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SSI三种效应的桩基础RC梁式桥抗震性能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江辉 李杰 +2 位作者 杨庆山 朱晞 刘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72,共8页
桩-土-桥动力相互作用是桥梁抗震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需合理考虑地基土柔度效应、运动学效应及阻尼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于性能点轨迹法的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引入FEMA440针对土-结相互作用运动学效应、地基阻尼效应的地震动需求谱... 桩-土-桥动力相互作用是桥梁抗震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需合理考虑地基土柔度效应、运动学效应及阻尼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于性能点轨迹法的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方法,引入FEMA440针对土-结相互作用运动学效应、地基阻尼效应的地震动需求谱修正算法,探讨建立综合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三种效应的桩基础RC桥梁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以某高速公路RC连续梁桥为算例,分别以三种设计谱及相应的人工波为输入进行非线性静、动力方法验算对比,两个水准下的计算结果表明所建议方法在补充考虑后两种效应后,地震响应略小于以考虑第一种效应为主的动力时程法,所建议方法能有效评估桩基础桥梁在预期地震需求下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梁式桥 抗震性能评估 土-结相互作用 柔度效应 运动学效应 阻尼效应 非线性静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带隔板渡槽动力特性及其地震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应磊 周叮 +2 位作者 王珏 房忠洁 周文领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1011,共11页
研究了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的带隔板矩形渡槽动力特性及其地震响应。利用特征函数展开法得到渡槽和槽内流体以时间为变量的耦合运动微分方程。采用复多项式分式对弹性半空间上明置条形基础的阻抗函数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建立与... 研究了考虑土与结构相互作用(SSI)效应的带隔板矩形渡槽动力特性及其地震响应。利用特征函数展开法得到渡槽和槽内流体以时间为变量的耦合运动微分方程。采用复多项式分式对弹性半空间上明置条形基础的阻抗函数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建立与频率无关的土体集总参数模型。最后使用子结构法得到土体-渡槽-流体耦合体系的运动控制方程,基于Newmark-β法求解体系的动力响应,与ADINA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了土剪切波速、充液量、隔板尺寸及位置等参数对整个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SSI效应对槽内流体晃动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i效应 流固耦合 地震响应 隔板 集总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振型效应对铁路高柔桥墩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宇 朱晞 杨庆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105,共7页
对FEMA356和ATC-40中考虑多自度效应的非线性静力分析法进行改进。并在FEMA440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能力谱法基础上,以我国西南某铁路特大桥桥墩为研究对象,选取与我国《铁路工程抗震规范》Ⅱ类场地相符合的80条强震记录,利用FEMA440性... 对FEMA356和ATC-40中考虑多自度效应的非线性静力分析法进行改进。并在FEMA440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能力谱法基础上,以我国西南某铁路特大桥桥墩为研究对象,选取与我国《铁路工程抗震规范》Ⅱ类场地相符合的80条强震记录,利用FEMA440性能点轨迹法求解高柔桥墩结构延性及性能点;并与80条强震记录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平均值进行比较。验证本文改进的非线性静力分析法反映高柔桥墩多自度效应的合理性,及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能力谱法在铁路桥梁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柔桥墩 抗震性能评估 土-结构相互作用 多振型效应 能力谱法 FEMA4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黏滞阻尼器减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学斐 王曙光 +2 位作者 王海 杜东升 刘伟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46-154,共9页
通过对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钢框架结构模型在刚性地基和群桩地基条件下进行对比振动台试验,研究土-结动力相互作用(SSI)对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根据量纲分析法确定了试验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关系。采用粉质黏土作为试验用土,采用叠层剪切... 通过对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钢框架结构模型在刚性地基和群桩地基条件下进行对比振动台试验,研究土-结动力相互作用(SSI)对阻尼器减震效果的影响。根据量纲分析法确定了试验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关系。采用粉质黏土作为试验用土,采用叠层剪切型土箱以减轻边界的影响。上部结构为5层钢框架,消能元件为黏滞阻尼器。通过振动台试验获取了不同地震输入下减震结构及非减震结构在不同基础条件下的动力特性、楼层加速度及位移的地震反应数据。对于桩基础模型,测量了桩身应变及桩土接触面的压力值。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非减震结构,SSI效应使结构体系的阻尼比有较大的提高,而对于减震结构,SSI效应对结构体系的阻尼比影响则不大;SSI效应对结构楼层加速度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对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影响体现为减震效应,且随着地震输入量级的增大,减震效应愈大,群桩基础上阻尼器的减震效率与刚性地基相比具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对于桩基础结构,阻尼器在降低上部结构反应的同时,减小了桩基础的地震反应,上部结构和基础两个方面的安全性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阻尼器 土-结构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结构作用的层间隔震结构三维地震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周旺旺 刘德稳 +3 位作者 赵洁 刘阳 武倩倩 李天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94-2400,共7页
实际地震具有多维性,只考虑水平向往往不够真实全面,且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中更为复杂,缺少相关的研究分析。建立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利用点弹簧模拟土体参数实现SSI效应,进行三维地震动下动力弹塑性... 实际地震具有多维性,只考虑水平向往往不够真实全面,且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中更为复杂,缺少相关的研究分析。建立层间隔震结构模型,利用点弹簧模拟土体参数实现SSI效应,进行三维地震动下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三维地震激励下,考虑SSI前后的层间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通过改变土体性质,探讨了考虑SSI对结构的影响规律。针对三维地震动,设置了三维隔震支座,并与传统水平隔震支座结构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三维地震下,考虑SSI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增大,周期有所延长,层间位移角增大,结构损伤加重;采用三维隔震支座后,考虑SSI层间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基底剪力均明显减小,结构的损伤程度减轻,三维隔震支座减震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 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 三维地震动 动力弹塑性 三维隔震支座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