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水稻-罗氏沼虾轮作模式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梅 周聃 +3 位作者 张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48,共12页
为研究新构建的水稻-罗氏沼虾(稻虾)轮作种养系统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客观综合评价新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化学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轮作... 为研究新构建的水稻-罗氏沼虾(稻虾)轮作种养系统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客观综合评价新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化学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轮作模式3个生产阶段(放虾前、收虾后和收稻后)两个土层(0~20 cm和20~4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还原性物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及菌群结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收虾后和收稻后0~20 cm土层>2 mm土壤团聚体占比显著低于20~40 cm (P<0.05),0.25~2 mm和<0.25 mm土层的土壤团聚体占比均大于放虾前;收虾后20~40 cm土壤还原性指标显著大于0~20 cm (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有机还原性物质、Fe^(2+)和Mn^(2+)含量均显著大于放虾前(P<0.05);0~20 cm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20~40 cm,收虾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的OTU数量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Candidatus_Solibacter、Citrobacter和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土壤团聚体(0.2~2.5 mm)、全氮、全钾和毛管孔隙度是驱动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新建的稻虾轮作模式有助于改善复垦耕层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缓冲能力,提高养分供应能力及菌群多样性,且对0~20 cm表层土壤改善效果优于20~40 cm土层,但同时可能会增加土壤次生潜育化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稻虾种养策略以最大程度发挥其经济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稻-罗氏沼虾轮作 土壤物理性质 还原性物质含量 土壤养分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氮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
作者 路丹 卢昌友 +5 位作者 范晓苏 何明雄 梁琼月 欧仲升 李世勇 沈方科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目的】探明有机无机氮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植烟土壤有机氮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烟草K326为试验材料,花生麸为有机氮源,采用大田试验,按有机无机氮质量比配施设置25︰75(T_(1))、35︰65(T_(2))、4... 【目的】探明有机无机氮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植烟土壤有机氮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烟草K326为试验材料,花生麸为有机氮源,采用大田试验,按有机无机氮质量比配施设置25︰75(T_(1))、35︰65(T_(2))、45︰55(T_(3))3个处理,以100%无机氮肥为对照(CK),分析各处理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变化。【结果】不同比例有机氮肥处理提高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土壤pH,旺长期和成熟期土壤pH分别比CK提高0.12~0.42和0.19~0.44;降低烤烟旺长期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整个时期植烟土壤的无机氮含量(铵态氮与硝态氮之和),其中,以T_(2)的降幅最小。各比例有机氮处理降低打顶期植烟土壤的速效磷含量以及成熟期的速效钾含量,但对烤烟大田期植烟土壤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T_(2)和T_(3)显著提高烤烟打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幅度为11.86%和10.44%。部分有机氮处理显著提高成熟期植烟土壤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真菌数量。T_(1)、T_(2)和T_(3)的细菌数量分别比CK提高38.03%、205.63%和36.62%。单因素分析表明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异系数较大,对有机氮处理的响应相对灵敏。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排名前3位的指标为土壤铵态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结论】有机无机氮肥配施提高植烟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促进有益微生物(细菌和放线菌)活动,提高植烟土壤质量,以有机无机氮质量配比为35︰65时土壤质量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氮 无机氮 烟地 养分含量 微生物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氮肥配施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姚权 唐旭 +5 位作者 肖谋良 姜振辉 吴春艳 李艳 尹昌 李永夫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4,共10页
【目的】过度使用无机氮肥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适当减少氮肥并配合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保持作物产量,还能确保稻麦轮作体系的长期可持续耕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施氮量(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180 kg·hm^(-2)、水... 【目的】过度使用无机氮肥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适当减少氮肥并配合有机肥的施用,不仅可以保持作物产量,还能确保稻麦轮作体系的长期可持续耕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施氮量(小麦Triticum aestivum季180 kg·hm^(-2)、水稻Oryza sativa季210 kg·hm^(-2))为基准,氮肥种类为缓控释尿素,设置4个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施氮(N100)、减氮15%配施有机肥(MN85)和减氮30%配施有机肥(MN70),明确氮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植株氮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氮肥增产贡献率为46.0%(小麦季为66.2%,水稻季为25.8%),施氮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P<0.05),尤其是MN85处理的作物产量增幅最大。与N100相比,MN85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提高了16.8%(P<0.05)。与MN70相比,N100和MN85处理的小麦籽粒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8.7%和9.0%(P<0.05),秸秆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16.6%和16.0%(P<0.05)。与N100和MN70相比,MN85处理的水稻籽粒吸氮量分别提高了23.5%和19.8%(P<0.05),秸秆吸氮量分别提高了25.5%.和26.6%。施肥处理均导致一部分氮素累积在土壤中,尤其是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拥有更多的氮素盈余量。与N100相比,小麦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率在MN85处理下分别降低了37.0%、36.4%和41.5%,在MN70处理下分别降低了60.2%、55.1%和47.5%;但水稻季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的氮素生理效率提高了30.5%~33.4%(P<0.05),MN85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33.3%。与N100相比,减氮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2.2%~13.9%和10.4%~13.0%(P<0.05);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了37.9%~42.7%和72.2%~107.4%(P<0.05);而且MN85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也增加了45.9%和152.0%(P<0.05),水溶性氮增加了68.8%(P<0.05)。【结论】缓控释尿素减量15%配施有机肥能够提升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氮肥减量增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料 氮肥减施 产量 氮肥效率 土壤养分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科绿肥对幼龄胶园土壤养分及叶片氮含量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婧旻 李彩兰 +7 位作者 薛欣欣 吴晓霜 罗雪华 王禹 张永发 任常琦 赵春梅 王文斌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4-1362,共9页
为明确不同豆科绿肥在幼龄胶园土壤改良效果及橡胶树氮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柱花草、葛藤和山毛豆3种豆科绿肥进行间作种植,分析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作用;采用15N自然丰度(δ^(15)N)和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PLS-PM),解析绿肥对土壤氮含... 为明确不同豆科绿肥在幼龄胶园土壤改良效果及橡胶树氮素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柱花草、葛藤和山毛豆3种豆科绿肥进行间作种植,分析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作用;采用15N自然丰度(δ^(15)N)和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PLS-PM),解析绿肥对土壤氮含量及橡胶树叶片氮素吸收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与自然生草对照相比,葛藤和柱花草处理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0.54%和31.25%,但速效钾含量降低8.40%和6.87%;葛藤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增幅分别为12.60%和30.94%。柱花草处理对橡胶树叶片全氮含量的提升效果相对较高(增幅为25.86%)。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进一步表明,豆科绿肥与土壤碱解氮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豆科绿肥主要通过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来促进橡胶树叶片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因此,在幼龄胶园管理中,合理选择或混种豆科绿肥,可提升土壤和橡胶树氮含量,有利于实现胶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橡胶树 土壤养分 氮含量 15N自然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氮肥增效剂N-lifeⅡ对棉田土壤氮素供给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5
作者 石钇琦 祝越熠 +2 位作者 马心雨 祝水金 赵天伦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4,共12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Ⅱ(主要有效成分为氯啶)对棉田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N-lifeⅡ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浙大12号为供试棉花品种,2021―2022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大田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N-lifeⅡ(主要有效成分为氯啶)对棉田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N-lifeⅡ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浙大12号为供试棉花品种,2021―2022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N-lifeⅡ施用量:每公顷分别施用22.5 kg和0 kg(对照),副区为纯氮用量:每公顷分别施用285.0 kg(常规用量)、256.5 kg(减氮10%)、228.0 kg(减氮20%)和199.5 kg(减氮30%,仅2022年)。分析不同处理下棉花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氮磷钾含量和土壤脲酶、氨单加氧酶(ammonia monooxygenase,AMO)、羟胺氧化还原酶(hydroxylamine oxidoreductase,HAO)、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nitrite oxidoreductase,NXR)、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和亚硝酸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活性的变化。【结果】同一施氮水平下,与各自的对照处理相比,N-lifeⅡ处理下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苗期和花铃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吐絮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升高;苗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土壤全氮、P2O5和K2O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与所有对照处理的平均值相比,吐絮期N-lifeⅡ处理的土壤平均全氮含量显著提高6.10%~6.63%,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平均P2O5、K2O含量均显著降低。施用N-lifeⅡ可降低苗期和花铃期的土壤脲酶、AMO、NR和NiR活性,降低苗期土壤NXR活性,增强吐絮期土壤脲酶活性,在正常施氮水平下增强吐絮期土壤NiR活性,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对土壤HAO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不同施氮水平下,N-lifeⅡ可通过抑制土壤脲酶、AMO、NXR、NR和NiR的活性,降低苗期和花铃期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并提高花铃期和吐絮期的土壤铵态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N-lifeⅡ 硝化抑制剂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配肥对番茄产量与品质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6
作者 张纪涛 史向远 +2 位作者 周静 王保平 汤昀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7-1064,共8页
为明确沼液配肥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WSF)、沼液(BS)、沼液配肥1(BSF1)、沼液配肥2(BSF2)对日光温室越冬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为明确沼液配肥在日光温室番茄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普罗旺斯’番茄为试材,研究了追施大量元素水溶肥(WSF)、沼液(BS)、沼液配肥1(BSF1)、沼液配肥2(BSF2)对日光温室越冬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土壤养分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所有处理中,BSF1的番茄生长速率(GV)和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20 cm/d、50.40 t/hm 2,与WSF相比,分别提高6.44%和3.68%。沼液及其配肥处理改善了番茄品质,与WSF相比,BS、BSF1和BSF2的番茄维生素C(vC)含量分别提高56.28%、40.55%和15.86%,可溶性糖(TSS)含量分别提高6.89%、28.27%和19.00%,有机酸(OA)分别降低了20.30%、10.53%和12.53%,糖酸比(SAR)分别提高3.58%、44.72%和26.87%。沼液及其配肥处理提高番茄0~20 cm土壤的总有机碳(T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与WSF相比,BS、BSF1和BSF2处理的0~20 cm土壤TO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61%、11.05%和8.00%,DOC含量分别提高9.14%、10.61%、10.36%。沼液及其配肥处理提高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Chao1指数、OTUs和香农指数。综上认为,沼液及沼液配肥可以改善番茄品质,提高0~20 cm土壤的TOC和DOC含量,改善番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其中,BSF1处理番茄GV和产量最高,因而是最优的沼液平衡肥配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番茄 土壤养分 产量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松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紫丁香蘑菌剂接种的响应
7
作者 潘艳艳 李晓光 +3 位作者 刘立君 李鸿 钟鑫 张义飞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70,共11页
通过接种不同剂量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菌剂,探讨紫丁香蘑菌剂侵染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菌根化红松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技术支撑。以4年生红松幼苗为材料,设置4个菌剂剂量,测定并分析红松幼苗... 通过接种不同剂量的紫丁香蘑(Lepista nuda)菌剂,探讨紫丁香蘑菌剂侵染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菌根化红松苗木培育及造林提供技术支撑。以4年生红松幼苗为材料,设置4个菌剂剂量,测定并分析红松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养分含量及根际土壤酶活性,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红松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对紫丁香蘑菌剂接种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紫丁香蘑菌剂接种显著促进红松幼苗生长,当菌剂用量为150 g·株^(-1)时对红松生长促进效果最好,株高、地径、鲜质量、干质量较对照分别高29.07%、25.69%、38.16%、57.44%,菌根侵染率和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2)菌剂接种处理下红松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对照,施用150 g·株^(-1)菌剂时对根际土壤养分提高效果最好,较对照根际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分别高60.67%、31.46%、35.23%、72.22%和35.91%。(3)接种处理提高了红松幼苗根际土壤酶活性,接种菌剂为150 g·株^(-1)时,根际土壤酶活性水平最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根系活力、干质量、鲜质量、地径、苗高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全磷、全氮、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碱解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接种紫丁香蘑菌剂对红松幼苗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菌剂接种剂量对红松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紫丁香蘑菌剂通过调控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循环,优化红松根际微环境,其中,150 g·株^(-1)为最佳接种剂量,研究结果为菌根化红松苗培育及森林土壤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蘑 红松 生长指标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楚县域农田土壤养分现状评价
8
作者 张聪 白新禄 +3 位作者 李天乐 吴洋 师勇强 支金虎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6-82,共7页
为全面了解新疆巴楚县土壤养分现状,于2022年采集巴楚县10个乡镇共1 500个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pH值。结果显示,巴楚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 为全面了解新疆巴楚县土壤养分现状,于2022年采集巴楚县10个乡镇共1 500个土壤样品,测定样品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pH值。结果显示,巴楚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分别为11.49 g/kg、0.71 g/kg、45.1 mg/kg、13.8 mg/kg、147.8 mg/kg和8.02。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主要处在第四级、第五级、第五级、第四级、第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东南部及西部较高,中部及北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全氮含量呈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插花式”空间分布特征;土壤速效磷含量呈现斑点状空间分布特征;土壤速效钾含量呈现集中分布特征,喀什噶尔河流域以及叶尔羌河中部偏北区域相对较高。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南疆土壤样品相比,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大幅增加,速效钾含量大幅下降。结合巴楚县生产实际,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应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合理控制氮肥、磷肥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县 土壤养分 养分含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南烟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特征及其适宜性评价
9
作者 陈成立 文涛 +7 位作者 张方 熊涛 覃永生 王俊勇 周宇子 罗芳 马方磊 冉娟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63-1368,共6页
为明确鄂西南山区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优化烟叶种植布局和落实平衡施肥,分别于2018和2021年采集建始县10个乡镇共计578个植烟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建始县植烟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比2018年降低0.55、6.06 g... 为明确鄂西南山区植烟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优化烟叶种植布局和落实平衡施肥,分别于2018和2021年采集建始县10个乡镇共计578个植烟土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建始县植烟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比2018年降低0.55、6.06 g·kg^(-1)、0.47 g·kg^(-1),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2018年升高9.91、37.62 mg·kg^(-1)。2021年全县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值为0.72,较2018年增加。综合以上发现,需要通过增施有机肥和调整钾肥施用方式,改善建始县植烟土壤肥力状况,提高土壤钾肥利用率以及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养分含量 适宜性指数 变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及留叶数交互作用对烤烟NC297生长发育的影响
10
作者 杨雄婧 熊茜 +4 位作者 周桂夙 自云香 赵于丁 刘彦中 林云红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采用裂区试验,以土壤改良剂施用为主因子,烤烟留叶数处理为副因子,以不施用土壤改良剂为对照,分别设常规施肥配施土壤改良剂、常规施肥减氮20%+土壤改良剂2个处理;以22片留叶数为对照,设19片留叶数为1个处理,探究配施土壤改良剂及留叶... 采用裂区试验,以土壤改良剂施用为主因子,烤烟留叶数处理为副因子,以不施用土壤改良剂为对照,分别设常规施肥配施土壤改良剂、常规施肥减氮20%+土壤改良剂2个处理;以22片留叶数为对照,设19片留叶数为1个处理,探究配施土壤改良剂及留叶数处理对烤烟NC297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剂及留叶数处理对烤烟NC297的农艺性状、养分含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常规施肥减氮20%+土壤改良剂和19片留叶数处理的烤烟产值、中上等烟比例相对较高,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有助于提高烤烟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可为烤烟NC297的土壤改良剂配施及留叶数处理在楚雄吕合产区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烤烟 农艺性状 养分含量 留叶数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减施对水果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常江育 司中泽 +1 位作者 原鹏莉 李海丽 《特产研究》 2025年第4期132-136,144,共6页
为分析磷肥减施对水果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果玉米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本研究选择山西省晋城市某水果玉米种植基地进行试验研究,开展田间种植试验,以常规施肥为CK组,在施用水溶肥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磷肥梯度组:Z0(0 kg/hm^(2)... 为分析磷肥减施对水果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果玉米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本研究选择山西省晋城市某水果玉米种植基地进行试验研究,开展田间种植试验,以常规施肥为CK组,在施用水溶肥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磷肥梯度组:Z0(0 kg/hm^(2),不施磷肥)、Z1(82.5 kg/hm^(2),减施45%)、Z2(105.5 kg/hm^(2),减施29.7%)、Z3(125.5 kg/hm^(2),减施16.3%)、Z4(150 kg/hm^(2),常规用量),分析各处理水果玉米养分吸收量、土壤磷含量及玉米产量。结果表明,Z3(125.5 kg/hm^(2),减施16.3%)处理的水果玉米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水果玉米产量对比,以Z3处理百粒重、穗粒数、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最高,分别是36.89 g、585.69个、17564.22 kg/hm^(2)、38710.69 kg/hm^(2)。由此可知,Z3处理(125.5 kg/hm^(2),减施16.3%)的水果玉米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玉米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均为最高,其次是Z2(105.5 kg/hm^(2),减施29.7%)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肥减施 水果玉米 土壤磷含量 养分吸收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玮 汪军 +3 位作者 徐汝民 杜世州 乔玉强 陈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95-1302,共8页
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 为探讨污泥生物炭(Sludge biochar,C)和改性污泥生物炭(Modified sludge biochar,GC)添加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C和GC为材料,设置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种植黑麦草,测定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C、GC均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茎叶和根含水量的提高,5%的添加水平显著提高了黑麦草茎叶和根的干重。C、GC添加对黑麦草TN含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其次为TK。C添加对提高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大于GC,而对黑麦草养分含量及其吸收累积,GC大于C。应用C、GC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土壤pH,碱解氮和速效磷受生物炭类型影响。因此,土壤中添加5%~10%比例的C或GC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污泥/改性污泥生物炭 生物量 养分吸收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施用量对西南紫色土水分和养分特征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萍 方珂 +5 位作者 赵楠 鞠臻 庄文化 杨军伟 叶田会 张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3,共11页
[目的]揭示保水剂聚丙烯酸钾不同施用量对西南烟区紫色土水分、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养分特征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为缓解季节性干旱区植烟土壤水分缺乏及高产优质的烟草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量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 [目的]揭示保水剂聚丙烯酸钾不同施用量对西南烟区紫色土水分、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养分特征及烟叶品质的影响,为缓解季节性干旱区植烟土壤水分缺乏及高产优质的烟草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定量研究了不同保水剂施用量条件下的紫色土水分、养分及烟叶品质特征。[结果]保水剂添加后,土壤pH值变化范围为7.4~7.7,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含水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规律,当保水剂施用量为150 kg/hm^(2)时,土壤容重达到最低值,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均达到最大值。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值)呈现出波动式变化。土壤有机碳、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土壤容重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烟叶氯含量、总氮含量变化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随着保水剂施用浓度的增加,烟叶氯含量呈波动变化。中上部烟叶含钾量高于下部烟叶含钾量且随保水剂施用浓度的增加略有增加。烟碱含量变化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烟碱含量与保水剂施用浓度相关性较弱。烟叶还原糖和总糖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不同部位的烟叶钾氯比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最随着保水剂施用浓度的增加,烟叶钾氯比呈波动态变化。不同叶位烟碱/总氮比和糖碱比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随着保水剂浓度的增大,均表现为递增趋势。植烟土壤全氮含量与不同叶位的烟叶氯含量、上部叶含钾量、还原糖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不同叶位烟叶氯含量、还原糖含量、上部烟叶钾含量、下部烟叶烟碱含量均与土壤有机碳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保水剂为150 kg/hm^(2)对于西南紫色土的改良效果最佳,研究可为植烟土壤抗旱性能增强及烟叶品质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烟叶品质指标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夏播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远彬 张靓 +2 位作者 梁小玉 刘亚男 季杨 《草学》 2024年第4期26-32,共7页
为探索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全株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乐玉1号玉米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全部化肥(HF)、牛粪单施(N1)、牛粪替代20%化肥(N2)、牛粪替代30%化肥(N3)、羊粪单施(Y1)、羊粪替代20%化肥(Y2)、羊粪替代30... 为探索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全株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乐玉1号玉米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全部化肥(HF)、牛粪单施(N1)、牛粪替代20%化肥(N2)、牛粪替代30%化肥(N3)、羊粪单施(Y1)、羊粪替代20%化肥(Y2)、羊粪替代30%化肥(Y3)共8个处理,测定全株玉米干草产量、氮磷钾素积累量和重金属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Y2和Y3处理的全株玉米干草产量和氮磷钾积累量优于其他处理;N2处理的Cu积累量和Y1处理的Zn积累量最高;0~20cm土层以N3处理的有机质、速效磷、铵态氮、硝态氮和阳离子交换含量最高。可见,低总氮水平下,羊粪替代20%和30%化肥处理对全株玉米生长及养分积累有积极作用,牛粪替代30%化肥改良土壤肥力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羊粪 有机肥替代化肥 玉米产量 土壤养分 重金属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及肥力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字春光 钱颖颖 +7 位作者 倪明 李枝武 赵新梅 胡万里 夏建军 雷雯 王莲 闫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52-2260,共9页
[目的]明确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肥力状况。[方法]以2019—2022年该区域的3033个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和地貌类型下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并采用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量... [目的]明确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肥力状况。[方法]以2019—2022年该区域的3033个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壤和地貌类型下耕层土壤养分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并采用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量化植烟区土壤肥力等级和空间分布。[结果]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空间差异大,黄棕壤耕层养分含量优于其它土壤类型,坝区和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山地。整体来看,研究区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和缓效钾(SAK)平均含量分别为29.68±18.99 g/kg、1.28±0.85 g/kg、30.90±32.03 mg/kg、178.38±138.18 mg/kg和406.78±467.52 mg/kg,平均储量分别为96.54±111.11、4.03±3.50、0.11±0.15、0.60±0.72和1.35±1.82 t/hm^(2),养分储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红河州的石屏、建水、开远、个旧等县(市)和德宏州。经纬度、海拔、耕层厚度、有效土层厚度、SOM含量和储量、容重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和储量空间变化的重要因子。植烟区土壤SOM、TN、AP、AK含量整体偏高,丰缺等级处于高等级以上的样点占比分别为72.0%、64.2%、73.2%和68.0%,土壤pH整体呈酸性,酸性土壤占比达84.2%。Fuzzy评价结果显示云南南亚热带植烟区土壤肥力处于I~V级占比分别为15.0%、31.0%、30.0%、21.0%和3.0%,整体呈现出良好趋势,土壤肥力低值区主要集中于红河州的南亚热带气候区,土壤肥力高值区则主要集中于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结论]云南南亚热带气候区适宜植烟土壤肥力占比适中,东部整体土壤肥力均有待提升,研究区还应减少酸性肥料施用,采取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同时防止耕地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气候 植烟区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养分储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茬作物对信阳市平桥区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16
作者 王海涛 张警予 +3 位作者 裴泽峰 付旭东 郭磊 胡婧棪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29-32,57,共5页
为研究不同前茬作物对植烟土壤肥力的影响,从信阳市平桥区采集166个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pH值总体处于适宜水平(5.5~<7.0),玉米前茬土壤酸化程度普遍较高,花生前茬土壤pH值大多处于适宜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 为研究不同前茬作物对植烟土壤肥力的影响,从信阳市平桥区采集166个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pH值总体处于适宜水平(5.5~<7.0),玉米前茬土壤酸化程度普遍较高,花生前茬土壤pH值大多处于适宜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处于适宜或偏低水平,烟叶前茬土壤有机质含量有83.33%处于适宜水平,其余前茬作物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需及时补充有机肥;不同前茬的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均超过100 mg/kg,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土壤有效磷含量水稻前茬的较高,其他前茬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处于适宜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均处于适宜水平,其中花生前茬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适宜水平的比例最高,为83.64%;除水稻前茬外,其他前茬植烟区土壤中氯离子平均含量均处于适宜水平,但整体来看氯离子含量偏高比例较大,在种植过程中应及时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养分含量 前茬作物 河南信阳 平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沼液配施对盐渍化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应上 孙晓雷 +2 位作者 柳维扬 尤永军 李发永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于2023年开展120 d的室内培养试验,设置棉秆全量还田(AS)、低量沼液单施(LB)、高量沼液单施(HB)、棉秆还田配施低量沼液(AS+LB)、棉秆还田配施高量沼液(AS+HB)共5个处理,分别于3、6、10、20、30、40、60、80、100、120 d进行破坏性采样... 于2023年开展120 d的室内培养试验,设置棉秆全量还田(AS)、低量沼液单施(LB)、高量沼液单施(HB)、棉秆还田配施低量沼液(AS+LB)、棉秆还田配施高量沼液(AS+HB)共5个处理,分别于3、6、10、20、30、40、60、80、100、120 d进行破坏性采样,分析不同处理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和关键酶活性的变化,为南疆棉花秸秆在盐渍环境中的高效腐解和沼液合理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棉秆还田配施沼液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变化呈现快速增加(0~10 d)和慢速积累(>10 d)两个阶段。与棉秆全量还田相比,高量沼液配施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25.15%、35.26%、79.25%和66.90%,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90.67%、66.54%和44.25%,土壤电导率也有所提升。冗余分析(RDA)揭示了有机质是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控因子,解释了方差变异的54.30%。因此,秸秆还田与沼液配施能够增加棉田盐渍化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促进酶活性增加,但沼液过量配施会增加土壤盐渍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沼液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酶活性 南疆棉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生物量和养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伟山 张琳 +5 位作者 向雪梅 冯廷旭 李菲 魏希杰 王伟 德科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600,共11页
[目的]探索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植被-土壤系统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以利于草地适应性管理和开展草地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方法]以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2年的7、8和9月持续观测高寒草甸植被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 [目的]探索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植被-土壤系统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以利于草地适应性管理和开展草地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方法]以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2年的7、8和9月持续观测高寒草甸植被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和土壤(0~15和15~30 cm)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有机碳、全磷和全钾含量。植被生物量、植被养分和土壤养分在不同月份间的动态变化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月份间植被生物量存在显著的递增趋势(2021年除外)(P<0.05,下同),整体表现为9月最大,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74.58和72.80 g/m^(2),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39.82和57.32 g/m^(2)。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和土壤(0~15和15~30 cm)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的月际动态,具体表现为8月达到最大值。植被生物量与植被地上部和根系的全氮含量显著相关,与土壤0~15和15~3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寒草甸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养分与土壤(0~15和15~30 cm土层)养分在8月达到峰值。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养分管理领域学者凝练科学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甸 退化草地 养分含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翻深度对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灿 张敏 +7 位作者 陈永伟 杨波 哈蓉 王昊 靳韦 杨宏波 王琦 马文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41-144,147,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耕翻深度对引黄灌区农田土壤蓄水保墒、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探寻能充分营造水、肥、气等水稻良好生长环境的合理耕翻深度,以期为引黄灌区水稻合理耕层构建及作物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3个... [目的]了解不同耕翻深度对引黄灌区农田土壤蓄水保墒、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探寻能充分营造水、肥、气等水稻良好生长环境的合理耕翻深度,以期为引黄灌区水稻合理耕层构建及作物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3个耕翻深度处理,分别为耕翻22~25 cm、耕翻30~32 cm、耕翻38~42 cm,研究不同耕翻深度对土壤容重、含水率、土壤养分、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不同耕翻深度下土壤含水率整体表现在耕翻30~32 cm处理下较高;土壤容重在0~10 cm土层下以耕翻22~25 cm处理较低,在20~40 cm土层下以耕翻30~32、38~42 cm处理较低,且耕翻30~32 cm处理显著低于38~42 cm处理;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0~20 cm土层以耕翻30~32 cm处理较高,在20~40 cm土层以耕翻38~42 cm处理较高;水稻产量耕翻30~32 cm处理显著高于耕翻22~25和38~42 cm处理;通过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到耕翻30~32 cm处理>耕翻38~42 cm>耕翻22~25 cm。[结论]不同耕翻深度可影响耕层土壤结构及土壤养分,进而影响土壤的蓄水保温效应,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在该地土壤条件下耕翻30~32 cm处理对土壤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佳,水稻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翻深度 容重 含水率 土壤养分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桐梓县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有良 王小洪 +3 位作者 费光春 杨恩林 肖玉 张钟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4-774,共11页
通过研究贵州省桐梓县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耕地资源规划、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桐梓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所获得的表层土壤有效态样品,对其养分元素(指标)测试分析,探讨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及... 通过研究贵州省桐梓县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耕地资源规划、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桐梓县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所获得的表层土壤有效态样品,对其养分元素(指标)测试分析,探讨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及其有效态的含量、分布特征、等级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全量整体较丰富,硼、钼、锌全量以丰富等级为主,分别占总样本数56.34%、65.49%、77.96%;氮全量以较丰富为主,占比41.16%;而磷全量以较缺乏为主,占比32.23%。有效量整体较缺乏,速效磷、有效钼以缺乏为主,分别占比46.05%、30.14%;有效硼、速效钾以较缺乏为主,占比分别为64.66%、50.94%;而有效锌较丰富,占比50.83%。研究区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元素全量是其有效量的主控因素,养分元素有效性受表生地球化学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不同的地质单元、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养分元素有效性差异性显著;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可以促进土壤养分元素有效量的转化,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能增加养分元素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土壤养分 有效量 桐梓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