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向有限条与无砟轨道板段单元的车轨系统竖向振动分析法 被引量:21
1
作者 向俊 赫丹 曾庆元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9,共6页
研究高速列车-板式轨道时变系统竖向振动。高速列车(以1动+4拖为例)中的动车及拖车均离散为具有二系悬挂的多刚体系统。针对无砟轨道(以板式轨道为例)的结构特点,提出横向有限条与无砟轨道板段单元分析模型。考虑轮轨竖向位移衔接条件,... 研究高速列车-板式轨道时变系统竖向振动。高速列车(以1动+4拖为例)中的动车及拖车均离散为具有二系悬挂的多刚体系统。针对无砟轨道(以板式轨道为例)的结构特点,提出横向有限条与无砟轨道板段单元分析模型。考虑轮轨竖向位移衔接条件,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此系统竖向振动矩阵方程,采用Wilson-θ法求解。比较了钢轨与轨道板竖向位移的静、动态响应,结果接近。得出200 km/h车速下此系统竖向振动响应时程曲线,计算波形及量值均符合物理概念。分析车速及轨道高低不平顺对此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此系统竖向振动响应随车速及轨道高低不平顺的增大而增大。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板式轨道 横向有限条与板段单元 高速列车 竖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碴轨道动力学建模的新方法 被引量:18
2
作者 赫丹 向俊 曾庆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6-1211,共6页
针对无碴轨道(以博格板式轨道为例)结构特点,提出横向有限条与板段单元动力分析新模型。将高速列车(以中华之星为例)的动车及拖车均离散为具有二系悬挂的多刚体系统,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 针对无碴轨道(以博格板式轨道为例)结构特点,提出横向有限条与板段单元动力分析新模型。将高速列车(以中华之星为例)的动车及拖车均离散为具有二系悬挂的多刚体系统,基于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高速列车-无碴轨道时变系统竖向振动矩阵方程,采用Wilson-θ法求解。分别采用传统的静力模型和横向有限条与板段单元动力分析模型,计算并比较钢轨与博格板的静、动态竖向位移最大值,得出车速为200km/h时此系统竖向振动响应时程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钢轨与博格板的静、动态竖向位移最大值接近,计算值均在通常值范围内,说明所提出的新模型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碴轨道 博格板式轨道 横向有限条 板段单元 高速列车 竖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多段复合板条激光器热效应 被引量:4
3
作者 闫莹 张恒利 +3 位作者 刘洋 沙鹏飞 邢冀川 辛建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74-2178,共5页
针对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的多段渐变浓度复合板条激光增益介质,提出了两种选取掺杂浓度的方法,并分别计算了多段渐变浓度复合板条增益介质的热量、温度及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与单一掺杂浓度板条增益介质相比,采用多段渐变浓度复合增益介... 针对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的多段渐变浓度复合板条激光增益介质,提出了两种选取掺杂浓度的方法,并分别计算了多段渐变浓度复合板条增益介质的热量、温度及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与单一掺杂浓度板条增益介质相比,采用多段渐变浓度复合增益介质可显著降低增益介质内部的温度梯度及最大热应力,从而提高了激光器整体的损伤极限泵浦功率,有利于激光器的功率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面泵浦 多段复合板条增益介质 热效应 有限元法 功率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交箱梁的板梁段有限元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盛兴旺 曾庆元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5-60,共6页
吸取梁段单元和板梁框架法的思想,将斜交箱梁沿纵向划分为若干斜梁段,依据箱梁结构进一步将斜梁段划分为若干板梁段子单元,在位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斜交坐标转换关系,直接建立在斜交坐标系内描述单元空间位移的方法,用势能驻值原理... 吸取梁段单元和板梁框架法的思想,将斜交箱梁沿纵向划分为若干斜梁段,依据箱梁结构进一步将斜梁段划分为若干板梁段子单元,在位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正、斜交坐标转换关系,直接建立在斜交坐标系内描述单元空间位移的方法,用势能驻值原理建立其有限单元列式,利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PBS进行斜交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斜交箱梁 有限元 板梁段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板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勇 董毓利 邹超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共7页
为了能够简单准确地确定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在经典塑性铰线理论基础上,考虑受拉薄膜效应的影响,基于所提出的应力破坏准则,建立修正板块平衡法;同时,结合大挠度板壳单元和弹塑性理论,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采用上述两方法对... 为了能够简单准确地确定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在经典塑性铰线理论基础上,考虑受拉薄膜效应的影响,基于所提出的应力破坏准则,建立修正板块平衡法;同时,结合大挠度板壳单元和弹塑性理论,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采用上述两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受拉薄膜效应,两种方法所得极限承载力计算值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与有限元分析方法相比,修正板块平衡法原理较为简单,计算容易,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板 修正板块平衡法 有限元分析 极限承载力 破坏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