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0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volcanostratigraphy of large, extrusive complexes in continental rift basins of Northeast China:Analysis of general bedding patterns in volcanostratigraphy and their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衣健 王璞珺 +2 位作者 高有峰 陈崇阳 赵然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459-1467,共9页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stablish 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 models in the rift basins of Northeast China 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Accordingly,the volcanostratigraphi...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establish 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 models in the rift basins of Northeast China 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Accordingly,the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 of an outcrop near the Hailaier Rift Basin was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al factors of physical boundaries.Further,3D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and analysis of deep boreholes in the Songliao Rift Basin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and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s.These studies suggested that in volcanic successions,physical boundaries coincide with volcanic boundaries,and their distributio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stacking patterns of volcanic units.Therefore,volcanic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can be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the stacking patterns of volcanic units.These are also referred to as general bedding patterns in volcanostratigraphy.Furthermore,four typical seismic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were identified,namely,the chaotic,the parallel continuous,the hummocky,the multi-mound superimposed and the composite.The corresponding interpretation models comprised single massive unit,vertical,intersectional,lateral multi-mound,and composite stacking patterns.The hummocky and composite reflection configurations with intersectional and composite stacking patterns are the most favorabl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volcanic reservoirs in rift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volcanostratigraphy volcanostratigraphic structure seismic refection configuration stacking patterns volcanic reservo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ing of the Living Artery: Based on the Zero-Pressure Status and the Anisotropic Hypere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2
作者 Dongliang Zhao Wenchang Tan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07-108,共2页
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aneurysm,hemadostenosis,aortic dissection are the primary causes of people’s death around world.As a result,it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about them,which can help to treat the ... Vascular diseases such as aneurysm,hemadostenosis,aortic dissection are the primary causes of people’s death around world.As a result,it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about them,which can help to treat the disease.Measuring the hemodynamic factor like the blood pressure,the wall shear stress(WSS)and the 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is,however,still beyond the capabilities of in-vivo measurement techniques.So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the studies of the blood flow in arteries and,in general,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both i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has received an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biomedical community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Indeed,such studies aims at enhancing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physiology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as well as providing reliable tools for the medical doctors to predict the natural course of pathologies and,possibly,the occurrence of cardiovascular accidents.The computational vascular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methodology is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explain the hemodynamic factors.The WSS on the luminal wall and the mechanical stress in the vascular wall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of the lesion,and the blood flow strongly interacts with the vascular wall motion.The arterial wall continually adapts to the charge of its mechanical environment(due to,for example,growth,atrophy,remodelling,repair,ageing,and disease)and consequently undergoes several irreversible processes.Primary acute mechanisms of vascularFSI numerical simulation seem to be associated with(1)the arterial histology and the patient-specific complex geometry,(2)the typic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layer,(3)properties of the blood is assumed as Newtonian fluid or non-Newtonian fluid based on the scale ofthe diameter of a vessel,(4)residual stress in the zero-pressure configuration.The arterial system naturally function under permanent physiological loading conditions.Fung defined the residual stress and measured the opening angle which varies greatly along the aortic tree.Consequently,most of these systems never experience a stress-free state in their’service life’,so a stress and strain fields are present in any in vivo obtained patientspecific cardiovascular geometry.The residual stress always be ignored in FSI simulation or be assumed to equal zero,and the vivo patient-specific artery geometry is assumed as zero-pressure configuration.To define the in vivo stress state of artery,an inverse problem needs to be solved:the undeformed shape of a body or its stress state in its deformed state needs to be determined given the deformed configuration and the loads causing this deformation.The modular inverse elastostatics method is used to resolve the pressure-induced stress state for in vivo imaging based on cardiovascular modeling proposed by Peirlinck.Here,we build a living vessel FSI model based on 4 key factors.In order to get the universal simulation results,we focus on idealized geometries of the vessel that represent healthy(physiological)conditions of the cerebral vasculature.Blood can be assumed as the Newtonian fluid at this scale.The anisotropic hyperelastic constitutive law(Gasser-Holzapfel-Ogden)is used in zero-pressure configuration.Afterwards,we propose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for the different constitutive models and the computational configurations.We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introducing the residual stress into vascular blood flow modeling by performing a comparing zero-pressure configuration and no-resistance configuration.We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zero-pressure status model has smaller displacement and larger stress distribution compared with no-resistance stress model.Hence,the methodology presented here will be particularly useful to study the mechanobi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healthy and diseased vascular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zero-pressure configuration ANISOTROPIC HYPERELASTIC CONSTITUTIVE L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cuum deposited film growth,morphology and interfacial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2,7-dioctyl[1]benzothieno[3,2-b]benzothiophene(C8-BTBT)
3
作者 WEI Jun-hua NIU Dong-mei GAO Yong-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041-1061,共21页
Interface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and provide great diversity of film morphology and device performance.We retrospect the substrate mediated vacuum film growth of benchmark high mobility material 2,... Interface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and provide great diversity of film morphology and device performance.We retrospect the substrate mediated vacuum film growth of benchmark high mobility material 2,7-dioctyl[1]benzothieno[3,2-b]benzothiophene(C8-BTBT)and the interface electronic structures.The film growth of C8-BTBT molecules is diversified depending on the substrate-molecule and molecule-molecule interactions.On atomic smooth substrates C8-BTBT film grows in layer-by-layer mode while on coarse substrate it grows in islands mode.The initial molecular layer at dielectric,semiconductor and conductive substrates displays slight different lattice structure.The initial molecule orientation depends on the substrate and will gradually change to standing up configuration as in bulk phase.C8-BTBT behaves as electron donor when contacting with dielectric and stable conductive materials.This usually induces a dipole layer pointing to C8-BTBT and an upward bend bending in C8-BTBT side toward the interface.Although it is air stable,C8-BTBT is chemically reactive with some transition metals and compounds.The orientation change from lying down to standing up in the film usually leads to decrease of ionization potential.The article provides insights to the interfac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and suggestions for optim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C8-BTBT based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 film morphology packing configuration growth mode electronic structure chemical reaction interface dipo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结构是否促进了居民服务消费? 被引量:1
4
作者 胡东兰 蔡曦 李勇坚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100,共14页
在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的新发展阶段,服务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否能在服务消费水平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成为服务经济时代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 在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的新发展阶段,服务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否能在服务消费水平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成为服务经济时代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结构的社会偏向性能够促进居民服务消费,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服务业超越发展阶段和城市,财政支出结构的社会偏向性对居民服务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强;财政支出结构的社会偏向性对交通通信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强,医疗保健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次之,最后是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居民服务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服务消费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结构的社会偏向性通过收入效应、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促进居民服务消费。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更好地识别财政支出促进居民服务消费的实现路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支出效率、有效扩大服务消费规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结构 居民服务消费 社会性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政府部门高效能社会风险防控模式何以生成?——基于TOE框架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立荣 王子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县级政府部门高效能社会风险防控模式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组态、联动问题,是近年来学界和政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以J市(县级市)政府31个部门社会风险防控的创新性和引领性实践探索为案例样本,借助TOE分析框架和组态分析范式,采用模糊... 县级政府部门高效能社会风险防控模式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其组态、联动问题,是近年来学界和政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以J市(县级市)政府31个部门社会风险防控的创新性和引领性实践探索为案例样本,借助TOE分析框架和组态分析范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系统探究县级政府部门高效能社会风险防控模式的生成路径。研究发现:县级政府部门高效能社会风险防控模式的生成受到技术类、组织类和环境类之多个条件变量的共同影响;多个条件变量的联动生成三种组态模式,即“数字实践主导—社会支持协同模式”、“数字实践主导—跨部门协作和社会支持协同模式”以及“数字实践主导—数字建设、财政供给和社会支持协同模式”。技术类条件变量之“数字实践”在所有组态模式中发挥核心作用;三种不同的组态模式,均可以使县级政府部门实现高效能社会风险防控。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县级政府部门高效能社会风险防控模式生成背后多重因素间复杂互动意涵的理性认识,并为县级政府部门提升社会风险防控效能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政府部门 社会风险防控效能 组态模式 数字技术 TOE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聚军 庞尚尚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5,共12页
基层矛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和良性运行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围绕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单案例的形式呈现,未能对基层矛盾治理形成... 基层矛盾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基层社会安全稳定和良性运行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地方围绕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与化解,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然而,现有研究多以单案例的形式呈现,未能对基层矛盾治理形成完整的构象与分析。采用程序化扎根方法,基于25个典型案例,构建了一个以“结构-过程-功能”为核心内容的解释框架,力图深入展现新时代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样态与实践机理。研究发现,在问题导向与高位推动的双重动力驱动下,以党政统合为主、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基层矛盾治理结构初步成型。在此基础上,沿着“资源-能力-工具”3个维度推进的治理过程,最终有效保障了治理效能释放、社会稳定有序与党政领导力提升等治理功能的实现。为进一步解释新时代基层矛盾治理实践,基于对现实样态的深描,从结构、过程、功能等方面归纳基层矛盾治理的主体间赋能、治理制度化、破除“悬浮化”等深层次实践机理。在全面推动基层矛盾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保障治理功能的有效发挥,既要继续强化提升党政领导力,也应重视完善各类过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安全 矛盾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 结构-过程-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俊伟 王洪岩 +3 位作者 马莎莎 杜洪澎 于佳佳 徐宁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6,共6页
目的 了解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制,为构建提高该群体自我同情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山东省2所三甲医院29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 目的 了解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制,为构建提高该群体自我同情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山东省2所三甲医院290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同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疾病接受度量表进行调查。利用分层回归分析探讨自我护理能力、社会支持和疾病接受度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的影响,采用AMOS24.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得分为(82.60±20.88)分。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社会支持、自我护理能力、疾病接受度可独立解释自我同情45.1%的变异。社会支持可直接影响自我同情(β=0.173),也可通过自我护理能力、疾病接受度间接影响自我同情(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72.97%)。结论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处于中等水平,应给予患者充分的社会支持,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疾病接受度,以提高患者的自我同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脑卒中 自我同情 社会支持 自我护理能力 疾病接受度 资源保护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力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陶欣欣 郝闻汉 马丽伟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在以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优质劳动力对我国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促进企业劳动力结构升级;提高... 在以新发展格局重塑经济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优质劳动力对我国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有助于促进企业劳动力结构升级;提高企业声誉和缓解融资约束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劳动力结构升级的主要路径;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因此,企业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努力维持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企业声誉;政府及金融机构应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实现企业劳动力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劳动力结构升级 优质劳动力 声誉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分析师网络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勇 刘婷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共13页
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共同分析师网络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网络发挥的资金渠道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表现为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和提高商业信用融资;同时,共同分析师... 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共同分析师网络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同分析师网络发挥的资金渠道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表现为降低股权融资成本和提高商业信用融资;同时,共同分析师网络发挥的技术渠道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产出,表现为对联结企业专利的引用以及创新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吸收能力越强的企业,共同分析师网络中心度和结构洞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越大;相较于高技术企业,非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动更容易被共同分析师网络中心度影响。本文既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拓展了证券分析师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范畴,又为发掘共同分析师网络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分析师网络 社会网络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网络中心度 结构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吸波性能优化设计
10
作者 孙士平 常梦源 胡政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5,共9页
采用泊松比分类六边形蜂窝构型,基于均匀化理论建立蜂窝单胞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变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吸波性能分析与给定反射率目标的蜂窝构型优化。计算结果表明:2~18 GHz电磁波垂直入射工况下,减小蜂窝边长和增大蜂窝高度均能... 采用泊松比分类六边形蜂窝构型,基于均匀化理论建立蜂窝单胞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开展了变泊松比蜂窝夹芯结构的吸波性能分析与给定反射率目标的蜂窝构型优化。计算结果表明:2~18 GHz电磁波垂直入射工况下,减小蜂窝边长和增大蜂窝高度均能有效提高结构吸波性能,使泊松比趋于零的蜂窝角度变化可提高吸波性能,存在与蜂窝几何参数匹配的最佳涂层厚度,能够获得最优吸波性能;与正泊松比常规六边形蜂窝、零泊松比半内凹六边形蜂窝和负泊松比内凹六边形蜂窝的初始方案相比,反射率为-10 dB时,三种优化蜂窝吸收带宽分别增大了56.8%、35.2%、52.5%,而反射率为-20 dB时,三种优化蜂窝吸收带宽分别从零增大为4 GHz、2.3 GHz、0.5 GHz;三种泊松比蜂窝中,正泊松比蜂窝的优化适应潜力最好。研究结果为多功能蜂窝吸波结构的蜂窝构型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性能 泊松比 蜂窝构型 优化设计 蜂窝夹芯结构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络节点重要性识别研究进展
11
作者 郭强 欧阳 +1 位作者 江明珠 刘建国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51,共27页
准确识别社交网络中的节点重要性对于促进或抑制信息传播、遏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精准营销和社会治理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从4个角度对节点影响力识别算法进行总结和梳理,具体包括:基于微观局部结构、中... 准确识别社交网络中的节点重要性对于促进或抑制信息传播、遏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精准营销和社会治理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该文从4个角度对节点影响力识别算法进行总结和梳理,具体包括:基于微观局部结构、中观的社团结构、宏观全局结构及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性算法,并从不同层面分析了不同算法的优缺点。此外还总结了常用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和评价指标。最后提炼了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节点重要性 社团结构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12
作者 李培林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以新世纪为时间界点,把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分为前20余年和后20余年,那么与新世纪之前的20余年相比,新世纪以来的20余年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人口和家庭结构、社会分层和收入分配结构四个维度,... 以新世纪为时间界点,把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分为前20余年和后20余年,那么与新世纪之前的20余年相比,新世纪以来的20余年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从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人口和家庭结构、社会分层和收入分配结构四个维度,分析这20余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发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结构的改进仍然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比较优势。关键是要利用好这一优势,推动社会结构的持续改进,为经济的稳定增长、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和社会心态的积极向上奠立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改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实践关系场域走向社会生产结构: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视野的三次转移
13
作者 刘怀玉 董坤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时期创作的核心文本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形成的三次核心逻辑位移轨迹。其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强调“实践”概念的物质生产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时期创作的核心文本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形成的三次核心逻辑位移轨迹。其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强调“实践”概念的物质生产意义,以社会关系实践为突破口,实现了从感性现实的哲学直观到历史具体反思的认识论转向;《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社会分工”为枢纽,剖析分工的双重属性——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阶梯,也是阶级对抗的温床,揭示历史动力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使历史唯物主义从哲学宣言具体化为现实的历史科学分析;《哲学的贫困》通过批判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方法论,确立了从共时性、“现在化”社会结构分析切入历史研究的认识逻辑,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真正诞生。三次转移以“社会关系—社会分工—社会结构”为轴线,通过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辩证融合,消解了传统哲学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完成了从实践哲学向历史科学的范式转换,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科学化与革命化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关系 社会分工 社会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矩形裆片”开裆裤的形制结构与功能性研究
14
作者 张妍 张恩慈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138,共11页
本文主要运用复原实验法、三重证据法,以现存六条裤装实物为样本,对中国古代“矩形裆片”开裆裤的形制结构、功能性及穿着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揭示中国古代裤装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在中国古代开裆裤的裁剪和结构设计中,蕴藏着... 本文主要运用复原实验法、三重证据法,以现存六条裤装实物为样本,对中国古代“矩形裆片”开裆裤的形制结构、功能性及穿着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揭示中国古代裤装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在中国古代开裆裤的裁剪和结构设计中,蕴藏着古人对“人衣关系”的深度思考,例如:“矩形裆片”的使用解决了“蔽体”与人体舒适性问题,开裆裤的穿用主要是基于人体对下装机能性需求的考虑;古人的“寡裁”,是古代开裆裤宽博疏阔的主要原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几件裤装实物,在形制结构和功能性上所表现出的同一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裤装发展过程中多民族交互融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矩形裆片 开裆裤 形制结构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爆炸荷载作用下浅埋防护工事支撑结构层的动力分析方法
15
作者 陈力 刘思嘉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5-737,共13页
为解决浅埋成层式工事中分配层厚度受限所导致的爆炸荷载高度局部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考虑荷载局部化特征的等效单自由度动力分析方法,用于支撑结构层顶板的响应评估。基于选取的振型函数与能量等效原理,建立了结构在弹性与塑性响应阶... 为解决浅埋成层式工事中分配层厚度受限所导致的爆炸荷载高度局部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考虑荷载局部化特征的等效单自由度动力分析方法,用于支撑结构层顶板的响应评估。基于选取的振型函数与能量等效原理,建立了结构在弹性与塑性响应阶段的动力系数计算方法,并通过有限元模拟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均布荷载下的静挠曲线仍可作为局部荷载作用下的振型函数,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若将局部荷载按等冲量原则简化为均布荷载进行设计,结构最大位移可能被严重低估,误差最高可达9.7倍。在结构塑性响应阶段,结构抗力动力系数与塑性变形程度呈负相关。荷载总作用时间与结构自振频率的乘积对结构的响应影响显著:当该乘积小于等于1时,结构响应受冲量主导;当其接近10时,适度延长升压时间有利于结构承受更大的爆炸荷载;当该乘积大于等于50时,延长升压时间的增益效果趋于饱和。该方法能有效刻画浅埋工事支撑结构层在局部爆炸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特征,为相关防护结构的抗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爆结构 成层式 支撑结构层 局部荷载 动力系数 抗爆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影响——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16
作者 李道和 龙佩 陈江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和2016年CLDS两期数据构造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 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强化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基于2014年和2016年CLDS两期数据构造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粮食生产,使种植结构呈现“趋粮化”特征,在解决样本自选择性偏误、改变样本容量、更换模型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土地转入和非农劳动力转移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种植结构“趋粮化”之间存在调节作用,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趋粮化”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种植结构的影响具有年龄与地区异质性,显著促进60岁以下和中、西部地区的农户粮食种植决策。据此,提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外包服务市场功能;健全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策略等建议,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化服务 种植结构 粮食安全 趋粮化 CLD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YOLO:复杂场景下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云飞 腰瑞琳 +1 位作者 金海波 张嘉宁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针对目标密集、有遮挡的复杂施工场景下安全帽佩戴检测存在漏检、误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8的HD-YOLO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首先,设计了GRC-C2f结构,使用多分支结构捕获多尺度特征,兼顾训练阶段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推理阶段的计算效... 针对目标密集、有遮挡的复杂施工场景下安全帽佩戴检测存在漏检、误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8的HD-YOLO安全帽佩戴检测算法。首先,设计了GRC-C2f结构,使用多分支结构捕获多尺度特征,兼顾训练阶段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推理阶段的计算效率。其次,设计了DSASF颈部结构,结合动态上采样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精准识别和定位图像中的小目标,以提高检测性能。然后,引入Focal Modulation模块替换原有的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Spatial Pyramid Pooling-Fast,SPPF)结构模块,捕捉图像中的长距离依赖和上下文信息,聚焦于复杂背景中的目标。最后,采用空间增强注意力模块(Spatially Enhanced Attention Module,SEAM)解决小目标遮挡问题。试验结果表明,HD-YOLO算法在同一数据集上平均精度均值为81.8%,相比原始YOLOv8算法提高了5.0百分点。设计的HD-YOLO算法有效提高了复杂场景中佩戴安全帽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安全帽检测 YOLOv8算法 GRC-C2f模块 DSASF颈部结构 Focal Modulation模块 空间增强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发展的趋势研判及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18
作者 李建伟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4,共24页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中国人口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规模从2022年开始发生趋势性规模缩减,人口结构快速少子化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突出,少子化、老龄化和城镇化的演变进程都快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未来人口规...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中国人口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人口规模从2022年开始发生趋势性规模缩减,人口结构快速少子化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突出,少子化、老龄化和城镇化的演变进程都快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未来人口规模缩减、结构少子化老龄化还将持续发展,由此带来的劳动力供给规模持续缩减和创新发展能力下降将引致经济潜在增长率持续下降。为此,需要顺应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内在发展趋势,提前做好中长期应对战略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人口结构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时间与收入双重视角
19
作者 汪兴东 肖丹 +1 位作者 刘庚 张广来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7-317,共11页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扩大农村内需,提升农村消费品质。在构建理论经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扩大农村内需,提升农村消费品质。在构建理论经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能显著促进农户的消费结构升级,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挤出”农业生产时间后,会通过时间效应和收入效应两条路径影响农户的消费结构升级,且时间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中部与西部地区更为明显,且在教育水平与健康水平更高的农户群体中影响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应持续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的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挤出农业生产时间配置到闲暇与非农就业,以促进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提升农村消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 消费结构升级 时间配置 非农收入 闲暇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三种视角及其超越
20
作者 肖滨 李钰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20,233,234,共14页
在国家大转型的背景下,工会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力量,“工会何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梳理关于工会参与治理的三种研究视角发现:从实用主义视角看,工会参与治理围绕组织职工群体、维护职工权益和... 在国家大转型的背景下,工会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力量,“工会何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梳理关于工会参与治理的三种研究视角发现:从实用主义视角看,工会参与治理围绕组织职工群体、维护职工权益和社会稳定以及提供社会服务而展开;从结构主义视角看,工会受历史发展中不同横纵结构影响而形成各种治理模式,强调结构性因素推动工会运行的优势;而从能动主义视角看,工会运用向外部“借力”和协作、资源整合并内化为自身能力的方式承担着社会治理的任务。针对上述三种研究视角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发现,“后结构主义”视角能够取三者之长以应对当前工会参与治理的新情况,并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即工会形成一个撑起的“伞状”空间,进入双向互动的复杂治理情景,并以此丰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间层”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会 基层社会治理 职工群体 后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