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B/T 5291《电火花成形机床精度检验》新旧国标对比分析
1
作者 吴悦 王应 +2 位作者 吴强 胡书珺 杨媛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1,共6页
针对2022年和2023年修订发布的两项电火花加工机床国家标准GB/T 5291《电火花成形机床精度检验》,对比旧版本标准,分析新版标准在整体架构、技术指标以及内容上的差异,论证了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和指标的先进性,并着重探讨了新版标准在几... 针对2022年和2023年修订发布的两项电火花加工机床国家标准GB/T 5291《电火花成形机床精度检验》,对比旧版本标准,分析新版标准在整体架构、技术指标以及内容上的差异,论证了检验方法的科学性和指标的先进性,并着重探讨了新版标准在几何精度和定位精度允差值的合理性。经过对标准的详细解读,为促进中国企业电火花成形机床研制水平和机床质量的提升、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标准提供统一的规范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成形机床 几何精度 定位精度 国际标准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刃脚土压力的超大锚碇沉井基础下沉智能预测
2
作者 蔡启航 董学超 +3 位作者 郭明伟 卢正 徐安 蒋凡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77-388,共12页
沉井基础因整体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工程,其下沉施工的关键在于控制下沉状态的安全平稳,准确预测取土施工过程中沉井基础的下沉速率与倾斜程度对下沉控制至关重要。沉井基础在下沉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刃脚土压力实时... 沉井基础因整体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已广泛应用于大型桥梁工程,其下沉施工的关键在于控制下沉状态的安全平稳,准确预测取土施工过程中沉井基础的下沉速率与倾斜程度对下沉控制至关重要。沉井基础在下沉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刃脚土压力实时监测数据,刃脚土压力实测数据的数据维度较高,与沉井下沉速率和倾斜程度的作用机制复杂,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处理,故采用机器学习中的极限树算法建立下沉状态预测模型,模型可提取刃脚土压力监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捕捉刃脚土压力与沉井基础下沉速率和倾斜程度之间的复杂关系,智能化预测沉井的下沉速率和倾斜程度,并将预测模型应用于张靖皋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工程中,计算模型评估参数、验证模型预测精度。另外,将所选取的极限树算法与其他常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对比,并分析模型参数对所提出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模型预测精度高,工程应用时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且极限树算法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方法,基决策树个数的增加与最大树深度的增大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沉井工程控制下沉速率及倾斜程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基础 下沉速率预测 倾斜程度预测 刃脚土压力 机器学习 极限树 张靖皋长江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立井井筒机械化掘进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湘生 王恒 +4 位作者 宋朝阳 陈汉青 陈曦 丁航 王磊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共17页
针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赋存结构及煤炭未来一段时间将长期占据能源消耗主导地位的特点,回顾了我国煤炭井工开采领域冻结立井井筒机械化掘进发展历程。钻爆法凿井作为我国立井井筒施工的主要工法,炸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冻结井筒... 针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赋存结构及煤炭未来一段时间将长期占据能源消耗主导地位的特点,回顾了我国煤炭井工开采领域冻结立井井筒机械化掘进发展历程。钻爆法凿井作为我国立井井筒施工的主要工法,炸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冻结井筒的掘进效率,配套的伞钻打孔、抓岩机装岩、大型井架及设备提升、大模板砌壁等大型机械化设备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井筒成井速度;竖井钻机、反井钻机及竖井掘进机作为特殊地层条件下立井井筒特殊凿井方式,也有各自应用范围。面对我国西部富水弱胶结地层特点及智慧矿山发展趋势,采用冻结+钻爆法施工难以满足千米级弱胶结岩层立井井筒智能化无人化的建设需求,而采用冻结+竖井掘进机钻井是未来超深立井井筒技术发展方向之一。结合国外冻结+竖井掘进机凿井工程案例,针对我国西部富水弱胶结岩层立井井筒建设,提出了冻结+竖井掘进机凿井在冻结壁厚度和强度设计理论、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永久支护、低温环境下竖井掘进机掘进破岩形式以及分级上排渣方式等冻-掘-支-运协同作业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明确了井壁结构与弱胶结围岩相互作用机理,优化双层井壁结构方法,构建竖井掘进机掘-支-运同步作业模式等,提升井筒建设综合效率,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立井井筒向机械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凿井 机械破岩 冻结井壁 竖井掘进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网箱养殖水性给料投饲机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世中 张天时 +3 位作者 刘国涛 祝明韦 杨涛 赵磊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为解决水产养殖中投饲劳动强度大、饲料破损率高、饲料浪费多,尤其是在深水网箱养殖中普通投饲机难以输送饲料至一定深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专用的深水养殖水性给料投饲机。该投饲机结合了深水养殖的特点,以及之前在沉浮式网箱养殖方面... 为解决水产养殖中投饲劳动强度大、饲料破损率高、饲料浪费多,尤其是在深水网箱养殖中普通投饲机难以输送饲料至一定深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专用的深水养殖水性给料投饲机。该投饲机结合了深水养殖的特点,以及之前在沉浮式网箱养殖方面的经验,并进行了相应试验来确定适宜的饲料与水质量比,以及进水泵功率和送料高度对吸料效率的影响,进行了饲料和水不同配比,以及不同水泵功率和不同输料深度等试验。结果显示:适宜的饲料与水质量比为1∶6;随着进水泵功率的增加,吸料效率升高;当进水泵功率保持不变,随着水深深度的增加,吸料效率逐渐减小;在进水泵功率为7.50 kW、扬程46 m时,该投饲机的吸料效率均值可达到9.46 kg/min,输送深度为水下10 m以下,满足了沉浮式网箱深水养殖的饲料投喂需求。研究表明,该水性给料投饲机可以在深水养殖中实现水下投饲,解决了深水网箱养殖面临的重要问题,并且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具有广泛应用和推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饲机 深远海养殖 深水网箱 沉浮式网箱 吸料效率 输送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邱子健 李天玲 申卫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6,共11页
为探讨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固碳趋势,利用固碳速率法对江苏省2005—2020年农田固碳进行估算,重点分析2005、2010、2015年和2020年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2021—2060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进行预测... 为探讨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时空分布特征及未来固碳趋势,利用固碳速率法对江苏省2005—2020年农田固碳进行估算,重点分析2005、2010、2015年和2020年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2021—2060年全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江苏省近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2020年估算量为282.55万t·a^(-1)(以C计,下同),在全省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中占比达20.17%;在空间分布上,固碳贡献最大的是苏北地区,无论是施用肥料还是秸秆还田贡献的固碳量,苏北地区均呈现高于苏中、苏南地区的态势;根据机器学习的重要性分析,秸秆还田量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两种模型中,BP神经网络相较于随机森林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该模型预测2021—2060年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仍会在短期内持续升高,但随后将进入较稳定的平台期,其中2021—2026年间固碳量将持续升高并达峰值,为365.26万t·a^(-1),而到2060年固碳量则为348.12万t·a^(-1)。研究表明,江苏省农田生态系统固碳量已逐步提升,但未来增长速率将趋于减缓,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固碳措施,重点是提升秸秆还田率及其固碳效率,同时现有研究方法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未来应将有机肥施用、绿肥还田、轮作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实现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更为精准、全面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碳中和 土壤固碳 农田生态碳汇 机器学习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板抗凹性评价体系及试验机系统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东升 周贤宾 +1 位作者 吕晓东 汪承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7-470,共4页
抗凹性是评价汽车板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建立了汽车板抗凹性评价体系 ,并从试验原理、试件制备以及评估参数等方面作了系统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 ,开发了基于微机控制的专用抗凹性试验机系统 ,详细介绍了试验机构成、测控系统以及加... 抗凹性是评价汽车板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建立了汽车板抗凹性评价体系 ,并从试验原理、试件制备以及评估参数等方面作了系统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 ,开发了基于微机控制的专用抗凹性试验机系统 ,详细介绍了试验机构成、测控系统以及加载系统 .应用表明试验结果稳定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评价 试验机 抗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籼稻库源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7 位作者 姚雄 唐永群 刘强明 张现伟 肖人鹏 余雪源 文明 李经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3-1010,共8页
【目的】探明机插杂交籼稻库源关系、干物质生产对氮素后移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三系杂交水稻渝香203和渝优7109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处理N_1、不同氮素后移处理N_2、N_3、N_4和对照处理CK,比较叶面积指数(LAI)、粒叶比、... 【目的】探明机插杂交籼稻库源关系、干物质生产对氮素后移的响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三系杂交水稻渝香203和渝优7109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处理N_1、不同氮素后移处理N_2、N_3、N_4和对照处理CK,比较叶面积指数(LAI)、粒叶比、干物质积累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较CK处理,施氮处理提高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增加。不同氮素处理产量高低顺序为N_4>N_3>N_1>N_2。较N_1处理,不同氮素后移降低了抽穗期LAI,渝优7109的N_4处理降幅达显著水平。较N_1处理,氮素后移处理(N_4)增加渝香203颖花叶比、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分别为10.2%、25.0%和29.3%,增加渝优7109分别为17.4%、18.5%和19.2%。较N_1处理,氮素后移处理(N_4)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较低,而花后干物质积累和作物生长速率明显增加,群体花后光合优势明显,生物产量显著提高。【结论】氮素后移处理(N_4)通过适度减小机插杂交籼稻花前物质生产而增加花后作物生长速率和生物产量,提高粒叶比,在一定有效穗基础上增加了每穗粒数,从而增加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杂交水稻 氮素后移 产量 库源关系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纱深度对羊毛衫透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洪剑寒 张彩霞 +1 位作者 贲庆 俞玲娜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8-50,共3页
通过调节横机弯纱三角的高低位置来调节其弯纱深度,在不同弯纱深度条件下分别编织了纬平针、满针罗纹、2+2罗纹、罗纹空气层、畦编、半畦编等在羊毛衫中常用的几种组织;并通过测试,对织物的未充满系数、面密度、透气性等各项性能与弯纱... 通过调节横机弯纱三角的高低位置来调节其弯纱深度,在不同弯纱深度条件下分别编织了纬平针、满针罗纹、2+2罗纹、罗纹空气层、畦编、半畦编等在羊毛衫中常用的几种组织;并通过测试,对织物的未充满系数、面密度、透气性等各项性能与弯纱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回归方程式。结果表明:横机弯纱深度对织物的未充满系数、面密度以及透气性影响明显,弯纱深度越大则织物线圈增长,造成织物疏松,面密度下降,透气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机 弯纱深度 未充满系数 面密度 透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井掘进机凿井技术及装备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志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7-141,172,共6页
在对矿山井筒向深部发展、普通凿井法下井作业人员多与安全事故频发、钻井凿井法仅适合冲积层为主的地层条件、隧道掘进机与反井钻机等机械破岩技术及装备发展迅速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和进行了... 在对矿山井筒向深部发展、普通凿井法下井作业人员多与安全事故频发、钻井凿井法仅适合冲积层为主的地层条件、隧道掘进机与反井钻机等机械破岩技术及装备发展迅速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和进行了矿山竖井掘进机研制及机械破岩凿井新工艺研究。针对有导孔竖井掘进机的特点,研发了机械破岩竖井掘进机凿井工艺,给出了主要技术参数,确定了竖井掘进机推进、旋转、支撑、破岩等主体结构型式、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方法以及加工制造工艺,分析了竖井掘进机、吊盘、提升等系统在井筒的空间布置。研究成果将为竖井掘进机的试验与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井筒 竖井掘进机 凿井工艺 机械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苏埃通道工程盾构施工过程中下沉量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东晨 周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7-15,共9页
盾构开挖隧道主要分为隧道掘进和管片拼装2大工序。在管片拼装过程中盾构主机处于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将会产生主机整体下沉和栽头的现象。为了尽量避免下沉和栽头现象的出现,需要对主机的下沉量和栽头量的范围进行预测,在盾构隧道掘进... 盾构开挖隧道主要分为隧道掘进和管片拼装2大工序。在管片拼装过程中盾构主机处于静止状态,在此过程中将会产生主机整体下沉和栽头的现象。为了尽量避免下沉和栽头现象的出现,需要对主机的下沉量和栽头量的范围进行预测,在盾构隧道掘进工序末事先调整好姿态,使盾构在静止过程中的下沉量和栽头量正好与姿态调整量相抵消,从而保证隧道轴线与设计轴线一致。通过对盾体周围受到水土压力以及地基对盾构的反力进行分析计算,并利用Matlab软件对4种不同地层进行建模分析,求得盾构主机在各地层的下沉量和栽头量的范围。通过计算,在苏埃跨海通道工程盾构掘进段项目中,主机在淤泥质土等松软地层中姿态变化最大,最大栽头量约为0.38 m,整体下沉约0.12 m;在密实中粗砂地层中姿态变化最小,最大栽头量约0.13 m,整体下沉约0.04 m。通过得出的栽头量和下沉量的范围,进而实现对盾构姿态的提前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主机静止 主机下沉 栽头 盾构载荷 下沉量 栽头量 防范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及机床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昊 陈默 +1 位作者 奚学程 赵万生 《电加工与模具》 2013年第6期70-73,共4页
针对闭式整体涡轮叶盘的特殊加工要求,充分利用六轴联动所能提供的空间可达性,提出并实现了一些专门用于加工闭式涡轮叶盘的特殊功能,旨在大幅提高系统的加工效率与精度,降低加工成本。基于开源操作系统与可编程运动控制器,开发了六轴... 针对闭式整体涡轮叶盘的特殊加工要求,充分利用六轴联动所能提供的空间可达性,提出并实现了一些专门用于加工闭式涡轮叶盘的特殊功能,旨在大幅提高系统的加工效率与精度,降低加工成本。基于开源操作系统与可编程运动控制器,开发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用于控制3个移动轴和3个回转轴的同时插补。该系统包括连续平滑的空间曲线路径及电极空间姿态角的六轴联动单位弧长增量法直接插补技术、曲线路径的六轴联动伺服进给与回退技术、曲线路径的六轴联动抬刀技术等。六轴联动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柔性与自由度,使该系统可用于更多类型、更复杂曲面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轴联动数控 电火花成形加工 闭式叶盘 运动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反井钻进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志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73,共8页
论述了矿山反向凿井施工方法技术发展历程,汇总了目前反井钻机在地下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情况,对比了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和其他钻进工艺区别。反井钻井由主机、钻具和辅助系统构成,基于反井钻机工艺特点,将反井钻井方法分类为上扩法和下扩... 论述了矿山反向凿井施工方法技术发展历程,汇总了目前反井钻机在地下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情况,对比了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和其他钻进工艺区别。反井钻井由主机、钻具和辅助系统构成,基于反井钻机工艺特点,将反井钻井方法分类为上扩法和下扩法,相应地研发了上扩式和下扩式2类反井钻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反井钻机从井筒应用,拓展到大型非爆破节能开挖、地下工程破坏修复、地下工程服役期改造及安全救援等不同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法凿井 反井钻机 地下工程开挖 地下结构修复 应急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损耗分层预变形补偿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健 王进 陆国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6-444,共9页
为了提高大损耗量条件下电火花成型加工(DEDM)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初始形状预变形的电极损耗补偿方法.分析电极损耗预变形补偿基本原理,建立以相对体积损耗比为基础的电极损耗量模型.在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NURBS)三维表征的基础上进行... 为了提高大损耗量条件下电火花成型加工(DEDM)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初始形状预变形的电极损耗补偿方法.分析电极损耗预变形补偿基本原理,建立以相对体积损耗比为基础的电极损耗量模型.在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NURBS)三维表征的基础上进行电极曲面的离散;根据单次放电损耗量与总损耗量的线性关系,提出基于放电间隙的等损耗非均匀的分层补偿方法;构建基于平均曲率的偏移长度和基于伺服进给的偏移方向的计算模型,得出补偿矢量.结合能量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曲面光顺,并建立电极损耗的预变形补偿流程模型,计算电极的预变形形状.算例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补偿后的电火花成型加工产生的平均几何误差小于30μm,有助于实现精密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成型加工(DEDM) 电极损耗 预变形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NURBS) 分层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六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的广义单位弧长增量插补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默 陈昊 +1 位作者 奚学程 赵万生 《电加工与模具》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针对复杂形状型腔零件的电火花成形加工中以参数曲线形式所描述的运动轨迹,在单位弧长增量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由参数曲线表达式直接生成各轴进给脉冲的多轴联动轨迹精插补方法——广义单位弧长增量法。该方法以脉冲当量作为各轴统一单位... 针对复杂形状型腔零件的电火花成形加工中以参数曲线形式所描述的运动轨迹,在单位弧长增量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由参数曲线表达式直接生成各轴进给脉冲的多轴联动轨迹精插补方法——广义单位弧长增量法。该方法以脉冲当量作为各轴统一单位,将直线轴运动视为一个合成运动、每个旋转轴运动视为一个独立运动,各运动之间通过弧长比例决定插补进度,并将最长运动的每步弧长增量取定为一个脉冲当量,使每个插补周期内每个轴的运动量不大于一个脉冲当量,可将插补误差控制在与机床分辨率所决定的最小单位长度相近的范围内。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的数据采样法相比,能以较小的存储空间消耗量达到较高的插补精度。最后,通过闭式整体叶盘的成形加工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成形加工 参数曲线 插补 多轴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电火花成形机床远程监控维护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虎 孙东江 +1 位作者 郭建梅 伏金娟 《电加工与模具》 2017年第2期17-22,共6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控维护系统在电火花成形机床上的架构方案,并据此设计了一套智能化电火花成形机床的远程监控维护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中心、移动监控终端和本地监控终端对多台电火花成形机床的状态监控,同时为维修人员对... 介绍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远程监控维护系统在电火花成形机床上的架构方案,并据此设计了一套智能化电火花成形机床的远程监控维护系统,实现了远程监控中心、移动监控终端和本地监控终端对多台电火花成形机床的状态监控,同时为维修人员对机床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维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成形机床 监控维护系统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成形加工数控系统研制与实验研究
16
作者 卢建鸣 徐成 +4 位作者 窦春雨 王津 吕宇航 周志凯 韩福柱 《电加工与模具》 2014年第3期17-21,共5页
针对目前国内电火花成形加工数控系统精度不高、稳定性较差的现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PC机与NC板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开发出了以PC机与Windows操作系统为顶层控制系统,PCI桥接芯片、DSP与FPGA为底层控制系统的高速高精度电火花数控... 针对目前国内电火花成形加工数控系统精度不高、稳定性较差的现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PC机与NC板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开发出了以PC机与Windows操作系统为顶层控制系统,PCI桥接芯片、DSP与FPGA为底层控制系统的高速高精度电火花数控系统。实现了具备平面摇动与三维摇动、中心抬刀与非中心抬刀的多轴联动摇动加工功能,有效提高了电火花数控系统的加工稳定性和加工精度。将数控系统应用于电火花成形机床,进行了不同摇动及抬刀方式的加工实验,验证了数控系统的加工性能,并探索了不同摇动参数、不同抬刀方式对加工效率、精度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成形加工 数控系统 电火花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纱深度对Lyocell纤维针织物延伸性和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学佳 李大伟 邢建平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4,共5页
为了拓展Lyocell纤维弹性针织物的开发及应用,采用Lyocell(希赛尔)纤维纯纺纱和氨纶包芯纱作为原料,以普通针织横机为编织设备,设置4种弯纱深度,设计并开发了纬平针、1+1罗纹和罗纹半空气层3种组织结构的弹性针织物,同时对这3种织物的... 为了拓展Lyocell纤维弹性针织物的开发及应用,采用Lyocell(希赛尔)纤维纯纺纱和氨纶包芯纱作为原料,以普通针织横机为编织设备,设置4种弯纱深度,设计并开发了纬平针、1+1罗纹和罗纹半空气层3种组织结构的弹性针织物,同时对这3种织物的延伸性和弹性性能进行测试,讨论弯纱深度对希赛尔纤维弹性针织物延伸性和弹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织物均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其中希赛尔纤维1+1罗纹弹性针织物的弹性性能最佳,罗纹半空气层弹性针织物次之;每种组织弹性针织物均具有比较适中的弯纱深度值,纬平针组织弯纱深度值为2.29 mm,1+1罗纹组织和罗纹半空气层组织弯纱深度值均为2.5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赛尔纤维 普通横机 弹性针织物 弯纱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火花成形机床工作液循环系统自动控制技术
18
作者 叶书强 曹凤国 +1 位作者 张建东 王幼平 《电加工与模具》 2015年第A01期47-53,共7页
通过分析电火花成形加工对工作液循环系统的液位、液温、冲抽液压力和工作液洁净度的控制要求,认为电火花成形加工过程中应根据加工工况适时调整工作液泵的压力和流量。根据工作液泵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特性,认为采用电机变频控制方法来调... 通过分析电火花成形加工对工作液循环系统的液位、液温、冲抽液压力和工作液洁净度的控制要求,认为电火花成形加工过程中应根据加工工况适时调整工作液泵的压力和流量。根据工作液泵的结构特点和工作特性,认为采用电机变频控制方法来调整工作液泵的流量和压力是一种节能、降噪和延长工作液泵使用寿命的良好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工作液泵频率可控的电火花成形机床工作液循环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可根据液位、液温、液压和加工状态适时调整工作液泵电机的频率,从而改变工作液泵的输出流量和压力,实现进、冲、抽液的自动切换。该系统不仅节能降噪,还实现了工作液循环系统的自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成形机床 工作液循环系统自动控制 工作液泵 可调变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茶叶理条部件试验与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攀 易文裕 +3 位作者 程方平 王春霞 周彦君 邓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6-91,共6页
针对茶叶理条机锅槽温度均匀性差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建立理条部件的温度场仿真模型。运用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理条部件作业时中间平面的温度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实测温度与相对应的仿真温度最大相对误差为12.1℃,平均相对... 针对茶叶理条机锅槽温度均匀性差的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建立理条部件的温度场仿真模型。运用PT100温度传感器测量理条部件作业时中间平面的温度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实测温度与相对应的仿真温度最大相对误差为12.1℃,平均相对误差为9.5℃,最大绝对误差为5.9%,平均绝对误差为4.67%,说明采用该模型对理条部件的温度场进行模拟是可行的。运用该模型对理条部件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当采用环形电阻丝按照125 mm、105 mm、85 mm、65 mm的间距梯度布置时,理条部件中间平面的温度均匀性系数从0.847增加到0.935,温度均匀性增加了10.4%,为进一步提高理条部件的温度均匀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条机 锅槽 CFD 温度场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ghtGBM的超大沉井下沉状态预测及传感器优化布置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学超 郭明伟 王水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89-1799,共11页
沉井下沉状态预测及传感器优化布置有利于确保沉井安全平稳下沉、降低监测成本。基于机器学习中的LightGBM框架建立超大沉井下沉状态预测模型,利用沉井底部结构应力传感器监测数据,准确预测沉井下沉速度、横桥向高差和顺桥向高差,并通... 沉井下沉状态预测及传感器优化布置有利于确保沉井安全平稳下沉、降低监测成本。基于机器学习中的LightGBM框架建立超大沉井下沉状态预测模型,利用沉井底部结构应力传感器监测数据,准确预测沉井下沉速度、横桥向高差和顺桥向高差,并通过传感器重要程度分析,提出可满足下沉状态预测精度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将提出的沉井下沉状态预测模型和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应用于常泰长江大桥主塔超大沉井下沉工程,结果表明:沉井下沉预测时,3个预测指标的R2均大于0.94,下沉状态预测精度高;对下沉状态预测较为重要的传感器主要集中在沉井外圈和横纵轴线附近区域;在满足下沉状态预测精度的条件下,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可减少传感器数量达45.5%。优化布置方案包含的传感器数量相同时,提出的优化布置方案在下沉状态预测精度方面整体优于基于特征变量相关性分析的优化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沉井 下沉状态预测 传感器优化布置 LightGBM 机器学习 特征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