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7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f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 ion batteries 被引量:2
1
作者 Syed Ali Riza XU Ri-gan +6 位作者 LIU Qi Muhammad Hassan YANG Qiang MU Dao-bin LI Li WU Feng CHEN Ren-jie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3-769,共27页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are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s and portable smart devices,but lithium resources are dwindling and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which has to be catered for.Sodium ion batteries(SIBs),which ar...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are used in electric vehicles and portable smart devices,but lithium resources are dwindling and there is an increasing demand which has to be catered for.Sodium ion batteries(SIBs),which are less costly,are a promising replacement for LIBs because of the abundant natural reserves of sodium.The anode of a SIB is a necessary component of the battery but is less understood than the cathode.This review outlines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anodes,including carbonbased,metallic and organic,which operate using different reaction mechanisms such as intercalation,alloying and conversion,and considers their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Strategies for modifying their structures by doping and coating,and also modifying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are discussed.In addition,this review also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encountered by the anode of SIBs and the solu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ion batteries ANODE Carbon material Metallic compound ORGAN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ect-rich N/O-co-doped porous carbon frameworks as anodes for superior potassium and sod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1
2
作者 BAI Ling LIU Qian +5 位作者 HONG Tao LI Hao-ran ZHU Fang-yuan LIU Hai-gang LI Zi-quan HUANG Zhen-do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4-1156,共13页
Carbon with its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xcellent chemical stability,and structure ability is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 and potassium ion batteries.We developed a defect-rich porous carbon fra... Carbon with its hig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xcellent chemical stability,and structure ability is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 and potassium ion batteries.We developed a defect-rich porous carbon framework(DRPCF)built with N/O-co-doped mesoporous nanosheets and containing many defects using porous g-C_(3)N_(4)(PCN)and dopamine(DA)as raw materials.We prepared samples with PCN/DA mass ratios of 1/1,2/1 and 3/1 and found that the one with a mass ratio of 2/1 and a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of 700℃ in an Ar atmosphere(DRPCF-2/1-700),had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ith an enormous pore volume and a large number of N/O heteroatom active defect sites.Because of this,it had the best pseudocapacitive sodium and potassium ion stor-age performance.A half battery of Na//DRPCF-2/1-700 maintained a capacity of 328.2 mAh g^(-1) after being cycled at 1 A g^(-1) for 900 cycles,and a half battery of K//DRPC-2/1-700 maintained a capacity of 321.5 mAh g^(-1) after being cycled at 1 A g^(-1) for 1200 cycles.The rate capabili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achieved by DRPCF-2/1-700 outperforms most reported carbon materials.Finally,ex-situ Raman spectroscopy analysis result confirms that the filling and removing of K^(+)and Na^(+)from the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defect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 capacity,superior rate and cycling performance of the DRPCF-2/1-700 s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ect-rich porous carbon N/O-co-doping Anode materials sodium ion batteries Potassium 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lithium ion i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被引量:4
3
作者 HUANG Wen-qiang LIU Gui-hua +4 位作者 LIU Peng QI Tian-gui LI Xiao-bin PENG Zhi-hong ZHOU Qiu-s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04-311,共8页
Excess lithium in alumina is significantly bad for aluminum reduction.In this study,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lithium ion i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with addition of synthetic lithium aluminate was investigated... Excess lithium in alumina is significantly bad for aluminum reduction.In this study,th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of lithium ion i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with addition of synthetic lithium aluminate was investigated.Elevating temperature,increasing caustic soda concentration,reducing alumina concentration or raising molar ratioαk improved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lithium ion i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Agitation speed had a minimal effect on lithium ion concentration.Over 0.65 g/L lithium ion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was observed in digestion process,whereas 35 mg/L lithium ion concentration remained in solution after precipitation time of 9 h.Moreover,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sharply from digestion of boehmite or diaspore to seed precipitation,about 95%lithium was precipitated into red mud(bauxite residue)and aluminum hydroxide.This study provides a valuable perspective in removal or extraction of lithium from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in alumina refin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sodium aluminate solution DIGESTion PRECIP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e_(2)@N, P-C composites for sodium ion battery 被引量:4
4
作者 PENG Tao LUO Yu-hong +6 位作者 TANG Lin-bo HE Zhen-jiang YAN Cheng MAO Jing DAI Ke-hua WU Xian-wen ZHENG Jun-c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991-3002,共12页
The conversion reaction-based anode materials of sodium ion batteries have relatively high capacity;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aterials is limited by their structural collapse due to the poor structure stabilit... The conversion reaction-based anode materials of sodium ion batteries have relatively high capacity;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aterials is limited by their structural collapse due to the poor structure stability.In this work,MoSe_(2) nanosheets were synthesized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An organic solvent was intercalated into the MoSe_(2) materials to enlarge the interlayer spacing and improve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material.The MoSe_(2) material was coated with an organic pyrolysis carbon and then a uniform carbon layer was formed.The surface carbon hybridization of the nanosheet materials was realiz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heteroatoms during the sintering process.The as-prepared MoSe_(2)@N,P-C composites showed a superior rate performance as it could maintain the integrity of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under a high current density.The composites had a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of 302.4 mA·h/g after 100 cycles at 0.5 A/g,and the capacity retention rate was 84.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ium ion battery MoSe_(2) anode materials atomic dop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锡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倩 李常林 +4 位作者 王硕然 黄娜 王文培 马红周 翁雅青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35,共11页
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人们对清洁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开发新型储能材料刻不容缓。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丰富,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成为继锂离子电池之后最具前景的二次电池。电池的负极材料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二硫化锡... 随着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人们对清洁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开发新型储能材料刻不容缓。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丰富,在大规模储能方面成为继锂离子电池之后最具前景的二次电池。电池的负极材料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二硫化锡作为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具有高理论比容量、易于调控的形貌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等特点,引发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对二硫化锡的结构以及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钠化机理进行了总结,概括了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一些方法,最后对二硫化锡负极材料在钠离子电池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二硫化锡 钠化机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的制备及其长循环储钠性能
6
作者 鞠治成 付文轩 +4 位作者 王保琰 罗澳 蒋江民 史月丽 崔永莉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1-674,共14页
通过溶剂热并辅以硫化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并通过高温热解有机碳源盐酸多巴胺制备了痕量氮掺杂碳包覆(NC)的Ni-Co-S@N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种改性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结构和界面的稳定性... 通过溶剂热并辅以硫化法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基镍钴双金属硫化物微球,并通过高温热解有机碳源盐酸多巴胺制备了痕量氮掺杂碳包覆(NC)的Ni-Co-S@NC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种改性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以及结构和界面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其中表面包覆约5 nm碳层的Ni-Co-S@NC-0.5微球具有出色的长循环寿命,其在1 A·g^(-1)下循环1000圈后,仍有381.8 mAh·g^(-1)的放电比容量和75.2%的容量保持率,相应地每圈循环的容量衰减量仅为0.126 mAh·g^(-1);Ni-Co-S@NC-0.5||NVP/C(NVP:Na_(3)V_(2)(PO_(4))_(3))钠离子全电池在1 A·g^(-1)下经过100次循环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为386.2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8.6%,库仑效率稳定在98.1%左右。动力学研究表明,Ni-Co-S@NC-0.5的储钠过程以赝电容行为控制为主,钠离子扩散系数在10^(-11)~10^(-13) cm^(2)·s^(-1)之间,同时具有相对小的电荷转移阻抗(36.7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碳包覆 镍钴双金属硫化物 多孔微球 储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球壳磷酸-硫酸亚铁钠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
7
作者 王亚平 申志强 +3 位作者 辛娜 姜舟舰 王奎 栗欢欢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6-1426,共11页
针对传统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NaFePO_(4)(能量密度小、电压低)与Na_(2)Fe_(2)(SO_(4))_(3)(稳定性差、成本高)的固有局限性,提出“磷酸盐/硫酸盐复合协同调控”策略,利用磷酸盐的结构稳定特性构筑三维骨架,硫酸盐的高电压特性优化材料... 针对传统铁基聚阴离子正极材料NaFePO_(4)(能量密度小、电压低)与Na_(2)Fe_(2)(SO_(4))_(3)(稳定性差、成本高)的固有局限性,提出“磷酸盐/硫酸盐复合协同调控”策略,利用磷酸盐的结构稳定特性构筑三维骨架,硫酸盐的高电压特性优化材料导电结构,制备了高工作电压的磷酸-硫酸亚铁钠(NFSP)复合正极材料。采用有机膦酸-柠檬酸-碳纳米管三碳源体系,结合配位辅助原位碳包覆技术,创造性地构建出纳米球壳型导电网络复合结构,NFSP-0.2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1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82.7mAh/g(较纯硫酸盐体系提升19.9%),3.665 V高压平台。1 C倍率100次循环后,容量比纯硫酸盐体系的初始容量高53%。这种复合型聚阴离子正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复合聚阴离子型 磷酸-硫酸亚铁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锰两步反应制备P2-Na_(0.67)MnO_(2)正极材料及性能
8
作者 张庆堂 高鹏飞 王晓梅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0-4015,共6页
采用MnCO_(3)为原料,通过两步和一步反应制备P2-Na_(0.67)MnO_(2)正极材料(分别命名为NMO-2,NMO-1),并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NMO-2和NMO-1的晶粒尺寸分别为51、60 nm,小的晶粒尺寸可缩短钠离子迁... 采用MnCO_(3)为原料,通过两步和一步反应制备P2-Na_(0.67)MnO_(2)正极材料(分别命名为NMO-2,NMO-1),并对合成样品进行结构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NMO-2和NMO-1的晶粒尺寸分别为51、60 nm,小的晶粒尺寸可缩短钠离子迁移距离,和NMO-1的不规则颗粒不同,NMO-2为明显的一维棒状和二维片状颗粒。当NMO-2作为电池正极时,0.1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40 mAh/g,10 C高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71.8 mAh/g,且在0.5 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氧化物 锰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Mn_(0.33)Fe_(0.33)Ni_(0.33)O_(2)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改性
9
作者 张庆印 杨訾 +2 位作者 赵静 张桂芳 时志强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为了制备颗粒较均一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Mn_(0.33)Fe_(0.33)Ni_(0.33)O_(2)(NFM111),以乙酸镍四水合物、柠檬酸铁、乙酸锰四水合物、乙酸钠三水合物以及无水柠檬酸为原料配制出喷雾溶液,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前驱体,预氧化后进行球磨... 为了制备颗粒较均一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Mn_(0.33)Fe_(0.33)Ni_(0.33)O_(2)(NFM111),以乙酸镍四水合物、柠檬酸铁、乙酸锰四水合物、乙酸钠三水合物以及无水柠檬酸为原料配制出喷雾溶液,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前驱体,预氧化后进行球磨并掺杂TiO_(2)后再进行高温烧结,得到NFM111@TiO_(2);采用物性表征和电化学测试,探究不同煅烧温度对NFM111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制备的NFM111@TiO_(2)颗粒的粒径大小一致;煅烧温度为900℃时增大了NFM111的层间距,进而增大了钠离子传输速率,NFM111@TiO_(2)的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43.2 mA·h/g,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6.8%,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法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氧化物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e_(2)/MXene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10
作者 何锡凤 王福洋 马洁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0-1146,共7页
采用常规水热法在二维材料MXene(Ti_(3)AlC_(2))上原位生长多孔纳米立方体CoSe_(2),调控制备活性位点多、结构稳定的CoSe_(2)/MXene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XPS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不仅有效抑制M... 采用常规水热法在二维材料MXene(Ti_(3)AlC_(2))上原位生长多孔纳米立方体CoSe_(2),调控制备活性位点多、结构稳定的CoSe_(2)/MXene复合材料。采用SEM、TEM、XRD、XPS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不仅有效抑制MXene薄片的重新堆积,还可缓解CoSe_(2)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将CoSe_(2)/MXene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进行性能测试,表现出优秀的循环性能,在0.2 A/g电流密度时,复合材料循环100圈后的比容量仍可达497.3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CoSe_(2)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李玉林 王玉珑 +4 位作者 陈方星 林亚辉 杨瑞 匡奕山 张红杰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2,共10页
以海藻酸钠(SA)为基材,己二酸二酰肼(ADH)为交联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化学交联法成功制备得到SA水凝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等技术手段对SA水凝胶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 以海藻酸钠(SA)为基材,己二酸二酰肼(ADH)为交联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化学交联法成功制备得到SA水凝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等技术手段对SA水凝胶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及溶胀性能进行分析;并研究SA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Cu^(2+)、Pb^(2+)和Cr^(6+))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SA通过酰胺键(—CONH—)交联形成水凝胶网络,SA水凝胶表面呈“蜂窝状”多孔结构,热稳定性良好,溶胀率较高。在吸附温度25℃、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50 mg/L、最佳吸附体系pH(吸附Cu^(2+)和Pb^(2+)时p H值=4,吸附Cr^(6+)时p H值=3)、吸附时间480 min条件下,SA水凝胶对Cu^(2+)、Pb^(2+)和Cr^(6+)的吸附性能良好,平衡吸附量分别为75.3、124.5和26.4 mg/g。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表明,SA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属于多分子层化学吸附,是可正向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生物质水凝胶 重金属离子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表面残余碱转换钠补偿包覆层
12
作者 乌兰 杨杰 +2 位作者 耿磊 胡润 彭尚龙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9,共9页
钠离子电池(SIBs)在大规模电能存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在高温固相法合成层状正极材料的过程中,钠盐和金属氧化物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形成层状结构,部分钠盐未能进入材料的体相结构,而是残留在材料表面形成碱性物质,如NaOH、Na... 钠离子电池(SIBs)在大规模电能存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在高温固相法合成层状正极材料的过程中,钠盐和金属氧化物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重组形成层状结构,部分钠盐未能进入材料的体相结构,而是残留在材料表面形成碱性物质,如NaOH、NaHCO_(3)和Na_(2)CO_(3),统称为残碱。这些残碱加速了液体电解质中过渡金属层的溶解,导致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不可逆的退化。此外,碳酸钠在高电压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电池胀包的原因之一,带来安全隐患,并导致钠离子全电池中出现严重的钠离子损失,限制了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一种创新性实验方案,将材料表面的有害残碱成分成功转化为NaMgPO4包覆层结构。近年来兴起的差示电化学质谱(DEMS)技术被用来验证该残碱处理工艺的效果。制备的NaMgPO4包覆层均匀覆盖在正极材料表面,厚度约为5 nm,且具有良好的结晶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包覆材料的衍射峰与原始材料的衍射峰完全对应,证明少量包覆不会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此外,包覆层的存在轻微扩大了钠层间距,提升了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NNM-2材料展示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在1 C电流密度下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69 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4%。在充放电过程中基本不再产生CO_(2),表明残碱含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残碱 NaMgPO4包覆 电化学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表面改性研究
13
作者 陈冬 赵昊 +2 位作者 张育红 陈建 涂江平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3-589,共7页
硬碳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和工作电压平台低,被视为钠离子电池中最具潜力的商业负极材料。然而,常规硬碳材料由于高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导致其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影响其在电池中应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对硬碳负极表面进行改... 硬碳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和工作电压平台低,被视为钠离子电池中最具潜力的商业负极材料。然而,常规硬碳材料由于高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导致其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影响其在电池中应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对硬碳负极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填充或掩盖微孔来减轻表面缺陷对ICE的负面影响,选用生物质椰壳作为碳源,经过酸洗和CVD包覆处理后,有效改善了硬碳的表面结构,降低了比表面积,增加了活性位点,显著提升了硬碳材料的ICE和平台储钠容量。所制备的高性能硬碳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和ICE分别高达345 mAh/g和88%,且在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超过93%,与商品化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组装的全电池具有优异的低温放电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硬碳负极 化学气相沉积包覆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硬碳闭孔结构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阳峰 侯佳傲 +2 位作者 朱紫宸 所聪 侯栓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5-569,共15页
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低温性能好等优势,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在规模储能、低速电动交通领域的最佳补充甚至替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硬碳是目前最具实用化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闭孔结构有利于提升低电压平台... 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低温性能好等优势,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在规模储能、低速电动交通领域的最佳补充甚至替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硬碳是目前最具实用化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闭孔结构有利于提升低电压平台区容量,但硬碳低电压平台区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且硬碳闭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间的构效关联尚不明确,这严重制约了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钠离子电池硬碳闭孔结构的研究进展,首先,总结了硬碳材料闭孔结构的基本定义及储钠机理;随后,重点介绍了不同的碳材料闭孔结构调控方法、闭孔结构分析表征技术,以及闭孔结构和储钠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分析了闭孔结构在钠离子电池硬碳材料电化学性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硬碳 闭孔 平台区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辅助水热法制备硬炭材料及其储钠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朔 周威 +2 位作者 宋雪旦 于畅 邱介山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62,共9页
硬炭凭借较高的储钠容量、低电压平台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成为了钠离子电池(SIBs)最具应用潜力的负极材料。硬炭材料的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其储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调控硬炭材料的孔隙结构大小及分布对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至关重... 硬炭凭借较高的储钠容量、低电压平台以及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成为了钠离子电池(SIBs)最具应用潜力的负极材料。硬炭材料的微观孔隙结构是影响其储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调控硬炭材料的孔隙结构大小及分布对提升钠离子电池性能至关重要。本文以β-环糊精为碳源,采用NaCl辅助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微观孔隙结构的硬炭材料,考察了NaCl浓度对硬炭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了硬炭材料的储纳性能。采用非原位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及高倍率透射电镜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调控NaCl浓度能够优化硬炭材料的孔隙结构,提升硬炭材料闭孔体积。当NaCl浓度为2mol L^(-1)时,制备的硬炭材料(CD-2)的无序程度与石墨微晶尺寸最大,具有最大的闭孔体积与梯度孔隙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在0.02Ag^(-1)的电流密度下,CD-2硬炭材料具有360 mA hg^(-1)的高储钠比容量及90.2%的首次库伦效率。提出的NaCl辅助水热炭化调控硬炭闭孔结构的策略,为硬炭材料孔隙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指导了高性能SIBs硬炭负极材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炭 钠离子电池 负极 Β-环糊精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辅助构筑高性能沥青基硬炭负极材料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志华 房浩楠 +5 位作者 郑方植 孙冬 陶丽达 李永峰 徐春明 马新龙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6-857,共12页
石油沥青具有价格低廉、芳香性高、易缩聚等优点,是制备高附加性硬炭负极材料的理想前体。然而,直接碳化沥青的过程中芳香烃和烷烃易发生缩聚和重排,使其石墨化程度高、层间距小、缺陷位点少,导致储钠性能差。因此,提出在沥青预氧化过... 石油沥青具有价格低廉、芳香性高、易缩聚等优点,是制备高附加性硬炭负极材料的理想前体。然而,直接碳化沥青的过程中芳香烃和烷烃易发生缩聚和重排,使其石墨化程度高、层间距小、缺陷位点少,导致储钠性能差。因此,提出在沥青预氧化过程中引入NaCl助氧剂,促进沥青的氧化交联反应,抑制沥青分子结构重排,降低硬炭的石墨化度,增大层间距,引入丰富的C O基团和闭孔结构,进而提升沥青基硬炭负极的储钠性能。在30和300 mA·g^(-1)下沥青基硬炭负极的比容量高达285.0和145.0 mAh·g^(-1),首次库仑效率为96.3%。同时,在30 mA·g^(-1)下的平台容量为173.2 mAh·g^(-1),占总容量的61.4%。此外,该负极在0.1 A·g^(-1)下循环200圈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3.94%,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辅助预氧化 石油沥青 硬炭负极 钠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电池行业运行情况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海波 张春强 +5 位作者 林虹 黄倩 宋文龙 蔡军全 马小利 曹国庆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讨论我国电池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024年我国电池产销量、出口量与进口量情况,讨论废旧电池产生量与再生处理情况、电池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进展。2024年我国化学电源总产量约716.23亿只,其中:锂离子电池产量约1175 GW·h,同比增... 讨论我国电池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024年我国电池产销量、出口量与进口量情况,讨论废旧电池产生量与再生处理情况、电池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进展。2024年我国化学电源总产量约716.23亿只,其中:锂离子电池产量约1175 GW·h,同比增加32.6%;碱性锌锰电池产量约205.8亿只;普通锌锰电池产量约178.77亿只;燃料电池配套电动汽车销量5088辆。2024年铅蓄电池产量约283 GW·h;太阳能电池产量684.95 GW,同比增长15.7%。半固态电解质锂电池、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形成批量产销。2024年电池出口总量约456.61亿只,电池进口总量约25.45亿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铅蓄电池 锌锰电池 太阳能电池 燃料电池 电池回收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硬碳储钠性能的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国栋 田雁羚 +2 位作者 王雨晗 黄丽娜 王义宗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6,共8页
与昂贵的树脂基和生物质基硬碳相比,沥青基硬碳展现出更低的生产成本和大规模应用优势。受沥青本征结构的限制,合成高储钠性能的衍生硬碳仍然具有挑战性。以石油副产物沥青为前驱体,结合预氧化处理工艺制备高度无序结构的硬碳材料。引... 与昂贵的树脂基和生物质基硬碳相比,沥青基硬碳展现出更低的生产成本和大规模应用优势。受沥青本征结构的限制,合成高储钠性能的衍生硬碳仍然具有挑战性。以石油副产物沥青为前驱体,结合预氧化处理工艺制备高度无序结构的硬碳材料。引入的氧,会调控伪石墨畴内分子层结构,在诱导石墨微晶无序排布的同时扩大碳层间距,提高硬碳负极的储钠能力。与未掺杂的纯碳相比,优化后的硬碳可逆比容量从48.7 mAh/g增加到212.4 mAh/g,在电压为0.01~2.50 V、电流100 mA/g的条件下,也能循环超过200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硬碳 负极 沥青 储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基炭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秀春 杨晋伟 +7 位作者 李凌澍 霍慕逸 陈林 杨自强 俞佳 张兆华 刘宇昊 张传祥 《煤炭转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8,共12页
钠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在低速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被看好,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负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发展意义重大。煤沥青因具有碳含量高、芳化度高等特征,是硬炭负极材料的优质前驱体,但直接高温热解会... 钠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在低速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被看好,开发高性能、低成本的负极材料对钠离子电池发展意义重大。煤沥青因具有碳含量高、芳化度高等特征,是硬炭负极材料的优质前驱体,但直接高温热解会产生石墨化的倾向,表现为碳层间距小,活性位点少,储钠容量低。因此,以煤沥青为原料,利用兼具活化和催化作用的NaCl为模板剂,经800℃炭化制备沥青基硬炭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低温氮气吸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技术探究炭材料的微观结构,并借助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等探究煤沥青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储钠性能。结果表明:NaCl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引入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促进局部石墨片层的形成,并使其封闭孔体积显著提高;当NaCl与煤沥青的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煤沥青基多孔炭PN2具有163 m^(2)/g的比表面积,具有高斜坡比容量和高平台比容量的电化学特征,在50 mA/g电流密度时可逆比容量为229.6 mAh/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2 A/g时,仍能保持99 mAh/g的可逆比容量,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200圈循环后的比容量保持率为79.51%;机理分析表明,煤沥青基多孔炭的储钠机制可归因于扩散行为和电容行为的综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钠离子电池 多孔炭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热行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文浩 田君 +5 位作者 高洪波 刘娜 张锟 梁晓嫱 王聪杰 王浩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26,共11页
钠离子电池凭借其低成本、宽工作温度范围和高安全性等优势,在新能源产业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电极材料与有机电解液在高温下的非本征安全对钠离子电池的工作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深入研究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热行为,对... 钠离子电池凭借其低成本、宽工作温度范围和高安全性等优势,在新能源产业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电极材料与有机电解液在高温下的非本征安全对钠离子电池的工作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深入研究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热行为,对于揭示钠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机制以及指导其安全性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钠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过程,然后系统性地归纳和讨论了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的热稳定性以及产热/产气特性,最后提出了改善钠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策略,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热失控 热稳定性 电极材料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