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对棕榈粕-豆粕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毛方华 陈倩倩 +3 位作者 史怀 刘国红 郑回勇 张海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3,共5页
棕榈粕价格低廉、产量大,能量和蛋白等营养密度高,是极具潜力的饲料原料。本研究利用酿酒酵母和乳酸菌固态发酵棕榈粕,比较棕榈粕-豆粕配比及发酵方式对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揭示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明确原料配比和发... 棕榈粕价格低廉、产量大,能量和蛋白等营养密度高,是极具潜力的饲料原料。本研究利用酿酒酵母和乳酸菌固态发酵棕榈粕,比较棕榈粕-豆粕配比及发酵方式对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揭示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明确原料配比和发酵流程对发酵饲料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豆粕添加量越大,发酵饲料温度越高,而棕榈粕添加量越大,发酵样本pH越低。同时,二次发酵可促进发酵饲料升温并利于pH降低。发酵后棕榈粕-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26.4%~37.8%,均有明显增加,尤其是棕榈粕:豆粕为2:1二次发酵组,其粗蛋白质含量由23.6%升至31.8%,提高了34.7%;其蛋白酶活性也高于其他组。棕榈粕-豆粕发酵后,辛酸酯是主要的酯类物质,二次发酵能促进酯类物质的累积,增加饲料风味。本研究为棕榈粕饲料化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固态发酵 一次发酵 二次发酵 棕榈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产β-葡聚糖酶的固态发酵工艺
2
作者 王娜 林青 +3 位作者 华兰兰 马贵军 娄恺 霍向东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2,共9页
研究旨在优化里氏木霉ARTP-9(Trichoderma reesei ARTP-9)产β-葡聚糖酶工艺,为大规模固态发酵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ARTP-9固态发酵产β-葡聚糖酶工艺,分析接种方式、... 研究旨在优化里氏木霉ARTP-9(Trichoderma reesei ARTP-9)产β-葡聚糖酶工艺,为大规模固态发酵生产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ARTP-9固态发酵产β-葡聚糖酶工艺,分析接种方式、接种量、发酵基质、氮源、无机盐、表面活性剂、氮源含量、pH、水料比及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固态种曲优化后孢子数为4.63×10^(8)CFU/g。最优产酶发酵工艺为基质中麸皮∶玉米芯粉=1∶1,硫酸铵2.5%,磷酸氢二钾1.67%,甜菜碱0.15%,液料比0.865∶1,固态种曲接种量18%,pH7.5,发酵4.6 d。其β-葡聚糖酶活性为66.32 U/g,较原始培养基提高1.34倍。响应面优化试验提高了里氏木霉ARTP-9产β-葡聚糖酶能力,酶制剂生产成本降低。证明该工艺具备良好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酶 里氏木霉 固态发酵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工程菌利用甜菜半固态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3
作者 麦热哈巴·玉素甫 余俊生 +3 位作者 白瑞萱 刘晓楠 王金华 王永泽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1-166,共6页
为了解决甜菜生物发酵中木质纤维素转化效率低、碳源利用不均衡等关键问题,该研究采用能同时利用蔗糖和葡萄糖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作为发酵菌株,以甜菜粉作为碳源,结合磷酸钾(K3PO4)和复合纤维素酶处理,以分步糖化发酵(SHF)为对照,采用半... 为了解决甜菜生物发酵中木质纤维素转化效率低、碳源利用不均衡等关键问题,该研究采用能同时利用蔗糖和葡萄糖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作为发酵菌株,以甜菜粉作为碳源,结合磷酸钾(K3PO4)和复合纤维素酶处理,以分步糖化发酵(SHF)为对照,采用半固态同步糖化发酵(SS-SSF)促进甜菜高效转化生产L-乳酸。结果表明,甜菜粉经4 g/100 mL K3PO4预处理可显著提升底物与酶的结合效率,预处理上清液中葡萄糖和木糖含量最高,分别为40.22 g/L和4.50 g/L。此条件下,甜菜木质素减少了70%,纤维素含量提高了53%。经纤维素酶(3 FPU/g)二次水解后,总葡萄糖得率提高了23.88%。SS-SSF使发酵周期缩短24 h,L-乳酸产量和产率分别为44.51 g/L、0.93 g/(L·h),相较于分步糖化发酵(SHF)分别提高了3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大肠杆菌工程菌 半固态发酵 L-乳酸 同步糖化发酵 分步糖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发酵平菇-青稞秸秆菌糠饲料化利用研究
4
作者 杨航 宋福超 +4 位作者 王诗涛 武涛 曹文侠 旦知旺加 赵雅姣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9-1298,共10页
收获籽实后的青稞秸秆作为饲料存在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等缺点,本试验通过固态发酵来提高青稞秸秆的营养品质和饲喂价值。通过以青稞秸秆作为主料,主辅料按7∶3配比,辅料分别为麦麸占22%、油渣占5%、石灰占2%、石膏占1%。接种平菇(Pleu... 收获籽实后的青稞秸秆作为饲料存在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等缺点,本试验通过固态发酵来提高青稞秸秆的营养品质和饲喂价值。通过以青稞秸秆作为主料,主辅料按7∶3配比,辅料分别为麦麸占22%、油渣占5%、石灰占2%、石膏占1%。接种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进行固态发酵。随后在0,25,34,40,50 d下取样测定营养品质和生理酶活性。结果表明,发酵后的栽培料柔软度、色泽和气味以40 d的最佳,其CP较0 d提高了1.05倍,最高达12%,ADF较0 d降低了33%,NDF降低了52%。粗脂肪含量在50 d时最高,最高达1.8%。而饲喂价值以发酵50 d最佳,且显著高于未接菌的青稞秸秆(P<0.05)。其中纤维素酶,漆酶,木聚糖酶活性分别高达530,39.2和77.32 U·g^(-1)。因此,采用平菇真菌进行固态发酵提高了青稞秸秆饲料的营养品质和饲喂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秸秆 固态发酵 营养品质 生物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固态发酵产1-脱氧野尻霉素工艺优化及其体外降糖能力研究
5
作者 黄本宸 唐雅利 +3 位作者 李菊梅 王雅凝 孟杰 薛洁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9-225,共7页
该试验以青稞为原料,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14为发酵菌株,生产1-脱氧野尻霉素(DNJ)。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B-14固态发酵青稞产DNJ的最佳工艺参数,并通过测定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 该试验以青稞为原料,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14为发酵菌株,生产1-脱氧野尻霉素(DNJ)。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解淀粉芽孢杆菌B-14固态发酵青稞产DNJ的最佳工艺参数,并通过测定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抑制率和体外消化实验对其体外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14固态发酵青稞产DNJ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3 d、蒸煮时间41 min,发酵温度37℃,接种量5.5%。在此优化条件下,DNJ的含量为6.13 mg/g,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29 mg/mL和2.89 mg/mL,体外消化实验中,随着青稞固态发酵产物添加量的增加,淀粉水解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添加量为20%、模拟肠消化180 min时,淀粉水解率为35.13%,说明青稞固态发酵产物在降低血糖方面有明显效果。该研究结果为青稞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青稞 固态发酵 1-脱氧野尻霉素 工艺优化 体外降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金龟子绿僵菌M14-1菌株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6
作者 张瑶 邓勋 +2 位作者 李亚洲 宋小双 杜文胜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9,共10页
以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生防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M14-1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以提高其发酵效率和孢子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M14-1菌株固态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参数范围,用Placket... 以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生防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M14-1为研究对象,优化其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以提高其发酵效率和孢子产量。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M14-1菌株固态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参数范围,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其重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重要因素优化。金龟子绿僵菌M14-1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培养基组成中大米粉与稻壳质量比1.52∶1.95、葡萄糖0.10%、硫酸铵0.10%、硫酸镁0.10%,含水量80%,装料量100 g,接种量15%,发酵温度27.18℃,发酵时间13 d。根据最佳配比验证,优化后菌株M14-1产孢量12.9亿孢子/g,与预测模型相符,优化前产孢量5.88亿孢子/g,产孢效果显著提升。试验优化了金龟子绿僵菌M14-1菌株固体发酵条件,可为其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单因素试验 Plackett-Burman试验 响应面法 固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GT-1固态发酵对低次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萌 曾婷婷 +4 位作者 杨金初 徐永明 李欢 马林 饶智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5,共8页
为探究应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提升低次烟叶品质的可行性,从茯砖茶中分离筛选冠突散囊菌并接种于低次烟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感官评吸考察固态发酵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应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MS检测固态发酵过程中1、3、5、7 d的烟叶主要致... 为探究应用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提升低次烟叶品质的可行性,从茯砖茶中分离筛选冠突散囊菌并接种于低次烟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感官评吸考察固态发酵对烟叶品质的影响,应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MS检测固态发酵过程中1、3、5、7 d的烟叶主要致香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从茯砖茶中成功分离到候选菌株GT-1,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为冠突散囊菌.将GT-1接种于低次烟叶进行固态发酵,发酵5天烟叶感官质量最佳,香气量、香气质、浓度和余味较对照均有较为明显改善.发酵烟叶中共检测出33种主要致香成分,包含16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9种芳香族氨基酸转化产物、1种叶绿素降解产物、1种类西柏烷降解产物、6种美拉德反应产物.随着固态发酵时间的延长,烟叶主要致香成分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致香成分总量在第5 d达到最高,为402.03μg/g;相较于未发酵烟叶,致香成分含量提高了22.54%,其中4,7,9-巨豆三烯-3-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苯甲醇、苯乙醇、2-乙酰基吡咯等致香物质含量显著提高,极大的丰富了烟气的甘甜香、烟草香、果香、花香等香气.冠突散囊菌固态发酵可提高烟叶香气物质含量和种类,有效提升低次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固态发酵 低次烟叶 致香成分 发酵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绿木霉GF-11发酵刺梨渣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昌发 唐彩艳 +3 位作者 孙冰 张锐 费正林 葛永怡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8-457,共10页
木霉具有抑制病原菌、促进植物生长和改善土壤营养等作用。刺梨渣是刺梨榨汁后的废弃物,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本文拟采用刺梨渣为原料,麸皮为辅料进行固体发酵,以橘绿木霉GF-11的分生孢子数量为筛选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 木霉具有抑制病原菌、促进植物生长和改善土壤营养等作用。刺梨渣是刺梨榨汁后的废弃物,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本文拟采用刺梨渣为原料,麸皮为辅料进行固体发酵,以橘绿木霉GF-11的分生孢子数量为筛选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法(response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发酵刺梨渣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中对橘绿木霉GF-11产孢影响最显著的3个主要因素麸皮占比、接种量、发酵天数。优化后的发酵培养条件为麸皮占比61%、接种量10.48%、硫酸锌0.5%、含水率250%、发酵天数10d。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获得橘绿木霉菌株GF-11的分生孢子产量为2.32×10^(10)CFU/g。该研究为刺梨渣发酵提供了合适的工艺条件,为减少刺梨渣污染环境及其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也为生产高质量生物有机肥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绿木霉 固体发酵 响应面法 刺梨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的生防真菌AH-1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9
作者 廖钫哲 白国栋 +1 位作者 李如华 严东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4年第4期27-33,77,共8页
【目的】为开发新的森林病害的微生物生防制剂,探明和优化真菌生防菌株AH-1的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使用单因素测试及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结果表明,影响固体发酵的3个主要因素是接种量、麦麸含量和温度;优化后的固体发酵培... 【目的】为开发新的森林病害的微生物生防制剂,探明和优化真菌生防菌株AH-1的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使用单因素测试及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结果表明,影响固体发酵的3个主要因素是接种量、麦麸含量和温度;优化后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麦麸∶玉米粉约3∶2。优化后的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含水量60%,粘帚菌种子液接种量约18%(孢子浓度为1×10^(6)个/mL),温度30℃,发酵天数10 d。此条件下的产孢量为1.672×10^(10)个孢子/g,较优化前的单因素试验产孢量提高约2~3倍。【结论】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的发酵条件,能明显提高固体发酵的生防菌株AH-1的产孢量,为其规模化生产和菌剂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真菌 固体发酵 响应面法 产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霉素降解菌Penicillium sp.ERY-1的筛选、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10
作者 刘菁华 张玉平 陈雪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6,共10页
在渔业养殖过程中,使用绿色环保、高效低廉的微生物菌剂解决渔业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对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为获得可应用于渔业养殖废水的红霉素降解菌剂,采用梯度富集驯化的方法从养殖污染底泥样品中分离筛选红... 在渔业养殖过程中,使用绿色环保、高效低廉的微生物菌剂解决渔业废水中的抗生素残留,对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为获得可应用于渔业养殖废水的红霉素降解菌剂,采用梯度富集驯化的方法从养殖污染底泥样品中分离筛选红霉素降解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s)序列分析进行微生物分类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适降解温度和pH;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率电喷雾电离质谱仪鉴定降解产物,并据此推测降解途径,通过斑马鱼攻毒试验初步评估菌株的生物安全性;优化菌株固态发酵参数,制备红霉素降解菌剂,并初探降解菌剂对红霉素污染的养殖废水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获得一株红霉素降解菌株ERY-1并鉴定其为青霉菌属(Penicilliumsp.);菌株ERY-1在温度20-35℃、pH 5-7的环境中具有较好的降解率,在该条件下,菌株对质量浓度为1.0 mg·L^(-1)的红霉素的降解率在97%以上;鉴定了5种降解中间产物,并据此推测菌株ERY-1通过脱水、脱红霉支糖和开环逐渐使红霉素失去抗菌活性;斑马鱼攻毒试验初步表明菌株ERY-1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稻壳:麦麸:玉米粉质量比(m꞉m꞉m)为1꞉1꞉1作为固态培养基配方,初始料水比为1g:1L,接种量为0.75%,在温度为25℃,发酵13d后获得产孢量约9.14×10^(9)cfu·g^(-1)的降解菌剂。将制备的降解菌剂投撒到有红霉素残留的养殖废水中,3d后水中的红霉素未达到方法的检出质量浓度(0.2ng·L^(-1))。结果表明,菌株ERY-1可有效的解决渔业养殖废水中的红霉素残留,由其制备的降解菌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微生物降解 降解特性 代谢产物 固态发酵 菌剂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药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梁斌 路光明 +1 位作者 汤敏 徐铮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3,共9页
以黄精药渣为原料,优选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混合菌协同复合酶发酵制备蛋白饲料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0.55 g/mL,发酵pH为4.5,纤维素酶添加量0.26%,木聚糖酶添加量0.05%,产朊假丝酵... 以黄精药渣为原料,优选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混合菌协同复合酶发酵制备蛋白饲料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0.55 g/mL,发酵pH为4.5,纤维素酶添加量0.26%,木聚糖酶添加量0.05%,产朊假丝酵母添加量9.90%,白腐菌添加量7.50%,发酵温度37℃。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黄精药渣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为19.79%、粗纤维含量为3.87%,粗蛋白含量增加9.17%,粗纤维含量降低3.08%。混合菌协同复合酶固态发酵黄精药渣可提高粗蛋白含量,同时降低粗纤维含量,为蛋白饲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药渣 混合菌 复合酶 固态发酵 蛋白饲料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蛋白酶高温菌株筛选及豆粕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12
作者 张军燕 张焕新 +4 位作者 吴平 刘萍 黄延莉 代春华 何荣海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89,共6页
从云烟卷烟中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高温菌株YYC4。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YYC4菌株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 从云烟卷烟中分离纯化后得到1株产蛋白酶能力较强的高温菌株YYC4。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确定YYC4菌株高温固态发酵未灭菌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80 g/mL、发酵温度55℃、接种量10^(7)CFU/g含水基质、相对湿度80%、发酵时间50 h、MgSO_(4)质量分数0.12%。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由4.92%升高至18.57%,总蛋白质量分数由40.42%增加至47.95%,胰蛋白酶抑制剂质量分数则由8.19 mg/kg降低至3.19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高温固态发酵 菌株筛选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糟饲用价值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志云 蔡裕银 +1 位作者 杨飞云 肖融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01-2813,共13页
醋糟是以谷物为主要原料,以稻壳、谷糠和高粱壳等作为填充料,经过固态发酵酿造食醋后的副产物,其理化特性及营养特征因酿造底物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醋糟富含纤维素、蛋白质和脂肪等发酵残余有机物,作为一种低成本粗饲料来源,... 醋糟是以谷物为主要原料,以稻壳、谷糠和高粱壳等作为填充料,经过固态发酵酿造食醋后的副产物,其理化特性及营养特征因酿造底物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醋糟富含纤维素、蛋白质和脂肪等发酵残余有机物,作为一种低成本粗饲料来源,在畜禽养殖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由于醋糟木质纤维素含量高、容重低以及适口性差,直接饲喂畜禽营养价值较低。近年来,生物发酵技术逐渐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提升醋糟营养价值的加工方式。本文综述了醋糟的理化特性及营养特征、醋糟的饲用方式以及在不同畜禽上的应用现状,以期为醋糟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糟 营养特性 固态发酵 饲喂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羊肚菌菌粮制备工艺优化及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14
作者 顾丹丹 董雪 +3 位作者 张金秀 王晓茹 赵宗硕 王立安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7-245,共9页
以小麦粒为原料,羊肚菌为发酵菌株,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制备小麦羊肚菌菌粮(fungus fermented wheat,FFW)。以粗纤维含量和非淀粉多糖(NSP)含量为评价指标,料液比、基质起始pH、接种量、发酵天数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小麦羊肚菌菌... 以小麦粒为原料,羊肚菌为发酵菌株,采用固态发酵工艺制备小麦羊肚菌菌粮(fungus fermented wheat,FFW)。以粗纤维含量和非淀粉多糖(NSP)含量为评价指标,料液比、基质起始pH、接种量、发酵天数为考察因素,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小麦羊肚菌菌粮制备工艺,并分析菌粮的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料液比为1:0.9(g:mL)、基质起始p H为7.0、接种量为5块(直径0.8 cm的菌丝块)、发酵天数为10 d,该条件下制备的小麦羊肚菌菌粮粗纤维含量为4.09%,NSP含量为9.31%。与发酵前相比,小麦羊肚菌菌粮表面出现孔洞,沟壑增多,褶皱加深,菌粮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78.79%,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了17.79%;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增加了43.70%、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降低了19.24%、总膳食纤维TDF在发酵前后变化不明显。发酵后菌粮的持水性、吸附不饱和脂肪酸能力、吸附饱和脂肪酸能力和溶胀性分别增加了77.84%,11.49%、25.00%、26.00%;在模拟人体胃和小肠的环境下对胆固醇吸附率分别提高了86.29%、290.14%。发酵后菌粮的总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了41.29%、14.54%、490.68%、10.80%。该工艺制备的小麦羊肚菌菌粮可显著提升小麦的营养价值、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开发小麦羊肚菌菌粮新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菌粮 固态发酵 工艺优化 营养成分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的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谭显东 陈星颖 +3 位作者 王浪 邹健 蔡坤佑 陈香楚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4-151,共8页
为提供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的过程控制和发酵反应器的设计、放大的理论基础,该研究对发酵过程中灵芝生物量、次级代谢产物、基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建立了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分法获得了菌体生长速率、次级代谢产物... 为提供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的过程控制和发酵反应器的设计、放大的理论基础,该研究对发酵过程中灵芝生物量、次级代谢产物、基质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建立了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微分法获得了菌体生长速率、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速率和基质降解速率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灵芝固态发酵三七渣属于产物形成与菌体生长相耦联的类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动力学适合采用对数模型进行描述,基质降解动力学适合采用四参数对数模型进行描述。这些模型调整后的决定系数R_(adj)^(2)分别为0.9869、0.9952、0.9885和0.9959。发酵过程中灵芝最大生物量为46.76%,比生长速率常数为0.4138/d,灵芝生长速率最大值为4.834%/d;灵芝三萜与灵芝多糖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0.4172%、3.935%,比合成速率常数分别为0.6517/d、0.6070/d,灵芝三萜和灵芝多糖的最大合成速率分别为0.06796%/d、0.5971%/d;总糖半衰期为9.243 d,降解速率最大值为3.576%/d。该研究结果可用于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和发酵反应器的设计、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渣 固态发酵 灵芝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固态发酵工艺优化
16
作者 钱森和 杨子成 +1 位作者 阮永海 侯树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7期53-59,共7页
为筛选出产孢量高、致病力强以及遗传稳定的球孢白僵菌突变菌株以及适宜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孢子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菌落直径和面积大、单位面积产孢量高以及对小菜蛾毒力强的突变菌株;并采用单因... 为筛选出产孢量高、致病力强以及遗传稳定的球孢白僵菌突变菌株以及适宜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孢子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菌落直径和面积大、单位面积产孢量高以及对小菜蛾毒力强的突变菌株;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进行固态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S2突变菌株的产孢量是原始菌株的3.05倍,其校正死亡率和半致死时间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8.7%和缩短了17.2%;在连续传代培养5代后,其平均产孢量稳定在4.74×10^(9)个/cm^(2)左右,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进一步优化得到S2突变菌株的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麦麸和米糠质量比1.34∶1.00,无机盐含量0.26%,接种量9.32%,含水量50%,发酵温度26℃;在此条件下突变菌株的实际产孢量达到11.762×10^(8)个/g。本研究为球孢白僵菌杀虫剂的研发提供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高毒力 紫外诱变 产孢量 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麸醋醅中功能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雨薇 帖余 +5 位作者 唐之兴 朱海燕 李宇薇 朱文优 王新惠 尹礼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芽孢杆菌作为四川麸醋发酵过程中重要的功能微生物,对稳定麸醋品质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从四川麸醋醅中筛选、分离部分功能芽孢杆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对菌株进行鉴定,对筛选鉴定的菌株进行耐酸、耐乙醇、耐温的发酵性能... 芽孢杆菌作为四川麸醋发酵过程中重要的功能微生物,对稳定麸醋品质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从四川麸醋醅中筛选、分离部分功能芽孢杆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测序对菌株进行鉴定,对筛选鉴定的菌株进行耐酸、耐乙醇、耐温的发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共筛选出5株发酵优良的芽孢杆菌,分别为库氏类芽孢杆菌BA-6(Paenibacillus cookii)、贝莱斯芽孢杆菌BA-9(Bacillus velezensis)、热带芽孢杆菌BB-5(Bacillus tropicus)、枯草芽孢杆菌BB-13(Bacillus subtilis)、Calidifontibacillus erzurumensis BC-11,且该5株芽孢杆菌在30~40℃,pH5~7条件下能较好生长(OD_(600)=0.23~0.52),具有一定的环境耐受性。部分芽孢杆菌水解蛋白(B. velezensis BA-9蛋白水解圈:3.7±0.3)和淀粉(P. cookie BA-6淀粉水解圈:3.8±0.5)的能力较强。为了进一步探究其在麸醋酿造中的应用,将芽孢杆菌与巴氏醋杆菌进行模拟混合固态发酵,研究表明,接种P. cookie BA-6、B. velezensis BA-9、C. erzurumensis BC-11可提高总酸、乳酸、乙酸、挥发性风味物质(苯甲醇、异戊醇、苯乙醇、愈创木酚等)含量,从而有效提升醋醅发酵品质。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的5株芽孢杆菌有利于醋醅发酵过程风味物质形成,研究结果为麸醋强化发酵提升其品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麸醋 醋醅 芽孢杆菌 固态发酵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发酵苦荞产莫纳可林K及可溶性黄酮类物质过程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晨 葛晓丽 +3 位作者 李松 董雅芹 徐大勇 陈阿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该研究通过筛选高产莫纳可林K红曲霉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苦荞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莫纳可林K产量为主要因素,发酵产物黄酮提取量、色价、抗氧化活性作为参考指标,对选定的红曲霉菌株HQ-1固态发酵苦荞条件进行优化。... 该研究通过筛选高产莫纳可林K红曲霉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苦荞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以莫纳可林K产量为主要因素,发酵产物黄酮提取量、色价、抗氧化活性作为参考指标,对选定的红曲霉菌株HQ-1固态发酵苦荞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发酵条件为25 g苦荞添加21 mL营养液,营养液含NH 4NO 32.77 g/L,ZnSO 41.82 g/L,MgSO 4·7H 2O 1 g/L,KH 2PO 41 g/L,pH值调节到2.58,发酵时长为11天。在此优化工艺下,莫纳可林K产量达162.26 mg/100 g;苦荞中芦丁、槲皮素、山奈酚、绿原酸、阿魏酸等黄酮多酚类物质的萃取量分别提高了63%、110%、593%、192%、57%;DPPH抗氧化活性和ABTS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232%和44%,提高莫纳可林K产量和苦荞中黄酮类活性物质的释放。研究结果提供了红曲霉发酵苦荞的关键影响因素,为红曲苦荞茶的工艺开发提供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红曲霉 固态发酵 莫纳可林K 可溶性黄酮多酚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发酵促生物活性物质释放与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铭 李伟 +4 位作者 吴松遥 李昕彤 郝熙 张海鹏 陈林林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240,共8页
固态发酵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饲料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固态发酵在促进生物转化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其产生的具有抗氧化性、抗菌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生物体内的生长、发育、代谢和... 固态发酵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饲料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固态发酵在促进生物转化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其产生的具有抗氧化性、抗菌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生物体内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免疫等生理功能有良好作用。文章综述了固态发酵促多酚、多糖、多肽、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与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固态发酵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释放与生物转化的原因、影响因素及转化机制,为生物活性物质的固态发酵富集、动态变化规律及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多糖 多肽 多酚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株哈茨木霉H-13固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永东 蒋立科 +2 位作者 岳永德 花日茂 江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研究了生防菌株哈茨木霉H-13固体发酵的条件,探索了碳源、氮源、磷酸盐、固料比、接种量及发酵温度对产孢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麸皮、玉米粉按3:1比例配伍,固料比水为1:0.4(g ·mL^-... 研究了生防菌株哈茨木霉H-13固体发酵的条件,探索了碳源、氮源、磷酸盐、固料比、接种量及发酵温度对产孢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固体发酵最佳条件为:麸皮、玉米粉按3:1比例配伍,固料比水为1:0.4(g ·mL^-1),蔗糖15%,蛋白胨1.5%,硝酸铵1%,磷酸二氢钾0.05%,NaH2PO4-Na2HPO4(0.5%~0.50%),接种量为9%(mL·g^-1);发酵温度为24℃~22℃~26℃,在此条件下发酵10d,产孢量高达1.0×10^10个·g^-1以上.固体发酵生产木霉分生孢子,与液体相比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孢子含量高、易于保存和运输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固体发酵 生防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