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缓冲函数和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1
作者 崔杨 马搏余 +2 位作者 戴汉扬 马鑫 赵钰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86,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以改善系统动态调节性能。首先,在惯量调整中使用缓冲函数增加系统的调节平滑度。其次,在阻尼调整中引入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环节,减少频率下降时有功功率输出稳态误差。然后,通过模糊控制为惯量和阻尼引入修正量并对所提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对提高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和功率响应动态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 构网型控制 转动惯量 阻尼系数 缓冲函数 自适应调整方法 小干扰稳定 模糊控制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万里 涂春鸣 +1 位作者 肖凡 郭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I0005,共15页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增强故障期间的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首先,全面分析2种故障类型下VSG的惯性和阻尼对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然后,提出一种引入角频率偏差反馈的有功环控制,并基于小信号和大信号模型综合分析VSG的暂态响应;接着,给出一种考虑最优阻尼比的VSG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暂态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 暂态响应 最优阻尼比 小信号模型 大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频率与电压越限风险的孤岛微电网群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育炜 肖迁 +3 位作者 穆云飞 贾宏杰 金昱 陆文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8,共10页
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多采用子微网功率按比例分配方法,其在重负荷接入下面临频率与直流母线电压的越限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构建一种分层控制架构;其次,在微电网群控制层,提出一种基于子微网极限... 孤岛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群多采用子微网功率按比例分配方法,其在重负荷接入下面临频率与直流母线电压的越限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协调控制策略。首先,构建一种分层控制架构;其次,在微电网群控制层,提出一种基于子微网极限功率点钳位的微电网群互联变换器功率分配方法,当重负荷接入时,有越限风险的子微网功率钳位于其阈值,保证频率与电压稳态不越限;再次,在子微网控制层,设计一种基于频率与电压微分前馈补偿的子微网瞬时功率控制方法,进一步保证频率与电压动态不越限。基于此,通过建立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分析关键参数对稳定性的影响,并给出参数的设计过程。最后,多工况下的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频率越限风险 电压越限风险 分层协调控制 功率分配 小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链路延时的MMC高频稳定性分析与振荡抑制策略
4
作者 徐韬 束洪春 +3 位作者 冯海洋 孙士云 陈有为 张丕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70,共13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系统因其固有的链路延时特点,可能导致系统出现高频振荡现象。针对此问题,建立了含链路延时的MMC小信号模型,利用特征值分...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高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系统因其固有的链路延时特点,可能导致系统出现高频振荡现象。针对此问题,建立了含链路延时的MMC小信号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对高频振荡模式进行分析,揭示了高频振荡的发生机理。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带阻滤波器的高频振荡抑制策略,以确保高频段有足够的正阻尼。并与采用低通滤波器和非线性滤波器的抑制策略进行对比,探讨了不同策略的抑制效果以及对MMC动态性能和故障穿越能力的影响。最后,根据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抑制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稳定性 状态空间模型 高频振荡 附加阻尼控制 高压直流输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调速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参数优化
5
作者 栾一航 孙建军 +3 位作者 庄凯勋 张远志 查晓明 丁理杰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9-1608,I0009,I0010,共12页
功率优先控制下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调速器与变流器响应速度的较大差异使其面临转速反调、振荡乃至失稳的潜在风险。为此,建立了功率优先控制下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线性化模型,提取了机组转速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据此推导了机组出力... 功率优先控制下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调速器与变流器响应速度的较大差异使其面临转速反调、振荡乃至失稳的潜在风险。为此,建立了功率优先控制下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线性化模型,提取了机组转速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据此推导了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以调速器控制参数为自变量的转速稳定域解析表达式,相较常规稳定域计算方法,该表达式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极大降低了计算量。基于所提稳定判据,分析了机组工作水头对机组稳定域的影响及调速器参数对机组转速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实时计算调速器控制参数较优取值的简便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机组出力调节过程中的转速振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功率变速抽蓄机组 功率优先控制 小信号建模 稳定性分析 调速系统 控制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源和无源阻尼协同控制的光伏直流升压汇集系统谐振抑制
6
作者 潘鹏程 韩文舜 郭雪丽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0,共11页
光伏直流升压汇集系统中,DC/DC换流器内部LC电路与开关电路因阻抗匹配而产生谐振问题,从而导致系统稳定性变差甚至崩溃。针对换流器因阻抗匹配产生的谐振问题,提出了有源和无源阻尼协同控制以消除谐振的方法。首先,建立了在不同工况下... 光伏直流升压汇集系统中,DC/DC换流器内部LC电路与开关电路因阻抗匹配而产生谐振问题,从而导致系统稳定性变差甚至崩溃。针对换流器因阻抗匹配产生的谐振问题,提出了有源和无源阻尼协同控制以消除谐振的方法。首先,建立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换流器运行小信号阻抗模型。其次,利用阻抗比判据对比分析系统稳定性差异,并讨论了不同虚拟电阻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将产生谐振峰值处的角频率点与其相邻正常角频率点的等效阻抗幅值之比限定为[0.95,1.15],将阻尼电阻值在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下换流器的闭环输出阻抗幅值提高了约1.5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仅采用有源或无源阻尼法,所提协同控制策略使得产生谐振处的幅值由–15 dB增加到40.5 dB,提高约4倍,且系统具有较大的幅值和相角裕度,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直流升压汇集 小信号阻抗建模 有源和无源阻尼 谐振抑制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尖速比的双馈风电机组调频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宽 赵波 刘磊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444,共11页
研究尖速比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下双馈风电机组调频效果的影响,以优化不同工况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减载双馈风电机组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型,结合VSG建立包含尖速比变量的双馈风电机组调频系统小信号模型;其次,使用该模型来推导风... 研究尖速比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下双馈风电机组调频效果的影响,以优化不同工况的控制策略。首先,分析减载双馈风电机组系统的基本控制模型,结合VSG建立包含尖速比变量的双馈风电机组调频系统小信号模型;其次,使用该模型来推导风力发电机组在小信号条件下的等效惯性和尖速比之间的关系方程,根据伯德图和特征根的根轨迹图分析尖速比对VSG控制的双馈风电系统调频动态特性,确定不同尖速比运行下虚拟同步机控制的惯量响应;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四机二区域模型进行时域仿真,仿真结果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电机控制 虚拟电厂 小信号模型 叶尖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控制环路影响的VSG型构网储能dq阻抗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建荣 赵波 赵炳洋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9,共18页
新型电力系统同步机比例的减少对系统稳定运行带来挑战,构网储能系统因具有电压源外特性和良好的弱网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但构网储能本质仍是多控制环路多控制参数的电力电子设备,因此构网储能自身稳定性问题需要考虑。目前针对多环路... 新型电力系统同步机比例的减少对系统稳定运行带来挑战,构网储能系统因具有电压源外特性和良好的弱网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但构网储能本质仍是多控制环路多控制参数的电力电子设备,因此构网储能自身稳定性问题需要考虑。目前针对多环路控制的跟网储能稳定性研究较多,而构网型的稳定性研究较少。因此本工作考虑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型构网储能主电路与功率环,从实际控制需求角度出发,进一步考虑电压环、电流环以及虚拟阻抗环,选择dq坐标系,建立多环路小信号模型与等效输出阻抗模型。接着分析了控制环路参数对不同频段阻抗特性的影响,并由阻抗法进行并网小信号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相关结果表明:VSG型构网储能在低频段(1~10 Hz)存在负阻尼特性,功率环会诱发低频负阻尼谐振频率增大,电压环则会诱发系统中频段(10~100 Hz)出现负阻尼特性,电流环则会诱发系统高频段(100~10000 Hz)出现负阻尼特性。弱电网工况下,功率环阻尼的减小与虚拟惯量的增大、电压环比例系数的减小与积分系数的增大均会引发低频振荡导致系统失稳,而电流环对系统稳定性影响小。在短路比(SCR)为2时,引入虚拟阻抗环,功率环控制参数稳定区域面积扩大约1.67倍,电压环控制参数稳定区域面积扩大约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储能 多控制环路 dq阻抗建模 小信号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稳定性评估
9
作者 乔宇峰 王鹏飞 +3 位作者 杨扬 张钰 牧仁 潘功银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79,共7页
采用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控制技术模拟同步发电机的外部特性,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一定的阻尼和惯性。然而,基于VSG控制技术的风力发电机(wind turbine generator,WTG)容易引起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为此,研究基... 采用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控制技术模拟同步发电机的外部特性,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一定的阻尼和惯性。然而,基于VSG控制技术的风力发电机(wind turbine generator,WTG)容易引起电力系统的低频振荡,为此,研究基于VSG控制的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首先,建立单个和多个基于VSG控制的风力发电机、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随后,通过求解状态矩阵得到系统的特征值,并分析系统的振荡模态;最后,根据特征值法进行虚拟惯量、虚拟阻尼以及线路连接电抗等参数变化对系统小信号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风力发电机 小信号模型 虚拟惯量 虚拟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多区域直驱风场经VSG控制的MMC送出系统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10
作者 朱煜昆 贾轩 +4 位作者 潘霄汉 朱益华 涂亮 常东旭 王谱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3,共13页
大规模直驱风场并网系统一般由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ization generator,PMSG)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构成,两者连接后的相互作用机理较为复杂。同时直驱风机的全功率变流器和MMC... 大规模直驱风场并网系统一般由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ization generator,PMSG)和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构成,两者连接后的相互作用机理较为复杂。同时直驱风机的全功率变流器和MMC的常规矢量控制策略会使系统呈现出低惯量和低阻尼的特性,难以保证直驱风场经MMC送出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稳定。针对此问题,建立了计及多区域直驱风场经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的MMC送出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对比了电磁暂态模型和小信号模型的动态响应,验证了小信号模型的正确性。当直驱风场的输出功率增加时,系统存在失稳的风险,采用参与因子法分析电压外环控制器和环流抑制控制器参数对并网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根轨迹法得到参数的可行域,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优化,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参数优化的有效性,为参数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风电场 永磁同步发电机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 小信号模型 特征根轨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电网下无刷双馈风机稳定域评估及电流前馈控制策略
11
作者 王远卓 徐海亮 +1 位作者 葛平娟 王中行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76-2490,I0093,I0094,共17页
目前针对无刷双馈风机(brushless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BDFIG)稳定性问题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弱电网下,电网阻抗不可忽略,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扰动由锁相环引入控制系统,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解决该问题,该文基于谐波线性... 目前针对无刷双馈风机(brushless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BDFIG)稳定性问题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弱电网下,电网阻抗不可忽略,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扰动由锁相环引入控制系统,不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为解决该问题,该文基于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BDFIG系统的单输入单输出模型,深入分析了弱电网下控制环节带宽与运行点对系统稳定性的交互影响规律。特别是,刻画了多约束条件下BDFIG系统的稳定域,并据此得到控制环节带宽选择与运行点配置的依据。同时提出了一种控制绕组误差电流前馈控制策略,理论分析表明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稳定性。最后,仿真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绕组误差电流前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风机 弱电网 序阻抗建模 小干扰稳定性 误差电流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直驱风机的主动频率支撑控制策略
12
作者 刘尊祝 程志江 +1 位作者 王维庆 宋贝多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3,共11页
高比例风力发电使用大量的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网,不具备传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响应特性,因此在外界扰动时难以维持系统频率的稳定性。构网型直驱风机采用虚拟同步控制方式运行,在扰动时不受锁相环的影响,能够给系统提供频率支撑。针对虚... 高比例风力发电使用大量的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网,不具备传统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响应特性,因此在外界扰动时难以维持系统频率的稳定性。构网型直驱风机采用虚拟同步控制方式运行,在扰动时不受锁相环的影响,能够给系统提供频率支撑。针对虚拟同步控制下,构网型直驱风机在受到外部扰动时出现的频率和功率波动较大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惯量和阻尼自适应的主动频率支撑控制策略。首先,建立风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小信号模型;其次,利用特征根轨迹分析,探讨网侧控制环节中关键参数对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影响,进而提出参数自适应调节的频率支撑控制策略;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小信号建模的准确性和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证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系统在扰动下的频率和功率波动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系统 构网型直驱风机 虚拟同步控制 小信号模型 特征根轨迹分析 自适应惯量 主动频率支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变换器的小扰动同步稳定机理分析与致稳控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红 梁军杨 +2 位作者 王振民 李国进 陈延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02-3815,共14页
弱电网下,跟网型变换器易出现因阻尼不足导致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为此,该文借鉴复转矩分析理论,计及复杂控制耦合,建立跟网型变换器的复转矩模型。量化多环控制耦合、线路阻抗、控制参数等因素对系统阻尼转矩的影响,从阻尼的角度揭... 弱电网下,跟网型变换器易出现因阻尼不足导致的小扰动同步失稳问题。为此,该文借鉴复转矩分析理论,计及复杂控制耦合,建立跟网型变换器的复转矩模型。量化多环控制耦合、线路阻抗、控制参数等因素对系统阻尼转矩的影响,从阻尼的角度揭示跟网型变换器的小扰动同步失稳机理。根据理论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锁相环阻尼重塑控制策略,通过补偿多环控制耦合引入的负阻尼,增强变换器的小扰动同步稳定性。最后,开展相应的仿真与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改进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网型变换器 小扰动同步稳定 多环控制耦合 复转矩分析法 阻尼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多参数协同自适应方法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杰 程静 +1 位作者 王维庆 黄瓷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4-85,共12页
应用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技术的光储系统在并网运行工况发生改变时,VSG输出功率和频率会发生较大波动。为了减缓功率-频率振荡,提出一种多参数协同自适应控制策略,该策略能有效抑制系统波动。首先根据VS... 应用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VSG)技术的光储系统在并网运行工况发生改变时,VSG输出功率和频率会发生较大波动。为了减缓功率-频率振荡,提出一种多参数协同自适应控制策略,该策略能有效抑制系统波动。首先根据VSG小信号模型,推导出系统满足相角稳定裕度条件下虚拟惯量J和阻尼系数D的取值范围。其次考虑到有功下垂系数Kf会改变系统功率-频率特性的敏感程度,设计了包含J、D、Kf的三参数协同自适应变化函数,为实现阻尼系数在第二阶段缓慢减小和第四阶段进一步增大,引入了频率差值积分项。然后,为进一步验证此方法在系统受大扰动时的适用性,在小信号分析的基础上进行VSG暂态稳定性分析。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的仿真模型中针对不同工况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无论在大扰动还是小扰动工况,采用改进后的方法都能够很好地增强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小信号模型 虚拟惯量 阻尼系数 下垂系数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前滞后环节附加前馈阻尼的VSG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兰飞 高占兴 黎静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I0012,I0013,共12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引入同步机二阶转子运动方程,增大电力系统等效惯量的同时,也引入了同步发电机的振荡特性,有功低频振荡等动态稳定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引入调速侧电力系统稳定器(governor power sys...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在引入同步机二阶转子运动方程,增大电力系统等效惯量的同时,也引入了同步发电机的振荡特性,有功低频振荡等动态稳定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引入调速侧电力系统稳定器(governor power system stabilizer,GPSS)能有效抑制VSG的功率低频振荡,但其在超调量及调节时间方面的控制效果仍有待提高。通过建立VSG的小信号模型从极点配置角度分析其稳定性,揭示基于GPSS的VSG控制策略在功率动态响应上存在较高超调和较长调节时间的原因。基于此,参考GPSS控制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前滞后环节附加前馈阻尼补偿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并从理论上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不影响系统稳态特性的前提下,能够提供调整自由度更高的正阻尼,在有效地抑制功率超调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调节速度,从而更好地抑制了有功功率的低频振荡。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对比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前馈阻尼补偿 小信号模型 动态性能 有功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虚拟电阻的低压微电网有功均分下垂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必双 付思维 +3 位作者 王文 李启凯 刘铮 唐明珠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153,共12页
由于低压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的线路阻抗不匹配,传统的下垂控制策略难以按照下垂系数合理分配有功功率。为此,提出一种无需通信的自适应虚拟电阻下垂控制方法。通过将微电网中每个分布式发电机(DG)单元输出的有功功率和电压传送给自适... 由于低压微电网中各分布式电源的线路阻抗不匹配,传统的下垂控制策略难以按照下垂系数合理分配有功功率。为此,提出一种无需通信的自适应虚拟电阻下垂控制方法。通过将微电网中每个分布式发电机(DG)单元输出的有功功率和电压传送给自适应虚拟电阻控制器中,在保证电压和频率稳定控制的前提下实现功率按逆变器容量比例进行精确分配。论文对改进方法的微电网逆变器进行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以优化控制器有关控制参数。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分布式发电 下垂控制 自适应虚拟电阻 有功功率分配 环流抑制 小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极弱电网场景下构网型变流器调频能力提升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冬梅 裴建楠 +3 位作者 白俊辉 徐辰宇 宋晨铭 刘崇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5-226,共12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构网控制技术因其良好的阻尼与惯量支撑特性已被广泛关注,但其存在调频过程中难以抑制因工况、场景改变时控制性能弱化所导致的有功暂态超调、功率振荡等缺陷,调频能力适用度不足...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构网控制技术因其良好的阻尼与惯量支撑特性已被广泛关注,但其存在调频过程中难以抑制因工况、场景改变时控制性能弱化所导致的有功暂态超调、功率振荡等缺陷,调频能力适用度不足。该文首先在现有的VSG控制环节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融合多控制环节的VSG调频小信号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经典控制理论提出了VSG调频能力可行域的概念,用以定量表征和度量虚拟惯量、附加阻尼系数、电网强度等参数对VSG调频动态性能的影响。针对多工况、多场景下VSG调频性能无法兼顾以及控制参数不易整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活调速控制的VSG调频能力提升策略。最后在PSCAD/EMTDC中构建仿真,并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技术 虚拟同步发电机 附加阻尼 弱、极弱电网 调频能力 小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磁储能装置提高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岚 丁安敏 +3 位作者 田洪英 张彦 张奎同 马文忠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62,共13页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中定功率控制的换流器具有恒功率负载特性,会降低系统阻尼,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加入超导磁储能SMES(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装置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推导了柔...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中定功率控制的换流器具有恒功率负载特性,会降低系统阻尼,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该问题,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加入超导磁储能SMES(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装置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推导了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反馈控制模型,采用频域分析法研究了换流器恒功率负载特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结合数学模型和频域分析,指出SMES装置能够为电网提供正阻尼,增大了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在剪切频率处的相位裕度,从而改善了系统稳定性。为防止超导磁体两端电压过高,SMES装置与直流配电网连接的DC/DC换流器需具备一定的电压调节性能,因此研究了采用模块化多电平DC/DC换流器DC-MMC(modular multilevel DC/DC converter)的SMES装置,通过调节子模块个数灵活设置换流器电压变比,在实现换流器能量双向流动的同时控制超导磁体两端电压,以保护储能装置。最后通过时域仿真波形验证了采用DC-MMC的SMES装置在提高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配电系统 超导磁储能 小信号稳定性 反馈控制模型 模块化多电平DC/DC换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G下垂优化控制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惯性提升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明东 杨岙迪 +1 位作者 李龙好 李忠文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3,共7页
针对传统VSG技术动态性能较差且重要参数J和D最优值较难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与神经网络预测的VSG控制与参数优化策略,实现了VSG技术中关键参数J和D的动态调节。首先,所提策略将有功功率-频率下垂控制应用于VSG的控制算法... 针对传统VSG技术动态性能较差且重要参数J和D最优值较难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下垂控制与神经网络预测的VSG控制与参数优化策略,实现了VSG技术中关键参数J和D的动态调节。首先,所提策略将有功功率-频率下垂控制应用于VSG的控制算法中;其次,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和电压与无功控制特性,建立VSG的小信号分析模型,完成了关键参数转动惯量与阻尼系数的初值整定;最后,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分析学习和网络训练,调整权值以改变VSG转动惯量与阻尼系数,通过误差函数比较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误差,多次学习训练后参数达到期望值。将神经网络优化算法与下垂控制策略结合,对VSG控制策略进行优化。分别采用传统VSG控制、恒定参数下垂控制和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自适应参数下垂控制对算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基于神经网络优化的自适应参数下垂控制比传统VSG控制的频率最大变化量降低了26.7%,频率稳定时间降低了0.25 s,表明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电力系统 VSG 下垂控制 神经网络 小信号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充放时序SIDO开关变换器电流型变频控制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明智 林润泽 +3 位作者 周述晗 冯沛 李欢 王登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0-989,共10页
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开关变换器工作在共享充放时序下存在电感电流纹波大、输出支路间交叉影响严重以及电路参数宽范围变化下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独立充放时序电流型变频控制(current-... 单电感双输出(single-inductor dual-output,SIDO)开关变换器工作在共享充放时序下存在电感电流纹波大、输出支路间交叉影响严重以及电路参数宽范围变化下控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独立充放时序电流型变频控制(current-mode variable frequency control,C-VF)技术.首先,具体描述变换器在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下的工作原理,并推导主电路开环传递函数;进一步构建闭环小信号模型,推导闭环交叉阻抗,详细分析不同输出电压及负载电流下变换器的交叉影响特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相较于共享充放时序,独立充放时序C-VF CCM SIDO buck变换器减小了交叉影响,改善了负载瞬态响应性能;当两支路负载电压不等时,减轻某一支路负载可以降低该支路的交叉影响;当两支路输出电压相同但负载不同时,重载支路对轻载支路的交叉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充放时序 单电感双输出 电流型变频控制 小信号建模 交叉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