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膨润土混合物对Cu^(2+)吸附特征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子奇 许龙 +2 位作者 秦皓 孙献国 查甫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2-1667,共6页
为深入分析土-膨润土混合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文章开展典型尾矿库中Cu^(2+)在土-膨润土混合物中的吸附试验,探讨土-膨润土混合物对Cu^(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增大膨润土掺量,土-膨润土混合物对Cu^(2+)最大吸附量和去除率均提升... 为深入分析土-膨润土混合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文章开展典型尾矿库中Cu^(2+)在土-膨润土混合物中的吸附试验,探讨土-膨润土混合物对Cu^(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增大膨润土掺量,土-膨润土混合物对Cu^(2+)最大吸附量和去除率均提升;同一膨润土掺量下,初始Cu^(2+)质量浓度越高,去除率越低。吸附等温模型分析表明:3种模型均适用于试验的吸附特征,基于Langmuir模型的最大吸附量在膨润土掺量增加至20%时,Cu^(2+)最大吸附量Q_(m)增加了29.99%,表明膨润土的掺入可显著提升混合物吸附能力;基于Freundlich模型的吸附常数K_(F)随膨润土掺量增大而增大,表明膨润土掺量越大,吸附能力越强;基于D-R模型,当膨润土掺量为0~20%时,混合物吸附特性主要由离子交换吸附所控制,并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分析,表明土-膨润土的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膨润土 cu^(2+) 吸附 等温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苔草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吸附Cu^(2+)影响研究
2
作者 章绍康 吴静琳 +2 位作者 弓晓峰 王玉秀 倪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3,共7页
该文以苔草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苔草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通过等温吸附平衡试验和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了苔草DOM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分析了苔草DOM与Cu^(2+)反应前后成分变化。研究... 该文以苔草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苔草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通过等温吸附平衡试验和吸附动力学试验研究了苔草DOM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分析了苔草DOM与Cu^(2+)反应前后成分变化。研究表明,苔草DOM具有羟基、羧基、羰基、甲基等官能团,由富里酸、类富里酸、类腐殖酸和类色氨酸4种组分组成,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胡敏酸为主。加入苔草DOM会降低土壤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吸附平衡速率以及吸附亲和力。苔草DOM中的紫外区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腐殖酸物质可以通过羧基、羟基等官能团与Cu^(2+)产生络合作用,反应过后苔草DOM不饱和共轭双键结构数量、腐殖化水平、芳香环上取代基中的羰基、羧基、羟基和酯类含量均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可为苔草DOM的组成和结构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解决DOM对重金属活性影响争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草 溶解性有机质 光谱分析 土壤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作用下红壤中Cu^(2+)的释放动力学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芳 蒋新 +1 位作者 王代长 余贵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0-344,共5页
利用土柱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下红壤中铜离子的释放动力学 .结果表明 :铜离子的累积释放量随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加 ,2 4h后基本达到平衡 ,48h后铜离子的释放明显受酸雨pH值的影响 ,pH >3 5时铜离子的释放规律依然相同 ,但pH 2 5时释放... 利用土柱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下红壤中铜离子的释放动力学 .结果表明 :铜离子的累积释放量随时间的延长迅速增加 ,2 4h后基本达到平衡 ,48h后铜离子的释放明显受酸雨pH值的影响 ,pH >3 5时铜离子的释放规律依然相同 ,但pH 2 5时释放量却再次增加 .该过程可分为快速释放阶段和准平衡阶段 ,可用修正的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速率方程来描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红壤 cu^2+ 释放动力学 铜离子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花生根土系统和地上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苏玫 郭俊红 +2 位作者 白雪峰 李智敏 闫旭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78,共3页
试验表明,花生根际土壤的酶、根系性状和地上部性状对土壤中Cu2+浓度的反应不同。外施不同浓度Cu2+均使根际土壤的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花生根系活力、根体积和根干重在适量铜浓度(<200mg/kg)下表现增加,超过200mg/kg后均下... 试验表明,花生根际土壤的酶、根系性状和地上部性状对土壤中Cu2+浓度的反应不同。外施不同浓度Cu2+均使根际土壤的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花生根系活力、根体积和根干重在适量铜浓度(<200mg/kg)下表现增加,超过200mg/kg后均下降;但根瘤数在Cu2+浓度为50mg/kg时最多。地上部性状和产量性状均在Cu2+浓度为100mg/kg时表现最好,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花生 根土系统 地上部份 生产性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荷土壤及可变电荷土壤与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ⅢCu^(2+)和Zn^(2+)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明岗 季国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研究了3种典型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典型恒电荷土壤在不同pH和不同浓度下单纯及共存体系中Cu2 + 和Zn2 + 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类土壤对Cu2 + 或Zn2 + 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浓度增加而增大,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当Cu2 + 、Zn2 +... 研究了3种典型可变电荷土壤和4种典型恒电荷土壤在不同pH和不同浓度下单纯及共存体系中Cu2 + 和Zn2 + 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类土壤对Cu2 + 或Zn2 + 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浓度增加而增大,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当Cu2 + 、Zn2 + 浓度一定时,pH升高使Cu2 + 、Zn2 + 吸附量增大,但当pH >5时,Cu2 + 、Zn2 + 吸附量随pH变化甚微,出现一个接近最大吸附量的“平台”。当添加Cu2 + 、Zn2 + 浓度相同,但二种离子的总浓度不同时,平衡液的Cu2 + /Zn2 + 浓度比均小于1,说明两类土壤对Cu2 + 的吸附选择性大于Zn2 + ,且这种趋势不因pH和离子浓度而改变。当Cu2 + 、Zn2 + 共存时,使可变电荷土壤的Zn2 + 吸附量减小约70 % ,是恒电荷土壤降低量的约1.5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一个Cu2 + 或Zn2 + 时所释放H+ 的平均数,明显大于恒电荷土壤者,说明可变电荷土壤对Cu2 + 及Zn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荷土壤 可变电荷土壤 ZN^2+ cu^2+ 浓度 吸附特征 添加 吸附量 吸附等温式 吸附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电荷土壤胶体对Cu^(2+)、Pb^(2+)的静电吸附与专性吸附特征 被引量:41
6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供试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强度用pH50 值表示 ,其大小次序为 :土 >黄绵土、黑垆土 >黄褐土。离子强度实验和表面络合反应机制证明恒电荷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含有专性吸附 ,n值可作为判断专性吸附与静电吸附比... 供试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强度用pH50 值表示 ,其大小次序为 :土 >黄绵土、黑垆土 >黄褐土。离子强度实验和表面络合反应机制证明恒电荷土壤胶体对Cu2 +、Pb2 +的吸附含有专性吸附 ,n值可作为判断专性吸附与静电吸附比例的特征值 ,低pH值时 ,以水解 -络合吸附为主 ;高pH值时 ,以水解 -络合与沉淀吸附为主。静电吸附和专性吸附的比例与pH有关 ,各土壤胶体专性吸附百分数大小为 :黄褐土 >土 >黑垆土 >黄绵土。不同土壤胶体在同一介质中对Cu2 +、Pb2 +的固有络合常数logKintM 值及固有络合ΔG m 负值大小次序与吸附强度大小一致。在定pH定浓条件下 ,考虑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时 ,土壤胶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可用BDM等温式描述。供试土壤胶体对Cu2 +、Pb2 +专性吸附ΔG m 的大小与固有络合ΔG m 接近且大小次序也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电荷土壤胶体 cu^2+ PB^2+ 静电吸附 专性吸附特征 表面络合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gfp报告基因检测土壤中Cu^(2+)对饭豆根瘤菌生物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邵继海 何绍江 +1 位作者 王平 冯新梅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7-310,共4页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标记研究了土壤中Cu2 + 胁迫对饭豆 (VignaumbellateL .)根瘤菌JMC14 0 2G腐生存活和共生固氮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 ,向培养基加入 1μg/mL的Cu2 + 时 ,JMC14 0 2G的生长受到轻微抑制 ;...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标记研究了土壤中Cu2 + 胁迫对饭豆 (VignaumbellateL .)根瘤菌JMC14 0 2G腐生存活和共生固氮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 ,向培养基加入 1μg/mL的Cu2 + 时 ,JMC14 0 2G的生长受到轻微抑制 ;当Cu2 + 浓度达到 5 μg/mL和 7μg/mL时 ,JMC14 0 2G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当Cu2 + 浓度达到 10 μg/mL时 ,JMC14 0 2G已不能生长。在灭菌土壤中Cu2 + 添加量小于 2 0 0mg/kg时 ,JMC14 0 2G数量在 37d内能保持在 1.74× 10 5cfu/g以上 ,当土壤中Cu2 + 添加量达到 5 0 0mg/kg时 ,在接种后第2天其数量已降至 10 2 cfu/g以下。在未灭菌土壤中 ,当Cu2 + 添加量在 0~ 80mg/kg范围内时 ,JMC14 0 2G的数量在接种后 2 3d已由 10 8cfu/g降至 10 4~ 10 5cfu/g ,随着Cu2 + 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大 ,其菌数迅速下降到 10 4cfu/g以下。饭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Cu2 + 添加量在 0~ 80mg/kg范围内对JMC14 0 2G共生固氮的影响并不大 ,当土壤中Cu2 + 添加量达到 12 0mg/kg时 ,对JMC14 0 2G产生较明显的生理毒性 ,当Cu2 + 添加量达到 30 0mg/kg时 ,JMC14 0 2G失去结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豆 根瘤菌 生物毒性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土微团聚体吸附磷后对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董长勋 李恋卿 +1 位作者 王芳 潘根兴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9,共5页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黄泥土(水稻土)微团聚体颗粒组,用平衡液吸附法和KC l溶液解吸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吸附磷后对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团聚体颗粒(包括磷预处...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黄泥土(水稻土)微团聚体颗粒组,用平衡液吸附法和KC l溶液解吸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吸附磷后对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团聚体颗粒(包括磷预处理)对Cu2+吸附均符合Freund lich方程。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和原土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黏粒级、砂粒级、原土、粉砂级、粗粉砂级。游离氧化铁是影响Cu2+吸附的主要因素。各微团聚体颗粒Cu2+吸附量之和小于原土。微团聚体颗粒吸附磷后,Cu2+吸附量显著增加,以粉砂级最显著。砂粒级、粗粉砂级和粉砂级吸附磷后Cu2+解吸率减小,而黏粒级Cu2+解吸率略增加。原土吸附磷后,在低Cu2+质量浓度下(<130 mg.L-1),吸附量和解吸率增加超过各个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在高Cu2+质量浓度下(>130 mg.L-1),介于砂粒级和黏粒级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吸附 cu^2+ 微团聚体 吸附与解吸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化下水稻土微团聚体Cu^(2+)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董长勋 李恋卿 +1 位作者 王芳 潘根兴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92-1196,共5页
采用低能量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微团聚体颗粒,用平衡液吸附法和CaCl2与HCl溶液的连续解吸法研究了它们在pH2~6范围内pH对Cu2+的静电吸附和专性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微团聚体颗粒对Cu2+的吸... 采用低能量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微团聚体颗粒,用平衡液吸附法和CaCl2与HCl溶液的连续解吸法研究了它们在pH2~6范围内pH对Cu2+的静电吸附和专性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微团聚体颗粒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可都用Freundlich模型来描述。Cu2+吸附量大小以下序递减,粘粒级、砂粒级、粉砂级、粗粉砂级;吸附量受其中游离氧化铁、氧化铝和有机质含量的控制。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加。低pH条件下利于静电吸附,吸附过程H+减少使平衡液pH上升;高pH条件下主要是专性吸附所控制,释放H+使平衡液pH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PH cu^2+ 吸附和解吸 微团聚体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黄棕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次级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7
10
作者 董元彦 罗厚庭 张本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66-472,共7页
用流动法研究黄棕壤、红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次级吸附的动力学。结果表明Cu2+的次级吸附可用一级速率方程描述。黄棕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吸附反应的速率下降;红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吸附的快反应速率下降,而慢反应... 用流动法研究黄棕壤、红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次级吸附的动力学。结果表明Cu2+的次级吸附可用一级速率方程描述。黄棕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吸附反应的速率下降;红壤吸附磷酸根后对Cu2+吸附的快反应速率下降,而慢反应速率增加。升高Cu2+浓度可能造成吸附反应机理的改变。竞争性阳离子Cd2+和Zn2+的存在降低了Cu2+次级吸附反应速率。升高温度,Cu2+次级吸附反应速率增加。土壤中非晶形铁、铝氧化物是土壤吸附Cu2+的主要组分;土壤有机质对Cu2+吸附的快反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红壤 黄棕壤 磷酸银 吸附 铜次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污染红黏土抗剪强度与电阻率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议城 黄翔 +2 位作者 陈学军 张晓宸 班如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1-127,136,共8页
为了探索快速评价重金属污染红黏土强度特性的新型手段,在室内开展不同浓度、不同干密度的Cu^(2+)污染红黏土的直剪试验及其电阻同步测试试验,得到土体剪应力、电阻率-剪切位移同步变化曲线;分析初始干密度、垂直压力、Cu^(2+)浓度对抗... 为了探索快速评价重金属污染红黏土强度特性的新型手段,在室内开展不同浓度、不同干密度的Cu^(2+)污染红黏土的直剪试验及其电阻同步测试试验,得到土体剪应力、电阻率-剪切位移同步变化曲线;分析初始干密度、垂直压力、Cu^(2+)浓度对抗剪强度、电阻率的影响;依照抗剪强度指标(C、φ)原理选取电阻率指标(ρ_(0)、φ_(0)),并分析Cu^(2+)浓度对抗剪强度指标(C、φ)、电阻率指标(ρ_(0)、φ_(0))的影响;以Cu^(2+)浓度为中间变量,进一步探讨抗剪强度与破坏电阻率、抗剪强度指标(C、φ)与电阻率指标(ρ_(0)、φ_(0))之间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Cu^(2+)污染红黏土剪应力-位移曲线呈典型的应变硬化型,电阻率随剪切位移的增大而减小;抗剪强度随初始干密度、垂直压力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而电阻率随初始干密度、垂直压力的增大近似线性减小;抗剪强度及其指标(C、φ)、电阻率及其指标(ρ_(0)、φ_(0))与Cu^(2+)浓度间均呈负指数函数关系;抗剪强度与破坏电阻率、黏聚力与初始电阻率、内摩擦角与电阻率关系曲线倾角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出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可用于快速评价Cu^(2+)污染红黏土强度特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cu^(2+)污染 抗剪强度 黏聚力 内摩擦角 电阻率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配修饰两性麦饭石对紫色土吸附Cu^(2+)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文斌 谢佳 +5 位作者 邓红艳 何海霞 朱浪 康乐 刘伟 孟昭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3-870,共8页
为了探索添加不同复配修饰两性黏土对紫色土吸附Cu^(2+)的影响,分别采用50%和100%CEC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简写为PA)、柠檬酸(CA)、乙二胺四乙酸(EDTA,简写为ED)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简写为SD)对50%CEC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 为了探索添加不同复配修饰两性黏土对紫色土吸附Cu^(2+)的影响,分别采用50%和100%CEC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简写为PA)、柠檬酸(CA)、乙二胺四乙酸(EDTA,简写为ED)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简写为SD)对50%CEC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或BS)修饰麦饭石进行复配修饰,并将复配修饰后的麦饭石以1%的质量比加入到紫色土(PS)中,形成PS50BS+PA(PS中添加1%的50%BS+PA修饰麦饭石,下同)、PS50BS+CA、PS50BS+ED、PS50BS+SD四类混合土样。批处理法研究各混合土样对Cu^(2+)的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并对比不同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对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混合土样对Cu^(2+)吸附等温线均呈"L"型且符合Langmuir模型。各混合土样对Cu^(2+)的最大吸附量qm在94.90~144.80 mmol·kg-1之间,表现为PS50BS+PA> PS50BS+CA>PS50BS+SD> PS50BS+ED> PSBS> PS的趋势,且相同复配修饰模式下Cu^(2+)吸附量在100%复配修饰比例更佳。20~40℃范围内,除PS50BS+PA和PS50BS+SD以外,供试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增加幅度为8.29%~15.99%。pH值3~5范围内,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各混合土样(除PS50BS)对Cu^(2+)的吸附量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以0.01 mol·L^(-1)最佳。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为自发和熵增的过程,且除PSBS+PA和PS50BS+SD外的土样对Cu^(2+)的吸附为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修饰 麦饭石 紫色土 cu^2+污染 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粉、草木灰对Cu2+胁迫下牧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文斌 邱润 +5 位作者 朱浪 何海霞 谢佳 邓红艳 康乐 孟昭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5期65-68,共4页
采用盆栽实验探究菌粉和草木灰添加对Cu^2+胁迫土样上牧草幼苗发芽率、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等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当Cu^2+超过200 mg/L时,菌粉和草木灰的添加促进苏丹草的发芽而对黑麦草发芽影响不大... 采用盆栽实验探究菌粉和草木灰添加对Cu^2+胁迫土样上牧草幼苗发芽率、株高、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等特征的影响,并分析各生长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当Cu^2+超过200 mg/L时,菌粉和草木灰的添加促进苏丹草的发芽而对黑麦草发芽影响不大,两种牧草的幼苗株高均随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增长速度整体表现为生长初期(前5天)大于后期(后5天)。菌粉添加不利于苏丹草和黑麦草的生物量的增加,而菌粉+草木灰添加可促进两种牧草生物量的增加。两种牧草的各生理指标之间均保持中度以上正相关关系,添加菌粉和草木灰有利于牧草幼苗在Cu^2+污染土样上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污染 牧草 菌粉 草木灰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磁化炭添加比例对河流沿岸土吸附Cu^2+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乂方 李文斌 +4 位作者 朱浪 谢佳 邓红艳 任丽平 孟昭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将两性(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修饰磁化炭分别以质量分数0、1%和2%加入嘉陵江流域(川渝段)内苍溪(CX)、南部(NB)、嘉陵(JL)和合川(HC)沿岸土中,考察各混合土样对Cu^2+的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混合土样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58... 将两性(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修饰磁化炭分别以质量分数0、1%和2%加入嘉陵江流域(川渝段)内苍溪(CX)、南部(NB)、嘉陵(JL)和合川(HC)沿岸土中,考察各混合土样对Cu^2+的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混合土样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58.36 mmol/kg~366.85 mmol/kg,添加等量两性磁化炭时各混合土样对Cu^2+吸附量表现为JL>NB>CX>HC的趋势,且添加比越高吸附能力越强。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为自发、吸热和熵增的反应过程,对Cu^2+的吸附量与温度和pH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当离子强度为0.1 mol/L时,各混合土样(除HC外)对Cu^2+的吸附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两性磁化炭 吸附量 嘉陵江 河流沿岸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硫共存对稻田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廉洁 龚叶莎 +1 位作者 丁敏 蒋静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0-3039,共10页
为探究酸性稻田土壤中铜(Cu)和硫(S)共存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模拟土壤淹水环境开展室内培养实验,以尿素为氮源分别设置CK、CuCl_(2)和CuSO_(4)(5,50,100mgCu/kg)、KCl和K_(2)SO_(4)(阴离子浓度分别与6种Cu处理一致)13种处理,考... 为探究酸性稻田土壤中铜(Cu)和硫(S)共存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研究模拟土壤淹水环境开展室内培养实验,以尿素为氮源分别设置CK、CuCl_(2)和CuSO_(4)(5,50,100mgCu/kg)、KCl和K_(2)SO_(4)(阴离子浓度分别与6种Cu处理一致)13种处理,考虑重金属在土壤中充分老化,共培养128d.结果表明:在长期淹水条件下,酸性土壤显著促进铜硫处理中有效Cu和易溶S释放(<0.05),释放量与初始Cu^(2+)和SO_(4)2-添加量成正比,Cu-S共存降低了彼此有效性.与CK相比,CH_(4)和N_(2)O排放在5mg/kg Cu处理、不同浓度KCl和K_(2)SO_(4)处理中均降低,降幅分别为19.4%~56.2%和36.1%~84.5%;在50和100mg/kg Cu处理下显著升高且与Cu浓度成正比(<0.05),增幅分别为28.9%~615.2%和97.5%~337.4%.与KCl处理相比,N_(2)O排放在中、高浓度K_(2)SO_(4)处理中显著降低(<0.05),分别减少74.1%和69.6%,CH_(4)排放未受影响(>0.05).与CuCl_(2)处理相比,CH_(4)和N_(2)O排放在中、高浓度CuSO_(4)处理中显著降低(<0.05),分别减少46.0%、66.0%和17.7%、37.3%.Cu-S作用机制表现为:与Cu单一处理相比,Cu-S共存在CH_(4)排放过程中通过降低产甲烷古菌功能基因(mcrA)和产甲烷细菌功能基因(16S rRNA-CH_(4))丰度减少CH_(4)产生;在N_(2)O排放过程中于培养前期(0~35d)增加氨单加氧酶功能基因(AOB amoA)丰度促进硝化过程N_(2)O产生,培养后期(35~128d)提高氧化亚氮还原酶功能基因(nosZ)丰度促进N_(2)O还原减少了N_(2)O排放.本研究表明变价阴离子可显著影响重金属阳离子参与的温室气体产生的微生物过程,该交互过程的研究对正确评价重金属污染背景下的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土壤 温室气体排放 cu SO_(4)^(2-)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河岸带土壤对Cu^(2+)吸附的环境影响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敏 邓红艳 +4 位作者 易会宇 叶勇 胡亚菲 李婷 李文斌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3期68-71,共4页
通过添加质量比1%的生物炭(空心莲子草制备)、生物炭负载两性黏土两种材料改良川东北地区嘉陵江、渠江和涪江沿岸土壤,探索环境因素对改良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各改良河岸土样pH值为5、离子强度为0.05 mol/L、温度40℃时... 通过添加质量比1%的生物炭(空心莲子草制备)、生物炭负载两性黏土两种材料改良川东北地区嘉陵江、渠江和涪江沿岸土壤,探索环境因素对改良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各改良河岸土样pH值为5、离子强度为0.05 mol/L、温度40℃时对Cu^(2+)的吸附量达到最高,最大吸附量(q_(m))为85.38 mmol/kg~257.54 mmol/kg;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土壤改良效果表现为涪江>渠江>嘉陵江;土样CEC和比表面积是影响Cu^(2+)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生物炭吸附 环境因素 河岸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修饰红薯渣对紫色土吸附Cu^2+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文斌 鄢心雨 +5 位作者 沈蝶 何丽华 叶勇 何海霞 张乂方 陈芯怡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5期60-62,71,共4页
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对红薯渣(R)做两性修饰,修饰比例分别为0、100%和200%,将得到的3种两性修饰红薯渣(R、100BS-R和200BS-R)以1%质量分数加入紫色土(PS)中,制成PS(对照)、PS_R、PS_(100BS-R)和PS_(200BS-R) 4种混合土样。用批量... 采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对红薯渣(R)做两性修饰,修饰比例分别为0、100%和200%,将得到的3种两性修饰红薯渣(R、100BS-R和200BS-R)以1%质量分数加入紫色土(PS)中,制成PS(对照)、PS_R、PS_(100BS-R)和PS_(200BS-R) 4种混合土样。用批量处理法探究各供试土样对Cu^(2+)的吸附等温特征,并考察温度、pH值和离子浓度对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混合土样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为99.46 mmol/kg^136.53 mmol/kg,Cu^(2+)吸附量呈现PS_(200BS-R)>PS_(100BS-R)>PS_R>PS的趋势。温度和pH值升高均有利于Cu^(2+)被吸附,当离子浓度为0.1 mol/L时吸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红薯渣 紫色土 两性修饰 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生物炭对盐渍土吸附铜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娟香 李慧娟 +3 位作者 李发永 刘晓 胡雪菲 钱晓燕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627,共11页
南疆典型农业废弃物和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盐渍化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迁移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文选择南疆特色农业废弃物(棉花秸秆)及养殖废弃物(猪粪)制备生物炭(CSBC和PSBC),通过批量平衡实验探究了盐渍土(S... 南疆典型农业废弃物和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盐渍化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迁移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尚不清楚.本文选择南疆特色农业废弃物(棉花秸秆)及养殖废弃物(猪粪)制备生物炭(CSBC和PSBC),通过批量平衡实验探究了盐渍土(Soil)及添加猪粪生物炭和棉花秸秆生物炭的盐渍土(Soil+PSBC及Soil+CSBC)对Cu^(2+)的吸附特征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施加提高了盐渍土对Cu^(2+)的吸附量,平衡吸附量的大小为Soil+CSBC(3.08 mg·g^(-1))>Soil+PSBC(3.05 mg·g^(-1))>Soil(2.95 mg·g^(-1)).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Soil、Soil+PSBC及Soil+CSBC对Cu^(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颗粒内扩散方程表明颗粒内扩散不是唯一的控速过程.Langmuir方程能更合理地描述Cu^(2+)在上述3种土样中的吸附特性,说明吸附过程是多相表面的单分子层吸附.盐渍土中同时存在的Ca^(2+)、Mg^(2+)、K^(+)和Na^(+)离子不仅与Cu^(2+)竞争活性位点,还可削弱土样中的吸附点位与Cu^(2+)之间的静电作用,导致吸附量下降.结合吸附前后不同土样的FT-IR及XRD,施加CSBC、PSBC提高了盐渍土对Cu^(2+)的吸附,主要的作用机理有静电吸引、配体(酚羟基)/离子(H^(+))交换、阳离子-π键作用以及化学沉淀等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南疆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南疆盐渍土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 生物炭 cu^(2+) 吸附特性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对Cu和Cu-EDDS的吸收和富集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国庆 李敏 +2 位作者 骆永明 宋静 赵其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631,共6页
生物可降解特性螯合剂[S,S]-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被推荐用作污染土壤强化植物修复中的重金属活化试剂。我国能源经济作物红麻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产量,可望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吸取修复或稳定修复。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红麻对水培... 生物可降解特性螯合剂[S,S]-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被推荐用作污染土壤强化植物修复中的重金属活化试剂。我国能源经济作物红麻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产量,可望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吸取修复或稳定修复。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红麻对水培营养液中Cu及Cu-EDDS的吸收和富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能源植物红麻各组织中Cu的富集浓度依次为:根>叶>茎(皮)。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红麻根系从水培溶液中吸收的Cu主要经木质部导管向地上部运输。EDDS处理及Cu/EDDS摩尔比<1时,对红麻生长无急性植物毒性。红麻纤维皮层内Cu含量低于其他组织内的Cu含量,并低于纺织产品Cu含量标准(HJBZ30-2000)。预测在Cu污染土壤上种植红麻,可望实现红麻纤维的安全生产,同时有可能实现对轻度Cu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和吸取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DS 诱导植物吸取 植物稳定修复 红麻 cu 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果园土壤中Cu、Zn的形态、含量及分布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仁英 张民 杨浩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44,共4页
对我国山东省主要果园土壤中的Cu、Zn元素的形态、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果园土壤中Cu、Zn元素的全量高于一般粮田土壤。在不同土壤类型中 ,形态分布各具特点 ,Cu元素在棕壤和褐土中的形态分布趋势一致 ,为矿物态 >有机态... 对我国山东省主要果园土壤中的Cu、Zn元素的形态、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果园土壤中Cu、Zn元素的全量高于一般粮田土壤。在不同土壤类型中 ,形态分布各具特点 ,Cu元素在棕壤和褐土中的形态分布趋势一致 ,为矿物态 >有机态 >沉淀态 >交换态 ,在潮土和砂姜黑土中一致 ,为矿物态 >沉淀态 >有机态 >交换态 ;而Zn元素在这 4种土壤中的分布趋势相同 ,均为矿物态 >沉淀态 >有机态 >交换态。土壤中交换态的Cu、Zn含量随土壤pH值的增大而减小。Cu、Zn某些形态的含量与土壤中全量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其中沉淀态Cu与总Cu的关系较为紧密 ,2者呈极显著相关 ;矿物态Zn与总Zn也呈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果园 含量 分布 土壤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