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咸水水质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史晓楠 王全九 苏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6-520,共5页
微咸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以微咸水矿化度和钠吸附比(SAR)为两个主要指标,在实验室就8种微咸水水质对土壤入渗特征及水盐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微咸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以微咸水矿化度和钠吸附比(SAR)为两个主要指标,在实验室就8种微咸水水质对土壤入渗特征及水盐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咸水矿化度的增加通过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从而增加了土壤的透水性;而相对土壤钠吸附比较高的情况下,低矿化度低钠吸附比入渗水的钠吸附比对土壤入渗特征影响不明显。土壤的含盐量主要取决于入渗水的矿化度,受钠吸附比的影响不大,矿化度小于或等于3g/L时,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处于平衡状态。土壤溶液的钠吸附比与入渗水的矿化度和钠吸附比均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入渗水矿化度越大,钠吸附比越大,土壤饱和溶液的钠吸附比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矿化度 钠吸附比(sar) 土壤水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淡水交替灌溉下土壤盐分再分布规律的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管孝艳 杨培岭 吕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91,共4页
咸水灌溉是解决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为寻求合理的咸水农田灌溉方法,进行了不同矿化度和不同灌水模式的室内土柱咸淡水交替灌溉模拟试验,分析了咸淡水交替灌溉条件下土壤溶液电导率(EC)值和钠吸附比(SA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咸水灌溉是解决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为寻求合理的咸水农田灌溉方法,进行了不同矿化度和不同灌水模式的室内土柱咸淡水交替灌溉模拟试验,分析了咸淡水交替灌溉条件下土壤溶液电导率(EC)值和钠吸附比(SA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种灌水模式下,灌水结束时土壤溶液EC值在22.5 cm处达到最高,且4 g/L>2 g/L,且与试验初期相比,土壤溶液EC值明显提高,土柱整体积盐明显。灌水模式对土壤溶液EC值的影响大于矿化度;两种灌水模式不同矿化度处理的SAR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交替灌溉 电导率(EC) 盐分再分布 钠吸附比(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钠吸附比含水介质渗透性损失的胶体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海明 佟琪 +2 位作者 翟菁 贾晓玉 张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94,共5页
该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不同钠吸附比条件下天然胶体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沉积特征,分析胶体迁移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特征,并通过表征胶体的粒度、ζ电位和电泳淌度来探讨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异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胶体在含水介... 该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不同钠吸附比条件下天然胶体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沉积特征,分析胶体迁移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特征,并通过表征胶体的粒度、ζ电位和电泳淌度来探讨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异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胶体在含水介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沉积,当水溶液钠吸附比(SAR)=0、2.85和∞时,总沉积率分别为50.96%、87.95%和54.24%。随着钠吸附比的增加,出水胶体平均粒径变小,当进水溶液SAR=0、2.85和∞时,出水胶体平均粒径分别在166.1~1595.9、578.6~2082.7和436.4~751.8nm;胶体的ζ电位、电泳淌度均为负,出水胶体ζ电位和淌度绝对值随钠吸附比增大而增大。进水SAR值越大,含水介质渗透性损失越小;当进水溶液SAR=0、2.85和∞时,含水介质渗透性损失分别为99.0%、97.3%和38.0%,胶体在迁移过程中发生的沉积作用导致含水介质渗透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渗透 试验 钠吸附比 迁移-沉积 含水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膏与肥料配施对滨海盐土降盐抑碱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南江宽 陈效民 +4 位作者 王晓洋 李学林 阿力木江 郭志创 王渊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2009年在江苏省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沿海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田间试验,作物种植方式为油菜玉米轮作。采取两因素三水平组合设计,3个石膏施用量和3种肥料(无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单独施用无机肥为对照,研究不同肥料与... 2009年在江苏省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沿海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田间试验,作物种植方式为油菜玉米轮作。采取两因素三水平组合设计,3个石膏施用量和3种肥料(无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以单独施用无机肥为对照,研究不同肥料与石膏配施下土壤盐碱指标的变化状况,综合评价各种施肥措施对滨海盐土降盐抑碱的效果,确定最优的施肥组合。结果表明:石膏施用300 kg·hm-2时,土壤盐分、总碱度、pH值和钠吸附比(SAR)较对照显著降低了57.40%、6.96%、0.44和35.72%,但过量(600 kg·hm-2)施入石膏会导致盐分的升高;不同肥料处理后,土壤盐分、总碱度、pH值和SAR由大到小为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无机肥处理;肥料与石膏交互作用明显,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与石膏配施后,土壤各盐碱指标较单一施用肥料或石膏显著降低,且有机无机复混肥与300 kg·hm-2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降盐抑碱的效果最好,土壤盐分、总碱度、pH值和SAR较对照分别降低了70.93%、38.26%、0.49和38.75%。土壤盐分与总碱度、pH值和SAR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盐分的降低,土壤碱化程度减弱,土壤降盐和抑碱同时发生。结论:300 kg·hm-2石膏与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施降盐抑碱效果最好,是适宜于滨海盐土的最优施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肥料 盐分 总碱度 钠吸附比(sar) 降盐抑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膨润土钠化改性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彩霞 任瑞晨 +1 位作者 董庆国 王秀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9-651,共3页
针对辽西膨润土大部分为钙基膨润土,使用效果差,经济附加值低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研究表明,该膨润土为钙基蒙脱石及二八面体属型,且具切脱(cheto)型特点;通过试验研究表明,钠化改形工艺不同,改性效果不同,干燥原矿钠化效... 针对辽西膨润土大部分为钙基膨润土,使用效果差,经济附加值低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研究表明,该膨润土为钙基蒙脱石及二八面体属型,且具切脱(cheto)型特点;通过试验研究表明,钠化改形工艺不同,改性效果不同,干燥原矿钠化效果优于原矿直接钠化,指标接近于九台天然钠基土,其原因为干燥有利于膨润土充分水化,提高了碱水溶液的扩散速度及浸润改性膨润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钠化 吸水比 X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钠吸附比含水介质中胶体迁移-沉积动力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海明 赵雪 +2 位作者 马斌 李子琛 佟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5,共6页
以滨海含水介质中天然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装置,研究不同钠吸附比胶体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动态特征,测定了胶体沉积动力学曲线,计算了胶体总沉积率和沉积速率常数,最后对胶体迁移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以滨海含水介质中天然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装置,研究不同钠吸附比胶体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动态特征,测定了胶体沉积动力学曲线,计算了胶体总沉积率和沉积速率常数,最后对胶体迁移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胶体的穿透曲线与示踪离子相比,存在一个临界孔隙体积数(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胶体的迁移速度大于示踪离子,之后则相反;胶体未发生完全穿透,钠吸附比SAR为0,2.85和∞;出水胶体最大相对浓度为0.65,0.16和0.70;胶体在含水介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沉积,沉积量随孔隙体积数的增加而增加。胶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的总沉积率分别为50.96%、87.95%和54.24%。钠吸附比SAR=2.85时沉积动态曲线为直线,沉积速率常数为0.151h-1,而钠吸附比SAR为0和∞时胶体沉积动态曲线为分段直线,拐点前后胶体沉积速率常数分别为0.072 h-1、0.048h-1和0.211 h-1、0.194 h-1。研究结果用双电子层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钠吸附比 胶体 迁移-沉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质对土壤化学特征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9
7
作者 肖振华 万洪富 郑莲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72-285,共14页
本文以灌溉水矿化度和钠吸附比(SAR)为两个主要指标,组合成16个灌溉水质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水质对土壤化学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初步提出了引起盐害和碱害的灌溉水矿化度和纳吸附比的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带入土壤的盐... 本文以灌溉水矿化度和钠吸附比(SAR)为两个主要指标,组合成16个灌溉水质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水质对土壤化学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初步提出了引起盐害和碱害的灌溉水矿化度和纳吸附比的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带入土壤的盐分在土壤中累积与林洗交替进行。当灌溉水矿化度小于3g/L时,土壤剖面中的盐分处于平衡状态,超过3g/L,则有不同程度积盐,甚至发生中度次生盐化。灌溉水高钠吸附比(SAR)和高碳酸钠含量,可能引起土壤溶液中钙、镁离子因生成碳酸钙镁沉淀而使其浓度降低,钠离子浓度相对增加,从而促使可溶性钠百分率(SSP),钠钙镁比(SDR)和钠吸附比(SAR)升高,最终导致土壤交换性钠百分率(ESP)增加。当灌溉水钠吸附比大于14,矿化度大于3g/L和4g/L时,大豆和小麦生长和产量受到影响,土壤出现中度或强度次生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质 矿化度 钠吸附比 土壤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质对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3
8
作者 肖振华 Prend.,B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17,共10页
本文研究了灌溉水质对土壤水盐动态和牧草生长的影响。灌溉水含盐量分别为100、1500和3000mg/L,设有6个试验处理。在高含盐水灌溉期间,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累积,低含盐水灌溉和冬季降雨期间部分土壤盐分被淋洗。由于盐... 本文研究了灌溉水质对土壤水盐动态和牧草生长的影响。灌溉水含盐量分别为100、1500和3000mg/L,设有6个试验处理。在高含盐水灌溉期间,盐分在土壤剖面中累积,低含盐水灌溉和冬季降雨期间部分土壤盐分被淋洗。由于盐分累积与淋洗反复进行,以及弱透水层的存在,可溶盐在60—90cn1土层明显增加,土壤溶液钠吸附比(SAR)随灌溉水含盐量增加而增高,牧草茎叶中的盐分亦随之而变化。当灌溉水含盐量达到1500mg/L时,牧草产量不受影响,灌溉水含盐量3000mg/L时在不同试验处理条件下仅仅减产9%至17%,显然,灌溉管理及盐分控制措施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质 水盐动态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钠工业废水对灌溉的影响
9
作者 李政一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35-41,共7页
工业排放污水作为灌溉用水,其含钠量的多少会给土壤和植物不同程度的带来有害影响.本文简述了这一有害影响,并且以钠吸收率(SAR)为依据,分低钠水(S1)、中钠水(S2)、高钠水(S3)和特高钠水(S4)作为评价标准,本文还讨论了SAR与ESP的经验关... 工业排放污水作为灌溉用水,其含钠量的多少会给土壤和植物不同程度的带来有害影响.本文简述了这一有害影响,并且以钠吸收率(SAR)为依据,分低钠水(S1)、中钠水(S2)、高钠水(S3)和特高钠水(S4)作为评价标准,本文还讨论了SAR与ESP的经验关系式,又以土壤的钠交换率(ESP)为评价标准,对四川省资中县某厂排放废水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该厂排放废水在只考虑SAR和ESP的情况下,一般可用作灌溉水.但有时要注意对ESP极敏感植物的影响.对一般工业排放废水也可采用此方法检验污灌时其废水中含钠量所造成的危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钠废水 灌溉 土壤 植物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垦殖种稻年限对苏打盐碱土主要盐碱特性和磷素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嘉兴 黄立华 +2 位作者 晏益民 李冠男 杨靖民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垦殖种稻是生物改良苏打盐碱地的重要有效途径。为探明土壤主要盐碱特性和磷素养分含量随垦殖种稻年限的变化,以及土壤盐碱化对磷素养分提升的障碍机制,本研究通过采集大安站内不同垦殖种稻年限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主要盐碱特性和磷... 垦殖种稻是生物改良苏打盐碱地的重要有效途径。为探明土壤主要盐碱特性和磷素养分含量随垦殖种稻年限的变化,以及土壤盐碱化对磷素养分提升的障碍机制,本研究通过采集大安站内不同垦殖种稻年限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主要盐碱特性和磷素含量随土层深度和种稻年限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增加,不同垦殖年限土壤的pH、盐分电导率(EC)和土壤钠吸附比(SAR)均呈升高趋势,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随着垦殖种稻年限增加,表层(0~20 cm)土壤pH、EC和SAR显著降低,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40 cm以下土壤pH、EC、SAR、全磷及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显著。逐步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是全磷含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R 2=0.649,P<0.001),土壤EC是速效磷含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R 2=0.5126,P<0.001)。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主要盐碱特性和磷素含量的变化是一个缓慢过程,要实现土壤地力的全面提升,必须通过土壤改良实现快速减盐降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pH 电导率 钠吸附比 磷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方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剖面盐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航 周青云 +2 位作者 张宝忠 尹林萍 高立凤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40,46,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滴灌方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剖面盐分变化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天津滨海盐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常规滴灌(CI)和膜下滴灌(FI)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滴灌方式下土壤剖面Ca^(2+)、Mg^(2+)、Na^(+)、K+、SAR和K+/Na^(+)的变... 为了探讨不同滴灌方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剖面盐分变化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天津滨海盐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常规滴灌(CI)和膜下滴灌(FI)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滴灌方式下土壤剖面Ca^(2+)、Mg^(2+)、Na^(+)、K+、SAR和K+/N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水后CI和FI处理0-60cm土层土壤Ca^(2+)、Mg^(2+)和Na^(+)浓度显著降低;降雨后CI处理0~20 cm土层土壤Na^(+)浓度、SAR和20-60cm土层土壤Mg^(2+)浓度显著降低;水分重分布过程中,0~20 cm土层土壤Ca^(2+)、Mg^(2+)和Na^(+)浓度表现出CI>FI处理,而K+/Na^(+)则表现出CI<FI处理。灌水后CI和FI处理0~20cm土层土壤总盐降幅分别为25.2%和32.6%,而0~20 cm土层土壤Na^(+)浓度降幅分别为37.3%和57.7%;降雨后CI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总盐降幅为30%左右,而土壤Na^(+)浓度降幅达到50%以上;滨海盐碱地CI和FI处理土壤总盐均与土壤N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与土壤K+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性,以土壤Na^(+)作为指标评估灌水和降雨对改善作物根际盐分的作用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方式 土壤盐分 土壤总盐 土壤阳离子 K+/Na+ 滨海盐碱地 钠吸附比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煤改变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溶液组分的过程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洁 校亮 +2 位作者 毕冬雪 韦婧 袁国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7-1376,共10页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改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风化煤(0%、1%、3%、5%)添加到不同含盐量(1.0 mg·g^(-1)、7.5 mg·g^(-1)、35.3 mg·g^(-1))的滨海盐渍化土壤后,可降低土壤浸提液的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S...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改良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风化煤(0%、1%、3%、5%)添加到不同含盐量(1.0 mg·g^(-1)、7.5 mg·g^(-1)、35.3 mg·g^(-1))的滨海盐渍化土壤后,可降低土壤浸提液的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SAR)及Cl^-/SO_4^(2-)比,有助于减轻盐渍危害。7.5 mg·g^(-1)含盐量土壤在5%添加下SAR由7.81降为6.61,Cl^-/SO_4^(2-)由10.20降为8.25。风化煤中丰富的羧基等表面官能团及Ca^(2+),可通过三个作用过程改变盐渍化土壤溶液的离子组成,涉及:(1)风化煤固相Ca^(2+)与溶液Na^+离子的交换,从而降低土壤溶液中Na^+的浓度和危害;(2)溶液中Ca^(2+)与土壤交换性Na^+的置换,有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Na^+的淋洗;(3)溶液中的Na^+与风化煤中的溶解性有机质形成络合物,使Na^+的活度和植物有效性降低,间接起到减害作用。此外,钠吸附比和氯硫比可用于在实验室初步判断风化煤等物料用于盐渍土改良的潜力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土改良 风化煤 钠吸附比 氯硫比 减钠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材料复合施用对盐碱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金梦野 李小华 +1 位作者 黄占斌 杨永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9-726,共8页
为研发对盐碱土壤脱盐和对土壤结构具有同步改良效应的复合改良材料,选取脱硫石膏(A)、改性腐植酸(B)和高分子材料(C),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三种材料对盐碱土壤盐分淋洗和结构改良同步增效的最优组合,分析不同材... 为研发对盐碱土壤脱盐和对土壤结构具有同步改良效应的复合改良材料,选取脱硫石膏(A)、改性腐植酸(B)和高分子材料(C),通过室内土柱模拟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三种材料对盐碱土壤盐分淋洗和结构改良同步增效的最优组合,分析不同材料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机理。结果表明:三种材料复合施用对盐碱土壤盐分淋洗和结构改良有明显效果,对盐碱土壤改良效果最优的组合为A3B1C3(脱硫石膏、改性腐植酸、高分子材料的添加量分别为60、2、0.1 g·kg^-1),与对照(CK)相比,其淋溶液体积减少了14.22%,土壤钠吸附比(SAR)降低了30.43%,土壤团聚体含量增加24.45个百分点。研究表明,三种材料复合施用能够在改良盐碱土壤化学性质的同时改良盐碱土壤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壤 PH 钠吸附比(sar) 水溶性盐含量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超宽带圆极化可穿戴天线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楚笛 王黎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8年第12期49-51,共3页
为了监测运动人群的健康,针对具有实时监护功能的可穿戴天线的小型化、宽带和极化等特性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工作于工业科学医疗(ISM)频段5. 8 GHz的超宽带圆极化可穿戴天线,采用共面波导(CPW)馈电,具有3. 6~10. 8 GHz(124. 13%)的阻抗... 为了监测运动人群的健康,针对具有实时监护功能的可穿戴天线的小型化、宽带和极化等特性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工作于工业科学医疗(ISM)频段5. 8 GHz的超宽带圆极化可穿戴天线,采用共面波导(CPW)馈电,具有3. 6~10. 8 GHz(124. 13%)的阻抗带宽(S11<10 d B)和4. 8~6. 4 GHz(29. 31%)的轴比(AR)带宽。在模拟的三层人体模型中,通过HFSS仿真得出天线的最大增益为1. 624 d Bi,人体三层组织的比吸收率(SAR)为63. 809 W/kg,值超过ANSI/IEEEC95. 1—1992安全标准的最大SAR值1. 6 W/kg。在天线背面加载金属反射板后,得到的最大SAR值为0. 375 W/kg,最大增益达到3. 176 d 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天线 圆极化 阻抗带宽 轴比带宽 比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灌溉水质确定表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春花 全达人 《农业科学研究》 1990年第2期33-40,96-97,共10页
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灌溉水质确定表的优产,在于评价灌溉水能否引起土壤碱化时,考虑了土壤的矿物成分,并采用了既反映灌溉水化学成分,又反映灌溉水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水质评价参数SAP~*值。本文对它作了详尽分析,并举例说明了SAR~*值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灌溉水质确定表的优产,在于评价灌溉水能否引起土壤碱化时,考虑了土壤的矿物成分,并采用了既反映灌溉水化学成分,又反映灌溉水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水质评价参数SAP~*值。本文对它作了详尽分析,并举例说明了SAR~*值的计算方法。为帮助读者理解灌溉水质确定表和使水质评价工作更为简易,还简要介绍了与水质评价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并将灌溉水质确定表作了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碱化 钠吸附比 准确的钠吸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忠市暗管排水措施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继涛 《宁夏农林科技》 2015年第12期43-44,共2页
对吴忠市利通区刘碱滩村暗管排水项目区进行3年土壤全盐及p H值的监测研究,表明暗管排水措施对土壤盐分垂直排除有一定作用,对盐碱地改造效果较为明显,暗管排水对土壤中重碳酸盐及钠吸附比有相对增高,导致土壤p H值微弱提高,但对作物生... 对吴忠市利通区刘碱滩村暗管排水项目区进行3年土壤全盐及p H值的监测研究,表明暗管排水措施对土壤盐分垂直排除有一定作用,对盐碱地改造效果较为明显,暗管排水对土壤中重碳酸盐及钠吸附比有相对增高,导致土壤p H值微弱提高,但对作物生长基本不影响,暗管排水技术在常年淹水较多的低洼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管排水 土壤盐分 土壤p H值 钠吸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