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砂土地层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葛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解决浅埋砂土地层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开挖面稳定性问题。[方法]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解析和工程验证的方法对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极限支护压力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浅埋砂土地层主动破坏现象进... [目的]解决浅埋砂土地层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开挖面稳定性问题。[方法]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解析和工程验证的方法对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极限支护压力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浅埋砂土地层主动破坏现象进行研究,得到了相应的极限支护压力和破坏区形状;然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构建了适用于浅埋砂土地层的破坏模式,并求解了相应的极限支护压力;最后,将本模型应用于杭州地铁5号线工程的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并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及结论]极限支护压力随着埋深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近似指数形式减小;失稳模式浅埋砂土地层呈现下部楔形体和上部倒圆台的形状,其中上部破坏区进一步分为破坏核心区和扰动区;通过与数值模型、文献模型对比发现,所提出的楔形体+倒圆台组合破坏模式能较好地描述因浅埋砂土地层无法成拱而导致破坏区可达地面的现象;杭州地铁5号线工程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引起地面最大沉降值为9.5 mm,影响范围为隧道轴线两侧10 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浅埋隧道 砂土地层 盾构 带压进舱 开挖面稳定性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层盾构隧道选线及加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红军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7,156,共10页
研究在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的选线及加固技术,旨在为我国城市群建设中的城际铁路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针对粤东汕头地区海相沉积软土地层,通过综合地质调查、数值分析和工程实践,提出盾构隧道选线设计的六大原则,包括... 研究在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的选线及加固技术,旨在为我国城市群建设中的城际铁路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针对粤东汕头地区海相沉积软土地层,通过综合地质调查、数值分析和工程实践,提出盾构隧道选线设计的六大原则,包括地质条件最优、地表加固可实施性、地表影响最小、规避地下设施、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在选线设计过程中,通过方案比选分析发现,单洞双线隧道方案相较于双洞双线方案在造价、软土加固范围、地表拆迁范围及运营期附加沉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最终确定采用单洞双线隧道方案。为改善隧道穿越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层时的施工条件,研究三轴搅拌桩加固技术,并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置换率下的地面沉降与管片结构受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层置换率的提高,地面沉降显著降低,隧道管片应力变化幅度较小且满足规范要求,当置换率达到30%时,地面沉降值满足城市主干道路基沉降控制要求,且经济合理;隧道管片结构在掘进过程中的沉降值也随置换率的增加而减小,进一步验证了加固措施的有效性。文中提出的盾构隧道选线原则、单洞双线隧道方案及三轴搅拌桩加固技术为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层中的隧道施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可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软土地层 盾构隧道 选线设计 加固技术 置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软土地区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隧道的施工保护措施
3
作者 马西峰 金华 +3 位作者 周游 陈少波 王羽 吴遥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富水软土地区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施工导致既有隧道结构变形控制困难,有必要对盾构下穿地铁运营隧道的施工保护措施进行研究。[方法]以南京地铁5号线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南京地铁1号线区间工程为例,运用MIDAS/GTS NX有限元... [目的]富水软土地区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施工导致既有隧道结构变形控制困难,有必要对盾构下穿地铁运营隧道的施工保护措施进行研究。[方法]以南京地铁5号线盾构近距离下穿既有南京地铁1号线区间工程为例,运用MIDAS/GTS NX有限元软件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施工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提出了既有隧道主动保护措施,以及新建隧道盾构掘进控制措施。采用施工监测的方法,对盾构下穿期间既有隧道竖直方向位移和水平方向收敛进行监测。[结果及结论]具体施工保护措施包括:在盾构下穿施工前,对既有隧道受影响区段进行加固,通过微扰动注浆、永久性环向支撑和纵向拉紧条等措施有效降低了隧道变形,并使之符合变形控制标准;在盾构下穿施工中,基于既有隧道沉降量实时调整土压力和出土量,采取同步注浆、上下孔注浆量分配等方法进一步控制隧道变形。在盾构下穿施工完成后,针对地层的后期沉降问题,在盾构下穿段隧道内准备充足的补压浆材料和设备,根据沉降监测情况进行后续补压浆加固。上述措施能够有效减小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盾构近距离下穿工程 地铁运营隧道 富水软土地区 施工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车站暗挖技术应用与探索
4
作者 毕湘利 王秀志 吴迪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面临极其复杂和严苛的工程建设环境,地下车站大开挖导致的交通拥堵、房屋拆迁和管线搬迁等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针对地铁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冲突与矛盾,上海轨道交通通过持续科技攻... [目的]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面临极其复杂和严苛的工程建设环境,地下车站大开挖导致的交通拥堵、房屋拆迁和管线搬迁等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针对地铁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冲突与矛盾,上海轨道交通通过持续科技攻关和试验论证,提出了多项软土地层暗挖技术。[方法]介绍了暗挖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基于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暗挖技术中顶管法、冻结法和管棚法的具体内涵及应用情况;探讨了大断面顶管法、超长特大断面管幕法、超浅埋大断面冻结法和束合管幕法等新型暗挖车站建造技术的研究和试点应用情况。[结果及结论]上海轨道交通暗挖技术主要包括盾构法、顶管法、冻结法、管棚法以及其他特殊暗挖工法,已广泛应用于地下区间工程、区间联络通道工程、车站附属结构工程以及车站局部改造工程等;新型暗挖车站建造技术能够有效应对新条件下上海轨道交通建设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轨道交通 车站 软土地层 复杂环境 暗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文 姚翔川 +3 位作者 杨志勇 徐波 王强 郑龙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6,共6页
[目的]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过程中,易导致既有地铁线路上方土体不规则沉降超出控制范围,进而可能引发地下水喷涌和地面塌陷问题。为此,需要对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 [目的]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过程中,易导致既有地铁线路上方土体不规则沉降超出控制范围,进而可能引发地下水喷涌和地面塌陷问题。为此,需要对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新建成都地铁17号线凤溪大道站盾构下穿既有地铁4号线为案例,在阐述工程概况的基础上,选取了4个地面沉降测点和4个深层土体沉降测点,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的沉降变化规律。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采用38 m超长管棚与斜向注浆相结合的加固施工进行模拟,对4号线隧道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明确了地面跟踪注浆的时机,进一步分析了地面跟踪注浆的效果。[结果及结论]该加固措施有效提高了4号线结构底部土体的整体性,改善了4号线结构的受力状况,有效控制了4号线的结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富水卵漂石地层 盾构下穿 土体加固 长大管棚 地面跟踪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软土地层不同端头形式管廊基坑的变形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詹文兵 王硕 +2 位作者 汤景林 王子珺 杨清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442,共9页
为研究软土区不同端头形式管廊基坑的变形规律,以典型软土区中山科学城管廊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自坑角起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基坑周围存在易塌陷区域,... 为研究软土区不同端头形式管廊基坑的变形规律,以典型软土区中山科学城管廊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自坑角起逐渐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基坑周围存在易塌陷区域,地表沉降自坑角起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90°对称端头、120°非对称端头和150°非对称端头形式管廊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均自坑角起逐渐增大,分别在距坑角5.4H_(e)(H_(e)为基坑开挖深度)、8H_(e)、5.3H_(e)处趋于稳定,地表沉降分别在距坑角6H_(e)、8.3H_(e)、5.7H_(e)处趋于稳定,易塌陷区域分别为距坑角1.0H_(e)~6.0H_(e)、3.57H_(e)~7.57H_(e)、2.14H_(e)~5.14H_(e)处,研究结果为软土区管廊基坑施工过程中控制基坑变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层 管廊基坑 基坑变形 坑角效应 端头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响应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康 申玉生 +3 位作者 易鹏豪 宗志栓 邱泽刚 陈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并详细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竖向位移和初期支护内力变化。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对比,验证了所提工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及结论]在导洞开挖阶段,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地层竖向位移最为显著,且相邻导洞的开挖对位移影响有限。采用6导洞开挖方案,与4导洞开挖方案相比,底部最大位移值显著减少了21.5%,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底部的竖向位移速率也降低了6.1%。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期间,地层竖向位移变化速率是侧导洞变化速率的1.2倍左右,这表明中导洞对地层的影响更为显著。6导洞开挖方案在控制施工期间地层变形和结构受力方面更为有效,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并加强监控和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施工 软土地层 浅埋暗挖 矩形大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深厚软土地层地下车站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沉降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海星 丁春林 +1 位作者 陆玉和 李桂颖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3-148,共6页
[目的]为有效控制软土地层深基坑开挖及使用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变形,同时增大坑底承载力,需对上部含有空桩的超长钻孔灌注桩(以下简称“超长桩”)承载-沉降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双线L型交叉换乘车站为例,采用自平衡... [目的]为有效控制软土地层深基坑开挖及使用过程中车站结构的变形,同时增大坑底承载力,需对上部含有空桩的超长钻孔灌注桩(以下简称“超长桩”)承载-沉降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以某城市轨道交通双线L型交叉换乘车站为例,采用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和数值模型对超长桩承载-沉降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究超长桩承载特性与桩身长度、桩身刚度及桩身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及结论]静载试验表明:上部含有空桩的超长桩在荷载箱等量增荷加载过程中,桩顶位移及其增速均逐渐增大,在卸荷过程中桩顶出现位移回弹现象。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超长桩的桩身轴力从桩顶到桩端呈逐渐减小趋势,在桩顶极限荷载作用下,桩身上部的轴力远大于桩端;桩身长度和桩身刚度变化会影响上部含有空桩的超长桩承载-沉降特性,桩身刚度改变对其造成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下车站 超长钻孔灌注桩 承载-沉降特性 深厚软土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浆液地层适配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冀叶涛 孟灵波 +4 位作者 刘颖 马小龙 何运清 赵林嵩 程雪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针对天津地区典型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工程,对同步注浆的单液活性浆液配比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析得到浆液性能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水胶比、膨水比对浆液稠度影响较大;水胶比、胶砂比对浆液凝结时间影响较大;水胶比、膨水比... 针对天津地区典型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工程,对同步注浆的单液活性浆液配比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析得到浆液性能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水胶比、膨水比对浆液稠度影响较大;水胶比、胶砂比对浆液凝结时间影响较大;水胶比、膨水比对浆液泌水率影响较大;水胶比对浆液抗压强度影响较大;水胶比和胶砂比对浆液固结收缩率影响较大。通过博弈论组合权重法分析发现浆液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的权重最高,密度权重最低。通过优劣解距离法对浆液进行筛选,得到了适用于天津软土地层的同步注浆浆液配比。为天津地区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浆液配比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同步注浆 浆液配比 权重确定 天津地区 软土地层 地层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动荷载作用下欠固结软土盾构隧道长期沉降与最优埋深计算方法
10
作者 仉文岗 唐学成 +4 位作者 刘汉龙 杨文钰 刘智成 王鲁琦 李红蕊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9-1840,I0005-I0016,共24页
为研究地表堆载、列车荷载和欠固结软土固结沉降联合作用下的盾构隧道长期沉降数值及其变化规律问题,依托广州市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项目,利用PLAXIS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外部作用下的盾构隧道长期沉降值,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非线性... 为研究地表堆载、列车荷载和欠固结软土固结沉降联合作用下的盾构隧道长期沉降数值及其变化规律问题,依托广州市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项目,利用PLAXIS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外部作用下的盾构隧道长期沉降值,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非线性拟合方法分析各影响因子对长期沉降的影响并确定5种关键影响因子,提出长期沉降与最优埋深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超固结比与隧道埋深对长期沉降影响最大,上部堆载荷载值、荷载作用宽度和列车荷载影响次之,而荷载距离、列车速度和渗透系数对长期沉降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为求解盾构隧道长期沉降值,提出静-动荷载作用下欠固结软土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计算方法,计算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3)将国家规范中盾构隧道变形控制值(20 mm)作为隧道沉降控制值,代入长期沉降计算公式,反推得到隧道最优埋深计算公式,其中软土欠固结特性对最优埋深影响最大。为有效控制长期沉降发展,建议将隧道整体置于较好的土层中,如需设置在淤泥及淤泥质土层中,则应进行地基处理、排水固结,以改善土体欠固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固结软土 盾构隧道 长期沉降 非线性拟合 上部堆载 列车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桩土共同作用性状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汪优 刘建华 +1 位作者 王星华 蔡君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5-951,共7页
通过对某高速铁路特大桥群桩基础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得出的规律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基底土体附加应力、孔隙水压力分布、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群桩基础荷载沉降规... 通过对某高速铁路特大桥群桩基础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得出的规律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基底土体附加应力、孔隙水压力分布、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群桩基础荷载沉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基桩所承受的轴力,角桩>边桩>中心桩,角桩和边桩的轴力沿桩身减小的幅度较大,而中心桩的轴力沿桩身减小的幅度稍小;各基桩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情况,侧摩阻力值总体上呈角桩>边桩>中心桩,相对滑移量基本呈上大下小的形态,即桩身上部桩-土之间产生的相对滑移量较中下部要大;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土体附加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主要集中在承台底以下土体的一定范围内,其衰减梯度沿深度方向逐渐降低,随着固结时间的延长,群桩基础沉降达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软土地层 非线性有限元 桩土共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地铁盾构施工风险可拓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胡长明 陆征宇 +2 位作者 梅源 张文萃 张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了综合评价软土地层地铁盾构施工风险,结合软土地层土质特点,选取地质复杂情况、地下水状况、最小覆土厚度、最小曲率半径、掘进长度、与临近周边环境距离和施工管理水平7个风险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简单关联函数法计算得到各评... 为了综合评价软土地层地铁盾构施工风险,结合软土地层土质特点,选取地质复杂情况、地下水状况、最小覆土厚度、最小曲率半径、掘进长度、与临近周边环境距离和施工管理水平7个风险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简单关联函数法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干扰,运用可拓学理论建立了风险可拓评估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宁波轨道交通工程2号线栎社机场站-栎社新村站盾构区间的风险评估,得到该区间盾构施工风险等级为中度风险,评估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工程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工程 软土地层 盾构施工 可拓理论 简单关联函数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盾构施工参数对土体位移影响的滞后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树佳 白廷辉 +1 位作者 廖少明 陈立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7-865,共9页
由于软土地区深部地层超孔隙水压等因素存在,调整盾构参数对土体位移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该时段施工参数调整效应并不完全发生在当前时段,更多影响该断面土体的后期位移。在上海软土地区盾构施工现场设置两相同断面监测土体位移... 由于软土地区深部地层超孔隙水压等因素存在,调整盾构参数对土体位移的影响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该时段施工参数调整效应并不完全发生在当前时段,更多影响该断面土体的后期位移。在上海软土地区盾构施工现场设置两相同断面监测土体位移,在盾构施工不同阶段调整关键施工参数,分析各参数对土体位移扰动的时效性。在盾构靠近监测断面前调整土仓压力,穿越断面时调整掘进速度,在盾尾脱出时调整注浆量。通过监测数据以及关联系数时间效应分析得知,在盾构穿越断面时土体位移受前期调整的土仓压力的扰动影响,盾尾脱出时的土体位移体现穿越断面掘进速度所引起挤土效应改变,而后期固结阶段土体位移量体现出盾尾脱出时注浆量增大所带来稳定控制效应。因此,施工时不仅需关注当前土体变形,还应对参数调整后土体变形趋势预测给以足够重视,以避免因忽略滞后效应而导致事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参数 土体位移 滞后效应 软土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沉降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优 王星华 +1 位作者 刘建华 蔡君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98-1106,共9页
根据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的沉降特性,推导该地质环境下群桩模型试验相似法则,自行设计带承台群桩基础的室内模型并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桩身范围内,附加应力随深度衰减,在分布形式上,附加应力分布形式可近似为三角形;同时,桩... 根据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的沉降特性,推导该地质环境下群桩模型试验相似法则,自行设计带承台群桩基础的室内模型并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桩身范围内,附加应力随深度衰减,在分布形式上,附加应力分布形式可近似为三角形;同时,桩侧土体的竖向应力随着桩顶沉降的增加而相应的增加,在接近极限荷载产生较大沉降时也没有表现出明显收敛的现象;群桩在施加荷载时(不同施工阶段),桩周上部分土中产生较大的超静孔隙水压力,随着时间逐渐消散,即土体的固结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群桩的荷载与沉降关系明显呈现非线性特性,其PS曲线大致可以划分为线性阶段、屈服阶段和整体破坏阶段3个阶段;且通过试验可知卸载后,各群桩位移回弹很小,经外荷载作用后,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因而群桩沉降应作为桩基础设计控制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软土地层 模型试验 相似准则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矩形顶管隧道工后地表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魏纲 李志渊 王彬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21-1427,共7页
矩形顶管隧道施工会使周围土体产生扰动,进而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导致施工结束后继续产生固结沉降,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采用Peck公式计算矩形顶管在施工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量;运用应力释放理论和应力传递理论,推导出矩形顶管隧道周围土... 矩形顶管隧道施工会使周围土体产生扰动,进而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导致施工结束后继续产生固结沉降,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采用Peck公式计算矩形顶管在施工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量;运用应力释放理论和应力传递理论,推导出矩形顶管隧道周围土体中任意一点的超孔隙水压力计算公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土体初始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工后地表固结沉降量;二者叠加得到工后地表总沉降量。提出固结开始t时刻的地表总沉降量计算方法,研究了地表沉降和地表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得出的沉降速率在施工结束后3个月内最大,之后迅速减小;横向地表固结沉降曲线和总的地表沉降曲线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初始超孔隙水压力 工后地表沉降 软土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隧道盾构施工扰动固结机理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莉 郭伟 何计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93,共8页
软土地层盾构施工与坚硬岩体中的新奥法施工对围岩应力的影响机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在软土中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机理对城市地铁建设有重要意义。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挤压、剪切、拉伸作用,通过室内力学试验与数值模拟盾构... 软土地层盾构施工与坚硬岩体中的新奥法施工对围岩应力的影响机理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在软土中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机理对城市地铁建设有重要意义。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产生的挤压、剪切、拉伸作用,通过室内力学试验与数值模拟盾构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力学作用,初步分析土体的力学变化;然后根据室内微观试验(电镜扫描)对已做力学实验的样本进行微观扫描分析,发现土体在受到挤压、剪切、拉伸的过程后土体发生了固结(土体颗粒变均匀与致密),即认为扰动固结圈的存在。为了进一步研究扰动固结圈的范围,通过建立不同净距的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确定其固结圈的大小(划分为强扰动固结、弱扰动固结、无扰动固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扰动固结圈的定义、形成条件,为类似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动固结圈 软土地层 盾构施工 微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状态下新建桥对邻近高铁桥梁沉降的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方淑君 徐新桐 +2 位作者 王涛 张利勇 刘神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7-1195,共9页
随着新建桥梁结构的不断增多,关于新建桥梁对于既存桥梁结构影响的研究亟待进行与发展。以某中间层处于软土层的地区某刚构桥为分析对象,以工程中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ABAQUS为分析建模工具,对目标附近新建并与之邻近的桥梁进行分析,得到... 随着新建桥梁结构的不断增多,关于新建桥梁对于既存桥梁结构影响的研究亟待进行与发展。以某中间层处于软土层的地区某刚构桥为分析对象,以工程中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ABAQUS为分析建模工具,对目标附近新建并与之邻近的桥梁进行分析,得到既有桥梁基础在新建桥梁荷载影响下产生的在桩顶、桩底及整个桩体直线上的附加沉降等相关数值数据。在分析讨论过程中通过使用控制变量法,在不改变地质工程等条件的同时分别改变新旧桩中心矩等参数,得到相应条件下的沉降值等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对应变量与沉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新桥荷载间接作用于既有桥基础上,受到间接荷载作用的既有桥桩基桩顶附加沉降量的大小由桩底土的附加沉降决定;2)既有群桩基础中与新建基础距离最近的桩产生的附加沉降量最大,不同基础间距产生不同的附加沉降;3)桩基础的桩顶附加沉降量在桩顶荷载、桩基和土层等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只与新旧基础间距有关,并给出关系式;4)既有桩土受到新加荷载影响而产生的附加沉降量与两者间的距离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当距离大于一定范围后,既有基础的附加沉降量趋于一个稳定值,由此可对相同条件下的工程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基础 地基附加沉降 邻近桩基 软土地层 MOHR-COULOMB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预压超软弱土下卧透水层新密封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田磊 林涌潮 +1 位作者 杨福麟 臧少慧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77,共4页
针对真空预压工程中超软弱土下卧透水层传统密封处理方法存在的费用高、密封效果差、危险性高等缺点,提出采用由改装地质钻机施打泥浆搅拌桩这一新方法,可解决超软弱土下卧透水层止水密封难题。结合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某软基处理工程... 针对真空预压工程中超软弱土下卧透水层传统密封处理方法存在的费用高、密封效果差、危险性高等缺点,提出采用由改装地质钻机施打泥浆搅拌桩这一新方法,可解决超软弱土下卧透水层止水密封难题。结合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某软基处理工程实际应用,通过与传统处理方法密封效果、处理成本、工期等对比,表明该方法简单高效,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处理 真空预压 超软弱土 下卧透水层 地基密封处理 地质钻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荷载下宁波软黏土冻融水泥土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繁 杨平 张雅琴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8-827,共10页
在复杂软弱地层条件下,为有效抑制人工冻结冻胀融沉,可采用水泥土改良后人工冻结二次加固,水泥土冻融后的动力学特性,对地铁隧道长期运营至关重要。运用GDS动三轴仪研究水泥掺入比、振动频率及振次对冻融水泥土动应变、动弹性模量及动... 在复杂软弱地层条件下,为有效抑制人工冻结冻胀融沉,可采用水泥土改良后人工冻结二次加固,水泥土冻融后的动力学特性,对地铁隧道长期运营至关重要。运用GDS动三轴仪研究水泥掺入比、振动频率及振次对冻融水泥土动应变、动弹性模量及动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水泥土水泥掺入比越大,滞回圈面积越小,呈现先快后慢发展的趋势,其累积塑性应变最大减小50%;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动弹模随振动次数的增加而非线性减小,随振动频率升高、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动阻尼比随振动次数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随振动频率升高、水泥掺入比的增大而线性减小,并存在变化临界值;软土水泥土冻融前后的动力学特性有一定差异,一次冻融后的强度较冻融前减小6%;工程中联络通道周围产生非均质冻融水泥土水泥掺量应大于5%;地铁长期循环荷载的后期作用对软土水泥土加固冻融后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很小,工程中可以不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冻融水泥土 水泥掺入比 动弹性模量 振动频率 动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含砂软土地层轨道交通盾构选型及施工效果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全华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2,共5页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盾构隧道主要穿越黏土、粉细砂土层,地下水位较高,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形式是实现洞通的关键。通过参考国外选型经验及国内盾构选型状况,根据2号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其工程特点,按照"安全性、适应性、...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盾构隧道主要穿越黏土、粉细砂土层,地下水位较高,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形式是实现洞通的关键。通过参考国外选型经验及国内盾构选型状况,根据2号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其工程特点,按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环保性"的原则,对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和泥水平衡式盾构这两类型盾构进行比选,确定2号线区间隧道使用土压平衡盾构,最终成功穿越运营城际铁路风险较大的工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并按计划顺利实现洞通节点目标,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软土地层 盾构选型 土压平衡盾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