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d for the Stud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Slow-Release Carrier Life Sludge
1
作者 LI Junlong XIE Peng +2 位作者 YAN Fangfang QIU Qing FENG Qiming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6-46,共1页
After the sewage treatment, putting the wet sludge in which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is extremely low, corrupt and broken straw, bentonite, urea in proportioning according to the certain ratio, mixing well-distributed,... After the sewage treatment, putting the wet sludge in which the heavy metal content is extremely low, corrupt and broken straw, bentonite, urea in proportioning according to the certain ratio, mixing well-distributed, taking the shape of Nitrogen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doing the dynamic bioleaching test by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rainfall simulation, researching the slow-release characteristic, water retention. When the mass ratio of the wet sludge whose water content is 82.5%: bentonite: corrupt and broken straw: urea is 62.5: 12.5: 12.5: 12.5, drip washing the 10g Nitrogen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by the 80ml distilled water after 48h, the residue rate of urea is 29.63%; Under the room temperature of 25 ℃, 77%RH, moisture evaporate 46.32% after 60 h.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low-release fertilizer has a good release-effect of nitroge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ffect. It provides the basic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ewage in the aspect of Nitrogen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 SLUDGE BENTONITE corrupt and broken STRAW urea nitrogen slow-release fertiliz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引发制备MCC-g-PAA/PVA/urea高吸水性树脂及其缓释肥料性能研究
2
作者 赵雨晨 朱紫雯 +3 位作者 艾买提江·萨伍提 焦雪莹 排孜丽娅·库尔班 米热班·麦麦提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7-193,共7页
以微晶纤维素(MCC)、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酸(AA)为原料,不加任何交联剂和引发剂,经紫外光引发制备了具有缓释肥料功能的MCC-g-PAA/PVA/urea高吸水性树脂。采用SEM、FT-IR、XRD和TG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光照时间、物料比以及... 以微晶纤维素(MCC)、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酸(AA)为原料,不加任何交联剂和引发剂,经紫外光引发制备了具有缓释肥料功能的MCC-g-PAA/PVA/urea高吸水性树脂。采用SEM、FT-IR、XRD和TG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光照时间、物料比以及单体中和度对该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CC质量占AA质量的5%、PVA质量占AA质量的2%,且AA的中和度为55%时,所得MCC-g-PAA/PVA/urea在蒸馏水和0.9%NaCl溶液中的溶胀率分别为970 g/g和961 g/g。此外,在土壤保水率测试中,该树脂保持土壤湿润超过10 d;26 d后尿素缓释率约为90%;60 d后自然降解率达41%。最后,生长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树脂对植物生长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高吸水树脂 缓释肥料 紫外光引发聚合 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3
作者 罗瑾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76-79,共4页
本文以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入100%、90%缓控释氮肥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种植经济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综合考虑,认为控释氮肥替代普... 本文以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入100%、90%缓控释氮肥时,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种植经济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综合考虑,认为控释氮肥替代普通尿素并减氮10%水稻种植效果最佳,是适宜邵阳市水稻的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功能缓控释肥及其膜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成静 唐雨昂 +6 位作者 朱星宇 蔡晴雯 王怡丹 贠一新 袁旭峰 朱万斌 王洪亮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常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作物产量,作为传统化肥替代品备受关注。而包膜型缓控释肥的核心在于对所包覆的膜材料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包膜材料都... 包膜型缓控释肥通常具有核-壳结构,通过控制外部壳层来调控内层肥料的释放速度,可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作物产量,作为传统化肥替代品备受关注。而包膜型缓控释肥的核心在于对所包覆的膜材料的研究,目前大多数包膜材料都有生产成本较高、难以降解等缺点。因此,开发缓控释性能好、容易降解、环境友好的功能化膜材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包膜型功能缓控释肥的研究现状,重点从无机、有机和无机-有机复合材料3个方面介绍包膜型缓控释肥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包膜型缓控释肥性能的影响因素;总结了包膜型缓控释肥的制备工艺及缓控释机理;针对该类型肥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型缓控释肥 生物质 膜材料 可持续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与尿素配施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丁永刚 乔玉强 +5 位作者 刘茗 贾倍倍 曹承富 陈欢 王冠军 杜世州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6-682,共7页
为了探明缓释肥和尿素配施对小麦产量、氮利用效率和面粉品质的影响及其减氮潜力。本研究设置不施氮对照(CK0),施氮量为240 kg/hm^(2)(其中60%的施氮量采用复合肥基肥,40%的施氮量采用尿素作为拔节肥追施)对照(CK),以及5个缓释肥一次性... 为了探明缓释肥和尿素配施对小麦产量、氮利用效率和面粉品质的影响及其减氮潜力。本研究设置不施氮对照(CK0),施氮量为240 kg/hm^(2)(其中60%的施氮量采用复合肥基肥,40%的施氮量采用尿素作为拔节肥追施)对照(CK),以及5个缓释肥一次性基施或与尿素配施处理(分别以M1、M2、M3、M4、M5表示),共计7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及其构成、氮肥利用效率、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M2、M4处理在减氮12.5%的前提下,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687 kg/hm^(2)和681 kg/hm^(2),花前氮素积累量增加16.30%和25.93%。M4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籽粒中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与CK相比显著增加;面团形成时间、拉伸面积、拉伸阻力和最大拉伸阻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5处理施氮量高于M4处理,小麦产量和籽粒总蛋白含量与M4处理相比增幅不显著,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吸收效率、面团拉伸特性显著低于M4处理。综上,选择施氮量为210 kg/hm^(2),60%的施氮量采用缓释肥基施,40%的施氮量采用尿素作为拔节肥追施可以实现小麦产量、氮利用效率、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协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尿素 小麦 氮利用效率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控释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及环境效应评价
6
作者 杨璨 申亚珍 +5 位作者 续勇波 岳艳军 杨博兰 柳小琪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9-1419,共11页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每次施氮肥后,连续监测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通量,计算其累积排放损失量。插秧后,每10天采集一次淋溶液,每次降雨后采集田面水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计算淋溶和径流氮损失量。在5个主要生育期,取0—20 cm土层土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时取植株样,调查生物量和植株氮吸收量,成熟期调查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P和M处理的水稻产量较U分别提高了29.3%和30.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6和17.8个百分点。与U相比,一次施用P处理显著降低了苗期稻田铵态氮含量,增加了分蘖—拔节和拔节—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累积,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2.3%和39.9%,显著降低了氨挥发33.4%、氮淋溶12.3%和氮径流损失44.5%,总活性氮损失量降低了33.6%;一次性施用M处理增加了分蘖—拔节期吸氮量109.3%,促进前期的氮素累积,降低了16.5%淋溶氮损失,增加了74.6%的径流氮损失,总活性氮损失上升16.8%。【结论】一次性施用控释期约为90天的包膜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稻田苗期的田面水铵态氮含量,提升了分蘖—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吸收,这种前氮后移的供氮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总活性氮损失显著降低,因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一次性施用基质缓释氮肥提高了苗期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稻在分蘖—拔节阶段的氮素吸收,但是对水稻拔节—抽穗阶段的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基质缓释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但环境正效应尚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氮肥 基质缓释氮肥 籽粒产量 活性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配合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氮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俊滔 石艳平 +5 位作者 曹梦娇 任佳佳 王晔青 陈轶平 王艺蓉 陈贵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90-594,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缓控释肥配合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缓控释肥和脲铵分别替代传统复合肥和尿素,同时进行秸秆还田,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缓控释肥+脲铵+秸秆还田的施肥模式,对氮累积量和氮肥...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缓控释肥配合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缓控释肥和脲铵分别替代传统复合肥和尿素,同时进行秸秆还田,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累积量。缓控释肥+脲铵+秸秆还田的施肥模式,对氮累积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有提升作用。在相对较合理的施氮条件下,继续减施氮肥会导致作物产量下降,且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推广使用基施缓控释肥、追施脲铵配合秸秆还田的施肥模式,但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损失,667 m^(2)化肥总氮投入应不低于12 kg,以12~15 kg为宜,实现晚稻丰产与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量 缓控释肥 秸秆还田 氮肥表观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氮肥对小麦增产和N_(2)O减排效应的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张雨婷 囤灿平 +5 位作者 鄢世杰 石光辉 颜磊 赵灿 王维领 霍中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2-1565,共14页
【目的】缓控释氮肥替代速效氮肥是协调作物丰产与农田减排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了缓控释氮肥对我国小麦产量和麦田N_(2)O排放的综合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为不同生态区优化小麦施氮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缓控释氮肥替代速效氮肥是协调作物丰产与农田减排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了缓控释氮肥对我国小麦产量和麦田N_(2)O排放的综合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为不同生态区优化小麦施氮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缓控释肥,缓释肥,控释肥”“小麦”和“产量,氮,氧化亚氮,N_(2)O,温室气体”的中英文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共检索出在2005至2024年7月期间发表的1458篇相关文献。按照以下条件进行筛选:1)试验必须包括施用缓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处理;2)试验至少报道了一项小麦生产力指标或N_(2)O排放总量;3)限于中国内地的田间试验等条件,最终筛选出91篇文献,从中提取出1311组数据,包含535组小麦产量、249组氮肥表观利用率(NUE)、305组氮肥农学利用率(NAE)、92组生物量、88组生产利润和42组N_(2)O排放量数据。采用Meta方法分析不同气候、土壤基础地力、施氮量、运筹比例等条件下缓控释氮肥的应用效果。【结果】从总效应来看,缓控释氮肥较常规氮肥显著增加了小麦产量(4.46%)、NUE(12.20%)、NAE(17.77%)以及生产利润(12.21%),减少了田间N_(2)O总排放量(−26.69%),但对小麦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发现,施氮量、追肥占比以及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缓控释氮肥增产效果的关键因子,整体呈现为随追肥比例增加、氮肥施用量以及土壤含氮量的降低,小麦产量对缓控释氮肥的正向响应程度逐渐提高。当小麦生长季内累计降水量<450 mm、种植密度≤220株/m^(2)以及种植非弱筋小麦品种时,缓控释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此外,在黏粒含量较少以及有机质含量<20 g/kg的土壤中施用缓控释氮肥,其增产效果更佳。无论处于何种条件,缓控释氮肥处理的N_(2)O总排放量均显著低于常规氮肥处理,尤其当缓控释氮肥占比>70%、土壤有机质含量>20 g/kg以及土壤黏粒含量较高时,缓控释氮肥可以发挥更好的N_(2)O减排效果。【结论】缓控释氮肥代替常规氮肥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增加了小麦产量及生产利润,大幅减少了麦田N_(2)O排放。缓控释氮肥的应用效果与气候条件、小麦品种、施氮量、肥料运筹方式以及土壤性状等因素密切相关。缓控释氮肥在砂土、壤土以及黏壤土的增产效果均较好,在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偏低的地区表现更佳,对中、中强、强筋小麦品种的增产效果更显著,在黏土条件下的N_(2)O减排效果更佳。利用缓控释氮肥替代常规氮肥时,适当降低总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增加缓控释氮肥占比和追肥比例,更有利于实现小麦丰产与麦田N_(2)O减排协同的生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小麦 产量 N_(2)O减排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不同比例控释尿素对寒地水稻产量效益的影响
9
作者 姬景红 刘双全 +5 位作者 马星竹 郝小雨 王开军 郑雨 赵月 夏语琪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30-34,共5页
为优化和推广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分析比较了寒地水稻不同比例控释尿素侧深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基肥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处理SD1(控释尿素,80%N,侧深施)、SD2(控释尿素,60%N,常规尿素... 为优化和推广寒地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分析比较了寒地水稻不同比例控释尿素侧深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基肥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处理SD1(控释尿素,80%N,侧深施)、SD2(控释尿素,60%N,常规尿素,20%N,侧深施)、SD3(控释尿素,40%N,常规尿素,40%N,侧深施)、SD4(控释尿素,20%N,常规尿素,60%N,侧深施)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平均增加18.5,25.5,16.8和15.4个·m^(-2),产量分别平均增加325,672,522和218 kg·hm^(-2),增产率分别达4.2%、8.7%、6.7%和2.8%,其中处理SD2与处理FP(常规尿素,50%N作基肥,30%N作分蘖肥)差异达显著水平;经济效益分别平均增加848.05,1792.45,1566.85和978.85元·hm^(-2)。采用侧深施基肥80%N(控释尿素氮与普通尿素氮比例1∶1~3∶1),穗肥20%N,水稻产量效益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侧深施肥 水稻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包膜基施替代水溶追施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0
作者 李权辉 赵凯丽 +2 位作者 郭宁 尹心馨 石文学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为探究控释氮肥基施替代水溶氮肥追施的效果,在京郊设施大棚开展春茬番茄试验,研究常规施肥对照(FP)、优化施肥(OPT)、50%包膜尿素基施(CU50),100%包膜尿素基施(CU100)4种施肥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为探究控释氮肥基施替代水溶氮肥追施的效果,在京郊设施大棚开展春茬番茄试验,研究常规施肥对照(FP)、优化施肥(OPT)、50%包膜尿素基施(CU50),100%包膜尿素基施(CU100)4种施肥方式对番茄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以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FP处理的产量(30.8 t·hm^(-2))最低,其次为CU100、OPT处理,以CU50处理的产量(35.6 t·hm^(-2))最高,比FP处理显著增加15.9%,比OPT处理显著增加1.6%。产值和净收益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规律,CU50处理的产值和净收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OPT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1.1万元·hm^(-2)、1.4万元·hm^(-2)。番茄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以CU50处理最高,但与OPT、FP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硝酸盐含量以CU100处理最低,其次为CU50处理,两者均显著低于FP、OPT处理。在收获期后,CU50处理的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最低,其次为CU100处理,两者均显著低于FP、OPT处理。番茄植株对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均以CU50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U50、CU100处理投入的氮、磷、钾养分均无盈余。综上,可推荐设施春茬番茄施肥量为:施磷量42.3 kg·hm^(-2),施钾量171.6 kg·hm^(-2),在传统施氮量(128.4 kg·hm^(-2))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调节水氮耦合,以包膜尿素基施代替50%水溶氮肥追施可达到提质增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尿素 设施番茄 产量 控释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雪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11
作者 王飞 秦方锦 +4 位作者 章余 车春华 胡伋 黄郑宸 郑振浩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8-183,共6页
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雪菜的产量和生产效益,以期提炼合理施肥模式,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参考。采用配方施肥、缓控释肥应用、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等技术路线,各设3个处理,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CK),减少总养分28.7%~42.7%(均指折纯养... 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雪菜的产量和生产效益,以期提炼合理施肥模式,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提供参考。采用配方施肥、缓控释肥应用、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等技术路线,各设3个处理,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CK),减少总养分28.7%~42.7%(均指折纯养分量,下同)。结果显示,当地主推的配方施肥模式(基肥20-15-10配方肥、尿素提苗、春发肥21-6-13配方肥)较CK化肥减量37.7%,雪菜显著增产12.0%,每公顷增加效益10465.5元;缓控释肥模式(24-12-12缓释肥作基肥、高氮低磷配方肥作春发肥,不施提苗肥)较CK化肥减量33.8%,雪菜增产2.7%,每公顷增加效益4947元;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模式(每公顷施用商品有机肥7500 kg,与当地主推配方肥配合施用)较CK化肥减量36.1%,雪菜显著增产11.0%,每公顷增加效益5290.5元。综上所述,配方施肥模式减肥节本增收效果佳,推广应用价值最大;缓控释肥模式有助于实现轻简化施肥,但新肥料大面积应用需经过田间试验验证;有机无机配合施肥模式增产显著,需进一步探索适宜的有机肥用量以及化肥减量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菜 化肥减量增效 配方施肥 缓控释肥 有机无机配合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肥配方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氨挥发、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2
作者 崔茂亚 刘淑丽 +5 位作者 刘嘉桐 韦任园 李荣凯 宋鹏华 戴其根 陈英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77-1987,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类型缓控释氮肥配方一次性侧深施用对水稻产量、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在两种土壤质地(砂土和黏土)中选用南粳5718为材料,并设置常规施肥对照(CK)和4种缓控释氮肥配方:硫包膜缓释掺混肥(T1)、树脂包膜控释尿素Ⅰ... 为探究不同类型缓控释氮肥配方一次性侧深施用对水稻产量、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本试验在两种土壤质地(砂土和黏土)中选用南粳5718为材料,并设置常规施肥对照(CK)和4种缓控释氮肥配方:硫包膜缓释掺混肥(T1)、树脂包膜控释尿素Ⅰ+普通尿素(T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Ⅱ(T3)、树脂包膜控释尿素Ⅰ+普通尿素+硝化抑制剂(T4)。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在砂土和黏土中的水稻产量有所降低,而T2~T4处理增加了水稻产量,分别增产了3.35%~18.33%和2.40%~9.64%,其中T3处理在砂土和黏土中的增产效果显著,产量分别提高了18.33%和9.64%;与T1处理相比,T2~T4处理在砂土和黏土中减少了氨挥发,分别减少了62.13%~69.97%和12.16%~47.76%,其中,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T4)增加氨挥发损失量,在砂土和黏土中较未添加处理(T2)分别提高了26.11%和68.16%;与T1处理相比,T2~T4处理在砂土和黏土中分别减少了17.09%~45.60%和0.99%~31.24%的CH4排放,其中,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T4)能够减少稻田CH4和N2O排放,在砂土和黏土中较未添加处理(T2)分别减少了12.11%和0.99%的CH4排放,以及51.87%和42.50%的N2O排放。综上,在砂土和黏土中,T2~T4处理较CK处理能够实现水稻的平产或增产,并且与T1处理相比,在减少稻田氨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T3处理在黏土中施用能够增加水稻产量,有效减少稻田氨挥发及CH4和N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地 缓控释氮肥 水稻产量 氨挥发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与控释尿素减氮配施对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3
作者 余庆 冯涛 +6 位作者 丁紫娟 柯娜 段洪波 聂江文 朱波 蒋梦蝶 刘章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5-1686,共12页
为研究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对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施肥处理:常规施氮(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CRU)、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1)、总施氮量减10%+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 为研究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对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产量的影响,设置5个施肥处理:常规施氮(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CRU)、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1)、总施氮量减10%+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2)、总施氮量减20%+有机肥替代20%氮素+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OF+CRU3)。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田间监测。结果表明:稻田CH_(4)和N_(2)O排放主要集中在头季,其累积排放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86.28%~89.39%和72.88%~75.23%;CRU处理的全生育期CH_(4)和N_(2)O排放量分别比FFP处理降低55.27%和25.08%;与CRU相比,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增加了全生育期CH_(4)排放量,但降低了N_(2)O排放量;在3个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处理中,CH_(4)和N_(2)O累积排放量随总氮施入量的减少而降低。与FFP相比,CRU处理降低了再生稻田全球增温潜势(GWP);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的GWP高于CRU处理,在3个有机肥与控释尿素配施处理中,GWP从大到小依次为OF+CRU1>OF+CRU2>OF+CRU3。CRU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相比于FFP降低了54.69%;OF+CRU1、OF+CRU2、OF+CRU3的GHGI与CRU相比分别增加了41.38%、36.21%和41.38%。与FFP相比,CRU的两季稻谷总产量提高了2.20%;OF+CRU1和OF+CRU2处理两季总产量相比CRU分别提高了9.58%+和9.27%,两季总产量在OF+CRU3和CRU之间无显著差异。CH_(4)排放与水稻地上部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_(2)O排放与水稻NP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与一次性侧深单独施控释肥相比,有机肥替代与控释肥配施虽然增加了CH_(4)排放,但降低了N_(2)O排放,其中OF+CRU2处理不仅产量最高,而且其单位产量产生的温室效应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 有机肥 控释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根区穴施控释尿素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14
作者 曹玉贤 胡仁 +1 位作者 黄飞 侯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5-1466,共12页
【目的】探索一次性根区穴施普通和控释尿素氮对玉米的增产增效作用,为玉米轻简化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湖北荆州开展一次性根区施氮田间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试验包括不施氮肥(CK)和农民习惯施肥(FFP,分次撒施尿... 【目的】探索一次性根区穴施普通和控释尿素氮对玉米的增产增效作用,为玉米轻简化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在湖北荆州开展一次性根区施氮田间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试验包括不施氮肥(CK)和农民习惯施肥(FFP,分次撒施尿素)两个对照处理,以及3个根区施肥处理:一次性根区穴施普通尿素(UR)、一次性根区穴施控释尿素(CRUR)和一次性根区穴施控释尿素并减氮25%(75%CRUR)。在玉米生育关键期(V6~R1)调查玉米株高、茎粗以及叶面积指数(LAI)、叶片SPAD值等,分析叶片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成熟期调查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计算氮素利用效率。【结果】与FFP相比,CRUR和75%CRUR处理在玉米生育前期对株高有矮化作用,对茎粗多无显著影响,但分别使LAI显著增加了18.9%~113.0%和6.5%~67.3%;UR处理对SPAD的影响无明显规律,而CRUR增加了SPAD值。此外,CRUR处理下叶片NR和GS活性增幅最大,比FFP处理分别显著提高35.9%~40.5%和31.4%~73.5%,比U R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5.0%~27.1%和12.1%~44.7%;比75%C R U R处理的N R活性显著提高18.9%~21.8%,在VT和R1时期,分别比75%CRUR显著提高GS活性11.6%和10.8%。2021和2022年UR处理的产量与FFP相当,而CRUR比FFP分别显著增产11.6%和8.8%(P<0.05),75%CRUR只在2021年比FFP增产9.5%,在2022年增产不显著。与FFP相比,CRUR和75%CRUR显著降低了秃尖长,而UR处理降低了穗长(2022年)。2021和2022年CRUR和75%CRUR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比FFP处理均有显著增加,其中,75%CRUR处理氮肥偏生产力(PFPN)分别增加46.1%和41.1%,氮肥农学效率(NAE)分别增加106.9%和72.2%,氮肥贡献率(FCR)则分别增加39.3%和34.7%;UR处理的氮肥利用效率没有显著提升。整体上氮肥利用效率表现为:75%CRUR>CRUR>UR。【结论】一次性根区穴施控释尿素可减少了施肥次数并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是适宜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高效施肥技术。但在该技术下氮肥减施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一次性根区穴施 控释尿素 氮肥减施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深施肥下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15
作者 冯涛 余庆 +6 位作者 丁紫娟 柯娜 朱杰 聂江文 朱波 蒋梦蝶 刘章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0-1610,共11页
为探究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高效施肥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 为探究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替代减氮对再生稻田氮素损失、氮肥利用率与产量的影响,为再生稻高效施肥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于荆州市长江大学试验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再生稻丰两优香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常规分次撒施普通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FFP);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CRU);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施氮量为280 kg·hm^(-2)(OF+CRU1);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总施氮量减量10%,施氮量为252 kg·hm^(-2)(OF+CRU2);有机肥部分替代+一次性侧深施控释尿素+总施氮量减量20%,施氮量为224 kg·hm^(-2)(OF+CRU3)。结果表明,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CRU、OF+CRU1、OF+CRU2和OF+CRU3)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了+73.18%、75.20%、78.51%和81.89%,无机氮(NH_(4)^(+)-N+NO_(3)^(-)-N)渗漏损失量分别降低了57.40%、62.99%、68.40%和74.98%;与单施控释尿素处理(CRU)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OF+CRU1、OF+CRU2和OF+CRU3)的氨挥发总量分别降低了13.11%、25.83%和41.26%,无机氮渗漏损失量分别降低了7.53%、19.85%和29.85%。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0.27%、37.44%、27.22%和9.10%,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3个百分点、34个百分点、32.6个百分点和21.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5.3个百分点、7.40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22%、11.98%、24.07%和27.13%;与CRU相比,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7个百分点、23.2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3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9.55%、21.38%和24.37%;与FFP处理相比,4个侧深施控释尿素处理的两季总产量提高了2.20%、12.00%、11.67%和1.71%,其中OF+CRU1和OF+CRU2的总产量增产效果显著,分别增产12.00%和11.67%。研究表明,侧深施控释尿素结合有机肥部分替代下减少氮肥施用量10%是实现再生稻田氮肥减量、增产增效及减少氮素损失的有效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侧深施肥 控释尿素 有机肥 氨挥发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新型肥料对西南地区露地甘蓝可持续生长综合评价
16
作者 申小歌 曾珍 +6 位作者 吴吉 罗旭 付建 詹雪萍 陈静 陈新平 王孝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5-1255,共11页
为解决西南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肥料投入量高、养分配比不平衡导致的养分损失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实现区域蔬菜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西南地区露地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习惯(FP)、优化... 为解决西南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肥料投入量高、养分配比不平衡导致的养分损失量高、肥料利用率低、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实现区域蔬菜绿色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西南地区露地甘蓝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农户习惯(FP)、优化养分的作物专用肥(OPT1)处理、缓控释配方肥处理(OPT2)和添加硝化抑制剂稳定性配方肥处理(OPT3)5种不同肥料管理策略,结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揭示不同新型肥料对露地甘蓝在农学效应、肥效效应与环境效应方面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与FP相比,OPT1、OPT2、OPT3在平均减少氮、磷、钾肥用量36.9%、65.2%和62.1%的条件下,能够实现甘蓝总产量增加2.51%~7.53%,氮肥利用率提高168.7%~228.6%,收获期氮累积量提高15.4%~35.3%;单位面积活性氮损失降低66.7%~85.9%,温室气体排放显著降低26.3%~27.2%;同时提高净经济效益13.0%~18.4%,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14.5%~31.7%。与其他优化处理相比,稳定性配方肥处理总产量较作物专用肥提高3.1%,较缓控释配方肥提高4.6%;收获期氮累积量较作物专用肥提高13.5%,较缓控释配方肥提高17.3%;单位面积上的活性氮损失较作物专用肥降低28.9%,较缓控释配方肥降低57.9%;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较作物专用肥增加15.0%,较缓控释配方肥增加9.5%。研究表明,优化施肥配施硝化抑制剂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硝化抑制剂 产量 肥料利用率 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与尿素混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李梅 岳万勇 +2 位作者 范广斌 凌成琼 陈德彬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以‘云粳37’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缓释肥与尿素混施处理及1个对照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品质和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缓释肥与尿素混施有助于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增加水稻种植经济... 以‘云粳37’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缓释肥与尿素混施处理及1个对照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品质和种植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缓释肥与尿素混施有助于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及垩白度,增加水稻种植经济效益。综合考虑,认为缓释肥与普通尿素施入比例为5∶5~6∶4,水稻种植效果最佳,是最适宜云南昭通的水稻种植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 尿素 水稻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肥梯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18
作者 毛木亮 罗廷松 +3 位作者 唐成果 简启欢 彭琴 徐文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梯度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形成一套可在黔南州复制推广的的新型施肥模式,以荃9优063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缓控释肥施入量处理和1个常规施肥对照处理,于当地进行了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构成... 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梯度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形成一套可在黔南州复制推广的的新型施肥模式,以荃9优063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缓控释肥施入量处理和1个常规施肥对照处理,于当地进行了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及构成指标的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缓控释肥施肥量为T4(缓控释肥施入量为1050 kg/hm^(2))处理时,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均为最高,是最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 水稻 应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包膜与不包膜尿素不同时期配施对水稻产量与氮肥效率的影响
19
作者 沈文英 陈伟龙 +1 位作者 肖佳丽 屠昌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585-589,共5页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共设置5种处理方式,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肥料(CK)、仅施磷钾肥(PK)、施用常规氮磷钾配比肥料(NPK)、80%控释肥和20%常规尿素混合施作底肥(N2PK)和80%控释肥作为底肥加上20%常规尿素作追肥(N3PK),探讨缓控释尿素与常...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共设置5种处理方式,对照组不施用任何肥料(CK)、仅施磷钾肥(PK)、施用常规氮磷钾配比肥料(NPK)、80%控释肥和20%常规尿素混合施作底肥(N2PK)和80%控释肥作为底肥加上20%常规尿素作追肥(N3PK),探讨缓控释尿素与常规尿素在不同施用阶段对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试验发现,与完全不施肥的对照组(CK)相比,使用磷钾肥(PK)的处理能显著促进水稻籽粒和秸秆的生长,产量分别增加了25.7%及11.8%;增施氮处理的籽粒和秸秆产量提高了66.4%~79.1%和38.4%~79.2%。与NPK相比,N2PK和N3PK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707 kg·hm^(-2)和562 kg·hm^(-2),秸秆产量提高了29.5%和18.4%,N2PK处理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尽管施氮处理间的籽粒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N2PK和N3PK秸秆氮含量分别比NPK处理显著提高了15.6%和11.4%。相较于NPK处理,N2PK籽粒吸氮量显著提高了16.1%,N2PK和N3PK处理的秸秆吸氮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9.7%和31.8%。施氮肥引起了氮素在土壤中的累积,尤其是NPK处理,其氮素盈余量远高于缓释肥处理。N2PK和N3PK的表观利用率比NPK处理分别高21.9和12.5百分点。因此,施用氮肥80%来源于缓控释尿素+20%来源于普通尿素做基肥为较佳的施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缓控释尿素 效率 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尿素不同施肥深度对玉米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
20
作者 张晓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68-170,共3页
以瑞普909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施肥深度处理,在大同市实验田开展试验,系统分析施肥深度对玉米根系形态、根系活力、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玉米根系的总长度、表面积和平均直径均显著... 以瑞普909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施肥深度处理,在大同市实验田开展试验,系统分析施肥深度对玉米根系形态、根系活力、氮素吸收效率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玉米根系的总长度、表面积和平均直径均显著增大,根系活力逐渐增强,且各部位(根系、茎秆、叶片)及植株总的氮素吸收量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S15处理在促进根系形态发育、增强根系活力和提高氮素吸收能力方面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控释尿素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控释尿素 施肥深度 根系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