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ay threshold of acetylated rattan (Calamus manan) against soft rot
1
作者 Norul Hisham Hamid Mike Hale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75-380,共6页
We investigated the resistance of acetylated rattan against soft rot and other soil inhabiting micro-organisms in comparison with wood of beech and Scots pine. Calamus manan of 10 and 13 years old under rubber tree ca... We investigated the resistance of acetylated rattan against soft rot and other soil inhabiting micro-organisms in comparison with wood of beech and Scots pine. Calamus manan of 10 and 13 years old under rubber tree canopy was acetylated to different levels by reaction times (0.25 to 30 hours) and was tested for soft rot decay for 32 weeks. Acetylated rattan at decay protection thresholds of 15.4% and 16.2% weight gain (WG) were fully protected, as shown by both weight loss and strength loss criteria. The static bending properties of untreated rattan decayed by soft ro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or acetylated ratt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YLATION cultivated rattan soft rot static bending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逊德巴利酵母冻干菌剂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其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控制
2
作者 赵利娜 周娅丽 +2 位作者 兰晨 张晓云 张红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0,共11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拮抗酵母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实现酵母制剂的商业化,作者以拮抗酵母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D.hansenii)为研究对象,使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酵母制剂,并研究该制剂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 为了更好地利用拮抗酵母菌控制果蔬采后病害,实现酵母制剂的商业化,作者以拮抗酵母菌汉逊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ii,D.hansenii)为研究对象,使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酵母制剂,并研究该制剂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冻干过程中不同保护剂在不同质量分数下对D.hansenii存活率的影响,随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保护剂复配方案,最后验证在最优复配方案的保护剂下D.hansenii冻干菌制剂在贮藏期间的存活率及其对草莓采后软腐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D.hansenii冻干菌制剂的最优保护剂方案为质量分数2.22%的海藻糖、质量分数17.83%的脱脂乳粉、质量分数0.06%的L-抗坏血酸和质量分数4.06%的L-谷氨酸钠。D.hansenii在最优复配方案得到的冻干菌制剂长达90 d的贮藏期内能够保持70%~80%的存活率,且该制剂对由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R.stolonifer)引起的草莓采后软腐病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逊德巴利酵母 保护剂 冷冻干燥 草莓 软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株生防菌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作用
3
作者 王丽 侯珲 +3 位作者 涂洪涛 黄天祥 柳友亮 袁洪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40,共8页
为探究生防菌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作用,选用前期获得的3株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P2-1、耐盐芽孢杆菌PL7和多黏芽孢杆菌NL4)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猕猴桃软腐病接种和自然发病防治试验,并研究了3株生防菌对猕猴桃果实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探究生防菌对猕猴桃软腐病的作用,选用前期获得的3株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P2-1、耐盐芽孢杆菌PL7和多黏芽孢杆菌NL4)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猕猴桃软腐病接种和自然发病防治试验,并研究了3株生防菌对猕猴桃果实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2-1、PL7和NL4对猕猴桃软腐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3.49%、74.82%和49.33%,P2-1的抑制效果最好,PL7次之,NL4最差;3株生防菌对接种猕猴桃软腐病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P2-1的效果最好,PL7次之,NL4最差;3株生防菌均能显著降低猕猴桃软腐病自然发病率,其中以P2-1处理的发病率最低;3株生防菌处理均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无影响;3株生防菌处理猕猴桃果实后,果实中基因PR1、PR5和SOD的表达显著上调。研究结果可为菌株P2-1、PL7和NL4开发为防治猕猴桃软腐病的生物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软腐病 葡萄座腔菌 生防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耐盐芽孢杆菌 多黏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菜心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鉴定
4
作者 李桂花 陆梦婷 +5 位作者 符梅 郭巨先 罗文龙 骆善伟 欧德意 李光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89-95,共7页
【目的】近年来,随着菜心栽培面积扩大和重茬现象的出现,菜心病害逐年加重,其中软腐病是危害菜心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通过接种软腐病病菌对菜心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病品种。【方法】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症... 【目的】近年来,随着菜心栽培面积扩大和重茬现象的出现,菜心病害逐年加重,其中软腐病是危害菜心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通过接种软腐病病菌对菜心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以期筛选出抗病品种。【方法】采集具有典型软腐症状的菜心病样,通过组织分离、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获得软腐病病菌。以52份不同菜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喷雾接种法进行接种:用刀片在菜心茎部轻划2个约5mm刀口,使用小型手持喷雾器将1×108CFU/mL菌液喷到伤口表面,接种完成后3 d,测定病情指数和软腐病分级,评价52份菜心品种的软腐病抗性水平。【结果】经组织分离得到分离物,经柯赫氏法则验证菌落形态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为菜心软腐病致病菌,在NA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呈圆形、半透明、乳白色、中心突起、边缘平滑,能使菜心的组织腐烂,接种于菜心苗后叶片呈湿腐萎蔫症状。52份材料中,大多数菜心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感材料35份、感病材料16份,整体而言,高感或感病材料占98.1%;中抗材料1份(丰裕4号菜心);无高抗或免疫品种。上述结果表明,52份菜心品种中抗软腐病的材料较少,这可能是广东省菜心软腐病发病较严重的原因之一。【结论】52份菜心品种中,软腐病高感或感病材料占98.1%;中抗材料1份;无高抗或免疫品种,可为选育和推广抗软腐病的菜心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软腐病 喷雾接种法 病情指数 软腐病分级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抑菌剂对油茶炭疽病和软腐病的防效 被引量:1
5
作者 温如斯 秦荣秀 +3 位作者 孟中磊 宋贤冲 黄有德 廖旺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30-133,146,共5页
筛选环保型抑菌剂,为油茶炭疽病和软腐病绿色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和喷雾法测定了4种抑菌剂对油茶炭疽病菌和软腐病菌抑制作用及油茶炭疽病苗期防治效果。实验室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悬浮剂及油茶壳醋液对油茶炭疽... 筛选环保型抑菌剂,为油茶炭疽病和软腐病绿色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和喷雾法测定了4种抑菌剂对油茶炭疽病菌和软腐病菌抑制作用及油茶炭疽病苗期防治效果。实验室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铁悬浮剂及油茶壳醋液对油茶炭疽病菌和油茶软腐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含有壳聚糖的纳米氧化铁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最好,1%纳米氧化铁悬浮剂处理对油茶炭疽病抑制率为100%,4%的油茶壳醋液处理对油茶炭疽病抑制率为100%;0.3%的纳米氧化铁悬浮剂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抑制率为100%,0.4%的油茶壳醋液处理对油茶软腐病的抑制率为100%。苗期试验结果显示,4种抑菌剂对油茶炭疽病菌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以纳米氧化铁和油茶壳醋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90%左右,与电解质水溶液等处理差异显著,对照多菌灵和波尔多液防治效果亦较好,达5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剂 油茶炭疽病 油茶软腐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绿色防控研究进展
6
作者 韩爽 马晓冉 +5 位作者 金鑫 牛义 张盛林 陈国康 郑阳 马冠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40,共9页
魔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工、食品保健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随着魔芋种植年限的增加,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等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导致魔芋品质降低、产量下降,严重限制了魔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魔芋病... 魔芋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工、食品保健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随着魔芋种植年限的增加,魔芋软腐病、白绢病等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导致魔芋品质降低、产量下降,严重限制了魔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魔芋病害发生、危害和绿色防控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10年来在魔芋健康栽培、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抗病育种等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生防微生物、微生物抑菌代谢产物以及植物源抑菌物质等生防因子在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防治中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制定安全高效的魔芋病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白绢病 生物防治 绿色防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水地区魔芋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侵染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冯道 黄显进 +7 位作者 刘羽 吴林秀 严凯 李树江 方玉梅 郭丽娜 陈志霞 张晓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软腐病是魔芋栽培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明确引起六盘水地区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侵染特性,从7个魔芋产区采集病害材料,对分离到的16株病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生物学特性和侵染特性... 软腐病是魔芋栽培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明确引起六盘水地区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侵染特性,从7个魔芋产区采集病害材料,对分离到的16株病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16S rDNA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生物学特性和侵染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6株病株的病原菌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aroidearum)和方中达迪克氏菌(Dickeya fangzhongdai),其中P.aroidearum分离率高达81.25%,是六盘水地区魔芋软腐病主要病原菌;2种病原菌对魔芋叶柄和叶片的侵染速度快于球茎,同时还能引起番茄、甘薯、胡萝卜、西葫芦、马铃薯和萝卜等植物组织腐烂;D.fangzhongdai在28~35℃范围内能快速增殖和侵染魔芋,最适生长和侵染温度为30℃,P.aroidearum在20~30℃时增殖和侵染最快,最适生长和侵染温度为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水 魔芋软腐病 病原菌鉴定 侵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喷施壳聚糖复合膜对猕猴桃软腐病的防控及其保鲜作用 被引量:43
8
作者 张承 李明 +1 位作者 龙友华 吴小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74-281,共8页
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DNA测序鉴定了修文县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并选用壳聚糖、钙盐和糊精分别与茶多酚、甘氨酸、柠檬酸、抗菌肽混合制备和筛选了复合膜剂,研究了采前幼果期和壮果末期果面喷施壳聚糖复... 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DNA测序鉴定了修文县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并选用壳聚糖、钙盐和糊精分别与茶多酚、甘氨酸、柠檬酸、抗菌肽混合制备和筛选了复合膜剂,研究了采前幼果期和壮果末期果面喷施壳聚糖复合膜对猕猴桃软腐病的防控及其保鲜作用。结果表明,修文县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采前喷施不同壳聚糖复合膜对其软腐病的防效均达60%以上(添加茶多酚防效86.54%、甘氨酸防效61.54%、柠檬酸防效71.15%、抗菌肽防效69.23%),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积累,提高果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诱导增强果实的抗病性。同时,该复合膜能有效地增加果实单果质量和体积,显著提高果实V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促进猕猴桃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善。此外,施用该复合膜还能有效提高和维持果实硬度、降低果实呼吸强度以及果实质量损失率和营养物质的损失,明显抑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上升速率和延缓组织的衰老软化,从而提高了猕猴桃耐贮性。研究结果为猕猴桃优质栽培、病害有机防控和果实绿色保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壳聚糖 软腐病 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及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丽辉 王永吉 +1 位作者 廖林 姬广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6-289,共4页
从拮抗作用、定殖特性、营养竞争方面研究溶杆菌属(Lysobacter)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生防机理。结果表明:生防菌06-4对不同致病力魔芋软腐病菌可产生拮抗作用;能在魔芋根部、根际土等生态位点定殖,定殖的量维持在102~104cfu/g,定... 从拮抗作用、定殖特性、营养竞争方面研究溶杆菌属(Lysobacter)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生防机理。结果表明:生防菌06-4对不同致病力魔芋软腐病菌可产生拮抗作用;能在魔芋根部、根际土等生态位点定殖,定殖的量维持在102~104cfu/g,定殖时间长达32d,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与魔芋软腐病原菌具有46.88%的营养物质利用相似性,具有一定的营养竞争关系。2007年田间防效测试显示,在对照病情指数为41.20的情况下,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控制效果达到5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杆菌属 魔芋软腐病 定殖 营养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吕和平 魏晖 +5 位作者 漆永红 张彦梅 曹素芳 杨发荣 李敏权 沈慧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3-159,共7页
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在KB培养基上对两株典型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16S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两菌株的16SrDNA序列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 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在KB培养基上对两株典型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16S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两菌株的16SrDNA序列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和格氏沙雷氏菌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其片段大小分别为1 386bp和1 379bp。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种菌均能引起洋葱鳞茎软腐病,且洋葱基部的发病程度高于顶部,其中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致病力强于格氏沙雷氏菌。按柯赫氏法则初步确定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种类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和格氏沙雷氏菌2种,由格氏沙雷氏菌引起的洋葱鳞茎软腐病属首次报道。本研究将为洋葱软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茎软腐病 洋葱 致病性测定 形态鉴定 16S rDNA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志坚 王淑芬 +2 位作者 方琦 李先平 何云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4-326,共3页
从云南省马铃薯产区取样 ,用厌气技术分离纯化了 42个软腐欧文氏杆菌菌株。根据品种差异代表性地选出2 0个菌株进行主要细菌学性状鉴定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结果表明 :13个菌株 (占 6 5 % )是Erwiniacarotovo ravar.carotovora ,3... 从云南省马铃薯产区取样 ,用厌气技术分离纯化了 42个软腐欧文氏杆菌菌株。根据品种差异代表性地选出2 0个菌株进行主要细菌学性状鉴定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结果表明 :13个菌株 (占 6 5 % )是Erwiniacarotovo ravar.carotovora ,3个菌株 (15 % )是Erwiniachrysanthemi ,其它 4个菌株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划归为中间型 ,介于Erwiniacarotovoravar.carotovora和Erwiniachrysanthemi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细菌性软腐病 欧氏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致病机理及其生物防治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健 乐超银 +2 位作者 郭政宏 刘海军 李金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746-14748,共3页
[目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关于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方法]通过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魔芋软腐病防治提出几点设想。[结果]在对软腐欧文氏菌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目的]报道国内外学者关于魔芋软腐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成果。[方法]通过近几年国内外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致病机理和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魔芋软腐病防治提出几点设想。[结果]在对软腐欧文氏菌病原菌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中,明确了软腐欧文氏菌的群体调节系统,即细菌可根据特定信号分子浓度监测周围环境中自身或其他细菌的数量变化,能启动菌体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中的变化;明确欧文氏菌有一系列分泌系统,系统Ⅰ将蛋白酶从细胞质分泌到胞外空间一步完成,系统Ⅱ可分2步分泌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在致病中起重要作用;果胶酶是致病过程中最重要的酶。近年来生物防治魔芋软腐病初见成效,主要是利用生防细菌、生防真菌和植物活性物质以及利用植物基因工程防治魔芋软腐病。[结论]该研究为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对大白菜软腐病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崔文艳 何朋杰 +5 位作者 杨丽娟 李兴玉 王彪 吴毅歆 何鹏飞 何月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16,163,共6页
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Y2)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和离体生防试验评估了B9601-Y2对软腐病的生防潜力,同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Y2-gfp,测定其在大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在温室内研究了B9601-Y2对大... 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Y2)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和离体生防试验评估了B9601-Y2对软腐病的生防潜力,同时采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Y2-gfp,测定其在大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在温室内研究了B9601-Y2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B9601-Y2在LB平板和离体植物组织上均能有效地抑制软腐病原菌的生长;淋灌Y2-gfp发酵液后,标记菌在大白菜根际、根、茎、叶等组织内的种群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最终稳定在约103cfu/g组织;温室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移栽生防苗后淋灌Y2菌悬液防治效果最佳,为62.23%,仅移栽生防苗与移栽普通苗后淋灌Y2菌悬液防效分别为28.87%与49.48%,大白菜产量分别增加了146.58%、47.52%及109.37%。研究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能够有效防控大白菜软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腐病 解淀粉芽胞杆菌B9601-Y2 土传病害 漂浮育苗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细菌性软腐病病原物初步鉴定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韩玉林 孙延东 +1 位作者 黄苏珍 闫淑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54,共4页
从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L.)栽培品种软腐病感病植株上分离到2株病原细菌,经回接试验证明为鸢尾软腐病病原细菌;同时还对2株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染色反应、培养性状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等研究,并将该病原细菌初步鉴定为... 从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L.)栽培品种软腐病感病植株上分离到2株病原细菌,经回接试验证明为鸢尾软腐病病原细菌;同时还对2株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染色反应、培养性状观察和生理生化反应等研究,并将该病原细菌初步鉴定为欧文氏菌菊欧软腐致病型(Erwinia chrysanthemiBurkhdder,Mc Fadden&Di-m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软腐病 分离鉴定 欧文氏菌菊欧软腐致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盐处理对采后杏果软腐病的控制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文娟 李永才 +3 位作者 毕阳 胡林刚 李渐鹏 李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80-284,共5页
以兰州大接杏为试材,在离体和体内条件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硼酸钠和硼酸钾处理对由匐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引起的杏果软腐病的控制及对杏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盐对R.stolonifer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 以兰州大接杏为试材,在离体和体内条件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硼酸钠和硼酸钾处理对由匐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引起的杏果软腐病的控制及对杏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盐对R.stolonifer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0.25、0.5g/100mL的硼酸钾和0.5g/100mL的硼酸钠可以完全抑制菌丝生长,并显著抑制孢子萌发;硼酸盐浸泡处理降低了杏果在0℃、相对湿度(85±5)%条件下的自然发病率,减小了损伤接种R.stolonifer杏果的病斑直径,其中硼酸钠的效果较好。硼酸盐处理还可显著降低果实的质量损失率,维持果实硬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的增加,保持果实色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 RHIZOPUS stolonifer 硼酸盐 软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羽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永强 李梅 +2 位作者 牟登科 杨秀楷 曾大兴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80,84,共4页
春、夏雨水季节,在中山市横栏镇等地花本场发现春羽(Philodendron selloum)小苗叶片发生软腐症状,株发病率达70%~80%,损失严重。经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菊欧氏杆... 春、夏雨水季节,在中山市横栏镇等地花本场发现春羽(Philodendron selloum)小苗叶片发生软腐症状,株发病率达70%~80%,损失严重。经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菊欧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此病在国内首次报道;室内药剂筛选显示硫酸链霉素可作为有效防治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羽 细菌病 软腐病 鉴定 菊欧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红枣软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剑宇 宋峰惠 +3 位作者 吴正保 刘正兴 崔燕华 史彦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75-1480,共6页
【目的】鉴定枣软腐病的致病病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原菌常规分离技术获取疑似病原物,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回接验证对病原进行鉴定;利用PCR技术获取病原菌的ITS基因的序列片段,通过与Gen Bank中已有的相关... 【目的】鉴定枣软腐病的致病病原,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病原菌常规分离技术获取疑似病原物,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回接验证对病原进行鉴定;利用PCR技术获取病原菌的ITS基因的序列片段,通过与Gen Bank中已有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构建遗传进化树,结合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实验验证,鉴定病原。【结果】新疆枣软腐病病原的形态学特征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相似。枣软腐病的病原与Gen Bank中已知的米根霉菌株的ITS序列显示99%~100%的相似性,在遗传进化树分析中并聚在同一组。【结论】基于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以及分子鉴定结果,新疆枣软腐病病原被鉴定为Rhizopus oryz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软腐病 RDNA-ITS 病原鉴定 遗传进化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防治甜樱桃采后软腐病的效果和机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倩 陈雨诗 +5 位作者 许春艳 邹曼 包汶婷 郗良卿 辛力 陈义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9-239,共11页
为探索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抑制甜樱桃软腐病的作用机理,实验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KT对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LC-7的体外和甜樱桃果实体内抑制效果,以及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对甜樱桃果实相关防御酶活力的影响,... 为探索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抑制甜樱桃软腐病的作用机理,实验分析贝莱斯芽孢杆菌KT对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LC-7的体外和甜樱桃果实体内抑制效果,以及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对甜樱桃果实相关防御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学解析在与匍枝根霉互作期间,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中与次级代谢物合成和生物防治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10^(9) CFU/mL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悬液对匍枝根霉LC-7菌丝抑制率达87.12%,此时孢子萌发率和胚芽管长度分别为21.54%和11.45μm。在甜樱桃果实上,1×10^(9) CFU/mL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悬液处理48 h后,果实软腐病发病率约为20%,比对照组降低了约80%,并且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悬液能抑制甜樱桃果实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力,诱导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增加,提高果实抗氧化和抗病能力。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经与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共培养后,匍枝根霉LC-7菌丝和孢子形态扭曲,贝莱斯芽孢杆菌KT对匍枝根霉LC-7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KT菌株中抗生素合成基因簇bacillaene中的pksIJ和糖醛酸磷壁酸合成基因簇中的tuaAGE基因表达上调,此外发现,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中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组装和亚基组成及核糖体组装等一系列与核糖体活动相关的过程。贝莱斯芽孢杆菌可能通过营养和空间竞争以及分泌抑菌活性物质直接抑制匍枝根霉LC-7,还可诱导甜樱桃果实的抗病性。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由匍枝根霉引起的甜樱桃软腐病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具有开发成生防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匍枝根霉 甜樱桃 软腐病 互作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芹侧耳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瑞颖 胡丹丹 +2 位作者 顾金刚 左雪梅 胡清秀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9,共7页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细菌性软腐病,主要侵染子实体,可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刺芹侧耳主产区福建和河北采集罹病样品,分离到3株病原菌菌株ES4-1、ES1-9和ES1-10,病原菌菌落乳白色,直径约1mm,中间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 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细菌性软腐病,主要侵染子实体,可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研究从刺芹侧耳主产区福建和河北采集罹病样品,分离到3株病原菌菌株ES4-1、ES1-9和ES1-10,病原菌菌落乳白色,直径约1mm,中间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革兰氏阴性,菌体短杆状,0.5~1.0μm×1.0~2.0μm,以单生为主,有时成双,无芽孢,无荚膜,兼性厌气,氧化酶阴性。进一步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以及gyrB、rpoB、atpD、infB 4个管家基因的多位点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引起刺芹侧耳细菌性软腐病的病原在分类上属于欧文氏菌属,暂定为Erwini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芹侧耳 细菌性软腐病 欧文氏菌 16S RDNA 多位点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蔡为明 方菊莲 +1 位作者 范雷法 魏海红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99-103,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金针菇软腐病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病原菌经鉴定为异形枝葡孢(Cladobotryum varium Nees)。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27℃,最适为20℃;pH值范围为3-10,最适为6-7。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25℃,最适为18-20℃,在p... 本文首次报道了金针菇软腐病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病原菌经鉴定为异形枝葡孢(Cladobotryum varium Nees)。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27℃,最适为20℃;pH值范围为3-10,最适为6-7。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0-25℃,最适为18-20℃,在pH2.2-8.34缓冲液中均能萌发,最适pH为6。在水滴中萌发率为60.84%,饱和湿度下仅为0.61%。病菌对碳源利用以葡萄糖、蔗糖为优,丙醇最差;氮源以酵母粉为佳,尿素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软腐病 病原菌 鉴定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