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shear strength in constant water content triaxial tests on Yunnan red clay 被引量:6
1
作者 马少坤 黄茂松 +1 位作者 扈萍 杨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412-1419,共8页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for geotechnical designs are obtained mainly from consolidated drained (CD) or consolidated undrained (CU) triaxial tests. However,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excess pore-air pressure g... The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for geotechnical designs are obtained mainly from consolidated drained (CD) or consolidated undrained (CU) triaxial tests. However,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excess pore-air pressure generally dissipates instantaneously while the excess pore-water pressure dissipates with time. This condition needs to be simulated in a constant water content (CW) triaxial test. The study on Yunnan red clay i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hea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nstant water content condition. Osmotic technique is used to obtain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A series of CW triaxial tests are conducted on statically compacted specime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has a low air entry value of 7 kPa due to large pores in non-uniform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a high residual value exceeding 10 MPa. In addition, the initial degree of saturation and net confining stres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ffecting the shear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constant water content condition. Finally, a new semi-empirical shear strength model in terms of degree of saturation is proposed and then applied to Yuunan red clay.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capable of capturing some key features of soils. The model can be used in whole engineering practice range, covering both unsaturmed and saturated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nan red clay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shear strength constant water triaxial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不同路径下黄土的土水特征试验研究
2
作者 陈宝 郭炳显 +2 位作者 喻达 齐道坤 郑月松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6-722,共7页
为了全面认识在干、湿两种不同路径下黄土持水特性的联系和区别,针对豫西三门峡原状黄土展开了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征试验,采用渗析法(低吸力段)和气相法(高吸力段)逐级控制吸力,获得了在增湿和干燥两种不同路径下,黄土在0.01~309 MPa... 为了全面认识在干、湿两种不同路径下黄土持水特性的联系和区别,针对豫西三门峡原状黄土展开了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征试验,采用渗析法(低吸力段)和气相法(高吸力段)逐级控制吸力,获得了在增湿和干燥两种不同路径下,黄土在0.01~309 MPa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结果表明: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呈“S”型,含水率随吸力的增加而递减,且递减趋势呈现中间变化较大而两端变化小的现象,由此可通过进气值和残余饱和度将黄土土水特征曲线分成三个阶段:边界效应段、过渡段和非饱和残余段;黄土残余含水率为9.6%,进气值为30 kPa,残余饱和度对应的吸力值约为300 kPa;在100~1000 kPa吸力范围内,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存在明显的回滞现象,即相同吸力下的干燥路径曲线对应的含水率明显超过增湿路径曲线,特别在吸力为100 MPa附近数据差异最为显著,同吸力大小条件下含水率之差为5%。最后基于Fredlund-Xing模型对增湿和干燥两个路径上的试验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黄土的SWCC拟合公式及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土水特征曲线 吸力控制 回滞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滞回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雪东 赵成刚 +1 位作者 刘艳 蔡国庆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0-925,共6页
为了模拟非饱和土的水力、力学特性在多次降雨、蒸发过程中的变化特性,本文以传统域模型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推到得到了一个能够模拟SWCC滞后性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方法简单,易于通过程序实现,且通过与试验数据和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 为了模拟非饱和土的水力、力学特性在多次降雨、蒸发过程中的变化特性,本文以传统域模型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推到得到了一个能够模拟SWCC滞后性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方法简单,易于通过程序实现,且通过与试验数据和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同时,这个模型可为研究在复杂吸力变化状态下非饱和土的渗流特性、强度特性以及本构模型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土水特征曲线 域模型 滞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测试与预测 被引量:59
4
作者 李志清 李涛 +2 位作者 胡瑞林 李熊 李壮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700-707,共8页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文章介绍了6种常用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体积压力板仪可量测最大基质吸力值为1500kPa的干燥曲线和浸湿曲线;超过1500kPa时,可用盐溶液法进行量测;Tem-ple仪可量测基质吸...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文章介绍了6种常用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体积压力板仪可量测最大基质吸力值为1500kPa的干燥曲线和浸湿曲线;超过1500kPa时,可用盐溶液法进行量测;Tem-ple仪可量测基质吸力达100kPa的干燥曲线;滤纸法可用于测量土体的基质吸力与总吸力;Dew-point电位计可用于量测土样总吸力变化,尤其适合渗透吸力的量测;TDR探头适合于量测小于300kPa的基质吸力。用GDS非饱和土三轴仪可以进行SWCC测试,测试范围主要取决于陶土板的进气值。用准确的数学模型对测得的含水量、吸力数据进行拟合,对于预测非饱和土力学性质、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及分析边坡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由于准确测试SWCC难度较大,并且测试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根据土体孔隙大小分布和颗粒大小分布情况预测SWCC,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土水特征曲线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尿素浓度对SWCC影响的VG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田东方 余东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5-69,共5页
利用Tempe压力膜仪,进行了不同浓度尿素溶液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试验,得出了不同SWCC的Van Genuchten(VG)拟合模型。结合各VG模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与尿素浓度的关系,进而建立了能够考虑尿素浓度影响的VG模型。所... 利用Tempe压力膜仪,进行了不同浓度尿素溶液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试验,得出了不同SWCC的Van Genuchten(VG)拟合模型。结合各VG模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与尿素浓度的关系,进而建立了能够考虑尿素浓度影响的VG模型。所得模型中各参数拟合相关度均较高。由所建模型可知,尿素浓度对参数α影响较小,而对参数n影响较大;浓度越大,参数α越小,而参数n越大。所得结果弥补了其他方法不能考虑尿素浓度对SWCC的影响,对补充和发展SWCC试验和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所建SWCC模型未考虑尿素浓度对溶质吸力的影响,也未开展尿素溶液对土体SWCC影响机理研究;这两方面有待以后的工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浓度 swcc VG模型 压力膜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水分布的非饱和土SWCC及相对渗透系数预测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欣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3,101,共6页
相对渗透系数与土水特征曲线(SWCC)是研究非饱和流的重要参数,利用毛细管系统研究渗流已经成为研究相对渗透系数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用毛细管系统代替土孔隙的假设上,基于杨-拉普拉斯方程和分形理论,对传统的毛细管系统含水量模型作出改... 相对渗透系数与土水特征曲线(SWCC)是研究非饱和流的重要参数,利用毛细管系统研究渗流已经成为研究相对渗透系数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用毛细管系统代替土孔隙的假设上,基于杨-拉普拉斯方程和分形理论,对传统的毛细管系统含水量模型作出改进,考虑非饱和孔隙的含水量,提出一个预测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的模型。利用4组试验数据对提出的相对渗透系数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用均方根偏差(RMSD)评测试验数据与预测数据之间的误差,结果表明4组数据的RMSD均<0.025,说明该模型具有预测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相对渗透系数 水土特征曲线(swcc) 毛细管系统 持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及分形理论预测非饱和土石混合体SWCC
7
作者 幸锦雯 孙文 +2 位作者 余光耀 徐娜 麻建宏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0-189,共10页
【目的】土石混合体的物理力学特性与土—水特征曲线(SWCC)关系紧密,直接或间接测量SWCC费时耗力,且所得结果具有离散性,因此建立预测非饱和土石混合体SWCC的理论模型具有现实意义。【方法】采用NMR技术反演得到横向弛豫时间T_(2)图谱,... 【目的】土石混合体的物理力学特性与土—水特征曲线(SWCC)关系紧密,直接或间接测量SWCC费时耗力,且所得结果具有离散性,因此建立预测非饱和土石混合体SWCC的理论模型具有现实意义。【方法】采用NMR技术反演得到横向弛豫时间T_(2)图谱,将之转化为累计孔隙体积曲线,从而结合Young-Laplace′s理论及分形理论,以T_(2)为纽带建立起体积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果显示:土石混合体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对其进行分区研究,可由体积含水率与基质吸力在双对数坐标中的斜率换算得出不同孔隙半径范围内的分形维数;体积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对数值存在强烈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均≥0.995;初始含水率与模型中的拟合参数具有线性关系,且相关系数均≥0.990,模型中的参数均可通过初始含水率进行求解。【结论】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SWCC吻合程度较高,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非饱和土石混合体的SWCC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SRM) 核磁共振(NMR) 分形理论 土—水特征曲线(sw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干湿循环后土-水特征曲线的模拟 被引量:44
8
作者 张俊然 许强 孙德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9-695,共7页
目前对于土体的干湿循环过程中变形、强度变化规律研究较多,而对经过多次干湿循环后土-水特征曲线的试验研究较少。由于吸力平衡需要时间太长,对干湿循环过程中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也多限于单次的干湿循环试验。但考虑到实际岩土工程中... 目前对于土体的干湿循环过程中变形、强度变化规律研究较多,而对经过多次干湿循环后土-水特征曲线的试验研究较少。由于吸力平衡需要时间太长,对干湿循环过程中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也多限于单次的干湿循环试验。但考虑到实际岩土工程中气候条件的多变性和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一般土体均要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因此,对多次干湿循环后的土-水特性曲线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结合已有的试验数据总结脱湿曲线与吸湿曲线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引入一个与干湿循环次数有关的函数,提出能预测多次干湿循环后土-水特征曲线的方法。本方法仅需土-水特征曲线的首次干湿循环脱湿与吸湿曲线和塑性指数,就可以预测多次干湿循环后的土-水特征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干湿循环 预测 变形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水特征曲线预测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利娜 胡斌 +1 位作者 宋友建 张国超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9-856,共8页
目前,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已成为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的研究对土的工程性质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4种用土-水特征曲线预测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的公式,用5个Bar的压力板仪测得了马家沟Ⅰ号滑坡体上土体的土-水特... 目前,非饱和土的工程性质已成为岩土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而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的研究对土的工程性质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4种用土-水特征曲线预测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的公式,用5个Bar的压力板仪测得了马家沟Ⅰ号滑坡体上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并采用MATLAB软件,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用国际先进的GDS非饱和反压剪切仪对控制基质吸力为50kPa和100kPa的非饱和土进行直剪试验,得到了相应的抗剪强度。用土-水特征曲线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的4种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各预测公式的准确性,总结其优缺点。最后得出Fredlund预测公式的准确性最高,黄润秋预测公式最为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预测 抗剪强度 非饱和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根系机械作用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马昌臣 王飞 +1 位作者 穆兴民 康绍忠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为探讨小麦根系机械作用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分层测定了0-40cm土层小麦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及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水含量等水力特征参数,并用Gardner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对比研究... 为探讨小麦根系机械作用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分层测定了0-40cm土层小麦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以及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水含量等水力特征参数,并用Gardner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对比研究了小麦不同种植密度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持水性、供水性以及土壤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种植密度及不同土层小麦根系发育与分布的差异,使其对土壤机械作用程度不同,导致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存在明显差异。根系对土壤不同大小孔隙影响程度不同,使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水含量以及土壤有效水含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壤的供水能力也因土壤孔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0-20cm土层土壤供水能力呈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弱的趋势;而20-40cm土层,较高种植密度逐渐显现出更强的供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种植密度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孔隙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膨胀土/岩持水与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戴张俊 陈善雄 +1 位作者 罗红明 陆定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4-141,共8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原状强、中膨胀土/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压力板试验与双环注水试验,结合试验结果与土-水特征曲线(SWCC),对比研究不同性质膨胀土和膨胀岩的持水性能及影响因素,计算并分析水体积变化系数的变化规律,在该基础上重点探讨...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原状强、中膨胀土/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压力板试验与双环注水试验,结合试验结果与土-水特征曲线(SWCC),对比研究不同性质膨胀土和膨胀岩的持水性能及影响因素,计算并分析水体积变化系数的变化规律,在该基础上重点探讨渗透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基质吸力的非线性关系,总结出膨胀土/岩的渗透特性及其规律。结果表明,膨胀土/岩的持水特性受岩土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与结构特征的影响,膨胀潜势强、细颗粒含量大、孔隙结构小的试样有着较低的脱水速率;渗透系数和水体积变化系数均随含水率的减小而减小,变化特征受到膨胀潜势与干密度的共同影响,并与基质吸力呈幂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工程建设提供计算参数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膨胀岩 土-水特征曲线 持水特性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砂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汪龙 方祥位 +3 位作者 孙发鑫 李春海 陈正汉 秦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64-2270,共7页
高放废物(HLW)深地质处置中,在膨润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石英砂能优化缓冲/回填材料的性能。利用水汽平衡法,对高庙子压实膨润土-砂混合物在不同温度、掺砂率和干密度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s)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温度、掺砂率与干密度... 高放废物(HLW)深地质处置中,在膨润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石英砂能优化缓冲/回填材料的性能。利用水汽平衡法,对高庙子压实膨润土-砂混合物在不同温度、掺砂率和干密度条件下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s)进行试验研究,分析温度、掺砂率与干密度对混合物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混合物的持水能力明显下降;在试验控制吸力范围内,低吸力段掺砂率对土-水特征曲线影响明显,高吸力段掺砂率对混合物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逐渐降低;干密度对混合物的土-水特征曲线基本没有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不同温度和掺砂率条件下膨润土-砂缓冲/回填材料土-水特征曲线的经验公式,可用来预测不同温度和掺砂率条件下的膨润土-砂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土-水特征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砂混合物 土-水特征曲线 温度 掺砂率 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切坡诱发黄土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曹春山 吴树仁 +1 位作者 潘懋 梁昌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9-1060,共12页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黄土地区由于工程切坡诱发了大量的工程滑坡。为了研究典型工程黄土滑坡的成因机制,以宝鸡市扶风县飞凤山滑坡为例,开展了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同时进行原位渗水试验和原状黄土、古土壤试样土-水特征曲线测试...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提速,黄土地区由于工程切坡诱发了大量的工程滑坡。为了研究典型工程黄土滑坡的成因机制,以宝鸡市扶风县飞凤山滑坡为例,开展了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同时进行原位渗水试验和原状黄土、古土壤试样土-水特征曲线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当黄土存在小孔洞等结构性问题时,渗透系数可达10^(-4) cm/s量级,为中等渗透性等级;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求得古土壤的进气值为11.5 k Pa,大于黄土的9.0 k Pa,同时曲线也显示了古土壤和黄土干湿交替过程中,强度和变形的演化出现分化。在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指出工程切坡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由此触发了土体一系列物理化学链锁反应,尤其是强化了土-水耦合作用的影响,催化了滑坡的发生。最后,提出了飞凤山滑坡的破坏模式为滑带双向发展、兼具滑塌灾害部分典型地质特征的渐进式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工程切坡 原位渗水试验 土-水特征曲线 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双应力变量广义土水特征曲线模型验证 被引量:9
14
作者 程明书 李贤 +3 位作者 汪时机 王晓琪 胡东旭 胡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7,共10页
利用基于轴平移技术的Geo-Expert高级型应力相关土-水特征曲线压力板仪研究不同覆土压力(0、40、100、200 k Pa)对南阳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的影响;并对提出的考虑土体变形及多孔隙分布形态的双应... 利用基于轴平移技术的Geo-Expert高级型应力相关土-水特征曲线压力板仪研究不同覆土压力(0、40、100、200 k Pa)对南阳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的影响;并对提出的考虑土体变形及多孔隙分布形态的双应力变量广义SWCC表征方程进行如下试验验证:1)不同覆土压力下微多孔隙分布形态的南阳膨胀土侧限固结试验及脱湿试验SWCC验证;2)零净法向应力状态双孔隙尺度硅藻土双峰SWCC试验验证;3)不同净围压状态下单孔隙尺度韩国残积土SWCC试验验证;4)多应力路径下法国Bapaume黄土,不同初始干密度下日本Edosaki砂土在脱湿-吸湿过程SWCC试验验证;并比较分析新方程与van Genuchten方程及Fredlund等方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覆土压力会显著改变膨胀土结构及孔隙通道,进而改变SWCC边界效应区、过渡区形态;也改变了双重孔隙尺度土壤的进气值;第1个波峰SWCC进气值均在1 k Pa左右;相比于零覆土压力试样,40、100、200 k Pa覆土压力试样第2个波峰SWCC进气值分别高4.74、17.58、67.23 k Pa;2)未考虑净法向应力影响的单应力状态多峰SWCC、考虑侧限双应力状态多峰SWCC、各向同性净法向应力单峰SWCC、不同脱湿-吸湿路径SWCC及不同初始干密度的SWCC试验拟合曲线均表明,双应力广义SWCC具有包容复杂影响因素的能力;3)新方程能够利用至少3个土-水数据即可拟合出具有较高的精度的整条SWCC。研究为定量描述土壤的持水、渗透及强度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模型 应力 土水特征曲线 膨胀土 覆土压力 多峰swcc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及模拟 被引量:45
15
作者 陈东霞 龚晓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85-1891,共7页
土-水特征曲线是指基质吸力与含水率或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土-水特征及其相关数学模型可用于非饱和土性质如渗透系数和抗剪强度模型的建立。通常,土-水特征曲线仅有脱湿曲线。笔者详细讨论了初始含水率、干密度、竖向应力及干湿循环对脱... 土-水特征曲线是指基质吸力与含水率或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土-水特征及其相关数学模型可用于非饱和土性质如渗透系数和抗剪强度模型的建立。通常,土-水特征曲线仅有脱湿曲线。笔者详细讨论了初始含水率、干密度、竖向应力及干湿循环对脱湿曲线的影响。采用滤纸法测试了厦门地区残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及滞回环。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对SWCC影响较小,最优含水率干侧试样SWCC的进气值小,滞回环小;湿侧试样的进气值大,滞回环大;最优含水率试样的滞回环居中。初始干密度对SWCC有显著影响,低干密度试样SWCC进气值小,脱湿速率快;高干密度试样SWCC进气值高,脱湿速率低。滞回环的大小随着初始干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不同竖向应力下SWCC变化较大。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加,进气值增大,脱湿速率减小,滞回环减小并趋于稳定。第1次干湿循环对SWCC影响最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进气值减小,滞回环减小并趋于稳定。由于残积砂质黏性土SWCC的过渡区和残余区不易区分,残余含水率难以确定,因此,提出5种剔除残余含水率参数的修正SWCC模型,计算分析得出,修正Gardner模型最适合厦门地区残积土的SWCC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吸力 土-水特征曲线 土-水特征曲线模型 残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双应力变量广义土水特征曲线理论模型构建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汪时机 程明书 +3 位作者 李贤 王晓琪 毛新 杨惠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共7页
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方程是非饱和土力学中最重要的土性表征手段之一。该文评价当前经典的SWCC方程,指出其未具有包容复杂因素的能力,具有灵活性的优点但却同时具有对试验数据量依赖性高的缺点,不能处... 土水特征曲线(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SWCC)方程是非饱和土力学中最重要的土性表征手段之一。该文评价当前经典的SWCC方程,指出其未具有包容复杂因素的能力,具有灵活性的优点但却同时具有对试验数据量依赖性高的缺点,不能处理多孔隙尺度集群土体固-液-气共同运动及作用的水力-力学耦合效应问题。建立双应力变量广义SWCC概念图示并定义相对体积含水比,基于Fredlund双应力变量理论及van Genuchten土-水表征方程,构建考虑土体变形及多孔隙分布形态的双应力状态变量的广义SWCC方程。相较于2个参数的Brooks等的方程、3个参数的van Genuchten方程以及4个参数的Fredlund等的方程,广义SWCC方程仅3个参数,其中2个参数在双对数坐标系的"相对体积含水比-吸力"平面中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得到,仅1个参数需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该模型可利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至少3个土水试验数据点,绘制出1条具有适宜精度的单峰SWCC;方程考虑了多峰孔隙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及土体变形因素,实现了从应力历史推广到应力状态的广义情况,为定量描述不同孔隙结构土体双应力状态下的持水特性、渗透特性和强度特性提供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应力 模型 持水特性 非饱和土 土水特征曲线 双峰sw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软土土水特征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叶为民 白云 +2 位作者 金麒 陈宝 崔玉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0-263,共4页
详细介绍了滤纸法、渗析法与气相法3种室内土样吸力量测方法,并采用这3种方法获取了上海浅层②1层土在0~1400 kPa范围以及全吸力范围上的土水特征曲线。由此可得以下结论:①明确上海第②1层软土的进气值在110~250 kPa之间;②上海第②... 详细介绍了滤纸法、渗析法与气相法3种室内土样吸力量测方法,并采用这3种方法获取了上海浅层②1层土在0~1400 kPa范围以及全吸力范围上的土水特征曲线。由此可得以下结论:①明确上海第②1层软土的进气值在110~250 kPa之间;②上海第②1土层的残余饱和度对应的吸力值约为20 MPa;③上海地区软土的减饱和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④低吸力范围内,上海软土土水特征曲线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 滤纸法 渗析法 气相法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被引量:65
18
作者 孙德安 刘文捷 吕海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45-3351,共7页
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法3种方法,对压实桂林红黏土进行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性量测,研究干密度对于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密度1.4 g/cm3的压实桂林红黏土的进气值约为20 k Pa;土-水特征曲线的过渡段与典型... 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法3种方法,对压实桂林红黏土进行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性量测,研究干密度对于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密度1.4 g/cm3的压实桂林红黏土的进气值约为20 k Pa;土-水特征曲线的过渡段与典型的土-水特征曲线不同,含水率或饱和度与吸力的对数坐标关系不是单一直线,而是出现了3段直线,并且中间一段平缓段下降斜率较小;当吸力增大到367 MPa时,含水率仅为0.74%,可认为如吸力继续增大至106 k Pa时,含水率和饱和度为0;用吸力与含水率关系表示土-水特征曲线时,吸力较大时不同干密度的曲线重合,认为干密度对土-水特征曲线无影响。用吸力与饱和度关系表示土-水特征曲线时,在吸力较小时,干密度越大,对应的土-水特征曲线越高;当吸力较大时,不同干密度的土-水特征曲线几乎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红黏土 压力板法 滤纸法 饱和盐溶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加固对非饱和遗址土的渗透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最雄 邵明申 陈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39-2044,共6页
高模数硅酸钾(简称PS)对西北干旱区的土遗址具有明显的加固效果,其加固后的土体也具有较好的渗透性。采用VJ-T非饱和土渗透仪和常规压力板仪测试了PS加固前后饱和样的渗透系数和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并利用相关模型预测了非... 高模数硅酸钾(简称PS)对西北干旱区的土遗址具有明显的加固效果,其加固后的土体也具有较好的渗透性。采用VJ-T非饱和土渗透仪和常规压力板仪测试了PS加固前后饱和样的渗透系数和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并利用相关模型预测了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结果显示,PS加固以后,在各个含水条件下的渗透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7%PS加固样表现非常明显。其原因是PS与土颗粒进行了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反应中颗粒的几何形状发生变化,大量棱角弱化或消失,土颗粒磨圆度变好。同时,孔隙壁变得光滑、平直,孔隙弯曲因子减小,有效孔隙增大,这些因素导致了非饱和黏土的渗透性能有较大幅度提高。电镜测试分析了PS加固以后黏土颗粒及孔隙的变化,较好地验证了渗透性试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钾(PS) 非饱和土 孔隙 土-水特征曲线 渗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自然边坡吸力和饱和度量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吴礼舟 黄润秋 +2 位作者 胡瑞林 李志清 熊野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346,共4页
为查明非饱和膨胀土边坡中吸力和饱和度(体积含水量)的变化和规律,以及降雨对吸力和饱和度的影响。在湖北襄樊某高速公路旁的天然边坡设立观测井,并埋设热传导探头和含水量探头,进行了为期2 个月的观测。通过精度较高的多项式的拟合获... 为查明非饱和膨胀土边坡中吸力和饱和度(体积含水量)的变化和规律,以及降雨对吸力和饱和度的影响。在湖北襄樊某高速公路旁的天然边坡设立观测井,并埋设热传导探头和含水量探头,进行了为期2 个月的观测。通过精度较高的多项式的拟合获得的土-水特征曲线,得出进气值和残余饱和度对应的基质吸力。根据土-水特征曲线,获得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数,同时解释了非饱和膨胀土的吸力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膨胀土 基质吸力 饱和度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