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沙障对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的影响
1
作者 宁宝山 邱作金 +11 位作者 王芊 马中平 杨慧 张春梅 张晓丽 于冬亮 孙润峰 顾兴武 石进仁 刘永刚 陈国瑞 杨巨海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探明民勤县不同风沙区沙障的设置对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民勤县重点风沙区为对象,选取黏土、编织袋、玉米秸秆、麦草和尼龙网沙障布设区,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沙障对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沙障... 为探明民勤县不同风沙区沙障的设置对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民勤县重点风沙区为对象,选取黏土、编织袋、玉米秸秆、麦草和尼龙网沙障布设区,对比分析不同类型沙障对人工梭梭林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沙障类型对0~80 cm沙层含水量影响差异显著,尼龙网沙障样地含水量最高,玉米秸秆沙障最低。不同类型沙障布设区相同土层含水量差异显著。方差分析显示沙障、土层深度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土壤含水量均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对于选择合适的沙障类型以提高人工梭梭林的生长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县 人工梭梭林 沙障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和固沙剂对露天排土场植物特征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2
作者 柴绍琦 董雷 +4 位作者 刘悦 李慧敏 张羽鹏 王健 杨光 《绿色科技》 2025年第6期40-48,共9页
探究保水剂和固沙剂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含水率及植被恢复的影响,以评估保水剂和固沙剂在露天煤矿排土场所达到的植被恢复的效果,为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技术依据。在排土场样地进行单施保水剂(B)、单施固沙剂(G)、保水剂... 探究保水剂和固沙剂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含水率及植被恢复的影响,以评估保水剂和固沙剂在露天煤矿排土场所达到的植被恢复的效果,为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技术依据。在排土场样地进行单施保水剂(B)、单施固沙剂(G)、保水剂和固沙剂(BG)混合施放以及洒水(SS)以及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共五种处理方式。分析不同措施下的土壤含水率,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差异,土壤含水量使用烘干法测定;物种丰富度指数(R)使用物种数S;均匀度选用Pielou均匀度指数(E),物种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结果表明:①保水剂和固沙剂均能提高样地土壤含水率,且提高效果比较为保水剂和固沙剂组>保水剂组>固沙剂组。且第二年的时候提升效果有所增强;②保水剂和固沙剂组在第一年时对于狗尾草和紫花苜蓿的提升最高,在第二年时提升效果不如保水剂组,且与固沙剂组相似。保水剂组能较好地提升狗尾草和紫花苜蓿的生物量,保水剂和固沙剂组对于狗尾草的生物量的提升不显著且与固沙剂组相似,对于紫花苜蓿生物量的提高不如固沙剂组。在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选取的三种化学水土保持措施中,保水剂和固沙剂混合施放可以在第一年取得较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在连续施放的第二年保水剂比保水剂和固沙剂混合施放的生态修复效果好,所以恢复的第一年使用保水剂和固沙剂联合施放的措施,第二年单施保水剂。本研究可为矿区排土场平台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固沙剂 植被特征 土壤含水率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气体作用下非饱和江边吹填砂三轴试验研究
3
作者 吴炎 胡坤 +2 位作者 姜马欢 李荟楠 彭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5,230,共6页
为了研究非饱合土体中充入空气或CO_(2)气体所导致的土样不同物理力学性质,以长江边的吹填细砂为对象,通过改变细砂的含水率,往土样通入空气和CO_(2),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气体作用下细砂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抗剪强度指... 为了研究非饱合土体中充入空气或CO_(2)气体所导致的土样不同物理力学性质,以长江边的吹填细砂为对象,通过改变细砂的含水率,往土样通入空气和CO_(2),采用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分析了两种不同气体作用下细砂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抗剪强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气体在低围压下使得细砂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型,高围压下曲线为硬化型。围压作用下充CO_(2)细砂具有低孔隙率和高密实度特征,导致充CO_(2)细砂的抗剪强度大于充空气的细砂。在高围压下,细砂颗粒联系更加紧密,更多依靠颗粒骨架传递应力,使得两种气体作用下细砂抗剪强度的差别变小。细砂含水率从4%增至12%时,充CO_(2)细砂的黏聚力是充空气细砂黏聚力的2.62~4.37倍,据此可在工程建设中对有机质含量高的非饱合细砂充入CO_(2)气体,以起到加固土体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非饱和土体 细砂 含水率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河沙对盐碱土壤水盐分布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吴畏 赵亚东 +2 位作者 高佩玲 郭祥林 王世斌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探究生物炭与河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盐碱化土壤在生物炭和河沙作用下,土壤水盐的时空运移及冬小麦生长情况和产量。试验设置:CK、S1(136 t/(hm^(2)·a)河沙)、S2(272 t/(hm^(2... 【目的】探究生物炭与河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的改良效果。【方法】通过大田试验,分析了盐碱化土壤在生物炭和河沙作用下,土壤水盐的时空运移及冬小麦生长情况和产量。试验设置:CK、S1(136 t/(hm^(2)·a)河沙)、S2(272 t/(hm^(2)·a)河沙)、S3(408 t/(hm^(2)·a)河沙)、C1(5 t/(hm^(2)·a)生物炭)、C2(10 t/(hm^(2)·a)生物炭)、C3(20 t/(hm^(2)·a)生物炭)7个处理。【结果】对于土壤平均含水率,在0~20 cm土层C2处理最高为15.13%,在20~40、40~60 cm土层S3处理最高分别为17.35%、20.53%,生物炭和河沙处理均能影响土壤水分分布,前者主要增加表层土壤含水率,后者则对增加深层土壤含水率效果较好。而对于土壤含盐量,生物炭处理会增加初期的土壤含盐量,但返青期后含盐量会持续降低,土壤平均含盐量在0~20、20~40 cm土层S3处理最低,在40~60 cm土层C2处理最低。从冬小麦生育初期到收获期的含盐量变化来看,0~20、20~40、40~60 cm土层降盐率最高的处理分别为S2(32.34%)、C2(29.86%)、C1(12.38%),其中河沙处理在40~60 cm土层发生积盐。根据冬小麦生长和产量情况,生物炭与河沙均能促进冬小麦生长及增产,其中生物炭对促进冬小麦初期的生长有更好的效果,各处理中C2处理冬小麦产量最高,为5815.4 kg/hm^(2),比CK增产20.46%,S3处理产量为5795.1 kg/hm^(2),均显著高于CK。【结论】综上所述,对于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生物炭C2处理效果最好,河沙S3处理效果次之,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改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河沙 盐碱土 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盐量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砂量对湘北湖相软土流变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和志 任虎程 +2 位作者 葛莎 蒋鑫 叶智淼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共6页
在室内配制不同含砂量的湘北湖相软土试样,开展了单级荷载下的一维固结流变试验,研究含砂量对湘北湖相软土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对湘北湖湘软土的固结变形影响显著;主固结完成时间几乎不受固结压力影响;主固结完成时间与砂... 在室内配制不同含砂量的湘北湖相软土试样,开展了单级荷载下的一维固结流变试验,研究含砂量对湘北湖相软土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砂量对湘北湖湘软土的固结变形影响显著;主固结完成时间几乎不受固结压力影响;主固结完成时间与砂土比呈线性递减关系;软土中含砂量越高,固结压力越大,次固结系数越小;次固结系数与砂土比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软土中粗颗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越大;次固结系数与分形维数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砂量 湖相软土 流变特性 固结流变试验 固结时间 砂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河东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维福 张呈春 +1 位作者 马思怡 展秀丽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6,116,共11页
[目的]探究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河东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定位观测和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分析沙地土壤(0—150 cm深度)水分分布特征。... [目的]探究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河东沙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防护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定位观测和自动观测系统数据,分析沙地土壤(0—150 cm深度)水分分布特征。[结果](1)各样地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根据土壤含水量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4—5月为土壤水分积累期,6—8月为土壤水分消耗期,9—11月为土壤水分平稳期;(2)不同月份0—10 cm土壤含水量差异明显,40—1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3)0—20 cm为土壤水分活跃层,20—40 cm为土壤水分次活跃层,40—150 cm为土壤水分稳定层;(4)各样地之间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流动沙丘>防护林(旱柳+新疆杨+樟子松林)>固定沙丘(花棒林)>固定沙丘(沙拐枣+柠条林)>半固定沙丘(沙拐枣+柠条林);(5)不同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底>坡中>丘顶。[结论]宁夏河东沙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分层特征明显,土壤含水量的变化除了受到降雨量、植被种类、植被分布格局的影响,还与沙丘微地貌形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动态变化特征 固定沙丘 宁夏河东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坡头自然保护区不同固沙技术生态效益监测评价
7
作者 王文帆 许浩 +3 位作者 秦伟春 张波 刘荣国 孙向波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32-36,40,共6页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设置沙障后不同固沙条件下植被物种组成、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扎设草方格、尼龙网格、草绳方格固沙的沙地植被恢复技术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模式对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组成... 【目的】为了深入了解设置沙障后不同固沙条件下植被物种组成、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扎设草方格、尼龙网格、草绳方格固沙的沙地植被恢复技术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固沙模式对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以及草本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总结不同固沙模式对沙地植被恢复区的土壤风蚀、水分和电导率及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规律。【结果】结果表明,①从总风蚀速率来看,流动沙丘风沙活动最强,为0.15 cm·d^(-1),且以沉积为主;草方格沙丘风沙活动最弱,为0.04 cm·d^(-1);土壤风蚀的总风蚀速率较流动沙丘减小0.11 cm·d^(-1)。沙丘风蚀与沉积的净变化速率在草方格沙丘最小,为-0.04 cm·d^(-1);流动沙丘最为剧烈,为0.15 cm·d^(-1);土壤风蚀的净变化速率较流动沙丘减小0.19 cm·d^(-1)。②流动沙丘和尼龙网格沙丘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和电导率无明显变化(P>0.05);草绳方格沙丘土壤水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层、深60 cm、深40 cm(P<0.05),不同土层深度电导率差异不显著(P>0.05);草方格沙丘土壤电导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表层、深60 cm、深40 cm(P<0.05),土层深度对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小(P>0.05)。③不同固沙模式对多度和物种数无显著影响(P>0.05)。不同固沙模式中,草本植被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较为一致的趋势;草方格沙丘的香浓-威纳指数、均匀度指数、物种数均最高,分别为0.93、0.57和1.80。【结论】综合分析表明,草方格固沙模式下植被恢复效果较好,对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影响较小;草绳方格固沙对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的影响较大。建议在后续沙地生态修复时,以草方格固沙为主,草绳方格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沙模式 土壤风蚀 水分 电导率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固沙植物根区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
8
作者 刘鹏 胡广录 +1 位作者 陶虎 周成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5,共11页
【目的】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可表征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储量变化,是反映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水平的关键指标。固沙植物以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在抑制荒漠化和维持绿洲生态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析固沙植物根区的土壤C、N、P化... 【目的】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可表征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储量变化,是反映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水平的关键指标。固沙植物以灌木和半灌木为主,在抑制荒漠化和维持绿洲生态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析固沙植物根区的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探究其养分含量变化规律,可为维持荒漠绿洲过渡带的稳定性和今后的防风固沙工程实践提供科学方案和必要参考。【方法】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典型固沙植物梭梭、泡泡刺和沙拐枣为研究对象,测定固沙植物根区不同土层深度土壤中的有机碳(SOC)、全氮(STN)和全磷(STP)指标,分析3种固沙植物根区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3种典型固沙植物根区SOC含量均在60~80cm土层出现峰值,STN、STP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表层土壤;SOC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STN和STP随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研究区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类型对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梭梭根区的土壤养分含量较其他两种植物更高;3种典型固沙植物根区各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总体表现为梭梭>泡泡刺>沙拐枣。【结论】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梭梭、泡泡刺和沙拐枣根区土壤C、N、P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梭梭的保肥能力及其环境适应性较其他两种植物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 固沙植物 C、N、P含量 土壤保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质土壤热红外高光谱特征及其含沙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启厅 史舟 +2 位作者 潘桂颖 周炼清 纪文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95-2199,共5页
为明确土壤热红外高光谱数据反演土壤含沙量的应用潜力,利用102F型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沙质土壤进行测量,在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发射率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主成分回归两种建模方法... 为明确土壤热红外高光谱数据反演土壤含沙量的应用潜力,利用102F型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沙质土壤进行测量,在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壤发射率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和主成分回归两种建模方法预测土壤含沙量。结果表明,沙质土壤发射率光谱中二氧化硅的Reststrahlen特征表现明显,在8.13和9.17μm附近具有不对称强二重谱带,并且在12~13μm区间还有两个吸收强度相对较小的发射谷;土壤发射率随着含沙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是8.2-9.5μm和9.5-10.4μm两个谱段对土壤沙含量变化敏感,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65和0.5以上,这两个谱段对整体光谱变化具有84.07%的贡献率;不同的光谱变量和建模方法在反演精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一阶微分光谱反演精度最高,其建模和预测的RMSE分别为0.45和0.53,R2分别为0.960 7和0.943 6,表明热红外高光谱在土壤含沙量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高光谱 土壤 含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区砂田肥力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62
10
作者 许强 吴宏亮 +1 位作者 康建宏 强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宁夏香山地区种植1~17 a砂田及撂荒砂田为研究对象,对砂土比例、耕层土壤含水量(0~20cm)、有机质含量、全盐量、速氮、速磷、速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可使砂田覆砂层含土量(由9.24%增加到36.15%)、土砂比(由0.0... 以宁夏香山地区种植1~17 a砂田及撂荒砂田为研究对象,对砂土比例、耕层土壤含水量(0~20cm)、有机质含量、全盐量、速氮、速磷、速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可使砂田覆砂层含土量(由9.24%增加到36.15%)、土砂比(由0.09增加到0.57)不断提高,含砂量(由90.76%降低到63.85%)、土壤含水量(由25.30%降低到13.70%)、全盐含量(由0.21 g/kg降低到0.05 g/kg)、速磷(由2.42 mg/kg降低到2.26 mg/kg)、速钾(由172 mg/kg降低到109 mg/kg)不断降低,而有机质、全氮、速氮则先升后降,在连续种植4~5 a后达到最高(有机质:12.5 g/kg;全氮:0.32 g/kg;速氮:15.10 mg/kg),此后不断下降。因此砂田连续种植4~5 a必须人工补肥,连续种植若干年后休闲1~2 a有利于砂田性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田 土砂比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新疆北疆地区土壤砂粒含量反演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春蕾 许端阳 陈蜀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3-478,共6页
土壤砂粒含量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索建立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土壤砂粒含量反演方法对区域土壤质量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采集的高光谱数据与MODIS影像相结合,遴选出土壤砂粒含量的敏感波段与反演方程,进行干旱区裸地土壤... 土壤砂粒含量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索建立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土壤砂粒含量反演方法对区域土壤质量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采集的高光谱数据与MODIS影像相结合,遴选出土壤砂粒含量的敏感波段与反演方程,进行干旱区裸地土壤砂粒含量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430 nm为土壤砂粒含量的敏感波段,原始光谱经变换后的数值与土壤砂粒含量的相关系数在430 nm处达到最大值0.76;基于MODIS第3波段中心波长460 nm处的土壤原始光谱的反演精度最高,达到89.30%,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表明MODIS第3波段可以应用于干旱区裸地土壤砂粒含量的遥感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土壤砂粒含量 MODIS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马全林 鱼泳 +4 位作者 陈芳 刘有军 王芳林 张德魁 靳虎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6-724,共9页
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决定沙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流动沙丘以及封育恢复5 a、15 a和25 a的沙漠化逆转过程序列样地,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 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决定沙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因子。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流动沙丘以及封育恢复5 a、15 a和25 a的沙漠化逆转过程序列样地,研究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地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沙漠化逆转过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干旱区沙漠化逆转过程中,土壤水分含量以初始阶段流动沙丘最大,之后逐渐降低,到封育恢复25 a后又出现恢复趋势,而且不同阶段样地及其不同层次土壤水分总体差异显著。不同逆转阶段样地各层土壤水分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土壤水分呈现斑块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由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总空间异质性的程度均高于50%。0~20 cm土壤水分总空间异质性程度随沙漠化逆转过程逐渐增强,而20~40 cm和40~60 cm土壤水分的总空间异质性程度随沙漠化逆转过程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研究认为干旱区流动沙丘固沙植被的恢复首先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增强了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但伴随植被-土壤系统的恢复,封育恢复25 a后土壤水分含量出现增加趋势,空间异质性出现减弱趋势,土壤水分与植被间逐渐趋于平衡,该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土壤水分与固沙植被相互作用的生态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沙漠化逆转 土壤水分 固沙植被 半方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绿砂改良土的重金属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树林 盘霞 张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5-230,共6页
通过搅拌和柱渗两种室内浸出试验方法,对土–绿砂、土–绿砂–石灰改良土在中性、酸性(模拟酸雨现象)两种浸出条件下,Zn,Fe,Mn,Pb,Cu,Cd金属离子的浸出规律进行研究。旨在获得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土–绿砂、土–绿砂–石灰改良土重金属... 通过搅拌和柱渗两种室内浸出试验方法,对土–绿砂、土–绿砂–石灰改良土在中性、酸性(模拟酸雨现象)两种浸出条件下,Zn,Fe,Mn,Pb,Cu,Cd金属离子的浸出规律进行研究。旨在获得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土–绿砂、土–绿砂–石灰改良土重金属离子的浸出规律。结果表明:所测的6种离子,只有Fe,Mn,Pb没有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当将绿砂和绿砂改良土置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土中Zn,Mn,Cu,Cd离子的浸出浓度不比绿砂和绿砂改良土小;pH值对绿砂和绿砂改良土中Pb离子浸出浓度影响极大,酸性条件下浸出浓度极大,加石灰的试样渗出浓度极小;初始浸出浓度并不随着掺砂量的增加而增加;绿砂中Pb的离子呈指数曲线状有规律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砂 掺砂量 PH值 浸出规律 初始浸出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冻区公路路基砂类土冻胀分类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姜龙 王连俊 张喜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639-645,共7页
针对季冻区公路路基用土未按照土的分类标准进行冻胀分类的现状,本文对不同含泥量的砂类土在不同含水量、饱和度和密实度状态下进行了一系列闭式冻胀模拟试验。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含泥量砂类土的冻胀率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并... 针对季冻区公路路基用土未按照土的分类标准进行冻胀分类的现状,本文对不同含泥量的砂类土在不同含水量、饱和度和密实度状态下进行了一系列闭式冻胀模拟试验。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含泥量砂类土的冻胀率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并且依据现行公路土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冻胀分类,为公路勘察、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重要的参考,并为季冻区公路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冻区 冻胀分类 数理统计 砂类土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地区不同类型沙地土壤水分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衍青 张铜会 +3 位作者 刘新平 童勋章 唐霞 连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5,共5页
于2005—2008年5—9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的不同深度(0—160cm)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4a的定期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于2005—2008年5—9月,利用中子水分仪对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和沙质草地的不同深度(0—160cm)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4a的定期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并采用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土壤水分剖面的变化划分为3层:土壤水分剧变层(0—40cm),稳定层(41—130cm),活跃层(131—160cm)。在0—40cm土壤层,3种类型沙地土壤水分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41—130cm土壤层则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在131—160cm土壤层流动沙丘表现为继续减小,但其它两种沙地的土壤水分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时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表现为: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沙质草地。土壤水分在不同月份的变化表现为:7月>8月>6月>9月>5月,各月之间总体上差异性显著;各类型沙地土壤水分的年变化为:固定沙丘总体表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沙质草地有变化但差异不大,而流动沙丘则随降雨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 土壤水分 变化格局 科尔沁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垂直荷重对风化砂改良膨胀土抗剪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俊 童磊 +1 位作者 张国栋 唐云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1-597,共7页
本文以风化砂改良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垂直荷重作用下,不同掺砂比例及不同含水率对改良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c、值的影响规律及各种不同垂直荷重下的σ-τ关系。影响直接剪切试验结果的... 本文以风化砂改良膨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直接剪切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垂直荷重作用下,不同掺砂比例及不同含水率对改良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c、值的影响规律及各种不同垂直荷重下的σ-τ关系。影响直接剪切试验结果的两个关键因素是试验时的垂直荷重和剪切速率,而现行规范对剪切速率是有明确规定的,但对垂直荷重只有一个推荐性的取值。本文对膨胀土掺入了10%、20%、30%、40%、50%的风化砂,分别配以6%、8%、10%、12%、14%的水,然后在I级垂直荷重(12.5~50kPa)、Ⅱ级垂直荷重(62.5~100kPa)、Ⅲ级垂直荷重(100~400kPa)作用下,进行剪切试验。通过试验研究得知:垂直荷重对改良后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影响较大,随着垂直荷重的减小,掺砂后的膨胀土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黏聚力逐渐减小;在各级垂直荷重下,在同一含水率状态下,黏聚力均随着掺砂比例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内摩擦角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在同一掺砂比例下,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本试验的研究成果为风化砂改良膨胀土用作公路路基填料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荷重 膨胀土 掺砂比例 含水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和石膏对坡地水分入渗及土壤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崔海英 任树梅 +2 位作者 杨培岭 刘东 何京丽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共3页
通过野外小区试验,研究内蒙古砂土地区坡地土壤表层施用PAM、石膏及其混合物后对产流、产沙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M对试验所用的砂土具有减小降雨入渗及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而施用石膏既可以增加水分入渗又可以减少土壤流失。施用PA... 通过野外小区试验,研究内蒙古砂土地区坡地土壤表层施用PAM、石膏及其混合物后对产流、产沙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M对试验所用的砂土具有减小降雨入渗及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而施用石膏既可以增加水分入渗又可以减少土壤流失。施用PAM与石膏的混合物,在PAM用量为1 g/m2时,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入渗;在PAM用量为2 g/m2时,石膏用量大时入渗效果比较好,而在石膏用量为20 g/m2时,则不能起到增加水分入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石膏 土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土改良中砂柱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博 马晨 +3 位作者 马履一 贾黎明 贾忠奎 刘洪庆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27,214,共7页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合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砂柱在盐土改良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土柱模拟试验中,设置砂柱的土柱3次淋水水分平均下渗速率达到0.132 mm/min,是未设置砂柱的1.73倍;含盐量由3.78%降低至0.51%...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合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砂柱在盐土改良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土柱模拟试验中,设置砂柱的土柱3次淋水水分平均下渗速率达到0.132 mm/min,是未设置砂柱的1.73倍;含盐量由3.78%降低至0.51%,淋盐效率是未设置砂柱的1.45倍;其淋水后pH值较未设置砂柱的降低了0.12,田间试验区淋水后表现出和土柱试验相似的规律。同时,随着砂柱密度的增加,土壤脱盐率、脱盐均匀度提高,抑制pH值升高效果增加,砂柱间距0.67 m的田间试验区土壤脱盐率达到83.9%,垂直方向均匀度差值为3.9%,而未设置砂柱的脱盐率仅为53.2%,均匀度差值达到33.1%,前者pH值相对后者降低了0.59。在一定范围内,盐土含盐量、pH值及水分下渗速率显著线性相关,随着淋水速率加快、pH值升高,盐土含盐量降低。综合考虑各方面效果砂柱处理以间距0.67 m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土 砂柱 含盐量 脱盐均匀度 水分下渗速率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土土壤蒸发特征 被引量:24
19
作者 翟翠霞 马健 李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5-811,共7页
土壤表面蒸发是降水的无效损失,其大小直接决定着降水转化为有效土壤水的效率,从而间接决定了植物可利用水分的多寡。在降水稀少的沙漠区,定量认识土壤蒸发的大小和其所占降水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在2004年全生长期(5~9月)应用自... 土壤表面蒸发是降水的无效损失,其大小直接决定着降水转化为有效土壤水的效率,从而间接决定了植物可利用水分的多寡。在降水稀少的沙漠区,定量认识土壤蒸发的大小和其所占降水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在2004年全生长期(5~9月)应用自制的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测定了风沙土(有结皮覆盖的丘间低地和裸露沙丘顶部)和对照的荒漠盐碱土的土壤蒸发。结果表明:在相似的气象条件下,风沙土区的丘间低地和荒漠盐碱土的日平均蒸发量分别约是裸露沙丘(风沙土区)的2倍和3倍。整个生长期裸露沙丘的累积蒸发量为18.7mm,丘间低地为38.8mm,荒漠盐碱土为52.1mm。根据整个观测期的累积蒸发量和累积降雨量计算得出的蒸发降雨比分别为:裸露沙丘0.20,丘间低地0.42,荒漠盐碱土0.62,表明裸露沙丘由降水转化为土壤水而储存的比率最高。同时,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风沙土区0~5cm土层的含水量对土壤蒸发起决定作用,而盐碱土区的土壤蒸发则受到更深层次土壤水分的影响。裸露沙丘低的土壤蒸发、高的降水转化效率,为植被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裸露沙丘的低蒸发量可以视为植被状况对生态水文过程的一种良性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蒸发 土壤水分 裸露沙丘 风沙土 盐碱土 蒸发降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砂浆固化土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鑫 范晓秋 洪宝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76-1682,共7页
为研究水泥砂浆固化土剪切强度特性和合理确定水泥砂浆固化土工程应用的配比,从掺砂量、水泥掺入比、原料土含水率及砂料粒径入手,对水泥砂浆固化土进行了室内固结不排水三轴(CU)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砂可以改善固化土强度;随掺砂量的... 为研究水泥砂浆固化土剪切强度特性和合理确定水泥砂浆固化土工程应用的配比,从掺砂量、水泥掺入比、原料土含水率及砂料粒径入手,对水泥砂浆固化土进行了室内固结不排水三轴(CU)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砂可以改善固化土强度;随掺砂量的增加,黏聚力和有效黏聚力先增加后减小,转折点的掺砂量为最佳掺砂量(10%左右),内摩擦角和有效内摩擦角不断增加,一定掺砂量下增加水泥掺入比可有效地提高固化土的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固化土的黏聚力呈近似线性减小的关系,而内摩擦角几乎保持不变,采用水泥砂浆处理高含水率软弱地基时适当提高掺砂量,可以较大幅度改善固化土的力学性质;在掺料配比一定的情况下砂料粒径对固化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存在一定的影响。采用单一粒径砂料的固化土抗剪强度更高,该单一粒径在固化土级配良好的前提下,不均匀系数Cu趋于最大、曲率系数Cc趋于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水泥土 三轴CU试验 掺砂量 水泥掺入比 砂料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