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宏芝 王立红 +8 位作者 时佳 孔德鹏 王重 高新 李剑峰 王春生 夏建强 樊哲儒 张跃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育春小麦抗旱品种及制定节水高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育春小麦抗旱品种及制定节水高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春26号为材料,设置3种水分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春小麦旗叶SOD、CAT活性在扬花期呈升高的趋势,而在灌浆期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在扬花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期则呈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呈升高的趋势;SOD、POD活性表现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春26号,MDA活性在春小麦品种间则呈相反的趋势。收获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降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在有限灌溉和亏缺灌溉处理下,其收获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幅度小于新春37号和新春26号,且产量高于新春37号和新春26号。【结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在有限灌溉和亏缺灌溉条件下,旗叶SOD、POD酶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活性氧清除能力较强,有效延缓了小麦植株的衰老,收获穗数和穗粒数较抗旱性中等的新春37号和抗旱性较弱的新春26号下降幅度低,在水分亏缺条件下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土壤水分 抗旱性品种 保护性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郑桂萍 李金峰 +3 位作者 钱永德 李红宇 郭晓红 王伯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61-1264,共4页
采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水稻品种,于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 d1、1~20 d2、1~30 d及1~30 d,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 kPa-、60^-65 kPa的控水处理。结果表明,抽穗前土壤水势控制在-30^-35 kPa时,2个品种的... 采用上育397和绥粳3号水稻品种,于分蘖期、长穗期、抽穗后1~10 d1、1~20 d2、1~30 d及1~30 d,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分别进行土壤水势为-30^-35 kPa-、60^-65 kPa的控水处理。结果表明,抽穗前土壤水势控制在-30^-35 kPa时,2个品种的产量均显著降低,以长穗期产量最低,进一步降低土壤水势产量不再明显下降;分蘖期控水的减产幅度以上育397>绥粳3号,长穗期以上育397<绥粳3号;2个品种穗分化期控水对籽粒品质影响最大,质量质数最低,其他时期相差不大,因此,穗分化期不仅是水稻产量的水分敏感期,也是品质的水分敏感期;比较2个品种相同处理的抗旱系数和质量质数,抽穗前控水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对品质的影响,尤其是劣势粒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抽穗后多数处理对品质的影响大于对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水分 产量 抗旱系数 品质 质量质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水稻光合速率与物质运转的影响 被引量:59
3
作者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5-240,共6页
以6个中熟水、陆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水稻光合速率与物质运转的特点。叶片光合速率随土水势的下降而减小,抗旱性品种减小的幅度小于抗旱性较差的品种。长期低土壤水分处理后,群体光合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叶面... 以6个中熟水、陆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水稻光合速率与物质运转的特点。叶片光合速率随土水势的下降而减小,抗旱性品种减小的幅度小于抗旱性较差的品种。长期低土壤水分处理后,群体光合能力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叶面积的减小。低土壤水分处理导致叶片中蔗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淀粉含量的减少。淀粉/可溶性糖、淀粉/蔗糖与相对产量(处理/对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4、r=0.9412)。低土壤水分处理下,抽穗期茎鞘中可用性糖(可溶性糖十淀粉)累积量减少,抽穗后运转率增加,抗旱性品种的相对累积量(处理/对照)高于抗旱性较差的品种,但运转率的大小与品种的抗旱性无明显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光合速率 物质运转 抗旱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脯氨酸的累积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建昌 王志琴 朱庆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2-96,共5页
以6个中熟水、陆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水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在低土壤水分处理下,抗旱性水稻品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累积开始较早,持续时间长,抗旱性较差的品种则开始较迟,持续时间短... 以6个中熟水、陆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水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在低土壤水分处理下,抗旱性水稻品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累积开始较早,持续时间长,抗旱性较差的品种则开始较迟,持续时间短;脯氨酸开始累积的叶水势阈值,抗旱性品种为-0.62~-0.66MPa,抗旱性较差的品种为-0.78~-0.82MPa;土壤水势为-0.04MPa时,处理10d后叶片的相对脯氨酸含量(处理/对照×100%)与品种的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12);保持土壤水势为-0.04MPa和-0.06MPa,处理后30d和40d叶片的相对脯氨酸含量与减产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342、-0.9581)。建议把在低土壤水分条件下脯氨酸累积较早、持续时间长这一生理特性作为评价水稻品种抗旱性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 抗旱性 土壤含水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和组合比例对白羊草与达乌里胡枝子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丁文利 舒佳礼 +1 位作者 徐伟洲 徐炳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100,共7页
通过盆栽控制试验,采用生态替代法,按照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B)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urica)(L)株数比设置7种组合比例(12∶0,10:2,8∶4,6:6,4∶8,2∶10,0∶12)和2种水分处理(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 通过盆栽控制试验,采用生态替代法,按照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B)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urica)(L)株数比设置7种组合比例(12∶0,10:2,8∶4,6:6,4∶8,2∶10,0∶12)和2种水分处理(正常供水和水分胁迫,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和40%),测定和比较了不同水分和组合比例下2草种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短期水分胁迫对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F_o,F_m和F_v/F_m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单播白羊草和除B81L4外其余混播比例中达乌里胡枝子的φ_(PSⅡ)和qP,说明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其中白羊草对水分胁迫更为敏感;二者混播时白羊草抗旱性增强,达乌里胡枝子的降低。正常供水下B10L2中白羊草的φ_(PSⅡ)和qP大于单播;水分胁迫下B8L4中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φ_(PSⅡ)均大于单播,表明正常供水下B10L2比例有利于提高白羊草PSⅡ活性,水分胁迫下B8L4比例有利于改善白羊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PSⅡ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混播比例 抗旱性 乡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西部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力刚 李峰 +1 位作者 王炜烨 刘文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7-154,共8页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是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造林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以黑龙江西部为背景,选取覆膜、覆秸秆和覆沙3种地表覆盖措施,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半干旱区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3种地表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性能,是提高干旱半干旱区造林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以黑龙江西部为背景,选取覆膜、覆秸秆和覆沙3种地表覆盖措施,采用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半干旱区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结果表明:3种地表覆盖措施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平均提高幅度分别达58.93%,32.91%和24.97%,且以降水较少的春季最为明显;3种覆盖措施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了13.9,11.7和10.6百分点,与对照差异显著。对应地表覆盖处理下的樟子松,2008—2013年间的年均高生长量提高了23.35%,5.08%和9.64%;通过对3种地表覆盖材料及相应处置费用的市场经济核算,其造林成本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4%,9.3%和9.2%。采用隶属函数值法,以造林成活率、造林初期6 a的年均高生长量和初期造成成本提高幅度为指标,对各处理措施进行评价和排序,其结果为:覆膜>覆沙>覆秸秆>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土壤保墒 抗旱造林技术 黑龙江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珍珠油杏的光合光响应特征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志成 王志伟 +3 位作者 王荣荣 张永涛 杨吉华 耿兵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102-2107,共6页
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4.7%~22.8%)2年生珍珠油杏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生理参数的光响应过程,探讨其光合生理特性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 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4.7%~22.8%)2年生珍珠油杏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生理参数的光响应过程,探讨其光合生理特性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珍珠油杏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暗呼吸速率、光饱和点均呈降低趋势,表观量子效率先升高后降低,光补偿点先降低后升高。(2)利于珍珠油杏进行高光合作用并维持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3.6%~84.7%,适宜的光照强度为800~2 000μmol.m-2.s-1,即珍珠油杏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适应范围较广。(3)在土壤相对含水量43.6%~73.5%范围内,气孔限制是导致珍珠油杏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低于43.6%范围内,非气孔限制是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珍珠油杏是一种抗旱性比较强的植物,适合在华北干旱瘠薄山地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油杏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光响应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气孔限制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瘠山地灌木保持水土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吉华 李德生 +2 位作者 王炳云 李健 薛玉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1-67,共7页
在干旱瘠薄山地,灌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乔木树种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对泰沂山区的调查研究,提出灌木资源的分布、生物产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效益。利用生态学原理对灌木林的土壤物理性状、水文效益、抗旱... 在干旱瘠薄山地,灌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乔木树种不可代替的作用。通过对泰沂山区的调查研究,提出灌木资源的分布、生物产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效益。利用生态学原理对灌木林的土壤物理性状、水文效益、抗旱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干旱瘠薄山地灌木资源的扩大利用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水土保持 干旱 瘠薄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柿树光合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志成 王志伟 +3 位作者 王荣荣 张永涛 杨吉华 任利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6期92-97,共6页
采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2年生柿树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参数的光响应过程,探讨柿树光合光响应特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柿树的光合生理参数影响显... 采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2年生柿树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参数的光响应过程,探讨柿树光合光响应特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柿树的光合生理参数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先升后降,光补偿点先降后升,光饱和点呈下降趋势;维持柿树高光合作用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76.7%,适宜的光照强度为800~2 000μmol/(m2·s);柿树对强光利用能力较强,而对弱光的利用效率较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时,柿树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而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25.5%时,柿树光合作用转变为非气孔限制,通过对气孔、非气孔因素的判定,可知柿树是一种抗旱性非常强的植物。研究结果可为柿树的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气孔限制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马铃薯抗旱栽培土壤含水量及产量效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安曈昕 陈梦丽 +4 位作者 高连彰 陆靖 周锋 吴伯志 张连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7,103,共6页
于2014年在宣威市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开展了玉米间作马铃薯集雨保墒抗旱栽培复合技术试验研究。试验处理包括:T_1:玉米+开沟覆膜‖马铃薯;T_2:玉米+打塘覆膜‖马铃薯;T_3:玉米+平作覆膜‖马铃薯;T_4:玉米平作覆膜单作;T_5:马铃薯单作。结... 于2014年在宣威市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开展了玉米间作马铃薯集雨保墒抗旱栽培复合技术试验研究。试验处理包括:T_1:玉米+开沟覆膜‖马铃薯;T_2:玉米+打塘覆膜‖马铃薯;T_3:玉米+平作覆膜‖马铃薯;T_4:玉米平作覆膜单作;T_5:马铃薯单作。结果表明,T_1和T_2处理玉米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其它处理,T_1、T_2处理0~7.6 cm土层玉米平均土壤含水量比T_4处理最多增加28.32%,0~20 cm土层最多增加28.12%;间作处理马铃薯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马铃薯单作,T_1、T_2处理马铃薯平均土壤含水量在0~7.6 cm和0~20 cm两个土层分别比T_5处理最多增加23.52%和12.78%;T_1、T_2处理玉米产量、复合产量和土地当量比(LER)均高于T_3处理,其中,T_2处理的土地当量比最大(LER=1.20),比T_3处理增加10.52%,产量效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马铃薯 抗旱栽培 土壤含水量 产量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黄土高原流域土壤水分生态条件与树种配置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发启 宋娟丽 崔力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8-131,共4页
针对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以欠水年土壤水分特征与苗木的抗旱性为依据,探讨了渭北黄土高原流域人工林配置。得出流域土壤水分具有沟道高、阳坡上部低、秋季高、春季低的时空分布特点,且其含水量均高于凋萎湿度;当土壤含水量≥8.56%时,供... 针对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以欠水年土壤水分特征与苗木的抗旱性为依据,探讨了渭北黄土高原流域人工林配置。得出流域土壤水分具有沟道高、阳坡上部低、秋季高、春季低的时空分布特点,且其含水量均高于凋萎湿度;当土壤含水量≥8.56%时,供试的21种苗木均能成活60天以上;最后提出了流域人工林配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苗木抗旱性 树种配置 渭北黄土高原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种灌木林蓄水保土效益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吉华 张光灿 +5 位作者 张立文 杨志荣 宋传松 张存俊 林萍 王丰兰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4-27,共4页
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对5树种灌木林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蓄水保土效益顺序为葛藤>桑树>胡枝子>花椒>李树>花生(对照)。5树种的抗旱性能顺序为花椒>胡枝子>李树>葛藤>桑树。
关键词 灌木林 树种 蓄水保土效益 抗旱性能 径流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谷子产量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林梅 阎继耀 +1 位作者 张原根 张和 《山西农业科学》 1996年第3期32-35,共4页
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谷子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差异较大,无论是拔节期,还是灌浆期,都是旱地品种77—8比水地品种安316表现为叶片水势高、细胞膜透性小、气孔阻力大、蒸腾速率小、呼吸强度和光合速率变化幅度小、脯氨酸含... 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谷子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差异较大,无论是拔节期,还是灌浆期,都是旱地品种77—8比水地品种安316表现为叶片水势高、细胞膜透性小、气孔阻力大、蒸腾速率小、呼吸强度和光合速率变化幅度小、脯氨酸含量累积多的生理特性。中水肥品种晋谷2号生理指标的变化幅度介于77—8和安316之间。抗旱系数为:77—8>晋谷2号>安316。不同生育时期各项指标对干旱的敏感程度为,拔节期大干灌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土壤水分 生理特性 抗旱系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抗旱效果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慧莹 刘玉涛 +5 位作者 王宇先 徐莹莹 高盼 郑旭 徐婷 王俊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23-27,共5页
为促进玉米抗旱减灾,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6个秸秆还田处理,包括翻埋还田、碎混还田、覆盖还田、秋深松覆盖、苗后深松覆盖处理以及对照免耕无秸秆,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以及抗旱效果的影响。结果... 为促进玉米抗旱减灾,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6个秸秆还田处理,包括翻埋还田、碎混还田、覆盖还田、秋深松覆盖、苗后深松覆盖处理以及对照免耕无秸秆,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以及抗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碎混还田和苗后深松覆盖还田播种前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处理增加明显;秸秆翻埋还田、秋深松覆盖以及苗后深松覆盖处理的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显著增加;秸秆翻埋还田和秋深松覆盖的玉米产量比对照显著增加;秸秆翻埋还田处理净收益最高,达到8471.6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抗旱 保墒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墒措施对黄土丘陵区坡地枣园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开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23,共3页
针对陕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雨水、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干旱条件下不同保墒措施对山地枣林土壤温、湿度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保墒措施的保水效果均较明显,在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以B120(保水... 针对陕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雨水、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干旱条件下不同保墒措施对山地枣林土壤温、湿度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保墒措施的保水效果均较明显,在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以B120(保水剂量为120 g/棵)、J2(秸秆覆盖量为2 kg/m2)及D(地膜覆盖)的效果最佳,平均土壤水分较对照CK高出25.4%、23.7%、18.1%。保水剂及秸秆施用量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其保水效果。地膜覆盖有升温的作用,而秸秆在高温时有降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保墒 土壤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4个小粒种咖啡品种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萧自位 赵萍香 +2 位作者 白学慧 马关润 苏琳琳 《热带农业科技》 2020年第3期25-29,共5页
在大棚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控水试验,通过测定4个咖啡品种在3个土壤水分梯度(<30%,30%~70%,>70%)下的光合生理指标,探讨了不同咖啡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DTARI 398、卡蒂姆7963、DTARI 595... 在大棚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控水试验,通过测定4个咖啡品种在3个土壤水分梯度(<30%,30%~70%,>70%)下的光合生理指标,探讨了不同咖啡品种叶片光合作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DTARI 398、卡蒂姆7963、DTARI 595三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随土壤水分降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德热-3号在土壤水分低于70%后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变化。3个土壤水分梯度下各品种间的净光合无显著差异。运用隶属函数的方法评价4个小粒种咖啡品种叶片光合生理指标的抗旱性,卡蒂姆7963的抗旱性可能最强,其次是DTARI 398和DTARI 595,德热-3号的抗旱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土壤水分 抗旱性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陆稻品种旱育秧苗生长和抗旱生理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董海洲 高如嵩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8-12,共5页
用4种水分处理,对盆栽8个水陆稻品种旱育秧苗期生长和抗旱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土壤持水量90%~100%的条件下,比淹水处理的秧苗根系生长好,植株健壮,分蘖多,光合强度、可溶性糖、干物质积累和叶绿素含量均... 用4种水分处理,对盆栽8个水陆稻品种旱育秧苗期生长和抗旱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土壤持水量90%~100%的条件下,比淹水处理的秧苗根系生长好,植株健壮,分蘖多,光合强度、可溶性糖、干物质积累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所提高,株高有所下降;在土壤持水量75%~85%的条件下,抗旱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势,但抗旱性弱的品种生长则明显减弱;在土壤持水量60%~70%的条件下,各品种秧苗植株生长矮小,根系生长受阻,叶色黄绿。这些变化的生理原因主要是植株含水量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稻 品种 旱育秧 抗旱性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性复混肥对土壤物理性状、持水量和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玉环 程红玉 +2 位作者 陈万红 秦嘉海 罗海 《蔬菜》 2019年第7期26-32,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抗旱性复混肥配方及其对土壤物理性质、持水量和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抗旱性复合肥最佳配方和施用量。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专用肥>废弃物组合肥>保水剂,抗旱性...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抗旱性复混肥配方及其对土壤物理性质、持水量和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抗旱性复合肥最佳配方和施用量。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专用肥>废弃物组合肥>保水剂,抗旱性复合肥最佳配方组合为废弃物组合肥3 000 kg/hm^2、保水剂37.50kg/hm^2、马铃薯专用肥2 230 kg/hm^2。随着抗旱性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持水量、马铃薯块茎质量和产量在增加,土壤容重在降低。经回归统计分析,抗旱性复混肥与马铃薯产量间的回归方程为:y=28.87+1.771 3x-0.035 4x2,最佳施肥量为5.28 t/hm^2,计算结果与田间施用抗旱性复混肥5.28 t/hm^2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性复混肥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持水量 马铃薯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料对喀斯特山区黑麦草抗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耀 张雷一 +1 位作者 刘方 姚斌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45-49,共5页
为了促进畜牧业及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施用复合肥、保水剂、蚯蚓粪及秸秆炭的土壤中,种植多年生黑麦草,探究在极端干旱天气条件下,各种物料对黑麦草生长、土壤含水率及其抗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用复合肥、保水剂、蚯蚓粪... 为了促进畜牧业及草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施用复合肥、保水剂、蚯蚓粪及秸秆炭的土壤中,种植多年生黑麦草,探究在极端干旱天气条件下,各种物料对黑麦草生长、土壤含水率及其抗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用复合肥、保水剂、蚯蚓粪、秸秆炭后,黑麦草的平均株高(60d后)分别比未施物料处理增加了20.78%、16.13%、51.16%和43.46%,而黑麦草的地上生物量则提高了42.75%、33.70%、76.09%和60.14%。施用复合肥、保水剂、蚯蚓粪、秸秆炭后土壤有效水分别比未施物料处理提高了16.75%、13.68%、30.63%和20.65%。在持续干旱条件下,蚯蚓粪及秸秆炭施用使黑麦草植株出现永久性枯萎的时间明显推迟了5d,其抗旱系数比未施物料处理高11.5和9.2百分点,明显地提高了黑麦草的抗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枯萎率 土壤水分 抗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抗旱保墒机械现状与发展趋势
20
作者 郭爱荣 韩金玉 王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7-130,共4页
简要回顾了国内现有的抗旱保墒技术,分析了国内抗旱保墒机械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我国抗旱保墒机械产品的发展趋势,对以后我国抗旱保墒机械产品的改进、完善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抗旱保墒机械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