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4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1
作者 周海静 孙景卫 +1 位作者 曹玉霞 郭东洁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1917,共7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三基色荧光粉的研制非常关键。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另外,通过激发-发射光谱、CIE1931色度坐标和荧光寿... 为了进一步改善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三基色荧光粉的研制非常关键。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另外,通过激发-发射光谱、CIE1931色度坐标和荧光寿命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Tb^(3+)的掺杂并未明显改变Ba3Y(BO3)3的晶体结构,说明Tb^(3+)取代Y3+的位置,进入晶格结构中。在波长为283 nm的紫外光激发下,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在543 nm处具有最强的发射峰。在543 nm处,随Tb^(3+)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少,当Tb^(3+)掺杂浓度为6%(摩尔分数)时,样品发光强度最大,Tb^(3+)之间是以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能量传递的。经计算,Ba_(3)Y_(1-x)(BO_(3))_(3)∶xTb^(3+)(x=0.02、0.04、0.06、0.08和0.10)荧光粉的色纯度均为92%以上,色温在5000~6000 K,表明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是一种适合紫外光激发的绿色荧光粉,在固态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3)Y_(1-x)(BO_(3))_(3)∶xTb^(3+) 荧光粉 发光性能 高温固相反应法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2FePO4F/C composite synthesized via a simple solid state rout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4
2
作者 HU Hai WANG Yu +2 位作者 HUANG Yan SHU Hong-bo WANG Xian-yo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21-1529,共9页
Using low-cost FePO4·2H2O as iron source,Na2FePO4F/C composite is prepared by alcohol-assisted ball milling and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The XRD pattern of Na2FePO4F/C composite demonstrates sharp peaks,indica... Using low-cost FePO4·2H2O as iron source,Na2FePO4F/C composite is prepared by alcohol-assisted ball milling and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The XRD pattern of Na2FePO4F/C composite demonstrates sharp peaks,indicating high crystalline and phase purity.The SEM and TEM images reveal that diameter of the spherical-like Na2FePO4F/C particles ranges from 50 to 300 nm,and HRTEM image shows that the surface of Na2FePO4F/C composite is uniformly coated by carbon layer with a average thickness of about 3.6 nm.The carbon coating constrains the growth of the particles and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agglomeration of nanoparticles.Using lithium metal as anode,the composite delivers a discharge capacities of 102.8,96.4 and 90.3 mA·h/g at rates of 0.5C,1C and 2C,respectively.After 100 cycles at 0.5C,a discharge capacity of 98.9 mA·h/g is maintained with capacity retention of 96.2%.The Li+diffusion coefficient(D)of Na2FePO4F/C composite is calculated as 1.71×10^–9 cm^2/s.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simple solid state reaction could be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synthetic route for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Na2FePO4F/C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Na2FePO4F/C composite alcohol-assisted ball milling solid state reaction spherical-like partic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ting of LiNi_(1/3)Mn_(1/3)Co_(1/3)O_2 cathode materials with alumina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忠东 邓新荣 +3 位作者 杜柯 胡国荣 高旭光 刘业翔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34-38,共5页
Alumina coated LiNi1/3Mn1/3Co1/3O2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a simple method of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The struc... Alumina coated LiNi1/3Mn1/3Co1/3O2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a simple method of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coating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D, SEM and TEM.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uncoated and Al2O3-coated LiNi1/3Co1/3Mn1/3O2 cathode materials were studied within a voltage window of 3.00?4.35 V at current density of 30 mA/g. SEM, TEM and EDS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rface of LiNi1/3Mn1/3Co1/3O2 particles is coated with very fine Al2O3 composite, which leads to the improved cycle ability though a slight decrease in the first discharge capacity is observed. It is proposed that surface treatment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ycle performance of LiNi1/3Co1/3Mn1/3O2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state reaction PREPARATIO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LiNi1/3Mn1/3Co1/3O2 ALUMINA CO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MoOS_3Cu_3I(3, 5-diMePy)_4]·CH_3CN and (Et_4N)_4[Mo_4Cu_8O_4S_(12){(Ph_2PS)_2N}_4] from Solid State Product [Et_4N] _4[Mo_2O_2S_6Cu_6I_4Br_2]
4
作者 牛云根 FUN Hoong-Kun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9-490,共2页
Treatment of iodide bridged dimer 4[Mo2O2S6Cu6I4Br2] 1 with 3, 5 bimethylpyridine or with K in CH3CN afforded the tetranuclear cluster [MoOS3Cu3I(3, 5 diMePy)4]·CH3CN 2 and dodecanuclear cluster (Et4N)4[Mo4Cu8O4S... Treatment of iodide bridged dimer 4[Mo2O2S6Cu6I4Br2] 1 with 3, 5 bimethylpyridine or with K in CH3CN afforded the tetranuclear cluster [MoOS3Cu3I(3, 5 diMePy)4]·CH3CN 2 and dodecanuclear cluster (Et4N)4[Mo4Cu8O4S12{(Ph2PS)2N}4] 3. Monomeric 2 possess a nest shaped skeleton. The structure of oligomeric 3 can be regarded as a tetramer of nest shaped MoCu3OS3 groups co polymerized by sharing the limbic Cu a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0.5)Na_(0.5)NbO_(3)掺杂对0.94Bi_(0.5)Na_(0.5)TiO_(3)-0.06BaTiO_(3)陶瓷储能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苗健 邵辉 曹瑞龙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2-888,共7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K_(0.5)Na_(0.5)NbO_(3)(KNN)掺杂的无铅介电储能陶瓷BNT-BT-KNN,其组分配比为0.94Bi_(0.5)Na_(0.5)TiO_(3)-(0.06-x)BaTiO_(3)-xK_(0.5)Na_(0.5)NbO_(3)(BNT-BT+xKNN,x=0.00~0.04),并研究了KNN掺杂对BNT-BT基...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K_(0.5)Na_(0.5)NbO_(3)(KNN)掺杂的无铅介电储能陶瓷BNT-BT-KNN,其组分配比为0.94Bi_(0.5)Na_(0.5)TiO_(3)-(0.06-x)BaTiO_(3)-xK_(0.5)Na_(0.5)NbO_(3)(BNT-BT+xKNN,x=0.00~0.04),并研究了KNN掺杂对BNT-BT基陶瓷材料晶相、微观结构、介电、铁电性能及储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50℃温度下烧成后的陶瓷样品具有纯的钙钛矿结构,且样品的晶粒均匀致密;介电温谱显示,添加KNN后的BNT-BT铁电陶瓷在T_(m)处的介电峰进一步宽化,表现出更好的温度稳定性和弛豫性;同时随着KNN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电滞曲线(P-E曲线)逐渐由“宽胖型”向“细长型”转变,样品的剩余极化强度(P_(r))逐渐降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BNT-BT陶瓷的储能性能。在2 kV/mm的场强下,x=0.03时测得样品的储能密度最佳W_(rec)=0.048 J/cm^(3),对应的储能效率η=43%,显示该材料在储能电容器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T-BT陶瓷 KNN掺杂 固相反应法 弛豫 铁电性能 介电性能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醇解-酯交换法再生PET的固相缩聚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子旭 陈斌杰 +3 位作者 官军 吕维扬 王秀华 姚玉元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7,共10页
为研究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RPET)固相缩聚反应规律及影响因素,在真空条件下,对比分析原生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vPET)和CRPET的固相缩聚反应特征,探究不同端甲基含量和不同尺寸CRPET的固相缩聚反应规律;通过改变反应氛围,在真空和... 为研究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RPET)固相缩聚反应规律及影响因素,在真空条件下,对比分析原生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vPET)和CRPET的固相缩聚反应特征,探究不同端甲基含量和不同尺寸CRPET的固相缩聚反应规律;通过改变反应氛围,在真空和氮气两种反应氛围下分别考察了真空度、氮气流速以及预结晶温度对CRPET特性黏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固相缩聚前后CRPET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vPET的固相缩聚反应速率大于CRPET;端甲基的存在会阻碍CRPET固相缩聚反应正向进行,但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阻碍逐渐减弱;减小CRPET尺寸或升高反应温度均会提高特性黏度增长速率;CRPET特性黏度在真空条件下比氮气条件下的增量更大;固相缩聚反应在较高氮气流速和真空度下更容易进行;预结晶温度上升会促使固相缩聚反应正向进行,但过高结晶温度会阻碍CRPET内部小分子的扩散逸出,导致特性黏度增长减缓;固相缩聚反应能够提升CRPET的结晶性能,对其热性能影响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PET 化学法再生 固相缩聚 特性黏度 反应条件 端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H_(2)O-H_(2)气氛下固态脱碳制备成分梯度中锰钢试验
7
作者 刘泽华 艾立群 +5 位作者 洪陆阔 孙彩娇 佟帅 祝广鹏 闻莉 陈建松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7,共6页
为了研究Ar-H_(2)O-H_(2)气氛下含锰铁碳合金薄带在不同脱碳温度、气氛条件、薄带厚度对平均碳含量、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分布的影响,以Fe-12Mn-0.4C为研究对象,在Ar-H_(2)O-H_(2)气氛下进行脱碳试验,通过辉光放电来检测薄带内部碳元素... 为了研究Ar-H_(2)O-H_(2)气氛下含锰铁碳合金薄带在不同脱碳温度、气氛条件、薄带厚度对平均碳含量、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分布的影响,以Fe-12Mn-0.4C为研究对象,在Ar-H_(2)O-H_(2)气氛下进行脱碳试验,通过辉光放电来检测薄带内部碳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脱碳时间为10 min时,随着脱碳温度和P_(H_(2)O)/P_(H_(2))的升高,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增大;在脱碳时间为20和30min时,随着脱碳温度和P_(H_(2)O)/P_(H_(2))的升高,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不同脱碳时间下,薄带内部碳浓度梯度均随着薄带厚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脱碳 Fe-Mn-C合金 碳梯度分布 气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O_2介孔材料的低热固相合成及其光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少友 吴林冬 +3 位作者 赵钟兴 冯庆革 王翔 杨朝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2-908,共7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通过钛酸丁酯与六水氯化镍的固相反应直接合成了镍掺杂的二氧化钛(Ni-TiO2)介孔材料.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N2脱附-吸附、红外、紫外以及拉曼光谱仪等分析技术对材料进行了物相与表面织构表征;通...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通过钛酸丁酯与六水氯化镍的固相反应直接合成了镍掺杂的二氧化钛(Ni-TiO2)介孔材料.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镜、N2脱附-吸附、红外、紫外以及拉曼光谱仪等分析技术对材料进行了物相与表面织构表征;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材料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材料对甲基橙的光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所得的介孔材料是锐钛矿型,金属镍已进入了二氧化钛骨架,镍的含量为3.62wt%;孔壁是由无定形的晶界与微晶组成,并伴有结构缺陷和痕量的金属镍氧化物;其BET比表面积为102.4m2/g,孔半径分布中心为2.4nm.在298K下,Ni-TiO2介孔材料对甲基橙溶液的紫外光降解行为遵循准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其反应速率常数比纯TiO粉体大二倍,且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掺杂二氧化钛 介孔材料 固相反应 甲基橙 光降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MnO_2的固相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Ⅰ)──纳米γ-MnO_2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5
9
作者 李娟 夏熙 李清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434-1437,共4页
用醋酸锰分别与柠檬酸、草酸和8-羟基喹啉在室温及低温下发生固相反应生成锰配合物,经热分解和酸处理等手段最终制备出纳米γ-MnO2用元素分析、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固相反应的可行性作了讨论... 用醋酸锰分别与柠檬酸、草酸和8-羟基喹啉在室温及低温下发生固相反应生成锰配合物,经热分解和酸处理等手段最终制备出纳米γ-MnO2用元素分析、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固相反应的可行性作了讨论,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从TEM照片上看,产物粒子呈球形,粒径多为20~30nm.酸处理可大大提高样品的氧化度,但酸化过程中粒子出现团聚现象,粒子形貌也有所改变,似有取向生长的趋势.文中还讨论了低温条件下利用固相反应制备纳米材料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合成 纳米材料 二氧化锰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Gd(W_yMo_(1-y))_2O_(8-x/2)F_x∶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特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叶信宇 罗洋 +3 位作者 刘松彬 侯得健 游维雄 夏李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3-1212,共10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Gd(W_yMo_(1-y))_2O_(8-x/2)F_x∶0.4Eu^(3+)(x=0~1,y=0~1)系列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形貌、结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F...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Gd(W_yMo_(1-y))_2O_(8-x/2)F_x∶0.4Eu^(3+)(x=0~1,y=0~1)系列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对荧光粉的形貌、结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F-和WO_4^(2-)的掺杂没有改变LiGd(MoO_4)_2的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F^-和WO_4^(2-)最佳掺杂量分别为x=0.6,y=0.4。在396 nm激发下,LiGd(W_(0.4)Mo_(0.6))_2O_(7.7)F_(0.6)∶0.4Eu^(3+)的发光强度比未掺杂样品提高了60%,量子效率可达66.23%。当温度升高至100℃时,样品的发射强度降为25℃时的76.6%。在460 nm激发下,样品的最强窄带发射峰位于617 nm处,归属于~5D_0→~7F_2跃迁,色坐标为(0.649 9,0.346 3)。5D0能级的荧光寿命曲线遵循单指数规律衰减,随着F-掺杂浓度的增加,5D0能级的荧光寿命不断增加,归因于低声子能量的F-掺入有效减小了能量的无辐射跃迁概率。所制备的LiGd(W_(0.4)Mo_(0.6))_2O_(7.7)F_(0.6)∶0.4Eu^(3+)荧光粉有望应用于白光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红色荧光粉 白光LED 高温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PbO纳米粉体的固相合成及其对MnO_2电极材料的改性作用 被引量:33
11
作者 李娟 龚良玉 夏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4-268,共5页
利用 Pb( )盐与 Na OH在室温下进行固相反应制备了纳米级α-Pb O粉体 (桔红色 ) .借助 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测试对合成的纳米粉体试样的物理性质作了表征 .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将合成的试样用于改性 Mn O2 电极 .1次深度放电测试结果... 利用 Pb( )盐与 Na OH在室温下进行固相反应制备了纳米级α-Pb O粉体 (桔红色 ) .借助 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测试对合成的纳米粉体试样的物理性质作了表征 .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将合成的试样用于改性 Mn O2 电极 .1次深度放电测试结果表明 ,样品的掺杂量在 1 .2 5%~ 5.0 0 %之间对 Mn O2 有良好的改性效果 ,中等负荷放电时 ,纳米 Pb O改性的 Mn O2 电极的放电容量比常粒径 Pb O改性的 Mn O2 电极的放电容量高出 2 0 %以上 ,比纯国际 1 # 电解锰样 ( γ-Mn O2 )的放电容量平均高出约 50 % ,在重负荷放电时 ,改性 Mn O2电极的放电容量提高幅度更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放电容量 二氧化锰电极 纳米氧化铅 碱锰电池 电极材料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康振辉 王恩波 +6 位作者 王轶博 由万胜 胡长文 黄百渠 乌垠 历锡亮 焦明大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3,共4页
利用低温固相反应首次制备了 [(CH3 ) 4 N] 3 PW12 O4 0 ·6H2 O(Ⅰ ) ,[(CH3 ) 4 N] 6P2 Mo18O62 ·9H2 O(Ⅱ ) ,[HMTAH2 ] 2 ·SiW12 O4 0 ·7H2 O(Ⅲ )等纳米粒子 ,并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进... 利用低温固相反应首次制备了 [(CH3 ) 4 N] 3 PW12 O4 0 ·6H2 O(Ⅰ ) ,[(CH3 ) 4 N] 6P2 Mo18O62 ·9H2 O(Ⅱ ) ,[HMTAH2 ] 2 ·SiW12 O4 0 ·7H2 O(Ⅲ )等纳米粒子 ,并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粒子大小均一 ,平均粒子直径为 4~ 8nm ,并具有潜在的电荷转移盐性质及非线性光学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材料 室温固相反应 多金属氧酸盐 电荷转移盐 非线性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物PbO·SnO_2的制备及对双基和RD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红旭 赵凤起 +3 位作者 罗阳 郝海霞 裴庆 李上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8,27,共5页
以Pb(NO3)2、SnCl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复合物PbO.SnO2。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对纳米复合物PbO.SnO2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表征... 以Pb(NO3)2、SnCl4.5H2O和NaOH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复合物PbO.SnO2。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对纳米复合物PbO.SnO2的组成、大小、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复合物PbO.SnO2对双基和RDX-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物PbO.SnO2的平均粒径约为40~60nm,在2~20MPa压力区,能明显提高双基推进剂的燃速,在10~20MPa的压力指数为0.257。在2~20MPa压力区,该纳米复合物使RDX-CMDB推进剂的燃速有所提高,与炭黑复合使用时,其催化效率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纳米复合物 PbO.SnO2 固相化学反应 推进剂 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温度和晶粒尺寸对Fe-N合金的合成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力 姚斌 +3 位作者 赵旭东 郭星原 宁凡龙 苏文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在 1× 1 0 - 3 Pa~ 4 GPa的压力和 5 80~ 930 K温度范围内 ,利用高压技术并结合机械球磨 ,研究了压力、温度和晶粒尺寸对α-Fe与非晶 BN的固态反应的影响 .发现高压和晶粒细化可以极大地促进α-Fe和非晶 BN的固态反应过程 ,α-F... 在 1× 1 0 - 3 Pa~ 4 GPa的压力和 5 80~ 930 K温度范围内 ,利用高压技术并结合机械球磨 ,研究了压力、温度和晶粒尺寸对α-Fe与非晶 BN的固态反应的影响 .发现高压和晶粒细化可以极大地促进α-Fe和非晶 BN的固态反应过程 ,α-Fe与非晶 BN发生固态反应的临界晶粒尺寸约 8nm.压力和温度对反应产物及其晶体结构有明显影响 .2 GPa和 80 0 K时 ,反应产物为具有正交结构的 Fe-N新相 ;在 3~ 4 GPa和 690~80 0 K时 ,可形成单一ε-Fex N合金相 ;而在 4 GPa和 930 K以上 ,反应产物由 Fe-N合金相转变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反应 晶体结构 Fe-N合金 合成 铁氮合金 机械球磨 压力 温度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惰性阳极用Ni-Zn铁氧体的固态合成 被引量:7
15
作者 秦庆伟 赖延清 +5 位作者 张刚 田忠良 周新林 李劼 刘业翔 贺跃辉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9-773,共5页
采用固态合成法分别在惰性气氛和空气下 ,制备不同成分的Ni(1-x) ZnxFe2 O4 铁氧体尖晶石。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粒度和形貌的检测表明 :在Ar气保护下煅烧主要发生氧化物的离解反应 ,反应物无法得到目标物相 ;采用反应烧结法制备铝电解金... 采用固态合成法分别在惰性气氛和空气下 ,制备不同成分的Ni(1-x) ZnxFe2 O4 铁氧体尖晶石。对反应产物的物相、粒度和形貌的检测表明 :在Ar气保护下煅烧主要发生氧化物的离解反应 ,反应物无法得到目标物相 ;采用反应烧结法制备铝电解金属陶瓷惰性阳极时 ,须保持一定的氧分压 ,以避免金属氧化物的离解和金属相的氧化 ;在空气中 ,通过固态反应可制备出理想的铝电解惰性阳极用Ni(1-x) ZnxFe2 O4 尖晶石 ,其粒度细 ,且符合标准正态分布 ,烧结温度低 ,在 115 0℃下保温 6h即实现完全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反应 惰性阳极 NI-ZN铁氧体 炼铝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与8-羟基喹啉配合物固相化学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吕敬慈 陈军生 +1 位作者 苏庆德 雍克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262-1264,共3页
Solid state reaction between La (Ac)3·3/2H2O and 8-hydroxyquinoline (Oxine)was studied at a low heating temperature. La (Oxine)3 was synthesized by one step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60℃, and the product is charac... Solid state reaction between La (Ac)3·3/2H2O and 8-hydroxyquinoline (Oxine)was studied at a low heating temperature. La (Oxine)3 was synthesized by one step solid state reaction at 60℃, and the product i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IR, XRD,photoacoustic spectra and flourenscence spectra.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erature on solid state reaction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镧配合物 羟基喹啉 配位化学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r复合掺杂LiMn_2O_4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姚耀春 戴永年 +1 位作者 杨斌 马文会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1-413,共3页
采用机械活化-固相合成法制备了尖晶石LiCr0.06Mn1.94O4-xFx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RD、SEM、EDS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了其组成、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Cr0.06Mn1.94O4-xFx(0.04≤x≤0.20)样品为单一尖晶石结构,形貌较好... 采用机械活化-固相合成法制备了尖晶石LiCr0.06Mn1.94O4-xFx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XRD、SEM、EDS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了其组成、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Cr0.06Mn1.94O4-xFx(0.04≤x≤0.20)样品为单一尖晶石结构,形貌较好,粒径分布均匀;F-含量增加,晶胞参数增大,但对LiCr0.06Mn1.94O4-xFx的相结构和晶体形貌影响不大;F-和Cr3+复合掺杂不仅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还增加了尖晶石结构的稳定性,改善了材料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LIMN2O4 机械活化-固相合成法 复合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反应合成2,4,6-三苯氧基-1,3,5-均三嗪衍生物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春华 于美娜 +1 位作者 赵凌 程格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1-812,共2页
关键词 固态反应 缩合 氰尿酰氯 三苯氧基均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LVI)——无水醋酸镍与水杨醛肟在室温下的固-固相化学反应 被引量:17
19
作者 郑丽敏 张卫华 忻新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1205-1208,共4页
30℃常压条件下,无水醋酸镍与水杨醛肟发生固-固化学反应,生成反式-水杨醛肟合镍配合物,反应在4h内完成.产率高达99%.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等表征了固相产物.用DTA法对比了在非等温条件下的固相反应情况,通过电导法计算... 30℃常压条件下,无水醋酸镍与水杨醛肟发生固-固化学反应,生成反式-水杨醛肟合镍配合物,反应在4h内完成.产率高达99%.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等表征了固相产物.用DTA法对比了在非等温条件下的固相反应情况,通过电导法计算出该固相反应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醋酸镍 水杨醛肟 -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快离子导体Li_(3-2x)(Al_(1-x)Ti_x)_2(PO_4)_3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庞明杰 王严杰 +3 位作者 曹涯路 王利 徐灿阳 潘颐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48,共4页
NASICON型正磷酸盐LiM2(PO4)3(M=Ti,Ge,Zr,Hf)是近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锂快离子导体.LiTi2(PO4)3难于烧结得到致密的LiT2(PO4)3陶瓷,且离子电导率很低,在298K时为8.260×10-8 S/cm,613K时为8.241×10-5 S/cm,而当以三价的Al3+离... NASICON型正磷酸盐LiM2(PO4)3(M=Ti,Ge,Zr,Hf)是近来研究得比较深入的锂快离子导体.LiTi2(PO4)3难于烧结得到致密的LiT2(PO4)3陶瓷,且离子电导率很低,在298K时为8.260×10-8 S/cm,613K时为8.241×10-5 S/cm,而当以三价的Al3+离子经传统的固相烧结反应部分取代LiTi2(PO4)3中四价的Ti4+离子后,通过DSC、DTG、电化学阻抗与SEM测试表明,不仅能获得致密度高稳定的产物,而且烧结后得到的锂快离子导体Li3-x(Al1-xTix)2(PO4)3(X=1.0~0.55)体系在室温下的电导率有了巨大的提高.当X=0.85时,组分Li1.3Al0.3Ti1.7(PO4)3离子电导率最大,298K时为1.792×10-6S/cm和613K时为9.210×10-4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导率 固相反应 LiTi2(PO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