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晶 李婷婷 张文卿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30,共13页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要素收入分配公平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我国持续推进多年的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本文构建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框架,揭示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进而以...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要素收入分配公平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我国持续推进多年的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本文构建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框架,揭示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进而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资价格加成比显著提高整体劳动收入份额,进而缓解要素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且这一问题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碳排强度较低行业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优化。此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还通过试点带动效应,进一步改善试点城市临近区域要素收入分配,但这一效果依赖于空间距离。因此,要科学选取低碳试点城市,合理规划试点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推进共同富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转型 要素收入分配 偏向型技术进步 劳资价格加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保缴费与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还是劳动?
2
作者 李保华 伊辉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7-182,共26页
识别企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优化生产投入结构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文章基于2007—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微观企业数据,构建社保实际缴费比率代理企业在社保缴费方面的成本负担,并测度微观企业层面的劳动偏向... 识别企业的技术进步偏向、优化生产投入结构是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文章基于2007—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微观企业数据,构建社保实际缴费比率代理企业在社保缴费方面的成本负担,并测度微观企业层面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进而考察企业社保缴费负担上升对其技术进步偏向方向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论从是否缴纳还是实际缴纳水平的角度,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提升均会驱动其选择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和《社会保险法》外生政策冲击的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这一影响在非公有制企业、由税务部门征收社保费企业、微型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提升通过提高生产投入的资本劳动比而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方向,这种资本劳动比的提升有员工雇佣减少和固定资产投入增加两个方面原因,此外,这一作用机制在有自主研发活动、工会规模较大、工资扭曲程度更高的企业中效果被减弱;进一步研究表明,近年来一系列社保降费政策以及财政补贴等减轻了企业的社保缴费负担,促进了劳动偏向型的技术进步,而这种劳动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文章研究结论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缴费 偏向型技术进步 资本劳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与偏向性技术进步——兼论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振 徐志鹏 李小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偏向性技术进步为视角,选取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究要素价格相对扭曲演变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劳动... 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以偏向性技术进步为视角,选取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究要素价格相对扭曲演变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改革开放以来,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水平的提高显著抑制了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第二,随着资本深化水平的提高,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对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抑制效应增强;随着国有经济投资占比水平的提高,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对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抑制效应减弱。因此,需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要素价格扭曲,引导适宜的技术进步偏向,释放技术进步及效率提升红利,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偏向性技术进步 要素市场化 要素价格相对扭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的减污效应、机制与资源再配置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屠西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借助环境规制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实现企业减污和效率改进的协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基于1998—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利用清洁生产标准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环境规制的...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借助环境规制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实现企业减污和效率改进的协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基于1998—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利用清洁生产标准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环境规制的减污效应、机制。基准结果显示,样本期清洁生产标准实施显著降低了企业二氧化硫污染排放强度。机制分析表明,清洁生产标准实施通过推动企业末端治理实现减污,而非通过提高企业中性技术进步、能源偏向性技术进步实现,从而未能显著推动企业能源效率改进。基于行业视角分析表明,清洁生产标准实施并未显著通过促进企业进入、退出和推动企业间资源再配置实现减污。研究结论为利用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生产标准 排放强度 中性技术进步 偏向性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 被引量:4
5
作者 刘修岩 徐邵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36,共15页
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期实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生、提升劳动报酬份额、优化要素分配结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阐... 如何发展数字经济以期实现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发生、提升劳动报酬份额、优化要素分配结构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揭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构建了一般均衡模型,阐释了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提升劳动技能结构两个渠道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利用税收调查数据对企业数字资本规模进行测度,并汇总到省级层面,得到了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并利用随机系数模型计算了各省劳动对产出的时变贡献份额,进而对数字经济和劳动报酬份额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资本规模提升1%,劳动报酬份额大约提升0.032%。而造成中国劳动报酬份额整体下滑、阶段性由降转升的深层原因在于数字经济不仅会强化资本对简单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也会促进资本和技能劳动力的互补效应,以及数字经济对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在劳动力规模效应和技能的结构效应共同作用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提升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报酬份额 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适宜性与环境治理效能——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潘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100,共8页
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是影响环境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明技术进步偏向对环境治理效能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4-2020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测度模型与环境治理效能动态模型,实证检验... 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是影响环境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本文在阐明技术进步偏向对环境治理效能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4-2020年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指数测度模型与环境治理效能动态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环境治理效能的影响,并通过质性检验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实证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与环境治理效能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禀赋结构适宜性越高,环境治理效能越高,技术进步偏向通过投资、需求、研发、资本配置效率共同作用于环境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环境治理效能 要素适宜性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杨万平 张琪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6,共15页
基于Antonelli的技术一致性理论,设定资本、劳动和土地的三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利用泰勒展开法和近似技术推导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ATFP(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 基于Antonelli的技术一致性理论,设定资本、劳动和土地的三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利用泰勒展开法和近似技术推导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ATFP(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对中国ATFP增长的驱动机制;检验ATFP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促进了ATFP增长率提升,且一致性程度逐渐加深,成为A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土地效率增长率低下是ATFP增长损失及后期ATFP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若能破除土地效率扭曲,ATFP增长率将提高3.28%;要素效率增长效应差异是中国ATFP增长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性技术进步 要素效率结构 技术一致性 多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就业市场新形态及其规范发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希 李波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6,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新就业与新关系,其发展对劳动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到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形成就业市场新形态。研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就业市场新形态——规范发展路径”这一逻辑思路,探析未来就业市场规范发展的可行... 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新就业与新关系,其发展对劳动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进而影响到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形成就业市场新形态。研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就业市场新形态——规范发展路径”这一逻辑思路,探析未来就业市场规范发展的可行路径。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进步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就业极化,并且呈现出就业技术极化、就业收入极化、就业产业极化、就业空间极化等特征。人工智能时代新增大量非标准就业,平台经济引致了新就业形态,对相关社会管理制度提出新的挑战。由此提出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放大就业创造效应、优化就业服务提升劳动者与就业市场适配度、发挥制度调控作用引导人工智能行业规范发展等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就业极化 偏向型技术进步 新就业形态 规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绿色技术进步的补贴政策工具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卿 董景荣 +1 位作者 李婷婷 陈宇科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1-734,共14页
现有文献关注政府补贴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但未重视其绿色技术进步效应,尤其忽视了对不同补贴政策工具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差异化作用的探讨。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梳理演绎环保补贴和研发补贴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差异化影响及其机制;在测算... 现有文献关注政府补贴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但未重视其绿色技术进步效应,尤其忽视了对不同补贴政策工具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差异化作用的探讨。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梳理演绎环保补贴和研发补贴对绿色技术进步的差异化影响及其机制;在测算并分解2001~2020年中国省级工业绿色技术进步指数的基础上,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保补贴和研发补贴均正向影响绿色技术进步;环保补贴主要通过强化技术扩散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其效果受到能源相对价格的负向调节;研发补贴通过激励自主研发促进绿色技术进步,其效果受到能源相对价格的正向调节。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国内能源市场改革的深化和环境政策的市场化转型,能源相对价格持续上涨,助推了研发补贴的绿色技术进步激励效应相对提高。基于此,建议国家统筹设计能源政策、环境政策和产业补贴规划,继续引导地方政府加大环保补贴和研发补贴力度;建议地方政府在准确把握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部署基础上适时适度调整补贴策略,逐步引导政策资源由环保补贴向研发补贴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进步 环保补贴 研发补贴 政策工具 偏向性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珍珍 茹少峰 成依阳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8,共10页
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改变资本和能源要素的配置,对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偏向型技术进步可能进一步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本文采用2006—2021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能源... 数字技术创新通过改变资本和能源要素的配置,对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偏向型技术进步可能进一步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本文采用2006—2021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创新对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并拓展分析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能源效率提升效应。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城市的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城市技术进步主要偏向资本,但偏向资本的程度在减弱,且我国城市能源和资本之间总体呈现替代关系。数字技术创新能够促进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数字技术创新能够通过促进能源消费绝对规模增加和相对规模增加,从而促进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数字技术创新对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而在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不显著。除数字产品服务业外,数字技术创新其他维度均能显著促进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拓展分析发现,当资本和能源为替代关系时,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存在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 全要素能源效率 替代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丽媛 李繁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 人工智能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兼顾效率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问题。在理论上,人工智能既影响各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二者共同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当且仅当服务业劳动收入份额高于第二产业,且工业智能化促使产业结构服务化时,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否则,工业智能化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实证结果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上升1%,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0.054个单位。人力资本水平高、经济发达地区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降低作用不显著,产业结构服务化在人工智能的分配效应中发挥反向调节作用,人工智能降低劳动收入份额,但目前产业结构服务化能提高总劳动收入份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人工智能 工业智能化 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高新区建设、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居民收入增加
12
作者 何淼 崔利魏 +1 位作者 张阳 陈志国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95-108,共14页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高新区建设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民生层面的综合效应也特别值得关注。基于我国2003—2020年的28... 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高新区建设在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及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实现民生层面的综合效应也特别值得关注。基于我国2003—2020年的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DID、PSM-DID等方法对国家高新区设立对于居民收入提升的效果及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设立可以显著提升城市居民收入水平;随着政策的推进,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呈现递增趋势,该机制具有动态效应,且具有一定的地区一致性和城市规模一致性。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高新区建设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来源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来的传导机制,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就业结构升级、就业环境改善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城市居民收入提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对于本地城市居民收入有显著提升效应,而且对周围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也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带来了积极民生效应。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建设 偏向型技术进步 城市居民收入 双重差分模型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龙·阿西莫格鲁对宏观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贡献
13
作者 张超 袁帅 唐杰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5,108,共12页
阿西莫格鲁阐述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沿领域,包括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经济网络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在内生技术进步理论方面,阿西莫格鲁明确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础,提出最终技术进步取决于两种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在... 阿西莫格鲁阐述经济增长理论的前沿领域,包括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经济网络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在内生技术进步理论方面,阿西莫格鲁明确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微观基础,提出最终技术进步取决于两种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在熊彼特创新理论方面,阿西莫格鲁提供了一个框架分析新企业进入和现存企业创新或退出共同促进增长,以及政策干预对新企业与现存企业创新、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在经济网络理论方面,阿西莫格鲁研究经济网络中微观冲击影响宏观经济表现的一阶、二阶效应,分析网络结构如何影响微观冲击在经济系统中传导形成宏观波动。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阿西莫格鲁深化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以及人力资本形成、配置的理论认识,提出一个基于任务的理论模型研究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龙·阿西莫格鲁 诺贝尔经济学奖 内生增长 偏向型技术进步 生产网络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平 高敬云 李蕾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9,共10页
基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量与质,通过构建技能溢价的决定方程,运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短期内推动高技能劳动力供给增加以及高层次高技能劳动力比例增加,引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产生,从而... 基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量与质,通过构建技能溢价的决定方程,运用中国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短期内推动高技能劳动力供给增加以及高层次高技能劳动力比例增加,引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产生,从而提高技能溢价,且该影响存在明显地区差异;进一步门槛回归表明,当中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跨过一定门槛值,技能溢价随着高技能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以及高技能劳动力层次性的加强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等教育质量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技能溢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的工业绿色偏向型技术进步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静 池金 吴华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1-142,共12页
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模式必然要求逐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这也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而其中,能兼顾资源环境约束的绿色技术进步对于提升经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兼顾水... 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模式必然要求逐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的贡献,这也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而其中,能兼顾资源环境约束的绿色技术进步对于提升经济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兼顾水资源投入和水污染排放后,中国工业绿色偏向型技术进步的测度和分解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利用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1999—2015年间工业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基于方向距离函数的绿色偏向型技术进步模型,采用参数与非参数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判断绿色技术偏向对要素投入、产出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的动态演进和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区域工业TFP基本处于持续增长状态,且其增长主要由绿色技术进步因素推动。(2)大部分省市多数年份仍倾向于过度使用水资源进行生产,高耗水特征明显;前期的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加重了水污染物排放,直到"十一五"后期才逐步有利于减排。(3)东部地区技术进步更偏向于促进工业增长而抑制排放,中西部则倾向于排放更多污染物。(4)工业研发投入、治理水污染投资、工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用水价格及水资源储量等因素会对偏向型技术进步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响。本文在兼顾水资源和水环境约束条件下,从原理上把技术进步分解为绿色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和绿色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两方面,甄别不同的技术偏向对投入要素和产出的影响,并实证应用于分地区工业水资源使用问题,为绿色偏向技术进步的量化测度提供了新的视角,亦为中国工业可持续性增长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方向距离函数 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价格扭曲、技术创新模式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白雪洁 李爽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42,共13页
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偏向是资源要素配置特征的一种表现,考察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特征及其成因,对于优化技术创新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要素价格扭曲和技术创新模式这两类指标,利用中介... 技术进步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偏向是资源要素配置特征的一种表现,考察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特征及其成因,对于优化技术创新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要素价格扭曲和技术创新模式这两类指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构建了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因素体系。结果显示:现阶段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方向为资本偏向型,这将对收入分配和产业升级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中国工业的要素价格存在负向扭曲,且扭曲程度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均受到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影响;要素价格扭曲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其中技术创新模式发挥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3%,可见引进型技术创新模式会加重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因而,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必由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密集度 要素价格扭曲 技术创新模式 技术进步偏向 中介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结构匹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武舜臣 王静 王雪友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8-154,共7页
本文在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框架下,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运用1995—2012年全国各省市相关数据,对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算,并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特征对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做了一定评价。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 本文在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框架下,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运用1995—2012年全国各省市相关数据,对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算,并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特征对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做了一定评价。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农业技术进步呈现劳动节约型,这并不符合诱致性创新理论下中国应有的技术进步方向。分区域看,相对于中部地区,东、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方向有悖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特征;相比于主销区和平衡区,主产区农业劳动力的相对稀缺则部分支持了主产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 农业技术进步 要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方向、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岳平 钟世川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9,共7页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方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估算了28个省份1978-2013年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主要偏向于资本;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农...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方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估算了28个省份1978-2013年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主要偏向于资本;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农业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即要素替代弹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弹性 技术进步偏向 农业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一种新的Malmquist-Luenberger多维分解指数 被引量:17
19
作者 丁黎黎 杨颖 +1 位作者 郑慧 王垒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92,共9页
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技术进步及其在资源环境等不同要素间的偏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区域绿色生产技术差异,论文构建了一种新的Malmquist-Luenberger多维分解指数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识别出绿色技术进步是否存在... 作为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组成,技术进步及其在资源环境等不同要素间的偏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区域绿色生产技术差异,论文构建了一种新的Malmquist-Luenberger多维分解指数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识别出绿色技术进步是否存在投入与产出的组间偏向,而且对投入要素群及产出要素群组内偏向具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论文以2005-2017年为时间跨度,选取我国30个省份进行绿色技术进步测度,对涵盖劳动力、资本、能源的投入要素群与包括污染物排放与GDP的产出要素群的组间及组内偏向特征予以分析,并给出引致绿色技术进步及其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中性绿色技术进步与投入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对区域技术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使技术水平年均上升0.57%和1.43%,但产出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区域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年均下降0.49%。②从投入要素群组内偏向来看,自西向东,资本密集使用、劳动与能源节约的要素驱动特征逐渐显著,产出要素群多表现出环境友好型技术进步特征。③对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异质性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能源结构调整大幅度改善了中性绿色技术进步而对投入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存在抑制作用,但这一抑制相对有限,仅为促进作用的49.09%;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向于整体性的提高资源配置的高级化与合理化,即形成中性绿色技术进步而对投入及产出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存在负面影响;外贸依存度对产出偏向性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为正;环境规制引导了企业绿色技术革新,可能对生产性资本临时占用而对当期中性绿色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但对投入偏向性技术进步及下一期的中性技术进步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绿色偏向性技术进步 要素群组内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收入分配效应:来自地区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林辉 赵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60,173,共10页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大量文献从经济结构转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视角解释,其普适性和解释力度有限,且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变化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文章采用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考察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并采...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大量文献从经济结构转型、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视角解释,其普适性和解释力度有限,且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变化对劳动收入分配的影响。文章采用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考察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并采用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技术进步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显示: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与全国走势趋同,基本呈资本偏向型,即技术进步更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面板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即技术进步越偏向于资本,越有助于提升资本的收入份额而恶化劳动在收入中的地位。同时,在劳动收入的不同分位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收入分配效应不同,在到达50%分位点之前,劳动收入份额较低时,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劳动收入分配的抑制效应较强,而伴随着劳动收入水平的上升,其作用将不断减弱。同时,受到技术进步偏向性本身、要素禀赋结构以及其他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分配效应也出现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性 劳动收入份额 面板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