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6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NORTH,CENTRAL & SOUTH COASTAL REGIONS
1
作者 Wu Zhe geography,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3期19-24,39,共7页
Ⅰ.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conomy in the north,middle aud south coastal regions or China since China began to implementreform and open
关键词 S NORTH central SOUTH COASTAL region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GDP TH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建明 徐徐 +2 位作者 谢华章 杨云 丁政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2-439,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earthquak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studied area a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comparatively sa...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earthquake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the studied area are divided into two kinds of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and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Then the statistical result of earthquake cla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are studied. The study shows: a)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the majority of historical strong earthquakes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only 13.8%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b) Most historical earthquakes belong to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in the land area of Jiangsu, eastern sea area of Yangtze River mouth and northern depression of South Huanghai Sea region. However, along the coast of middle Jiangsu Province and in the sea area of South Huanghai Sea, the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is complex and the earthquake series of comparatively dan-gerous class and comparatively safe class are equivalent in number; c) In the studied area,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clas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ccord very well with the real case of present-day earthquake series. It shows that the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reg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uccession, and the result from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early postseismic judgment in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work in Jiangsu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分类原则 分布特征 江苏及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吉林省西部杂粮作物育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乐 苏江顺 +5 位作者 李春花 黄炎 于学鹏 牛庆杰 王瑛霞 任长忠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7-252,共6页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杂粮的主产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吉林省西部适应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乡村自然环境特点和特色作物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杂粮作物育种研究目标,选育专精特新优良品种,带动产业孕...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杂粮的主产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吉林省西部适应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乡村自然环境特点和特色作物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杂粮作物育种研究目标,选育专精特新优良品种,带动产业孕育,助力乡村振兴。吉林省西部发挥资源优势,引进、驯化优异资源,选择优异育种材料,创制特异种质,整合创新选育新品种。通过品种产权转让,带动科研成果转化;通过科企联合,加大新品种示范推广力度;通过新品种产业化应用,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吉林省西部 杂粮 作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崛起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小玉 李华旭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其崛起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基础明显改善,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已站上了一个...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其崛起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基础明显改善,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已站上了一个更高起点,但仍然面临创新驱动力偏低、高能级产业支撑力不强、高端人才储备不足、开放能级不高、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能从区域发展动能、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要素配置、绿色发展模式构建和开放体系完善等方面对新时代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中部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战略衔接,共建新质生产力战略腹地;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促进产业升级,筑牢新质生产力实体根基;坚持绿色优先,厚植新质生产力生态底蕴;推动双向开放,开拓新质生产力市场空间,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部地区在更高起点上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部地区崛起 创新驱动 产业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坳陷石炭系天鹅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与页岩气富集机理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孝红 石万忠 +2 位作者 田巍 何红生 李海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5-679,共15页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页岩成因和页岩气富集机理研究,确定湘中坳陷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页岩气形成富集主控因素和富集模式。【研究方法】以湘新地4井为重点,通过下石炭统碳酸盐岩稳定碳、氧同位素、页岩全岩氧化物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页岩成因和页岩气富集机理研究,确定湘中坳陷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页岩气形成富集主控因素和富集模式。【研究方法】以湘新地4井为重点,通过下石炭统碳酸盐岩稳定碳、氧同位素、页岩全岩氧化物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分析页岩形成的古气候、古环境特点,确定富有机质页岩的成因。在系统查明页岩岩石矿物学、有机地化和储存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赋存方式和构造保存条件基础上,结合中—低成熟页岩储存的热演化模拟结果,确定页岩气富集机理。【研究结果】(1)下石炭统天鹅坪组富有机质页岩是全球早石炭世杜内期气候剧烈波动引起海水分层,海底缺氧的沉积产物。(2)涟源地区中生代广泛而强烈的岩浆事件导致区域古地温梯度升高,并引起天鹅坪组页岩发生二次生烃和储层物性的改善。天鹅坪组页岩气是印支期油气调整后,页岩中原油裂解和有机质二次生烃的共同结果。(3)发育在下石炭统测水煤系中的滑脱构造部分封堵了下伏天鹅坪组页岩气的垂直逸散通道,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富集。【结论】湘中坳陷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页岩气是有利相带控制总有机碳含量、岩浆热作用控制储层物性和滑脱构造控制保存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有机质页岩 成因 富集模式 下石炭统 油气勘查工程 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业水权分配的山东省沿黄区域水资源承载阈值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仕玉治 赵立杰 +4 位作者 李福林 黄继文 王锐 刘莉莉 黎明扬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以山东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6项指标,采用AHP-TOPSIS法对2025年沿黄9个地级市进行行业水权分配,并结合定额法分析2025年各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阈值,对现状承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黄9个地级市农业、工业、生活、生态行业水... 以山东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6项指标,采用AHP-TOPSIS法对2025年沿黄9个地级市进行行业水权分配,并结合定额法分析2025年各地级市的水资源承载阈值,对现状承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沿黄9个地级市农业、工业、生活、生态行业水权分别为98.28亿、25.15亿、27.52亿、14.77亿m^(3),各行业用水量较现状年(2022年)分别提升10.1%、20.5%、27.5%、13.5%。2)9个地级市人口规模承载阈值为4519.55万~5956.20万人,其中济南承载阈值上限最大;工业增加值阈值为16540.37亿~19353.23亿元,整体提升15%~35%;灌溉耕地面积承载阈值为228.55万~379.54万hm^(2),只有菏泽、东营超出阈值上限;城镇建设用地阈值为38.42万~62.55万hm^(2),现状年滨州超出阈值上限,淄博接近上限,整体有较大承载空间。3)2022年9个地级市中人口规模、灌溉耕地面积承载能力鲁西南地区最弱;工业增加值较现状年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均处于可承载状态;城镇建设用地承载能力鲁西南地区最强,滨州、淄博承载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水权分配 “四水四定” 水资源承载力 山东省沿黄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心城市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富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国新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3,共11页
集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能向周边区域溢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促进集聚的有效方式,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引领性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性,通过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而,... 集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能向周边区域溢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促进集聚的有效方式,可以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引领性和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性,通过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而,共同富裕是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目标导向,而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是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以发展中心城市促进共同富裕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由渐次性富裕的时空逻辑、新空间赋能的联合逻辑、公平效率的市场化逻辑构成的整体性框架,路径上围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目标,在渐次性富裕发展道路中以人的流动促进时空正义,拓展人口流规模,优化流要素形态,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统一推进效率与公平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共同富裕 区域协调发展 集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源流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作为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性概念“,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就理论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形塑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共同体导向,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奠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概念形成逻辑,习近平... 作为新时代民族理论政策的创新性概念“,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就理论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形塑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共同体导向,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奠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概念形成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则决定了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理论内核。伴随着中华民族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发展脉络,各民族在互嵌式发展的历史源流中得以共创中华、参与再塑中华,并在新时代里共同复兴中华。对于区域层次、各民族层次和中华民族整体层次而言,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价值意蕴在于,它既是促进东西部之间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创新举措,亦是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效手段,更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模式探索。当前,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实践推进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主体结构,有效规范和科学调节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矛盾纠纷,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历史经验的汲取借鉴。最终,使得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路径与创新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地区 东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美冬青奥斯特在滇中地区引种的坐果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解玮佳 彭绿春 +3 位作者 李世峰 汤再祥 段学强 宋杰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滇中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北美冬青种植区域。为解决当地北美冬青切枝/盆栽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滇中地区北美冬青奥斯特的栽培措施制定及挂果期管理提供参考,以安宁种植的北美冬青奥斯特为试验材料,观察其物候期,测定其雄花的花粉活... 滇中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北美冬青种植区域。为解决当地北美冬青切枝/盆栽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为滇中地区北美冬青奥斯特的栽培措施制定及挂果期管理提供参考,以安宁种植的北美冬青奥斯特为试验材料,观察其物候期,测定其雄花的花粉活力及雌花的柱头可授性,并通过人工授粉方式观测其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滇中地区种植的北美冬青奥斯特于3月中旬萌发,4月上旬长梢,5月中旬开花,6月上旬至9月上旬果实膨大,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果实成熟;雄花新鲜花粉离体培养1 h的萌发率为8.68%,培养6 h的萌发率为25.12%;新鲜花粉授粉于雌花柱头2 d后的萌发率可达75.23%,平均花粉管长度为1088.70μm,且进入胚珠,结果显示,其雌/雄花育性正常;从人工授粉到果实显红大约需要100 d,到果实成熟大约需要125 d,果实生长呈先快后慢的单S生长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冬青 滇中地区 物候 育性 果实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博弈下的中亚安全形势: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壮志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9,I0002,共13页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民族宗教关系比较复杂。从内部来说,转型期带来政治及社会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问题困扰地区稳定,新形势下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风险更加突出;从外部来说,全球及周边大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以及与长...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民族宗教关系比较复杂。从内部来说,转型期带来政治及社会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问题困扰地区稳定,新形势下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风险更加突出;从外部来说,全球及周边大国的地缘政治竞争以及与长期战乱的阿富汗为邻,使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受到直接的冲击,经济和社会发展遭遇的困难更多,虽然不存在外部军事入侵的现实危险,但其安全上的最大挑战呈现出内外结合的特点。中亚国家独立后出台了自己的安全战略并不断加以完善,通过参加广泛的国际和多边合作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实现地区稳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中国和中亚国家在安全领域的互动越来越具有广泛性,通过在双边和多边领域的安全合作,不仅增进了军事互信,密切了军事和执法人员交流,而且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协商机制,有利于共同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地区 安全形势 大国博弈 地缘政治 地区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演进、绩效评估与长效机制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丰华 王寿彭 张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共12页
东西部协作缘起“两个大局”部署,是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在梳理东西部协作历史演进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区域发展、贫困治理三个维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意蕴,系统总结了以“上下联动”为主要... 东西部协作缘起“两个大局”部署,是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在梳理东西部协作历史演进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区域发展、贫困治理三个维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意蕴,系统总结了以“上下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纵向治理和以结对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横向治理相互联动、互为条件的治理模式。进而以始于2016年东西部县域之间“携手奔小康”行动的开展作为外生冲击事件,基于中西部976个县的面板数据对东西部协作展开绩效评估。面向未来,从完善东中西部协作的顶层设计机制、纵向激励约束机制和横向政府间协同发展机制、优化东中西部产业合作和人才协作机制以及差异化东中西部协作施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东中西部协作长效机制的一系列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东西部协作 区域协调发展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一体化 结对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博弈背景下东南亚地区安全秩序与东盟中心性——基于关系性权力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小颖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54,160,共19页
东盟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如何维护自身“中心性”并塑造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秩序是政策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从多个视角对东盟护持其“中心性”的方式进行探究,但东盟如何从多层次与地区秩序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仍需厘... 东盟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如何维护自身“中心性”并塑造有利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秩序是政策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既有研究从多个视角对东盟护持其“中心性”的方式进行探究,但东盟如何从多层次与地区秩序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仍需厘清。本文将关系性权力与国际秩序的权力、规范和制度三个层面相结合,构建阐释工具,有助于理解东盟维持其中心地位背后的关系性逻辑。其作用路径包括三个方面:构建有东盟特色的决策程序与地区规范,逐渐形成一套为各方所认可和接受的规范体系,将规范逐步融入地区条约和机制中,以其自己的方式约束中美规范之争。通过地区性制度网络管理和凝聚关系,采取一系制度性措施引导、管理和约束大国的竞争行动,加之制度间的协同互补,维持其自身的战略自主性,缓解中美制度内博弈。通过使用接触和平衡手段限制客体行为、调整互动关系,维持中美权力均势。最后,本研究通过东盟在南海地区安全秩序实践中的规范引领作用、在东亚峰会和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中的制度约束作用、在与中美的地区安全合作中的约束与制衡作用验证东盟关系性权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中心性 大国博弈 关系性权力 地区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镇化视角下农民的返乡回流及其阐释——基于中西部地区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鹏进 王学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在中国最近10余年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民通过县城实现进城梦想的同时,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出现了部分农民返乡回流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既与农民在县城“低收入-高支出”... 在中国最近10余年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在县域城镇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民通过县城实现进城梦想的同时,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出现了部分农民返乡回流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既与农民在县城“低收入-高支出”的家计结构有关,也受到农民家庭生命周期变迁、乡村价值回归等多重因素影响。总体来看,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县域城镇化还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表现出经济支撑基础弱、进城动机不持久、生活风险加大等特征。其未来发展趋势亦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县域产业能否高质量发展、新生代农民的发展能力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系。这说明,关注县域城镇化不能仅有农民“进城”的单向视角,还应包括进城后“返乡”的面向,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城镇化还只是农民“家计过程”的一部分,并不意味着农民完成了市民身份的转化。农民在县城的深度扎根需要经历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进城与返乡之间的适度重复、往返将会成为中西部地区县域城镇化的一种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镇化 农民返乡回流 中西部 渐进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别学的多重属性与中东欧研究的进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歌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14,158,159,共21页
当前,有关如何认识和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讨论方兴未艾。尽管中东欧研究由来已久,但如何在区域国别学框架内规范和推进中东欧研究则是国内学界遇到的新课题。区域国别学既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为基础,又与上述传统学... 当前,有关如何认识和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讨论方兴未艾。尽管中东欧研究由来已久,但如何在区域国别学框架内规范和推进中东欧研究则是国内学界遇到的新课题。区域国别学既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为基础,又与上述传统学科有所不同,多重属性是其主要特征。区域国别学的多重属性集中体现在研究视角与立场上的他者、我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对象上的国别、次区域与区域,研究内容上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综合性以及学科性质上的多学科、跨学科与交叉学科。中东欧研究作为区域国别学的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区域国别学的多重属性,又因多重属性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进路:从他者视角理解中东欧,从我者立场认识中东欧,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中东欧;重视对区域和次区域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国别、次区域和区域研究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加强凸显中东欧特性的特殊性研究、寻求一般规律和理论创新的普遍性研究和体现全面性、整体性的综合性研究;在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各学科的有机融合和交叉学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学 中东欧研究 交叉学科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嵩山文明论
15
作者 赵保佑 张新斌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据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以“天地之中”的中岳嵩山为中心的中原核心区文明即是嵩山文明。该文明是依托“圣山”的文明,是山与水相结合的文明,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文明,也是历史时期大古都环绕的主干文明。嵩山文明起源、形... 据历史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以“天地之中”的中岳嵩山为中心的中原核心区文明即是嵩山文明。该文明是依托“圣山”的文明,是山与水相结合的文明,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文明,也是历史时期大古都环绕的主干文明。嵩山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十分清晰,在早期文明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嵩山文明是中华文明“重瓣花朵”中的“花心”,铸牢了中华文明大一统国家政体的根基,铸就了中华文明的魂脉与基因基础,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历史地位。深化嵩山文明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历史规律,增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文明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山文明 中原核心区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集采政策的区域公平性分析——基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重维度的探讨
16
作者 毛瑛 张静雅 +1 位作者 张宁 李浩然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1,共11页
健康保障通过健康政策的执行改善健康公平,药品政策涵盖了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三个阶段,是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支撑。基于健康系统宏观模型内部子模,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重维度构建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区域公... 健康保障通过健康政策的执行改善健康公平,药品政策涵盖了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三个阶段,是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支撑。基于健康系统宏观模型内部子模,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重维度构建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的区域公平性理论框架,发现药师人力资源分布的差异造成了起点不公平,中选规则规定低价中选企业优先自主选择供应地区造成了过程不公平,药品可得性和价格存在区域差异体现了结果不公平。在此基础上,结合健康系统宏观模型外部子模讨论了产生区域公平性问题的深层逻辑,发现西部地区缺乏培育人才的内生动力是药师分布不均的关键原因,量价都确定后完全由市场匹配供应地区是药价产生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政府干预行为和市场调节机制的双重影响造成了药品保障的区域差异。进而结合实际情况,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政策制度设计、提升供应监管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药品保障工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政策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区域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亚机制的比较优势与发展前景
17
作者 顾炜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0,共9页
中亚地区近年来出现了诸多“中亚国家+X”机制,推动了中亚地区合作的发展。中国—中亚机制秉持相互尊重、命运与共的原则,在扎实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层级机制,合作领域全面、发展空间广阔、延续性强。在大国竞争和地区危... 中亚地区近年来出现了诸多“中亚国家+X”机制,推动了中亚地区合作的发展。中国—中亚机制秉持相互尊重、命运与共的原则,在扎实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层级机制,合作领域全面、发展空间广阔、延续性强。在大国竞争和地区危机的双重挑战下,中国—中亚机制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对保持地区稳定和促进各国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 中国-中亚机制 地区合作 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皖中宗族保护祖坟述论
18
作者 王志龙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9,共9页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坟不仅是为敬孝而建,而且被认为关系着子孙的命脉,因此宗族非常重视并设法保护。近代皖中宗族从建置坟地伊始,就不断地为保护祖坟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保护系统,在必要时坚定地通过诉讼解决问题。正是由于宗...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坟不仅是为敬孝而建,而且被认为关系着子孙的命脉,因此宗族非常重视并设法保护。近代皖中宗族从建置坟地伊始,就不断地为保护祖坟创造条件,从而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保护系统,在必要时坚定地通过诉讼解决问题。正是由于宗族积极开展保护,很多祖坟虽然遭到侵害,但是得以恢复。宗族在保护祖坟的过程中激发了族人的一本观念并增强了凝聚力。祖坟的长期存续不仅为族人慎终追远、敬宗睦族提供了处所,也为宗族通过祭祀强化尊祖敬宗观念和尊卑等级秩序提供了重要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传统宗族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皖中 祖坟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十五五”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前景展望
19
作者 王新涛 易雪琴 金东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42,共13页
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中央立足全国发展大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从酝酿谋划到实施推进,已经经历了20年,中部地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站上了更高起点,但是着眼于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 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是中央立足全国发展大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从酝酿谋划到实施推进,已经经历了20年,中部地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站上了更高起点,但是着眼于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着眼于“十五五”时期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与任务,中部地区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面向“十五五”,中部地区要围绕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中找准发展定位、在衔接区域重大部署中形成发展合力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科学擘画中部地区崛起的愿景目标,把握统筹推进服务全国大局和区域板块联动、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等突破点、着力点,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现代化 区域协调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阻塞盆地深水等深流引发内波、内潮汐沉积
20
作者 李向东 魏泽昳 +1 位作者 王丹 杨敏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3-1188,共16页
滇中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至黔东统筇竹寺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在区域地层演化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其下伏地层梅树村组磷矿的形成、本组中页岩气储集层的形成和澄江动物群的保存及上覆地层沧浪铺组的沉积环境识别均具有重要意义... 滇中地区寒武系纽芬兰统至黔东统筇竹寺组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在区域地层演化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其下伏地层梅树村组磷矿的形成、本组中页岩气储集层的形成和澄江动物群的保存及上覆地层沧浪铺组的沉积环境识别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滇中地区晋宁二街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着重对相关沉积构造和古水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晋宁地区筇竹寺组发育有重复的鲍马序列A段、重复的平行层理及相对较厚的泥帽等阻塞浊流沉积特征;(2)等深流沉积中伴生有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及浪成波纹层理;(3)古水流方向总体上可分为6个优势方向和次优势方向,并构成50°vs.213°、111°vs.292°和171°vs.341°近于相反的3组;(4)单个双向交错层理古水流玫瑰花图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在综合分析沉积环境、古地理和沉积流体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认为筇竹寺组可能沉积于深水阻塞盆地,等深流沉积普遍发育,内波、内潮汐沉积为伴生沉积,由深水等深流引发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盆地 等深流沉积 内波、内潮汐沉积 古水流分析 筇竹寺组 滇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