿真平台能有效提高仿真的精确度,实现对检测机器人运动状态进行全方位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控制系统 solidWORKS二次开发 三维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固态发酵体系监测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楠 程思远 +5 位作者 余永建 窦帅伟 刘稼鑫 唐瑞骏 朱圆圆 于振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4-283,共10页
封闭式固态发酵体系是指在封闭可控的条件下,自动化、智能化完成固态发酵的系统,以此达到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智能化程度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传统酿造行业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制造的需求日益迫切,封闭式固态发酵体系的研发... 封闭式固态发酵体系是指在封闭可控的条件下,自动化、智能化完成固态发酵的系统,以此达到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升智能化程度的目的。近年来,随着传统酿造行业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制造的需求日益迫切,封闭式固态发酵体系的研发越来越受到行业及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从各类监测设备和方法的运用、各种数学模型和调控策略的开发、各式调控策略对监测设备的优化角度出发,综述封闭式固态发酵体系的监测方式,介绍封闭式固态发酵体系的调控策略,为将来改进和研发封闭式固态发酵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固态发酵体系 监测 调控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固体废物风险防控标准体系发展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耀 周梦婷 +2 位作者 徐亚 刘景财 刘玉强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69-2578,共10页
固废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固废风险防控标准对固废治理具有引领、示范等多重作用。近年来,我国固废标准制修订进程加速,标准数量大幅增加,需要通过系统梳理,阐明现行标准体系组成和发展脉络,识别... 固废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固废风险防控标准对固废治理具有引领、示范等多重作用。近年来,我国固废标准制修订进程加速,标准数量大幅增加,需要通过系统梳理,阐明现行标准体系组成和发展脉络,识别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的方向和路径。本文在系统概述了目前我国固废产生和处理处置现状基础上,梳理了固废标准体系建设进展和总体情况。结果表明:近10年来,我国固废相关标准制修订次数达60次,标准数量也增加了57项。截至2023年,我国固废标准数量已达到104项,其中现行有效的标准84项,覆盖固体废物产生、贮存等全过程环境管理环节,涉及近40类固体废物,地方标准也大量涌现,增至50余项,基本上形成了以通用国家标准为纲的四级四类固废环境管理标准体系。从具体进展来看,分区分类差异化精细管控不断深入,风险全过程防控标准网络逐渐织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效能凸显;然而在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下,固废风险防控标准体系建设仍存在系列问题,建议通过建立固废风险管控基准完善标准,通过严格标准倒逼源头分类处理及高值利用,进一步提升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进一步织密全过程风险防控标准体系,全面防范固废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污染防治 标准体系 固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太阳能的SOFC-MGT冷热电联供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段立强 张茂通 +2 位作者 郑楠 刘路尧 张汉飞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69-1779,共11页
为了研究输入侧能量波动对分布式系统的影响,建立了耦合太阳能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微型燃气轮机(MGT)的冷、热、电联产(CCHP)系统动态模型。分析了太阳能直射辐射波动对系统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外界电负荷波动对系统性能... 为了研究输入侧能量波动对分布式系统的影响,建立了耦合太阳能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微型燃气轮机(MGT)的冷、热、电联产(CCHP)系统动态模型。分析了太阳能直射辐射波动对系统关键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外界电负荷波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耦合太阳能的CCHP系统相比,新系统利用太阳能预热空气,制冷量和供热量分别增加了17%和9%,同时燃料量减少了1%;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TC)的加入使系统发电效率随电负荷变化更加平缓,同时使最大发电效率点右移,有利于增大系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微型燃气轮机 动态响应 系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航天器高精度模拟式固态功率控制器设计
7
作者 董浩轩 赵建伟 +1 位作者 赵雷 占丰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1,共6页
为了满足新一代航天器模块化、智能化和小型化的配电要求,设计一种高精度模拟式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用较少的硬件电路实现了反时限过流保护电路的高精度拟合,同时兼具小型化和高性价比的特点。仿真与实物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文章设计的S... 为了满足新一代航天器模块化、智能化和小型化的配电要求,设计一种高精度模拟式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用较少的硬件电路实现了反时限过流保护电路的高精度拟合,同时兼具小型化和高性价比的特点。仿真与实物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文章设计的SSPC,反时限过流保护精度在5%以内,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配电系统 固态功率控制器 高精度拟合 反时限过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模型预测VSG调频控制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云聪 赵晋斌 +2 位作者 潘超 毛玲 李源开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15-3724,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由于包含了大量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导致系统缺乏惯量支撑从而影响其频率动态特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稳定的电源,可为系统提供一定的惯量支撑。为了提高系统频率动态特性... 新型电力系统由于包含了大量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导致系统缺乏惯量支撑从而影响其频率动态特性。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稳定的电源,可为系统提供一定的惯量支撑。为了提高系统频率动态特性,提出一种SOFC转动惯量自适应模型预测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同步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明确其调频机理。其次,分析频率变化率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合适的转动惯量自适应策略。然后,加入模型预测滚动优化,对VSG的输入有功功率进行补偿,并将修正后的有功功率前馈给SOFC,使其可以快速响应负载变化。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对系统频率调节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虚拟同步机 转动惯量 自适应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 被引量:59
9
作者 张志龙 高延法 +1 位作者 武强 魏思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8-383,共6页
基于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及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论述矿井水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及构建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了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构成及立体性、技术体系性分类特点,按立体空间位置及软件措施、危险程度及控制... 基于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及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论述矿井水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及构建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了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构成及立体性、技术体系性分类特点,按立体空间位置及软件措施、危险程度及控制措施、系统的影响要素等特征进行几种分类方法的论述,重点给出了影响因素分类系统中矿井地表水害防治技术子体系、地下水害立体防治技术子体系等分类、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将立体防治技术在北皂矿井海下采煤水害防治研究中进行了体系构建、分类及防治技术综合实例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害 立体防治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快速移运钻机固控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虎山 谢陈平 +2 位作者 杨建辉 刘静 李长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0-63,共4页
为满足中东地区温度0 ~55℃、湿度100%的沙漠环境钻井作业要求,研制了在使用油基钻井液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的沙漠快速移运钻机固控系统.系统采用独特的罐底设计和清砂结构,满足零排放的要求,储备罐、混合橇采用自背橇式结构,吸入罐和... 为满足中东地区温度0 ~55℃、湿度100%的沙漠环境钻井作业要求,研制了在使用油基钻井液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的沙漠快速移运钻机固控系统.系统采用独特的罐底设计和清砂结构,满足零排放的要求,储备罐、混合橇采用自背橇式结构,吸入罐和振动筛罐能实现整体快速移运,同时该固控系统还配套了消防系统,满足HSE的要求.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固控系统整体性能良好、搬家快捷、符合HSE规范,完全满足沙漠地区钻井作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控系统 沙漠钻机 零排放 消防系统 自背橇 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32钻机固相控制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磊 颜晓军 甘露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2期63-65,79,共4页
目前 ,井队所使用的钻井液循环系统存在布局不合理、容积小、钻井液容易漏失、处理钻井液不方便、配备功率偏小等问题。文中介绍了一种与ZJ32钻机配套使用的新型钻井液循环系统 ,可以满足钻机钻进工作时用来储存、配置、循环和净化钻井... 目前 ,井队所使用的钻井液循环系统存在布局不合理、容积小、钻井液容易漏失、处理钻井液不方便、配备功率偏小等问题。文中介绍了一种与ZJ32钻机配套使用的新型钻井液循环系统 ,可以满足钻机钻进工作时用来储存、配置、循环和净化钻井液的各种要求 ,它具有布局合理、操作简便、性能可靠等特点 ,它可以使各贮液罐之间真正实现“互联互通” ,为处理和配置符合要求的钻井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本系统可以有效地去除钻井液中大于 5~ 15 μm的有害固相 ,保留有用固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32钻机 固相控制系统 研制 石油钻机 固控设备 循环罐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合成原理的三电机椭圆振动筛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勇俊 秦明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77,共3页
为了满足大筛面面积钻井振动筛的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直线运动和圆运动合成原理的三电机椭圆钻井振动筛。针对惯性振动筛,在略去振动筛支撑弹簧的阻尼力和弹簧力的条件下,建立了其动力学方程,运用分析力学理论建立了振动筛的自同步条件... 为了满足大筛面面积钻井振动筛的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直线运动和圆运动合成原理的三电机椭圆钻井振动筛。针对惯性振动筛,在略去振动筛支撑弹簧的阻尼力和弹簧力的条件下,建立了其动力学方程,运用分析力学理论建立了振动筛的自同步条件和稳定运转条件,讨论了影响该振动筛的自同步性和运动稳定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激振电机的偏心质径积越大、转速越高,振动筛参振总质量和转动惯量越小,振动筛的自同步性能和运动稳定性越好;圆激振电机的回转中心和直线激振电机的安装位置相对于振动筛总质心有一定偏移,更有利于振动筛的自同步和运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振动筛 固控系统 三电机自同步激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0m超深井钻机固控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鹏 刘战锋 +4 位作者 张虎山 周天明 刘永胜 乌买尔.达吾提 郭小艳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0期47-51,共5页
国内超深井钻机固控系统技术性能较为落后,钻井液固相含量控制、加重剂的回收及钻井液的处理达不到预期要求。为此,在常规钻机固控系统总体布局、设备配置及工艺流程研究的基础上,对8000m超深井钻机固控系统的工艺流程、管线布置及结构... 国内超深井钻机固控系统技术性能较为落后,钻井液固相含量控制、加重剂的回收及钻井液的处理达不到预期要求。为此,在常规钻机固控系统总体布局、设备配置及工艺流程研究的基础上,对8000m超深井钻机固控系统的工艺流程、管线布置及结构设计进行了优化和完善。8000m钻机固控系统的钻井液罐上部采用矩形结构,布置罐面设备;下部采用弧形结构,布置吸入和清砂管线;清砂门与钻井泵吸入口位于罐体最底部,能够充分吸入和排出钻井液,满足钻井液的零排放要求。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固控系统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够正常工作,作业能力强,满足设计要求。该系统研制中采用的设计方法可为超深井钻机固控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钻机 固控系统 钻井液罐 井眼容积 液气分离器 分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冲击钻井粒子分级装置原理及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依吉 毛炳坤 赵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共4页
粒子冲击钻井破岩是以高速球形硬质钢粒子冲击破岩为主,以高速水力破岩和机械牙齿破岩为辅的一种新的钻井破岩方法。在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地面固相控制系统中,井底冲击破岩后钻井液中完好的钢球粒子与表面破损体积不足完好粒子一半的坏... 粒子冲击钻井破岩是以高速球形硬质钢粒子冲击破岩为主,以高速水力破岩和机械牙齿破岩为辅的一种新的钻井破岩方法。在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地面固相控制系统中,井底冲击破岩后钻井液中完好的钢球粒子与表面破损体积不足完好粒子一半的坏粒子的分离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粒子分级装置就是为了实现好坏粒子的分离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新型的装置。此装置提出了综合利用离心力和气流拖拽力的方法来解决这种好坏粒子的分离问题,并进行了实例论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粒子分级装置的关键部分的结构设计,解决了粒子钻井粒子固控系统中好坏粒子分离的技术难题。由实验可知该装置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好坏粒子分离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冲击钻井 固相控制系统 分级装置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新型固态配电技术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郑先成 张晓斌 +1 位作者 高朝晖 吴小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30-1434,1450,共6页
为了满足航天器电功率不断增加及对可靠性提高的需求,基于固态配电和计算机综合管理技术,设计了关键器件固态功率控制器和配电中心原理样机。各种状态的试验结果表明固态配电技术可以为电源系统提供更全面的保护功能,可以减轻配电系统... 为了满足航天器电功率不断增加及对可靠性提高的需求,基于固态配电和计算机综合管理技术,设计了关键器件固态功率控制器和配电中心原理样机。各种状态的试验结果表明固态配电技术可以为电源系统提供更全面的保护功能,可以减轻配电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实现电源系统高度自主运行。配电中心为航天器的健康管理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大大提高了航天器的可靠性,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便于不同型号航天器配电系统的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功率控制器 固态配电 航天电源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自动控制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2
16
作者 刘建功 毕锦明 +1 位作者 赵利涛 谢国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充填采煤效率,保证固体充填质量的一致性,提出采用固体充填自动化技术,设计研发了固体充填自动化控制系统。给出了自动控制策略和方法,包括充填液压支架推力与密实充填率之间数学关系,充填体自由度对充填采煤工作的影响以... 为进一步提高充填采煤效率,保证固体充填质量的一致性,提出采用固体充填自动化技术,设计研发了固体充填自动化控制系统。给出了自动控制策略和方法,包括充填液压支架推力与密实充填率之间数学关系,充填体自由度对充填采煤工作的影响以及充填采煤的时空特性,深入剖析了自动化充填采煤与控制工作面顶板上覆岩层的运移规律。同时,系统中液压支架自动控制流程、传感器布控原理以及系统控制模式实现了现场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充填效率和推进速度均提升49%左右,劳动强度和充填成本大幅下降,充填效果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固体充填采煤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充填自动化 自动化控制系统 充填液压支架 自由度 充填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分支管道中气固两相流量控制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军 胡寿根 +2 位作者 王晓宁 王法良 郑丹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77-878,共2页
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综合于一体,研制了多分支管道中气固两相流流量的DCS控制系统,在支管分流流量的控制过程中采用了专家控制和模糊控制的智能控制策略,具有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和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并且对于输送过... 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综合于一体,研制了多分支管道中气固两相流流量的DCS控制系统,在支管分流流量的控制过程中采用了专家控制和模糊控制的智能控制策略,具有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和控制精度高的特点,并且对于输送过程操作参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实现了流量的在线自动控制,为气力输送系统在具体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支管道 集散控制系统 气固两相流 流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SHPB实验中的高温加载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范飞林 许金余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60,共7页
为研究材料的高温动态力学行为,提出一套由自主设计的温控系统和100mm SHPB装置组成的高温SHPB实验系统,采用ANSYS软件对界面热传导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论证了该实验技术的可靠性,并对混凝土的高温动态力学性能进行... 为研究材料的高温动态力学行为,提出一套由自主设计的温控系统和100mm SHPB装置组成的高温SHPB实验系统,采用ANSYS软件对界面热传导及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论证了该实验技术的可靠性,并对混凝土的高温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直径合金钢材质SHPB装置上对混凝土等热惰性材料进行高温冲击实验,冷接触时间临界值为1.00s,本文中提出的高温加载技术可将冷接触时间控制在0.50s以内,实验技术可靠;同一加载速率下,随着温度从常温升到1 000℃,高温混凝土的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塑性变化趋势,动态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动态峰值应变则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温控系统 ANSYS软件 SHPB 界面热传导 冷接触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4)F_(7)N/CO_(2)中微水对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特性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璁 张绍立 +3 位作者 仝殿杰 曹人杰 屠幼萍 杨圆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35-2641,共7页
气体绝缘设备中存在微水,将会影响C_(4)F_(7)N/CO_(2)气体和环氧树脂组成气固绝缘系统的绝缘性能。文中首先探索了含微水条件下环保型气固绝缘系统沿面闪络电压的试验方法,随后测试了不同气压、不同微水含量时C_(4)F_(7)N/CO_(2)和环氧... 气体绝缘设备中存在微水,将会影响C_(4)F_(7)N/CO_(2)气体和环氧树脂组成气固绝缘系统的绝缘性能。文中首先探索了含微水条件下环保型气固绝缘系统沿面闪络电压的试验方法,随后测试了不同气压、不同微水含量时C_(4)F_(7)N/CO_(2)和环氧树脂气固绝缘系统的工频沿面闪络电压。结果表明,在同一微水含量下,环保气固绝缘系统的工频沿面闪络电压随着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具有一定的饱和趋势,微水也会降低气固绝缘系统“闪络电压−气体压强”的变化率;在同一气压条件下,工频沿面闪络电压随微水含量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微水体积分数小于500×10^(−6)时,气固绝缘系统沿面闪络电压下降幅度不大于5.5%,当微水体积分数为1500×10^(−6)时气固绝缘系统沿面闪络电压最大下降幅度为8.8%。研究可为C_(4)F_(7)N/CO_(2)混合气体绝缘电气设备工程应用时微水含量控制值的选择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 微水 沿面闪络 气固绝缘系统 控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数据库描述航空火控系统检测模型的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成 查光东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2004年第6期1019-1021,1039,共4页
研究了一种用数据库描述航空火控系统检测模型的方法,介绍了检测模型的概念,通过分析航空火控系统检测操作的特点及其结构,建立了层次结构的检测实体模型,并讨论了通过构建层次数据模型的检测数据库,描述了被测设备和各层次检修属性的... 研究了一种用数据库描述航空火控系统检测模型的方法,介绍了检测模型的概念,通过分析航空火控系统检测操作的特点及其结构,建立了层次结构的检测实体模型,并讨论了通过构建层次数据模型的检测数据库,描述了被测设备和各层次检修属性的方法。通过对检测模型的描述可实现测试软件与被测设备的分离,提高检测系统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航空火控系统 检测模型 实体模型 数据模型 层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