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ase study on behaviors of composite soil nailed wall with bored piles in a deep excavation 被引量:7
1
作者 ZHU Feng-bin MIAO Lin-chang +1 位作者 GU Huan-da CHENG Yue-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2017-2024,共8页
A complete case of a deep excavation was explor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working conditions, a 3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 is used to simulate a deep excavation supported by the composite soil nailed w... A complete case of a deep excavation was explore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working conditions, a 3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 is used to simulate a deep excavation supported by the composite soil nailed wall with bored piles in soft soil. The modified cam clay model is employed as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of the soil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numerical analysis are fitted well with the field data,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research approach used is reliable. Based on the field data and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deep excavation supported by four different patterns of the composite soil nailed wall, the significant corner effect is founded in the 3D deep excavation. If bored piles or soil anchors are considered in the composite soil nailed wall, they are beneficial to decreasing deformations and internal forces of bored piles, cement mixing piles, soil anchors, soil nailings and soil around the deep excavation. Besides, the effects due to bored piles a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deduced from soil anchors. All mentioned above prove that the composite soil nailed wall with bored piles is feasible in the deep exca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excavation 3D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bored pile composite soil nailed wall corner effect DEFORMATION internal fo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管廊始发井能源支护桩热力响应现场试验
2
作者 任连伟 王书彪 +2 位作者 孔纲强 杨权威 邓岳保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3-581,612,共10页
将能源桩技术应用到支护桩形成能源支护桩,不仅可以解决能源桩技术的结构安全问题,还能使资源回收再利用。依托焦作市新河商务区高压线路归并改造综合管廊基坑支护工程,开展基坑开挖前后能源支护桩的热响应试验,并在基坑开挖稳定后进行... 将能源桩技术应用到支护桩形成能源支护桩,不仅可以解决能源桩技术的结构安全问题,还能使资源回收再利用。依托焦作市新河商务区高压线路归并改造综合管廊基坑支护工程,开展基坑开挖前后能源支护桩的热响应试验,并在基坑开挖稳定后进行不同间歇比下能源支护桩的热力响应现场试验,实测进水口、出水口、桩身温度以及应变变化数据,初步探讨了能源支护桩的换热性能、热致应力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基坑的开挖使能源支护桩的换热量得到提升,而桩身附加温度应力减小。不同间歇比下能源支护桩的换热量随着间歇比减小而得到提升,桩身附加温度应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沿埋深逐渐减小。基坑开挖引起桩身弯矩在-8.0m处最大为128.98kN·m,且越往两端弯矩越小,随着桩身温度逐渐上升,桩身弯矩先减小后上升;不同间歇比下能源支护桩桩身弯矩随着间歇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间歇比为2.0时桩身-4.0m处产生的弯矩最大为7.12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支护桩 基坑开挖 间歇比 换热性能 热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注水与水下开挖设计计算方法
3
作者 邹志炎 刘盛林 +1 位作者 张逸博 傅旭东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6,共9页
注水与水下开挖是一种新型基坑开挖方法,用于解决基坑地下水与江河水有稳定联系时传统的坑外降水与坑内排水方法无法实施的问题。提出深基坑注水与水下开挖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钢板桩围堰深基坑工程,制定注水与水下开挖方案,建立数值模... 注水与水下开挖是一种新型基坑开挖方法,用于解决基坑地下水与江河水有稳定联系时传统的坑外降水与坑内排水方法无法实施的问题。提出深基坑注水与水下开挖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钢板桩围堰深基坑工程,制定注水与水下开挖方案,建立数值模型研究深基坑先降水形成旱地工作条件开挖、再注水进行水下开挖、水下浇筑封底混凝土后再降水时所对应的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规律,并对注水高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先降水形成旱地工作条件时最大降水深度取决于坑底土体抗流砂、管涌的稳定性,开挖深度从2 m增加至7 m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增加了53.6%,坑底塑性隆起量的最大值逐渐增大至59.0 mm;再注水进行水下开挖时,增加注水高度能有效减小坑底土体的隆起变形及支护桩的水平位移,临界注水高度为9 m,注水高度超过该临界值后,其抑制坑底和支护桩变形的效果会减弱。封底混凝土厚度取决于其抗浮稳定性和强度,钢板桩嵌固深度取决于水下浇筑混凝土后再降水工况下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钢板桩 注水高度 水下开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及岸坡地层中大直径盾构隧道邻近穿越对码头栈桥影响
4
作者 罗基伟 王乐明 +3 位作者 杨立功 王欢 李建东 左殿军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35,共16页
针对穿江越海工程中大直径盾构隧道可能对邻近水工结构带来较大风险的问题,以武汉地铁11号线越江隧道为背景,研究大直径盾构隧道在水平及岸坡地层中邻近穿越对栈桥的影响。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盾构地层损失率从0.5%增至2.0%过程中... 针对穿江越海工程中大直径盾构隧道可能对邻近水工结构带来较大风险的问题,以武汉地铁11号线越江隧道为背景,研究大直径盾构隧道在水平及岸坡地层中邻近穿越对栈桥的影响。先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盾构地层损失率从0.5%增至2.0%过程中的栈桥沉降及桩基弯矩分布;然后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标定参数,开展原型隧道-地层-栈桥的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盾构地层损失、开挖面压力和开挖间距等因素对栈桥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层和栈桥的沉降均随地层损失率增大而显著增长,岸坡段地层变形大于水平段的,但其沉降槽宽度较小,控制地层损失是减小栈桥沉降的有效方法;开挖面的支护压力对其稳定性及前后地层变形影响显著,控制开挖面压力与静止土压力比值在0.8~1.2时,开挖面稳定性良好,盾构从陆域水平段进入岸坡段时,应精细化控制并采用略小的开挖面压力;桥隧间距对栈桥变形及桩基弯矩具有控制性作用,桥隧间距超过10倍洞径时,盾构穿越带来的沉降差异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桩基栈桥 邻近穿越 地层损失 开挖面压力 离心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性地层中开挖卸荷条件下抗拔桩承载特性
5
作者 王剑 王际凯 +1 位作者 丁海滨 孔跃跃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743-4753,共11页
由于忽略了基坑卸荷效应对抗拔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故当开挖卸荷面积较大时,原位试桩结果的准确性尚待考究,且目前关于抗拔桩研究多以桩侧摩阻力反映桩的承载性状,对于桩侧桩-土界面法向压力研究较少。桩侧桩-土界面法向压力与桩侧摩阻力... 由于忽略了基坑卸荷效应对抗拔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故当开挖卸荷面积较大时,原位试桩结果的准确性尚待考究,且目前关于抗拔桩研究多以桩侧摩阻力反映桩的承载性状,对于桩侧桩-土界面法向压力研究较少。桩侧桩-土界面法向压力与桩侧摩阻力相较而言,可以直观地体现基坑开挖卸荷对抗拔桩承载性状影响。有鉴于此,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改变基坑开挖范围和桩粗糙度等变量,探究在开挖卸荷条件下抗拔桩的应力响应以及变形规律,继而揭示抗拔桩承载机理。结果表明:基坑开挖的卸荷效应与基坑深度、宽度、有效桩长和桩侧粗糙度有关,按影响程度分:有效桩长>基坑深度>桩侧粗糙度>基坑宽度;基坑宽度对桩抗拔承载特性的影响存在临界值,当基坑宽度大于临界值时,基坑宽度的增加对抗拔桩承载特性影响较小;在同一有效桩长条件下,开挖后的桩侧法向应力与基坑深度成正比,与基坑宽度成反比,与桩粗糙度的关系较小;在同一有效桩长条件下,开挖后的桩侧摩阻力与基坑深度、桩的粗糙度成正比,与基坑宽度成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桩 开挖卸荷 模型试验 桩侧法向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梧铁路盘龙柳江特大桥主墩嵌岩承台基坑开挖方案比选
6
作者 王富林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柳梧铁路盘龙柳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326 m的钢-混混合梁双塔斜拉桥,主墩基础采用菱形承台,承台嵌岩,且全部埋入河床,承台下设16根Φ2.8 m的钻孔桩,桩长17~53 m。主墩基础采用先围堰后平台施工方案,需预先开挖主墩承台基坑以便安装围堰,... 柳梧铁路盘龙柳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326 m的钢-混混合梁双塔斜拉桥,主墩基础采用菱形承台,承台嵌岩,且全部埋入河床,承台下设16根Φ2.8 m的钻孔桩,桩长17~53 m。主墩基础采用先围堰后平台施工方案,需预先开挖主墩承台基坑以便安装围堰,河床基坑开挖尺寸为36.85 m×19.9 m,采用水下非爆开挖工艺施工。为选择合理的水下非爆开挖方案,提出全断面钻孔开挖、铣槽+围堰内开挖、全断面重锤开挖3种方案,较其它2种方案,全断面重锤开挖方案可操作性强、施工设备少、施工成本及安全风险均较低,且在保证后期围堰受力的前提下,施工工期在可控范围内。该桥选择全断面重锤开挖方案进行嵌岩承台基坑开挖,首先采用旋挖钻沿开挖轮廓按照分层高度间咬合钻孔,然后重锤冲砸开挖区域岩石,利用抓斗进行捞渣、清渣,完成整个基坑开挖。该桥在100 d内顺利完成基坑的非爆开挖,施工中通过开挖质量控制措施实现了对基底标高的精确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嵌岩承台 基坑 非爆开挖 全断面重锤开挖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填方场地挖填结合区桩基础浸水试验研究
7
作者 李阳 刘魁 +1 位作者 刘双承 曹启增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4-801,共8页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西北黄土地区出现了大量高填方工程。人们普遍认为挖填结合区建筑适宜性差,致使国内在挖填结合区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的研究方面几乎空白。本文通过西北地区最大的浸水试验(浸水试坑直径100 m),分析了黄土高填方...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西北黄土地区出现了大量高填方工程。人们普遍认为挖填结合区建筑适宜性差,致使国内在挖填结合区高层建筑物地基处理的研究方面几乎空白。本文通过西北地区最大的浸水试验(浸水试坑直径100 m),分析了黄土高填方场地挖填结合区桩-土-水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了地表水沿挖填交界面渗流最快,其次为挖方区,填方区最慢;发现了原状黄土以垂直入渗为主,重塑黄土以水平入渗为主;发现了填方区灌注桩受力主要靠侧摩阻力,挖填结合区灌注桩受力主要靠端阻力,挖填交界面附近存桩-土相对竖向位移存在“中性点”;提出了适用于挖填结合区用地规划、地基处理、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黄土高填方 挖填结合区 桩基础 浸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入海口超深淤泥层大型围堰设计与施工
8
作者 周平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深江铁路洪奇沥水道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808 m的双塔双索面混凝土-钢箱桁混合组合梁斜拉桥。49号桥塔基础位于珠江入海口超深流塑状淤泥层地带,围堰最大开挖深度超过14 m,开挖方量达3.6万方。该围堰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干挖法施工”的... 深江铁路洪奇沥水道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808 m的双塔双索面混凝土-钢箱桁混合组合梁斜拉桥。49号桥塔基础位于珠江入海口超深流塑状淤泥层地带,围堰最大开挖深度超过14 m,开挖方量达3.6万方。该围堰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干挖法施工”的工艺,围堰平面尺寸59.92 m×43.87 m,总高33 m,锁口钢管桩采用∅820 mm×14 mm钢管焊接而成,围堰内设3层内支撑,采用CT锁扣形式;计算结果显示围堰变形、应力、嵌固深度、抗倾覆和坑底抗隆起的验算结果均满足要求。施工过程中,锁口钢管桩现场接长,采用DZ180振动锤由围堰上游角桩开始分2个方向插打至下游对角管桩处合龙;围堰基坑采取快速干挖施工,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逐层整体下放安装圈梁并依次安装内支撑;采用围堰智能监测平台,对关键指标数据进行自动采集。采用以上技术实现了超深淤泥层大型锁口钢管桩围堰的干挖施工,大幅提高了工效,同时减少了泥浆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超深淤泥层 锁口钢管桩围堰 干挖法 结构设计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坑水库大坝坝型比选及坝基处理方案研究
9
作者 丁刚 邹德兵 +2 位作者 傅兴安 程子刚 王寺响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2-266,共5页
北坑水库坝址为不对称宽谷地形,岩性为凝灰岩,岩石较坚硬,左岸覆盖层较为深厚。与重力坝相比,当地材料坝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料源条件更好,且投资更省;考虑风化料心墙堆石坝施工工期较长,且与紧邻布置的溢洪道有一定干扰,推荐坝型... 北坑水库坝址为不对称宽谷地形,岩性为凝灰岩,岩石较坚硬,左岸覆盖层较为深厚。与重力坝相比,当地材料坝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料源条件更好,且投资更省;考虑风化料心墙堆石坝施工工期较长,且与紧邻布置的溢洪道有一定干扰,推荐坝型为面板堆石坝。针对坝基深厚覆盖层问题,考虑“保留部分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方案大坝面板变形开裂风险相对较大,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工程投资多,因此大坝坝基采用“全部挖除覆盖层”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型比选 面板堆石坝 风化料心墙堆石坝 振冲碎石桩 挖除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环境下抗渗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技术
10
作者 陈琳 李金洲 +2 位作者 任博 袁剑阁 张文萃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2,共8页
天津轨道交通Z4线跨永定新河大桥为轨道交通大跨混凝土连续梁桥,该桥主墩承台采用矩形结构(尺寸为40.7 m×30.1 m×5.0 m),其上设有加台,承台底标高-15.966 m,水深4~8 m。主墩承台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围堰长45.5 m、宽34.9 ... 天津轨道交通Z4线跨永定新河大桥为轨道交通大跨混凝土连续梁桥,该桥主墩承台采用矩形结构(尺寸为40.7 m×30.1 m×5.0 m),其上设有加台,承台底标高-15.966 m,水深4~8 m。主墩承台采用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围堰长45.5 m、宽34.9 m、高36 m,采用CT型锁扣,设4道围檩及内支撑,封底混凝土厚3.5 m。在锁口钢管桩围堰施工过程中,CT型锁扣与钢管桩在特制胎架上完成拼装,并采用半自动等离子切割设备开槽,大幅提升了锁扣加工精度;锁口钢管桩打设时,对打设限位装置进行改进,提高了超长锁口钢管桩打设精度,确保围堰顺利合龙;通过小型锁口钢管桩围堰抗渗材料止水试验,研发了一种改性膨润土绿色抗渗材料,确保了围堰锁扣处无漏水;基坑施工时,通过围堰内布置的8口减压井主动降低承压水层压力,使围堰内具备干挖作业条件;深水围堰内基坑采用先干挖再湿挖的开挖方式,避免了坑内突涌,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工期;采用3组移动式封底平台浇筑封底混凝土,确保了水下封底混凝土浇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锁口钢管桩围堰 CT型锁扣 打设限位装置 绿色抗渗材料 基坑开挖 移动式封底平台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基坑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现场试验及工作机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刚 王玉萍 +3 位作者 程雪松 余地华 黄晓程 李昕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5,113,共9页
基坑倾斜桩支护大幅提高了无支撑支护结构的适用深度,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绿色低碳、变形控制好等特点,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单排倾斜桩,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试验、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均较少。针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基坑开展了现... 基坑倾斜桩支护大幅提高了无支撑支护结构的适用深度,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绿色低碳、变形控制好等特点,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单排倾斜桩,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试验、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均较少。针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基坑开展了现场试验,同时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从前排斜桩、桩顶连梁及桩间土体作用3个方面深入探究了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的工作机理,进一步分析了直斜桩长度和排距对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竖直双排桩,前排倾斜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支护性能显著提升,前排斜桩主要发挥“斜撑”作用,连梁主要起到将直斜桩及冠梁连接成一个空间刚架的作用,桩间土体能够提高桩土摩阻力,进而有效减小前排倾斜双排桩变形。研究成果有助于前排倾斜双排桩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前排倾斜双排桩 现场试验 工作机理 软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黏土基坑开挖诱发邻近桥梁桩基的时变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应宏伟 熊一帆 +3 位作者 吕唯 程康 刘广新 杜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利用PLAXIS 3D软件和软土蠕变模型,建立某市政道路下穿市域铁路桥梁基坑工程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将软土蠕变模型退化为软土模型,考虑桩顶约束条件,对比分析桥梁群桩的时效水平响应.结合两阶段法,将数... 利用PLAXIS 3D软件和软土蠕变模型,建立某市政道路下穿市域铁路桥梁基坑工程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将软土蠕变模型退化为软土模型,考虑桩顶约束条件,对比分析桥梁群桩的时效水平响应.结合两阶段法,将数值计算得到的土体自由场时变沉降作为“外荷载”作用于桩基,利用考虑桩土往返剪切的荷载传递方法,计算桩身自重、桩顶荷载和后续近接工程基坑开挖作用下桩基的竖向力学响应.结果表明:1)土体蠕变对邻近桥梁群桩变形、内力的影响较大,甚至不亚于墙体瞬时变形的影响;2)桥梁群桩桩身的变形、内力与离开坑壁的距离呈负相关,并表现出群桩的遮帘作用,桩顶的变形、内力则由桩顶约束条件决定;3)对于桩顶承受荷载不大以及后续受近接工程基坑开挖扰动不大的深厚软弱地层中的桥桩桩基,在以桩顶变形为控制目标时,存在合理桩径和合理桩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桩基础 时效分析 荷载传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挖隧道下穿桥梁工程中既有桩注浆加固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海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151,共6页
[目的]明挖法新建隧道下穿桥梁时,需重点保护坑内既有桥梁桩基体系。基于湖滨南路隧道下穿广清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基坑开挖导致既有桥梁桩暴露,影响桥梁整体刚度及造成桥墩沉降的问题,拟采用注浆加固方式进行坑底及桩周加固。需研究注... [目的]明挖法新建隧道下穿桥梁时,需重点保护坑内既有桥梁桩基体系。基于湖滨南路隧道下穿广清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基坑开挖导致既有桥梁桩暴露,影响桥梁整体刚度及造成桥墩沉降的问题,拟采用注浆加固方式进行坑底及桩周加固。需研究注浆加固范围(加固宽度及厚度)变化对桥梁变形的影响。[方法]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GTS进行三维建模,对比不同注浆加固范围下桥梁墩顶位移及桩身轴力分布情况,分析桩周注浆加固宽度和注浆加固厚度变化对桥梁变形的影响及对桩承载力的提高效果。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及变形控制需求,制定施工加固方案,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墩台沉降现场进行监测。[结果及结论]桩周注浆加固可有效补偿摩擦桩侧摩阻力损失,提高加固区段荷载传递效率,从而更好地分担上部结构荷载;增加桩周加固厚度可有效改善墩顶沉降及邻墩差异沉降。隧道注浆加固施工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桥梁沉降变形及差异沉降均满足控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桩基加固 沉降位移 桩身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锚锭板桩全回收基坑支护技术及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鹏 刘强 +1 位作者 杨俊杰 吴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8-232,共5页
针对基坑工程中支护构件浪费、环境污染及高碳排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钢管锚锭板桩全回收基坑支护技术并介绍了支护体系构成。实施了钢管锚锭板桩的大型缩尺模型试验,通过摄影测量技术(DIC和DPA)对模型板桩和管桩在开挖过程中的位移进行... 针对基坑工程中支护构件浪费、环境污染及高碳排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钢管锚锭板桩全回收基坑支护技术并介绍了支护体系构成。实施了钢管锚锭板桩的大型缩尺模型试验,通过摄影测量技术(DIC和DPA)对模型板桩和管桩在开挖过程中的位移进行观测。试验结果表明:管桩的锚拉作用对结构位移具有显著限制,增加单位宽度的管桩数量可有效减小位移,管桩顶部的最大位移与开挖深度呈双曲线关系。模型地基的变形破坏形式与管桩至板桩的间距有关,随间距增加,破坏形态从管桩与板桩同时倾斜,到沿管桩位置滑裂,再到沿与板桩距离开挖深度约1.5倍的地表滑裂。开挖过程中管桩与板桩的桩顶变形基本协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锚锭板桩 全回收 基坑支护技术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咬合桩支护深基坑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和平 董建华 吴晓磊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8,共8页
基于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利用刚度等效原则对咬合桩支护深基坑进行等效.对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中坑底隆起变形、支护结构位移及支撑轴力变化进行分析,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刚度等效原则进行咬合桩支护分析能够... 基于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利用刚度等效原则对咬合桩支护深基坑进行等效.对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中坑底隆起变形、支护结构位移及支撑轴力变化进行分析,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刚度等效原则进行咬合桩支护分析能够反映基坑的变形特征,数值分析得出的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变形结果与实际监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基坑实际施工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咬合桩支护 数值模拟 坑底隆起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深基坑开挖卸载对地下车站桩基的影响兮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陆玉和 朱海星 +1 位作者 丁春林 李桂颖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35,共5页
[目的]深厚软土地层地下车站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坑内上覆土体的开挖卸载会对先行施工的坑内超长桩基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威胁结构稳定和工程安全。为探究大面积深基坑开挖卸载对车站基坑底群桩的影响,须分析超长桩受力变形规律。[方... [目的]深厚软土地层地下车站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坑内上覆土体的开挖卸载会对先行施工的坑内超长桩基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威胁结构稳定和工程安全。为探究大面积深基坑开挖卸载对车站基坑底群桩的影响,须分析超长桩受力变形规律。[方法]利用Midas GTSNX数值分析软件,建立某地下车站S2东端头井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进行开挖施工模拟分析。结合该地下车站项目施工现场实际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探讨了基坑开挖对坑底群桩变形影响的规律。[结果及结论]结果表明,桩身受拉区随着开挖深度不断增大,端头井桩基最大拉力、最大压力均大于标准段;坑底桩基竖向位移量在开挖过程中不断增加,位移最大的桩出现在距离端头井边缘最远处,且在开挖后期,桩基的上浮量增量显著提高,需要实时监控桩顶竖向位移量,防止发生工程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车站 深基坑开挖 桩基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置换对软土基坑边坡开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强 高立群 +2 位作者 赵民 李效臣 彭庄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3,共8页
强夯置换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而将其作为基坑支护的相关研究却鲜有报道。通过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不同强夯置换率、基坑边坡坡率条件下,强夯置换后软土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位移规律。通过构... 强夯置换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而将其作为基坑支护的相关研究却鲜有报道。通过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不同强夯置换率、基坑边坡坡率条件下,强夯置换后软土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位移规律。通过构建墩土合并计算、墩土分开计算、墩土耦合3种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水平位移向四周呈辐射式递减,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水平位移变化趋势一致且吻合度较高;坡体稳定系数随置换率的增加而不断上升;在墩与土之间加入界面单元提高了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置换 墩土耦合 模型试验 基坑开挖 数值模拟 滨海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位移土压力的多层对撑基坑计算方法研究
18
作者 刘红谷 孙勇 +1 位作者 金亚兵 阮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5-175,共11页
【目的】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大和基坑周边环境的严格要求,内支撑支护体系逐渐成为基坑支护的主要型式。因此,针对多层对撑式内支撑考虑位移土压力和施工过程的计算理论的研究很有必要。【方法】首先,对宰-梅位移土压力模型进行了... 【目的】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大和基坑周边环境的严格要求,内支撑支护体系逐渐成为基坑支护的主要型式。因此,针对多层对撑式内支撑考虑位移土压力和施工过程的计算理论的研究很有必要。【方法】首先,对宰-梅位移土压力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复合曲线拟合位移与土压力的关系,推导出基于位移的土压力计算公式。然后,根据支护桩节点的弯矩和剪力静力平衡条件,提出一种全新的建立排桩杆系有限单元法总刚度矩阵的简易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将两侧排桩一并进行计算。最后,依托工程实例,对考虑位移土压力和施工过程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以下简称《规程》)推荐的朗肯主动土压力和不考虑施工过程计算的桩身弯矩和剪力的差异性进行了对比。【结果】结果显示:算例中《规程》推荐的朗肯主动土压力比文中的位移土压力荷载小16%~32%左右,并且通过工程实例加以验证,其中《规程》计算方法比监测数据最大弯矩小10%,最大位移小14%。文中方法比监测数据最大弯矩大4%,最大位移大6%。【结论】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引起重视。对于对撑式支护桩结构,当两侧地质条件相近时两侧支护桩向坑内发生位移,这种位移主要是靠支撑梁的压缩变形产生的,其位移很小,所以作用在支护桩上的土压力荷载更接近于静止土压力而不是《规程》中的主动土压力,所以产生本文计算算例的结果,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该方法适用于任意层的对撑支护体系的计算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开挖 对撑支护 支护桩 位移土压力 施工过程 有限杆单元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层损失的隔离桩对基坑旁侧盾构隧道变形保护研究
19
作者 魏纲 木志远 +2 位作者 齐永洁 郭丙来 项鹏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89,共10页
基坑的开挖卸载会导致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出现变形破坏,工程中常在基坑与隧道之间设置隔离桩来保护既有隧道。为研究基坑开挖影响下隔离桩外既有隧道的水平位移规律,建立基坑、隔离桩、既有隧道的三维力学计算模型,考虑基坑开挖引起的地... 基坑的开挖卸载会导致旁侧既有盾构隧道出现变形破坏,工程中常在基坑与隧道之间设置隔离桩来保护既有隧道。为研究基坑开挖影响下隔离桩外既有隧道的水平位移规律,建立基坑、隔离桩、既有隧道的三维力学计算模型,考虑基坑开挖引起的地层损失,推导了基坑卸荷引起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基于Kerr地基模型并对地基系数做出调整,得到隔离桩挠曲变形计算公式,建立隔离桩挠曲变形影响区,根据影响区的地层损失推导了既有隧道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同时进行了案例验证与影响因素分析,对隔离桩的“牵引作用”与“保护作用”在理论上做出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及数值模拟结果相互吻合;设置隔离桩能够有效降低隧道水平位移,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保护作用随着隔离桩桩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桩长达到临界点后,隔离桩“牵引作用”产生,保护作用随桩长增加而减小;桩间距较小时保护效果较好;隔离桩设置靠近基坑一侧时保护效果明显优于设置在靠近隧道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损失 盾构隧道 基坑开挖 隔离桩 Kerr地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施工对既有群桩基础变形的影响
20
作者 庄妍 宋相伟 樊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2-2209,共8页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群桩模型。通过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群桩位移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群桩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与群桩桩端的最佳...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对邻近群桩的影响,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群桩模型。通过对比隧道开挖过程中地面沉降、群桩位移以及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群桩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拱顶与群桩桩端的最佳净距为5 m。隧道开挖对长桩影响较大,其中最短桩与最长桩桩端沉降相差22%;盾构隧道开挖会导致邻近群桩产生水平位移,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距离越大桩体水平位移越大。桩体位移增量受桩长以及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的距离影响较大,桩长越长,桩轴线到隧道中轴线距离越大,位移增量越小。本文研究可为既有桩基临近盾构隧道开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施工 群桩基础 数值模拟 位移影响 隧道开挖 不规律排列 最优净距 位移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