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容许流失量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奇伯 齐实 孙立达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3,共5页
概述了国内外土壤容许流失量(T值)研究的历史、目前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T值研究的主要内容如成土速度、土壤养分流失、泥沙淤积损失、土壤流失与土地生产力的关系、保护沟道侵蚀的重要性等做了详述。介绍了T值的数学表达和... 概述了国内外土壤容许流失量(T值)研究的历史、目前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T值研究的主要内容如成土速度、土壤养分流失、泥沙淤积损失、土壤流失与土地生产力的关系、保护沟道侵蚀的重要性等做了详述。介绍了T值的数学表达和不同国家的T值标准,阐述了进行T值双值性研究的必要性。并对T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许流失量 T值 土壤侵蚀 双值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与水土保持治理指标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范昊明 蔡强国 +3 位作者 郭成久 王铁良 苏芳莉 崔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34,81,共5页
在明确土壤容许流失量概念与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东北黑土区现行的土壤容许流失量标准存在的不足。参考国内外土壤容许流失量制定的影响因子,以成土速率、水土流失类型与强度、土层厚度为主要参考指标,并提出以我国现行及未来一定... 在明确土壤容许流失量概念与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东北黑土区现行的土壤容许流失量标准存在的不足。参考国内外土壤容许流失量制定的影响因子,以成土速率、水土流失类型与强度、土层厚度为主要参考指标,并提出以我国现行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水土保持实践中可能达到的限制土壤侵蚀的极限,作为确定东北黑土区土壤容许流失量的重要参考指标。综合考虑对黑土区内72条小流域水土保持实践的调查结果,初步确定了东北黑土区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指标及水土保持治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许流失量 影响因子 指标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允许土壤流失量与合理土壤流失量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信宝 焦菊英 +4 位作者 贺秀斌 文安邦 何永彬 张云奇 龙翼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2期114-116,121,共4页
为确定防治农田土壤侵蚀的标准,20世纪中叶美国土壤学家首先提出了“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概念,之后这一概念又延伸应用到流域和区域土壤侵蚀评价。“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概念在全球,包括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土壤侵蚀及相关学科... 为确定防治农田土壤侵蚀的标准,20世纪中叶美国土壤学家首先提出了“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概念,之后这一概念又延伸应用到流域和区域土壤侵蚀评价。“允许土壤流失量”的概念在全球,包括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土壤侵蚀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可持续发展及健康河流理念的提出及水土保持实践中遇到的新挑战,“允许土壤流失量”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在简要介绍“允许土壤流失量”由来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允许土壤流失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土壤流失量”的概念及其确定的原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允许土壤流失量 缺陷 合理土壤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侵蚀控制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王茂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海东 李占斌 +3 位作者 李鹏 贾莲莲 庞国伟 徐国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1期17-24,共8页
文章将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的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沟流域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的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 573 t/(km2.a);使用王茂沟流域2004年土地利用... 文章将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的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沟流域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的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 573 t/(km2.a);使用王茂沟流域2004年土地利用图,计算得出王茂沟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7 413 t/(km2.a),王茂沟流域侵蚀控制度为0.35,造成王茂沟流域2004年流域侵蚀控制度较低的原因是王茂沟流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坡耕地以及林地面积较少。建议将流域侵蚀控制度作为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容许土壤流失量 流域侵蚀控制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亚热带花岗岩地区森林流域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率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金玲 张甘霖 黄来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了解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率对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我国亚热带的皖南花岗岩地区森林流域为例,通过野外监测其主要矿质元素输入输出量,应用流域中...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是地球表层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了解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率对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流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位于我国亚热带的皖南花岗岩地区森林流域为例,通过野外监测其主要矿质元素输入输出量,应用流域中元素地球化学质量平衡原理,估算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降雨和酸沉降条件下,我国亚热带森林流域中,花岗岩的平均风化速率为0.696 t hm-2a-1,土壤平均形成速率为0.598 t hm-2a-1,所以需要经过2万年以上才能形成1 m厚的土壤。研究发现,大量输入土壤系统的H+由于被土壤风化和阳离子交换所消耗,径流水不至酸化,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会带来土壤的酸化。研究还表明根据当前的土壤形成速率,土壤允许流失量标准需要重新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速率 土壤形成速率 土壤酸化 水土流失 流域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植物通气组织和渗氧对其重金属吸收和耐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杨俊兴 任红艳 +7 位作者 郭庆军 Marc Peters 万小铭 徐汭祥 朱光旭 张晗芝 魏荣菲 叶志鸿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401,共8页
湿地植物具有强大的通气组织和根部渗氧能力特征,使得其根际微环境处于氧化状态从而适应湿地土壤浸水的环境。近年来,湿地植物通气组织和渗氧在重金属吸收和耐性研究方面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分别对湿地植... 湿地植物具有强大的通气组织和根部渗氧能力特征,使得其根际微环境处于氧化状态从而适应湿地土壤浸水的环境。近年来,湿地植物通气组织和渗氧在重金属吸收和耐性研究方面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分别对湿地植物通气组织和渗氧特征,通气组织和渗氧对重金属吸收和耐性影响、对根际微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认为针对从通气组织和渗氧角度出发研究湿地植物重金属耐性机理,应重点对湿地植物根际重金属的环境化学行为展开深入研究,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应注重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土壤 通气组织 渗氧 重金属 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侵蚀量和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水土流失治理标准 被引量:12
7
作者 焦菊英 贾燕锋 +1 位作者 景可 王万忠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77-84,共8页
在总结分析国内有关自然侵蚀量、容许土壤流失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自然侵蚀量与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关系,讨论制订水土流失治理标准的思路。认为水土流失治理标准的确定有3个参考值:1)标准值,即一定条件下的容许土壤流失量,是水土流失... 在总结分析国内有关自然侵蚀量、容许土壤流失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自然侵蚀量与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关系,讨论制订水土流失治理标准的思路。认为水土流失治理标准的确定有3个参考值:1)标准值,即一定条件下的容许土壤流失量,是水土流失治理至少要达到的目标,且随着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功能需求与可实施的最佳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的侵蚀危害与治理约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2)理想值,即正常自然侵蚀状态下的土壤流失量;3)极端值,即土壤流失量为0,不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治理应是先控制到现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容许土壤流失量范围内,逐步达到自然正常侵蚀量或制止水土流失的发生;还应引入环境伦理、环境美学及景观设计等理念,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侵蚀 加速侵蚀 容许土壤流失量 水土流失治理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容许流失量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奇伯 王克勤 +2 位作者 齐实 孙立达 吴晓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在理论分析、试验观测、外业调查的基础上,从黄土成土速度、坡耕地表土养分平衡、保持坡耕地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黄河河道的容许来沙量、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土壤培肥和施肥能力的巨大潜力等角度综合分析,确定2.00t/(hm^2·a)作... 在理论分析、试验观测、外业调查的基础上,从黄土成土速度、坡耕地表土养分平衡、保持坡耕地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黄河河道的容许来沙量、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土壤培肥和施肥能力的巨大潜力等角度综合分析,确定2.00t/(hm^2·a)作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在较长时期内是比较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地生产力 坡耕地 土壤容许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容许侵蚀量的定位试验确定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刚才 李兰 +1 位作者 周忠浩 杜树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4,共5页
容许侵蚀量(T值)是土壤侵蚀程度分级和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性的基础。应用以物质循环理论为基础的Barth模型,估算了不同母质类型,不同种植植被和不同土层厚度下的成土速率,并在田间定位试验点测定了这3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成土速率。研... 容许侵蚀量(T值)是土壤侵蚀程度分级和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有效性的基础。应用以物质循环理论为基础的Barth模型,估算了不同母质类型,不同种植植被和不同土层厚度下的成土速率,并在田间定位试验点测定了这3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成土速率。研究结果表明,用Barth模型估算的成土速率,与田间测定值比较,总体上明显偏小;而且,它所确定的成土速率主要与径流量相关(R=0.639 6,P=0.050 4)。田间测定的成土速率,在不同的条件下差异明显,并都反映出了一定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田间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成土速率并分析转换,确定四川丘陵区沙溪庙组和蓬莱镇组紫色土的T值为1 200 t/(km2.a),遂宁组的T值为800 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容许侵蚀量 成土速率 定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容许土壤流失量特征分析与空间分布图制作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志刚 王家乐 +4 位作者 韩培 刘洪鹄 杨坤 张超 张平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5,共7页
容许土壤流失量是评价区域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依据,分析其特征对指导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土地生产力指数模型和土层厚度计算得到的北京主要土属的容许土壤流失量,按照面积加权平均... 容许土壤流失量是评价区域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依据,分析其特征对指导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通过土地生产力指数模型和土层厚度计算得到的北京主要土属的容许土壤流失量,按照面积加权平均得到亚类和土类的容许土壤流失量,对他们进行嵌套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以亚类为制图单元制作了北京市容许土壤流失量空间分布图。北京大面积土壤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低于150 t/(km2·a),主要土属的容许土壤流失量介于50~313 t/(km2·a)之间,按面积加权平均为194 t/(km2·a)。北京市土类间容许土壤流失量差异不显著,亚类间容许土壤流失量差异显著。粗骨类土壤的容许土壤流失量较低,全部低于100 t/(km2·a),说明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烈的水土流失,细粒物质大多已被侵蚀,土体中残留的粗骨碎屑物较多,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山地类土壤正发生着较强的侵蚀,随着土壤侵蚀强度增大,容许土壤流失量降低。北京市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山区的容许土壤流失量较低,一般低于150 t/(km2·a);东南部平原区的容许土壤流失量较高,一般高于150 t/(km2·a)。北京市在土类级别反映不出不同土壤类型间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差异,而土壤亚类级别可以反映出容许土壤流失量在土壤类型上的差异。如果以土属级别为制图单元,由于土属数量较大、图斑分布零散,不便于使用和管理。因此,使用亚类级别为制图单元,制作北京市容许土壤流失量图,是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许土壤流失量 土壤流失控制值 空间分布图 制图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侵蚀对耕地土壤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忠浩 杜树汉 刘刚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601-7603,共3页
土壤侵蚀影响土壤生产力的模拟试验广泛开展,但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和研究区气候、土类、作物的差异,导致所得结论差异明显。土壤侵蚀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需要按分区布设实验,需要尽量排除景观位置、作物和耕种方式差异的影响,更需要长... 土壤侵蚀影响土壤生产力的模拟试验广泛开展,但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和研究区气候、土类、作物的差异,导致所得结论差异明显。土壤侵蚀对生产力的影响研究,需要按分区布设实验,需要尽量排除景观位置、作物和耕种方式差异的影响,更需要长期的实验研究排除降水年际间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耕地土壤生产力 容许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区考虑水稻产量和生态安全的容许施氮量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安强 雷宝坤 +2 位作者 鲁耀 毛妍婷 张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1-139,共9页
为了研究南方山地丘陵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容许施氮量,确保水稻产量、生态安全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通过在福建(FJ)、四川(SC)、云南(YN)和江西(JX)4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了施氮量、水稻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素表观损失和田面水... 为了研究南方山地丘陵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容许施氮量,确保水稻产量、生态安全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通过在福建(FJ)、四川(SC)、云南(YN)和江西(JX)4个试验点开展田间试验,分析了施氮量、水稻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氮素表观损失和田面水总氮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各试验点的水稻产量呈一元二次函数变化,当施氮量为184.7(FJ)、185.98(SC)、288.8(YN)和249.5(JX)kg/hm2时,4个试验点的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5.47、11.24、9.9和4.42t/hm2。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Sigmoidal函数递减。当施氮量为135、155、225和185kg/hm2时,FJ、SC、YN和JX试验点的氮素表观利用率出现拐点;田面水总氮随着氮素表观损失量的增加呈指数函数增加,当FJ、SC、YN和JX的施氮量超过180、225.5、236.3和270kg/hm2时,引起田面水总氮迅速增加,分别增加了50.9%、53.3%、90.6%和93.4%。根据容许施氮量确定的原则,通过对各指标相互关系的分析,确定了兼顾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和环境安全的容许施氮量,福建、四川、云南、江西的容许施氮量为135~180.0、155~185.98、225~236.3和185~249.5kg/hm2,相应水稻产量为5.38~5.46、11.19~11.24、9.77~9.81、4.36~4.42t/hm2。该研究可为南方山地丘陵区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的氮肥使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试验 容许施氮量 氮素表观利用率 氮素表观损失量 田面水总氮 南方山地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游河流健康的黄土高原土壤容许流失量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世杰 焦菊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1期9-15,23,共8页
在总结分析前人有关黄河下游冲淤平衡时不同含沙量的临界流量和水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花园口、高村水文站逐日水沙资料,推算不同水文年黄河下游水沙冲淤平衡时的临界输沙量为平水年6.54亿t、丰水年8.83亿t、枯水年3.9... 在总结分析前人有关黄河下游冲淤平衡时不同含沙量的临界流量和水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花园口、高村水文站逐日水沙资料,推算不同水文年黄河下游水沙冲淤平衡时的临界输沙量为平水年6.54亿t、丰水年8.83亿t、枯水年3.95亿t,平均6.44亿t。以氨氮和全磷为指标,分析三门峡、花园口和高村断面因水土流失引起的非点源污染状况,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得到黄河下游河道达到Ⅲ类和Ⅱ类水质标准的临界输沙量三门峡至高村河段平均为7.93亿和5.20亿t。同时,以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和满足某一水质标准为河流健康的约束条件,结合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头道拐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黄土高原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成果,推算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且分别达到Ⅲ类或Ⅱ类水质标准时,黄土高原土壤容许流失量相应为9.41亿和8.41亿t。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平衡 水质污染 输沙量 土壤容许流失量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目标下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值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志刚 王家乐 +4 位作者 韩培 杨坤 张超 王可 张平仓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现有土壤流失控制值确定方法能否满足多元的现实需求,尝试提出可以维护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值确定方法,为进一步细化控制值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北京市为例,选择易获取的容许土壤流失量和背... [目的]探讨现有土壤流失控制值确定方法能否满足多元的现实需求,尝试提出可以维护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值确定方法,为进一步细化控制值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持。[方法]以北京市为例,选择易获取的容许土壤流失量和背景土壤侵蚀模数作为依据制定土壤流失控制值,分析它们在不同区域维护生态服务功能的优缺点,提出一个可以维护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值确定方法。[结果]基于容许土壤流失量确定的土壤流失控制值,在山区可以同时满足维护供给和文化服务功能的需求,但在平原和部分水土保持敏感区不能充分满足维护文化或调节服务的需求。基于背景土壤侵蚀模数确定的土壤流失控制值,在平原和部分水土保持敏感区能满足维护文化和调节服务功能的需求,但在山区不能满足维护供给服务功能的需求。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确定北京市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值,能够同时满足维护山区和平原区供给和文化服务功能的需求。[结论]维护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的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控制值的确定方法弥补了单纯依据容许土壤流失量确定土壤流失控制值的不足,为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土保持 容许土壤流失量 生产建设项目 土壤流失控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述评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忠升 邓金苗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1,共3页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是水土保持林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宏观控制指标,确定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对于制定水土流失区国土整治规划,促进植被恢复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近年来有关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盖度与... 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是水土保持林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宏观控制指标,确定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对于制定水土流失区国土整治规划,促进植被恢复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近年来有关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盖度与覆盖率的区别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证,希望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林有效覆盖率的认识,促进流失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工作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有效覆盖率 区域土壤允许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容许流失量研究的方法——以东北典型黑土区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传强 蔡强国 范昊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66-68,96,共4页
概述了国内外土壤容许流失量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的应用及研究方法。对东北典型黑土分布、形成、及其侵蚀现状做了阐述。结合前人经验对东北典型黑土区T值的确定进行了方法上的分析。
关键词 土壤容许流失量 东北典型黑土区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流小区实测的干热河谷土壤侵蚀荟萃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敏怡 钟荣华 +2 位作者 郭乾坤 段兴武 单志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91-297,304,共8页
为详细了解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通过对径流小区资料的广泛收集、整理和标准化分析,对干热河谷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和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进行定量评价,并将当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坡度下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容许土壤流... 为详细了解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通过对径流小区资料的广泛收集、整理和标准化分析,对干热河谷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和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进行定量评价,并将当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坡度下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容许土壤流失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灌草地、农地、园地和裸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标准坡长坡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10.88,389.58,320.66,507.87 t/(km^(2)·a),呈现出裸地最大,农地和园地次之,灌草地最低的特点。(2)封禁、水平阶整地、梯田和植物篱等水土保持措施均能较好地发挥水土保持效益,平均可以减少72%的土壤侵蚀量。(3)各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特别是农地和园地在当地平均坡度下的土壤侵蚀模数明显高于容许土壤流失量,说明该地区土壤侵蚀状况仍相当严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侵蚀规律的认识,并为后续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径流小区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措施 容许土壤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子对紫色土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利梅 陆传豪 刘刚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3,共8页
气候变化和容许土壤流失量(SLT值)是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但目前还鲜有关于气候变化对容许土壤流失量影响的研究报道。通过把处于亚热带区域的紫色土母岩样品,分别搬运到四川亚热带区盐亭站、云南干热河谷区元谋站(代表气... 气候变化和容许土壤流失量(SLT值)是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但目前还鲜有关于气候变化对容许土壤流失量影响的研究报道。通过把处于亚热带区域的紫色土母岩样品,分别搬运到四川亚热带区盐亭站、云南干热河谷区元谋站(代表气候转暖变干)和云南热带雨林区西双版纳站(代表气候转暖变湿)的田间地表,经受所在区域自然气候的作用后,监测紫色土母岩风化成土速率(即容许土壤流失量),研究气候变化对紫色土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母岩的风化速率与温差和降雨量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蓬莱镇和沙溪庙组母岩的与温度呈幂函数关系,而遂宁组母岩的与温度无明显关系;根据这些关系模型的计算,就3种母岩平均而言,在西双版纳站,风化速率增加21.8%,在元谋站则增加30.7%,因此,紫色土容许土壤流失量在西双版纳和元谋的气候背景下,相应增加21.8%和30.7%。本研究成果可为精准确定不同气候背景下的SLT值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因子 紫色土 容许土壤流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特点及防治途径 被引量:60
19
作者 韦启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72-76,共5页
喀斯特区由于土层薄、土壤允许流失量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目前我国南方石灰土侵蚀十分严重,以致石化面积不断扩大。防治途径主要是停止农垦,封山育林和发展石灰土上最适宜的林木,特别是经济林木和药材,以提... 喀斯特区由于土层薄、土壤允许流失量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植被破坏后难以恢复。目前我国南方石灰土侵蚀十分严重,以致石化面积不断扩大。防治途径主要是停止农垦,封山育林和发展石灰土上最适宜的林木,特别是经济林木和药材,以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 土壤侵蚀 土壤允许流失量 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世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7-223,共7页
为了研究中游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利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主要侵蚀类型区行政区划图,根据1955—2009年不同侵蚀类型区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分析了12个主要侵蚀类型区治理期(1970—2009年)和退耕后(2000—2009年)较治理前(1... 为了研究中游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利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主要侵蚀类型区行政区划图,根据1955—2009年不同侵蚀类型区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分析了12个主要侵蚀类型区治理期(1970—2009年)和退耕后(2000—2009年)较治理前(1955—1969年)减沙效益。以土壤侵蚀强度、人口密度、治理期的减沙效益以及人均纯收入为指标,利用总结的公式,将估算的不同侵蚀类型区的总允许土壤流失量8.43亿t(T_2值)和7.19亿t(T_1值)合理分配到黄土高原主要侵蚀类型区,得到不同侵蚀类型区T_2和T_1分配值平均值为4 876.2 t/(km^2·年)和4 158.9 t/(km^2·年)。结合各侵蚀类型区退耕后(2000—2009年)侵蚀强度及较治理期(1970—2009年)减沙效益的增幅及类型区T_2和T_1分配值的比例,拟定了不同侵蚀类型区允许土壤流失量T_2和T_1暂定值,其平均值分别为1 200.0 t/(km^2·年)和900.0 t/(km^2·年)。研究成果为黄土高原及不同侵蚀类型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类型区 土壤侵蚀 减沙效益 允许土壤流失量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水土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