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expansive soil treated with nanographite powder 被引量:4
1
作者 LI Jia-ming TANG Shi-bin +1 位作者 SONG Huai-bo CHEN Xue-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99-514,共16页
To reduce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by expansive soil,it is crucial to use a new type of modified material to rapidly improve soil strength instead of traditional soil improvement materials such as lime and cement.N... To reduce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d by expansive soil,it is crucial to use a new type of modified material to rapidly improve soil strength instead of traditional soil improvement materials such as lime and cement.Nanographite powder(NGP)has excellent properties,such as high adsorption,conductivity,and lubrication,sinc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size,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and high surface energy.However,previous studi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expansive soil with NGP are not processed enough.To study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NGP on expansive soil,non-load swelling ratio tests,consolidation tests,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s,mercury injection tests,and micro-CT tests on expansive soil mixed with different NGP contents were perform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load swelling ratio,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porosity of expansive soil show some increasement after adding NGP.The strength of expansive soil reaches the maximum when the NGP content is 1.450%.The cumulative mercury volume and compressive strain of expansive soil reach the maximum with the 2.0%NGP content.Finally,the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swelling,compressibility,microstructure,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expansive soil by NGP is revea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graphite powder expansive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micro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physiological property and yield of wheat at the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景略 康玲玲 +1 位作者 魏义长 郑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92-97,共6页
The results of pot and pond trials are as follows.On equal amount of nitrogen(N)applied,the wheat nitrate reduction activity(NRA)and photosynthesis strength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re stronger and yields ... The results of pot and pond trials are as follows.On equal amount of nitrogen(N)applied,the wheat nitrate reduction activity(NRA)and photosynthesis strength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are stronger and yields are higher at normal soil moisture than those atdrought.At the same soil moisture,in a certain range of N applied,these properties of whea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N applied,but they descend when the amount of N applied exceedsa certain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FERTILIZER soil moisture WHEAT YIELD PHYSIOLOG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Carboxymethylcelluloses (CMC) on Som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Sandy Soil
3
作者 ANDRY Henintsoa INOUE Mitsuhiro +1 位作者 MORITANI Shigeoki UZOMA Kingsley Chinyer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4期30-36,共7页
The property of hydrophilic polymers capable absorbing huge volumes of water led to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se new materials in arid regions for improving the water retention in sandy soils. Effects of four ... The property of hydrophilic polymers capable absorbing huge volumes of water led to m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se new materials in arid regions for improving the water retention in sandy soils. Effects of four carboxymethylcelluloses (CMC) mixed at various rates with the sandy soil, on the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 when leached with distilled water (simulating rain), tap water, and saline water were evaluated. The maximum water absorption of CMCs ranged between 80 and 100 kg. kg^-1 of polymer; however, the absorbent swelling capac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the salt concentration in the solution. The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of CMC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incorporated in the sandy soil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absorbent alone. Application of CM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up to 3 ± 0.5 times. All soils treated with CMCs showed a significant lower in K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oil. Meanwhile, Ks was fou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salt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This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sorbents an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absorbents, soil, and 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would be of help in water management of sandy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y soil water quality carboxymethylcelluloses hydraulic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淹水对长江滩地杨树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苗婷婷 吴中能 +5 位作者 刘俊龙 丁昌俊 曹志华 孙慧 闫彩霞 杨传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为了探明季节性淹水对林分地力的影响,以安徽沿江地区滩地杨树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季节性淹水前后,土壤(0<深度(h)≤60 cm)的养分质量分数、物理性质及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空间结构及... 为了探明季节性淹水对林分地力的影响,以安徽沿江地区滩地杨树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季节性淹水前后,土壤(0<深度(h)≤60 cm)的养分质量分数、物理性质及酶活性进行测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空间结构及功能类群等进行测定,分析环境因子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及其潜在关系。结果表明:季节性淹水后,滩地杨树林土壤0<h≤60 cm土层的pH显著升高;除全磷、速效钾、水解氮养分外,其他养分质量分数均极显著降低;田间持水量极显著增加;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有所下降,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降幅达99.68%;过氧化氢酶活性总体上升。季节性淹水改变了土壤细菌、真菌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未显著提高微生物群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在各土层间的变化趋势。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发现,淹水前的细菌群落结构与淹水后具有显著差异;淹水前的真菌群落结构与淹水后具有极显著差异;且淹水后各土层间的细菌、真菌群落均呈显著差异。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生态功能以化能异养、好氧化能异养、硝化作用、氨氧化作用功能类群为主,季节性淹水后,土壤40 cm<h≤60 cm土层中,细菌群落的亚硝酸盐呼吸、硝化、亚硝态氮反硝化功能较为丰富。土壤真菌群落主要功能在淹水后,由病理-腐生-共生过渡型(33.13%)向病理营养型(20.74%)转变。淹水前后,土壤0<h≤20 cm土层真菌群落的植物病原菌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酸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水解氮、全钾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淹水 杨树人工林 地力维护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秦文利 张静 +10 位作者 肖广敏 崔素倩 叶建勋 智健飞 张立锋 谢楠 冯伟 刘振宇 潘璇 代云霞 刘忠宽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45,共19页
2020-2022年度以毛叶苕子和玉米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冬闲田(FF)、冬闲田种植毛叶苕子并全量还田(HV)2种模式,副处理为玉米0(0N)、135.0(50%N)和270.0 kg·hm^(-2)(100%N)3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毛叶苕子还田和... 2020-2022年度以毛叶苕子和玉米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冬闲田(FF)、冬闲田种植毛叶苕子并全量还田(HV)2种模式,副处理为玉米0(0N)、135.0(50%N)和270.0 kg·hm^(-2)(100%N)3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毛叶苕子还田和施氮水平对玉米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与分布、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破坏率(PAD)、可蚀性因子(K)、容重(BD)、总孔隙度(TP)、毛管孔隙度(CP)、非毛管孔隙度(NCP)、最大持水量(MWHC)、毛管持水量(CWHC)、非毛管持水量(NCWHC)、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团聚体有机碳(AOC)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土壤物理性状变化为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实现作物稳产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FF模式相比,HV模式0~10 cm、10~20 cm土层>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总含量(R0.25)、MWD、GMD、TP、CP、NCP、MWHC、CWHC、NCWHC、S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95%、40.84%、30.57%、5.89%、1.47%、4.42%、15.01%、6.41%、27.08%、7.29%和13.13%、62.87%、51.68%、5.02%、0.76%、4.25%、13.11%、3.32%、27.86%、7.10%;PAD、K和BD分别显著降低8.83%、20.79%、5.99%和12.14%、30.73%、7.31%。HV模式下各土层各粒径AOC含量及玉米产量均显著提高。施氮水平对各土层各粒径AOC含量、R0.25及其他物理性状指标、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HV模式50%N处理0~10 cm、10~20 cm土层的SOC含量、>5 mm AOC含量及0~10 cm土层的0.50~1.00 mm AOC含量、10~20 cm土层的BD、TP、CP、NCP、MWD、CWHC、NCWHC及玉米产量较FF模式100%N处理变化均不显著,0~10 cm、10~20 cm土层的2.00~5.00 mm、1.00~2.00 mm、0.25~0.50 mm、<0.25 mm AOC含量及10~20 cm土层0.50~1.00 mm的AOC含量,0~10 cm、10~20 cm土层的R0.25、MWD、GMD,0~10 cm土层的TP、NCP、MWHC、NCWHC均显著提高,0~10 cm、10~20 cm土层的PAD、K及0~10 cm土层的BD均显著下降。各粒径AOC含量与SOC含量之间、各粒级团聚体含量与其AOC含量之间、土壤物理性状指标与各粒级团聚体含量之间、玉米产量与土壤物理性状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因此,绿肥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是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抗侵蚀、持水能力的重要基础。绿肥对土壤氮、有机碳的输入是其部分替代氮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实现减氮增产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施氮水平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物理性状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稻-罗氏沼虾轮作模式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梅 周聃 +3 位作者 张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48,共12页
为研究新构建的水稻-罗氏沼虾(稻虾)轮作种养系统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客观综合评价新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化学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轮作... 为研究新构建的水稻-罗氏沼虾(稻虾)轮作种养系统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客观综合评价新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化学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轮作模式3个生产阶段(放虾前、收虾后和收稻后)两个土层(0~20 cm和20~4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还原性物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及菌群结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收虾后和收稻后0~20 cm土层>2 mm土壤团聚体占比显著低于20~40 cm (P<0.05),0.25~2 mm和<0.25 mm土层的土壤团聚体占比均大于放虾前;收虾后20~40 cm土壤还原性指标显著大于0~20 cm (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有机还原性物质、Fe^(2+)和Mn^(2+)含量均显著大于放虾前(P<0.05);0~20 cm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20~40 cm,收虾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的OTU数量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Candidatus_Solibacter、Citrobacter和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土壤团聚体(0.2~2.5 mm)、全氮、全钾和毛管孔隙度是驱动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新建的稻虾轮作模式有助于改善复垦耕层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缓冲能力,提高养分供应能力及菌群多样性,且对0~20 cm表层土壤改善效果优于20~40 cm土层,但同时可能会增加土壤次生潜育化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稻虾种养策略以最大程度发挥其经济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稻-罗氏沼虾轮作 土壤物理性质 还原性物质含量 土壤养分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磺酸钙对分散土水力-力学特性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飞 李佳超 +2 位作者 陈新炜 邓红艳 周红波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7,201,共9页
传统的土壤改性剂(如石灰、水泥、石膏和粉煤灰等)对土壤水力-力学特性有一定的改善,但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以一种生物环境友好型材料—木质素磺酸钙(以下简称木素)作为改性剂,开展了针孔试验、碎块试验、钠离子交换百分比试验、界... 传统的土壤改性剂(如石灰、水泥、石膏和粉煤灰等)对土壤水力-力学特性有一定的改善,但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以一种生物环境友好型材料—木质素磺酸钙(以下简称木素)作为改性剂,开展了针孔试验、碎块试验、钠离子交换百分比试验、界限含水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接剪切试验、渗透试验和核磁孔隙度试验,研究了木素掺量、干密度、含水率对天然分散土的分散性和水力-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素掺量为3%和4%时,改性土样呈非分散性,且干密度越大,分散性越差;随着木素的掺入,土样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降低;木素掺量为2%,对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及渗透性改善效果最好,而木素掺量过大时,土样的水力-力学特性变差;T_(2)谱呈现双峰结构,随着木素掺量的增加,主峰逐渐向右移动,土样的小孔隙孔径变大,大孔径孔隙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土 木质素磺酸钙 改性土 水力-力学特性 孔隙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条生物炭对葡萄品质及葡萄园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屠娟丽 李彦彪 +1 位作者 付康 张平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以‘阳光玫瑰’葡萄枝条为原料热解制备生物炭,在浙江嘉兴设置田间试验,研究生物炭及其施用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及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以‘阳光玫瑰’葡萄枝条为原料热解制备生物炭,在浙江嘉兴设置田间试验,研究生物炭及其施用方式对葡萄果实品质及葡萄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本研究中生物炭的施入对‘阳光玫瑰’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但施入生物炭可以提高葡萄园土壤的pH,促进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的积累,降低土壤中铬、锌、铅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增强土壤的肥力效果;而且沟施方式改善效果优于撒施。本研究中沟施3 L·m^(-2)生物炭对土壤改良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条 生物炭 土壤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永杰 姜德志 +4 位作者 李莉 王瑞文 王代全 王晓飞 王其竹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方法】在13年生核桃园按等氮量原则连续2 a(年)施松塔(ST)有机肥、猪粪(ZF)和牛粪(NF)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腐殖酸钾+生物菌肥(FJ)后,... 【目的】探究不同类型有机肥对核桃园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结果特性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方法】在13年生核桃园按等氮量原则连续2 a(年)施松塔(ST)有机肥、猪粪(ZF)和牛粪(NF)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腐殖酸钾+生物菌肥(FJ)后,分析评价施肥效果。【结果】有机肥改良了核桃园土壤,但不同有机肥改良效果存在差异。5种有机肥均促进了1年生枝增粗生长,但对树体增粗和1年生枝伸长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花后30 d,有机肥对核桃坐果率产生影响,花后120 d时,不同有机肥对坐果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有机肥对坚果品质影响存在差异。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5.05%,利用2个主成分进行坐标分析,有机无机复混肥(HZ)和牛粪有机肥(NF)处理施肥效果相似。综合评价排序,有机质含量24.00%,有效成分N 6.46%、P_(2)O_(5)4.16%、K_(2)O 6.00%、S 3.79%的有机无机复混肥(HZ)处理得分最高(40.94)。【结论】核桃园兼顾生长和结果时,宜选择有机无机复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有机肥 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特性 坚果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土石山区小麦与玉米秸秆还田年限对棕壤细沟侵蚀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含玉 李佳倩 +4 位作者 赵雅杰 李靖江 刘志华 方怒放 刘前进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1,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细沟侵蚀阻力的影响,可为秸秆还田坡地细沟侵蚀过程模拟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秸秆还田0 a(CK)、3~4 a(R1)、5~6 a(R2)、7~8 a(R3)、9~10 a(R4)、15 a(R5)和20 a(R6)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样采集与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细沟侵蚀阻力的影响,可为秸秆还田坡地细沟侵蚀过程模拟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秸秆还田0 a(CK)、3~4 a(R1)、5~6 a(R2)、7~8 a(R3)、9~10 a(R4)、15 a(R5)和20 a(R6)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样采集与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侵蚀阻力的主控因子。[结果]1)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细沟可蚀性(K_(d))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趋势,R2、R3、R5和R6处理K_(d)均显著低于CK处理[170.38 cm^(3)/(N·s)];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土壤临界剪切力(τ_(c))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表现为R1=R3>R2>CK>R4>R6>R5,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与CK处理相比,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均可降低土壤体积质量(BD)、湿筛>0.25 mm团聚体(WG_(0.25))和交换性钠离子质量分数,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水分质量分数(SWC),但不同还田年限处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具有差异。3)土壤K_(d)随交换性镁离子、有机质、腐殖质、富里酸(FA)、胡敏素和交换性钙离子增加而降低,随WG_(0.25)的增加而增加;土壤τ_(c)与FA、干筛>0.25 mm团聚体和BD呈正比,与水分质量分数呈反比。[结论]各处理K_(d)和τ_(c)的差异表明,秸秆还田5~8 a或15~20 a显著降低细沟可蚀性,有助于提高土壤侵蚀阻力,具有较好控制细沟侵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年限 细沟可蚀性 临界剪切力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期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对秸秆还田的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富 董道旭 +2 位作者 郑大劲 李维刚 葛宜元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2期1-13,共13页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三江平原水稻秸秆腐解率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本研究采用室内冻融模拟试验,实验设定A(-10~10℃)和B(-20~20℃)两种冻融幅度,1(150%)、2(200%)两种土壤持水量,以及3(3 cm)、5(5 cm)和10(10 cm)三种秸秆长度。试验设定...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三江平原水稻秸秆腐解率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本研究采用室内冻融模拟试验,实验设定A(-10~10℃)和B(-20~20℃)两种冻融幅度,1(150%)、2(200%)两种土壤持水量,以及3(3 cm)、5(5 cm)和10(10 cm)三种秸秆长度。试验设定冻24小时后融24小时为一次冻融循环(Freeze-thaw cycle,FTC)过程,15 d取一次样,共设置6次取样(90 d)后常温培养(30 d),总时长为120 d的室内冻融模拟,在每次冻融结束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施加菌剂提升了秸秆腐解速率,秸秆配施菌剂还田显著降低冻融期三江平原土壤容重与0.5~1 mm粒径的团聚体数量,增加了土壤孔隙度,且在大幅度冻融循环表现最为明显。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TOC)、总磷(TP)、总钾(TK),但土壤全氮显著降低,不同冻融幅度差异不显著。秸秆还田配施菌剂显著提高了冻融期土壤淀粉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而不同冻融幅度与冻融循环次数对土壤酶活性均产生影响,且随着冻融时长的增加而减弱。不同冻融幅度和不同的持水量对土壤淀粉酶活性影响显著,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配施菌剂对冻融期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秸秆还田配施菌剂对于三江平原冻融期土壤提升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菌剂 土壤理化性质 冻融期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土力学特性大型平面应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景山 左永振 +3 位作者 程展林 黄鑫 张超 王志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5,143,共8页
土石坝填料一般处于平面应变状态,目前填料力学特性研究基本采用大型三轴试验。由于三轴应力状态下中主应力等于小主应力,平面应变状态下大坝填料的力学性能会被低估。为充分认识填料潜能,科学设计和合理评估土石坝,有必要对填料开展平... 土石坝填料一般处于平面应变状态,目前填料力学特性研究基本采用大型三轴试验。由于三轴应力状态下中主应力等于小主应力,平面应变状态下大坝填料的力学性能会被低估。为充分认识填料潜能,科学设计和合理评估土石坝,有必要对填料开展平面应变试验研究。应用大型真三轴仪对填料进行了大型平面应变试验,共开展了4种不同初始干密度的粗粒土平面应变各向等压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应力-应变关系主要为应变硬化型,应力曲线呈爬升型,体变表现为剪缩。某一小主应力下,大小主应力之差的最大值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初始干密度一定时,大小主应力之差的最大值与小主应力呈线性关系增大。初始剪切阶段,小主应力一定时,偏应力与球应力之比曲线斜率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剪切变形的发展,不同初始干密度的应力比曲线逐渐趋于接近。偏应力随球应力的增大单调增加则对应应变硬化型,若偏应力随球应力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则对应应变软化型。相同小主应力时,初始弹性模量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近似呈线性关系;某一初始干密度下,初始弹性模量随小主应力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关系增大。中主应力系数随大主应力方向应变的增大而增大,曲线形态呈三折线形,初始剪切阶段增长较为缓慢,随剪切变形的增大增长相对加快并呈线性关系增大,如曲线末端下弯为应变硬化型,曲线末端上翘为应变软化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大型平面应变试验 力学特性 主应力 偏应力 球应力 大型真三轴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扩张后土壤动物群落及与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系
13
作者 王意锟 朱强根 +4 位作者 叶建国 郎法勇 马毅 季新良 方万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5,共9页
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凤阳山地区毛竹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扩张不同阶段的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Tullgern干漏斗法对土壤动物进行分离,并调查其功能种团和分布密度,分... 为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凤阳山地区毛竹向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扩张不同阶段的林分为研究对象,采用Tullgern干漏斗法对土壤动物进行分离,并调查其功能种团和分布密度,分析土壤动物与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细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扩张演替形成的毛竹林中,腐食性土壤动物和植食性土壤动物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未受侵入的杉木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林地扩张形成混交林后显著提高,但林地演替为毛竹纯林后,又会显著降低,而毛竹林地中土壤pH显著高于杉木林和混交林。林地中土壤pH及有效磷质量分数等指标与蜱螨目(Acarina)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呈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与蜱螨目甲螨亚目(Oribatida)、鞘翅目(Coleoptera)等土壤动物均呈显著负相关,但与弹尾目(Collembola)等节跳科(Isotomidae)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在毛竹林分布较多,且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等节跳科在竹-杉混交林分布较多。甲螨亚目与norank_f__norank_o__Rokubacteriales属、norank_f__norank_o__norank_c__TK10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norank_f__Gemmatimonadaceae属均呈显著正相关,而等节跳科与norank_f__norank_o__Elsterales属等土壤肥力相关的细菌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动物分布密度与其生境条件密切相关,毛竹向杉木林的长期扩张有利于林地中土壤动物的生存和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土壤动物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改性膨胀土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波 李浩洋 +3 位作者 童军 王卫 查恒 夏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指数均低于素膨胀土,其中50%(质量百分比)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液限较素膨胀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塑性指数下降了20.3;改性土的膨胀率均低于素膨胀土,50%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自由膨胀率较素膨胀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无荷膨胀率下降了5.12个百分点;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改性土的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黏聚力逐渐降低;磷石膏的掺入导致改性土的抗崩解能力下降,实际应用中要考虑添加其他胶凝材料。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膨胀土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磷石膏 资源化利用 工程特性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作年限对番茄设施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环境的影响
15
作者 王娟 王媛媛 +4 位作者 刘力勇 谭巍 王志伟 许春梅 刘思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09,共9页
为探究设施番茄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续种植番茄1年(C1)、4年(C4)、7年(C7)和10年(C10)的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测定,并测定了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 为探究设施番茄不同连作年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连续种植番茄1年(C1)、4年(C4)、7年(C7)和10年(C10)的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测定,并测定了土壤化学性质及其与土壤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C1处理相比,C4、C7和C10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降低。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发生改变,在细菌群落门水平上,与C1处理相比,C4、C7和C10处理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候选菌门(Rokubacter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而C4和C10处理土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减少。在细菌群落属水平上,与C1处理相比,C4处理土壤中MND1、Rubrobacter、RB41、67-14、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MBA2-108、Rokubacteriales、bacteriap25和IMCC26256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Ellin6067、Haliangium、A4b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C7处理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Rubrobacter、67-14、RB41、Rokubacteriales、芽单胞菌属(Gaiella)和Blastococcus相对丰度显著增加,SBR1031、Ellin6067、Haliangium、A4b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C10处理土壤中GittGS-136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OTUs的相对丰度上有显著改变,其中OTU_2108、OTU_13084、OTU_105436、OTU_23455、OTU_52896、OTU_58127、OTU_46318、OTU_51042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土壤EC值、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是影响连作土壤细菌优势属分布的主要因素。综上,长期连续单一种植导致了土壤环境改变,土壤养分流失,并严重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连作 土壤细菌群落 土壤化学性质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山不同混交类型油松林土壤化学特性
16
作者 马淑敏 法蕾 +4 位作者 吴迪 吴莎 辛学兵 王海霞 裴顺祥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725,共8页
为解决油松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单一引发的土壤地力衰退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以山西中条山十河林场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J1)、油松纯林(J2)、油松-华山松针叶混交林(J3)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不同混交类型人工林的土壤化学特性,为区域树种合... 为解决油松人工纯林的林分结构单一引发的土壤地力衰退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以山西中条山十河林场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J1)、油松纯林(J2)、油松-华山松针叶混交林(J3)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不同混交类型人工林的土壤化学特性,为区域树种合理配置和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层,J3土壤pH显著高于J1和J2;在0~10cm表层,J1土壤养分显著提高,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速效P含量比J2分别高35.6%、42.65%、10.87%、38.95%、18.03%。随土层加深,3种林型土壤pH变化不显著;除速效P外,土壤养分显著降低,土壤养分呈明显的表聚效应。有效养分比率表示林分对土壤养分的活化能力。J1显著提高10~20cm土层N元素的有效养分比率,较J2、J3分别提高20.44%、24.03%;J1显著提高10~20cm和20~40cm土层P元素的活化能力。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因土壤有机质是N、P养分的重要来源,它们的变化往往具有一致性,土壤pH则通过影响微生物活性间接影响土壤养分。综上所述,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明显优于油松纯林和油松-华山松混交林,因此,可以通过营造油松-辽东栎混交林模式,改善油松人工纯林的土壤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中条山 混交林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有效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土壤中微生物研究进展与展望
17
作者 李强 张浩 邹肖肖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6-437,共12页
土壤微生物在岩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通过参与营养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升产生深远影响。该文重点梳理了植被恢复、地质背景、土壤性质以及土壤动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阐明了岩溶植被-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此外... 土壤微生物在岩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通过参与营养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升产生深远影响。该文重点梳理了植被恢复、地质背景、土壤性质以及土壤动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阐明了岩溶植被-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此外,该文还指出了当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岩溶土壤团聚体层面微生物分布规律、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影响、土壤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的耦合关系、土壤微生物在碳氮循环中的作用、土壤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以上问题的研究,将为深入理解岩溶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制定有效的生态恢复策略以及土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植被恢复 岩溶 理化性质 土壤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基肥对辣椒生长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王薇薇 沈峰 +6 位作者 梅燚 吴永成 郑佳秋 张丽娜 冯汝超 祖艳侠 刘哲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2-701,共10页
为明确炭基肥对辣椒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和施用等量氮素的N、P_(2)O_(5)、K_(2)O含量分别为15%、15%、15%的复合肥(HF),N、P_(2)O_(5)、K_(2)O含量分别为15%... 为明确炭基肥对辣椒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和施用等量氮素的N、P_(2)O_(5)、K_(2)O含量分别为15%、15%、15%的复合肥(HF),N、P_(2)O_(5)、K_(2)O含量分别为15%、15%、15%的炭基肥1(TF1),N、P_(2)O_(5)、K_(2)O含量分别为15%、10%、10%的炭基肥2(TF2),N、P_(2)O_(5)、K_(2)O含量分别为10%、10%、10%的炭基肥3(TF3)等处理,分析生物炭与化肥按不同配比制备的炭基肥替代化肥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HF处理相比,TF1~TF3处理辣椒茎粗、单株根系干重、单株干果重和果实干物质分配比例均有所增加。TF1~TF3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HF处理和CK。与HF处理相比,TF1~TF3处理果实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及分配比例均呈增加趋势。TF1~TF3处理下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的Richness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总体显著高于HF处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及芽单胞菌门,累计相对丰度为74.69%~82.46%。TF1、TF3和HF处理酸杆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K;TF1~TF3和HF处理的黏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K;HF处理Methylomirabilota门细菌的相对丰度高于CK和TF1~TF3处理。TF1~TF3处理芽单胞菌门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F处理和CK。综上,炭基肥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辣椒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提高果实中养分的分配比例,还可以优化土壤理化特性,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而提高辣椒果实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基肥 养分吸收与分配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短期增减对藓结皮微生物组氮循环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李靖宇 曹梓渝 +4 位作者 李佳佳 刘建利 王颖 张蓉 魏淑花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17-4430,共14页
生物土壤结皮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候模型预测西北地区未来将会经历降水模式的显著变化,而氮循环对这些变化特别敏感。然而,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对生物土壤结皮氮循环过程产生哪些影... 生物土壤结皮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候模型预测西北地区未来将会经历降水模式的显著变化,而氮循环对这些变化特别敏感。然而,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会对生物土壤结皮氮循环过程产生哪些影响仍然不是很清楚。在宁夏荒漠草原生态修复野外定位观测研究区内,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降水量增减观测样地,借助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对自然降水(CK)、减水50%(DW)、增水50%(AW)这3种处理条件下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功能基因多样性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藓结皮土壤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主要包括细菌域的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和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以及属于古菌域的亚硝化球菌门(Nitrososphaerota)。NMD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降水条件下藓结皮土壤中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类群存在显著差异,与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narB基因的相对多度在AW条件下显著高于CK和DW,nasB基因的相对多度在AW条件下显著高于DW,nrfA基因的相对多度在DW条件下显著低于CK,pmoB/amoB基因的相对多度不论在DW还是AW条件下均显著高于CK。PERM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处理以及土壤有机质(SOM)可以分别解释参与氮循环微生物属水平组成差异的20.25%和14.12%以及参与氮循环功能基因多样性组成差异的26.23%和19.33%。藓结皮土壤微生物参与氮循环的过程中,受到降水量的显著影响,在未来降水量增加的背景下,藓结皮土壤中的化学性质能够保持动态平衡,同化性硝酸盐还原过程会增强。未来出现降水量减少的趋势,可能会导致藓结皮土壤中NH_(4)^(+)-N含量的增加,同时会限制异化性硝酸盐还原过程。无论减水还是增水条件下,都会促进氨氧化过程的增强。藓结皮微生物组响应降水量变化的过程中,其功能基因多样性的差异表明了微生物在氮循环功能方面的适应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结皮 氮循环 降水 土壤化学性质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钾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盐碱土调理的应用
20
作者 刘小培 李中贤 +6 位作者 王俊伟 董学亮 宋跃 靳瑞文 张奇 王冰磊 余学军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以黄腐酸钾(HA)、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钾(KPS)、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黄腐酸钾接枝丙烯酸。对其进行了FTIR、HPLC、GPC-MALLS表征和盐碱土调理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共聚物制备成功,残余单... 以黄腐酸钾(HA)、丙烯酸(A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钾(KPS)、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黄腐酸钾接枝丙烯酸。对其进行了FTIR、HPLC、GPC-MALLS表征和盐碱土调理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①共聚物制备成功,残余单体含量0.11%,重均分子量4236,数均分子量2267,分散系数PDI 1.869,适合用作土壤调理剂;②调理剂能提升棉花种子发芽率,不同浓度调理剂使发芽率从45%提高到60%~90%,以每公斤土壤施用0.26 g调理剂效果最佳,调理剂亦能增加棉花幼苗生物量,尤其对根长影响较大,更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养分,促进生长发育;③调理剂能显著降低盐碱土壤pH值及盐含量,土壤颗粒之间开始团聚、土壤表面变得粗糙,颗粒间孔隙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腐酸钾 丙烯酸 接枝共聚物 盐碱土 棉花 种子萌发生长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