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力研究:心理学领域的四种取向 被引量:43
1
作者 贾绪计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7,共7页
创造力研究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这一意义的实现要以人们对创造力本身的深刻认识为前提。当前创造力研究有四种研究取向:创造力的认知心理学取向,关注无意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创造力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 创造力研究对于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这一意义的实现要以人们对创造力本身的深刻认识为前提。当前创造力研究有四种研究取向:创造力的认知心理学取向,关注无意识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为创造力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之争提供了综合性的理论阐释;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取向,关注创造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强调早期经验、家庭、学校等因素对发展的影响;创造力的差异心理学取向,关注认知和人格因素在个体差异中的作用,并提出创造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受到某些条件的制约,要同时考虑创造力领域、创造力的程度等;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取向,从重视个体创造力逐渐转向重视合作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认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心理学与外语教学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安律 刘安洪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2-125,共4页
外语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不同的外语教学思想。外语教学思想的演进在相当程度上是受到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的结果。认知心理学无疑是20世纪后半期到现今为止教育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流派。本文拟集中探... 外语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不同的外语教学思想。外语教学思想的演进在相当程度上是受到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的结果。认知心理学无疑是20世纪后半期到现今为止教育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流派。本文拟集中探讨认知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踪迹,将认知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脉络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外语教学的认知教学法、社会建构主义外语教学理论和叙事外语教学法,其目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化对外语教学的认识,服务于外语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认知心理学 社会建构主义 叙事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计算和平行系统的动态网民群体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王飞跃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7,共10页
动态网民群体(cyber-enabled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CeSMOs)将是近期信息、控制、智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简述CeSMOs的背景、现状、趋势和意义,并提出利用基于ACP概念的计算与平行系统方法来研究动态网民群体.通过人工... 动态网民群体(cyber-enabled soci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CeSMOs)将是近期信息、控制、智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简述CeSMOs的背景、现状、趋势和意义,并提出利用基于ACP概念的计算与平行系统方法来研究动态网民群体.通过人工组织对CeSMOs进行建模表示,采用计算实验对其进行分析评估,利用平行执行对其监控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社会计算与平行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及方法.最后简要评述相关研究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对社会演化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网民群体 ACP方法 社会计算 平行系统 社会舆情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孔识别的自我群体偏向 被引量:6
4
作者 温芳芳 佐斌 +1 位作者 马书瀚 谢志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64-1171,共8页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 面孔认知研究表明,人们识别和再认自己所属群体(如种族、性别、年龄)面孔的成绩显著好于识别其他群体面孔的成绩。近年来围绕面孔识别的这种自我群体偏向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者提出了知觉经验说和社会认知论两种理论来解释其认知加工机制,而类别化-个性化模型和双路径模型则是将两种理论分别加以整合提出的新解释。研究者还对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任务等因素对自我群体偏向的影响。提升面孔识别自我群体偏向研究的生态效度,构建整合性理论模型以及加强跨文化和本土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识别 自我群体偏向 知觉经验说 社会认知论 类别化-个性化模型 双路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社会阶层的社会心理与行为倾向——基于积极和消极视角 被引量:7
5
作者 管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44,共9页
社会阶层是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的彼此地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在同一集团中成员之间具有相类似的态度、行为、价值和心理模式。以往研究大多倾向于低阶层的负面效应,出现典型性消极指标。事实上,低阶层相较于高阶层有许多很... 社会阶层是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等级标准划分的彼此地位相互区别的社会集团,在同一集团中成员之间具有相类似的态度、行为、价值和心理模式。以往研究大多倾向于低阶层的负面效应,出现典型性消极指标。事实上,低阶层相较于高阶层有许多很少被关注的积极效应。对于系统公正论、社会支配论、局部阶梯效应等理论中对社会阶层的争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未来研究可以从影响阶层感知变量、诱导范式效果,以及启动形式的多样化、认知神经视角、跨文化的差异和干预等方面强化低阶层的优势特性,促进消极心态良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低社会阶层 高社会阶层 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华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2年第6期483-488,共6页
德性是人之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多年来,作为个体认同形成和道德发展的汇聚之处,道德认同(moral identity)引领了广泛的研究。其中社会认知取向作为主流范式,为道德认同的理论和测量提供了深厚的基础。该范式之下,当前的道德认... 德性是人之自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多年来,作为个体认同形成和道德发展的汇聚之处,道德认同(moral identity)引领了广泛的研究。其中社会认知取向作为主流范式,为道德认同的理论和测量提供了深厚的基础。该范式之下,当前的道德认同研究的前沿主要包括道德认同与道德行为的关系、道德认同的形成与发展、道德认同与环境的关系等议题。展望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在道德认同的个体发展(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理论整合以及生态化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同 社会认知取向 图式 习惯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报中的多模态隐喻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秀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7-30,126,共15页
本文采用多模态话语的社会认知研究路径,对300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报中包含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这些海报以自然、动物、传统文化符号和基础事件结构为主要源域,构建了三大概念隐喻,即[抽象概念是实体]、[抽象价值是... 本文采用多模态话语的社会认知研究路径,对300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报中包含的多模态隐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这些海报以自然、动物、传统文化符号和基础事件结构为主要源域,构建了三大概念隐喻,即[抽象概念是实体]、[抽象价值是具象符号]、[抽象道德/精神/心理是运动行为],以此来构建抽象概念,主要包括“国家”“文明”“民族”等宏大政治概念、“幸福”“吉祥”“和谐”等社会理想以及“勤劳”“友善”“孝敬”等道德准则;②多模态隐喻为实现国家宏大叙事和个体认同提供了认知资源和路径,是政治思维具象化、外显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政治动员和传播的有力武器。最后,本文提出此类海报在构建与传播方式上应该更加多元,以进一步提升其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社会认知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海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意义的追问与心理学研究——兼论“第二次认知革命”的原则和结果 被引量:4
8
作者 邵迎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107,共7页
现代西方心理学在经过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描写后,正在接受一种新的描述方式。“第二次认知革命”有可能使心理学向心理学是有关个体或者群体中的积极人的研究这一传统的、常识性观念回归。认知革命明确了一个真理,心理学应该成为对... 现代西方心理学在经过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的描写后,正在接受一种新的描述方式。“第二次认知革命”有可能使心理学向心理学是有关个体或者群体中的积极人的研究这一传统的、常识性观念回归。认知革命明确了一个真理,心理学应该成为对意义的心理研究。然而,在方法论上传承了行为主义的认知心理学,片面地将“意义制造”理解为“信息加工”,追求心灵———“自然之镜”———中的“心理表象”。话语观念的导入,使得处在语用平台上心理学家认为,语境、社会?语言的约定以及社会交换的模式,是构成意义的唯一决定因素。在这三描述方式中,对意义的理解和建构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话语在心理现象中占有中心地位。这使我们认为,心灵是个动态的观点,植根于历史、政治、文化、社会和人际的语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信息加工 社会建构 第二次认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动机 被引量:6
9
作者 华厚坤 赵海洪 《高校教育管理》 2003年第1期83-86,96,共5页
学习动机在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是预测第二语言学习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与之相关的最主要因素有: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过程中的成就、动机的强度以及特定社会文化因素作用下的动机。外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 学习动机在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是预测第二语言学习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与之相关的最主要因素有:第二语言习得学习过程中的成就、动机的强度以及特定社会文化因素作用下的动机。外语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其学习动力的不断加强,帮助他们学好第二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语言习得 学习者 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蓝超 史宇晖 +2 位作者 纪颖 曹望楠 常春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1-825,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社会认知整合理论自行设计的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于2022年使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全国多所高校开展问卷星线上调查,最终纳入调查对象328人。使用SPSS 25软件进行社会人口... 目的评价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社会认知整合理论自行设计的高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于2022年使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全国多所高校开展问卷星线上调查,最终纳入调查对象328人。使用SPSS 25软件进行社会人口学特征描述、调查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计算和因子分析。结果问卷整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0,14个具体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97~0.935,信度良好。10个公因子可解释问卷全部内容的73.37%,且成分矩阵分布与预期设计一致,结构效度良好。结论问卷整体的信效度较好,可用于测量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整合理论中各变量的内容,但感知障碍相关维度的题目有待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体育锻炼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