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act soft clay’s critical response to dynamic stress paths on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n
1
作者 沈扬 周建 +1 位作者 龚晓南 刘汉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147-154,共8页
Comprehensive tests on Hangzhou intact soft clay were performed, which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soils' critical response to undrained dynamic stress paths unde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 Comprehensive tests on Hangzhou intact soft clay were performed, which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soils' critical response to undrained dynamic stress paths unde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n.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included cyclic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CPSR for short), cyclic shear with abrupt change of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n (CAPSO for short) and cyclic shear with fixed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n (CFPSO for short). On one side, under all these stress paths, samples have obvious strain inflection points and shear bands, and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s far from the level of initial effective confining pressure at failure. Stress paths of major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n (α) alternating from negative and positive have quite different influence on soil's properties with those in which α is kept negative or positive. On the other side, due to the soil's strongly initial anisotropy, samples under double-amplitudes CPSR and CAPSO (or single-amplitude CPSR and CFPSO) have similar properties on dynamic shear strength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when α is kept within ±45°, while have quite different properties when α oversteps ±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 principal STRESS rotation ABRUPT change of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N fixed principal STRESS ORIENTATION INTACT soft clay torsional shear strain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软土覆盖层固结特性对面板堆石坝安全的影响
2
作者 岑威钧 魏江梁 +2 位作者 郑长海 彭凯 石含鑫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6,97,共9页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百米级深厚软土覆盖层上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选择主沟覆盖层最深处断面,采用Biot固结理论计算分析了大坝填筑期及蓄水运行期坝体和坝基应力变形特性,重点研究了坝基固结变形分布规律和超静孔隙水压力消... 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百米级深厚软土覆盖层上的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选择主沟覆盖层最深处断面,采用Biot固结理论计算分析了大坝填筑期及蓄水运行期坝体和坝基应力变形特性,重点研究了坝基固结变形分布规律和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同时针对饱和软黏土覆盖层坝基,施工期采用“φ=0”总应力法开展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分析。结果表明:坝体填筑过程中覆盖层中超静孔隙水压力增长、扩散和消散同步发生,其此消彼长的过程与地层的渗透系数密切相关,当坝体填筑到约1/3坝高时,覆盖层中超静孔隙水压力达到峰值,上层碎石黏土覆盖层相对偏大的渗透性使得坝体施工完成时覆盖层超静孔隙水压力大部分已消散,并在工后5a覆盖层基本完成固结;由于坝体填筑过程中及大坝蓄水后碎石黏土覆盖层孔压消散较快,深层饱和黏土附加应力较小,大坝工后沉降增量仅为-7.35cm(不计流变),约占最终稳定沉降量-337.58cm的2.18%;采用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及相应参数计算得到的竣工期、蓄水期和库水位变动下大坝坝坡及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相应规范允许值,坝坡失稳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BIOT固结 孔隙水压力 应力变形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荷载作用下软粘土的残余变形计算模式 被引量:46
3
作者 周健 屠洪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4-60,共7页
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荷载作用下计算软粘土残余变形的模式。并将计算结果与不排水和部分排水情况下观测到的孔隙水压力及残余应变进行比较,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模式可用来估算动力荷载(例如地震荷载、... 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荷载作用下计算软粘土残余变形的模式。并将计算结果与不排水和部分排水情况下观测到的孔隙水压力及残余应变进行比较,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性。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模式可用来估算动力荷载(例如地震荷载、交通荷载)作用下建于软粘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及其它设施所产生的附加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荷载 软粘土 孔隙水压力 残余应变 计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河谷城市潜在地震液化特征及灾害预测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谦 王峻 +3 位作者 钟秀梅 柴少峰 刘红玫 夏坤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01-306,共6页
以天水市区为例,在研究区内采集砂土和原状黄土试样,通过对所取试样的室内动三轴液化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的土壤地震液化特征。采用Seed-Idriss简化判别法,对研究区内土壤在不同等效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势进行判别,... 以天水市区为例,在研究区内采集砂土和原状黄土试样,通过对所取试样的室内动三轴液化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的土壤地震液化特征。采用Seed-Idriss简化判别法,对研究区内土壤在不同等效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势进行判别,并结合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特征,对黄土高原河谷城市土壤地震液化灾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河谷城市的饱和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由于黄土质地疏松,抗液化强度更低,在Ⅶ度的地震作用下即可液化;液化不会产生喷水现象,但易导致滑坡和泥流灾害,其抗液化强度主要受密度和塑性指数的影响。砂土在Ⅷ度及以上地震作用下液化,且存在喷水冒砂现象,可导致地面开裂、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建筑地基失稳破坏;粒径为影响砂土液化的最主要因素,粉砂比细砂更易液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饱和黄土液化 残余变形特征 孔隙水压力特征 灾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荷载作用下粘性土变形及强度特性述评 被引量:26
5
作者 白冰 周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84-90,共7页
周期荷载作用下粘性土变形及强度特性的研究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还较少。文中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尽的评述,以期引起岩土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周期荷载 软粘土 残余变形 强度 粘性土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软粘土的振陷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继东 陈正汉 王权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0-164,共5页
应用动三轴仪对厦门软粘土做了一系列的振陷试验,建立了淤泥质软粘土的振陷经验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该类软粘土动孔压的发展规律性差,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其残余应变受动应力的影响较大,当残余应变达到5 % 左右时,软粘土的结构发生破坏。
关键词 软粘土 振陷试验 残余应变 应力-应变关系 动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心墙堆石坝强震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翔南 张向韬 +1 位作者 董威信 于玉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9-354,共6页
土石坝由于施工便捷、取材方便,是目前我国西部比较常见的一种坝型。但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且烈度较高,特别是一些土石坝坝基下存在深厚覆盖层,对土石坝的地震动力响应有重要影响。采用黏弹性模型-等效线性化方法对国内某拟建土石坝进... 土石坝由于施工便捷、取材方便,是目前我国西部比较常见的一种坝型。但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且烈度较高,特别是一些土石坝坝基下存在深厚覆盖层,对土石坝的地震动力响应有重要影响。采用黏弹性模型-等效线性化方法对国内某拟建土石坝进行三维动力响应分析。考虑到实际土石坝坝体是不完全排水的,将根据经验公式得到的残余体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转化为残余孔压,另一部分为产生的残余变形。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在坝基深厚覆盖层影响下坝体残余变形、加速度响应、残余孔压等动力反应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计算结果符合一般规律,说明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含深厚覆盖层心墙堆石坝的静动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墙堆石坝 深厚覆盖层 动力响应 残余孔隙水压力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性地基中防波堤地震残余变形机制分析与液化度预测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丽艳 姜朋明 刘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56-3562,共7页
海港工程中防波堤地震残余变形的预测以及震损机制的分析是较复杂的问题。采用定义在应变空间中考虑土体动主应力轴方向偏转影响的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分别从砂性土的黏粒含量和标贯击数2个主要影响因素对防波堤地震变形的变化机制进... 海港工程中防波堤地震残余变形的预测以及震损机制的分析是较复杂的问题。采用定义在应变空间中考虑土体动主应力轴方向偏转影响的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分别从砂性土的黏粒含量和标贯击数2个主要影响因素对防波堤地震变形的变化机制进行了有效应力分析,得出防波堤较大的残余变形是由于地震作用下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升高致使土体软化而产生的。然后,采用液化度单一指标从物理本质上来间接表征防波堤的残余变形,得到防波堤残余变形与液化度之间的函数预测关系,预测值与震害调查值以及数值分析值基本相符,表明所得液化度预测公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残余变形的液化度预测法可为类似防波堤地震灾害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防波堤 砂性地基 残余变形 超静孔隙水压力 液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路基粘弹塑性大应变分析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何群 魏丽敏 王永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2-518,共7页
采用粘弹塑(西原)本构关系模拟土骨架的材料非线性、更新的拉格朗日法描述软土的几何非线性,推导用于增量分析的饱和土体双重非线性U.L.J.格式平衡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编制软土路基大型实用化有限元分析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某高速公路的实... 采用粘弹塑(西原)本构关系模拟土骨架的材料非线性、更新的拉格朗日法描述软土的几何非线性,推导用于增量分析的饱和土体双重非线性U.L.J.格式平衡方程和连续性方程,编制软土路基大型实用化有限元分析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某高速公路的实测断面分别进行大应变、小应变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大、小应变分析结果的差异随应力水平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其地表沉降、地基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6.39%,20.23%,27.8%和22.75%,说明对软土路基进行大应变分析很有必要;采用室内试验确定的计算参数进行分析时,计算结果虽能较好地模拟地基应力和位移的发展趋势,但其值有较大差别,说明必须寻求更加合理的计算参数确定方法以提高数值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应变 粘弹塑性本构关系 软土路基 沉降量 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动孔隙水压下煤岩损伤变形的能量观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红青 张民波 +1 位作者 顾北方 申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657-3663,共7页
采用RLW-2000M微机控制煤岩流变仪进行三轴加压状态下脉动孔隙水压作用于煤岩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在脉动水压作用下的残余应变具有初期变形较大、后期变化较小且平稳的特征,其变化趋势符合负指数幂规律。基于热力学定律,采用... 采用RLW-2000M微机控制煤岩流变仪进行三轴加压状态下脉动孔隙水压作用于煤岩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在脉动水压作用下的残余应变具有初期变形较大、后期变化较小且平稳的特征,其变化趋势符合负指数幂规律。基于热力学定律,采用能量观点将单个滞回曲线加、卸载过程中的4个阶段进行能量吸收与能量释放的划分,其变化规律分别为Uab逐渐减小、Ubc逐渐增加、Ucd变化不稳定和Ude逐渐减小。同时,单个滞回曲线总能量的变化是能量耗散的过程,具有初期变化较大、后期逐渐降低的趋势,与残余应变特征相对应。脉动水压上限越大,能量耗散越大,煤体内部损伤和塑性变形越大,强度丧失越多。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脉动水压作用下煤岩损伤变形的过程,为现场施工煤层脉动注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孔隙水压 损伤变形 残余应变 能量吸收 能量释放 强度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量逐步软化的真拟静力永久变形计算方法
11
作者 李红军 迟世春 林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基于地震整体变形分析原理,针对传统的等效节点力法和软化模量法无法全面考虑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软化效应和体积收缩特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较适合高心墙堆石坝的永久变形计算方法.该方法在动力时程分析中重点考虑了逐渐累积的残余... 基于地震整体变形分析原理,针对传统的等效节点力法和软化模量法无法全面考虑土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软化效应和体积收缩特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较适合高心墙堆石坝的永久变形计算方法.该方法在动力时程分析中重点考虑了逐渐累积的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对应力应变关系的软化效应,同时考虑了各时段残余振动孔压引起的最大动剪切模量的衰减效应.算例分析表明,考虑模量逐步软化的拟静力永久变形计算方法既可以较为真实地模拟地震实际情形,又能够得到坝体各部分永久变形的发展和累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量软化 真拟静力 残余应变能 体积模量 振动孔隙水压力 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主应力旋转下砂土孔隙水压力发展及海床稳定性判断 被引量:26
12
作者 沈瑞福 王洪瑾 +1 位作者 周克骥 周景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0-78,共9页
海洋波浪荷载可以简化为连续行进的无限长简谐荷载,它在海床内土体中引起的动应力的特点是动应力幅恒定,动主应力方向连续旋转。本文介绍用双向振动的动力扭剪仪实现这种加载方式的试验结果,着重研究这种加载条件下土样中孔隙水压力... 海洋波浪荷载可以简化为连续行进的无限长简谐荷载,它在海床内土体中引起的动应力的特点是动应力幅恒定,动主应力方向连续旋转。本文介绍用双向振动的动力扭剪仪实现这种加载方式的试验结果,着重研究这种加载条件下土样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规律。通过对系统试验资料的回归分析,将孔隙水压力表示为振动次数的函数或者是广义剪应变的函数。最后通过算例说明利用孔隙水压力公式判断海床土体在波浪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的可能性,并用常规动扭剪试验资料作对比,说明不考虑动主应力旋转可能带来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主应力旋转 孔隙水压力 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F孔压应变模型的核电导流堤地基液化变形分析
13
作者 何霖 赵杰 张成刚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153,共8页
针对地震作用下砂层液化引起的海工结构破坏问题,基于有效应力液化判别方法及以Martin-Seed-Finn孔压应变模型为基础的PL-Finn液化后大变形本构模型,对某核电站导流堤结构进行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结果。从平均有效应力、液化... 针对地震作用下砂层液化引起的海工结构破坏问题,基于有效应力液化判别方法及以Martin-Seed-Finn孔压应变模型为基础的PL-Finn液化后大变形本构模型,对某核电站导流堤结构进行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并对比分析结果。从平均有效应力、液化区域、超孔压比、残余变形等方面研究导流堤结构地基砂土液化特征和变形机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下分析结果表现出一致性的液化规律及变形特征。砂土液化后发生流动使结构出现规律性残余变形,且随地震强度增加而变大。结构左右两侧近似呈对称式侧向滑动,随深度增加沉降范围逐渐减小。SL1作用下结构最大侧向滑移量为1.11m,最大沉降量1.26m,最大隆起高度0.61m。SL2作用下结构最大侧向滑移量为1.88m,最大沉降量1.89m,最大隆起高度0.98m。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 残余变形 导流堤 孔隙水压力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